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的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资源的建设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精品课程 资源建设 措施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推进现代教学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工作,以课程信息化带动课程教学现代化,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多样化的资源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加强立体化教材和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脱离教学

现在精品课程网站虽然不少,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精品课程而应急建设的,没有充分考虑网站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很多网站的制作者和课程的授课者是相对独立的,没有实现网络资源建设技术和内容的统一,以致师生很难有效利用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平台进行教学,一些精品课程成了学校的品牌装饰,与教学过程“脱节”。

(二)精品课程资源开发不足

从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现有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内容还仅限于课程的教案PPT、教学标准、实习实训指导、教学录像、习题试题等,基本是按照传统教学的方法将资源堆积在网上,内容较粗浅且浮于表面。其中教学方法较多,但学习方法鲜有;有教师教学计划,但缺少学生学习计划;教学指导书齐全,但学习指导书空缺,涉及信息交互的内容不足,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精品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不理想

有调查显示,73.7%的职业学校教师经常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但是只有30.5%的学生使用过网站和光盘等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可见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的人数偏少。而且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时使用最多的设备是手机,因此,在开发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时应针对师生的不同习惯,开发网页版和手机版等多种版本的教学资源。

(四)信息更新不及时,维护少

目前我国精品课程大多为立项而建,建设周期短,一次建设即告完毕,许多课程长期缺乏维护,资源内容陈旧,难以成为优质资源。因此,对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要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后续建设情况。只有持续改进课程资源,才能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和时效性,才能减少“重申报轻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从而切实提高精品课程的质量。

二、“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旨在培养中高职机电、数控类学生构建三维实体造型和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的应用能力。在新环境下,如何科学设置、合理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是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

在“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宜兴八家企业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对数控加工行业中UG软件的使用情况、产品要求等进行调研,选取基本能反映学生就业后在工作中涉及的软件使用环境及遇到的问题。依据“数控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典型工作所需职业能力设置课程标准,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对应职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能力。

其次,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将一个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形成项目式训练,是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真正使职业能力的培养融于平时的教学训练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用UG软件进行一般复杂程度零件的建模、零件的装配、工程图的绘制以及一般模具零件的自动编程等。

三、“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精品课程资源教学实施

(一)项目化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教师对典型案例进行分解并设计成若干个任务,以任务驱动方式指导教学,围绕“能力本位、任务驱动、学生主体”十二字课改方针,深化改革传统课堂,通过典型案例,把相关的基础理论、设计思路和加工方法等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形象、直观地掌握零件设计和加工的基本方法。把企业产品引进课堂,实现课堂教学、典型产品项目实践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深刻印象、牢固记忆,对相同类型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加工能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案例演示过程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将整个过程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上,让学生课后观看,特别是一些步骤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或分段观看模仿。

(二)立体化教学资源补充传统课堂

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除使用国家、省规划教材以外,还依据整体化项目设计开发丰富的教学案例、操作视频、采集优秀教程、课件以及习题试题库,全方位、多渠道地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开辟新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形式,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资源上网便于学生自学。利用网络教学,可达到课堂面授与网上教学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网络课程不仅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还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方便,学生可以把自己做好的案例、作品上传到网站分享,通过与其他同学相互比较、讨论,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这种交流形式突破课堂时间和校园空间的限制,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考核机制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将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发展作为学生评价的宗旨,消除现有学生评价制度的弊端,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根据“UG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采用平时出勤、平时作业、课堂提问、现场操作、作品制作、改进案例、成果演示、作品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将他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评价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师生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个性情感、价值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后的思考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网络资源 低频电子线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7

Network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

LIU Limei, SHI Biao, ZHOU Xiancheng, ZHOU Kaijun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Course Website for quality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interactive modules diversified construction and instructional vide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ther network resources. And analyzed some problems of network resources exi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courses, propose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radiation cours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s, network resources, low-frequency electronic circuit

0 引言

2003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从当年4月起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截至2011年7月,教育部共公布了3835门精品课程,覆盖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2011年,国家教育部开始进行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

而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精品课程的整个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出发,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以界面友好、操作简单、资源丰富、服务教学为建设目标,建设了“低频电子线路”省级精品课程的教学网站。本文试结合本课程网站的建设实践,对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1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内涵

图1 “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的网站

精品课程资源主要依托网络平台优势,解决了各高校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各个高校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弱的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分享到优校名校的资源。因此,精品课程除具有 “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大纲、考试大纲、授课课件和教案、例题和习题解答”等传统的教学资源外,还应配备一些网络教学资源,如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课程互动环节以及自我检测、视频教学等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校内与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交流。如图1所示为省级精品课程“低频电子线路”的网站。

2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2.1 一体化教材的建设

构成完整的一体化教材,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一体化教材,从实际意义上而言,除了上课所选用的主教材以外,还应包括理论参考教材、实践和实验参考教材、学习指导书、教学教案、电子课件等等,其中电子课件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用幻灯片展现给学生,具有开放性好,扩展性强的特点。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的实际效果,注重电路图的布局、文字的颜色、大小以及动画的设计等诸多细节问题。一体化教材将教学内容以不同的编写方式呈现给学生,它们之间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2 多元互动模块的建设

多元互动的建设包括人与人(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人与文本、人与环境等多种教与学模块的建设。所开发设计的“低频电子线路”精品课程互动模块包括课堂学习辅导系统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两大部分,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本课程的自主和研究性学习。

2.2.1 辅导系统的建设

针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设计的辅导系统,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每章节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难点释疑、例题分析、自我检测和知识扩展,该系统由学生在每章节的学习后在计算机上完成。其中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测部分后,系统会自动给出学生的测试成绩和做题的时间,并提供出正确的答案,以供学生参考。如图2所示为该辅导系统中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内容。

图2 半导体二三极管的辅导系统的内容

2.2.2 师生交流互动平台

师生的交流互动平台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网站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将作业题、讨论题以及相关的通知通过网站进行,同时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在线答疑和在线讨论等环节;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辅导系统和相应的教学资料,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线方式进行交流,并且同过该平台也可以分享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二是新媒体互动平台,老师可以采用新的媒体手段,如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该方式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2.3 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课堂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制成视频放到了网上,以供学生和兴趣爱好者进行及时点播。从某种程度上教学视频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的学习者能够真正享受到名校和名师的优质资源。该部分资源已经成为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3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网站后期维护被忽视

精品课程的数量每年在递增,但是精品课程很多网站上面的信息一直停留在建站初期,没有及时更新。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2011年7月份针对2003 ~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各本科学校网站运行状况监控统计如图3和表1所示:

图3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饼图

表1 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本科学校的运行状况表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实际正常运行的精品课程网站数量并不多,还有近30%的网站执行情况比较差,这种状况与我们最初建设网络资源的目的相悖。

3.2 各院校单独建设

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都是由各院校单独建设,各个高校之间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现象并不多见。将各个院校的特色集于一体,从不同侧面给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资源,实现高校之间的共建和共享,能够促进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更专业、更全面、更实用,同时也能够避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重复建设,防止多而不精的现象。各院校间如何促进共建共享,还需考虑知识产权、任务分工和责任等问题。

4 展望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如何扩大课程的辐射影响,如何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推广精品课程仍需要进一步深思。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资源的共享,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提高。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实习基地运作及管理模式研 究”、湖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中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比较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项目“ 依托学科竞赛的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Agent的智能电子商务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0C086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宋佳琪,郑燕林.国家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现状研究[J].软件导刊,2010(5):93-95.

[2] 刘庆伟,刁文广,舒云星.“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2):93-95.

[3] 方辉.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J].信息与电脑,2011.8:186-198.

[4] 魏孔鹏,余巍巍.数字媒体技术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中的应用[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72-76.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3篇

课程资源通常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课程在实施时没有考虑所需的资源,而且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尴尬境地。同时,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也决定了课程实施的范围、水平以及实施效果。然而,在不少人看来,课程资源的短缺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俨然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于是乎,呼吁国家加大教育投入以充实课程资源的声音此起彼伏。果真如此吗?

根据国家近年来对基础教育投入的相关数据来看,作为课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资金、设备均在快速地增长,不断充实和优化着我们的课程资源。但是,为什么教师们仍然在抱怨课程资源短缺呢?

众所周知,我国在校学生人数约占世界在校学生人数的20%,但我国投入教育的经费却只占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2%。即使2001年基础教育投入达到2,737亿元,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9%,远远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5.1%。这种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所造成的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必然导致课程资源在绝对数量上的短缺。在课程资源本已稀缺的基础上,浪费现象还相当严重。大量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课程资源被闲置.更为严重的是,在教师中存在着相当普遍的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

从资源存在的范围来看,课程资源应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然而,绝大多数教师只将学校层面的人、财、物视为课程资源,且还只偏重在所属学校的人、财、物,而对诸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艺术馆、科技馆等广泛存在于校外的社会课程资源不予关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一方面容易阻隔不同学校之间课程资源的共享与适度流通,难以形成课程资源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过多地强调校内课程资源也会造成我们忽视了校外社会资源中已经具有课程价值的社会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一种直接的存在形态,也是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这类资源具备显性的课程价值,易于开发,只要在课程实施中合理地利用,将很快地转化为课程组成部分和课程实施条件。尽管有些学校和教师也在有意或无意识地开发或使用这类资源,但认识误区的存在将在根本上制约他们的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致使这类原本能直接为我们所用的资源常年处于被忽视和被闲置的状态。

从资源的功效来看,课程资源应包括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然而,大多数教师只将那些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诸如教材、教学仪器、设备等视为课程资源,而对同样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只是课程功能处在潜在状态,或者说对不具有直接显性课程价值的隐性课程资源则视而不见。殊不知,这类存在于现实和历史的维度上、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社会资源,只要课程主体(主要是教师)在开发利用中进行合理有效地赋予教育价值并提升其课程潜能,便可进入显性的课程资源领域,转化为现实的课程组成部分。这类资源占课程资源的绝大部分。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一切资源都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范畴,关键是课程主体能否对其赋予教育功能以及挖掘课程教育潜能。

从资源的形态来看,课程资源应包括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教师们在谈到课程资源时基本上都倾向于资金、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软件、场地等物资资源,并以这类资源的多少来衡量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很少言及人力资源,即使偶尔提到,也仅仅将其作为物资资源的补充或辅助。其实,人作为一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比物资资源更为重要。课程资源中所蕴藏的人力资源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后勤保障人员、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等。这些人(尤其是教师)在课程改革及新课程实施中将构成非物资层面的资源保障。他们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败。任何教育改革的计划、课程实施的方案,不管多么理想和完美,若离开教师这种人力资源,就只能停留在书面上或决策者的头脑中,永远都不能在实践中得以实施。此外,教师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存在,其质量的优劣和素质的高低还决定着对其他课程资源的识别程度、开发利用范围和发挥效益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利用其自身的素质在现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创生出新的、源源不断的、更好的课程资源,而这一类由教师所生成的资源才是无限的,是现实课程资源不断涌现的源泉。

由于认识误区的存在,教师们仅以参与者或资源消费者的身份进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领域,根本谈不上进行资源的开发。对课程资源认识上的偏差也使得我们的社会、学校没有真正地尊重和保护作为重要课程资源和建设课程资源主体的教师。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对课程资源认识误区的存在,使原本稀缺的课程资源更加短缺。因此,我们一方面在呼吁国家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更应该将着力点放在促使教师纠正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偏差上,唤醒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意识。

观念上的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仅仅依靠外界的劝导、说教就能奏效的,关键是人在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将自己视为课程主体,投身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时,才能在面临课程资源短缺的现实面前,主动地去合理使用、去识别开发,甚至创生出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逐渐对课程资源有一个全面、清晰、准确的认知,以往的认识偏差也就得以扭转了。

为保障教师从根本上走出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误区,我们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外部保障,其中给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且有效确保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地位,教师们才有可能真正像主人一样精心对待与自己教学有关的所有活动,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自觉纠正各种存在于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这其中当然包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偏差。

在唤醒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同时,社会、家庭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各自的教育职责,自觉地参与到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毕竟任何教育改革的方案和人才培养的方案首先是社会体制的方案。惟有如此,社会和家庭在参与过程中才会主动地去转化和营造出一些容易被学校、教师所忽视的课程资源。这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程资源的短缺,还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让他们看到更多的课程资源的形态,帮助他们缩短内化过程,顺利走出认识误区。

相信只有这样,我们原本短缺的课程资源才能在教师正确观念的指引下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从而改善由于国家经济水平低造成的课程资源短缺的现实,为课程改革最终取得成功增添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2]Jackon.P.W(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M].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3]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4]戢守志.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唐丽芳、马云鹏.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题与障碍[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6]李连宁.在二十一世纪教学仪器设备发展论坛上的讲话[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1).

[7]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站建设实训 资源库建设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1-03

一、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中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中职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尝试推进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而迅猛,为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现实条件,但已有的职教资源与实际使用的需要不匹配。故此建设实用的、优质的、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上述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现代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荐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资源的建设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使得资源库的有关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教育部已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建设各类的精品课程,更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资源库,以此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正在初步改革,在其中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很多课程都开发了资源库,将对应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录像、微课等共享,并鼓励同行、老师也将自己的操作录像、授课视频、讲课课件等上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发展和专业的建设。

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网站建设课程的教材都是针对网站及网页的自学者,大部分只是针对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更多的实例提供参考,更没有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由于中职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他们需要不断的模仿、借鉴,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够在熟练掌握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脱离了教材的基本实例而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又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停滞不前。

三、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意义

建设一个《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的资源库,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通过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在培训中体现出“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氛围,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建立该课程资源库具有以下的意义:

1.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教师可随时选取与利用,满足教学需要;减轻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资源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课后可以自由地复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扩充,使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将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打造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具有适用性、在中职中专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实用性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资源库应根据企业的项目结合教学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一)该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计算机专业网站建设岗位进行调查,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项目式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理论研究,奠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3.实验法:以学校2015级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作为试点,将开发好的教学资源库用于教学实践,并在真正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二)教学项目的配套教学资源库

为了使企业项目贴近教学,应通过调查分析《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岗位职责,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学生参与的试讲、评审、修改、再试、再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可供其他教师模仿和实践的教学资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归纳为教学项目,并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应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拓展训练、学生工作页、教学录像、教学文献资源、教学素材、教学微课等。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归纳为以下十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下表示。

(三)教学资源库的制作方案

1.出版本课程教材

本课程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页教学的条块界限,按照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一本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

2.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

3.多媒体课件

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备有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丰富的PPT,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案例库

网页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针对设计课程特点,收集大量高质量的设计作品,通过大量的案例欣赏,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拓展训练

每个项目都配套有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进行项目拓展,巩固技能。

6.教学录像

将典型课例进行录像,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重要参考资源。

7.教学文献资源

教学文献资源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为一些积累的经验材料源,如教学文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小结、教材、参考文献等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参考。

8.教学素材

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素材(Flash演示等)、部分实践操作演示的视频文件等。

9.教学微课

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反复观摩、借鉴学习。

10.学生工作页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学生工作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工作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的开发

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使之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下载教学,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示法、讲授法,强调的是操作步骤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毕业后多从事一线的操作工作。本课程综合实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行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德国最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进行。

1.“引导文”教学法

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学生可对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策划和操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在引导文教学中,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可以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需求,模拟公司工作流程,让学生置身工作情景当中,扮演公司职员等角色,对项目进行分析、实施、评估,通过完成项目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3.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项目需求,由老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步骤、程序和分工实施,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项目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资源库建设解决的教学问题

1.按照网站开发与建设岗位技能要求,将两年所学网页与网站类课程进行整合,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以小组形式完成网站的开发任务,既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又能应对未来企业的需要和工作要求。

2.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实战训练”所配套的项目资源,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微课等,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不停的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

六、本资源库建设的特色

(一)体现了内容上的创新

本资源库的将网站综合实训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站实训教学的条块界限,根据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网站构建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可供学生查阅、模仿、借鉴的资源库。

(二)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

本项目研究以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为主,课程组织体现出公司工作组织方式,贴近企业需要,因此从内容、组织方式、研究过程均体现出较强的、鲜明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2]严水冬,王.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3]王丽,曲维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4)

[4]刘艳华.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6(8)

[5]谢晨芳.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9)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建立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是精品课建设的要求[1]。我校分析化学课程经过多年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建设成为省优秀课,为了达到更高的课程建设要求,我们建设和完善了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

一 、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分析化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组成、含量及结构的分析方法理论及应用的学科。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庞大,并且还有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另外,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既要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又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分析测试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只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学时内难以将分析化学的全部内容讲授。教师在教学学时内通过一次性的教学也难以达到所有学生对所教学内容充分消化和理解。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分析化学的教学要求,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效果,分析化学应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讲授分析化学的理论和主要分析方法原理,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建立教学学习分析化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该平台能够辅助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多层次学习需要。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平台的使用,不仅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消化理解,还能进一步深化分析化学的学习;由于网络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个性化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将分析化学的常识性知识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上,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高效率地学习巩固和加强分析化学的知识,还能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学时限制而不能讲授的分析化学常识性知识。网络课程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3],可以起到导学、督学和助学的作用[4],通过对课程全貌的了解学生可以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通过习题解答自查课程学习效果,通过大量的课程常识知识信息的学习提高分析化学知识和能力。

二、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的的原则

1、课程目标明确: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是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搭建起来的学习知识平台,该平台要实现课堂教学达不到的多种功能。学生借助该平台可以复习课程内容,可以学习到课程的常识知识,可以自查学习效果,可以培养实验技能,可以进入国内著名大学的网站进行分析化学课程学习等等。

2、注重能力培养:分析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因此在网络课程资源内容的安排上要达到对理论课知识内容的辅助教学,如安排课程的习题解答,有助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扫除课后学习中的障碍;另外,安排分析化学实验的操作录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学习和巩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还有,分析化学理论常识和实验常识可以拓展和丰富学科知识,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

3、注重表现形式多样化:在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能够使学生使用后能轻松达到学习效果的原则,在内容安排和网页制作方面考虑到要充分调动使用者的视觉和听觉神经,避免内容枯燥乏味,首页的界面清晰简洁明了,课程平台的内容实用性强,表现形式多样化,既有静态的教学资源内容又有动画等动态教学资源内容,并有共享性课程资源,如在我们的教学资源平台可以链接国内几所著名高校分析化学的课程网站,方便学生参考应用。

三、网页中主要模块

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首页可分为三个区域,上部有电子资源、动画资源栏目;左侧区域有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参考文献等栏目;中间区域有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栏目。网页的首页栏目清晰,视觉友好。

图1 课程网站主要模块

四.网络资源主要内容

模块“课程介绍”和“师资队伍”介绍课程的基本概况和目前参加课程建设的人员概况。

“教学大纲”是介绍课程各章节涉及的内容及教学的要求,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整体要求有所了解,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地放矢,目的明确。

“教学方法”是对课程讲授方法及授课特点进行介绍;“参考文献”介绍课程学习中可以参考的书籍,所列参考文献均为学科权威的国内外教材及专著。

“电子课件”为课程教学同步课件,学生可以依据课件整理教学笔记,复习课程内容。“教学录像”为教师实际教学的教学录像,如果学生有所需要,可以在课后根据个性化需要,对课程进行复习。

“电子资源”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内容包括“实验常识”,“理论常识”,“习题库”和“试题库”。 “实验常识”和“理论常识”分别集合了分析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理论方面重要知识点,并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表达,方便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很短时间学习到有关分析化学的应用知识。“习题库”的内容为教材课后所有习题及答案,利用“习题库”的资料,学生可以检查课程的学习效果。“试题库”中有数十套的模拟考试题,学生可以参阅,有助于明确课程教学重点。

“动画资源”包括“动画资料”和“网络资源”。“动画资料”内容为各种实验基础操作和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的动画或录像,该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实验测试能力。“网络资源”内容为一些国内知名大学分析化学课程的网站链接,学生可以参考其它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开阔眼界。

五、结语

总之,在分析化学网络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注意和保持课程的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实际能力为目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又实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建设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号)[Z].2003-04-08.

[2]陈以海.高校精品课网站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