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设施安全设计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暖通设计 取暖设备 环保 房屋建筑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暖通设计出现的常见问题
1.1屋内空气参数设计不完善
许多房屋设计者在暖通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由于早晚开窗通风时和进出房屋时冷空气的流动参数,并未将其消耗热能量的参数算入其内,导致房屋暖通设计中的空气参数不合理。另外针对房屋内不同房间内温度没有合理计算,不同房间对空气温度要求也不一样,如卧室、客厅及浴室等,通常人们对卧室空气温度要求比较高一些。
1.2卫生间的供暖设施选用上不完善
大多房屋设计规范中提到,卫生间内的取暖器应根据室内湿度情况进行采用,如铸铁取暖器应在湿度较大的房间内安装,有效防范湿度对取暖器的腐蚀,然后大多数房屋的卫生间内安装的是钢制取暖气,在湿度较大的房间内对其腐蚀相当严重。因此,在常年湿较大的卫生间内尽量选择铝制取暖器或铸铁取暖器。
1.3膨胀水箱与冷热水系统相连接处不完善
现实房屋中的许多冷热水系统通过阀门连接到膨胀水箱,这大大影响了房屋设计规范,规范中要求不应该在膨胀水箱与冷热水系统交界处设置阀门,很容易在使用操作中出现安全隐患。
1.4供暖系统安装设计上不完善
(1)回、供水管道制高点不完善。房屋内供暖系统在回、供水管道高点设计中往往将排气装置漏掉,在管内气体聚集时,很难及时将其排出,导致热水无法输入到高点,长期下来,导致采暖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2)主立管引进设计方面不完善。一条主立管在引进时分为多个环路,然而并未在多个环路上设置阀门,当供暖系统需要维修时,须将整个主立管的阀门关掉,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在供暖系统运行中也不能很好的控制各个环路。
1.5房屋暖通设计中管道布置不完善
许多建筑房屋内的层高往往很低,在布置采暖管道时并未合理考虑整体建筑结构,有些房屋的取暖主管道安置在顶层的梁下,不仅使房屋内的使用空间按大大降低,而且对房屋建筑层高上造成严重影响。有些则是将取暖管道设置在通道的地面或着墙角处,这样既影响了住户出行,造成安全隐患,同时减少整体空间。
2房屋取暖设计的要点分析
2.1安全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后房屋取暖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点。商家为了吸引用户,在暖通设计上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地保证用户的安全。例如在取暖工程中住户安全问题,在取暖空调系统中是否能传播一些严重型疾病及室内空气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或者在使用取暖设备时防火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家应在房屋建筑中考虑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隐患,建立好预警措施,及时检测出安全故障,做好防范等。
2.2可行性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取暖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供水和供热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能够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设计方案,合理地解决取暖设计中的相关问题。在针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暖通设计中,更要认真分析以往的数据,提出符合特殊要求工艺的设计方案,确保完善。
2.3环保性的分析
当今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用户人群在购买房屋时首先考虑的是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暖通设计者要在暖通设计时采用环境温然相对将少的环保产品或者新型环保产品,同时也要考虑暖通系统在使用中产生的污染,针对这些要求,设计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才能设计出对环境污染较少的设计方案。
2.4经济性的分析
经济效益无疑对商家和用户都存在较大的吸引力,投资方在购买取暖设备时往往从设备的价格、质量、使用情况及档次几方面考虑,投入一定的限额资金完成设计方案的施工建设,在材料和设备的选用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购买,既要保证暖通设备的实用性,同时还要防范漏项和重项现象的发生,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合理的相结合。暖通设计者要根据其经济性做出有效的方案,确保各项资金合理分配使用。
3合理解决暖通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3.1完善房屋暖通设计中的可行性
暖通设计者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满足房屋内温度、湿度的方案,合理的安装取暖设备,尽可能的减少因四季变化对取暖设备负荷的需求,采用自动化系统调节技术,从而减少施工人员的操作性。
3.2遵守暖通设计的相关规范
加强暖通设计者对相关设计规范的学习,定期给与设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设计者自身对执行房屋暖通设计规范的自觉意识,同时注重暖通相关规范的宣传工作及现场实施情况,以便在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获取更多效益。
3.3完善房屋建筑中设备合理应用
在暖通设计方案中要注重不同房屋对温度的需求,如浴室要求温度在 25 度以上,而卫生间则只要求温度在 15 度以上就可以了,所以在明确室温的需求下,合理选取取暖设备。在房屋采用地暖设计工程中,要注重所供应的热水温度不应高于 60 度,否则会减少采暖设备的一定程度上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综合服务环境;趋势;主流
1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建筑智能化涉及广泛,涵盖电气、安装、装修、弱电、计算机、软件等诸多学科,又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边缘分支,在很多时候不受各大设计院青睐,多数设计院都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电气专业,而一级建造师又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机电工程专业,而有些业主更是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IT或信息化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
2 世界各国对建筑智能化内涵的定义
美国智能化建筑研究所通过对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她们之间内在的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帮助建筑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租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便利和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欧洲智能化建筑集团: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低廉的保养,最有效的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为建筑提供反映快,效率高和有力支持的环境,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在日本智能化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讯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加坡:智能化建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它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2、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这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研究的理论界所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
3 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
1、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之后,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2、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派出专家到美国详尽考察,并且制定了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
3、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1986~1989年间,伦敦的中心商务区进行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改造。英国是大西洋两岸的交汇点,因此大批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业纷纷在伦敦设立机构,带动了智能化办公楼的需求。
4、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5、智能化办公楼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到1992年,伦敦就有1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空置。
6、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
7、泰国的智能化大楼普及率领先世界,20世纪80年代泰国新建的大楼60%为智能化大楼。
4 建筑智能化系统分类
在通常的设计当中,建筑智能化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每个大系统内又包含了诸多的子系统。实现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合理的投资和低能耗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
常见系统
(1)消防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及增值服务
(2)闭路监控系统,无线转发系统及无线对讲系统
(3)停车场管理系统,音视频系统
(4)楼宇自控系统,水电气三表抄送系统
(5)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
(7)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机房装修工程
5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6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正向着高效节能、生态环保、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紧紧围绕“绿色、人文、科技”的主旋律,秉承“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住宅选址 间距 客厅 卫生间 设计 问题
0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日常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求不断被满足,而对于最主要的居住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从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两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住宅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1 总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 住宅的选址不当
住宅建设位置应该方便生活、环境安全、优美和舒适。为了好销售,很多开发商把住宅建设地点瞄准了市中心繁华热闹地区、商业街。这些地区的交通,文化,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但城市交通拥堵,噪音,绿化面积不足,缺乏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住房和住宅密度的成本过大,住宅价格高。中心城市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压力巨大。因此,这部分是规划部门处理住宅控制的中心地区。
1.2 住宅间距小于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根据住宅间距作了相应的规定
在一些城市中,明确规定住宅间距。一些开发商为降低住房成本,不能满足住宅日照间距,较低层1-3层房屋基本上没有阳光。一些住宅的日照遮挡严重,整个单元的垂直用户得不到阳光。房间要得到必要的阳光生活,尤其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因此,缺乏日照标准的住宅,应赔偿,赔偿不仅在经济方面,政府部门应实施改造计划作为指导。执行新的住宅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国家标准,使新建住宅日照质量的间距得到加强。
1.3 住宅房屋进深设计太大
在一些城市,很多住宅大进深达15米以上。大进深是可以增加容积率,增加开发商的利益,并可以增加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使用面积,也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他们必须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大进深住宅的室内会很暗,房间的形状是长而窄。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没有直接照明的大厅,使用面积应不超过10平方米。”这一点是为了有效地保证日照,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因此,对于已有黑厅的住宅实现改造,改造方案一是将对着黑厅的门加高。二是将次要房间与黑厅之间设置玻璃隔墙,以扩大照明和间接照明,以加强空气流通;新的住房,应执行新的规范,如不可必免,也要设计出无黑厅的设计方案。
1.4 小面积却选择跃层设计
复式公寓,一般用在两层单一家庭住宅,设置有室内楼梯作为垂直通道。而一般家庭在同一层楼的房间内,可以满足所有功能要求的布局。很多错层的房子在中间层的多层,高层住宅,主要是追求内部空间的变化,这些也是没有必要的。此外,在配有室内楼梯的跃层住户是不利于儿童和老人上下的,并会占用一定使用面积。许多小区住户设计了宽度不足、坡度过陡的室内楼梯,有很大安全隐患。为此建议:做跃层式住宅的多层住宅,住宅楼宇的丰富造型应在顶部,并可解决顶层的排水问题。不应使用在一个面积70-80平方米的住宅。对已有的复式住宅,应改造住宅的室内楼梯。
1.5 住宅的通风不畅
一些地方住宅户内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在严寒地区,因为室内通风配置的不好,对保持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废除砖管。传统的砖烟道,通风管道小和气味严重现象明显,建议使用单向阀,变压式垂直通风管道。北方住宅客厅,主卧室的通风设施,按照住房的空气分布,室内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配置通风设施和空间。
1.6 小高层住宅不设置住宅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宅入口层的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一些城市建的住宅,大多是七、八层的,几乎没有电梯,不符合国家监管要求。因此,对于既有的七、八层住宅的改善,应通过增加电梯来实行。新的住房应该严格控制层高和层数。
1.7 住宅节能环保方面做得不好
当前住宅建筑节能情况不好,并未很好的执行国家标准,住宅的节能和环保做的很不好,黑龙江省至少超过一半的住宅没有进行节能处理,已经节能处理的项目的节能效果达到50%的都不多。因此,要提出节能目标达到50%以上的住宅节能系统和相关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应制定计划,在现有的住宅建筑进行节能处理,外墙外保温处理,并积极推行新的供暖方式。围绕实施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大量应用在住宅的节能环保中。对新的住宅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分户计量分户供暖。
2 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2.1 客厅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
人们对住房客厅的使用功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虽然客厅成为娱乐、接待客人、家庭团聚等活动的中心,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客厅,应根据总体统筹设计避免造成大厅过大卧室空间过小。客厅的空间是不封闭的,这是一个家庭的公共活动中心,是一个交通空间。居住大厅有冲突,矛盾在于,交通空间和使用空间的相互干扰及对空间的利用,缓解这一矛盾是客厅设计的关键。客厅的周围有正门,卧室、厨房、浴室等所有房间的开口,活跃的地区、过道与客厅的设计之间的矛盾要平衡好。
2.2 在住宅设计中要有良好的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浴室的隐私最苛刻,因此浴室的位置不应该在门口、客厅门或直对大厅门口,因为这样将不仅使用户感到不便,还会将厕所的气味带到大厅。厨房和卫生间相邻的设计是最佳的,以便集中布置管线,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由于隐私要求,卫生间窗户的设计是不同于客厅和卧室或其他房间的设计。浴室的活动是私人行为,高度一般的做法,目前设计中心在窗台外墙的方向,宽度1200~1500mm,1500mm高,窗台高为900mm,卫生间的面积有限,如果大便器或浴缸靠近窗口,就会造成外露面积太大。因此,卫生间窗户设计宜改为:窗台在1500mm以上,宽600~900mm,使原来的扁宽形改为狭长形。
2.3 厨房的设计以实用为出发点
实用是厨房设计的前提,厨房已从一个单一的做饭为主,发展到目前融做饭、清洗和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所以厨房应是独立的,而不是与客厅连接,以减少烟雾影响商会。例如,调查发现,使用现有的厨房面积太小,凌乱的安排,下水道,煤气管道,没有统一的管道井,维修也很困难。对于油烟机,没有排污管道,严重污染环境,电源插座,水龙头等的设置数量过少,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冰箱、微波炉等厨房电气产品日渐增多,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使用功能就会大大提高。
2.4 注重楼梯间的设计
设计者大多不太注重楼梯间设计,只考虑疏散和防火要求,很少考虑楼梯间进深长度,造成楼梯过陡等问题。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考虑,楼梯梯段的坡度最好控制在30°左右,楼梯踏步的宽度不宜小于260mm,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这样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上楼也不感疲劳。
3 结语
上述内容列举了目前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希望相关专业人士引起注意,并能在今后的设计中予以避免,做出优秀的设计,使居住者能拥有更加舒适的居住条件。
(一)严格落实交通建设项目业主的主体责任。在项目前期工作、建设、验收各阶段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环保费用列入工程造价。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要落实环境保护相关要求,并在工程量清单中单列环保措施费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落实专岗专人,统筹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开展环境监理与监测,每季度向属地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主动、自觉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监督。
(二)严格落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职责。坚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原则,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完善交通建设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建设单位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共同抓好交通建设领域环保工作。
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制度
(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落实环评文件未经批复不得开工建设的刚性规定。项目开工前或在建设阶段发生重大变动,需重新报批环评报告的,应及时履行重新报批程序,发生重大变动的路段在环评未重新取得批复前不得开工建设。对自建混凝土拌合站、路面混合料拌合站和碎石加工场单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履行审批或备案程序。
(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落实环评批复要求,及时施作边坡生态防护、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程,做到“边施工,边修复项目交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对照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核查生态环保设施完成情况,并向属地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环保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开展项目交工验收。
三、做好前期工作阶段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生态选线和生态修复设计。严格避让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确实无法避让的重大建设项目应按规定开展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不可避让论证。尽可能避让生态敏感区,确实无法避让的优先采取桥梁、隧道等“无害化”方式穿(跨)越,同时通过设置动物通道、湿地水系连通等设计方案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同步开展生态修复设计,落实生态修复资金,加强植被保护与恢复。
(二)加强环境保护设计。应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要求,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环保专项设计中,全面梳理项目全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点位,有针对性的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细化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完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声敏感路段隔声设施、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监测点位、道路绿化、临建工程污染防治等设计内容。
(三)加强设计成果审查把关。加强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保专项设计的审查把关,邀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环保行业专家参与设计文件的评审,确保环评报告及其批复中的环保措施要求及其费用纳入设计文件及相应概预算文件。
四、做好项目建设阶段污染防治工作
(一)落实生态敏感区保护措施。生态敏感区属于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关注对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专题报告、环评报告及其批复要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二)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全面禁止生活、生产废水直接排放。施工驻地生活污水应优先接入城乡污水管网,无法接入的,应设置化粪池收集,用于农林灌溉。拌合站、砂石料场生产废水和桥梁、隧道施工废水应完善施工场区排水系统并设置三级以上沉淀池,根据排放量和目标水质要求,合理选配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经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
(三)做好扬尘治理。按照《道路扬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落实扬尘治理工作责任,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和预防施工扬尘预案,深入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施工场地严格落实场地硬化、施工打围、洒水降尘、产尘物料及裸土覆盖等环保措施。重污染天气应暂停土石方施工,大风和灰霾天气土石方施工应采取湿法作业。施工便道出入口严格落实道路硬化、配备洗车池、沉淀池、车辆高压冲洗设备、运输车辆覆盖等措施。
(四)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治理。按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办法》相关规定,督促施工单位积极配合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气污染检测摸底和信息登记管理,做好进出场编码、信息等核实和登记工作,选用排放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来源正规、质量合格的燃油,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与燃料使用台账。杜绝在城市人民政府划定的禁止区域内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
(五)做好噪声和光污染防治。优化声环境敏感区域(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施工便道、便桥的设置,尽量远离噪声敏感点位;淘汰落后设备,选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施工机械、设备和工艺,因地制宜采用搬迁、隔声窗、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噪声影响;避免在噪声敏感点位附近夜间施工,途径噪声敏感区的施工车辆应禁止鸣笛、慢行通过。施工现场应对强光作业和强照明灯具采取遮挡措施,减轻对周围光环境敏感区的影响。无法有效避免噪声和光污染的施工作业,应做好对周边居民的解释安抚工作,尽量避免投诉。
(六)做好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对办公区和生产生活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设置分类收集垃圾桶,及时收集清运。对施工中产生的树根、不适用填料、建渣、材料外包装带等建筑垃圾应按规定集中收集、清运、处置。临时堆弃的建渣、石料等应及时定期清运,及时进行复绿。对于试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机油、沥青废弃物等危险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设置危险废物暂存间,做好防渗措施,委托具有危废资质处置单位进行转运处置,并建立转运及处置台账。
(七)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合理设置排水、截水设施,及时实施边坡防护工程,防范边坡崩塌或滑坡,减少水土流失;严格落实表层耕植土剥离、储存和复垦利用措施;严格落实弃土场先挡后弃和分层碾压措施,确保渣场安全使用;及时取得取、弃土场变更的手续。
五、做好项目环保验收工作
试营运期间,建设单位应自行或委托相关单位开展环保验收调查,依据调查情况对环保措施进行整改完善。在整改完善后,按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验收,验收报告应依法向社会公开,并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单位申请备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由农村涌进城市,国内各大城市的地面交通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一种有效疏导地面人流和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目前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建成并投运。地铁的建设不但有利于改善交通出行结构,适应城市不断增长的运能需求,减少日益拥堵的机动车产生的废气、噪音对环境造成交通污染。地铁的节能与环保在当今社会能源有限的条件下,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节能这一概念也慢慢深入人心。同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么大的投资的工程的节能、环保问题。因此在我国各大城市建设地铁工程建设中,在满足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设计中的环保节能问题。
现在人们所普遍认为建筑节能,其实际含义比字面上的意义丰富、深刻得多,即“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也就是说要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而地铁被公认“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典范,现在就地铁建设、运营等几大方面节能环保措施浅谈一下。
1)首先考虑线路节能问题,优化线路节能坡,地铁线路理想的纵断面是将车站设在纵断面的凸形坡段上,使列车进站时上坡,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列车出站时下坡,再将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有利于减少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地铁设计初期要考虑到尽量减少曲线弯道线路的设计。
2)减少噪声的影响:为减少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对周围居民、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产生“嗡嗡”的震动影响,除运用环保新技术外,设计专家也想出了许多办法,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低震动的施工方式,尽量使用低震动机械;针对在施工和运营中会产生一定噪声、震动、电磁辐射、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等,为有效保护环境,采取了如轨道减震器构件、弹性短轨枕整体道床、设置声屏障等防护和治理措施。
3)供电系统节能:电能成为了地铁运营的“动力”能量。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运营提供所需点那个的重要系统。除了为地铁列车提供电力牵引的电能外,供电系统还为地铁运营服务的辅助设施包括照明、通风、空调、信号、防灾报警,自动扶梯提供电能。因此做好电能节能是节能环保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4)地铁屏蔽门的安全节能、环保功能:
(1)地铁屏蔽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安全、节能、改善乘客候车环境,是现代化地铁工程的必备设施。乘客跳下轨道捡拾物品或不小心从站台跌落轨道的险情时有发生,为保证乘客安全,沿地铁站台边缘设置屏蔽门,将列车与站台候车室隔离。地铁安装屏蔽门系统后,不仅可以防止乘客跌落或跳下轨道而发生危险,而且其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还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屏蔽门可以有效的减少站台区与轨行区之间的冷热气流交换,降低环控系统的运营能耗,节约运营成本。装设站台屏蔽门后可避免大量冷气进入隧道,减少列车刹车时所散出的热量进入候车区域,并减少站台出入口由于列车活塞作用吸入大量新风所形成的负荷。
(2)屏蔽门的安装将地铁站台公共区与隧道轨行区完全隔离,这样能大大减少车站的冷气通过隧道而散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3)由于地铁屏蔽门隔离了站台与轨道,减少了列车进站时对站台候车乘客带来的噪声影响,为乘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更重要的是屏蔽门有效地防止乘客掉、跳轨道事故的发生,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并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对站台工作人员的数量要求,让地铁的日常运营管理所需费用减少。使用屏蔽门后地铁站台工作人员人数相对减少,客流量较大车站只需两名站务员,而客流量较小车站只需一名站务员,这样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目前新建的地铁站全部安装了屏蔽门系统,早期建成的地铁站也陆续开始安装了屏蔽门系统。而采用屏蔽门系统已成为我国地铁节能的重要方法。
5)自动扶梯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每天担负着运送大量客流的任务,其对客流的及时疏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用自动扶梯应考虑节能环保、变频调速的。它的节能主要表现在装有自动感应装置,在有人乘坐扶梯时,扶梯以正常速度运行。当无人乘坐时,通过变频调速,降低扶梯运行速度,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在客流量较少的车站出入口不安装自动扶梯或只安装一组自动扶梯,这样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6)站厅、站台照明设施的节能对于站厅、站台的照明,采用多路交叉供电,应能节省更多的电能。按照设计规范的照度标准配备照明设施,但运营时通过节能运行模式,采取打开一部分照明灯,关闭一部分照明灯的办法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地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铁站设计为阳光绿色车站。采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白天可以适当减少车站的照明。可以充分体现被动式的节能的生态理念。
7)从地铁的建筑布置看每一个室外出口都不要和地面齐平,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要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这三级台阶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下雨天它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从而避免雨天被淹的惨剧,地铁的每一个出口都应设置一个弯,不要直接通到室外,这样表面看来是对出口的复杂化,但如果从减少能量损失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合理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铁站台和外部的热量交换,从而减轻了空调的压力,大幅度节省了电能的输出。
8)选用高效节能环保车辆。a、选用交流电机具有效率高、故障率低的优点。同时采用VVVF调速系统,该系统为变频调速,利用再生制动,可使列车在进站制动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变为发电机,将列车制动时的动能转化成电能。b、选用低噪声车辆,在车内:列车在静止条件下的测得的噪声水平不超过69dB(A),列车以正常方式加速、惰行或制动时,测得的噪声水平不超过75dB(A),司机室内噪声不大于74dB(A)。在车外:列车在地面上线路上运行,以正常方式加速、惰行或减速运行时,车辆发出的噪声不超过80dB(A),车外噪声测试根据ISO3095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