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老服务业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敏感的A股市场,与养老题材相关的房地产、医药保健股集体大涨。世联地产8月与著名养老产业集团恒安照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探索符合市场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9月份公司股价区间涨幅超过30%;上海三毛的“祁连山路-养老产业园”项目进入前期筹备阶段,在短短3个交易日斩获20%的涨幅收益。
在社会层面,“以房养老”概念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引发关注和热议。在公众普遍表达对养老金缺口扩大担扰的同时,也激发了投资养老地产和各种养老服务业市场想象。
由于养老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企业不能完全以商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一定程度存在“市场失灵”。企业因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大多不愿提供养老服务,导致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于需求。因此养老服务业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税费优惠和投资补偿政策。
庞大的养老服务业市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日益强劲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未来每年将净增600~800万老龄人口。数据还表明,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占总人口的9%以上。
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必将催生庞大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一个巨大的养老服务“银发产业链”呼之欲出。所谓养老服务“银发产业链”,包括养老地产业、养老保险业、养老医疗保健业、康复护理业、托管托养服务业、养老陪护家政业,以及围绕“以房养老”的金融服务业、房屋评估拍卖业、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对上下游行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
包括养老服务业在内的整个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短板和经济结构转型重点方向。2012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44.6%,低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四川省服务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0个百分点,特别是养老服务业处于供需严重不平衡局面。保守估计,按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对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的基本需求水平,养老市场目前年需求至少为1.3万亿元,2020年将发展到3万亿元,甚至有机构预言将达到4万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5%。
国际养老机构看好这一前景,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汉和同富房地产高级顾问布罗姆・科尔在新书《中国龙进入老龄社会》中提出,国际运营商或许可组建独资企业,经营专门养老住宅场所。美国养老护理住宅业龙头“魅力花园”在上海投资建设了首个合资养老项目,预计明年开业。
可以预计,养老服务产业链将成为我国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长期投资主题。
保守估计,养老市场目前年需求至少为1.3万亿元,2020年将发展到3万亿元。
“以房养老”方式:三大难点待破解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受到最大关注的莫过于“以房养老”方式。为此民政部通过官网公开回应,“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是“完善投融资政策”的措施,还只是开展试点。“以房养老”方式属于个性化的自愿选择,是市场行为,与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公共服务政策没有任何替代关系。
所谓“以房养老”,是指有房无钱的老人,自愿将名下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相当于将自有住房做反向“按揭”,待房主去世后,再将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银行贷款。从本质上看,“以房养老”是一种金融服务工具和产品,是一种自愿的、可选择的、补充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已有许多成熟作法,在国内10年前已提出,北京、上海等地还开展了试点。
但“以房养老”方式仍难以推进,无论金融业还是市民都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房产价值评估难。“以房养老”属于市场行为,价格因素对交易双方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房价涨跌趋势难料,房主担心未来房价上涨导致现价估值过低,银行则担心未来房价下跌造成损失,因此双方难以就房屋抵押现值达成一致。
抵押期限制约。我国城市居民房产土地使用期仅70年,还可能面临中途拆迁等不确定因素,而银行抵押期限不可能太长。老人担心早逝领款期短于抵押期,银行方则担心到期不可能赶走老人卖房收款。
成本高操作难。银行对住房“反按揭”必然要收取与按揭同样高的利息,其贴现率等于长期贷款利率,高昂的成本对于老年人或许难以接受。而银行方由于不具备对房产的直接处置能力,其额外的委托评估、保险、拍卖成本尚需扣除。交易费用过高,相应的保险、评估、拍卖市场机制不健全,都制约着“以房养老”方式的推广。而受中国传统观念制约,老人大多希望把自有房产作为祖业留给儿孙继承。
以上三大难点,使得“以房养老”方式现阶段只能“看起来很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提出试点“以房养老”方式,对房屋赋予养老功能,这对于房地产市场将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信未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基本稳定,以及相关金融保险市场的逐步健全,“以房养老”将成为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需求、供老年人自主选择的新型养老补充方式。
养老地产:应鼓励开发普通养老社区
各行各界在养老地产上的动作
养老地产严格来说不是单纯的房地产业,而是包括房地产、康复医疗、文体娱乐等养老设施和管理服务在内的综合体系,存在着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投资风险较大等特点。近年由于国家对养老地产给予了低地价等优惠扶持政策,吸引了大批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商进行投资。
在金融界,保险公司借助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保险业务的协同效应,率先启动养老产业链商业模式,如泰康人寿、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纷纷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将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衔接,是目前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作为一种崭新模式,养老社区向上衔接了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又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
在房地产业界,万科、保利、绿地、首创、华润等巨头近年专门成立了养老地产研发团队。但总体来看,还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目前大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高收入者,热衷于打造“高端养老社区”,属升级版的养老机构。
应从高端住宅产品转向普通养老社区
保险公司和开发商都把养老地产视为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都接近于高端住宅产品开发。如养老地产项目泰康之家门槛就较高。美国养老住宅管理公司“魅力花园”在上海建设的养老社区,每月收费也高达6000元至1.2万元人民币, 服务包括家务管理和护理。
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养老地产大多属于上述高端类型,适合普通人的养老地产或养老院却少有投资者。享受多重优惠的企业将养老地产推向高端化,引发了市场关于补贴富人的质疑。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老龄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通过对商洛养老服务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此为该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造成巨大压力。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需求与社会供给矛盾相当突出。
陕西省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老龄化程度(按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计算)达到12%。商洛的老龄化起步时间和达到老年型的时间均比全国、全省晚了4-5年,但发展速度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进入老年型后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年递增3%,而商洛则为4%,这就是说,商洛仅用了6年时间就走完了全国、全省10年的老龄化历程。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市总人口243万,60岁以上老人30.59万,占总人口的12.59%,65岁以上老人20.45万,占总人口的8.42%。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推动了商洛养老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商洛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推动商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养老机构、老年照料服务、老年旅游、老年保健康复、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等等。它既包括满足老年人的物资生活的需求,也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要求。这项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目的,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为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是集老年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理论基础
“代际伦理关系”理论,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养老职能正在逐渐被社会养老职能所取代,但在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这一过程,一是文化的因素,即传统孝道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二是现实的因素,即社会经济条件使完全由社会来承担养老职能的能力十分有限。代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对我国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是以社会共同责任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原本由政府单方面承担的社会养老服务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针对社会福利事业资金渠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民政部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设想,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过去,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在家庭内部得以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强烈且可以在家庭内、家族内就得到部分满足,但这三种需要往往是作为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补充。家庭户均人数的减少,一代户比重上升与二代户比重下降同时发生等家庭结构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表明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健康状况欠佳、高龄老化和空巢家庭等问题时,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型化结构家庭中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更不必提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了。家庭照顾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如果仍要维持原有水平或者提升至更高水平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向家庭之外寻求更多的支持就成为必然。
三、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商洛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逐步从单一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向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社区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
(1)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87家,床位5663张,其中光荣院1家,床位12张;县级中心敬老院1家,床位320张;乡镇敬老院79家,床位5050张;五保集中供养点6处,床位281张。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基本建成尚未正式投入运营以及已立项筹建的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2810张。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5家,床位数1600张;乡镇敬老院3家,床位450张;老年公寓4家,床位760张。到工程全部竣工时,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到847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将达到26.6张。
(2)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初步启动。依托部分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志愿者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如打扫室内卫生、拆洗被褥、洗衣、理发等简单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已在部分县(区)建立。商南、商州正在个别重点乡镇和城市社区筹备建设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试点。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探索。
(3)老年医疗保健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老年医院1家(市老干诊所),床位25张,商山老年公寓被陕西省确定为“爱心护理示范基地”,拥有护理床位50张。在市县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农村区域医院设立有老年专科门诊、老年专科病房的4家,老年专用病床86张。全市有老年护理床位161张,占老年人总数的0.5‰。全市农村共有乡卫生院159家,卫生服务中心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1690家。依托基层卫生组织普遍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健康检查。
(4)老年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市共有老年人协会1078个,会员11.9万人;老年学校3所,在校人数740人;乡镇老年活动站、健身广场72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城镇社区和农村老年活动室633个,农家书屋1452个,配送出版物价值2904万元,平均每个书屋有图书1600册;配送音响、锣鼓乐器、演出服装等价值1900万元;在城镇和重点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如商南县167个村(社区)中,已有100个建起了活动室,除省市投入外,县上累计投入150多万元为其配制了图书、音响、钟鼓乐器、服装和健身器材,并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和规章制度牌。
四、商洛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洛养老服务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商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养老服务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落后的水平,根本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1.养老机构需求。希望能多建立一些养老机构,同时降低养老院收费标准,增加养老床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卫生需求。希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各社区、各村都建立医疗点,方便老年人治病;适当减免老年人医疗费用;经常举办健康讲座。
3.养老金需求。希望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4.精神生活需求。希望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艺术中心,定期举办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些敬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从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机构发展两个角度考虑,从中发现以下问题:
1.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失衡。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04家,床位5007张,收养4682人,集中收养床位数仅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其中商南县有五保对象2504人,现有11所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院民222人,集中供养率仅有8.9%。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制约商洛养老服务业做大做强的首要原因。
2.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尽管商洛市下发的重要文件都提到了要重视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但很多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配套的政策。即使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例如,在养老服务机构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时,自来水和电力企业的效益谁来保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不配套。这种不配套会制约相关政策的落实,导致水电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打折扣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3.服务人员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高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目前,商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严重缺乏,现有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求。
4.群众接受程度低,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受传统的养老模式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专业养老机构,对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存在一些偏见。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看病难,养老机构没有匹配比较专业的医疗机构,给老年人看病带来很多不便。
五、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三个“结合”
(1)生活照料与心理慰藉相结合。发展养老产业不能仅局限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上,更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2)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法律和规划,充分发挥综合引导的职能与作用,为养老服务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养老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尤其是服务类别的行业,比如精神安慰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等等,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入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市级和各县区要各建成一处代养能力达百人以上的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机构,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
3.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养老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养老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商洛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文件,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章可循。老龄部门要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等,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4.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资金筹集多元化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经费投入机制,市财政、县区财政制定老龄事业专项经费预算标准,分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金融部门应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利率优惠。发展多元投资主体,改变政府投资模式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寻求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团体的社会捐助,使养老服务得到充分的财力支持。
六、结论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更离不开民间的广泛参与,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榆林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7).
[2]市、区统筹巧规划 社区服务人人夸――榆林市和榆阳区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开创社区助老服务新途径[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3]方世信,张兴国.对民办养老机构应当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6).
[4]宝鸡市渭滨区老年学学会农村调查组,冯玉良.农村经济大发展 老年人越活越幸福――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农村养老情况调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老龄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135-04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变化
(一)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龄化速度加快
按联合国的统计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总人口7%就算是老龄化国家。2000年五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已达10.3%,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由此可见,我国正式跨入老龄化社会始于2000年。
从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角度看,其规模呈现出逐渐扩大趋势。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7664万,年均增长率3.21%,与1964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上升了3.05个百分点,与同年的总人口相比,年均增长率高出1.1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4927万,年均增长率由1964年的-0.17%上升至3.72%。1982年到2000年期间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有所回落,但总人口数量仍呈上升趋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过亿达到13012万人。201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已由2000年的2.92%上升至3.09%,同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3.94%。到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过2亿,年均增长率达5%,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逐渐扩大。同时,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经历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1953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7.3%,随后降至6.1%,1986年以后就一直呈增长趋势,可见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加快。
(二)老年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变化明显
1.女性多于男性,性别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从老年人口的性别结构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为49.01%,女性为50.99%,性别比为96.12%,与2000年相比上升0.95个百分点。
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口死亡率会呈现出男高女低的特征,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会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口会呈增加趋势,性别比又会出现提高。如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显示,2000年60~64岁年龄组性别比为108.2%,2010年时下降至103.5%,2010年70~4q年龄组性别比却由2000年的94.7%上升至99.0%,75~79岁年龄组由82.0%上升至89.7%,80~84岁年龄组由67.0%上升至79.4%,85~89岁年龄组和90岁及以上年龄组也均有上升。
2.高龄化趋势明显
因人口寿命延长,我国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根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整理显示,2010年60~69岁年龄组人口数比2000年下降2.66个百分点,而7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呈增长趋势,其中70~79岁年龄组比2000年增长了0.07个百分点,8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了2.95个百分点。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种高龄化趋势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
1.城乡人口倒置
我国存在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而流动迁移的主体又是青壮年,并且流迁的主要方向是从乡村流向城市,所以这必将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同时降低城镇的老龄化程度。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整理显示,我国乡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4.98%,城市的比例为11.48%,乡村比城市高出3.5个百分点。
2.人口老龄化地区不平衡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生育状况、人口流迁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具有地区不平衡的特点。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和2013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整理发现,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率超过10%的有重庆、四川、江苏、天津、山东、上海、湖南、安徽、辽宁等省市,其中重庆的老龄化程度高居榜首,高达13.25%。但新疆、的比率分别为6.37%和5.17%,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存在明显的地区不平衡。
二、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养老服务业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随着我国养老服务业出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养老服务也不单指老龄产业中的服务业,而应涵盖第一、二、三产业中与养老服务有关的所有关联服务产品。并且是老龄产业中亟待优先发展的部分。养老服务业与养老方式是一种相伴关系,养老方式可以根据养老服务者的提供者的不同来划分,而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又必须与各种养老方式相适应。养老服务体系是政府和社会为养老服务提供的支持系统,这一支持系统涵盖了各种制度、政策、相关机构等,养老服务业是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部分,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养老服务业的内涵
结合前文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养老服务业可以界定为:养老服务业是伴随老年人养老方式转变不断发展起来的,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重要支撑作用,产业化、社会化与专业化相结合,亟待优先发展的特殊产业,它横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包括所有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卫生保健、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金融保险的盈利性经济实体。
(三)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现
1.为老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状况
(1)老人居住街道为老组织设置情况
“调查”中涉及到的为老组织主要有老龄协会、维权小组和民事调解小组,这些组织可为老年人提供维权服务、矛盾调解、互助和公益活动等帮助,增进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调查显示,老人居住街道设老年协会的比率为44.31%,设有维权小组的比例最低,只占到28.00%,民事调解小组设置率最高,达到69.97%。另外,在设有为老组织的社区,还存在部分老年人根本不知道的情况,如不知道设有老龄协会的老人占到25.62%,维权小组占36.21%,民事调解小组占19.1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人自己未留意,另一方面是为老组织宣传不到位造成。可见为老组织还存在惠及度不够高,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
(2)社区配套设施的配置情况
本研究选取“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运动场地”和“城市社区托老所”4类养老服务设施的供给状况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从设施的提供情况看,老人居住社区附近没有老年大学的比例最高,达73.73%,无运动场地达54.06%,无老年活动室占49.68%。在设有相关设施的社区,从老人们对其的使用情况看,老年活动室的活动从不参加的老人占25.67%,经常参加的只有5.88%,老年大学经常参加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14%,运动场地从不参加的为20.86%,城市社区托老所经常参加的比例最低,为0.27%。由此可见,对于社区的养老配套设施,目前还存在覆盖率低和对设施的利用情况不理想的现象。
上述现象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原因:对养老基础设施的配套指标不够合理;设施的选址不合理,导致老人不方便到达和使用;设施的服务内容与老人的实际需求不匹配。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设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用,使用率低,空置率高,供需不平衡。
2.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的关怀
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群的关怀程度也是考察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主要涉及社区、原单位及老年优待证办理部门。通过对“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年内社区没有派人探望的比例为54.32%,城市老人原单位没有派人探望的比例为19.51%,另有3.74%的老人觉得探望不适用。从城市老人原单位组织活动状况看,没有组织的占18.07%,认为活动不适用的占3.64%。从老年人优待证(卡)的办理状况看,未办理的老年人比例占58.37%。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相关部门对老年人的关怀仍不够,主要表现在:探望频率低,尤其是社区探望;活动类型的设计考虑欠周全,会导致老年人参与度不高或觉得活动不适用的现象;对优待证(卡)办理政策的宣传不够,导致其惠及度不高。
3.老年人对养老服务满意度评价
政策法规是养老服务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其内容的设定和落实执行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的质量。建国后我国十分重视老年政策法规的建设,1996年8月,全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200多个老年政策法规,数量众多,涉及面广。“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对本地老年政策表示满意的占到75.16%,不满意的占23.73%,说明我国当前的老年政策法规仍不够完善,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目前我国老龄政策法规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策落实不到位,许多政策可操作性差;(2)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调整,现有政策缺乏长远规划的缺点凸显。
养老服务业的主体是老年人,所以老年人自身对养老机构和政策法规的了解情况也是影响养老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调查”的数据看,不了解养老机构状况的老年人占53.75%,对老年人保护法不了解的占46.4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相关机构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自身对法律法规及养老机构关注度不够,没有有意识地去了解这些常识。再次,是中国人受以家庭养老为首的传统养老观的影响,使得老人不愿主动了解机构养老的状况。
4.异地“家庭”养老服务呈现的新问题
此处所指的“家庭”是老人随子女到异地生活构成的家庭,这部分老人也就是俗称的“老漂族”。这些老人因受户籍的限制往往不能享受居住地的各种养老服务,同时又因远离户籍地无法享受原住地的各项保障。当前这类家庭养老服务面临三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养老金认定难、支取难。异地养老金认定需要养老关系地发出认证表,本人收到认证表后再去居住地街道社区审核认定,然后将材料寄回当地养老关系管理部门,当地相关部门凭此认定材料发放养老金。在寄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材料不能及时送达或遗失等风险。另外,异地支取养老金也不方便,异地养老金取现会产生手续费,尽管有关部门改进了支取办法,但一些养老金账户由于性质不明确,需要提供相应证明才能享受免手续费的政策,而这些证明办理手续复杂。二是,医疗报销难。异地看病报销是所有“老漂族”面临的又一难题,由于各地医保统筹层次不同,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限额等也不一样,所以在居住地就医只能回参保地报销。加之报销手续复杂,使得异地生活的老人生病能挨就尽量不去医院,或者放弃报销。三是,居住地老年福利难享受。许多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都有户籍限制,“老漂族”既不能享受到原住地的福利保障也不能享受到居住地的实惠。他们很难融入异地,精神生活孤单空虚。
5.机构养老服务业现状
(1)人均床位数和床位利用率偏低
从人均床位数看,201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人均床位数是每千名22张,发达国家是50到70张,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从床位利用率看,2012年全国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为70.5%,城市为57.8%。而2004年美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养老机构入住率达86.3%。
(2)养老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机构都存在定位不准确的现象。比如,有的机构对老年人实行全盘皆收,缺乏明显的专业化分工,有的民办机构则只收生活可自理老人,而一些公办机构往往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一些生活可自理老人进入都很难,更何况半自理和失能老人更是高不可及。
(3)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缺乏吸引力,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主要是针对“五保”老人,难以体现被服务者的意愿,但城市养老机构人住的则是自费老人,养老机构入住率低从侧面反映出养老机构服务的吸引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导致资源的浪费。
总之,通过前文对我国养老服务业现状的分析,发现要实现养老服务业的持续发展,亟待破解几大关键问题,即三“低”、两“不到位”、一“完善”。三“低”指为老组织惠及度低、社区养老配套设施覆盖率、利用率低;两“不到位”指宣传不到位、相关部门对老年人关怀程度不到位;一“完善”指老年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三、推进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一)明确政府职责
1.加强对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引导和鼓励
首先,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扶持和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引导养老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其次,发挥政府主导功能,实时进行老年人口基本情况普查,并落实各项保障制度。一方面,中央、地方应加强合作,建立长效经济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对贫困老年人全面摸底,完善老年人失能等级评定制度,并对贫困老人建立档案,进行跟踪评估,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公平性。
2.有效运用社会力量
政府应创造条件让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和迅速成长。首先,要学习各国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培育社会合作组织;其次,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养老服务产业园等,形成集群;最后,通过引导和宣传,促进各种社会团体和社区建立自愿服务,成为养老服务业的补充力量。
(二)实现机构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机构数量增长
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必须做好功能分类和专业化分工。在功能分类方面可以根据养老机构各自的情况进行分类,比如护理人员专业技术高,医疗功能设备完善的养老机构可以归为技术护理型或中级护理型,针对的对象分别是需要全天精心护理但无需经常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和没有严重疾病但需要全天监护和护理的人群。当然也可以根据区位特征来定位养老机构的功能,比如在区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高端养老服务需求较大,则可以重点发展高端养老服务市场,反之,经济较贫乏的区域,贫困老年群体较大,可侧重发展低端养老服务。目前在高端和低端养老服务方面政府的关注都较多,所以还必须重视中端养老服务的开发。
在专业化分工方面,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的专业化,需加大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结合养老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比如可以集中培训,以保证护理人员的持证率,也可以“分点”培训,即上门培训,可以避免因培训导致养老机构护理人手紧张的问题。另外,还要改革养老机构对护理人员的管理方式,逐步建立起一套激励机制,以应对护理人员流失的问题。
2.加快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
要实现农村养老机构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转变其管理运营方式,将国家运营逐渐转变为公办民营,从而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以完善养老机构标准化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农村老人甚至是城市老年人来农村养老。另一方面,农村养老机构应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与当地基层部门联合对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失能、空巢老人进行集中供养,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既可U大供养范围又可为这些老人子女亲人减轻负担。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and the huge demand gap, the traction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make the pension industry be flourishing, the enthusiasm for social investment pension services is also climbing, various pension institutions continues to emerge, and it puts forward a severe challenge for government's management while solving the pension problems. In this situation, to carry out grading to pension agency can allocate the level of the pension services reasonably, but also promote the pension agency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service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s. However,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grading of pension institutions, most provinces are still no effective ways to the uneven quality of service pension agency management.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this paper made improvements of existing rating methodology, and carried out reasonable rating to pension institutions comprehensively.
关键词: 养老院;等级评定;层次分析法
Key words: nursing homes;grade estim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311-02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养老模式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4亿,预计今后几年内,老年人口将按每年800万人的规模持续递增,即平均每年增长0.4个百分点,到2014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到本世纪40年代后期,全国老年人将超过4.3亿人,我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随着我国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老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可撬动1万亿规模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将有力助推“绿色GDP”的增长,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带动促进社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
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遭遇困难。
1.生育率下降直接导致家庭的供养资源减少,子女养老的人均负担几倍增长。
2.死亡率的下降推动寿命延长。随着老年人寿命的提高,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同时,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里会出现两代老人,赡养数量开始增多。另一方面,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供养者的老龄化,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
3.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目前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
4.现代化生产节奏不断加快,劳动强度增加。忠孝两难全,由时间、精力所限,成年子女越来越感到照料老人的担子沉重。尤其是对于卧床不起老人来说,他们的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与社会养老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社会化养老社区的功能
社会化养老项目在功能设置上应一应俱全,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建立一站式全方位老年养老体系,让老年人充分尽享舒适充实的晚年生活。项目建设应实现养老居住、医疗护理、社工培训、休闲度假、综合配套、服务管理六大服务功能。
1.养老居住。养老居住区的建筑应拥有方便老年人生活的现代化设施、无障碍设施和一系列高科技智能老年产品,打造养老智能化建筑,形成养老居住住宅建设标准。
2.医疗护理。在养老社区应设立医疗站和康复养生中心,与当地医院进行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及护理就业基地。建设康复性疗养中,开展老年康体服务,应用综合的物理疗法(体疗、理疗、水疗、按摩、蒸气浴等)来治疗老年慢性病。
3.综合配套。建设一站式购物中心、老年旅行社及老年旅游咨询中心、老年家政服务、老年保险服务、老年节庆影楼、老年婚介服务、老年代办及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建设老年大学,在老人闲暇时间为其提供发展个人爱好、天赋和潜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服务管理。设有办公楼、员工宿舍和综合楼满足日常运营管理的需要。
四、社会化养老项目运营模式
1.建设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应按照政府制定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老原则,创建符合我国国情和老年人需求的中国老年公寓。按照老年人的特点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都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
住宅专用性:本项目在设计上有别于一般的住宅产品,全部住宅为低层小高层或有小院落的老年别墅,不建设高塔楼,住房面积以合室、一室、二室小套房为主。对老年人的关怀主要体现在各个细部针对老年人特征的专用设计上。
功能多样化:为缓和老年社区的垂暮气氛,通过配套设施的建设将年轻人也吸引到社区中来,以沟通活跃社区的气氛。在老年社区的规划中,导入度假概念,使社区不单具有老少康乐的功能,而且具有为年轻人节日悠闲度假的功能。
社区融洽化:由于老年人独立于子女居住,心理上、情感上的依赖由子女身上自然而然地转向邻里之间,因此,本项目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需要,在单体设计上更多地考虑住户之间交流的功能,以形成融洽的邻里关系。
2.服务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以高质量的服务定位,建立一套高标准的服务模式,重视优质、尊荣、休闲与健康等条件,区别于其他社会养老机构在大众心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强调安全、人际及健康管理。
老年人对服务产品的需求量大,常规性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两者缺一不可,本项目将定制式和菜单式的社区服务上升到老年人生活基本需要的层面上。随着服务沿着细化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单凭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力量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本项目将服务内容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业机构提供,部分服务也可采用社区运营管理公司与专业服务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
医疗服务的质量是老年人选择养老社区的首要因素,本项目通过从硬件到软件的周到配置、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程关护等,打造便捷可靠的医疗环境,使凡进驻社区的老年人实现:无病有指导预防,小病在社区康复,大病可定向医治,急救能快速上门,帮护能立即到位,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将在这里得到细致入微的关注与呵护。项目将设立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等。
此外,还将为入住的老人提供多姿多彩养生休闲生活,包括运动养生、娱乐交谊等。项目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图书馆、等。
在服务工作中,将老年养老社区文化的营造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动关怀老年人的文化需要,经常性或定期举办“老年运动会”、“老年书画比赛”、“老年联欢会”等社区活动,并邀请有能力的老人参与到社区管理当中,提倡老有所为,共同营造“健康、和谐、活泼”的老年社区文化。
3.信息服务模式。以现代通讯、智能呼叫、互联网及电子商务技术为依托,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建立入住老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生活信息、医疗服务、文体娱乐、家政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为基本内容,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主体,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信息服务体系,为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信息体系提供支撑。
4.管理运营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采用建设与管理相分离的经营模式,项目住宅及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由项目开发公司进行,建设完成后,交由专业的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公司经营管理,采取租售结合的方式将部分住宅出售、将公寓进行出租。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公司通过招标等形式引进专业化的服务企业或与服务企业合作搭建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5.投资模式。社会化养老社区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按照“谁投资、谁运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由房地产商对住宅、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投资,然后整体出售给专业化的社会化养老公司,由社会化养老公司对软件部分进行投资。
五、相关建议
1.加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电子屏幕等各种媒体以及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更新社会养老观念,增强全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紧迫感,形成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