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医学生由于学科限制,课程紧张,课余时间欠缺,活动范围窄小,创新和实践能力相当较低。暑期社会实践给了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给他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同时弥补了第一课堂的枯燥无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成为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重要途径。

二、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医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拓展

经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将这些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依赖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社会实践为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机会,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并从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有价值的新知识,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进行对照、比较,逐渐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拓展新的理论和知识。

三、暑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广泛接触、了解社会,不断动手、动脑、动嘴,在培养和锻炼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提高,以适应今后临床工作的需要。同时,社会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场所和对象,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以及不断变化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他们要自行组织活动,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并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非常有利于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在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然而客观分析新时期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不难发现,在取得了巨大成绩的情况下仍然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很多社会实践仅趋于一种形式,机制不健全,管理不统一,缺乏有针对性的设计和组织实施,部分资源分散,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停滞,缺乏社会各界的支持等等,最终结果都适得其反。针对此现在,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高效协调的长效机制

在医学高校内,针对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政出多门”的情况,明确职责。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以教务处和学生处的为主的基础上,由主管的校领导负责并协调校内各方资源参与,从根本上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的实践活动,要在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制度保障下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落实下去,最终实现提高高效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走出校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增强创新的理论基础

医学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实践形式,丰富学科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水平,引导学生由参观、调查、访问为主转向结合专业、发挥科技智力资源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技术服务、产品开发、高科技产品推广等形式,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走向专业化,为大学生创建知识创新的平台。

(三)聘请专业指导人员,指导实践活动的实施

许多高校内的教师多以研究型和授课型为主,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工作经历,。因此,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就需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的课外指导老师,辅助高校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高校可以尝试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运用校内外多元化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出良好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1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同志对创新的评价。时代呼唤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满足时展的需求。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中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承担着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素质基础的重任。为适应时代要求,中学物理教育的中心应转移到为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质尤其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方面,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物理思想及基本科学精神上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现代化社会中生存,以及在进一步接受高等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本文结合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对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进行相关论述。

2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针对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节从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性学习方式、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实验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相应的论述。

2.1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以高标准自觉清晰地审查和监控思维诸要素的过程,以区分特定思维的好坏优劣,并着重指出、分析和纠正其中的缺陷,从而达到改进创新的目的,故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批判性思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经训练自然具有,批判性思维需要审慎持续地引导、示范与练习才会获得,而初中物理课程,无疑是一个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美国明确将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作为其中学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也认识到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其在作为批判性思维培养重要载体的中学物理教材中的设置却显得含蓄、隐性以及不尽合理,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批判性思维培养也缺乏足够有效的实践探索。可以进一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概念分析、定理定律与公式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在错误评价和方案评价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容易混淆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成概念辨析题,让学生经常性地辨析易混淆的知识点,不断地分析比对,促进学生掌握辨析的方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态度。还可以根据物理课程中一些定律的适用条件来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如关于欧姆定律,可以向学生发问:“把100 V的电压加在一段导体上,测得通过电流为5 A。若之后改为50 V的电压加在这导体上,测得的电流是多少?”学生回答是2.5 A。进一步提出:“是不是一定精确为2.5 A?”最后给学生指出:实际上不一定,因为通电后导体会发热,会有温度的改变,这会导致导体电阻阻值的变化,故而导致测得的电流不精确为2.5 A。

2.2 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与能力

合作创新是现在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现形式。“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世界上著名的创新工程无不是世界上各国、各个学科的科学家通过合作创新研究、通力合作才达到的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也非常重视合作创新计划,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4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协同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入和加强合作性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中适当采用分组合作互动学习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教学[2]。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彼此相互指导、相互学习。让学生去认识不同的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从而使合作小组活动中有更多、更丰富的交流与碰撞,可以激发出更多、更新颖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合作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物体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让每个小组不同成员分别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再通过相互讨论不断加深自己的理解,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得到加强,合作协同学习与协同创新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2.3 重视猜想与假设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创新的源泉,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科学发现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假设是为了给猜想提供一个可供实践和验证的客观条件,使最初的猜想有一个可供验证的依据。具体地说,它就是猜想的深入[3]。正因为有了各种假设,才激起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无限渴望和一究到底的积极性。同时,假设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广阔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在学生探索未知知识领域时,在已有知识事实的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猜想与假设一旦能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它就成为科学结论。故通过猜想能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猜想与假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经验跟探索物理规律结合起来,提出猜想与假设。如在介绍重力时,可以假设:一旦人失去了重力会怎么样?如果任何物体都失去了重力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通过一系列的假设,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运用类比联想、类比推理、逆向思维等各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如在讲授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时,可以先假设许多人过隧道,什么因素能影响人的顺利通过?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结论:隧道的长度、宽度及隧道是否平坦等因素。通过类比把导体看作隧道,自由电荷比作人,让学生猜想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教师应从多方面创造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的有利条件,进而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4 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概念、规律及公式等都是以客观实验为基础的。许多物理学的猜想与假设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可以说实验是创新实现的主要手段[4]。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一方面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都得到初步的锻炼。而敏锐的观察、熟练的操作又是创造性思维得以产生的基础。故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应从实践与思维、动手与动脑的相互联系来认识实验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

应着重从3个方面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1)做好演示性的实验,使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改进实验,优化创新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通过实验中的“败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需要测量某一盐水的密度,要求尽可能得出精确值,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可能会有两种实验方案提出:

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重量m;2)用量筒量出100 ml盐水,倒入烧杯中;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重量M;4)计算出盐水密度。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已有盐水的总重量M;2)从烧杯中倒出100 ml盐水;3)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重量m;4)计算出盐水密度。

显然通过这两个物理实验都能求出盐水的密度,但从精确度上来说,两者是有差别的:方案二比方案一更准确。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方案一中一部分盐水附在量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导致烧杯中盐水重量的减少;而方案二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故通过加强实验特别是学生自主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3 小结

中学物理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门主要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学物理的学科特点,对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指出应该加强从包括批判性思维培养、合作性学习方式、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实验等在内的4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程轶峰.初中物理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周春宝.初中物理探究学习过程性评价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动意识。首先,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是学生一种力图接近、探究思想品德的知识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内容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更是推进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因素。其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一种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思想品德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偏重于前者,学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健康发展。最后,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素质是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思想能力等的综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

第二,教师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选择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更新教学观念,欲育人,先育己。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先决条件,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教育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其次,思想品德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善思成败,把握主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采用探究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教学方法。

3.开展活动,以育兴趣,再拓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是多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品德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开展德育知识竞赛、创办德育兴趣小组、举行讲文明专题讲座、进行犯罪案例问题研讨、实施社会问题调查等。

4.夯实基础,相得益彰。基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起点。创新是坚实基础知识的升华和飞跃。大家在大谈特谈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创新是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理论的活动。但创新又是从模仿和具有坚实基础知识开始的。在思想品德课上没有定义、公理、定理作保障,学生在解题时很难突然出现灵感火花,得出巧妙的解法。因此,创造性思维与坚实的基础知识相互依存,相得益彰。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一、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的指导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明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应把“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教师个人的思维要定位在创新上。其次是转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重心和学习方式的指导,善于和主动挖掘教材的内容,进行二次创编,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把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真正转变为指导地位,由教师唱“独角戏”向师生合作学习转变。第三是要做到课前有“人”,课中有“文”,课后有“仁”,把课堂教学过程演绎成具有生命活力、思想的过程,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提升为素质形成的过程,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做一名新型的语文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语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标新立异、积极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教师教学《金色的鱼钩》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写的是过草地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纷纷议论,各抒己见。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对比—讨论”教学法。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对比—讨论”来教学。在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诸葛亮是如何在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的?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多阅读,边读边想。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促进学生互帮互学,帮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周瑜与诸葛亮这两个人物进行对比,进一步体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猜想—表演”教学法。在作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猜想法来进行,让学生敢联想,会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晏子使楚》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全文后,根据自己对事件的整体感受,结合教师呈现的历史背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晏子、楚王两个人物的表情、神态、语气进行形象具体而又合理的猜想。如:楚王第一次为难晏子时,双方的神态、表情、语气是怎样的?当时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在学生猜想之后,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这种寓教于乐的阅读教学法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又能使学生活学活用语文。

(三)组织自主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高明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理所当然地抓住了最为有效的手段——朗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完成认读、转译、体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实现阅读教学进程中的二度创造。当然,阅读时学生需要教师的点拨及指导以激发阅读兴趣,需要教师把握适宜的时机组织阅读交流,共同探讨提出的问题,从而正确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不知不觉地与作者达成共鸣。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宽创新意识的面

个性特长的核心是创造性。加强课外阅读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地参与语文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课外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拓宽获取知识的渠道,为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独立、自由地展开想象,发展能力,从而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意识培养;教育误区

进入了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人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词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

一、课堂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一直面临着教师过重对学生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习惯于用整齐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也过于片面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授的时间多,而学生思考与讨论时间少,对问题的求解,学生大多在模仿中进行,很少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抑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尤其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和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逐步完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需要,我们迫切希望创新式教育与人才的出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势在必行。

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

要培养拥有创新型意识的学生,第一步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理念的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倡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都不同有强弱之分,也就是说在创新方面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以正确的观念去珍视和爱护学生的创新性、平等的看待学生的创造能力、并满腔热情地去培养这种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释放与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的步骤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作用就是将学生内部的创新意识挖掘出来,加以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活跃。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课堂创新教育的核心 。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将要讲的内容进行课前问题情景创设,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探究活动情景,能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生长,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后就可以更深一步的去培养学生创新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努力,赞扬他们自己思考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欲望。其次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给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时问,还要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问,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使他们亲身体验“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很多:当用常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应教授学生及时改变思路,另选突破口,切忌在原方法上徘徊。否则难以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题目的新颖解法来源于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以及对隐含条件的挖掘。因此,教师应从开发智能、培养能力这一目标着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想、拓展,平时教学中注意总结解题规律,一题多解,运用多方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知识反思意识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反思,有反思才能有疑问,有质疑才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障。

在课堂的学习中,课堂思想方法常以内隐的形式存在于问题的形成过程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这就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归纳 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将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提取出来,从而将隐性的课堂思想方法“显化”。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进行反思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反思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总结归纳学习或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概括出课堂思想方法 ,从已知中寻找未知,从未知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积极反思,这样才能巩固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教材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源泉。传统的那种“一本教材教到底”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提升教育理念,改变教育行为,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要拓宽教学渠道,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新,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勋.寻找实施课堂创新教育的基点[J].课堂教育学报,20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