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第1篇

近些年,随着我国荒漠化的趋势不断加深,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受到严重的风沙干旱,使得人们的正常生活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荒漠化也会使得土地的保水能力不断的弱化,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致使农民的收入下降,那么为了规避这一情况,并积极改善当前这一局面,就要注重提升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与所在的环境是分不开的,良好的环境条件能够有效适应农作物各个生长发育中的需求。那么要选择无病的种子,能够有效促进种子的萌发,还要做到进行整地,保证土地整齐平坦。并且在不同的播种时期还需要选择不同方式的土地栽培技术,注重中耕的实施,为了有效的疏松耕作层,积极协调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的高产途径解析

(一)提升栽培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行业的发展,促使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能有效应对荒漠化对于农村农作物种植栽培等方面的恶劣影响。为了积极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促使农作物高产,就需要注重提升当前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当前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方式较多,有土壤耕作技术,施肥技术,杂草害虫防治技术等等,但是不同类型的技术对应农作物的耕种方式以及实际的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类型,供水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切实提升农作物的产量水平,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选择更加合理的施肥方式方法,积极推动施肥作用充分发挥,从而真正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量,高效率的生长。

(二)注重光合作用

注重光合作用是当前促进农作物栽培技术高产的又一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环境因素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能够促使农作物充分的吸收养分。对于进一步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也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式来进行。第一是采用套作以及立体种植等多个方式来提升农作物的复种指数,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增加整体的收获面积,另一方面还能够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限。第二是可以通过人力的方式来提升光合作用,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升光合效率,或者是增列有机肥料也能够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少光合呼吸。

(三)吸收种植经验

由于我国农作物种植的历史较为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勤劳的人民就总结出关于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方式,随着时间间隔较久,但是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方式方法在我国当前现代农业种植过程中仍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当前我国农业种植仍然二十四节气进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创新和改革,也加速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趋势下,我国现代农业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更是需要积极吸以往种植经验,遵循季节变化的规律,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的提升农作物产量。

(四)其他

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促进农作物高产的方式众多,不仅仅是吸收种植经验,注重光合作用等等,还要对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由于土壤在进行耕种后,会出现肥力下降的情况,若是不进行及时的处理更是会造成后续的农作物耕种和发展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积极提升土壤的肥力,通过进行翻土以及适当采用肥料施肥等多种方式来降低土壤肥力的下降速度。除此之外,还能够通过培育出更多的新型种子来实现高产。保证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就需要具备优良的种子,那么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改变株型等多种方式来进一步提升作物群体方面的光合作用能力,促使农作物的成熟期变长,也能够通过提升单位面积来改善其农作物的面积产量,做到综合应用,提升农作物产量。与此同时,在耕种农作物的过程中也可以释放采用植物的生长调节剂来搭配农作物的生长和耕作,这样可以加速农作物的耕种成熟期。与此同时,适当的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有效的演唱玉米的成熟期,促使玉米的成熟期能够从一样的35天拓展到60至70天不等,并且每延长一天,就能增加百分之3左右的产量。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也能够对农作物所需要的温度起到调节的影响,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调温,也有利于种子和幼苗的生长发育,做到保持水分,改善土壤盐渍化等作用。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水资源;收获;种植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83-1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特征不同,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在农作物节水增效种植制度上也有所不同,我们必须根据当地适宜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来制定相适应的农作物节水增效种植制度提高我们农业总产值。

1 我国农作物基本种植制度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水量不充足、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一般主要实施的是以小麦、青稞为主的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制。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地形多以平原、丘陵为主,农作物上也多以水稻、蔬菜种植制度为主。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作物普遍为一年一熟制,实行春天小麦、大豆、高粱、玉米的轮作或间作。

我国南北方由于热量、水量、地形等存在差异,南北方农作物的种植制度也有所不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多以种植冬季小麦为主,实行的是两年三熟的制度,并与冬天种植小麦的种植制度相联系。具体的农作物换茬情况大概如下:第一年的九月份中下旬或者十月份上旬种植冬小麦,到第二年六月份上旬收获;接着种玉米、高粱、谷子等。到十月下旬收获;第三年三月中下旬种植玉米、高粱、谷子等,秋天收获,再在九月下旬种植冬小麦。这样两年里可以收获三次。在我国南方地区,多为水稻、小麦、油菜轮作为主,一般一年两熟或三熟;最南边海南、台湾等省份由于自然条件较好,单水稻就可以种植三季,种植制度以一年三熟制为主。

2 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的应用

农作物节水增效的制度是近些年来才提出来的,它是指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各地区本身的自然条件和种植制度来实施的一种新型的用水少、并可以取得有效收获的种植方法。在我国北方实施这种方法,更是可以给国家、给社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我国的北方多省份普遍缺水,人均可用水资源仅为300多立方米。每公顷可用水资源量也只有3000多立方米。加之地下水位的普遍下降、地面沉降和水污染情况加剧,使得农作物用水更加紧缺。因而大力推广农作物节水增效种植制度是缓解农业用水矛盾的有利措施,也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保障。

2.1 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在北方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北方很多省份在节水灌溉方面做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改进,比如喷灌技术、管道输水、渠道的开发以及微灌技术等,都起到一定的节水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其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节水技术的应用多是小范围的、形式单一的实验,灌溉的定额相对较大,灌水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水源的利用效率及对作物生产效率的影响都相对较低,并且资金缺乏也是局限节水技术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节水面积比较小,灌溉的工程标准相对较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河北省以14个节水增效示范项目以及28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为龙头,大范围实施农作物节水增效的种植技术,按照国家相关的新型规范规程,以河北省实际的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低压管道喷灌技术及输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等研究成果为指导,与全国各省节水管理的经验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将工程节水做为技术中心,从而形成了管道送水、喷灌、渠道开发和新型农作物种植制度等综合节水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模式。使得北方的农作物在原来一年一熟的基础上,在得到大棚气候的改善下和水利充分有效的灌溉下,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的基本状况。

2.2 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在南方的应用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相对充足,因而在农作物的灌溉上,普遍存在水资源浪费,灌溉模式落后的现象。对于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更是,几千年来一成不变。可是,近些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加之我国南方某些省份也出现了少雨、干旱的情况,使得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在南方也开始推广开来。

在农业上来讲,农作物田间水分消耗的主要途径有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和田间渗透这几种主要方式。在我国江西省吉水县,由于实施了这种新型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已经有效的改善了农作物灌溉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同时实现了水稻和红薯的增产。

3 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的效益

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从而也充分的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并且,无论是水资源管理还是资金管理、或者是工程建设维护,又或者是效益评估以及科技推广等都形成了比较完整、规范的体系,这些都为后续节水技术的推广及发展总结了宝贵经验。从环境方面来看,节水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灌溉保证率低以及灌溉不及时的问题,季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不同等都可以得到科学解决,不仅节约用水,而且实现了提产增效的目标,并且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而节水技术对于田间小气候以及土壤湿度和温度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而且农药的使用率也有所降低,从而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有效的推进我国的农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下,我们农作物节水增效制度的实施会越做越好,越做越精。

参考文献

[1] 杨勤,刘永红.干旱对玉米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J].玉米科学, 2008(1).

[2] 张玉屏.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

[3] 徐仁吉.形成农作物产量的温度指标[J].农村科学实验,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玉米 精量播种 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25-01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播种技术,不仅能起到提高玉米产量,还能避免农户一些不必要的损失[1]。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增加耕地播种面积、节省人工作业、提高玉米抗病虫害性以及增强除草剂效果等。所以,对于农户而言,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有效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发展。

1 分析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特征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种植的产量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在经济作物种植技术范畴中,所获得的发展也比较显著。这种跨越式的进步,直接影响了玉米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的应用。玉米属于非传统经济型作物,不仅种植面积相对广泛,而且还有这较强的气候以及土壤适应力,且产量收入也相对较高,深受农户喜爱。此外,在作物轮作期间,玉米能够达到养地用地的效果,既能使农田土壤间的肥沃程度提高,还可有效控制水源,避免土壤内营养的流失。由于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使其农户在播种过程中,也要不断开拓种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一直都是农户所关注的问题。在播种过程中,选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不但可以提高玉米产量,还能使玉米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 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好处

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播种技术,使得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此技术,所取得的优势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节省种子。若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传统化的播种方式,则一亩田地需要种植5斤-6斤的玉米种量,一公顷田地需要种植75斤-90斤的玉米种量;若农户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则一亩田地需要种植3斤左右的玉米种量[2]。举例:阿场共有20村队总耕地面积172491.7亩。去年种的是主要玉米和小麦,小麦采用传统播种技术播种15807亩,玉米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播种156684.7,经对比发现,经良播种耕地面积是总耕地面积的91%。可见,采用精量播种技术实施播种,既能使种子成本降低,而且还能使种子的用量得到减少,同时也能有效降低农户经济成本投资。第二,节省人工作业。分割垄作、喷药以及除草等,这些都是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作业。采用传统化的种植技术,不但消耗时间长,而且还会增加的农户的作业量等。针对这些弊端现象,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进行种植,可有效缩短农户在种植消耗时间,减少农户种植的工作量。第三,玉米抗病虫害性提高。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苗间的种植距离都能保持一致,从而降低农作物受杂草的影响,同时也可实现玉米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整齐化等。此外,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还能强化玉米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防御病虫害能力,确保玉米的质量与产量。第四,增强除草剂效果。实施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可使定苗、间苗环节省略,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降低杂草生长现象的出现,提高药剂的除草效果。

3 种植过程中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主要环节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玉米精量播种技术,其主要环节可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保证田间土壤的平整性。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可依照玉米的生长习性,对其土壤进行整合。为了能使土壤的完整性得到保证,农户在播种玉米时,需要按照玉米根茎的插入特征,对其种植插入深度实行选择,这样不但能避免植株出现歪倒现象,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抗风作用。第二,轮作工作的实施。若农户选取的田间具备排水能力强、地表无沟壑以及地势平坦等特点,采用轮番作物种植模式,可避免土壤内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也能使玉米的种植能力得到保证。第三,肥料深用,浅松土。若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见阴雨天气时,需要对土壤进行松土工作,这样能使空气和土地的循环替换能力有所保证。但需要注意的是,农户一定要在玉米的纵行间隔内实施深度施肥,这样可防止土壤肥力的流失。第四,品种的选取要优良。农户在选取玉米品种时,需要从正规单位部门进行采购,并且还要查看商家玉米品种的简介、纯度质量以及生产日期等。特别要查看选取的玉米品种是否有抗病虫害能力。第五,施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化。农户在给玉米施肥时,需要根据玉米的适应能力以及生长状况等合理施肥,所选取的肥料则必须是有机肥,这样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第六,密植合理化是实施精化操作的主要前提。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保证密植合理化,可有助于玉米叶面的动态化发展。若叶子的生长具备规范化,使其会有效降低阳光反射,同时还会提高叶子面积的吸收以及截获能量程度,从而使叶绿体的活性增强,能够让植株始终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在光照条件较强的条件下,玉米植株棒三叶的基本叶片,还会处在一个光照补偿的范围内,而且通过光合作用,所有叶子都能制造出大量的营养物质,比如碳物质或者养料等,从而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需求。此外,在田间玉米植株的配置方式是优化玉米植株密度的种植方式,由于叶面大小以及植株密度相同,种植方式不同,所以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采用动态平衡化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样可让玉米的产量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成农院 社会服务 建设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10-01

服务“三农”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2014-2015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以四川省重点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建设为契机,继续大力加强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 依托科研项目为社会服务

现代农业分院叶少平教授(现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的科研团队入选“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担任“成都综合试验站”主研和技术骨干,以该站为研究平台,课题组先后选育了大麦新品种“川啤麦1号”和“川饲麦1号”。目前,“川饲麦1号”已经成为我省大麦产区的主推品种,近年来累计推广面积150余万亩,增加产量6000余万公斤,增加产值2亿多元。在大邑、洪雅等地示范推广“川饲麦1号”青贮饲料大麦10000余亩,增加纯收入1200万元。2014年,“川饲麦1号”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成果得到了省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和赞扬,最终获得了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 加强技术培训

配合学院成教、科研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涉农相关培训基地的建设。如:“成都市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强化培训”、“温江区新型农民培训”以及“科技服务下乡”等。(具体见表1和表2)。此外,2014-2015年利用本专业优越的师资及实训条件,积极配合学院成教部门,为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与经营、植物保护等行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培训及鉴定高级农艺工、庄家医生、农作物种子繁育员、农产品经纪人等800 人次左右。

3 创新服务模式,参加学院精准扶贫工作

在原有服务模式基础上,探索科技特派员、网上咨询、专业化协会或组织等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现代农业分院专门成立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队,分别为简阳市老龙乡灯坝村和三里埂村(主要进行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主要由现代农业分院的谢尚春副教授负责)、成都市郫县花园镇农业示范基地(主要对土壤分析、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指导,主要由现代农业分院的姚丽和秦刚副教授负责)、广安市武胜县飞来石村(主要进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主要由现代农业分院的李春龙副教授负责)进行精准扶贫技术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新型农作物种植技术范文第5篇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可行方案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洮北区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织。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副区长担任组长,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由主管农业副乡(镇)长负责本辖区内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财政、农机、水利、宣传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为我区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部门保障。技术指导小组由农业局副局长担任组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及各乡(镇)农业站具体负责技术指导与服务。

为开展好这项活动,在制定实施方案过程中,区农业局和财政局组织业务人员精心谋划、共同研究,认真征求各级业务部门和指导专家及广大农户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切实可行、确定的集成技术和资金使用方向科学、合理、规范。我区确定的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合理选择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化控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水稻抗倒伏技术及机械化生产等。今年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如:高光效休耕轮作、太阳能杀虫灯防虫、投撒新型高效低毒农药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粘虫等技术在生产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科学选址布片,增强带动作用

为增强高产创建示范片的辐射带动作用,几年来,我区始终把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地点选择作为开展这项活动一个关键环节,今年我区共建设了17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其中:7个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和10个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地点均在公路沿线及人口相对集中、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且较为连片的地块,我们还在高产创建区域的醒目位置设立了规范的示范标牌,保证在该区域实施高产创建活动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示范带动效果。今年我区的高产示范片落实共涉及4乡5镇2场25个村3579个农户。

3.培育示范典型,强化宣传引领

为使高产创建活动达到最好的示范效果,在创建活动中,各乡镇都在水稻、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组织广大农民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如洮河镇水稻万亩示范片、东风乡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台镇玉米万亩示范片,都采用了高光效等新型栽培技术,示范区作物长势十分喜人。省、市相关部门多次到我区进行实地参观,省农委粮食高产创建检查组也对此示范片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近期我们将结合全区农业大检查活动以及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组织更多科技示范户、种田大户及农民参观学习。

4.整合惠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