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继续教育 新发展

一、引言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3年6月启动以来,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教育事业焕发新机,特别是对于继续教育工作,无疑带来发展新机。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通过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调研、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落实整改、建章立制等阶段的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使教育实践每个环节有机衔接,前后呼应,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学院中心工作紧密接合、与学院干部履职尽责紧密接合,做到 “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转化为促进学院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师生满意的继续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自我充电做得不够,离“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还有差距。继续教育工作者首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责无旁贷,然而一些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存在存在理论学习不足,学习制度坚持得不够好,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对继续教育规律研究不深入,学用结合不够紧密,忽视了业务学习对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学习的实际效果,不利于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促进继续教育科学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学习不够或学习不深入、不系统、存在片面性等情况,特别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高等教育理论和规律,特别是继续教育理论和规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应对不自如,创新意识不够,做事成事的能力不够。上述情况反映在工作中,就会出现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执行不到位,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急功近利等现象。

(二)工作作风需进一步改进。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市场属性,然而直面市场、研发课程、大力发展培训的勇气和能力比较欠缺。面对当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力度科学发展的力度不够,革措施还不充分。在当前新形势下,尤其是继续教育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关头,思想解放还不够,观念不够超前,看问题、办事情过于谨慎,思路不够宽,新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足等。

(三)艰苦奋斗精神不够,勤俭节约意识不强。当前许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着资源配置和办学硬件严重不足的问题,继续教育基地缺乏,不同程度存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落后,人力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因此,往往易于简单地把继续教育发展推进缓慢的原因归结于现实困难,不能在现有条件下克难攻坚,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业的积极性。继续教育具有市场属性,需要与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人士打交道,有些经费支出脱离预算控制,有时造成超预算和浪费现象,不能很好地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继续教育事业发展上。有些高校继续教育奖惩机制不健全,对存在的慵、懒、散现象的治理还不够,奖惩还不太分明等。

三、对策分析

继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受到复杂的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因素,但主要是班子成员个人思想方面的问题,存在思想政治建设力度不够、理想信念淡薄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具体表现在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有所淡化、主观世界改造不够。存在重改造客观世界,轻改造主观世界,存在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考虑群众利益和全局利益不够,致使开拓进取意识不够强,缺乏抢抓机遇促进继续教育尽快转型的胆识和推动发展的谋略,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应从制度入手,从自身抓起,从现在做起,切实加强整改,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的领导集体。

(一)完善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促进继续教育转型与协调发展的运作体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相关要求,加快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解决资源不足的困难,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力争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更好,校院(系)两级收入增加,管理更加规范。及时准确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及当前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积极探索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继续教育转型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继续教育品质,注重质量,讲求效益,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目标管理,量化工作任务,引入评估机制。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快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效能建设,切实做到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不出事,团结、务实、高效、学习。将改革与发展的步子再迈大点,努力克服资源不足的现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加快继续教育转型步伐,全力以赴把继续教育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进一步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增强办学活力,发挥协调、服务和管理方面的作用。

(三)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完善工作目标与奖励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和落实促进在岗教师从事非学历教育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非学历教育的教学和研究。积极倡导高校重点学科与实验室建设、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建设与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研发相结合,打造非学历教育特色项目,拓宽推广渠道。通过开办专业论坛、拓能团队训练、工作研讨和调研考察等,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学习、服务和业务能力。解决困难职工实际问题,倾听干部职工心声,关心干部职工成长,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为职工成长与发展创造平台与机会。

(四)健全联系和服务师生长效机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问计于师生、问需于师生,真心实意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创新交流形式,通过开设官方微博或微信等方式,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多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融的关系。对员工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一定的信息反馈。

(五)加强自身建设,打造学习型继续教育队伍。 继教人率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务实学风,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以学习推动工作,以工作促进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深化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田业胜.学习型组织视野下的继续教育队伍建设[J].新教育时代,2014,(17)

[2]陶西平.为继续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而努力[J].北京教育学院报,2010,(1).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第2篇

(1)思想道德素质。图书管理员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承载者,必须深知党的方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并通过自身所掌握的理论去引导读者进行正确的阅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为图书馆赋予衷心、为读者赋予耐心、为工作赋予责任心。图书管理员应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不断奉献,提升自身的工作责任感,一心服务于读者。由此可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2)职业道德素质。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心、全心投入图书管理事业,并能够自我调节心理状态,淡泊名利,公正地对待工作及任何一位读者。在日益进步的信息化时代,图书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清醒地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并不断强化自身服务意识。

(3)技能素质。知识的多少是通过技能来表现的。一是逃离纸质信息的工作方式,充分使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的产物计算机为工作设备,通过纸质与电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根据环境的不断发展,将服务对象从之前的学生中解放出来,服务尽可能广泛地面相各行各业的读者,积极与客户交流沟通,尽量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4)创新素质。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新时代的创新更侧重于自身能力创新。作为一名图书管理人员,良好的创新能为自身带来一种新的体验与思想。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员应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发掘自身及工作中的潜力,勤奋学习,善于用脑,积极研究更好的信息时代服务方式。随着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图书管理员也被赋予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必须跟上信息发展的步伐,提出创新的工作模式,带动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

(5)心理素质。随着图书馆事业中更多新技术新想法的加入,使目前图书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竞争压力的驱使之下,图书管理员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能从容地面对突发事件与困难。作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进行自我调节,培养一定的抗压能力,从容地面对一切,乐观地去对待现实工作中所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勇于挑战,不断学习新时代的现代化技术知识,制定工作目标,扩展自身的知识领域,改善学习方式,化压力为动力。凭借着顽强的心理素质与热情的工作态度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高图书管理员素质的方式

(1)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是知识传播的主要阵营,承载着构建文明社会服务的重任。其中图书管理员作为其中的核心因素,应遵循读者至上的服务理论,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践党的方针,通过向优秀人物学习的方式,带动身边每一位图书管理员工,树立敬业精神,并坚持以诚实信用为标准,服务于读者。并用广泛的知识完善自己,组成一批阵容强大的管理员团队。

(2)形成竞争氛围。竞争是推动社会及个人发展进步的不懈动力,保持一定的竞争关系可以使自身处于警惕状态,化压力为动力。图书馆想要在新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保证图书管理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与能力,其中不仅要培养他们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建立工作人员中的竞争关系,并采取激励手段促进竞争的进行。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认为图书馆象征着安静与稳定,而图书馆事业的现存状况迫使人们必须打破这种观念,形成竞争氛围,并建立相应制度保障其正常运行。具体可以根据各种岗位的特点和需求,规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并保存个人档案,以便年终进行个人考核,并通过奖惩制度进行员工激励。适当的竞争可以给员工营造危机感,让他们更快速地适应新时代要求。

(3)改变学习观念。首先要给图书管理员灌输终身化学习理念,自主参加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继续教育,使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知识及各方面能力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适应快速变化的新时代。其次是要培养群体学习的习惯,抛开以往孤军奋战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式学习,在团体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并吸取其他人的优势,营造更积极的学习氛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要建立多元化学习观念,拓展学习内容,在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化培训,并开发图书管理员的潜在能力,形成一职多能的职能模式。这就要求现代化图书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牢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富有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善于思考。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应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关系。所以应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模式,通过多向式学习来提升自我。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第3篇

***年****月加入贵公司,任行政助理工作,之前有过一点相关工作的经验,但来到贵公司后我虚心向人请教和学习,一切都从零学起,从零做起,使自己从零中慢慢成长和完善,使自己的行为标准、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尽快的向公司要求的目标靠拢,希望自己能早日加入设计行业的大集体。

5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5个月里,我在公司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次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我是5月份来到公司工作,担任公司行政助理工作,主要是做好行政工作。我认为行政工作比较琐碎,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而这些事务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熟悉了本职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和完成本职工作。概括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总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

在这5个月中,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公司的两次变更手续

(2)公司员工联系单、固定资产、办公明细等电子文档的的更新

(3)各类杂志、报纸订阅时间的统计及后续工作

(4)工作区域的卫生管理及执行

(5)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做好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按需所发,做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员工工作的需要

(6)办公耗材及办公用品的采购、维护与维修工作

(7)认真地做好公司领导及行政经理交办的其它工作

(8)为了公司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客户之间的工作协调,及时将客户需求反馈给公司领导及设计师。

(9)及时将设计任务分配给各个设计师。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4、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公司及部门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5个月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还有其他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希望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事助理试用期工作总结范文二

炎炎夏日,我非常荣幸的踏入了一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企业——aaaaa,成为了该公司综合部的普通的一员。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施展才华的机会,试用期间承蒙公司领导们的精心教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上一周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以个人工作总结的形式汇报如下:

一、虚心学习,努力进步

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大学期间主修的是aaaa。虽然所学专业曾经涉及了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很多事情都是跟想象的不一样。要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就必须加快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在试用磨合期间我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按照公司的安排,首先是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仔细察看了员工细则和公司所研发生产的产品,并且自学人事招聘等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同时在工作之余,我还主动的寻求更多的知识,为身边的前辈员工们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打印图纸,接受和递送文件,整理存档文件等。

二、恪守本职,扎实工作

因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的需要,需要面向社会招募市场营销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公司对这两种人才做了详细的应聘和职责要求,我的工作就是配合好综合部a经理做好简历筛选和人事招聘工作,a经理对我的培训指导和我从网上自学招聘流程等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和潍aa上投递给我公司简历的应聘者进行沟通之后,筛选出了一部分人才进行面试,等待领导的审批。

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每天工作日志的填写,这是我首次接触工作日志,虽然在填写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领导的认真指正后,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以后我会更加认真的填好工作日志,记录好自己工作的点滴。

三、发现不足,完善自我

工作的过程就是认识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在为期一个星期的试用磨合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比如对一些办公设施的使用缺乏了解,解决问题时有时缺乏果断。认识到不足的同时,我始终坚信,自省是改进提高的前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不足,用自己尽心的工作,为公司各个项目的开展,尽一名员工能做的最大努力。

时光流转间,我到公司实习已一个星期。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予了我体现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这次试用磨合期的工作经历,使我的个人价值得到了由校园步入到社会后最大幅度的提高。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第4篇

创造是一种充分体现人类激情的艺术形式,是人脑精神活动的最高层次。创造力是通过想象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集合能力,一般包括知识(书本知识、实验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性品格等部分构成。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先天的素质,也有后天的教育养成;有涉及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也有创造过程中的认知风格、创造方法;既依赖于人的个性特征,也依赖于他对活动的基本态度,以及环境的约束与外部的干扰。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以人类的智慧作为前提外,必然与或促进或抑制它的社会环境与学校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本文拟从这两方面加以剖析。

一、传统文化对创造力的抑制

文化传统是历史构成的,是心理、艺术、道德、社会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与特征的组合体,主要包括民族创造力的表现形态、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传统是历史又是现实,它是历史在现实中的沉积,它以一种强大力量作用于现实和未来,现实的教育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通过教育影响着青年一代创造力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对青年一代创造力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政治哲学,窒息了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先导,而自西汉董仲舒以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就成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哲学思想,因循守旧成了人们言行的典范。与之相适应的是,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内容很少超出“四书五经”,学习方法一律是死记硬背。这种陈腐的哲学思想、一成不变的教育内容和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严重地阻碍着一个民族创造力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这些观念已经受到严厉的批判,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沉积,它的消极影响仍然不可低估。

2、平均主义和中庸思想扼杀了个体创造动机

在长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人怕出名,猪怕壮”的平均主义、中庸之道的民族意识成为一个心理定势,压制着拔尖人材的成长,在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谁都不敢超出别人。平均主义的观念、中庸的意识不鼓励通过个人的奋斗超过别人,而是怂恿落后者去压制掠夺拔尖者,鼓吹不分青红皂白的“杀富济贫”。久之,人们求异思维的能力钝化了,个体创造的动机被扼杀了,而这两者恰恰是创造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和经济高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了没有社会成员的个性发展就不会有整个民族的发展,没有个体对有差异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就不会有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于是国家健全法制以保护个性,完善竞争机制,以激发个体的创造潜力。现在,在否定平均主义和中庸观念上已收效显著,但坐井观天、小富即安、胸无大志的心态依然流行,它正是中庸观念的余音,限制着民族创造力的发展。

3、忽视个性的文化取向妨碍了独立性人格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侧重群体的发展,忽视个性。重视人的群体性和共性的培养,要求人们把群体价值置于个体价值之上,迫使个体的需要服从于群体和社会的需要,以共性来铸造个性。和西方个人主义恶性发展的文化形态相比,这是我们民族道德品质优良的一面,但是它过分地贬低了个体的价值,使人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妨碍了个性的自由与多样化的发展。而自主性和独立性、个性自由和多样化的发展恰恰是个体的创造力发展的基础。一个只知依附于别人的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的人,怎么可能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呢?怎么能在科研中实现前无古人的创造?又怎么能在技术发明中跨上无以伦比的高度?现代文明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我们努力培养青年一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人格,为创造性人材的崛起奠定人格的基石。因此,要发展个体的创造力必须在民族文化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强化竞争机制,鼓励个人创造;必须重视培养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人格特征。

二、缺乏激发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环境

心理学认为,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有益的创新活动。缺乏激励机制和环境,难以培养出杰出的创造型人才。在没有激励机制和环境中长期生活,人的意志就会衰退,智慧就会枯竭,理想就会丧失,才能就会蜕化。只有给予适度的激励,才能激发起人的事业心、责任感、进取精神、求知欲、无穷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激发或抑制人的创造力的社会机制与环境主要包括社会激励因素、工作激励因素、自我激励因素和物质激励因素等方面。在社会激励因素方面,整个社会的体制、制度、政治、法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社会舆论、心理状况,工作环境和群体的人际关系等等都应该产生足以“刺激”人才个体充分发挥创造力的强大压力,创造一种开拓进取的社会环境。在工作激励因素方面,工作富有挑战性,压力适中,负荷得当,有利于人才奋发进取。压力过轻,会使人能量“过剩”,滋生自满情绪;压力过重,又会使人能量“耗尽”,产生畏难情绪;唯有压力适度,人才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和使用自己的创造能量;激励因素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鞭策、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创造力的一股重要的内在动力:物质刺激因素是人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可以激励人才克服保守情绪、怠惰情绪、知足情绪,不断进取,不断开拓,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定的激励机制是人才创造力开发的政策保证,而我国激发创造力的机制相对不成熟。人才所追求的不仅是物质等外在激励,更注重追求内在精神的满足,追求自我实现。适应这种要求,激励方式必须注重内在化。这就要求:1、为人才创业提供条件,要使人才最大限度地产出,就必须提供最完善的工作条件,特别是资本支持,这是人才自我实现的物质条件;2、提供平等、友好的文化氛围,平等的创新环境,能互相沟通,互相讨论,容易诱发新设想的产生;3、不可忽视外在激励的内在化,重视内在激励,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外在激励,相反对人才的外在激励标准更高,保证其付出和贡献相一致,而且,提高外在激励标准,一般也能提高内在激励的强度,外在激励内在化,要重视采用股权期权、知识产权入股形式,形成对人的内在激励;4、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是发展的动力,更是创造的源泉,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充满了挑战和刺激,激发了人才潜在的追求优越的动机,使人才获得生存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人才潜在的创造力。

三、传统教育对创造力的抑制

缺乏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视,是历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客体,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观念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创造力的激发。传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如灌输式教学方法、权威化教学态度、统一的教学模式、功名化教育价值观等。儿童、青少年本是最富于想象的和最爱自由思索的,他们的空间本是无遮挡的,而传统教育逐渐缩小了青少年的空间,逐渐削弱了他们的想象力;常常让他们失去思索的自由,常常让“什么”、“为什么”不再或很少从他们的口中说出,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也许比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更难,更需要水平,也更需要勇气。甚至可以说,提出问题已经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而传统教育的结果却是让学生逐步丧失了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安于被动接受和盲目服从。无庸讳言,传统教育的确存在着许多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显示出来,因为中小学分别以毕业生的中学、大学录取率作为自己教学效果的检验,而这个检验本身有同样的问题,即两厢形成封闭循环造成自我满足,忽略了社会发展、国际竞争对创造力的要求。到研究生学习阶段,创造性能力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后,中小学教育系统又不能得到反馈信息,或认为是大学的问题,却没有认识到根子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小学系统会自豪于有多少毕业生都读了国内或国外的研究生,而不知道国内研究生因为思维方式已定、创新性研究能力短期难以培养,到国外留学的研究生,很多在创新能力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常常是只能在别人指导下做研究,而不能独立工作或领导一个实验室开创自己的方向和领域。也就是说,我国传统教育重视“读书”,倡导“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和教育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到科学研究前沿时,创造力不足的缺陷明显制约了我国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四、现代大学教育对创造力培养的匮乏

1、缺乏尊重“学术自由与创新”的学术文化与学术氛围

大学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学术是大学的命脉和核心,学术氛围是孕育创造力的摇篮,学术理念可在恰当的学术评价和教师奖励导向的作用下,形成学者的学术信念,引导学者们在知识、目标、方法和程序、创造性地使用资源、有效而良好的交流、重要成果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学术工作,并体现于各种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形成尊重“学术自由与创新”的学术文化和学术氛围。美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舍韦说:“美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挑战权威和竞争创新气氛是美国孕育众多诺贝尔奖科学家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独到地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校风,即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冒险和创业;崇高对事业的追求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强调生活的富有应来自勤奋与努力;强调个人的智慧、毅力、能力和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等。

与美国相比,我国大学的学术文化过于传统,前辈的观点必须被尊重,挑战权威与竞争创新的学术氛围明显缺乏。2004年3月12日的法新社有文称:“屈从权威,尊崇师长,墨守陈规等……使中国科研深受其害。”“辩论和学术性挑战的匮乏”成了极大的阻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2、缺乏反思、质疑、批判的专业态度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曾说:“中国学生勤奋,但缺乏怀疑精神。”他曾建议中国学生不要盲目地、简单地相信别人所讲的话,或盲目地、简单地听老师教的东西,不要盲目地相信书本、广播里得到的信息。要向一切发问:为什么?并提出教师与学生要‘互教互交’,学生要‘向一切发问’,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机会。然而我们的大学却是让学生只被训练为读懂弄通,却不被训练为质疑和挑剔;教授们满足于学生不再有疑问,却不再担忧他不再疑问;我们的学生以善于解答为荣,却不以不再生疑,不再发问为羞。

做学问一定要有反思、质疑、批判的专业态度,重大的原创性研究来自反思,来自对前提的质疑,来自对潜在性前题的质疑,有时就来自颠覆性质疑。相对论来自对时空不变的前提的质疑;量子论来自对宏观粒子运动性质的质疑;非欧几何来自对平行公理独立性问题的质疑……只有聆听和理解是不够的,只有修改和补充还不够,因为这些都不足以为我们带来突破与开拓。只有不轻信权威、不轻信权势、不轻言向谁学习,不小看自己,坚持用反思、质疑、批判地专业态度去分析事物,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有所创造。

3、缺乏对创造性思维的科学训练

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科学系统地训练,使学生获得激发创造力必备的素质和技能,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创新情感、创新人格的塑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新方法的掌握等方面。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缺乏的不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正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掌握等方面。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然以基本思维技能为基础,开设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是一种直接的创造力训练方式,讲原则、讲方法、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美国早在70年代就在大学里普遍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人才创造力开发现已普及到了政府机关、军队和企业。日本在1982年的国策审议中就作出了“开发日本人的创造力是日本通向21世纪的支柱”的决议,把国民创造力开发作为基本国策。我国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上明显滞后,不仅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更缺乏系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课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湖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84

郑晓年《切实加强博士生的创新性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22期31

张忠仁等《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如何保证人才创造力的开发——新世期中国人才发展战略思考之六》[J]时代潮2002年第13期19

饶毅《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N]人民日报1999年4月17日第7版

顾建民《美国高校的学术反思与学术评价》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3月102

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湖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188-189

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放式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建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电工电子实验的教与学,是提高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复合型人才的最基本的教学和科研环境。目前学校实验室仍多开设模拟性和验证性实验,其功能单一、投资大、使用率不高,不可避免造成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实验教学仍然被学生视为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学生创新意识差,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实施开放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解决课时冲突、时间固定、实验资源闲置等弊端。为此需建立以新的实验教学和管理运作模式为依托的,架构在网络基础上的开放性实验室,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系统和学习方式。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室的开放建设进行探讨。

2、实验室开放的意义及必要性

实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后,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带来实验室资源空前紧张,很多高校实验教学时间减少,实验内容简化,实验教学进一步被削弱.为了缓解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各个高校积极探索应对之策.有些高校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努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更多高校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实验室开放为突破口,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构建新型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

所谓实验室开放即是将实验室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所能提供的条件(时间、设备、场所、经费、指导教师等)部分或全部向实验对象有目的地开放。近年来许多高校在开放实验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方案,实践表明实验室开放对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1)实验室开放提高了现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投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仪器设备紧张和经费投入不足的状况。(2)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许多高校受实验室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实验时多人一组,无法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实验室实行开放之后,这种情况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3)开放实验室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实验,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验、创新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高,这将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

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努力方向。不同的学校,实验室开放也各具特色。开放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即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自行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二是实验内容、手段、方法的开放,即学生实验的内容、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只要符合实验室管理规章,经过指导教师审批,都是许可的。时间和空间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初级阶段和基本要求,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开放,以及观念意识上的开放是实验室开放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由于实验室的性质、种类不同,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模式也不同。一般来说,开放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部分开放。对于实验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或处于实验室开放探索阶段的高校采用这种开放模式比较合适。(2)完全开放。对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的本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采取完全开放比较好,在实验室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预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大纲内的任意实验项目,自由的安排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也可以申报大纲以外自己感兴趣的设计性、专业性和研究性较强的实验,在指导教师审批通过的情况下,完成实验项目,这样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实验项目的开放

开放实验项目是开放实验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实验体系中,实验指导书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基本依据,实验项目设置还不够合理,大多属于单一验证性实验。学生的思路被禁锢于课本里,从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开拓创新的积极性思维。在开放实验时,对于实验内容并不是不加限制,而是在尊重实践教程的基础上,学生完成必做的实践项目。对于一一些适于初学者的基础型经典实验项目,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分步完成。做到以学生为本,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另外能力较弱但积极性高的学生可以利用开放的时间完成额外的内容,以时间换能力的提高。对于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开放实验要求扩充课程设计的题目,多选择一些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项目。比如智能报警装置的设计与制作、红外遥控器的设计与制作、智力竞赛抢答装置的设计等等。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虽然实验室在管理上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更好的效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5、实验时间的开放

开放时间是开放实验的前提。预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而实验时间由学生自主选择,实行网上预约与随机实验相结合,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代替传统的按班级固定时间固定实验内容的方式,可解决实验室排课难和学生选课冲突的矛盾,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学生时间的有效性。学生通过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进行每个实验的预约和查询实验室空位情况,根据自己课程决定实验时间,实验室再根据预约的学生人数情况动态安排指导教师。采取必做实验和自主选题实验时间分开,做到预约时间不冲突,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6、开放实验管理

开放式管理是开放实验的保障。为保证开放式实验顺利进行,学生首先要进行实验室制度学习,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仪器仪表使用、电子元器件识别及测试方法、相关软件的使用培训。在进入实验之前,学生通过专门培训与考核,合格方可进行实验。可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开放实验管理水平:开发学生预约管理软件,用IC卡计时和供电管理。学生根据自己所作实验的准备情况,网上预约时间,持IC卡进入实验室。在开放期间,教师做好相关的辅导工作,并检查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结束后,学生归还相关实验元件和设备。实验人员应该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整理和添置。制作便携式实验盒,内含多路电源和信号源,数码显示和1/0 开关,面包板等。可方便借给学生实验,延拓了实验时间和空间。建立新的考核方式。根据实验完成任务情况、故障查找、仪器操作等动手能力方面进行考核。学期中进行仪器仪表的操作考核及阶段性实验结果检查,期末考核检查后一阶段实验完成情况。对于自选型实验项目做创新性、适用性层面的考核并给予奖励。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检验学生实践能力。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开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室开放不是简单的时间和空间开放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实验室资源的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必须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相结合,与各高校的实际和基本条件相适应。实验室层次开放,可较好地解决现阶段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与条件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一定能够更加趋于合理和完美,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拥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林,付卫卫.构建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过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8-10.

[2]王瑛.开放实验室高效运行方法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7):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