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创业;就业;能力培养

一、环境设计专业创业就业能力培养概述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而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及企业用人需求的逐年减少,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重。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这给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复杂交叉学科,涉及到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美学、环境生态、人类工程等多领域的学科,其知识范围较广,实践技能应用较为宽泛。环境设计本身也是一门实用艺术,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整合并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视觉审美及功能使用需要。从其内涵及功用来说,环境设计专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加之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室内装饰、景观设计、园林、装饰装潢、城市规划等极其广泛的专业领域,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及较广的创业服务范围,因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将所学知识视为创业的基础。在环境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切实以创业为驱动,研究切实可行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及其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真正体现教育服务于创新国家的举措。

二、以创业为驱动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虽然近几年中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作为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使得很多用人单位和环境设计企业并不愿意接受只有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学生,因此,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学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首先要完善环艺设计的理论体系,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并以实践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背景,跨学科构建双创实践平台。这样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加强以操作技能和工艺实习等为主要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中学习创新的知识,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循序渐进的方式又为下一步的实践提供了新思想和智慧。最后,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与一整套专业教学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是把过去以班为单位的封闭式教学改变成现在的以工作室为基础的方式,每个工作室有清晰明了的专业工作方向,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发展方向,教师对工作室负责,学生可以自主地进入工作室灵活地学习,这样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教学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开展,有利于学分制的具体实施,有利于解决学习时间有限性和学习内容无限性的矛盾,有利于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

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中融入创业就业教育。新生入学阶段,进行始业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现状及前景,适时为学生普及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培养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就业意识。在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时,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适时为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就业引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学中,利用专业优势,将极具实用性的环境设计项目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优秀案例及成果,剖析这些案例及成果的背景及运用,师生在项目学习中加强沟通交流,热烈讨论,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的运用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专业相关的信息材料和案例实例,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能切实领悟接触到真实的专业设计产品从创意到发展成熟,应用到实际的一系列过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思想来源,并为其今后的创业就业夯实基础

(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及提升。创新创业平台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重要路径,在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设计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依托项目牵动,构建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平台。跟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创新教学服务,充分运用企业在培养方法、培养理念、培养时机等创新创业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创业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预先了解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感受到浓郁的创业氛围,激发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满足学生的创业及就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此外,将多个企业组织起来,将企业的培训内容集成到线上平台,实现多企业、多内容的企业实训,使学生能通过线上平台充分了解行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与企业的双向互动,创新学生的人才资源配置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的企业和岗位,也为企业物色到合适人才提供良好平台,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良好机遇。环境设计专业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在校内举办相关主题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或是鼓励学生参加各地举办的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创业就业热情,展示其创业实践成果,使学生在参加创业比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其创新创业的精神意识,提升其实操性、实战性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东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DD以三峡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4(01):153-156.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景观设计;课程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设置都存在着重复、混乱的现象,2012年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专业代码进行了重新制定,改变了这一现象,使得教学资源更加集中、整合,促进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合理化发展,也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设计专业方面,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在近代教育中,学科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明确。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此作为依据与基础,对课程教学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对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协调。

一、对课程教学机构进行细化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装饰与装潢、室内外装饰设计、环艺小品(场景雕塑)等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人才培养目标。有时,对土地上的构筑物与塑造构筑物之间的空间艺术设计进行安排也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方面的尺度范围,可以是对小庭院进行设计,也可以是对某一区域进行规划,但在建筑方面的自然环境或者设计宏观方面的东西涉及到的还是比较少的。

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一个环境设计师不能只会设计建筑内外的装饰,景观设计师也不能只会设计外部空间,其工作范围亟待扩大。因此,这就给教育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的地面环境都可以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服务对象,总体设计层面也都可以是景观设计专业服务的对象,因此教育体系覆盖的内容范围就必须扩大,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可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外美术史、琉璃艺术、陶艺雕塑、摄影艺术等课程是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在学生捕捉艺术感上具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的思路

1.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

对人居环境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要将整体的环境要素有意识地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绝非对室外环境、建筑室内外装饰进行简单、孤立、单一的设计。与之相反的是,在设计建筑及其室内时,环艺专业的学生却能很好的掌握。所以对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居环境设计的思路。

2.注重中国园林文化历史知识的教学

在实际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传统的园林设计文化精髓融入到教学之中,在设计具有可以代表本土文化园林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其进行创作训练,从而对环境设计专业暴露出来的重视效果而忽视内涵的缺陷进行弥补。因此,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将本土历史文化融入到设计之中,并通过抽象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达到写实与写意并存的效果,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3.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的思维

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可以把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各种体现形式美的元素、装饰艺术的方法与技巧、建筑空间的理解与设计以及动静态五中感觉渗透到设计之中,使得包含景观建筑在内的整个环境下的园林艺术效果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园林景观课程的时候应该对环艺专业与建筑学专业中的室内设计教学思路进行借鉴,从而对学生的建筑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强化,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也要更具有针对性,在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

4.对系统的课题进行设计

当前,许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计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城市规划原理与城市陆地系统规划等课程教学时环艺专业所缺少的,使得在规划规范与方法上学生没有足够的了解,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专业水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对课题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必要对环艺专业的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点。

5.对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有许多课程是重复的,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专业课程的重复。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对环境设计的专业课程进行考量,对表现出来的针对性不足的课程予以删除。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与景观设计专业在研究人类居住环境方面是两个相邻的学科,这两个专业在工作对象上不仅存在着联系与区别,还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历史渊源。因此对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进行改革的时候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课程进行细化、整合与优化等,意在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中走得更宽。

参考文献:

[1]李田.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与教学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5(2):81-83

[2]曾丽娟.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系列课程改革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3(4):3-5

[3]黄鹄.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37-38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旨在改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关系,切实提高学生项目设计能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围绕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开放的态度建立师资流动机制,“联合—引入”的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将项目设计贯穿于课程实践之中,建立工作坊拓展学生思维,以切实态度培养学生设计能力。

关键词:

广西高校;环境设计;教学实践;改革

环境设计的专业应用广泛,涉及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照明设计、景观园林、工艺美术设计等方面,从属于艺术门类下的,是人类空间环境的综合系统设计。设计实践课程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集中展现,体现了对设计教学客观的反映和实现的过程。环境设计专业特点是与市场紧密联系,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课堂学习和应用实践环节脱节严重,造成学生知识单一片面,就业后缺乏竞争,适应市场能力弱,此时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迫在眉睫。

1广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的问题

广西高校中开设环境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据不完全统计有36所,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占到了学科课程的50%左右。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多样性、高品质、跨学科等特点,广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办学理念和办学层次与东部发达地区均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尤其体现在专业实践课程上,现今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课存在以下实际问题:首先,课程规划和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实践基地大多成为了摆设,教学实践课程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足,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假题假做,这样的假题缺乏实务操作,导致学生设计的深度不足,过于理想化,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进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弱,难以很快适应设计项目,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学生对设计专业失去兴趣,毕业即转行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其次,前几年由于房地产的火热,高校间纷纷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设计)专业,资金不足,实验室投入有限,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生源需求。近几年高校加大投入的实验设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验人员指导操作从而导致利用率低,实验室大门紧锁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后,师资方面,广西高校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差距大,有设计能力的教师将大量时间放在外面的项目上而疏于教学,一些教师疲于大量教学工作又缺乏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的培养,这些因素是导致高校实践教学滞后的重要因素。

2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2.1建立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短期内通过“联合—引入”的方式,建立开放式师资流动机制,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尤为重要。联合,指的是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建立共享的师资库,在开展实践教学环节根据需要邀请师资库的其他高校的教师组成双导师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利用师资库教师的广泛资源可以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合实践设计。引入,指的是邀请行业专业人才加入师资库,弥补在校教师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尝试由在校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开展教学实践,带入设计项目,利用企业人员丰富的设计经验使实践教学得到向市场方向的拓展,同时也有利于优秀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开放式的师资流动机制需要从广西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措施,真正立足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不只是流于形式。

2.2项目设计贯穿于教学实践之中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操作要求,在每个学期制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践。从低年级开始,实践课程主要是以企业项目选拔式设计为主,学生在校内进行课程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师和企业项目负责指导下完成设计课程,选拨优秀的作品跟踪整个设计项目在其中获得实践经验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没有设计项目期间灵活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设计竞赛或进行自由设计、模拟设计等。前三个学年完成所有课堂教学课程,进入四年级后,由教师带队学生进入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参与设计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内容。高校可根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建立实践基地,积极拓展横向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教学的开展。

2.3实践教学实现的保障措施学院层面建立工作坊,依托实验室资源,招募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实践前期的技能积累,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工作坊主要用专职实验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负责,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坊主要有:照明设计工作坊、材料技术工作坊、植物设计工作坊、图形表现工作坊、设计实务工作坊、设计综合工作坊。工作坊的运作资金来自于高校的投入和负责人的项目所得部分,由负责人和学院共同支配管理。工作坊对学生无界限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联系相关工作坊学习创作,在教学管理上,应将工作坊的学习经历作为考核学生实践环节学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践教学是检验环境设计专业质量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是检验专业质量的标准。通过改革陈旧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和共享的人才平台,拓宽专业的应用广度切实提升广西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水平,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对比国外,在日本,高校打破了与社会的界限,教师和企业在教学和项目上不断互换角色,这样能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培养科技人员的理论基础,企业为此也投入科研经费捐赠教育发展。在美国,“硅谷模式”,让企业和教育共享社会利益。在国内发达地区,企业与大学合作,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学生在其中受益匪浅。政府同大学合作建立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及至社会的发展都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4结论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广西各高校响应国家方针政策陆续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完善满足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环境设计专业在就业、创业方面竞争力。同时为广西经济发展,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阮建.信息化背景下广西高校设计专业基础实践课教学的课程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2.05.

[2]黄铮.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2015.09.

[3]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产性;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岗位职业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构架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紧跟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学习、吸收,在教学实践验证中不断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高层次、多维度、宽口径、多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发展应以学科科研建设为根本性引领,以“学科科研驱动专业构建”“教师研究促进专业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实践”这三大专业建设思路为主旨,强调本专业与其交叉专业的融通式共同建构,从而凸显其专业建设雄厚而宽广的学科知识系统。

一、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系统精准对接

环境设计专业的整体构建应体现开放融通的学科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环境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整体设计”为主题的1~4年级的精细化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即形成以“现代室内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小型建筑设计”三大设计课程群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梢怼绷⑻迨健⒀芯啃汀⑹导化的知识框架体系。其次,须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设计理论链接设计案例操作”的专业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真实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另外,还须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交流设计,综合塑造“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施工设计”三大职业岗位群,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内生性培养。通过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工作坊课程、企业赞助课程、竞赛课题导入课程、校际联合毕业设计课程等多种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和厚度。在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亦可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职业界人士为环境设计专业师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最经典的学术讲座,以建构浓厚的“学术型、研讨型、实战型”设计教学氛围与人才培养机制。

在制定专业课程系统、综合素质培养与多方面能力训练方案的过程中,可在参考国家重点院校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多轮式深化研讨,充分论证与修订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吻合社会人才需求要点的动态式培养计划,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高素质、重复合、促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促进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与三大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的精准对接(见表1)。具体的建设措施包括推进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全面转向具有互动特征的、师生开放探讨的研究型教学,加强实验性、主题性课程的建设,深化毕业设计及设计报告的质量管理以及学生设计工作室建设等措施,积极推行“实验设计工作坊”“设计创新孵化器”等创新拔尖人才的培育机制,开辟第二课堂,培养专业拔尖的学生,且进一步通过教学设施的重构、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的拓展,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营造综合的工作模拟氛围,帮助其自主创业。

二、支撑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构建一支富有“创造力、研究力、实践力”多元化结构的教师团队

环境设计专业师资应具有多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高素质特色,“自强不息、努力拼搏、追求卓越”应是教学团队成员所共同推举的大学精神和教学文化,即不仅追求设计理论研究的品性,更加注重设计实践底蕴的同步操作。而且必须形成一支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梯队,专业教师亦应具有较高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水平、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系统的研究成果,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认真实施,为培养优质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应持续不断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项目的设计,或采取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将其设计实践的经验、体会融入课堂,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摸索出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平台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卓越培养持续化等一系列教改措施,探索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系统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二)搭设一个富有成效的“三位一体”式专业发展支持架构与系统平台

1.教学改革支持

(1)学校层面可通过招生就业渠道、实习渠道调研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意见,并召开相关工作研讨会,反馈至环境设计专业的职前培养;学校须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行业和社会调研;应适时组织召开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组织商讨人才培养的修订,邀请学科专家、行业专家参与相关讨论,聘请相关专家审定修订后的人才培养动态方案等等。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加强高水平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MOOC课程、微视频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为龙头,鼓励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课程资源数据库建设,比如展开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积极鼓励其申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予以资助。

2.装备条件支持

(1)基础性设施建设。在实验中心建设方面,结合设计教育类的特殊性,学校应整合校内资源,创建集教学实训、教学模拟、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基础实验中心,该中心由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力训练服务。

(2)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质的特色性设施建设。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学校统一规划、统一预算,对于重点专业方向(如室内设计方向、建筑设计方向等)特色发展的专业实验室予以支持并采取优先建设的原则,持续加强环境艺术设计实验室、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实验室为主导的设施建设。

3.经费重点支持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所需的实践条件、图书资料、师资引进等费用,学校根据规划,统一预算,进行资助,对重点专业方向执行优先预算、优先资助的原则。

三、全方位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在考生中的知名度,通过奖、助学金,国内外合作交流等激励措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环境设计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施工企业、创意文化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等合作单位采取委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持续吸引与保障优质生源,同时也可为其解决高层次设计与管理人才的紧缺问题。

(一)制度

1.激励机制回馈优秀学生

建立与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相适应的环境设计专业招生工作制度,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分考生的奖励力度,凡达到省一本线被正常录取并报到入学的考生,即可获一学年学费奖励;亦积极回应考生的关切,发挥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优质师资吸引高质学生

建立开放、多元、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从国内外重点引进具有教授职称和博士学位的学科带头人;扶持并创造条件使相关教师晋升职称;实施学院“特聘教授岗位制度”。保证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师源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德才兼备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吸引全国及本省的高质量优质生源提供师资保障。

3.多元渠道培育有志学生

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术交流的渠道,了解学科前沿的研究信息,拓宽知识视野,建立长期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同类院校、专家学者的信息联系和学术交流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为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共性发展提供广阔舞台。

4.师生互动关爱就业学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的学生成长制度机制,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鼓励教师加入各类专业协会和行业协会,并兼职或担任专家评委,不仅能够提升本专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更能为学生的就业铺设通畅的管道路径。

(二)措施

1.以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在切实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结合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力推进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增加提高型和创新研究型的实验性设计教学项目;在管理运行方面应建立时间、空间、内容“三维”开放的公共运行管理机制,以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水平、不同时间安排的学生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完善“1+2+1”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教学计划的修订,优化课程组合,形成独立完整的专题设计,进行从课堂汇报、设计报告到实践成果的综合评定,由此完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的系统性,提高实验性设计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加大实验性与主题性教学的力度,增设实验性艺术综合设计、时尚设计等教学专题,并逐渐向研究型课程过渡。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从高等教育学学理的层面进行课程的全面整合,确立课程标准,重组课程结构,扩充教学资源,改革课程设置,凝炼课程内容,注重原创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扩大现有任选课的门类,增设讲座、报告和交流课程。加强各类设计社团的体系性建设,如景观设计社团、室内设计社团等,强化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3.以产教融合作为支点开发设计实践教育

构建实验、观摩、校内实训、考察、实习、研习相结合,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定岗实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为主线,以艺术设计实验、创新和操作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完善、拓展、建设等方式,建立实验型、创新型和操作型的校内实验室,以弥补一般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同时,鼓励师生带着专业研究问题和项目深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和运行规律,掌握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将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相关调研报告,收集形成相关教学案例,取得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四、环境设计专业培养实效的评估机制

评估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三个强化”,即强化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并强调“两个突出”,即突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突出专业特色发展。同时,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以推进本专业设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设计教育质量;建立与与企业界的联系机制,依据培养目标以及产学研结合标准、人才培养对设计产业发展的适应性等对本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

本专业评估流程中的自评报告是自评工作的文字表现形式,应对照指标要求,通过举证的方式,详细说明为了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所开展的各类各级评价评估方式与效果,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与取得的成效,以阐释本专业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以及目标达成的程度。现场考查的主要目的是核实本专业《自评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了解《自评报告》未能反映的相关问题,对本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并明确指出本专业存在的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通过《自评报告》与《现场考察报告》,进而输入得出本专业的《认证报告》,以全面评价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即说明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的制度、机制是否已形成,同时,必须详细阐明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持续修改过程中行业和企业的介入情况(见图2)。

环境设计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以赛促教”;环艺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31-02

2015年10月教育部提出,“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培养动手能力强和专业应用水平高的学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首要方向,“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深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现如今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迅速,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客观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上许多企事业单位却招不到所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甚至出F了“用工荒”现象。“就业难”和“用工荒”普遍存在,环境设计专业也不例外。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动手实践能力弱,缺乏技术性的知识环节,不能毕业后立即进入岗位角色。环境设计专业应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培养出了社会认可的高水平的毕业生,才能提高专业影响力,办出特色专业,使环境专业得到发展。

二、“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是以仿真性职业情境训练为依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大赛的具体项目任务来设计课程内容、开展专业教学,以竞赛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1.“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基础,又要求学生具有完备的工程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相关知识。当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实践之间产生了断层,导致毕业生不能快速胜任工作岗位。“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磨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与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是相符的。

2.“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常规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着重于创新意识的训练过程,但创意若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是不够的,只有把意识化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设计方案,或者实施完成具体作品,才能将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效益,整个创作工作才算全部完成。应用型人才是同时具备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的人才,应当具有能把创意思维转换成具体方案的综合能力。在“以赛促教”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修改和完善设计创意的过程中,综合培养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执行能力,提高了其实践能力,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

3.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参加专业的竞赛,锻炼了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动手能力。在成绩考核中,教师考核和评价方式也从曾经的期末考试,调整为多重考核,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4.“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赛促教”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从单一理论转向知识与能力并进,专业教育转向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层发展。在以设计竞赛为主的教学中,学生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融合别人,最终融入社会的开放平台。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和不同团队的选手之间相互交流,既可以肯定自己的优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又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向更优秀的选手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

5.“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激励了教师与时俱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反作用于教师教学过程,使学生被动参与转变为师生互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由于长期专注于教学和科研,缺乏成熟的方案实施和设计项目业务运作经验,对目前市场上最新的设计材料工艺和前卫的设计案例不甚了解。“以赛促教”教学模式迫使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竞赛内容与具体的授课方案紧密相连,学、练、赛一体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既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创作团队的指导水平。

三、“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1.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依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企业的用人标准为脉络,根据基础课、技能课、专业课、职业规划四层递进建立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在增加实践学时比例的同时,采取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模式,强化课程传授内容与提高就业能力的联系,保障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质量。

从教学实践上,以设计竞赛的具体要求为实践训练的主干,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将专业竞赛作为一个单独教学模块穿插在日常的教学中,因势利导,服务于日常教学;不断完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学科的训练方法,促进全班每个同学的发展进步。同时邀请权威设计专家和前沿设计师开展教学讲座,实时安排设计沙龙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参赛积极性,也提高了参赛的起点。

参赛后及时总结经验,以团体小组为单位,就比赛中的创意设计、方案表达和项目实践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出书面报告,取长补短,瞄准自我的不足,将总结经验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相结合,在课程设计上进行修改和完善,归纳出新的设计趋势和方向,为下次参赛做积极的准备。

2.培B“双师型”教师队伍。参赛学生的创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水平。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以高职称、高学历的知识型教授为主,现阶段教师中具有丰富的一线设计项目工作经验的人数比例不高,因此高校应针对自身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和措施。一方面加强自有教师团队的培养,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加大培养力度,选派教师参加前沿行业的培训,到大型设计公司参观学习,提供教师到设计单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之快速成长为“双师型”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针对教师结构不完善的板块,广纳人才,从企业、设计院、事业单位聘请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导师来校任教。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建立课下学习小组,强化参赛的意识,提升参赛的稳定性、积极性。如创立专业竞赛社团,区别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普通娱乐兴趣社团,主要由专业教师设计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和专业方向直接相关的专业性社团,配合专业教学。学生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加上竞赛的经费的支持,就会在竞赛中百舸争流,自然就全情投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

4.制定奖励政策。对学生进行鼓励性奖励,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奖励办法,如在相对应的设计课程中实行“以赛代考”考核模式。学生在比赛中的设计方案和作品,可以作为学生的考核作业进行测评,把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作为课程考核成绩之一;甚至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竞赛成绩都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针对教师的奖励制度,则需要对指导教师降低日常教学工作量,对在竞赛中获得成绩的教师给予鼓励。具体措施很多,如建立教师参赛专项基金制度,为教师的创作和指导提供专项经费,另外也可以把教师的参赛成绩与其年终考核和教师推优等荣誉评定相挂钩,鼓励专业教师踊跃加入到专业比赛中,提高教师的参赛意识。

四、结语

“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既加强了教学理论内容与职业实践应用之间的相关性,又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建构了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执行能力。“以赛促教”教学模式是积极推动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moting the Teaching with the Gam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DONG Qiu-min,ZHANG Huan

(Wuhan College,Wuhan,Hubei 430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