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化设计策略

绿化设计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化设计策略

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以人为本

1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基本原则

1.1 行车安全原则

行车安全是交通运输的第一关键,尤其是高速公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所带来的将是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必须注意行车安全问题,绿化景观不能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行驶安全,不能影响到司乘人员的视线,要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

1.2 生态环保原则

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民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都不能以破坏自然环境作为代价,在进行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必须以保护环境和恢复生态作为基础,在改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质量、缓解司乘人员疲劳的同时,实现景观绿化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1.3 易养护原则

高速公路交通运输负荷极大,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有着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我国现有的交通运输格局,高速公路是主要的远距离公路运输渠道。因此,在进行景观绿化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绿化物种的选择,要易于养护、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植物,以免因养护问题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

2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改造设计具体策略

2.1 边坡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不可少的会对周边山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造成破坏,从而产生大量边坡。在进行边坡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在充分考虑边坡植被的覆盖能力,尽量保留现有的植被,考虑路基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在植被物种的选择上,边坡不能载种高大乔木以免造成边坡不稳,通常以旱生喜阳类小型灌木和草本植物搭配组成植物群落的方法进行绿化处理。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所处地区气候特点和环境特点,从植被物种的耐旱性、生长速度、抗盐碱等方面考虑,对于土质边坡,应当选择根系发达的植被进行绿化,以控制土壤流失。

2.2 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景观,主要是为了给司乘人员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避免因为眩光或夜晚等情况对司乘人员视线造成影响,并丰富路域景观减少视觉疲劳,提高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由于高速公路汽车尾气排放量大,污染极为严重,且风速较大,土壤肥力极弱,并且没有灌溉系统,因此在进行中央分隔带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绿化物种的特性。在选择物种时,应当选择防眩性能好的常绿植物,同时还应当考虑到其抗污染、抗风抗旱能力。不同于边坡绿化植物物种的选择,中央分隔带的物种选择,应当是生长缓慢且树形整齐的物种。在选择花灌木时,也应当选择花期长、花色不太艳丽的物种。目前较常用的有侧柏、黄金叶、珊瑚树等,花灌木多是耐修剪、易造型、花期较长的红花继木、紫叶李、紫薇等。

2.3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互通立交绿化景观主要是起诱导视线、减少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互通立交区多选择农田附地,其土壤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我国目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区都没有独立的灌溉系统,因此在进行改造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后期养护问题,在选择绿化植被时也应以适应性强、抗旱能力好的植物,通常以乔灌木和草皮为主进行绿化。

2.4 隧道洞门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隧道洞门的绿地条件受山体原有条件所决定,相对于边坡绿化、中央隔离带绿化和互通立交绿化来说,隧道洞门绿化景观改造施工更为困难,且养护极不容易,因此在选择植被时,应当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并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尽量减少人工痕迹,使绿化植被能在天然环境下自然生长并不影响交通运输。

2.5 收费站周边绿化景观改造设计

收费站是进出高速公路门面,也是为数不多可以停下来欣赏美景的地方,所以在进行收费站周边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时,应当注意美化效果,创造出舒适、娴静的绿化氛围。由于收费站周边绿化用地较为充足,养护管理也较为容易,因此可以考虑与周边地区风土人情相结合,增加环境亲切感,突出地域特色。绿地处理方式可以采用庭院式的园林绿化处理手法进行植物造景,并考虑在重要位置摆放山石、 时花等,产生出新奇、轻松、宜人之美。

3 结语

高速公路绿化景观对于高速公路的正常交通运输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改造设计时,必须从地区气候、土壤特点入手,充分考虑现有植被特性,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参考文献

1 岳建新.高速成公路建设与美学及绿色环保[J].山西交通科技,2003(5)

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养护;措施

1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1.1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对于园林景观绿化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园林景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而且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娱乐环境,休息场所,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精神层面来讲,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可以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改变生活方式。从现实需求角度来讲,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污染现状,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促进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建设。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工作者,不仅要充分考虑园林建设发展与当地人文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还要注重宣传园林绿化的内在本质作用,将园林绿化设计的服务意识贯穿于人与环境的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将园林景观设计及养护效用发挥出来。

1.2绿化养护工作的意义

首先,园林绿化工程的后期养护,针对植物栽植后的养护工作是一项难题,近年来,为打造“绿色名片”,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但由于工程量的增加,后期养护一直做不到位,大量的移植,栽植植被的成活率较低,再加上某些人为的破坏,植被的后期养护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绿化效率。其次,绿化工程施工完成后并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不管不顾,要想能够长期的保持美化环境的功能,对完工后的园林景观都要做到足够的后期管理和养护。良好的绿化养护工作有助于创造“绿色艺术”,使城市园林最大限度地持续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服务人民的作用。

2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2.1按照环境效益配置植物

植物对环境及土壤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效益不同,对土壤中的同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土壤、水体的净化能力也不相同,因此,植物的功能对景观设计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足够重视。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在对植物的种类选择之后,再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使植物不仅发挥出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也发挥出其良好的作用。

2.2因地制宜,尽量使用乡土植物

在符合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上,植物景观设计应该多选择乡土植物,就是多选择当地土生生长的植物。由于所选植物在本土生长,因此当地种植本土植物更能够保证其正常生长,与本地环境最适合,更容易同城市中的其他植物相得益彰。

2.3符合城市功能分区原则

根据城市的不同区域功能进行分区,将园林规划与当地的城市环境相适应,并且完全与城市的功能区域相融合,但同时又要符合每个功能区域的主体风格,起到一定的功能效应。

3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措施探讨

3.1严把工程竞标关

园林绿化工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合理控制其成本,工程竞标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整个园林绿化工程而言有着不可估量地重要影响。所以要合理采纳控制成本的设计方法及原则,不能一味选择低价格的控制成本方式而园林整体的细节预算及质量,这样并不有利于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竞标公司的整体实力来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注重其价格优势,还要从各方面进行甄别比对,如每家竞标公司的发展背景、经济实力、发展状况、人员优势、施工信誉等都是参考的主要因素,这样才能选择适合的竞标单位对园林工程建设进行很好地景观设计及养护工作。

3.2规范施工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园林工作者,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绿化施工作业。从某种角度来讲,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作业,它要求的施工规范相对也比较宽泛,不仅仅要掌握一定的园林知识,还要掌握相应地生物学及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从施工初期就应该对园林整体规划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在园林绿化前,首先要将园林植物幼苗运输到施工现场,此阶段一定要做好相应地的保护措施,防止运输过程中根系受到挤压或是外力破坏,这样即便是栽种也很难成活。其次要注意园林施工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土壤变化。通常情况下,幼苗对土壤及水分含量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栽种前一定要对土壤水分含量、渗透力、酸碱度进行合理测试,待完全符合栽种标准方可进行幼苗种植。最后要对幼苗进行浇水灌溉,确保24小时内根部可以完全浸泡于水中,这样才能保证幼苗可以正常生长。

3.3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培养

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人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园林工作而言,也是如此。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时,相关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园林景观绿化及养护进行合理设计与施工,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设计水平及养护质量。但实际园林工程设计人员在很多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不仅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具体来讲可以在实际园林工作中开展一些培训课程及理论知识的考核,设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工作积极的园林工作者而言,要给予适当地奖励,鼓励他们,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反之也要设立一定的惩罚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人在施工建设及养护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园林工作的效率。

3.4优化养护技术

对于园林养护而言,因受外在因素影响比较明显,所以要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水分控制,从而确保园林的正常生长,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总结。第一,当夏季雨水充足时,要注意园林树苗根部的积水处理问题,避免因雨水过多而出现根部浸泡等现象;在高温天气下,为了使园林植物叶子可以更好地生长,要适当对其喷水灌溉,但是在灌溉的过程中要确保不宜过多,采取少量灌溉的原则,这样才有利于园林植被的生长。第二,针对不同园林树种、年龄及生长条件要采取不同方式的排涝方法:地表径流,通常情况下被控制在0.1-0.3左右,不要存有任何低洼死角;明沟排水,这种方式的排水使用于大雨后对积水进行大量排水作业;暗沟排水,顾名思义是在地下进行,采用排水管线对其进行排水作业,这种排水作业方式对于园林的生长情况要求比较高,且造价也比较高。第三,园林苗木养护所使用的施肥材料大多数是以有机肥为主,但是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必须注意苗木的生长环境,要注意施肥方式,均匀播种且要不断进行搅拌,确保有机肥的均匀。第四,要做好苗木的病虫害防治能工作,特别是在夏季多发季节,要针对不同时期病虫害的发生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喷洒药物,同时还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避免中毒现象的发生。第五,针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剪,并要对其生长特性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其美观性,绝不能放任其任意生长,影响园林苗木在城市景观中的效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与园林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确保园林项目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设计,安全施工,全程养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发展,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良好的效用。

参考文献

[1]罗艺华.基于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策略探析[J].江西建材,2014,22:214.

[2]李天强.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J].江西建材,2014,21:192.

[3]杨芸.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养护管理的分析与探讨[J].现代园艺,2014,20:192.

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生态

【正文】:

前言:

目前,资源缺乏早已是世界范围之内限制社会经济可延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节约型的园林绿地建设。

第一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当中仅有的拥有自净功能的体系,在优化环境质量、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色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有关“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化项目要遵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成长道路,就一定要以最少的占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金钱支出、选择对身边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形式,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为城市民众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体系。这是我们国家针对目前资源匮乏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有很重要的战略含义。城市生态体系中最活泼的建设就是生态园林的建设,它的成长不应该用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所以,我们国家的园林绿化行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就务必改变传统的能耗高、资源浪费的园林形式,向节约型的园林建设过渡,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第二讲的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

节约型的城市园林绿化有三处含义:一是最大极限地节约自然原料与一切能源,让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二是最大极限地使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发挥;三是要投入最小,得到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就是节约型的城市园林,依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也可以叫做生态型园林,能够符合自然生态体系的基本规则,它的的基本特征是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

为了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反对当前绿化建设当中的浪费现象,我们提出了在园林绿地建设时要倡导节约的理念,但不可以因为节约就让城市园林绿地建立在品质、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得到了有所降低。最小的用地和成本投入,不是绝对数目上的降低,而是经过提高资源与资金的利用程度,从而使相对数量减少。这种降低并不是以抛弃园林绿地建设的数量和品质为基础的,而是在满足生态、环境和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基础之上的最低投入,经过提高园林绿地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实现节俭的目的。

最后讲讲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决策

1.科学计划,合理使用城市土壤资源,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地体系的生态功能。优良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布局可以提升城市绿地体系的生态效率,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要求的基本因素。合理的设计,增强园林绿地的利用率。增大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的选址合理,且设计正确。立体绿化,增大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立体绿化主要有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天桥绿化等。通过立体绿化,能够提高绿地的生态成效,在美化城市景色、增大城市绿视率的同时也节约了城市土壤资源,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2.合理地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因地制宜,优先选用乡土植物。植物培育设计是当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关键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设立等方面,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使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来说,因为乡土植物不只具有低成本、良好的适应性、当地特色显著等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好,少有病虫害,具有一定的生态稳定性,而且节省水资源,有些只是依靠降雨就可以生存的很好,从而降低灌溉、施肥等养护消耗。

种植模拟的乡土植物优势群落构造。通常地方植物群体通过很长的演替竞争,慢慢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而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构造,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激烈的竞争形成的,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本地的环境气候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现在,这个设计理念早已在全世界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大量使用。要强调和倡导利用乡土树种建造乡土森林,利用顶级群落推断潜在的植被类型,应用容器育苗,超高速、超低价地选择建造地带性森林,苗木和种植等成本只是现行绿化单价的一部分,同时植物群落平稳、多样性,增大了森林再建和恢复的速度,不需要长期的人工养护治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养护成本,水资源得到了节省。

绿化方式常用的是复层式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形式是符合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要求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绿化形式更看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生物学特征、生态位以及群落构造与配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致使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简单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问题极其严重,而且为了加强观赏的效果,大量利用草坪、人工整理的模纹植坛以及大量的摆放一年生草花等。此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很多的资本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强烈的展示效果,但很短的花期之后,则出现景观方面的断层与空白,这些特点都是非节约型的,都应在今后绿化建造中进行改变。

3.运用循环并再次应用的理论,节俭自然原料 ,循环再利用理念是说以生态体系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变理论为基础,通过建造园林绿化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的全部生物链。其设计原理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一样可以使用。节约型的园林绿地的设计就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等。另外,“循环再利用”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另一个节约资源的方法,一般包括废弃物景观再利用、垃圾的基质化处理、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等方面。

再利用废弃物的景观。这儿所指的是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景观改造与再利用。诸如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很好的花径、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将水塔改建为攀登望塔、保留旧厂房的钢筋框架并改造为休息休闲场所等的做法,既延续了场所的特征,制造出不同的景色,又节俭了建设消耗,是节约型园林必须借鉴的节约原料的方式。

4.运用节水、节能新方法,自动喷、滴灌技术等。园林绿地中一般的灌溉形式不仅浪费很多的水资源,还会出现灌溉不及时、不均匀、易发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问题,灌溉效果不佳。

绿色能源技术,人们夜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城市园林绿地不光要求可以在白天观赏和利用,也要求有相同优质的夜景,这就需要大量应用各种照明的灯具。节约型的园林绿地必须在灯光设计中按照“节约、适用、美观”的前提下,选出高效的照明工具和加强夜景照明的监控管理,选择节能的灯头,减少能源损失。

【结语】:在我们国家为了迎合越来越严重的能源缺乏和顺应建立节约型社会,接着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论,有关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主要体现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其建造论证与构思在节俭、可持续、自我保持、重复利用、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所以,达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建造节约型的园林。要想要因地制宜、最大极限地施展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自然效益与环境效益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最大极限地节省所有资源,来获取最合适的园林绿化综合成效。

【参考文献】:[1]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64-68.

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现代建筑幕墙;结构设计;考虑问题;优化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建筑建设中对于外观要求也逐渐增加,加强建筑物的幕墙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美观程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物幕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时间比较短,一些相关的设计并不十分完善。如采光、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整体效果上达不到预期设计目的,这就需要在建筑幕墙的设计过程中认真研究其结构选型及外在体现的效果,从而满足建筑幕墙的设计需求。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幕墙结构设计应考虑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筑幕墙结构的设计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二、现代建筑幕墙结构设计应考虑的相关问题

幕墙结构是现代建筑的一种新型结构型式,由于它兼具了美观和实用等功能,在实际的设计中以简洁、轻便为主要表现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功能特性。在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问题:

(1)幕墙结构设计安全问题。幕墙结构是建筑物外观结构的一部分,它必须在满足美观和实用功能的同时,根据幕墙结构的功能需求,对其构件的设计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和足够的强度、刚度,即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性的稳定范围。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幕墙所可能承受的各种载荷,根据建筑物所处环境与建筑物结构形状分析可能的风载荷、雪载荷、重力载荷,还要根据当期气候条件分析温度变化或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载荷影响,以及这些载荷变化带来的幕墙结构外形的变化,充分设计幕墙结构的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2)建筑幕墙的保温节能问题。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墙体,对建筑物有一定的保温功能。但是由于幕墙的结构设计并不十分完善,一些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未能达到良好的保温功能,导致幕墙设计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幕墙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外墙的窗墙比、体型系数和所用材料。由于缺少遮阳设备或者是设计不合理导致幕墙的保温效果不好,这是目前建筑幕墙面临的主要问题。

(3)建筑幕墙的光污染问题。随着建筑物数量和规模的逐渐增加,光污染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建筑物墙面涂料的反光是比较常见的光污染源之一,目前建筑物采用的大都是玻璃幕墙,太阳强光照射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等装饰产生的反射光线,往往会对人们的视力和健康造成影响,严重地将会导致神经衰弱。建筑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对于周围的办公人员以及附近的居民都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火灾等严重事故,由于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导致的车祸事故也日益增加。

(4)建筑幕墙的材料选择问题。目前我国幕墙设计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应的幕墙结构设计并不十分完善。大多数的幕墙设计人员都是选择比较通用的材料,但是一些特殊的建筑物也需要一些特殊的幕墙材料进行装饰。由于使用特殊材料对于幕墙设计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对整个建筑物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另外幕墙的形状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幕墙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往往导致建筑幕墙材料的浪费,导致建筑物的幕墙结构设计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水平。

三、现代建筑幕墙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

建筑幕墙结构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的设计工作,它往往涉及很多复杂的应力计算和安全设计,在保证安全、美观、经济的前提下.进行优化设计方案.是建筑幕墙结构设计的主要工作。建筑幕墙结构的设计中,根据施工条件和建筑要求,

可以进行以下设计优化:

(1)安全性优化。为了保证幕墙结构能正常工作,在设计每一构件时,首先要使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破坏,即每一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第二要考虑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要变形,但变形不能超过某一允许范围,即每一构件要有足够的刚度。最后,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原来的形状不能继续维持而要突然改变,即原来的平衡形式不能保持稳定。幕墙构件设计时,应当考虑以上三方面以及参数本身、构造方面的要求,以数学表达式的方式写出。假如所设计的构件能符合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就认为设计是安全的。幕墙结构的安全性设计除了要满足结构承载负荷的要求之外,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是与之相关的,幕墙结构的安全性优化除了需要满足结构的可靠性之外,还要充分考虑采光顶的消防设计。较大型的玻璃采光顶,必须使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三级耐火级的吊顶,同时满足结构防火的要求,其他如防雷、防高空坠物、防冰雹等设计要求,在抗震设计中,玻璃幕墙的镶嵌深度要保证可靠固定。重点做好各构件连接点的设计优化,幕墙结构消防安全通道的影响布置也很重要。

(2)载荷优化。建筑幕墙的设计中,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应该按下列规定确定。计算主要受力结构时,应按下列式算:Wk=βzμsμzWo,式中:Wk--凤荷载标准值kN/m2;βz--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μs--风荷载体型系数;μz--风高度变化系数;Wo--基本凤压(kN/m2)。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Wk=βgzμslμzWo ,式中: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μsl--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基本风压应采用按本规范的方法规定50年重现期的风压,但不得小于0.3kN/m2。对于高层建筑及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其他结构,基本风压的取值应适当提高,并应符合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3)采光、保温等功能优化。建筑幕墙的结构设计不仅仅是对建筑物的美观设计,同时,幕墙结构带来的采光和保温等实用功能才是幕墙结构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功能,而保温隔热和采光有时其功能会发生冲突,如玻璃幕墙的采光效果好,但保温隔热差,因此,选择不同传热系数的玻璃,采用隔热断桥铝型材作为框架结构,同时优化密封方式,采用双层幕墙,相对于单层传统幕墙,在采暖时可以节省能源约40%-50%,制冷时可以节约能源约40%-60%。

(4)结构经济性优化。结构设计的经济性需要根据幕墙结构的面板布置以及主体结构的支撑等条件,考虑结构型式的经济合理性,在对载荷与结构尺寸要求的计算上,合理的选择最佳方案,避免设计尺寸过大或性能条件取值过高而造成材料浪费。在结构型式上尽量采用结构简单的简支梁或双支点梁结构,合理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结构的可靠性,实现成本控制。

(5)幕墙结构设计人员水平的优化。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幕墙结构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现有的幕墙结构设计人员在技术水平和设计经验方面都还比较欠缺,通过加强对现有幕墙结构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地丰富幕墙结构设计经验,提高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引进一些高素质的幕墙结构设计人员,壮大幕墙结构设计人员队伍。可以引进一些国外的幕墙结构设计人员或者是通过学习国外的幕墙结构设计经验提高幕墙结构的设计水平,保障幕墙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建筑物建设水平。

四、结语

总之,建筑物的幕墙结构对于提高建筑物的美观、实用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优化设计除安全适用外,可做到重量最轻、成本最低、节省能源、加工制作和安装施工劳动力最省、工期最短,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获取极大的经济效益,使建筑幕墙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绿化设计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居住区园林;生态设计;气候设计

生物气候设计属于被动式低能源设计方法,在建筑和园林的营造、使用到消亡的过程中,建立被动式系统优先配合主动利用系统的共同作用,结合气候创造舒适的建筑园林,在表现上形成独具地域个性的景观,从而有利于提高景观多样性。在居住区园林小气候设计中主要有场地的微气候分析与评价,以及通过园林空间布局和景观元素组合改善场地微气候两方面。

1.分析与评价

依靠一定的分析方法、观测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如生物气候分析图、遮阳分析图等,对收集到的住区气象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明确其与人体生物舒适感标准之间的差异,使设计者对住区园林设计场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评价,并找出气候舒适区、气候“敏感区”(如通风不畅区、不利风易发区、热岛高强区等)以及由于设计场地周边建筑空间布局不当而形成的气候问题。

1.1风场

住区风场的分布状况与邻近建筑形态作用关系密切,最有效的分析方法是借助风洞模拟、CFD模拟等计算机技术,也可以通过现场的实际测量进行研究,另外,可以按照城市空间中风的分布规律,对住区风场作定性分析。风场分布状况分析主要目的是找出夏季舒适通风区和通风不畅区、冬季避风区和寒风区、涡流和乱流等不利风易发区。

1.2日照

日照状况会影响到园林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水平,并关系到太阳辐射增温、遮蔽降温、局地微风创造等生物气候设计策略的实现。住区园林空间的日照状况与临近建筑形态和空间中绿化情况密切相关,要充分分析日照阴影的时间性,通过园林活动空间布置使阳光和阴影“恰当地”出现在需求的位置上。在我国夏热冬冷城市,冬夏季对于日照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冬季广场、街道需要有更多的阳光进入;而在夏季,则需要一定的遮蔽,以躲避太阳的炙烤。可以通过对冬夏季典型日特定空间中阴影分布状况的对比分析,充分利用两者之间的方位差,合理规划休息座位以及住户驻留区域的位置,同时满足不同季节对于阳光的需求。

2.改善

基于场地微气候的分析与评价,尽量把园林活动空间布置在气候舒适区,并明确设计场地所处的气候类型和需要解决的气候问题,对照人体舒适度标准,确定场地生物气候设计的具体任务和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对住区园林空间的某些“气候界面层”进行设计(例如绿化、水体、廊架等)。这部分工作要求设计人员对不同生物气候控制策略的原理和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必要时可以通过一些概念式的分析图来辅助思考。

2.1地形的利用

利用地形的起伏,形成类似于坡地的日照和避风效果(唐纳德・沃特森等,1993),有助于遮蔽降温、防冷风避寒、太阳辐射热的控制等生物气候设计策略的实现。在住区园林设计中,可以采用下沉广场、人工草坡和地下廊道等做法。在浙江丽水市沿江景观带某广场的设计中,利用堤岸与周围环境的高差,合理安排人们的活动、休息场地,形成的地形“遮蔽”有效地降低了夏季太阳辐射热带给人们的影响(柏春,2009)。对地形的设计,还要注意温度的“局地倒置”现象,避免在冬季的早晨形成“冷湖”。对于这种现象的一般解决方法是降低空间的“围合”程度,利用围合建筑底层局部架空、设置开口等设计手段。

2.2绿化的作用

绿化除了具有调节温湿度的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形态设计实现对风的阻挡、蒸腾降温、产生林地风和遮阳遮雨等生物气候设计策略。在住区园林设计中,绿化布置要与具体的生物气候设计策略相对应,通过选择并利用植物的种类、高度、枝叶的疏密程度、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种植、组合方式等,来有计划地“配置”空间中的日照与风的分布状况,充分发挥其调节、优化小气候环境的作用。例如,在住区小广场临近建筑的位置种植高大乔木,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种“不利风”对于行人安全的影响;住区入口利用高大乔木形成开敞漏斗形状的引风口和树阵通风廊道,引入凉爽的夏季风,最好在上风向设置水面降低空气进入通风廊道前的温度(张晓猛等,2011)。同时绿化的布置也要与园林活动场地、休息座位设计结合在一起考虑,以便更有效发挥其遮阳遮雨作用。

2.3水体的作用

水体不仅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景观要素,同时由于具有特殊的气候调节特性(李书严,2008),使其成为一些生物气候设计策略实现的重要手段。水体的气候调节作用除了增加环境的湿度外,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水分蒸发,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形成温度差,进而形成小的空气环流,产生局地微风(唐纳德・沃特森等,1993)。在住区园林设计中,水体的具置、水体的形式、水体的表面积等都将影响其气候调节作用的发挥,应注意几点:对于气候调节作用,水体的蒸发表面积比水体容积更重要;水体尽量布置在阳光下;流动的水体形式(如喷泉、瀑布等),其降温增湿效果比静止的水体形式要好;在对靠近建筑或人休憩区域的水池进行设计时,应用植物来阻挡水面的热反射(柏春,2009)。

2.4材料的热特性的利用

太阳辐射热在被园林下垫面的道路、广场、建筑物吸收后,会使这些物体温度升高,产生“长波辐射”。地面材料的“长波辐射”会影响附近人体获得热量的情况,进而对人体舒适度产生影响。在住区园林设计中,地面和围合空间的建筑物表面的不同材料构成和色彩差异,会直接影响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状况。张书余(2000)实验分析了不同材料性质的地面具有的“热特性”,结果表明,沥青地面及水泥均具有较高的地表温度,对局地热贡献大;草地温度最低,对局地气温有调节作用。夏季炎热的住区,在休憩区,尤其是休息座位附近的地面,要避免使用光面石材。

2.5环境小品的利用

植物攀藤的廊架可以提高绿化层,留出可供活动的通风廊道。矮墙等实体构筑物可以产生“适时”日照和避风效果。与建筑界面和架空层相接的廊架,可以充分利用室内外温差形成局地微风,并提供遮阳遮雨。

3.结语

园林设计致力于营造生态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关注小气候是对其本质的一次重要回顾,有利于创造气候舒适的活动空间、低能耗的环境控制系统和保护地域特征。在住区园林小气候设计中主要有场地的微气候分析与评价,以及通过园林空间布局和景观元素组合改善场地微气候两方面,但多限于以人体生物舒适感和低能耗为目的的小尺度场所营造上,而通过完善区域尺度的气候能量流动的生态过程,实现大尺度生态景观的合理规划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柏春.城市气候设计:城市空间形态气候合理性实现的途径[M].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3:20-28,120-122,180-242

[2]李书严,轩春怡,李伟等.城市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研究[J].大气科学,2008,32(03):552-560

[3]唐纳德・沃森,[美]迈克尔・J・克罗斯比,[美]约翰・汉考克・卡伦德编著.建筑设计数据手册[M]原著第7版.北京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