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1..01

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概述

正确采集与测定临床标本后,给出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来说非常重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通过对血清、微生物、细胞、抗体、抗原、其他体液等多种临床标本的检验,再配合其他的检查技术,为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1]。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检验新技术与新型检验设备层出不穷,更加准确、快速、可靠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为患者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治疗时间,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现状分析

作为一项综合性应用学科,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为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近些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临床检验实际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许多检验师存在着放置标本不合理的情况,这导致了因长时间放置而不能保证标本的质量。加上部分检验师不能熟练的掌握新技术和新仪器,检验方法和检验试剂的使用中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情况,这都会给检验结果造成消极的影响,产生不可忽视的误差。许多检验师与临床醫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及时和充分,对检验技术的临床意义理解不充分或存在错误,这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能够促进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开展,也能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

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提高措施

3.1做好临床标本采集工作

在进行临床标本采集前,应当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待检验项目等基本情况,并向患者解释需要注意的事项,例如检验肝功能需保持空腹状态等。临床标本采集前的这些准备可以避免患者对检验产生误解,同时也能确保检验样本的可靠性。较为常见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不外乎血液检验、尿液检验和粪便检验等,做好这些项目的临床标本采集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当采集血液标本时,要确保受检者的情绪稳定以及注射器、标本的干燥和清洁,不在受检者血肿部位采集血液标本。患者采血前5~10分钟不宜剧烈运动,空腹时间也不宜超过16小时,不在输液同侧肢体采血以避免血液过于稀释影响检验结果。受检者应该采取坐位或卧位,先用酒精擦拭采血部位,酒精完全干后采集血液标本,加入抗凝剂后及时将血液标本送检。对于尿液标本采集,首先要确保受检者没有服用过禁忌药物,例如抗菌药物等,并且要保证尿液标本的新鲜,同时在进行某些尿液检验时要注意尿液的P值防止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3.2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进行临床医学检验前,检验仪器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在使用检验仪器进行检验时,要确保自己的操作严格按照仪器的相关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原因给检验结果带来的误差。试剂的使用首先要确保质量合格。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仪器需要进行科学的维护和保养,加强仪器的管理工作,将仪器的使用情况与维修情况详细记录,提高检验仪器设备的管理质量。做好检验质量控制工作,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依据。

3.3加强检验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

检验师需要将最新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新设备向临床医生传达,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确保临床医生详细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检验方法等。如果出现异常的检验结果,及时传达给临床医生,与临床医生一起对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检验师也要学习临床知识,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检验工作,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3.4结论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疗,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断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提供检验结果,为患者疾病的早日治愈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做好临床标本采集工作和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交流,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依据,也为患者的诊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曹培荣

参考文献 

[1] 曹丽群.浅析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45):7. 

[2] 廖莎莎.浅析临床医学检验技术[J].饮食保健,2016,3(2):210. 

[3] 徐 平,王林涛.浅析医学检验临床技术的提高[J].民营科技,2013(1):203. 

[4] 张 雪,曲丹丹,王树清,李 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及解决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6):213-214.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第2篇

医学检验的概念和地位

医学检验是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及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方式,对人体血液、尿液、粪便及其他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物理学、化学和形态学的检查,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检验医学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协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临床医学中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及追踪等的一门学科。由于医学检验所进行的检查项目均须在实验室内完成,故又称为实验医学、实验诊断学。检验医学同时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本身的发展与应用,均为医学的进步带来极大的贡献与实证。临床医生根据检验结果和数据,结合临床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推理、逻辑分析,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等提供科学依据。

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意义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促进医院综合能力的发展,我科采取了多种方式,与临床科室互动交流,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通过检验人员直接参与到各临床科室进行沟通、调查,我们了解到检验科与临床医护人员有某些问题仍需改进,如标本采集不符合要求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我们经常在门诊看到病人送检的粪便标本是“正常”的,而实际上是他不了解应送检含有黏液、脓液、血液的病理部分。另外,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也不完全熟悉临床知识,在检验过程中如发现有明显异常或通常不太可能的结果时,检验人员应积极询问相关科室医生或病人,了解具体情况再做出正确判断。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互动

目前,我省的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大多处于脱节状态,尤其是在二级甲等医院,即临床科室人员不了解检验的情况,检验人员也不清楚临床资料,临床科室对检验科普遍存在着一些意见和误解。检验科的检验项目是病人病情检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之一。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检验医学工作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技术的更新都会对彼此带来促进和挑战。检验科在开展新的项目时,有时会对临床科室宣传不彻底、不及时,也会影响新技术的应用。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所以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检验人员应深入临床科室与患者及临床医师交流

Schwarz在《开展临床与实验室对话》中指出:“一个实验室医学工作者没有同临床沟通和对话的能力是不能生存的。”其首先就强调了检验医学管理的要素是交流和对话。在临床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饮食或输液后、临床用药后对结果的影响。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沟通交流才能获得。临床医师、护士可以影响检验标本的真实性,但对于一份真实的标本,其结果的准确性则依赖于检验技术人员对质量的控制。

临床医务人员主动到检验科与检验人员交流

为了促进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交流,现在我省有很多医院新进的临床医师到检验科轮转,以了解检验项目和检验科工作特点,这是加强医检交流的好办法。医生到我们检验科来,既可以了解新近开展的检验项目的标本要求、参考值、影响因素、临床意义等,也可以对检验结果与临床信息不相符的地方提出新的建议、办法。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分析;控制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62-01

当前,医学检验科学得到迅速发展,检测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创新,因此,检验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和新技术进行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临床医护人员也需对新的检验技术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有利于配合检验人员开展检验工作,并能够向有效和准确诊断与治疗方向靠近。

1 影响检验质量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医学中,医生需要以检验结果为依据,对病人进行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检验结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当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验医学也不断的创新,现代医学模式发生转变,不断提高检验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也较大程度的提高了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依然存在临床医生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合下面几个原因,分析一下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1.1 分析标本质量 内外在两种因素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进食8h后所采集的标本被成为空腹标本,如果在空腹时间过长的情况下,采集标本,那么标本就不能把机体的情况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

1.2 分析标本放置的时间 采集完的血标本,需要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实验室在接到标本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检查。如果检查不能马上做,需要分离血清或血浆,放置到冰箱内,保存在低温状态下,把影响结果的因素减小到最小化。

1.3 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注重科学性是实验操作要注重的关键。岗前严格培训是检验人员上岗前首先需要进行的环节。每个检验工作人员都要做到熟知检验标准,使判定标准达到统一,把误差减小到最低的程度,使化验结果趋近“真值”。

2 采用循证技术,优化临床检验

把临床研究最前卫的道德和最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明智、准确、慎重的结合到一起,制定出诊治患者的医疗方案,就是循证检验医学的思想。因此,在对临床治疗进行评价时,循证技术被认为是“金标准”。患者是循证检验技术的中心,循证检验技术的宗旨是把正确可靠的检验信息提供给临床医生,为临床诊断服务,因此说,严格控制整个检验系统是实现临床实验管理达到高质量的关键,也是检验结果达到正确,合理有效的开展实验的关键。

2.1 研究内容 以下几方面是循证检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部分实验项目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价运用循证医学模式重新进行;②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和方法,把可靠指标筛选出来为临床服务,把那些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没有多大作用的或不合理指标废除,规范标准检验项目;③本着为临床服务的宗旨,对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标准不断修订,做好临床应用的指导工作。

2.2 操作方法与步骤 总结多年的临床检验实践经验,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大量的查阅,运用随机对照实验和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实验指标,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曾经发表的文献报道,有效评估这些指标和方法。确定以下几步为循证医学检验步骤:①把要分析的问题进行明确;②综合评估问题,查询文献资料,把最佳证据找出来;③评价有关证据时运用批判性地原则,在分析可靠性和有价性等关键参数的基础上,把最佳证据找出来;④在临床上运用结论。⑤最终性能评价临床应用情况。

2.3 评价应用检验项目及技术

2.3.1 技术性能 虽然检验人员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掌握技术性能对临床需求的满足情况,但对于临床应用来说,实验方法性能的作用很重要。

2.3.2 诊断性能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临床诊断需要检验项目的检测方法的特征,能否回答问题是核心。

2.3.3 临床效应 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观察,是患者健康的最佳服务方式,这是某项实验项目选择的标准。

2.3.4 经济效益 在诊断性能和方法以及技术上,某项实验检查都体现出很好的情况,但费用昂贵,患者接受困难,其临床应用性就会降低。循证检验技术把临床医学检验结果推向更加准确和合理的高度上。由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对其进行治疗,以及对患者进行预后观察,都与检验结果的质量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也会对医院的社会效益产生影响。可加检验工作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3 结 论

总之,要想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方法上,需要结合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

参考文献

[1] 崔建新.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J].中国医药指南,2012(05).

[2] 杨志伟,王萍,贾翠兰.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J].中国当代医药,2011(08).

[3] 杨建云.浅析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09).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第4篇

通常我们所说的c类学术期刊主要有两种含义,其中一种是各单位或者高校根据自身条件将全国杂志规划为A、B、C三类期刊,这只适合单位或学校的单独要求。另外一种就是指我们一般说的南大核心了,因为南大核心英文缩写CSSCI,我们平常称之为C刊。

中国心理卫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办于1987,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CSCD核心期刊,影响因子2.088,现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机构收录,主要征稿方向: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

中华检验医学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综合影响因子为0.627,是CSSCI南大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华检验医学作为我国检验医学领域专业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中国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技术的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1B-0035-03

临床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作用一直不容忽视。它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融、涉及知识范围非常广泛的边缘科学,在临床实验室中应用现代化的仪器、方法、管理来分析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现状,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指导诊疗活动、提高诊疗效率。随着近年来检验相关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诊疗对实验室检查内容与方法的要求日益增高,临床实验室的新项目、新方法不断涌现,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检验医学教学应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为临床实验室培养出能够充分适应新局面的检验人员。

一、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新要求

医学检验范畴的不断扩展、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加、检验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检验数据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加重。因此,临床诊疗对检验专业的质量要求、速度要求、人员要求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医疗环境下,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我们不能只拘泥于培养单一的、只具备操作技术的人员,而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二、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高水平医生的教育应包括重复的训练、对训练结果严肃的评价以及学习者对评价的正确反馈。作为教学医院,如何能够尽快满足临床診疗对医学检验专业日益增高的需求、为医学检验科输送合格的专业人员呢?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了解实习生专业水平,开展个体化教学

1.首先,对医学检验实习生进行入科摸底考试:包括临检、生化、血库、微生物、免疫实验室以及相关生物安全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考试。

2.其次,根据各专业考试成绩,将该专业成绩较优的实习生优先分配至相应专业实验室,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轮转。由带教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培训操作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强调注意事项,接触初步的质量控制概念。

3.专业考试成绩最低的实习生,在主班岗位轮转一个月,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标本的接收、录入、查询、报告整理、报告发放、门诊采血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由于主班工作主要集中在上午,下午主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自学。

4.各实验室实习生在一个月后重新进行专业考试。与摸底考试相比,增加本月内实习内容,包括标本的前后处理、仪器操作技能与规范、记录填写、复查复检规则以及与临床沟通技巧、危急值报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内容。成绩最低者,下月进入主班岗位进行实习。

5.主班岗位实习生月末考试内容为检验相关基础理论、实验室Lis与His系统应用、实验室工作制度与流程、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原则上能够达到及格水平,即可进入临床实验室进行专业实习。否则继续在主班岗位轮岗。

(二)全面丰富教学实践内容

改进以往实习生只进行标本检测相关工作的实习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逐步培养知识全面、流程熟悉、适应能力强的检验实习生。

1.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相关临床诊疗知识匮乏的特点,由带教老师重点讲解实验室数据结果与相应临床疾患之间关系的内容,加强实习生临床相关知识的理论基础。

2.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标本的检测,而是由带教老师负责讲解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概况、检测原理、仪器保养维护以及简单故障的处理。要求实习生离开本轮实习岗位时,能够掌握本室操作规程及简单故障的处理。

3.树立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意识。熟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各级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实验室管理流程,能够树立协助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的意识。

4.熟知医院感染相关工作的要求、内容、流程。检验科微生物室协助医院感染科开展的相关工作现已成为院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生需在知晓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熟悉相关流程,明确此项工作内容及要求。

5.建立循证检验医学的意识。随着临床医学实验室的不断发展,其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标本检测和报告发放,而是要逐步树立循证医学的意识,学习对工作内容进行追踪和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6.全年参加科室内、外的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实习生参加院内外感染、急救、质量控制、护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行业内的专业培训,扩展知识面、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态,有助于早日进行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岗位要求。此外,有意识地培养实习生查阅专业文献的习惯,使其了解行业动态,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7.开展医学伦理与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学为培养准医生的人文职业素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实习生进行医学伦理学与医德医风教育,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保护患者隐私、改善医患关系。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诊疗病例,良好的医学伦理素养有助于提高医疗工作质量,促进医疗活动的顺畅实施。

8.参与科研活动。医学生在校主要接受的是医学理论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可避免地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因此,在实习期间参与科室科研课题的实施,能够尽早、有效地培养科研意识、熟悉科研思路、提高科研技能。

9.参与科室工作会议,树立主人翁意识。实习生参加科室工作会议,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将对科室架构、日常工作、行政管理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并有助于了解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培养医患沟通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人民群众对医疗活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更好地解决诊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临床教学实习,承上启下,非常重要,一定要重视学生人文科学知识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多实践,增强其沟通能力。带教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言传身教,教会实习生处理简单的医患沟通问题,并培养实习生的应急能力,将有助于其在工作岗位上提高医疗质量、保证诊疗过程顺畅、避免纠纷。

(三)定期进行实习效果汇报

每月最后一周由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制作幻灯片,汇报月实习内容与实习效果,并提出建议与意见。科室带教负责人负责记录并逐一落实实习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四)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因此,教学评价结果是教学效果的综合体现。

1.开展技能考核。

杨海燕等对229名临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出科考核、毕业考核所占总数的比例為41.9%,而过程考核和阶段考核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24.7%和18.1%。鉴于此种情况,各实验室实习生每轮转周期(约一个月)(下转128页)(上接36页)将进行本室阶段考核,轮转半年后在带教老师的全程监督下进行实验室实习内容的讲述与操作,由带教老师逐项进行打分与效果评价,并在下一轮实习生轮转中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工作。

2.开展专业竞赛。

六个月实习期后,实习生完成全部实验室及主班岗位的轮转,即进行专业竞赛。由各实验室组长负责准备理论与操作试题各一道,进行限时竞赛,记录成绩,并作出评价。

(五)开展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能够提供实时工作场景,不仅教学效率高,且效果显著。通过模拟急诊检验、急诊用血的工作场景,培训实习生对急诊检验、输血进行合理的时间配比、提高检验效率的能力。

三、结束语

医学生生产实习阶段是其专业生涯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培养良好的专业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基本的伦理品德、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都将对其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张璟璠等通过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体会到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要通过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培训,把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训练进行紧密结合并贴近实际,实现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的持续发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注重医学检验实习生的全方位素质培养,有助于为临床医学实验室输送合格的储备人才,为检验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左岩等

    参考文献: 

[1]赵志敏.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以神经内科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3). 

[2]牛莉.临床教学实习中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大家健康,2016,(21). 

[3]杨海燕,冯慧芬,靳荣荣.临床本科医学生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6,(6). 

[4]张璟璠,刘俊芬.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8). 

[5]李艳.浅析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J].大家健康,2012,(7). 

[6]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