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存储;微课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50-02

1 概述

目前,微课教学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各个地区都在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但是很大程度上只重视开发微课资源而忽略了微课资源的使用和推广等问题,导致微课资源的利用率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景令人堪忧。

云存储实质上是一种对资源的分配和管理,这对微课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笔者现研究的内容是将云存储这种服务模式应用到微课教学资源的共享中,构建微课教学资源的共享框架,提高微课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多的人力物力去重复建设相同的资源而造成浪费。

2 云存储的兴起及优点

2.1 云存储

随着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广泛应用,各种“云”应运而生。云存储是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集网格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和集群应用等功能,将现有网络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云计算系统中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用于运算和处理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这样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了一个云存储系统,云存储实质上就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

2.2 云存储的优点

云存储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如同云状的广域网和互联网一样,云存储对使用者来讲,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设备,而是指一个由许多个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所构成的集合体。使用者使用云存储其实就是使用整个云存储系统带来的一种数据访问服务。云存储的核心是用软件与存储设备相结合,通过应用软件实现存储设备向存储服务的转变。它有以下几个优点:

1) 可靠性高:云存储采用的是分布式存储,资源都存储在拥有副本备份机制的云中节点上,可靠性高。

2) 可用性高:云存储采用的是分布式结构,通过分布式系统检测监视节点,能及时转移工作负荷,具备很好的分担存储和访问压力的能力,提高系统性能。

3) 存储成本低:目前很多商业服务器提供了强大的存储空间,存储成本低。

4) 可扩展性强:云中的节点可以动态的添加和移除,方便的改变云中的存储容量。

3 微课教学资源

微课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而又有别于微视频。微课包括了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活动全过程,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练习测试、素材课件及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辅教学资源。“微课”以短小著称,它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主要以rm,wmv,flv、mp4等流媒体格式出现,支持网络在线播放。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以其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越来越多学生的眼球。网络通讯的发展,微机以及移动通讯网络的普及为微课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式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课教学正引领一种新的学习潮流。

4 基于云存储的微课教学资源研究

近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 ,提供了各种教育资源之间互联互通的机制,但是面临的问题是各种教育资源之间的共享性较差 ,协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各个教育部门的教学资源也存在着重复建设,导致信息增长过快,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存储空间的浪费。

近年我国微课教学的兴起,更是壮大了教学资源。虽然微课以内容短小,容量小著称,但是将所有的微课资源集中在一起,这种教学资源的总量就呈几何曲线性增长。目前很多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络信息平台,但是却缺乏有效的管理,数据的管理不能够及时的更新,重复和过期的信息量不断增多,也影响用户查找信息。

如果采用云存储系统整合微课教学资源,开发者只需要将现有的资源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学习和研究的“云”,透过云可以将庞大的教学资源自动拆分成大量较小的数据块。只要用户端具备上网的终端设备,并将终端设备连接入Internet,那么在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这些微课资源。云存储的实现,可以解决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学习,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

目前的移动互联设备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使用,只要用户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等,用户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活动。所有的微课教学资源都在“云端”,学生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后在线浏览教师的微课。教师也可以通过云存储,学习研究与自己所任教学科相关的微课。如果将多个学校或者多个区域范围内教育系统的微课教学资源共同的加入到一个“云”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微课教学资源不能充分共享、资源不足、资源不均的状况,更加利于微课教学的推广和应用。

5 基于云存储的微课教学资源的整合方案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专业、高效和安全的数据存储,因此学校采用云存储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存储,而不必担心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更不用担心因电脑硬件的损坏而造成的数据丢失。

基于云存储的整合模式中,所有的微课资源都集中在云端,用户端通过账号登录云端获取资源。目前的云存储为用户提供了很好的用户交互接口,用户可以直接通过用户交互界面直接使用某个资源,也可以通过服务分类模块检索资源。配置工具对接入的系统管理器的微课资源的运行环境进行配置,数据监控检测负责监控云环境下的运行状态和安全问题。云存储系统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网,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按照区域划分,划分不同的区域云,对整个云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下面是笔者研究的整合模型图:

随着云存储、泛在学习的发展,微课资源建设也转向学习者、教育机构、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在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中,中小学教师既是微课资源的使用者又是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力,他们对资源的理解和需求更能反映资源的使用价值。各个学校对微课资源的建设可以采取择优势资源,组织优势人力进行集中建设,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将微课教学资源整合进行最优化配置。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整合;拓展;创新

整合小学美术的教学资源,首先要挖掘教学资源,发现更多的教学点,这样才能加以整合,共同作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美术是一门艺术,崇高而神秘,但同时很具有写实特性,贴近生活的美术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能力。因此挖掘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是发现资源的好角度:生活中的常见风景、亲情和友情、生活故事等题材都可以应用其中。除此之外,杂志的漫画、动画片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元素,将这些资源加以整合,可以扩充学生学习和应用美术的角度,打造学生不同的美术风格,促进全面和创新性美术学科的发展。

一、整合生活资源,展现美术生活化

生活是美术的来源,是激发创作思维的源泉。无论是学习美术,还是创作美术,生活都是最好的角度。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生活会产生不同的感想,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孩子们,刚刚和生活有所接触,一切都还没有受到大人或是其他人思维的影响,他们看到的生活更加真实,更加不同,更加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直接表达。利用生活资源教学美术,让学生去画自己喜欢的花,喜欢的朋友,画自己的宠物,自己的房子。老师还可以带领这些孩子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寻找美术的影子。大自然是天然的老师,是最真实的绘画对象。而且在开放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思维更容易得到激发,容易创新和变化。

另外,生活也是发现美术资源的大环境,美术具有的写实作用可以借助生活来表达。美术教材中,可能会给孩子一些绘画的场景,也同时限制了他们对事物的表达。利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帮助他们记录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在画纸上。生活中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最真实、最简单、最直接的,也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创作思维。

二、利用多媒体整合美术资源,开拓想象的美术世界

美术具有写实和想象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生活资源,能够很好地表达现实的真实,但是想象力仍然需要一些刺激和引导。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教学资源应用不多,或者是形式化、不彻底。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对其进行创新,通过一些趣味动画,展示吸引学生的经典形象,这些动画形象都是经过专业人员设计的,在动画形象方面比较经典,也符合学生的品位。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些生动的动画形象都以美术为基础创造,这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会更高。美术创作的前提是模仿,学生将动画形象转化到自己脑海中,然后再加以修饰,就能变成自己的动画人物。而且有了动画片的背景介绍,学生还可以自己编故事,并画成连环画的形式,这样又会提升一个高度。利用多媒体的动漫资源,开放学生的学习思维。这一点和漫画教学资源有异曲同工之处,又能够相互补充。漫画教学是平面的学习和模仿,学生可以临摹漫画中的形象,直接练习他们的美术技能。另外,漫画学习相对动漫来说更加简单,更适合初级学习美术的孩子们。评价学生画得好不好,不要只看像不像,更多要看到作品背后的东西,看到学生用笔所表达的画的灵魂。

三、整合人力教学资源,向老师、同学、家长学习

美术教学资源不仅仅包括学习和模仿,更包括能够带给自己影响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一点应当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可以向周围的人学习。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在学生心中也是“理所当然”的。老师在黑板上作画,让学生模仿,或者是启发学生某方面的创作思维。老师还能给予学生及时的美术技巧指导,例如生活中事物的形状、用色、背景等等。除了老师,一起生活在学习这个大环境中的还有自己的同学,他们也是教学资源,同学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老师可以组织小组学习的形式,一起创作画,然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榜样的树立能够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创作欲望,但是一定强调不要模仿。所以老师可以选择几个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这样能够号召学生坚持自我。父母的教育力量也不应该忽视,鼓励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创作,一起绘画,给家庭营造更好的学习和娱乐氛围。

总之,小学美术的教学资源还有很多,不应该局限于目前现状,美术教师要善于发掘,善于表现。将生活和想象结合,将学习和娱乐结合,将学校和家庭结合,让我们的美术学习更加流光溢彩。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舞蹈教学;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J70-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37-02

近年来,信息技术普遍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也日趋成熟,然而,当前,这些研究主要重视形式上的探索,并没有研究信息技术和舞蹈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不仅包含光盘、磁盘和录像带等实体,同时也包含了文字和图像等表现形式,以数字化为依托,采集、编码、处理、设计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形成有效的、集交互性和逻辑关系系统的应用整体。舞蹈艺术教育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舞蹈教学实践中,为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有效整合原则

(一)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导,根据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为教学信息提供了有效载体,在课程授课中,传递、承载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中介或者载体 ①。和其他学科整合相同,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需要现今的教学理论作为制动, 如果没有现行的教学理论,就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它不能实现一体化。优势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从这一点看,学习理论的主体和主体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要符合要求。在主导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需要信息技术与舞蹈训练的融合。根据课题的实际应用情况,对所有课程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固定,这就要求采用一种或几种策略,如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情境学习动机策略、知识点切入等。在实践中,运用实际的意识策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这些内容慢慢地给学生,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呈现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舞蹈动作的注意事项和练习方法。

(二)结合适宜与实用,坚持整合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的整合,必须确保信息技术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并不意味着所有受试者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并不是依照信息技术运用的多少和时间长短为标准,需要严格依照教育规律,有效发挥技术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教学的培养,虽然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很方便地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然而,体育训练需要学生参与,才能获得,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获得和技能知识,学生要想提升技能还要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技术和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应进一步强化,理论研究也尤为重要,然而,更要正视整合后的实践探索。体育学科课程门类较多,涵盖了基础理论门类 ,同时还有运动技术课; 教学应不断付诸实践,通过多样的、立体式的整合手段目的是积累经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信息技术和舞蹈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方式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内容的整合,使用多媒体手段,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处理图形、动画、音频的多种功能,通过幻灯、投影、电影等将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发挥了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如,当教师讲授傣族舞蹈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和傣族舞蹈有关的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主要让学生通过听歌曲,对傣族音乐及风土人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学就有效使用了计算机声像同步特点,通过巧妙设计,将《月光下的凤尾竹》与傣族风景图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MTV,让学生一边倾听,一边观看,身临其境,感受音乐,把握音乐。尤其是舞蹈教学,舞蹈教师教授的舞姿和动作常常过于单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就无法提升学习兴趣,但是,整合信息技术的舞蹈,能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舞蹈,领略不同的舞蹈姿态,以及不同的舞蹈编排,产生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以数字虚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起到了充分促进的作用②。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不断示范,学生不断练习模仿动作的单一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多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现,多种多媒体形式,如视频及三维软件等综合处理了图像、声音和图像动画等。如,在教师教授学生探戈两点转连接击剑步时,因为动作过快,此外,还需要舞伴间在高速旋转中默契配合,展现舞蹈特有的魅力。从舞蹈教学情况了解到,舞蹈教学有时是一位教师教学,或者是两位教师授课,也有可能不是长期的舞伴,配合起来显得不怎么默契。这时,通过信息技术中的影像技术,能慢放舞蹈技术中的动作,将其他舞蹈高水平演员的技术动作转变成数字化影像技术后,通过电脑把其转变成线条图,解析每个动作,从而确定身体各部位动作的速度、力量和重心等一些关键因素,让学生清晰、精确地掌握了动作概念,为新技术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更新较快,较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里向老师学习,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课程学习与作业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显著提升了他们的主动性。如,一些学校拥有良好信息资源库,学生也具有类似 LAMS 一样的信息平台,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网络互动,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都可以事先在网络上制定好,然后,展现在网络平台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系统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还可以把教师布置的内容放在自己的电子设备中,如,电子书、便携笔记本和和手机等、将资料有效收集起来,存储或重复播放,有助于复习课堂内容,强化了学习目的。

三、整合实践思考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非常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识到科学教育方法和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③。在整合中,信息技术要适当运用。舞蹈教学体现了特殊的学科特点,舞蹈教育依然提倡学生通过刻苦的基本功训练达到较高的舞蹈水平和文化素养。此外,信息要适量运用。电脑可以储存众多的信息,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把和本节课相关的全部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结果是,多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五彩缤纷,让学生十分眩晕,分不出主次,也就无法检索教学内容,难以理解接受。整合实践还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参与性,信息化的课堂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交流空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主导和主体的统一。信息技术和舞蹈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还有许多路要走。

四、结语

把信息技术更为合理的运用到舞蹈学科课程教学训练中,针对这个问题,舞蹈院校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改革中。它营造的新型教学环境为舞蹈教学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发散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帮助,获取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等,满足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要求,不再受限于教学区域,也不用再担心地域、师资、教室等因素的影响。总之,艺术和教育依托现代意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到舞蹈艺术教学中,把动态美与静态美创设成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

注释:

①周徐.谈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整合[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01):18-20.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创新教学”课程的教学资源现状是探索、研究“创新教学”课程新体系的根本保证。透视“创新教学”课程多嫌体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的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反思,反思成功与缺失的方方面面,是“创新教学”多媒体课件走向成熟的基本策略。

自从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开设“创新教学”课程以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以全国首届人才工作会议体现出的创新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育工作者的新路子,丰富我国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依据。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该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以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历史发

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教学计划中有一门特殊的课程—“创新教学”,通过认真研究,不断搜集教学资料,建设教师队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设了创新教学课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决定整合现有文字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化学习的特点,加大“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

(一)MicrosoftPowerpoint时期

2002年,在缺少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及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先从教学最直观的电子教案做起,根据教材的七章内容编排情况,以讲座的方式将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知识点用MicrosoftPowerpoint的强大功能体现出来,从而使学员在学习中有效地运用了电子教案的图片、视频、音频和交互等特殊表现形式,使“创新教学”课程内容的七章理论知识在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我们制作的120张幻灯片经过学员的反复使用,在课程组的努力下,陕西省先后有4808名学员对幻灯片提出了修改意见,目前在陕西省系统推广的“创新教学”课程电子教案就是多次反馈与修改的教学辅助媒体。根据2003年5月在陕西省系统调查结果显示,“创新教学”课程电子教案在教学中的使用率约为86%,有82%的学员给“创新教学”课程的电子教案综合评价为90分以上。

(二)MicrosoftFrontPage时期

2003年,随着“创新教学”课程教学支持服务的不断完善,在对电子教案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利用MicrosoftFrontPage软件提升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在导航栏目中设置了教学文件、教学辅导、问题解答、知识拓展、教学研究和相关链接等学习模块。由于技术的缘由,该课程的媒体化只考虑了知识检索与链接功能的发挥,虽然在背景音乐、动画制作等方面有所涉及,但其针对性不强,文本与动画的协调度不够理想,知识学习的交互性也体现不太明晰。在当时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员对此课程媒体的综合评价为95%。2004年,我们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在陕西省举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上获得教育厅授予的多媒体课件三等奖。这在当时对我们开发课件的教师来说,受到极大的鼓舞。因此,“创新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就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修改与完善,可以说,动态性是课程媒体化的一种写照。依据“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完成的“创新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报告和论文受到全国电大首届教学创新奖评审委员会的关注,课程组负责教师获得首届教学创新奖并在远程开放教育论坛会议上进行交流。2005年《论“创新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文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科研论文。

(三)不同媒体资源优势互补的时期

2006年,经过多年修改与完善的“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终于得到其他省级电大课程教师的认可。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发行中心先后接到河北电大、新疆电大等13家省级电大商谈“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与共享问题。为了做好应用与共享,使课程教学媒体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又提出了用新的设计理念与软件重新梳理与整合“创新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计划。与此同时,陕西省多所高校也打算利用“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开设教育类专业的选修课程,他们经过论证,充分肯定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开设“创新教学”课程的超前理念。在许多打算共享资源院校的支持与激励下,我们于2008年完成了IP系统讲授课程18讲的录制目标任务,通过网页向陕西省以至全国开设“创新教学”课程,与此同时,还录制了“创新教学”课程学习推荐直播课堂,加大了“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宣传力度。

2008年,全国第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开始,课程组积极应对,精心策划,不断创新,利用新的教学软件对以往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使课程的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趣味化和有效化。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将直播课堂、IP系统讲授、作业辅导与讲评、综合测试、课程评价等模块融合进去,尤其是采用多种软件优势互补的方式体现教学内容。在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多媒体课件大赛上获得优秀等级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第八届多媒体课件大赛,经过大赛评委会的审核与评定获得教育部2008年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09年,“创新教学”课程开发研究成果获得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截至目前,谷歌、百度、搜狗等搜索网站可搜索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创新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应用和共享方面的信息100多条。2010年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将成立“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其主要任务就在于围绕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资源建设,分阶段打造中央电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逐步将“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向成熟化推进。

二、“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的反思

从“创新教学”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情况来看,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基本上都是以“创新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由文字教材、音像媒体、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媒体组成。

(一)文字教材建设是课程多媒体资源建设的基础工程

文字教材是学员学习的基本依据,课程组围绕“创新教学”课程现有教材—《教学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学员中认为文字主教材中教材理论体系不完整的占83%;概念命题不清楚的76%;文题与内容不配的占37%;教材结构不合理的占46%;课后思考题不合理的占90%;教材内容重复现象的占90%。显然,学生自主学习的主教材必须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改革。只有设计编写出适合开放教育学员特点的文字主教材,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字主教材的重要作用。第一,主教材应适合学生自学和小组学习的特点,把教学基本内容同教学目标、自学方法导引、自学进度安排、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阶段小结等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第二,文字主教材必须配备一定量的思考题、讨论题、案例题、阶段测试题等具有课程特色的巩固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基本内容。第三,文字主教材在版式设计上可采取正文分主、辅栏的形式。主栏为教材的主要内容;辅栏应依据该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案为学习者提供各媒体的交互学习要求。第四,编写者应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出发,认真分析该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方案,使编写出的文字教材既有一定的系统性、严格的科学性,又符合学员的认识发展规律。第五,文字主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渲染”力,以吸引和鼓励学生克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第六,文字主教材应就多种媒体教材的配合使用提出学习要求,以使学生能适时地通过多种媒体教材的综合使用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实现学习目标。

(二)音像媒体的设计与表现形式是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得到应用与共享的关键

课程组多次针对我们开发的“创新教学”课程视频媒体资源以及兄弟院校开发的视频媒体资源进行反复研究,总结了我国网络教育视频媒体资源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播课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科教学专家,但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甚少,教学活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无异于搬家。第二,播课教师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枯燥单调、教学方法死板、表情过于严肃等,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播课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其讲授的范围仅仅限于教材之中,结果使学生认识到音像教学无非就是读教材,看与不看一个样。第四,播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缺少创新成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这方面的统计结果显示,收看录像带教学和卫星电视播课能坚持到底的学员仅占11%,平时自主学习利用电视课程、教学录像、VCD光盘和录音教材资源的占7%。显然,这方面的资源改造和完善工作迫在眉睫。至于通过直播课堂和双向视频系统的教学资源,由于各分校、工作站从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利用率逐渐增加;但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由于接收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其利用率仍然较低。因此,音像媒体资源的开发,一定要配合文字主教材的内容进行多样化的模块化设计,使不同的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媒体。

(三)多媒体课件是学生自主化学习的最佳途径

从远程教育的角度来看,“创新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的。第一,片面追求大而全,教材搬家、黑板搬家现象严重,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件制作者忽视了制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描述,使学员理解概念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第二,课件设计中过分热衷于图像、音响和视频等媒体的效果,使课件的内容与多彩书本和音像教材无多大区别。第三,交互性、超文本和导航能力不强,单调的文字显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第四,缺乏较系统的课程学习评估,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对所学内容进行系统消化,结果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针对“创新教学”CAI单机版的不足重新开发了一部“创新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全面、丰富,上网即可灵活使用的CAI网络版课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员自主化学习的需求。

(四)网络课程是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的最终目的

目前,由于理念、名师、技术、经费等方面的种种原因,“创新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问题仍然较多。第一,仅依靠自身师资的力量,很少与省级电大和网络教育学院交流共享,从而造成得不到课程资源完善的有益意见和反馈信息。第二,网络资源的常规方式体现较多,电子交互方式较少。第三,网上资源原始粗糙的多,加工整理的少。第四,网上的静态信息多,动态的信息少。第五,理论性较多,时间性较少。因此,“创新教学”的网络课程,首先,应突出创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设计,配合动态演示、视频、图像、实验、典型例题、解题思路分析、问题讨论、测验等教学环节,强调实现交互式学习功能,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其次,网络课程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再次,网络课程的教学支持环境在功能上,除了具备一般的远程教学能力,还应具备使用者可重组、可扩充、可修改的知识模块、媒体素材等开放。

三、“创新教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依赖于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不可分割。因此,为了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协作学习和小组学习形式,“创新教学”课程教师一定要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的丰富的表现方法及计算机的交互优势,充分应用现代心理学感知规律和注意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记忆规律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突破教学难点,强化教学重点,有利于学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必须处理好理论指导与应用共享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基本目标。因此,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必须在科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明确的建设目标,围绕资源建设目标,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突出的学习资源。这里尤其要处理好各种教学资源新建、改造和引进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资源建设的共建与共享关系。

(三)网络资源的科学选择和合理优化

“创新教学”的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多数应考虑以动态Web页的形式向学生,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内容辅导、作业题、教学案例等形式。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创新教学”课程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性质、教学条件、师资素质的差异性,结合网络教学资源各种媒体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灵活选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研究、掌握各种媒体特点和功能,注意发挥所选媒体的优势,强调媒体使用的合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反馈与评估制度

教学资源的整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 资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是一个动态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随着课改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都在发生着改变;应该将最先进的、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优质教学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应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在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怎样的整合才是合理的呢?这就需要制定教学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具体目标。但从教学资源整合的出发点来分析――教学资源不是教学中的规范,而应是为教学服务,特别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因此,笔者借助自然生态中的适应性――“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提出教学生态中教学资源的整合的总体原则是适应性――“适者有效,不适者无效”,即以是否“适应”“学生的学习”为判断教学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

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进一步课堂教学实践的前提。培训学校的教学提倡民主、科学、开放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的独立追求、人格的自由发展,同时实现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及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拥有自信,拥有自信学生才能进入状态,专注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全神贯注”、“乐此不疲”。合作互助、双赢共进,使学生在学习中内心稳定、快乐和谐。坚强的毅力、不畏挫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肯于坚持、在学习中勇于实践、不断进取。

满足学生智力及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多种多样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和蔼亲切幽默鼓励,学习过程中成功的体验,将有助于学生在教学中主动参与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方法

再完美的教材也不可能满足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因而,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重组是必然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教学资源(特别是教材)的重组和整合往往基于自己的直觉和经验,而且仅限于局部的修修补补。那么,教师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教学资源进行怎样的整合呢?

知识就是力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师应把握好知识点,突出重点、难点,精讲、精选、精练、精评。

将知识内部的概念、公式、原理横向联系、纵向递进。通过教学计划、讲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研究课、辅导课、练习课、考试课、讲评课、自习课、答疑课、试验课及课后反思,将知识归纳分类、综合比较、拓展延伸、提炼精华。通过对知识的厚化与薄化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和顺化;通过协调的、知识量的积累,使学生的心智发生质的变化.

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所学的知识应基于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学生要在学习中去体验,要在学习中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在已有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去创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去激发这种创造性,让学生乐于去创造、易于去创造;体验创造的精彩、创造的激情、创造的奇迹。

六、应用成功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任务教学使学生在认知、技能及情感的层面上合理递进,取得大多数学生都能学会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后进生学有所得,提高学习兴趣,优等生增强自学能力及吸取知识的独立性,不断超越自我,飞的更高更远。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学习,通过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沟通使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互补共进、双赢发展的理念内化到学生的真实的行为之中。

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信息的冲击力度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媒体集合在一起,并由计算机综合控制的技术。它不仅有传统媒体: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的全部优点,而且实现了集成和交互。它是把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革新和三维动画技术等有机结合,同时在它们之间建立密切的逻辑关系,使这些本来互相游离的技术在计算机中相辅相成,形成有机的整体,使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发生巨大变化,对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个体的素质都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及设施的应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情景多层次、多维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这样会在单位时间内给予学生最大容量的信息“冲击”。在虚拟情景中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这些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唤起学习兴趣。正如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能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其自始至终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唤起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