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关健词:小城镇;建设;城市规划;理念

引言

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小城镇建设是国家城市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规划的内容在目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框架下,形成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阶段并不截然分开且带有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双重特色的小城镇规划模式,一般称为小城镇建设规划,其内容通常分为三个部分:镇域总体规划;镇区建设规划:重要地段(片区)的详细规划或意向设计。

1小城镇规划及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设牵着规划走,城镇规划滞后

城镇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

1.2小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小城镇规模小必然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小城镇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并且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小城镇规模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各乡镇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其结果是都形成不了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1.3环境管理滞后,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镇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城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一部分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很少考虑“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甚至把在大城市无法立足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小城镇,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4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适应小城镇建设的城镇规划理论体系

目前城镇规划技术理论难以适应小城镇建设发展,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城镇规划理论与技术管理体系。应用的主要是城镇建设规划,可是城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控制与指引是远远超出现行规划成果所涉及的内容的。

1.5城镇规划难以发挥规划调控作用

由于小城镇大多经济基础薄弱,能按照现行的规范和程序组织编制出城镇总体规划很不容易,至于城镇建设规划、详细规划等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是无法编制。城镇规划的一个实践周期为15―20年,每3~5年修编一次,一个镇总体规划的编制、评审、批准最少需半年左右的时间,单凭批准的总体规划只能宏观调控城镇建设,不能具体指导城镇建设,从而使精心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大多成为墙上挂着的宏伟蓝图。

1.6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环境雷同

小城镇规划中“技术乌托邦”的思想与文化的趋同性带来小城镇规划色的缺乏。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套用大城市的规划模式,造成小城镇原有特色的消失。小城镇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仅注重规划中的物质特色,忽视了小城镇特色中的非物质要素;城镇特色应是一个整体,从结构形态规划,用地总体布局到详细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园林景观的各个步骤。

2解决规划建设问题须从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入手

城镇体系规划是在市域和县城范围内,以城镇(居民点)为主体的综合性区域规划。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出发,全面规划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布局、规模、结构,使小城镇的发展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现在,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城镇体系规划的还不是很多,通常情况下多是规划小城镇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小城镇在区域空间分布上缺乏合理的定位,梯次分布上缺乏发展的层次,城镇功能、经济功能、带动功能、辐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开展城镇体系规划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1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

强化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是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中心职能。城镇体系规划要为区域城镇发展提供宏观调控的依据和手段。

2.2建立整体规划的观念,不能就体系论体系

城镇体系规划以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为基础,但绝不仅仅是规划城镇体系。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机制的研究。

2.3注重强化协调的手段和措施

资本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规划不仅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维护公众利益、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必须要强调协调。不同的地域层次、不同的功能空间协调的问题手段不同。要把对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控制,作为间接调控区域开发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城镇体系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2.4加强区域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

进行区域城镇发展条件分析和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既不能局限于行政区域,更不能应脱离具体城镇实际情况,以区域论区域。

2.5注重规划的可依据性

要开展多目标、多方案研究。这里所说的多方案,是指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相结合的多重发展目标引导下的多方案。这些方案应并行地纳入规划成果,以利于政府实施对区域发展与建设的动态管理。

2.6特别重视城市规划政策研究,建立健全区域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

区域规划具有针对政府权力有限性的特点,把握各层次规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规划不仅要研究规划方案,而且要研究调控的标准和政策。规划的成果也要系统化,既有规定性的,也有指导性的;既有约束公众的,也有约束政府部门的。

3科学发展地制定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3.1 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

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规划区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3.2 优化土地布局,节约用地

小城镇的发展的总体布局必须集中,合理紧凑,妥善安排城镇各个功能区的协调发展,切不可盲目搬用大城市的一套结构模式。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保护耕地。

4小城镇建设规划中遵循的基本理念

4.1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空间

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要让居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这样才能调动起居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要制止或控制沿交通干线两侧发展的规划。

4.2 强化生态理念,建设园林城镇

伴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城镇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规划,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4.3突出文化内涵,塑造特色城镇

小城镇规划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新区规划应突出文化原则,塑造小城镇自己的特色。

4.4 树立超前意识,建设紧凑型小城镇

现今,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城镇规划要有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改变外延式的扩张规划模式,注重内含式的土地更新利用。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小城镇发展及社会经济现象已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特色之一,由此形成的城镇化道路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城镇化的中国模式。小城镇规划设计在小城镇的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小城镇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业化带来小城镇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小城镇失去生态平衡、环境的恶化,原有良好人类居住环境遭到破坏;小城镇土地资源大量浪费浪费,经济,结构大体相同,小城镇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历史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小城镇历史形成的良好的文化传统风貌和社会结构受到威胁,尤其是一些历史名镇,历史风貌面临湮没;仓促的建设破坏了小城镇原有特色,小城镇对特色设计缺乏认识,规划套用传统模式,造成小城镇单调,缺乏特色;小城镇规划设计中,仅注重物质空间领域规划,对生态、传统、文化、社会等非物质要素研究不够,间接造成小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小城镇规划设计就失去了原有作用。

一、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的要点

(一)结合小城镇的自然资源,体现小城镇建设的特色

每一个小城镇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江海,平原,河流,湖泊,森林等地形地貌相应的气象特征都对小城镇特色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小城镇的基本结构,利用自然景观创造小城镇特色是必然要遵循自然原则,在做小城镇规划之前,要根据小城镇的资源特点来确定小城镇的格局,定位,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历史遗留下来与自然相协调水位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优势,做到每一项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以突出小城镇的自然特色,

(二)结合小城镇的物质条件,突出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的发展与特色的形成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经济的发展为利用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设计的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因此小城镇特色的定位不能脱离小城镇实际情况,超越小城镇的经济实力,否则不能突出小城镇的建设,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地方特色,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城镇定位和经济的实际情况,创造有特色的城镇空间,体现小城镇建设的地方特色,

(三) 结合小城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特色

每一个小城镇的文化,历史,民族,宗教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形成是一个随时间延续的历史过程,对于历史传统的发展和继承,是小城镇特色需要加以重要考虑的方面,不能的盲目模仿国外各地的规划建设模式,文化建筑和历史环境往往成为城镇的象征,规定着城镇的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和,对原有城镇格局,城镇的文物,传统街区等历史文化景观要加以保护和发展,使城镇在总体布局和局部风貌上保持并强化其特有的文化,宗教,历史等民族特点,达到保护和创造小城镇的文化特色,

二、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控制力明显减弱,新的政府宏观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政府必然通过将大量土地投入市场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用地规模已突破,成为规划修编的普遍理由,各城镇要求通过小城镇规划编制来扩大规划建设的用地规模,供长期发展使用的土地在短期内大批量地出让给了开发商,政府失去了土地主控权,从农民手里征得的土地被大量闲置,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可能的土地升值都落入开发商的钱包,严重危及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及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规划缺乏特色

个性与特色是小城镇规划的核心。没有个性,就意味着小城镇失去了活力。在规划中,一些小城镇规划面目雷同,令人大有“似曾相识”之感。一些规划工作者盲目套用典型规划或利用以往经验,忽视各个城镇的个性特征,泯灭了城镇规划中的个性。无论何时何地,小城镇建设都要包括道路、通讯、水电、信息、文体、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即所谓共性。同时,要保持小城镇的生命力,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等因素,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城镇个性。考察世界各国小城镇建设,我们会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各具特色。从我国南方城镇的发展来看也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快速发展。规划突出个性,要遵循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的原则编制城镇规划,并进行充分合理的论证。

(三)不注重对文化遗产

有的小城镇在旧城开发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不够重视。对有历史意义或文化意义的建筑物不做文化考证,不作必要的保护和保留,而是在旧城改造中一拆了之,历史悠久的城镇面目全非,重要历史建筑无处可找,有历史文化或历史意义的建筑荡然无存,割断了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文脉,失去了小城镇的的历史意义,小城镇没有自己的历史特色文化内涵,就没有灵魂,难以发展。

(四)城镇规划的实施缺乏延续性

城镇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由于我们的政府部门缺乏长期规划意识,行政指挥技术,导致每换一届领导,可能就有一个新的城镇规划的思路,已经批准的规划形同虚设。在我们的城镇中经常可以看见刚建的要拆,刚拆的又要建,这都是规划缺乏延续性所造成的。既破坏了总体规划又劳民伤财,浪费国家财产。

三、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城市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与城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合理利用城镇资源是关键,好的规划是经得起时间推敲的。因此,高水平的规划对小城镇的健康、和谐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城市规划下,要合理的规划小城镇,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要注重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小城镇规划属于物质性规划,主要解决小城镇物质空间布局问题,以理性安排小城镇物质建设的顺序和布局为特点,注重分析布局,而思维欠缺。实际上,由于小城镇的功能和物质环境相对简单和单一,如何应用形象思维对其进行布局和安排就显得更为重要,同时也更具可行性。这就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寻找与城市设计的相结合的特点,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小城镇规划与设计的一个薄弱环节。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目的是创造小城镇优美的居住环境,这是传统小城镇的理性规划所不能达到的。

(二)在小城镇的规划中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列为主要内容,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接近大白然的优势,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在规划建设时,首先要大力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以减灾防灾,建构和优化环境,进行生态性开发,建设公众化景观化的活动场所、广场和绿地以环境工程学为指导的城镇规划设计是实现城市生态化重要的可操作性手段,结合地域特点、周边可利用的环境条件,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要考虑能源的节约利用。资源紧缺、能源昂贵是不争的事实人、建筑、白然和谐统一的规划设计目标也是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最后要减少污染,把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作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在环境总体规划中,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光污染和电磁污染在建设中,尽量考虑利用天然洁净能源(如太阳能),减少环境污染。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小城镇的资金水平和管理投入方面都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所以,有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项目不能投入小城镇中,废水与废弃要通过先进的技术处理后才能排出。小城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应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而且只有切实纳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以旅游、景观文物保护作为小城镇保护规划实施的前提。目前小城镇的保护规划往往是以文物保护作为前提,以旅游开发作为保护规划的目的,以景观的建构和规划作为保护规划的模式和成果。这种模式对非物质文物建筑与街区的保护缺乏尺度,往往使小城镇的旧区沦为崭新的城镇;对旅游开发价值较差,而又不能动的文物建筑或遗址,在规划中往往采取消极的保护,如只对文保单位进行保护。

结束语

小城镇规划设计作为我国现代化城镇建设的任务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在小城镇规划中是非常重视的。党的十以来,围绕着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科学研判了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指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路径,成为指导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想。而另一方面小城镇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对小城镇的规划和设计,为的就是发展小城镇的文化、经济体制,为人民生活谋福利,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化效率的提高,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旅游小镇;策划;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一、美丽中国背景下旅游小镇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首次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富有诗意的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意味着人民生活要美丽、环境要美丽,旅游业是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发展旅游业是小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一般小镇,需认清旅游小镇的特点,创新规划策略和技术。

二、旅游小镇的特点

旅游小镇是小城镇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指依附于某类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并以为其开发或旅游服务为主的小城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旅游小镇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化民俗保留较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本底条件。

旅游小镇最本质特征是以旅游业为支撑, 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支柱产业乃至主导产业。旅游小镇必须具备三大要素,首先拥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特色鲜明;其次区位条件满足旅游开发的要求,如大城市或景区周边或紧临主要的交通干线或交通站点等,具有旅游市场客源及其便捷到达的前提条件;第三是当地政府及民众具有旅游开发的意愿,并能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外部的技术及资金支持。

2、旅游小镇现状经济基础弱,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建设落后。

由于工业等其他污染产业发展较少,旅游小镇得以保持生态景观环境,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同时小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现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欠缺,与旅游开发的高标准设施配置要求距离较远。

3、旅游小镇设施开发建设标准高,旅游开发对外来投资依赖大。

旅游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人们对旅游服务设施的便捷、舒适性和文化体验性的要求甚至高于城市,旅游行业是对服务设施高敏感的行业,高标准的配置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小镇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标准必然高投入,旅游小镇完全靠自身实现旅游开发的难度大,同时从外部环境来看,旅游业需要有超前的眼光和丰富的行业相关性,因此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外部资金和外来投资者都会对小镇的开发产生深刻影响。

三、旅游小镇的策划

1、找魂――充分立足自身条件,找准旅游小镇特色定位。

旅游小镇的开发作为一个项目,要围绕“5W1H”的线索,回答在哪里开发(where),什么时候开发(when),为什么开发(why),为谁开发(who),开发什么(what),怎样开发(how)的问题。围绕这样的思考线索,立足自身条件,但不拘泥于周边,从宏观的角度寻求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市场定位和形象定位。

确定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要“站得高、能落地”。深入分析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尤其是文化和民俗方面需深入挖掘,找到旅游小镇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质,以此为切入点,尽量避免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

2、布点――策划小镇旅游产品体系,引爆旅游市场。

根据旅游小镇的总体定位,层次化确定旅游产品的结构,如哪些是面向高端客群,哪些是面向大众客群;确定核心旅游产品、引爆性的旅游产品、盈利性的旅游产品、配套性的旅游产品等。

旅游产品体系是对总体定位的落实和校正,旅游产品是否能支撑总体定位,反过来总体定位是否有条件能够实实在在的落在旅游产品上,这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一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后续规划、设计、建设等工作取得预期的结果。

3、运营――制定实施策略,保证小镇旅游可持续发展。

小镇的运营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首要一点是民生问题,旅游小镇开发的主体涉及政府、开发商、居民,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收入提高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三者存在利益博弈关系,居民在各方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需要将民生问题作为旅游开发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关系,多方共赢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是季节问题,季节性是大多数旅游地的典型特征,旺季欣欣向荣,淡季门可罗雀,旅游产品的设置和后期运营尽量延长旅游旺季,并设置可行的四季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第三是开发时序问题,旅游小镇的开发有别于旅游城市的“大而全”,追求“小而精”,前期开发可以了解旅游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指导后续开发,同时精雕细琢、原汁原味的品质更是凸显旅游小镇魅力的灵魂所在。

四、旅游小镇的规划

1、规划体系――城市与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

旅游小镇为的规划需要将城镇规划体系和旅游规划体系有机结合。城市规划师在旅游策划方面的欠缺,导致只见建筑不见灵魂,对市场和产品的缺乏考虑,会造成项目的整体失败;旅游策划师对城市规划体系缺乏了解,响亮的定位,炫目的产品得不到空间落实,也无法实现初衷,因此旅游小镇的开发需策划先行,规划跟进,立得了意,落得了地。

2、景观风貌――文化筑魂,设计遵循文化。

旅游小镇的规划设计一定要避免千城一面,盲目国际化。对旅游地来说,游客的兴趣点在于发现环境、文化的差异,旅游小镇要吸引游客,文化特色是关键。空间氛围的营造给游客很强的代入感,建筑语汇、景观小品、室内装饰中的文化要素,是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和挖掘的创作素材。

3、设施配置――设施超前,服务共享。

基于旅游服务对“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旅游小镇配套设施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都高于普通小城镇的标准,因此服务设施指标的选取不能完全按照《镇规划标准》确定,要综合考虑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包括旅游人口及因旅游发展吸纳的外来就业人口等),进行科学的计算。旅游小镇生态为基,小镇旅游人口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到小镇的生态承载能力,旅游设施的配置科学合理,适当留有余量,杜绝浪费。

五、结论与建议

旅游小镇的工作框架与技术路线框图

旅游小镇具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不能直接套用小城镇的规划编制方法和建设标准,需要策划先行,找准小镇的定位和灵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旅游小镇的产品体系和实施策略,规划设计才有的放矢,具有落地性和可实施性。旅游小镇的市场引爆和品牌效应,必将带动旅游小镇实现真正意义的跨越式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编.小城镇规划标准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89.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城镇 ; 需求;山地建筑 ; 地域性语言;生态低碳

[ Abstract ]: This project is to" create a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own, and can become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Shanxi characteristic demonstration" as the main goal, made four major studi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nd local architectural style research, Chinese and imperial village Metro town construction situation, base land present, past present future local living needs, thus excavates the project location.

[ Key words ]: small town; demand; mountain building; regional language; ecological low carbon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为全国各个区域积极推进特色城镇化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的形式下,煤炭促旅游,旅游经济拉动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山西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之一。

皇城相府旅游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是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山西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的一种全新模式的探索。

2、项目概况

本项目用地位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的樊溪组团史山村附近,是经过晋阳高速公路,进出中国五A景区皇城相府旅游经济区的门户。距皇城村约2公里,距阳城县城约13公里,距晋城市区约25公里。

本次设计的区域为樊溪组团地块,规划范围东起史山村委会,西至樊溪河,南靠史山河南侧的丘陵坡地,北邻东裕山丘,东区规划用地东西长约1400多米,南北宽大概控制在150——400米之间,规划用地面积约34.4公顷(515.5亩)。

3、规划三大特点

本项目以“营建一个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居住小镇,并能成为山西小镇建设的特色示范”为主要规划目标,“以自然、朴素、节约资源”为原则,作了四大研究: 皇城传统文化特色及本土建筑风貌研究、中国及皇城村新城镇建设近况、 基地用地现状、过去将来的当地居住生活需求等。从而发掘出本项目的项目定位,明确了本项目的三大地域特色:

特点1、晋东南具有山水风情的现代居住小镇

1、山体北侧开发、南侧保护。

2、中心挖湖蓄水、临水而居。

特点2、传承皇城传统建筑特色的新现代建筑群

1、注重对皇城相府建筑的详细研究,探寻皇城现代建筑造型的正确方向,形成皇城新建筑的地域性语言。

2、布局采用围合式的院落空间布局,强调与山地地形的融合和协调;建筑色彩采用皇城相府建筑主体土黄色彩为主色调,配合周边地形的土红、灰白色彩为辅色调;在建筑细节上更是挖掘了皇城相府特有的建筑特色符号,如门窗、瓦檐、砖墙等。

特点3、满足当地居住者过去和未来的生活功能需求

1、重视现代居民生活需求、提升生活品质。如布置了体育健身设施,便利的生活服务系统,完善的邻里空间等。

2、调研了解传统生活方式,延续传统。本项目调研了解当地居民乐于保留的一些传统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需求,并表现在规划功能的设置中。

4、特点1——晋东南具有山水风情的现代居住小镇

4.1、史山河岸线做法

不改变原有驳岸,仅在原有河道两侧覆土植草,形成弯曲自然的缓坡草坪驳岸,沿水放置自然岩石或鹅卵石,水边种植水生植物,从而改变原来枯水期河床,无景可看的问题;

4.2、 史山河两侧自然朴素的延伸带

史山河南侧:健身休闲主题公园

在小镇广场对面拓宽河面形成较开阔的湖面,使该区域背山面水,创造优美的景观;沿湖边建大片平整草坪供小镇居民健身休闲。草坪上设置有散步道,并可以在这里骑车游览。

史山河北侧:主要道路景观带

道路两侧以缓坡草坪结合自然排列的行道树绿化为主,行道树或疏或密,使两侧的水景、山景时隐时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4.3、小镇广场,居民与游客互动

由四部分组成,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健身场地的同时也成为游客和居民互动的场所。

草坪内广场:由活动草坪及儿童溜冰场地组成,为儿童提供的活动场地;

树阵活动广场:是形象入口区,人们可从退台式树阵广场进入市民活动广场,舞蹈健身聚会场地;

林荫休憩区:缓坡草坪上挺立着高大的乔木,人们可围坐在林荫下的圆坐凳休息;

滨水区:由滨水木栈道,亲水茶座,欣赏水景的最佳场所。

4.4、北侧梯田状的山,太行山脉看风景

北侧山体的梯田,可种植桃、梨、苹果等果树,即可增加该处山体的绿量,使其成为小镇的北侧绿色背景。开辟游客游步道,通向山顶,吸引游客登山看景。

5、特点2——传承皇城传统建筑特色的新现代建筑群

地块内部可利用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主要为皇城相府古堡建筑,研究它们的特色,可以为本项目建设发现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手段,经初步分析,比较有操作性的切入点按重要性,依次为“色彩”、“布局”、“典型设计符号”这三个方面。

5.1色彩

皇城相府古堡建筑主色调为土黄色。辅助色是土红色和青灰色。土红色是土黄色在长期风雨侵蚀的演变色,青灰色是土黄色城墙颜色脱落后砖墙的原色及柱础、外墙底部的石材色。

在皇城村今后建设的现代建筑色彩中应使用这些主色调、辅助色。

主色调 土黄色系:SM1:0451—0453,0461—0463,

SM2:0454—0455,0464—0466,

SM3:0456 —0457,0467,0476—0477

辅色调 土红色系:SM1:0541—0542SM2:0543 —0545 SM3:0546

青灰色系:SM1:1491—1494SM2:1495—1496 SM3:1497

——色彩体系详见《建筑通用色卡》

5.2、布局

四合院格局承载着北方传统邻里文化的院落空间,是人们日常交流、活动的必要场所。

5.3、典型设计符号

1)墙面:涂料、石材。

2)屋面:深灰仰伏板瓦。

3)屋顶形式

双坡屋顶:1-2F传统民居采用双坡屋顶,有挑檐。

平屋顶:山地民居多采用平屋顶,与自然山体融合较好。

4)门窗

门窗洞口细节:木材与石材组合压边

门窗颜色:红色、黑色

栏杆颜色:红色

5)门斗

样式:作为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建筑过渡空间,层次丰富,雕刻装饰精巧。

材料:主料木材,辅以石料柱础。

以上传统设计符号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又可以在现代建筑中加以采用。此外还有“窑

洞”它是功能空间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穴居式”范例。外观朴素,冬暖夏凉,舒适节能。

6、特点3——满足当地居住者过去和未来的生活功能需求

6.1、城镇化建设现代生活功能需求研究

本项目规划设置一系列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设施,提升安置居民的生活品质,营造现代化生活享受的小城镇氛围。经深入研究,本项目城镇化建设现代生活功能需求如下:

6.2、城镇化建设可能需要延续和更新的传统生活习惯功能需求研究规划在满足现代生活功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延续部分优良的传统,满足当地居民传统生活习惯的要求。经研究,本项目可延续或更新传统生活习惯的功能需求如下:

7、结语

现代化的小城镇建设,不在基于满足简单的住房要求,而是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生活的舒适度、自然景观的完善上。

规划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从皇城传统文化特色及本土建筑风貌研究、中国及皇城村新城镇建设近况、 基地用地现状、过去现在将来的当地居住生活需求四个方面深度挖掘而总结规划的三大特点,并体现在规划设计之上,使得本项目区别于其他一般小城镇建设,表现的更加有深度,也更加专业。

参考文献:

[1]《皇城相府旅游经济区特色城镇化规划》,2010

[2] [美]兰德尔.阿伦特《国外乡村设计》,2010

[3]《新农村建设 规划设计与管理》 ,2008

文化小镇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一、主要做法

(一)以特色小城镇为重点推进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

一是突出分类发展。根据区位优势、资源特点,分类指导、明确定位。如漳州角美、泉州水头等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的镇,定位为中小城市或卫星城培育型;福州荆溪、莆田西天尾等中心城市周边的镇,定位为中心城市拓展型;其他试点镇走各具特色、宜业宜居的中心镇发展路子。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抓龙头、铸链条,推动试点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如厦门灌口镇依托区位优势,引进上百家物流企业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入微软、摩根大通、雅马哈等国际知名软件产商建设软件园;漳州角美镇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引入灿坤家电、联盛纸业等一批大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八成以上。

三是注重规划设计。制定试点镇规划导则,指导和规范规划编制,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百镇一面”。如泉州金井镇规划凸显闽南侨乡特色;厦门汀溪镇规划突出绿色环保、自然生态。梳理挖掘试点镇传统文化内涵,有效保护城镇历史风貌、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四是发挥政策效应。省政府安排每个试点镇省级债券资金5000万元,并实行新增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城镇资金切块安排支持、建立“一级金库”等扶持政策。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三旧改造政策,并与“造福工程”相结合推进旧村复垦搬迁。采取委托授权、机构延伸等方式,赋予试点镇更多的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二)开展省级特色小镇创建

一是引导各地创建。今年6月份省政府出台实施《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旅游、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兼顾工艺美术(木雕、石雕、陶瓷等)、纺织鞋服、茶叶、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部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融合的特色小镇。经各地申报、部门联审、专家评审等环节,9月中旬省政府公布了首批28个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省级层面依托现有的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督促省直有关部门及时兑现扶持政策,并将特色小镇建设纳入省政府投资工程包进行跟踪推进,确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二、成效明显

一是经济实力较大增强。据初步统计,2015年45个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亿元;企业实交税金100.7亿元,比2010年增长50.9%。2014年试点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81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3元,均比2010年增长50%左右。

二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据初步统计,2015年试点镇建成区面积达2.9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16%;镇区公共绿地面积达3250公顷,增长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