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动态情景 角色 场景 教学结构 创新

在现代教学中,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就称其为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提倡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习过程强调元学习,即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把“交流”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方法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奥斯的“头脑风暴”理论、米切尔的“终身幼儿园”理论,都把交流、协作、讨论、社会交往作为基本的学习手段,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欧美一些知名大学开设了公开课,全世界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听到精彩的课程,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环境设计教学

随着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环境设计”由艺术设计的一个专业方向,上升为一个独立设置的专业。这反映了社会对设计学的专业化、精致化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环境设计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建立到如今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当代社会环境及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社会对人居环境设计品质的要求快速上升,其次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内的设计企业面临来自国外的巨大挑战。再者,信息化社会获得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了,教师不再是信息提供的绝对权威,这要求教师提供更加精细化、体验化的教学产品。环境设计专业需要培养更多具备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育不仅要从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和设计表现技巧来培养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备宽阔的视野、多维度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单纯的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多元化的实践课程设计至关重要。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基本上是“理论讲授+课题创作+个人辅导”的三段模式,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个环节必不可少,是学生建立基本概念的重要环节,但问题是教学的效果一一教师讲授的学生未必能吸收,学生吸收了也未必就转化成个人思想。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求未知的知识与能力,顺利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如何通过设计实践课程在提供学生开展设计实践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成为环境设计教学探索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探索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则成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育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成为创新教育的开拓者,做到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从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通过这种合作创造,方可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动态情景”教学法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可以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做”,其特点是单一性、静态性、被动性、封闭性。“动态情景”实践教学强调创造多样性、动态性、主动性、开放性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互动、参与式的教学氛围,创造多样的场景,引入多样的角色。教师由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学生则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组织者”与“启发者”。

1.角色转换――静态走向动态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第一阶段是“基础理论引导”。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扮演“引导者”与“激发者”的角色,要为学生建立“认知地图”,意识到个人的知识技能与高水准的落差,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欲望。本阶段,教师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但是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避免平铺直叙的陈述,而是要扮演好“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时而陈述,时而发问。有时课件可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共同把空白的知识框架图在课堂完成。理论陈述应该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个人的实践经验,导入更多故事性强的案例,或者利用逆向思维,大胆假设违反常识的情形,激发思考。应该使用电光笔遥控课件,使教师可以自由的走下讲台,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产生更多的对话。对理论的分析应该强调开放性和包容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激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与思维,得出个人的观点。例如在讲授“空间类型与形象”的知识点时,除了基本的陈述外,也可以抛出一些看似违反常规的问题,例如“如果把法庭设计成商店一样的形象会怎样?”、“如果把办公室设计成咖啡馆一样会怎样?”、“如果把医院设计成酒店一样会怎样?”。

第二阶段是“自主理论学习”。“基础理论引导”是由教师主导搭建理论框架,要使教学精细化,需要进入“自主理论学习”阶段。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过程中,采取师生变换的方法,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及主动性。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形成小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设计“协作”与“竞争”的学习情景。

把班里学生搭配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数个学习小组,小组研究、讨论、备课,最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这个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探索精神”,实现自主学习。这改变了以前教师讲、学生学的方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角色由被动吸收者化为主动讲述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的适当的指导与限定。初期的试验往往表明,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有超过60%的学生会对着PPT念稿,这完全违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原则,学生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被输入指令的嘴巴会动的机器,必须放弃依赖,走向独立的思考,发表个人的观点。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出现,教师的组织至关重要,应严格要求:①电子课件必须以图表及动画为主,文字作为标题出现。②不能用打印的讲稿,必须凭记忆及个人理解进行演讲。③演讲时主要面向听众,而不是屏幕,需要时用电光笔指着屏幕对象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更丰富的角色,从知识的输送者变为思想的激发者。教师设定的主题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避免泛泛而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把关。选题原则:小而明确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应该对课题设定进行细化设计。教师可以考虑把知识点罗列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课题。每组学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研究点。比如“住宅室内设计”这门课,一般教科书往往只讲述现象,对“成因”少有解释。在“中国传统民居”这个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动脑筋就建筑现象挖掘问题,在这里“问题”本身就含有“情景”的寓意,它是“人不具备跨越所在的彼岸与欲去的彼岸之间的裂缝的方法时所处的一种情景”。比如“为什么窑洞建筑冬暖夏凉?”、“为什么窑洞建筑出现在北方而不是江南?”、“为什么江南民居的色彩是黑白灰的调和”、“为什么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窗户这样小?”、“为什么福建土楼会形成这样的形式?”、“民居的建筑装饰上出现很多动物的形象,都有什么内涵?有什么规律?”要求学生在进行演讲时必须观点明确,例证充分,且注重语言逻辑性。教师在台下充当听众,同时要穿插点评,激发台上台下学生的互动。并且对每个演讲要做记录及评分,演讲结束要作总结性发言。演讲是一种非常好的对理论知识及思维能力的验证方式,教师可以动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级人数较多,需要设置多次情景,考察每位学生的情况。

第三阶段是“实践与验证”环节,包括“基础训练模块”和“整体设计模块”。要求学生进入更专业的实践环节,扮演更专业的角色。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往往是理论讲述结束后搭配一个大课题,学生做,教师指导。但是学生的专业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好能把大课题拆分成系列“基础训练模块”,理论与实践交叉循环,逐步深入,最终开展“整体设计模块”,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完成一个大课题。以“住宅室内设计”为例,本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入门专业课,需要让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流程,建立关于功能布局、空间利用效率、尺度、使用舒适性、空间氛围等概念。该阶段的学生对平面布局、空间尺度及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针对该环节,要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置身于真实的空间及真实的需求,可触摸可体验可丈量。如设计“设计师初步体验一一改造自己的家”的情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家居环境进行测绘,并设计标准表格,要求学生对家庭生活进行调研,记录流程(1):每天进出家门的行为和玄关设计:通过回忆、询问父母、亲身体验、拍照、拍录像等手段记录不同情景对玄关的使用。例如针对下雨天、冬天、夏天等不同情景的模式,在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主要问题:如换鞋、更衣、取放提包、取放雨伞、取放钥匙、照镜子整理仪容等。(2)厨房使用流程及使用效率:可以要求学生记录厨房使用的流程和细节,记录一日三餐的不同使用情景,包括在其过程使用到的电器、厨具、餐具和清洁用具的种类、数量和尺寸、顺序,并写明使用流程和位置,记录厨房围合界面的材质、厨房工作平台的材质、灯光等要素,记录产生脏乱的关键环节及原因,思考如何改良厨房设计,创造“高效清洁健康美观”的厨房环境。(3)卫生间的使用流程及整洁设计:记录卫生间的所有物品、记录卫生间的使用流程、储藏空间,思考卫生间产生凌乱的原因及解决办法。(4)家居照明设计记录:记录家庭的所有灯源及相应位置、功能、功率、造型、使用体验,要求拍摄灯具照片。

初步调研结束后开展局部空间的设计实践,学生针对每项功能提出其不足之处及改善措施,绘制局部空间的平面放大图、立面草图、透视图等。紧随而来的二次调研是“设计验证与启发”:由于设计的习作没有标准答案,但有优劣之分,可以创造情景,使学生获得对好作品的体验,并反过来验证个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应要求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记录个人在解决问题上碰到的困惑,并带上记录表格、图纸、照相机、卷尺等工具,到优秀案例的现场(比如优秀样板房或宜家家居、专业照明展厅等),对比着个人的设计方案与鲜活的案例现场,学生可以体验基本的尺度和空间效果,并对个人的创作产生启发。

在“基础训练模块”完成后要求学生结合调研成果,开始整体的概念设计,并作一次概念设计方案计划的PPT制作与演讲。要求学生遵循“提出问题一一设定主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模式,强化思维逻辑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及调研、基础训练模块,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形成一定的理论表述。学生在这次演示中更多的是扮演设计师角色,作前期沟通方案陈述。在设计方案的深入阶段,学生要完成从设计草图到最终方案的确定和表达。教师―方面参与小组方案讨论,同时要引导各小组自行形成概念,锻炼学生自主发展概念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和沟通。也应该引导不同组别之间产生交流。教师在指导方案的过程中应尽力避免正面否定学生的方案,而是提出不同观点,给学生多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鼓励其形成个人观点。

第四阶段是设计作品的展示和评价。各个小组合作完成的大作业及个人基础训练模块作业要求统一做一个集中的展示。鼓励学生对不同组别的方案进行互评和交流,互评的结果作为得分参考要素。各组选一名代表对本组方案进行陈述,并谈谈对其他组别作品的感想。教师从专业的角度对各组作品进行评述,并且可以给予学生反驳的机会,以自评、互评和教师讲评相互结合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维的参考意见,以完善个人的理论。

学生不断地转换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而且要将这些知识内容向听众陈述,因而迫使他们积极钻研素材,分析弄懂各知识点,探讨教材内容,把握知识脉络,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性、创造性都会大大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快速发展。适当的竞争,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演讲可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既可充当演讲者,也可充当评判者,锻炼不同角度的思考能力。教师的角色转换也要求其具备更丰富的知识和灵活性,对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2.场景转换一一由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环境设计教学基本上在教室完成,很多学校受条件所限,基本上还沿用阵列式的教室布置方式,教室被天然划分为讲台区与学生座位区,教师及学生的角色随之被限定,各自形成封闭的领域,教室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行的关系,只能与左右的同学产生交流。要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必须营造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氛围,动态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场景转换实现由封闭走向开放。

(1)封闭空间内的自由布局

相互隔离的设计专业教室,其内部必须实现可以自由组合和变换,以适应不同的场景设计。比如“小组讨论及小组作业”情景可以由2-6张独立桌子拼起来组成一个小型的工作平台,便于交流;“评图”情景往往需要把作品都摆放在大长桌上,或者贴满墙面;“辩论”情景需要设置“辩论区”、“观众区”、“评委区”,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换;专业课程教室尽可能布置成工作室的氛围:空白墙面由大面积的软木板覆盖,方便张贴学生草图、作品及教师示范作品、优秀案例;应设置框架型展架,以方便陈列学生的模型作品。

(2)开放空间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班级布置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大空间内,这样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且形成良好氛围。美国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 raduate School of Design,Harvard university,简称GSD)甚至把建筑学、景观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个的所有班级放置在一个5层楼的大台阶式的开放空间内,只需要从高处一瞥,不同专业的工作情景一目了然,它创造了一种真实的情景,使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上,创造了一种快速传播思想和知识的文化:B某个小组的成员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从小组的合作者到最边缘的学生,很快就分享了这种创新的概念。教师同样可以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不断完善个人的思想体系。如果没有这种建筑空间条件,也应尽可能突破各个专业教师封闭的形象,改用大玻璃隔断,形成视觉和感觉上的开放,这仍然有利于促进交流和改善教学气氛。

(3)请进来与走出去

开放的教学氛围除了硬件环境外,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文环境”,应该把“企业导师”引进课堂,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学,比如结合某些模块开展“嵌入式讲座”、“采访与对话”、“设计快题竞赛”等,在企业从事一线实践工作的导师可以打破大学封闭的教学环境,带来多样化的知识。也可以利用社会场所例如博物馆、企业展览馆、企业厂房等资源,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还不够,关键的核心还在于自主学习,所以校外学习课程必须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师应帮助学生准备问题。例如讲述“家具设计”课程时,可以利用的场所有上海博物馆、家具厂如海沃氏、家具店如宜家家居。去博物馆看明清家具前,应设计一些问题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在寻求答案中度过参观的时间。讲述“灯光设计”的内容时可以到某些知名国际企业的照明展示,邀请照明设计专家开展讲座,同时安排向导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展厅非常直观易懂,比如讲色温的概念,在现场看到不同色温的灯光营造不同的氛围和场景,非常容易使学生理解色温概念。也可利用校外产学研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本学院与上海德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在德必易园进行“学生创新设计作品”展览活动,要求学生亲自参与展示的设计与展览的建构、制作。学生在此与来自创意产业园的专业人士展开交流并寻求创业支持。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1.使教学成果转变为企业产品

“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把一个社会上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加工完善,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这个生产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生产出的产品既是企业的商品,也是教学模式的成果。

2.促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高分人才向培养高能人才的转变,是教育的永久课题。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将来的设计工作能力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式,实践证明,它适合于培养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人才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千人千容貌,万人万性格。由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格秉性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的状态和效果也不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协作通过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创新思维能力、技能表现、施工现场跟进等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因材施教、深化锻炼,达到专项专长综合能力的提高。

4.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这样的生产过程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实感,自我社会价值体现的愉悦感,对今后工作价值取向的清晰感,以及看到工作成果的成就感等,从而再次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同时,这样的生产过程对教师来说,教学实践与科研研究进行相辅相成的融合,使产、学、研、做真正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理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教师要从专业教育的高度和深度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设计市场人才供求关系。企业更需要实战型人才,充分认识到只有实践才能有创新,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以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以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开放式教学,课堂向社会延伸。

2.转变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战性极强的课程,培养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以致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如室内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设计,转变教学方式,把教室变工作室,把工地变课堂。扩大应用型学院与地企、设计名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院及环境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转化角色,为毕业以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工作室模式培养了多个大三、大四学生,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有一名2010级的大四学生培养效果比较显著,成长的历程也比较具有普遍性。该生从一开始(第一个月)怀着期待而紧张的心情进入工作室,在软件技能和工作心态的转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工作室的平台能够将设计效果落实到真正的空间中,发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和缺乏推敲的设计细节,使学生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这比教师唠叨百次甚至千次都更有冲击力和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进入工作室中期阶段(第3月至5月),不仅可以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并且体会到了做设计师的乐趣,也是一个实习生向一个设计师转变的重要阶段。该期间由于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要求等多方面客观因素而进行反复修改图纸,使学生从心里和情绪上都体会到设计不是主观的绘画,而需要懂得总结和客户及时沟通的重要性,这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锻炼阶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阶段,更是慢慢了解设计、学着怎样做设计、怎样通过设计手段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从而将项目圆满完成。进入工作室末期阶段(半年到一年期间),是检验阶段也是再深入学习阶段,在此期间,基本上导师较少操心,并能高效完成项目,也是从设计方案过渡到项目负责人的阶段,尤其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如图纸和现场尺寸有偏差,导致大部分图纸需要修改;材料工程量有误差,由于没有及时去复尺,增加了工作量等情况,这不仅要将空间设计得漂亮,更重要的是项目实施期间要经营、管理好每个环节的衔接及监管工作。更锻炼人的综合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全面能力。在该生毕业离开工作室锻炼时,学生这样表述:“要问我在导师工作室学到了什么,我还真说不出来,但是我不惧怕未来,这就是工作室给我的最大最好的礼物。”这也是对“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莫大肯定和教育成果的真实体现。

3.发挥院校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大庆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课程体系体现的是专业导向而不是学科导向,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其次,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通过产学研做结合,建立高校和产业界互利互惠合作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提供一线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应用技术型人才。最后,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充分重视和突出学生的就业导向,构建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设计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环境设计教师实践设计能力

“实战导入式”环境设计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最核心的是设计教师要不断进行社会实际项目实践,达到一定的设计高度,形成社会影响力。设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2.设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深度,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这是“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论的应用前提。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无从谈起,有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师德,用耐心和热情对待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必备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师生共同实践、彼此探讨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位,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效落实。

3.由理论型向运用型、需求型设计方向发展

“实战导入式”环境设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与把握彻底改变空想理论型设计观念。“实战”不是虚拟的,是社会实际项目的真做,以满足社会企业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实战项目带动教学,二是以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实践应用启迪创新能力。

4.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氛围营造;舒适环保

大学教室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于广大大学生的需求,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不应该是苦行僧般的修行,而应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生动性的并且舒适性的有兴趣的学习,而氛围的营造正是利用现有的硬质环境加以形态、色彩、照明等的改变来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的目的。教室空间氛围的重要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

1 目前教室空间氛围营造的现状

第一,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中,普遍存在着单一,甚至是呆板的现状,教室大多采用整齐划一的长排课桌椅,但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第二,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对周围的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在教室空间布置上也理应存在差别,而目前学校教室的氛围营造布置中都不足以显示不同学院、专业的独特性、差异性。第三,现代教室既无匠气,又无雅气,已经没有吸引学生目光的环境氛围,无法集中注意力,不愿静心待在教室学习,进而“手机党”便更加昌盛。第四,教室内与教室外环境的空间是一个整体,相应的也应该有密切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目前的状态即是教室内外分离,基本没有联系存在。第五,存在教室照明浪费的现象,在教室无人的情况下;在白天教室照度良好的情况下;在只有少许几个人的情况下,却开启了整个教室的全部照明,这些都严重地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2 营造大学教室空间氛围的手法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营造良好的氛围来进行学习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学教室首先空间上需要精密简洁,简洁是为了达到驱除校园生活中的琐碎的目的,繁琐的事物容易乱人心智,迷失本心,当然,简洁并不是单调。其次这个空间与以往的教室有所不同,改变我们根深蒂固对教室色彩环境的认知。最后,作为教室,它应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促使学生能主动地融入学习的氛围中。

2.1 色彩应用

色彩的使用无处不在,作为人最直观的视觉感受。那么在教室中,颜色作为学生的学习空间的背景存在,处理好颜色关系就是营造教室空间氛围的关键所在,所以色彩的选择、运用,在整个室内空间氛围的设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色彩作为大学教室空间氛围营造的技巧,目的是让学生得到舒适、愉悦的良好学习空间。在教室环境中采用大面积的对比色块,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不宜采用过多的鲜艳色块,而对于小面积的色块来说,需要适当提高明度来起到点缀作用。色彩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于室内环境中,需要不同的色彩来搭配不同的教室室内氛围,当然,充分地运用材料的本色,也可以使色彩更具自然美。

(1)墙面颜色。墙面是教室室内面积最大的色彩部分,就我校目前的教室来说,普遍四周白墙,长条铝合金玻璃窗,一块大黑板,白色、黑色成了教室空间视觉的两个极点,深色黑板给人以沉静之感,白色是具有包容性的颜色,简洁、大方,但是所有教室都采用相同的布局,相同的色彩,就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了。对于教室的色彩,不同专业都应该定义自己不同的颜色来融入整个系、整个学院的大基调中,白色为主的墙面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给予平静的感觉,在教室中能够带给学生冷静的心态,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需要加以自然的色彩进行修饰,在室内创造大自然的气氛,丰富室内色彩氛围,克服白墙黑板的冷漠感,体现年轻人该有的青春、活力、希望和发展等。同时,必须满足室内大环境色彩的统一,避免杂乱。(2)地面颜色。地面作为教室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教室,可以使用纯度较低的灰色来获取一种安静、舒适的空间气氛。如果过多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块的话,容易引发学生的烦躁情绪,而灰调子的地面与墙面则形成符合下重上轻的审美原则,同时也具有稳定感。在公共教室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环境中,我们应该强调色彩的统一性。当然,这其中不包括那些特殊需要的专业教室。 (3)桌椅颜色。教室内部桌椅的色彩是学生感受时间最长最贴近的,整个教室内的所有桌椅的色彩要与整个室内氛围相统一。桌椅宜使用“中性色”为主色调,现代教室桌椅多采用实木色饰面材料,其颜色能够使大脑活动频率提高,学生更容易注意周围环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顶棚颜色。色彩需要注重整体效果,在教室室内这样一个空间,顶面、墙面、地面这三部分要协调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还要各具自身的特色。据调查学校一般采用平整式顶棚,构造简单、大方,装饰方便,颜色都为白色。就整体而言,教室宜采用明度不高的大面积色彩。

2.2 照明应用

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离不开色彩的表现,而色彩需要光的照明才能展现出它的效果。照明在空间中不仅仅是解决功能的问题,也是基于美观的原因。教室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灯光的优劣不仅影响学习效果,长期更影响学生的视力,更甚者影响心理健康。

(1)在教室中一般采用冷光,结合长条形的玻璃窗,可以把大量自然光直接引入室内,为室内环境提供不断变化的光影,灯光照明恒定地展现室内氛围,自然照明则不断变化,自然光和灯光相结合,消除室内封闭感,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氛围更加自然舒适。 (2)在教室空间中,最常见最影响上课质量的就是黑板的反光问题。所以这是亟需要解决的难题,就目前现状,除了在黑板区域采用与黑板保持一定距离的暗灯外,选择反射性质低的黑板以及黑板的高度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尽一切可能避免黑板照射不均而产生反射,降低眩光产生的不良影响。科学的用光,有利于学习,不伤害身体健康。(3)采用绿色环保灯具,现有的LED灯,它的内在特征如: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低热量、坚固耐用,最重要的是制作材料环保,可以回收利用,这点响应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和“建设节约型高校”的号召。这些特征决定了它今后的发展道路,将是最理想的光源去代替传统的光源。 (4)考虑到大学的开放性管理模式和普遍节能意识不强,造成的照明能源浪费的现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是应当倡导使用具有感应性质的灯具或者智能化的照明控制器,实现节约型高校的理想状态。

2.3 材料应用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这些质感可以渲染大学教室内环境气氛以达到影响人的心理的目的。在营造大学室内空间氛围时,需要着重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进行搭配,以便达到材料的肌理、面的转折以及体的穿插构成,创造新的肌理效果,利用这些肌理效果的心理效应现已成为室内氛围营造中刻意追求的部分。

(1)顶棚材料应用。安静的教室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室安装吸声的内置天花板,会起到很好的声学效果,使混响时间减少。这种方法对新教室的建设和现有教室的改造都比较经济,也可将天花板的部分吸音材料移至墙壁上,保持顶棚中央坚硬,以确保将教师的话反射至教室后部。有织物面的薄玻璃纤维板性能良好,采用这种材料不仅外形美观,表面粗糙,并可吸收部分低频噪声。 (2)墙体材料应用。墙体材料有很多,教室采用的墙面涂料应该首先考虑到无毒,无污染。还有就是要体现教室的整洁、干净、明接亮的特点。最重要的是教室教学的声音所引起的混响要严格控制。所以就需要墙面材质能够调整室内混响时间以及消除回声,减少声污染,提高教学质量,在墙壁中放入吸声材料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室里可以适当地搭配上有色乳胶漆,可以改变教室单调死板的形象,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以及精神上的愉悦。 (3)地面材料应用。在教室的地面材料选择上,要考虑它的耐用性,整齐性,且易于打扫。地砖是主要铺地材料之一,特点是:质地坚实、耐热、耐磨、不渗水、易清洗、装饰效果好。在教室这样一个场所,对噪音减少的要求很高,就目前施工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隔声效果并不理想,再者如果地面材质又采用的是硬度较高的材质,那便是雪上加霜。因此,只能运用质地较为软的材料来降低噪音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4)桌椅材料应用。木材的纹理以及它温和的质地能使人静下心。教室内最多的就是课桌椅了,就桌椅而论,是我们最直接接触的地方,即使为了节约树木资源、节约成本等原因使用了别的材料,其材料质感也应细腻一些,增加它们的舒适度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学习时的效率。

3 营造大学教室空间氛围的建议

(1)造型简洁,注意形式美的结构本身,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色彩的搭配。开拓新的思维方式,大胆尝试新的材料,新的构成方式。 (2)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在保证足够的采光、照明的照度的同时,对色温加以限制,色彩采用以有利于稳定人的情绪为主。 (3)装饰上,结合功能的需要加以装饰,充分运用各种不同装饰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等来获得不同的室内空间氛围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院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所具有的不同的历史性的传承。(4)适当的摆放些室内植物,达到与室外环境的联系,在美化教室空间和亲近自然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柔和整个教室的空间氛围。

4 小结

大学教室空间氛围的营造,需要正确运用色彩,熟悉色彩运用的方法;充分考虑照度、光色、眩光影响等因素,合理的照明布局;恰当的材料的运用。成功的教室室内空间氛围设计方案取决于设计思维的开阔、与时俱进,以满足时代,满足使用者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为了适应需求,大学教室室内氛围营造不仅要体现出其功能,也要体现出艺术修养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创造出更加宜人、具有人情味、和谐舒适的大学室内空间氛围。

参考文献:

[1] 冯四东,朱辉球,吴天麟.色彩构成及应用[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2] 邵龙.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玛利.C米勒(美).室内设计色彩概论[M].杨敏燕,党红侠,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据了解,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不够明确,实践地点不固定,随意性较大等诸多问题。比如我专业针对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项目设计教学法,但大多是布置一套模拟的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学生无法在教室内完成前期的资料调查、现场勘测、现场条件分析、甲方需求分析、方案汇报沟通、施工现场跟踪等重要工作环节。学生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虽然基本上都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设计理论,也能运用手绘和制图软件较好地表达设计方案,但学生的设计作品只注重图纸的图面效果类似于纸上谈兵,而对材料、结构、工艺、预算、消防规范、暖通要求、强弱电设计等等一无所知。因此一旦走进设计单位很难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独立完成任务。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在结合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和设计实践能力的要求,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专业建设改革的整体思路,摸索出了一套从教学到师资建设行之有效的,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出了注重面向地方产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面向地方产业,设置与市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市场需要的设计师不单纯是看其设计能力,还需要有具体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师还仅要能做设计方案,还要懂得材料的运用、施工工艺、成本核算、实施经验以及沟通能力。目前高校普遍对材料、预算、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还很欠缺,无法与就业市场相适应。因此,我专业建立了面向地方产业与市场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调研、专业实习、专业考察、项目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1)社会调研、专业实习、专业考察分别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大学大学一年级暑假与二年级第一学期,社会调研与专业考察的时间是两周,由教师组织高职学生到本地或外地的设计单位、施工现场、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家具陈设品市场、省内外优秀的设计作品现场进行考察与调研,让学生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竖立一种现实直观的认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期间,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实习的单位可自己联系也可由学校联系,要求学生实习的内容是轻钢龙骨、木龙骨吊顶的施工,轻质隔墙、大理石墙面施工,实木地板、地毯、瓷砖的地面铺装施工,水电安装施工等,二年级开学时学生要对假期一个月的实习情况进行汇报演讲,负责教师还同时要求学生提供实习时的相片、企业单位的盖章证明、实结等。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间,系里会组织安排相关老师到学生专业实习企业去走访,以保证实习的真实性。通过专业实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装修构造、节点做法等,了解水、电、消防的安装施工工艺,很好的解决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因实践场地和实践教学老师的缺乏,而无法很好完成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践教学的问题。

(2)项目设计主要是应用于专业所有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如《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完成四个真实的设计项目,一般是三个小型公共空间设计项目与一个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引进的四个真实设计项目来自教师外接工程项目或是与学校合作企业中的工程项目。学生从量房到出图都是按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3)专题设计是我专业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开设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学生上课的时间设在晚上与双休日,学生白天可以在本地各装饰公司里实习,晚上与双休日在学校里学习。四个专题设计也引进真实的设计项目为实践教学项目,学生在公司实习的同时也带着自己的专题设计项目到公司请教公司里的指导老师,这样专题设计的教学基本上是由校内与校外老师同时指导完成。学生普通反映专题设计学习收获很大。为了让学生能协调好学习与实习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专题设计教学中采用了灵活的学生到课考勤制度,学生只要按进度完成了作业且作业质量有保证,可以请假不来上课,但请假次数不能超过课程总学时的40%。

(4)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我专业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学生采用一个在公司里独立完成或参与完成的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任务,由校内与校外老师共同辅导。校内指导老师保持与每位同学的联系,做好毕业设计的咨询、引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由于学生通过专题设计学习时己经到各装饰公司里实习得到了综合锻炼,因此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就都己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二)确立培养新目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我专业以国内与湖南省人才需求状况和对人才知识结构需要为根据,广泛调查用人企业和相关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在与校外企业深层次合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为社会培养高技能能创新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目标,使课程教学内容包含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们教学主体是一群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化底子薄弱,对自己缺乏自信的高职学生。针对这样特殊的学生,我们改进了教学模式,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调研法、现场教学法、设计小组法等方法,同时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将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解决实际项目问题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企业现场教学、实训基地实际操作、设计大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设计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践教学能力及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专业以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为指导,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加强课堂与企业的结合,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依托地方产业建设一支新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首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作为教学发展的方向,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观念上来。其次,支持和激励专业教师利用课余、假期时间去设计公司参与设计实践,通过完成具体的设计项目来增加自己的设计实践工作经验。鼓励专业老师开设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承接一些设计项目,让学生参与设计并了解企业设计工作流程与方法,以便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行业规范。同时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形成一支由全职教师、社会行业专家、客座教师有机组合以及形成老、中、青三代合理的教学梯队。

(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是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关健。我专业在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己建成家具设计与制作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装饰材料与构造展示室、专业教室、专业机房、模型制作室、专业阅览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与广州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娄底通程装饰设计有限公司、美迪装饰娄底分公司、长沙名匠娄底分公司等数十家装饰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了实训基地建设协议书。架起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行业发展密切联系的桥梁,使实践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同时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体验企业文化与培养职业素养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教室环境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医院在总体设计中,注重流程、布局和设备的选用,努力创造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做到实用、安全、经济,使技术性、艺术性得到高度的统一,以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立面造型―强调整体感和层次感

设计方案在立面造型处理上,考虑到医疗建筑平和、亲切、自然的性格特征,同时结合内部使用功能要求,强调整体感和层次感,通过虚实对比,空间渗透等手法丰富细部处理,力求形成简约的、富有韵律变化的空间形态,使建筑形体融入自然。

总体布局―分区明确,预留发展用地

设计方案密切结合场地环境,在总体布局中满足城市规划。对红线的退让及防火距离的要求,施工的可行性要求等,使总体布局紧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设计清晰。在总体设计中,根据门诊医技楼、病房楼、综合楼、办公楼、地下车库各单体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使得各单体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动静分区,洁污分区,互不干扰。平面布局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生学要求,注意运行路线便捷,管线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

在医院建筑内外环境及设施上,努力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氛围,同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各科采用厅式候诊,门诊科室入口设有较大的候诊空间;挂号、收费、取药大厅结合有采光天窗的中庭布局,并设有各种服务用房,使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空间。

整体设计―追求宁静、典雅的风格

*门诊医技楼,“E”字型布局

门诊医技楼为地上4层建筑,外立面采用条窗配以铝合金显框玻璃幕墙,通过窗户的层次变化使建筑立面产生丰富的变化和统一的韵律。色彩大方典雅,浅酡红色面砖配灰白色真石漆,反映出现代建筑气息,入口门廊设计突出医院主入口。整体设计力求体现宁静、典雅、亲切的建筑风格。

为解决大楼的自然通风、采光、排烟等问题,提供给患者与医务人员更舒适的候诊和工作环境,每层中庭周边都设有7个功能分支,呈双“E”字型布置于两侧。每个分支两侧布置各个诊室,分支端头都有封闭楼梯间以满足层间联系及紧急疏散的需求;各科室采用厅式候诊,入口处设置了较大面积的等候空间。在门诊大厅入口处还设置了花店、快餐店、自助银行等人性化服务设施。

*病房楼,双走道式布局

病房楼采用板式高层,双走道式的平面布局,中央及两端分设三处竖向交通核。外立面造型以简洁大方为主,采用干挂米白色花岗岩板墙面配深棕驼色真石漆墙面,局部采用灰白色真石漆墙面,反映出现代医疗建筑特征。北立面门头设计突出医院主入口。南立面中间玻璃幕墙和屋顶金属医院标志突出病房楼的中心位置。

病房楼由住院登记、住院药房、合作医疗、医保办、中心供应室、产科及产科护理单元、手术部、生殖医学研究室、设备技术层、标准护理单元、PICU、NICU、ICU等功能空间组成。各功能空间以交通核为中心围合布置,各部门出入口独立分开,避免相互交叉感染。各护理单元设有备餐室,医务人员设有值班室、示教室。

*综合楼,局部围合式布局

门诊综合楼地上4层,局部2层。外立面以条窗为主,配以铝合金显框小玻璃幕墙的点缀,通过窗户的层次变化使建筑立面产生丰富的变化。立面色彩大方典雅,驼色面砖配灰白色真石漆,反映出现代建筑气息,正面门头设计用白色墙面配以玻璃幕墙及屋面花架,突出了综合楼主入口。整个设计追求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医院配套建筑风格。

下面2层为庭院围合式布局,上面2层为一字型布局。一层主要设洗衣房、中西药库及独立商铺,北边为洗衣房,南边为中西药库、西边为独立商铺,东边为大门厅;二层为职工餐厅、厨房;营养餐厅、厨房;民族餐厅、厨房;三层为餐厅的包间;四层为后勤仓库。

门厅大堂约130m2,与内庭院视线通透,宽畅明亮,营造了小空间亲切宜人的氛围,竖向交通由两部电梯(一部客梯、一部货梯),三部封闭楼梯间组成,充分满足人员垂直交通的需要。

*办公楼,L型布局

行政办公楼为独立修建,根据其功能要求选用了较为经济的7.20m柱网,采用“L”型平面布局形式。北向一字形平面布置办公楼,南侧布置一间多功能厅。在提供办公空间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同时,为办公楼创造了一处前广场庭院绿化空间,改善了医院办公环境。

楼内设有一部电梯,两部楼梯分别为办公及病案室、档案室、图书室使用。办公楼首层设有密集书库室和病案存储空间,利用列车式密集书架储藏大量病案资料、光盘等。档案室、阅览室分别设于二、三层。办公空间采用内廊式组合,可灵活分隔办公用房及小型会议室。位于楼南侧的多功能报告厅,是院内举行学术讲座和大型会议的场所。

办公楼首层西入口为迎宾主入口,门厅设有接待空间,门厅为两层通高的共享大厅。一层东侧为部分商业用房,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分隔。医院荣誉室设在二层,供院史陈列和小型学术展览之用。

绿化布置――结合景观渠,大面积绿化

医院的外部环境设计,主要结合景观渠(大青渠)进行绿化布置。在院区南侧、大青渠南北两侧、病房楼北侧做大面积绿化,布置开放式庭院,适当种植观赏性的树木、草皮、花卉供患者观赏、疗养、歇息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