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创新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41-01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未来文明的发展水平,于此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也越来越成为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因此,从探讨幼儿创新意识的特点入手,寻找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创新能力的相关策略,无疑是为幼儿创新精神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是学前儿童成为创造型人才的现实途径。
一、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做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即幼儿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工作也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创新潜能。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上,带着一颗童心看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理解和保护幼儿的创新表现,使之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幼儿创新的支持者。
二、创设有益于创新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培养人创新意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人的先天潜能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地形成,因此作为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幼儿创新意识形成的心理环境。在幼儿园的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心理氛围对幼儿创新意识发展的影响最大、最直接。教师要消除权威意识,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尽量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要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伙伴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蹲下来用轻柔的语调语气与幼儿进行交流时,幼儿会察觉到教师的沉着、冷静、亲善与爱护,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会及时地把自己所思所想的内容告诉教师,敢于表述有创新意识的想法。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幼儿鼓励和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创造探究的兴趣、信心和勇气,并使之逐步成为幼儿稳定的心理品质。
三、提高教师创新素养
有效培养儿童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创造型的教师。我国学者将创造型教师定义为“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努力吸收国内外最近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阔视野,这样才更利于把握创新理念,实施科学的创新教育。其次,加强自身修养,发挥榜样效应。想让你的学生发展创造性智力的有效办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力的角色榜样。只有当你展示给他们,而不是告诉他们该如何做时,他们才会发展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本身的个性、行为表现等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的行为表现,发展创新能力,以此树立好作为一位创造型教师的榜样作用,以此为基点,利于更好实施创新教育。
四、注重活动中开发幼儿创新潜能
教师更应当善于在活动中发现儿童的创造契机,并根据儿童的需要与实际教育情境,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灵活组织教育过程,并从多维度出发,创造性的变换教育方法、策略、评价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当儿童主动与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行和谐的互动时能使它们成为表现幼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化世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例如,班上的幼儿想玩“开商店”的游戏,教师让他们自己去布置游戏环境$收集游戏材料,他们先齐心协力的搬了几个玩具柜作为柜台,再从各个玩具箱里取了各种玩具当成商品,接着剪了不同大小颜色的吹塑纸作为不同面值的货币,最后合作绘制了一块招牌,一个简易的“商店”就像模像样地开张了。但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问题也慢慢的暴露出来了:商品太少,不一会就卖光了,而玩具箱里的玩具又被其他幼儿拿去玩了,没有货源又怎么“开商店”呢?很快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他们先抽出两个人用捏泥、绘画、剪贴等方法做了一小批“衣服”“食品”应急,然后联络了其他的幼儿,请求他们明天带一些东西做商品,这样“商店”问题就解决了。在整个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始终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主体地位,尽量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的氛围,吸引幼儿在开放的交往中获得情感的满足。
五、鼓励幼儿大胆质疑
“质疑”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它是孩子的天性,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认识程度,是孕育创造的摇篮。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正如巴尔扎克所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义地是问号。”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积极质疑,使孩子养成质疑的习惯。只有这样,幼儿获得的知识才不是被动接受的死知识,才能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多渠道、多元化组合培养创新意识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教育圈,创新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大社会的相互交流合作,时刻保持动态联系,这样有利于教育主体观念主流化,信息时效化,有利于家长树立正确的“创新”式家庭教育观有利于管理者对教育的弹性管理,使创新教育更趋于合理化,为培养儿童创新思维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同时,可以让创新教育形成开放圈,加强幼儿园班级与班级之间,园所与园所之间的关于培养儿童创新思维的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 翁亦诗.幼儿创造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以在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很有必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气氛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时,则思路堵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快获得知识并有不可限量的潜能。教师要注意学生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的培养,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敢说的氛围,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异想天开的问题,也应该给予鼓励,肯定他的敢说的一面,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保证学生有一个“创新”的心理安全,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的平等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学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简易花店,标上“康乃馨3支12元,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说:“今天这节课让大家都来当小老板,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计算,看谁的方法独特,有创造性。”问:“老师想买7支,可只带了30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那你能帮老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学生边思考分析、边讨论交流、得出了多种方案。在这种十分宽松的教育环境下,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所以说,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摇篮,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立足认知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新的认知活动,并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基础保证。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新颖性、多面性,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能过于扩大学生的认知差距,随意加大学习难度,给学生创新带来困难。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沟通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的整体,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重组,培养创新意识。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我出示了一道多解的应用题:某水泥厂去年生产水泥32400吨,今年前5个月的产量就等于去年全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这个水泥厂将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当大部分学生按常规思路列式后,我启发、点拨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捷的算法。经过思考,有几位学生列式为:1/5×12-l,其中一生口述解题思路:把去年全年的产量看作单位“l”,那么今年每月完成的产量为1/5。全年完成的产量就是12个,因而比去年多的百分数为:1/5×12-l。我通过让学生联想,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了所学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整节课推向了,既实施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学习内容既可以从教学中学,又可以从生活实践中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积极地创设活动的可操作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变“学了做”为“做中学”。
在教学苏教版教材第七册实践活动:“我们去秋游”这节课时,我从学生喜欢去的当地的白沙公园出发,创设情景,要求学生当组织者,以游玩白沙公园为中心预算车费、门票、游玩项目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去运用数学,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这样的训练,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发挥合作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合作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这样可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他们有的剪,有的拼,相互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自己小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接着大家开始了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学生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教师要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五、鼓励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无限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丰富的想象是人们漫游科学王国的强劲翅膀。在教学中,只有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我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当露出的是一个锐角时,学生无法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并且说出了无法判断的理由。我给予了肯定。这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假设,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任何一个三角形都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它的底角只能是锐角,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我对这位学生进行了表扬与鼓励,然后话锋一转:假如露出的这个角是底角呢?这时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学生滔滔不绝的描述,我也感到兴趣盎然。
六、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不仅仅是认识数学,而是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
一、提倡教学民主,营造创新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处理好师生关系,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从知识的灌输、学生机械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要让创新之花真正在课堂中绽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可是目前的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那种“师道尊严”,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心理安全;形成一个宽松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相反,紧张的师生关系、淡漠的师生感情,使学生对教师存在戒备心理,甚至是抵触心理,这样学生怎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所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前提。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主要在于主导者教师。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正确认识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要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得到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给予激励评价,哪怕是很少的激励性语言,都能激发起学生创新的渴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最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做到与学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使各自的教与学彼此相长,相得益彰。
二、积极参与,灵活多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型、探索性的课堂气氛,因势利导,反映学生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的创造性,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
灵活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途径。灵活多变即思维敏捷、随机应变,对于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维和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如在平方根复习时,我提供这样一题:81的平方根等于什么?学生一致回答9。我问:是吗?还是有人回答9。我摇头,学生开始疑惑了,都进入了积极状态,这可是似是而非的问题啊……第二回合,我给学生亮出这样的判断题: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零。全班异口同声回答:“错!”我说:“不会吧,这么一致啊,好像你们判断是对的,只有我跟大家不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疑惑不已,然后在大脑里搜索思考。
2.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内在的动力,使他们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学有创见。
制造悬念、创设质疑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如果直接让学生尝试推导已知ax+bx+c=0求x的值。显然这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复杂,觉得难以下手。故教师应将该题化为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先解形如:2x-3x=0,x-2=9,x-6x+9=0,…,x+ax+a/4=0,然后逐步地引向一般形式来推导公式,这样的设置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恰能处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引起思维的冲突,形成思维上的挑战性。当我对答无误时,学生就在惊讶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兴趣,成了主动探索者,自身的内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攻克难关,在兴趣盎然中学会新知。
三、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1. 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2. 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数学”的内涵,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我去买东西”,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管是书上的,还是师生自行设计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类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如二年级下册的《统计》,学生统计20分钟马路上行驶的各种车辆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统计的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 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生活和阅读是学生培养作文创新意识的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用说,学生创新的源头就是学生课外的生活体验和阅读。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积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方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读的不多,胸无积累,自然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教师除了上好教材中的阅读课外,还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从中汲取养料。除了借阅图书室的图书外,班级和学生订阅一些报刊,同时发动学生把家中的一些书籍带来,相互交换着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摘抄一些优美的词句段篇,或写读后感,以求读后总有收获。学生积累素材多了,练笔的机会多了,作文思路就会更加开阔。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求真和想象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笔者认为创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象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我们的时代是向上的,社会是健康的,学生的生活是真实的、多彩的。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就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神思飞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一般。丰富的想象使文章别开生面,能将难状之物、之景,难写之情诉诸笔端,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文章带来新意,带来勃勃生机。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学生心灵世界里,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想象。学生的语言就会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写出真情实感。
四、无痕点拨,调动起学生的作文激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选择适合学生表达的方式、内容、时机,那么学生就有一种表达的冲动,思维就会如泉涌。当看到这样一些清纯的作品,真令人又惊又喜。不由地想说:我们常埋怨学生不会作文,其实是片面的。或许是我们在引导、点拨上缺少了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不妨在内容、体裁上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创新,多一些开放性的语文学习内容与形式,走出教本,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把他们的创作热情真正地调动起来,再通过我们适时、恰当、无痕的引导、点拨,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会越来越轻松。
五、“用我笔写我心”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目的
首先,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自己喜爱的内容。我一直坚持学生的作文要有自的观点,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比如:我在讲台上放了一只毽子,让他们自由发挥,结果,有的学生写了《毽子的来历》、《毽子风波》、《毽子的故事》等等有趣的文章,有的写状物的文章《可爱的毽子》《漂亮的毽子》等,还有的学生写的诗歌、童话等。
其次,提倡个性化的语言。“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因此,创新作文的秘诀就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例如:老舍、鲁迅、冰心等,要经常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