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小组搭配;合理分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互动学习、自主学习。为了让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能共同进步和提高,我们在相互帮带的基础上探索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进行优差搭配构建成4人的学习单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不但还原了学生的学习地位,还能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探索中相互扶持,取长补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知识迁移,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鉴于此,我结合这些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意义及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合作策略。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及优势

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联系在一起,完全颠覆了传统数学教学中宣讲概念―题海战术的机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生成全过程,有效提升学生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讨论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合作学习将互动的中心迁移到生生互动上,这与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相契合。教学活动中,学生存在客观上的认知差异,每位学生都存在学习态度、知识结构和思考方式的不同,合作学习就恰恰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相互启发、彼此激励,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在互动中收到启迪,获取知识,健全人格。其次,合作学习不光注重知识的获得,还重视认知、情感、技能目标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将学习整合成互动性的目标导向活动,该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交流、互教互学、彼此争论、共同提高,在这样充满友爱与分歧、互助与竞赛的互动中。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证明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最终实现情感交流和技能目标的全面进步。

二、统筹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不是单纯的前后桌组合,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搭配方式比较多,诸如自由组合、同桌搭配、同阶成绩组合等。但是我们不能一一套搬这样的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和特长优势进行统筹搭配。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以共同进步和提高为目的,所以自由组合等搭配方式不太严谨,起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组间公平竞赛和组内相互扶持、共同进步,我通常以优势互补的为方法,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组建4人的小组。组内设置组长1名负责统筹安排学习任务,书记员1名负责记录大家的合作成果。搭配过程中,我们不要只顾优等生,更要重视那些平时交流比较少、不敢开口问问题的学生,要安排对应的优等生帮带他们,帮助他们尽快融合,使他们逐渐敢于开流,实现人人都有事情做,人人都是课堂的主人,实现高质量的合作。

三、合作学习实践方案

1.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中合理分工是重要的一步,这是保证分工协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具体操作中,我们对发言、作记录、总结演示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实情进行统筹安排,注意职务定期轮换,这样才能尝试不同的任务,增长不同的技能。分工过程中,我们也不能置身事外,要适时巡回检查,回答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总结共性的问题进行,共同解释,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对每个学生都有所要求,要求学生人人都能发言,不能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比如,我们在教学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一节时,其教学要求与目标为:(1)掌握函数奇偶性的概念;(2)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基本方法;(3)能画出奇函数和偶函数的示意图。针对这样的学习目标,组内应该这样分工:(1)让基础薄弱的组员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2)基础好一点的学生分析和总结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3)优等生画出典型的奇函数和偶函数,诸如:偶函数y=x4+x2,y=x-2+2,y=x2n(n∈Z)奇函数y=2x,y=x-1+x等函数的图象,画图过程要全组成员观摩和指点。这样的分工承认了学生的客观差异,但是要弥补差异,我们还要留出时间互换角色,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整个学习流程,这样才是完善的合作学习,才能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要精神就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就要从互动中来。合作分工完成学习的前奏后,组内学生开始按照自己的学习分工进行思考,然后发言,书记员进行成果记录,最后通过相互帮扶完成动手实验,最终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有效提升能力。

这里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情境为例:张某想在成都买一套房,要求是尽量低的高度能全年全天采光,已知前排楼的高度是100米,楼间距是60米,楼层高3米,问张某最低买多少层?这样的开放性实际问题是能力的体现,是高考的趋势,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掌握这类问题的精髓。

小组面对这样的问题,优等生首先要给大家分析解题思路:(1)指导理解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画出示意图(如下),按题意标出对应尺度;(2)启发基础薄弱的学生分析题目要求的是哪里(图示的CD的高度x米);(3)反应快的学生启发大家认识到CD的长度是前楼影子映射到地面后剩下的长度;(4)我们只要求出60米楼间距能承担前楼多高投射来的影子就可以了。(5)地理学得好的学生提醒大家要想全年采光就得计算冬至日成都的太阳高度角H=90°-(23°26′+30°39′)=35°55';(6)这样就很轻松算出60米的楼间距能承受前楼是tan35°55'×60米;(7)算到这里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完成下面的计算,然后大家各自独立完成图示及分析。

这样设置让学生都体验了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给后进生树立了成长的信心和勇气,这样分工合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高效课堂的必经之路。

3.完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针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的重要途径,针对讨论的内容教师要采用集体讨论的模式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否定和肯定来得出结论,而针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各小组的表现则要进行全面评价。教学实践中,各组组长先在组内开展自评和互评,然后将问题总结出来,最后在课堂上各组展示问题和成果,我们再针对大家发现的问题进行指点和评价。例如,平时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经过思考找出了几条现实生活中用密度概念可以解释的例子,我们就要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肯定。还有在组间我们要进行成果展示,评论出做得比较认真、成果突出的学习小组,颁予嘉奖。这样的评价其实不用多少物质的奖励,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肯定、鼓励和促进。

联系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讨论与总结,总而言之,合作学习契合了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原了他们在学习探索中的地位,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学习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军.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3(A2).

[2]张丽华.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3(30).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构成艺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现代设计人才要求的高起点、批量化,使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尽快为社会提供现代艺术设计人才日益紧迫。但中国现实的艺术设计教育状况,又十分令人难以满意。纵观全局,要想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比较完整,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而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它存在与一切艺术和设计的任何角落,也是世界各高等院校该类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

        一、构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 是现代艺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训练学生如何利用元素进行美的创造, 研究如何运用和掌握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等的重要课程。构成设计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写实,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从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也随之发展成为现代教学训练的基础。

        在国内,构成设计从最初的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发展到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和光的构成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了新的时代设计元素多媒体与电脑技术的运用。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构成艺术教学存在的误区

        1.不重视构成艺术课程中的交互性知识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是抽象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任何一个都能构成单独形成审美的造型。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综合构成容易营造出更具美感的形态。这一点应该是教学中的关键所在。但是通过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调查分析,这一点并没有在课堂上被教师所重视。产生这个误区主要归因于现行的教材存在薄弱环节,授课教师对抽象构成的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深透。

        点、线、面、体、色、光、材料元素也是我们使用频率最多的几个元素符号,倘若其中一个知识点掌握不完整,必定会限制构成创作在一定范围的 “自由度”,增加构成设计的难度。学习这些元素不仅是构成的基础内容,还是不同构成之间相互支撑的条件,满足了这些前提条件才能谈及下一步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学习构成学的主要目的或称为专业设计的问题。

        2.不同构成艺术课程中的误区

        掌握构成艺术的理论、技法和实际应用方法是学习构成设计的前提要求,即使简单化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密集、肌理、空间、群化等平面构成形式,都应该在实现它们的实用性功能之后再考虑体现其审美形式。该课程的实用价值就是构成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教学中,有个典型的错误现象就是:学生以完成作业而练习,不知所用,导致学生厌学。色彩构成教学包含色彩理论和心理色彩创意构成两项内容。

前者讲授色彩的基本规律和基础知识,是理解性的内容;心理色彩构成是创意性训练的环节,追求具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花费的精力大都在学习基本的色彩原理和“程式化”的构成方法,与应用性设计有关的创意作业在最后一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按照授课顺序,学习立体构成是美术类学生接触三维空间造型的第一门课程,同平面、色彩构成相比,立体的空间构成的语言和视角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所以要求完成

的条件更多更高了。准确地说,立体构成是学习抽象雕塑的理论、方法,但教学中存在着典型的误区,因此混淆了立体构成和“行为艺术”的区别;初学者不习惯用审美法则要求去推敲、比较元素的数量、体量、位置和色彩等因素,常常导致“堆砌式”的组合;综合构成是立体构成的基本特性。广泛地接触材料,是掌握构成应用的关键步骤。

 三、构成艺术教学实践的创新探索

        1.重基础,宽口径

        重基础、宽口径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国的设计教育改革起步较早,基础课的比例已增至50%,同样日本的设计专业也是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然后才能进入专业课程的进修。而在欧洲的设计院校则不把课程固定在过细的专业划分上,这都反映了人们对设计基础课程新的认识和重视。在我国,很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起对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与改革,更注重对学生设计基础技能的培养和加强。深感这一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的要求是师生交往、同学之间交往及教育者之间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互相促进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中有美术学院的教师都是流动的,通过聘任的时期来掌握和控制,是为了保证艺术教学观念的更新。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构成的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的同时,在通过一些课题的训练提高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达到对知识的再次巩固和理解。平面构成中主要是对图形的构思、组合和分解,从而再形成新的形来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思想的精华,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教师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更加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三大构成是设计基础,对于今后专业课学习起到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作用。平面构成用在各种平面设计当中,色彩构成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立体构成主要用在雕塑,建筑等方面。三大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整体的审美水平和对艺术的理解。对构成课程的教学如何加强理论与实践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性教学与课程整和为我们基础教学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二是实践出真知。理论教学教授更多的是专业理论,而实践则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经验和学科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自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作为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构成艺术教学实践与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科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使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在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实践中更加成熟完善,实现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潇玮.浅谈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创新[j].艺术与设计,2008年03期.  

[2]赵擂.构成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创新[a].广东轻工业,2008年4月第4期.

[3]吴筱荣.走出构成艺术教学的误区—基于当代构成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4]张旗.论构成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a].艺术百家,2007年第2期.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教师;学生;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19-01

课改不是第一次,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改的深度和持续性却是令人尴尬的,这就好像是一个人在转了很大的一个圈后又回到了原点一样。就拿本次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推行的近几年的情况来说,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均存在这样的现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仅仅是围绕着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进行,其它有关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等的一切培养基本处于被忽略状态。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学业考试科目,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比较弱,教学的效率及效果比较低。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微课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所学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其次,微课的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视频的注意力远高于对文字的注意力。同一个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表述往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更喜欢观看视频中的演示过程。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平均时间在一般在10分钟,微课的课程时长刚好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之内,所以说微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再次,微课内容比较其有针对性,围绕的都是特定的知识点,学生在看完后,可以清楚地了解和加深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正迁移,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其运用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革新自己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这也是自己教学及科研能力提高的一种重要表现。同时,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方面,将更其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微课研究来看,微课不仅课例简单,而且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学习和研究时间。教师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身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另外,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完善自己已有的课堂教学资料:可以将一些典型的微课资源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丰富自己教学的内容,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手段,从而迅速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增加学术及人格魅力,促进专业成长。

总之,利用好“微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故事;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中职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算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但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多,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在这样的教学局面下产生的后果是学生学习信心、兴趣进一步丧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渗透到了生活的一切领域,而且是中职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课,中职生数学基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进一步影响其赖以谋生的职业能力的养成。作为中职数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多年职教工作经验,摸索出了有效的“故事教学法”,取得不错的效果。

一、“故事” 化导入,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化导入是“故事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其实,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从生产、生活、劳动等过程提炼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是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故教师应在备课时多下功夫,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一节内容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以《阿凡提智斗国王》的故事引入,而笔者则结合青春期中职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A和B是好朋友,A是一个教授,生有一女,B是一大老板,与A在同一年喜得贵子。一天B对A说:“我们是好朋友,长大后你女儿嫁给我儿子,那我们就成亲家了。”A说:“好,但有一个条件。”B财大气粗地说:“可以,你说说看。”B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我不想她那么快结婚,至少要等到30岁。现在她刚出生,今年你就给我1元钱,明年她两岁时你就给我2元钱,等到她三岁时你就给我4元钱,照这样下去,她每长大一岁你给我的钱都比她前一岁给我的钱加一倍,直到她30岁结婚为止。”B认为A的要求不算太高,就爽块地答应了。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算算A所要求的钱的数额究竟是多少,B能兑现他的诺言吗?如此引入给学生以新、奇之感,以趣引路,以情导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积极探索去解决这个问题,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二、“故事”化讲解,学生轻松掌握“要点”

中职数学采用“故事法”教学的原因是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提出的。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注重与实际相联系,突出所学内容的实用性。而另一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虽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时间不长,而无意注意却很强。对新奇的事物,只要他感兴趣,也能长时间地持续学习和探究。故在知识的传授这一环节中,教师一般不要直接讲授“数学”问题;在知识点的描述上,也不要直接采用术语连篇的讲解,而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相应的“生活故事”进行讲解,语言力求简单通俗易懂,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例如笔者在上《集合的概念》时,这一节课恰好是排在体育课后面,排在体育课后面的文化课是较难上的,学生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注意力不够集中。笔者是这样开始的:刚才你们上体育课,铃声一响,体育委员就会说“集合”!虽然操场上有几个班在上体育,但来集合的都是同一个班的同学,这是事先确定的。这样,就引出了数学上的集合概念,同时用类比法得出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征。又如,笔者在上《映射与函数》时,以学生花名册为背景:名字栏、学号栏、分数栏,教师随机叫一个学生,学生报学号,教师报成绩,得出一个名字——一个学号——几个分数,从而引出映射与函数的定义。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能充分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要做到为教学服务,这不但要求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要下足功夫,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故事”化作业,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作业可以反馈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数学作业也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但是,当前的中职教育是“2+1”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疲于应对各种考证,学习顾此失彼,作业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作业的育人功效。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做题目,那么数学的学习就失去了本意。因此,笔者大胆改革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在传统的数学作业中融入“故事”,结合生活实际,编制一些新型的数学问题,供学生思考训练。

例如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后,笔者编了这样一道作业:星光建筑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造第一层楼房的时间需要12天,造第二层的时间需要14天,以后每增加一层需比前一层多花2天的时间建造楼房,请问星光建筑公司在正常的情况下完成一栋6屋的楼房需要几天?以此类推造第30层需要花几天时间?如果该建筑公司与开发商签订了为期720天的建造合同,以同样的速度,在正常的情况下建造一座30层的房子能否按期完成任务?又如在学习了《不等式》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每月话费的实际情况,计算对比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推出的各种套餐,然后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在学习了《概率》后,让学生研究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的中奖概率和体育足彩的中奖概率,并经过比较,看看买哪个中奖几率大。若教师能把每节课学习的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融入到紧贴社会实际的典型问题之中,这样的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还原了数学的本质。

从中职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以“故事”激趣,这是传统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起到激发兴趣、开阔思路、提高能力等多种作用,更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体验数学,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中医适宜技术学习范文第5篇

学生考试质量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14人

总分:1400分 平均成绩:83分

及格人数:12人 及格率:85.7 %

优秀人数:10人 优秀率:71.4 %

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口算、填空、判断、选择、动手画等完成。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面面俱到、独具匠心,试题深入浅出。包括看图列式----一图四式和根据图写算式等。本次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对于此次的测试做了一下的分析: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第一题,“看谁算得对”,主要考查学生口算、写数的能力。这一题学生都数的对、写的正确,这和平时勤加练习分不开。但是有学生却几乎全错,还有几个同学粗心大意会把“+”看成“-”造成了不必要的扣分。纵观整个做题情况,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较强,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较牢固。

第二题,“想一想 填一填”共分为四个小题。第1小题“填一填”考察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还有从左数与从右数的区别。这小题大多数学生轻松拿下就是左右还不清楚的孩子失分了。第2小题“找规律填数”期中一道稍难题难道了不少的学生,它不是按顺序的而是两个两个的减少。不少学生没有打破常规思想一个一个加或一个一个减,以后在这方面就要引起注意了千万不要局限、束缚学生的思维。第3、4小题是在圆圈里填“>、< 、= 、+ 、-”使式子成立学生做得还比较好的。

第三题,画一画。这题共有4个小题,学生基本都答出来,个别学生不会做的也有。这题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做题目。这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多少,比高矮的掌握。。其中包括了:比多少、判断多少、高矮。这题学生答的相当满意,看来掌握的还不错。

第四题,“数一数 填一填”有区别与第二题,第二题是数字而这一题却是结合图形的认识。这里有:圆柱、圆、球、正方体、长方体。这一题考察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一些基本知识的运用。由于这一题当中的正方体有点像长方体了,所以出现了学生视觉的误差,从而出现了两种答案。

第五题,“看图列式”一共五个小题。1、2、3、4小题看图列式,有“一图四式”有根据图意写算式的。第5小题是最能发挥学生独特体验和考验学生发散思维的考题。这道题目出的是操场上课间的一幕,有人在跳绳,有人在跳高,有人在踢足球,然后学生根据图写算式。有几个好学生就是在这里出错了,其他出错的同学也不少。对于像这样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反映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平时训练少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还不会转换思维,其实这跟一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就必须多加引导、发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与生活有关联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