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创新能力;目标;改革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越发的关注,这就激发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者面前必须要去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培养景观设计大师摇篮的高等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解决好景观设计的创新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随着景观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据调查,在中国的大部分高校里面,景观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开设,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包含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没有一个明确的侧重方向,导致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以后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知识不精通!

在我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相对而言比较侧重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虽然被列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但由于周期短,课时少,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加之没有景观相关的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导致教师授课时只能浅浅而谈,浅尝辄止,学生往往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做出的设计没有创意且与实际脱离,很难付诸于实施,以至于走出校园时无法真正适应这个行业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重点,结合市场加强专项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盲目追求课程技能训练

在目前的“景观设计”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近两年,随着手绘和电脑绘图的热潮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学生错误的认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专业水平的高低,痴迷的钻研电脑的新技术和手绘的新技法,忽略了设计理论的学习和设计创意的提升!加之专业教师在学生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题型设置偏向于广场设计或小区住宅的设计,作业全部用电脑效果图来表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效果的表现消耗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作品普遍缺乏创意,且作品表现形式与外面的景观公司的主要表现不一致,使考核与就业能力要求不接轨,既没有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水平,也没能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设计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3)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弱,过分关注市场效应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一种文化,把设计和金钱过分的挂钩,只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的好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实践,由于缺乏对设计本质的认知,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去创新和思考,一味的照抄照搬国内外的好设计作品,以至于让自己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很大的提高,也很难在未来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从近几年毕业的学生看,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很难很快的去适应和胜任工作的要求,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太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清楚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缺乏对景观行业的全面了解。比如拿到一个景观项目,由于对景观行业的社会形势不了解,无法给与设计项目正确的定位,以至于从接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过程、步骤模糊,缺乏对空间设计的敏锐性,不能准确判断出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劣,理论基础薄弱。第二,没有创新思维,缺乏设计创意。学生整体理论知识匮乏,文化内涵不够,设计总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整体的设计构思没有创新和内涵!第三,综合设计表达能力弱,基本技能不过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图纸表现不规范,整体设计文案的版式不美观,跟方案设计风格不符合。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跟甲方沟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表达出来。第四,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数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缺少团队合作训练和专项训练,导致学生重视个人想法,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在进入公司上班时无法快速融入到一个设计团队中去,影响了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 创新意识在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1]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中所谓的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创新设计能引领时尚,提高大众的品味,传播流行文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观念更新,设计作品就缺乏生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样一个主题,不同的设计师会做出不同的设计,其亮点也各不相同。如果设计中缺乏了创新,也就缺乏了个性,从而就很难成长为真正的设计师!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师的要求已不再是会设计,能设计就行了,它需要的是理论丰富,技能娴熟,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专业理论教育,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社会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素质教能与技能教育并举, 全面提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景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标准。“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间的纵横交叉,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课题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以往教学中以“欣赏项目设计”向“参与项目设计”的过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景观设计大赛,以此来补充教学中的实践课题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途径,使学生对当前的流行趋势和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把握!教学中这样的实践环节,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自我的创新意识!

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反复循环和螺旋上升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理论和实际的反复历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成长为能将这些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须依赖于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结语

经过对景观设计教学中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改革研究的思考,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培养有眼光,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大师!如果我们只通过市场效益来判断设计的好坏,通过就业率来衡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的好坏,那我们即将面临的就是行业的停滞不前!因此,对于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者来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孙敬全,孙柳燕 《创新意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泉涛 , 施国盘 . 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5):107.

[3] 葛丹 .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 [J]. 艺术与设计 ,2009,(7):108-110.

[4] 谷彦彬 . 创 新型艺 术 设 计人 才 培 养 模 式的 探 索与实践 [J]. 装饰,2005,(11):72-74.

[5] 姚玉环 . 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 ,2008,(8).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第2篇

    1创新意识的教育

    创新是人类智慧的核心。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而该专业的研究生是积极从事医药学高层次专业的专门研究人才,他们除了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之外,还必须要有善于发现医药学“新领域”的愿望和能力。因此,要使我国的医药学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创新意识的培养

    2.1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创新目标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会永无休止的前进,学生就有了创新的精神粮食。人的创新意识越明确,创新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就越强,远大理想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在已经有一定社会阅历的研究生中不断通过课内外更深层次的着作、科研活动引导激励,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专业工作的多方面的教育。

    2.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大量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当代研究生必须明白的道理和历史责任感。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的“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研究能力的基础,是重点、难点的突破口,是创新的关键。教师以问题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使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我们的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学科,专业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在现代信息的社会里,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理论知识和新的技能变得直观、生动、形象,这样更便于研究生研究和理解。药学的教学方法与其它学科一样,“让学生有所获”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研究生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要求,故此教学要在理论教学中求异,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他们缺乏感性认识,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强的特点多做些社会研究和学科动手实验,使他们学有所得,激起学习研究的欲望。

    2.3教师的作用教师可利用自身的学术领域时间较长,为学生介绍与提供有关的网站、期刊及最新的讲座,以接触其它学术资源,让他们有新鲜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进入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学术社区,了解什么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方法等。研究生教学是成年人的特殊教育,他们都已经具备了质疑的研究能力和品质。但是各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各有特色,通用的研究方法课未必能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全部研究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本课程自身的特色,讲授一些研究方法,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

    2.4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代药学专业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此可结合课堂教学,将制药企业的生产实践及部分设备的运行原理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出来,能使学生感性地、深入地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对学生将所学药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较快地适应毕业后工作岗位的需要也有极大的帮助。此外,改革开放实验室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实验创新的能力和意识,又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5表奖创新人才,激励创新进取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表奖有一定创新成果的学生是十分必要的。那样,这个学校将会因此产生一种为创新而学习,为学习而创新的“创新学习”学术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此外,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论文大赛、向杂志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也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用英文写作论文,推荐优秀学生向其他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请教。同时,大学研究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学术思想的演变、研究方法、发展动态,可以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发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积累经验和知识。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的要求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方面打好基础。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初中数学教师们,面临着严重的教学压力,升学压力以及考试的压力,他们往往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教学方式最多的就是题海战术,向学生灌输学生根本理解不了的知识,数学也学习文科那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严重的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这样就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体现数学思维差异性教学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有差异性的教学。因为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都各有差异,因此教师们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针对那些数学思维能力好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但是也不能忽视那些数学思维能力有欠缺的学生,应该给与足够的帮助,有针对性的找出他们数学思维能力欠缺的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一方面教师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就是把数学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学生分配到一个学习小组,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这样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2、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自身的感受,忽略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决定这个知识点该怎么讲,这一章节该讲哪些内容等等,对于那些跟教师的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教师会自动的把它们删掉或者跳过去,但是事实上,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由于教师对书本上的知识都早已了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己认为简单的知识就会不讲,或者是一笔带过,但是其实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或许会很困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全面,严重的会打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阻碍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不合理

初中时期的学生由于对现实生活的经历以及理解不够,对数学中的有些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因此教学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把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处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的设定,通过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这样通过教师们的课堂提问,设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有助于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初中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设定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去对问题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理解结合起来,在旧的知识中升华出新的知识,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针对性的有差异的教学,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强学生的自身纵深方向的比较,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在课堂中,对学生们的正确回答问题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不能仅仅的批评和指责,教师应该最多的给予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数学教学应该结合生活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把数学的学习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采取差异性教学方式和小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新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能力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祥.初中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麦景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全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J].农家科技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第4篇

创新教育的教育思想蔷须要由新的教育模式来实现,我们要把落脚点放在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幼儿齐成勤于思考、求新、求异的习惯,进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互动、充分发展。

一、抓住契机.

将创新教育渗透干一日活动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具备这些意识和素质,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幼儿教学和生活中,要求教师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并不麦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一次吃午点香蕉时,拿起香蕉有些幼儿便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香蕉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_:殳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香蕉像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像小船、像象牙、像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学习效果最主

要、最直接的原因,而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是兴趣。,因此,教师要创设特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幼儿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形式、方法和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乐学情景,刺激幼儿的创新兴趣.从而活化右脑情感中枢,优化幼儿的创新心理环境,使幼儿时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始终保持高涨的求知热情,并能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满足,进而产生强烈酌创新欲。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幼儿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好毒。他们好观察、好动、敢想、敢问。例如随便的一个“o”,他们会说成是太阳、饼干、皮球等一切圆的物品。,其实.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艰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迭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幼儿创新的潜意识得以发挥,并渐渐地得到培养。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创设“吃吃说说”、“听听说说”、“玩玩说说”、“画画说说”、“演演说说”的情境,让幼儿在吃水果、画图画、听故事、玩游戏中学习说话,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幼儿目的各项活动中,尽量要让蓣干们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要放手让弦子去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时间和空间。

三、加强思维调练.

创新意识不够强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主体意识 民主转变 独立思考 个性培养 创新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应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1.由灌输到疏导的转变

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压制,而是启发、疏导,教学生主动发现,给学生去建构更好的机会。我们要变“灌输”为学生主动“吸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导”的作用。“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导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成功是善于引导、疏导的结果。如果能够发挥好“导”的艺术,那么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由权威到民主的转变

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注重教师权威的隐性影响,而学生倾向于揣摩教师的心思,回答问题总是小心翼翼。在这种教师权威导致学生的精神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下,是不会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的。其实,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有人形象地把教学中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比作是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老师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从而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最终开出创新之花,结出创造之果。

3.由单纯的储存知识到独立思考的转变

古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知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倦怠,因此学与思必须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急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或规律,即使有学生发言,也只是把学得的知识进行重复的述说,学生没有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实际上,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上,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反省和思索。学生经过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就要肯定、鼓励,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要进行三个实践

1.个性培养的实践

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尼采说:“个性弱的人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个性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表现,没有个性的学生,不会有创造力。数千年来我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儒家文化,它要求人们尊卑有制、长幼有序、进退有礼、温良恭谦,其负面影响表现为迷信权威、贬低个性、保守封闭,没有创新精神。表现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长和个性特长,让学生感到来自外界的认可和尊重,着力营造一种学生乐于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情境和民主氛围。通过开展一些班级活动,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鼓励一定程度的“标新立异”,激发和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探索的精神,使其个性的发展成为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不仅是教授知识的人,也是能指点学生前进的长者、能和学生一起探讨知识的伙伴。鼓励学生不要束缚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地去想一些新奇,大胆,甚至疯狂的主意,不要束缚自己的想像力,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猜想。要让学生保持这样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2.师生角色互换的实践

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极大权威性,这种权威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因而我们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必须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的实践。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发出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客串教师的角色,使学生主体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成就感。师生进行角色互换的实践,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平时多进行感情交流,在师生间建立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关系,避免对学生有伤其自尊的言行,也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师生角色的互换,并不是让学生来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转换后,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导演,学生则应该是演员。

3.创新意识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