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类风湿治疗的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致残率很高。究其原因,与患者常常在早期不加重视,或者换来换去寻找各种途径求医,没有及时采取规范的治疗措施有关。要知道,规范化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控制至关重要。
那么,何谓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呢?那就是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方案的治疗原则。既要通过非甾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布洛芬、美洛昔康、尼美舒利等)来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雷公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等)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还必须为患者选择治疗效果好、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及时治疗
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几个月内即可出现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因此,国际公认的观点是在发病之后早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这样,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
联合用药效果好
大多数患者需要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解病情抗风湿药”,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联合应用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而且药物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增加。联合用药的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来氟米特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
选择疗效好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根本所在。根据病情,可给予一种或两种“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直至症状明显缓解、血清中自身抗体滴度下降。然后,可考虑改为维持量,并配以最小剂量的非甾类抗炎药,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非甾类药物缓解症状好
非甾类药物是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主要药物。这类药物大多起效较快,控制症状效果明显。一般可先用疗效较好的非甾类抗炎药(如双氯芬酸或塞来昔布等)。症状减轻后,可减小剂量,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要注意的是,不能同时服用两种口服型非甾类抗炎药。此外,必须尽早加用“缓解病情抗风湿药”。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c)-101-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中医学的范畴里,属于“痹证”。RA一旦发病就常会反复发作、致残率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约为1%[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以女性居多,通常可为男性患者的2~3倍[3],一般年龄在40~60岁。本研究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为主要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科2006~2009年3年间门诊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21~72岁;病程5个月~30年。对照组65例,男23例,女42例,年龄19~6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美国RA诊断标准,具备以下各项中的4项者即可诊断:①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至少6周;②关节炎症呈对称性;③每日晨僵持续1 h以上,时间超过6周;④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超过6周;⑤手X线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改变;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⑦皮下结节。
1.2.2中医诊断标准[4]:依据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
1.3 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布洛芬片1.2 g/d,tid,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1 d内服完。同时加以中药内服。方案方剂为:乌梢蛇15 g、地龙15 g、莶草20 g、木瓜10 g、黄芪20 g、党参15 g、当归15 g、没药15 g、续断20 g、杜仲20 g、鸡血藤20 g、红花15 g、川芎10 g。风寒型加附子20 g、细辛5 g、湿热型加苍术20 g、黄柏15 g、防己20 g,肝肾亏虚型加全蝎2 g、蜈蚣3 g、熟地黄30 g、山茱萸15 g、赤芍15 g。服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早中晚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期间同时配合针灸治疗,主穴为阿是穴,配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
1.3.2对照组:单纯以西药治疗,甲氨蝶呤(MTX)7.5~10 mg,口服,每周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75%。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或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②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有改善或无改善。③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整体改善率<30%。血沉及C反应蛋白无改善。附:主要症状、体征是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min)、双手平均握力(mmHg)、疼痛水平视力对照表数值等5项。整体改善率是指以上5项指标的改善百分率即(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相加后求其平均值。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和关节周围非感染性炎症为主,能引起关节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要点提出如下看法: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肝脾肾气血亏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病标,滋补肝肾、调补脾胃气血为治本大法[5]。其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腠理空疏,致使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本治疗方案中甲氨喋呤,为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类风湿有改善症状、减轻或延缓关节破坏的作用,为本病的首选药物[6]。本方案选用的中医药方从西医角度讲,还能防治甲氨喋呤等药的肝肾损伤、骨髓抑制、性腺抑制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损伤关节面,减少骨质增生的程度,尽量降低关节畸形发病概率,对患者的预后很好。但同时还要嘱患者继续维持治疗,防止风湿活动而病情再次加重。中西医有机地结合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科学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金盈.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5,14(2):128-130.
[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尚永军,王志强,郎卫红.BTL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24):44-45.
[5]任彬,杨敏.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2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4):105-106.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联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08-01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作为一种以关节骨滑膜增生、骨、软骨损害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致残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1](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致残率高达65%-70%[2]),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所以笔者本次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按照就诊顺序随机选取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纳入患者符合《类风湿关节炎》[3]相关诊断标准以及以下条件:休息期间关节中等度疼痛、晨僵超过1h、关节肿胀与关节压痛达6个或以上以及血沉超过28mm/h;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者男31例、女89例,年龄40~45岁,病程3~6年;同时在所有患者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后,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补充叶酸、维生素D和钙剂,同时给予硫糖铝等胃粘膜保护剂等,对照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基础上单纯给予甲氨蝶呤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即甲氨蝶呤10~15mg、1次/周、口服,三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治疗组患者则采取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进行干预治疗,即甲氨蝶呤7.5~10mg、1次/周、口服,来氟米特20mg、1次/d、口服3~6周起效、于三个月时在药物有效浓度趋于稳定后,来氟米特剂量减少至10mg/d,三个月为一疗程、连续两个疗程。
1.4 治疗效果评估标准 ⑴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参考美国风湿协会相关标准[4],即:优: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的70%发生改善,良: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50%发生改善,差:关节肿胀和疼痛情况及以上五项中20%发生改善,总有效=优+良。
⑵晨僵时间:患者关节僵硬感自晨起至消退。握力:对血压计袖带卷充气达20mmHg时,患者在无支撑状态下利用左右手握住袖带,记录最大压力指数、取其三次平均值。关节压痛指数:利用计分法,无痛:0分,轻度压痛、初级关节边缘韧带压痛严重、被动活动不受限制:1分,中度疼痛、重压下患者疼痛皱眉、活动轻度受限:2分,重度疼痛、重压时患者存在退缩且活动严重受限制:3分。关节肿胀指数:无肿胀:0分,轻度组织肿胀、无积液:1分,关节肿胀且伴有积液:2分。
⑶生活质量评分标准[5]:包括29项,即生理、心理、社会和健康自我认识,其中生理功能包括患者起床、穿衣、梳头、洗脸、弯腰、倒水、洗澡、躺下,心理功能包括患者抑郁、担心、焦虑、紧张,社会功能包括工作、上学、家务、活动、社会交往、娱乐及与家人和亲友关系,健康自我认识包括患者对自身健康、精力、体力、疲劳、生活满意度、对未来认识等;每项1~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秩和检验,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 p
2结果
3分析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发病率目前已经高达0.32%~0.36%,且是导致我国人群致残、致贫的主要疾病之一[6];好发于手、足、腕等关节,临床以关节红肿、疼痛和晨僵为主,一旦治疗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当,甚至会造成患者关节僵硬、畸形;目前研究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及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介导有关,所以笔者本次将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作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以期探索一种疗效较好且合理的治疗方案控制关节及组织炎症、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关节功能等。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利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干预治疗,从表2结果可知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8.33%且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治疗,同时表3中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也显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能显著改善此类患者晨僵、关节压痛与肿胀,从而对恢复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结合表4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来看,更有力的说明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因为甲氨蝶呤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公认的有效药物,该药作为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可以与S期产生作用而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活性产生抑制,从而使得有活性的四氢叶酸形成受阻、嘌呤合成受到抑制,进而减少了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对改善骨质状况具有显著作用,往往被临床认为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基础药物[7];同时本次联合来氟米特,使得免疫抑制作用得以倍增,所以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等;因为来氟米特属于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对细胞、体液免疫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显示来氟米特通过一系列作用能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L771726,此种产物能显著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活性致嘧啶合成被阻断,因此可降低T、B淋巴细胞增生速度而起到减弱免疫球蛋白的功效;另外来氟米特通过对T淋巴细胞蛋白酪酸激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后可阻断炎性细胞信号等,然后经过一系列作用后可对抗体产生抑制作用、防止细胞粘附[8]。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剂的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预后良好,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顾芳,刘琳. 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7):1-2.
[2]高泉,周磊,张婷,等.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 (21):4816-4817.
[3]栗占国,张奉春,鲍春德.类风湿关节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7-90.
[4]Albers JM.Treament stratmentstrategy disease setivity,and outcome in fourcohorts of patients with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00,39 (2):266-274.
[5]姜林娣,季建林,王吉耀, 等.类风湿关节炎生命质量量表的编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1999,8 (1):9-12.
[6]庞泽文.类风湿性关节炎联合用药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32-35.
陈 适
每次坐门诊的时候,一旦有患者被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都会很担忧地问一句:“这病能治好吗?”可见,该病的难治性在人们心中已经扎下了很深的根。
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都是进展性的。除了造成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畸形、骨质疏松以外,还会出现心脏、肺和血液系统损害。以前,因为其治疗困难,患者痛苦,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类风湿关节炎真的不能治愈吗?回答是否定的。纵观类风湿关节炎诊疗的发展,不难看出,近20年来,该病的研究已经取得明显进展。诊疗理念已经由诊断疾病、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发展到早期诊断、抑制病情发展、完全治愈疾病。
实验室检查中,除传统的类风湿因子外,近年来又发现了多种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乃至病因研究均有意义的自身抗体,如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它们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大的意义。
免疫及生物治疗的应用,给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插上了新的翅膀。免疫及生物治疗包括:针对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的靶分子免疫治疗;以去除血浆中异常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为主要目的的免疫净化疗法,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及去淋巴细胞治疗等;以免疫重建为主的干细胞移植。这些方法有针对性地干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病变进展的主要环节,可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 早期治疗。尽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称病变修饰抗风湿药,以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变的进展。
2 联合用药。联合应用几种慢作用抗风湿药,可抑制免疫或炎症损伤的不同环节,产生更好的治疗作用。
3 方案个体化。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药物的反应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4 功能锻炼。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应强调关节的功能活动。
近年来,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正确使用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已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明显改善。若能早期诊断、正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均可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完全治愈。
警惕生命中的“死海现象”
赵之心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汗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你肯定就会理解出汗的意义了。
到了夏天,你穿厚衣服去跑步,你的衣服肯定会被汗水打湿,别洗!把它装在塑料袋子中裹得严严的,封好袋口挂在太阳下暴晒3天。你打开袋会发现什么?大概你的第一感觉就是:“这衣服馊了!臭了!要不得了!”问题就在这儿,为什么你的衣服会变馊变臭?因为只有衣服上有了“有机物质”才会变质。“有机物质”在哪里?正在衣服上的汗水里。可见,人体排出的汗的成分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要记住,出汗是排出我们体内垃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死海,告诉了我们自然界一个特定的现象。死海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常年有约旦河等河流往里流。因为死海的水没有排出,大量水只有靠当地非常高的温度而蒸发掉。蒸发掉的只是水,水里的物质留了下来。流入死海中的每一滴水都带一点点盐分,就这样经过百年、千年、万年之后,其盐分的积累达到了23%~25%,成为“死海”。所以“死海”的水中没有任何生命,周边寸草难生。
“死海”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常年不出汗,相当于创造生命当中的“死海现象”。我在对有健康问题的女性调查中发现,“常年不出汗”是女性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人吃的五谷杂粮、喝进体内的各种物质,仅靠大小便排泄废物是不行的。当人体内的有机物质排泄不畅,多会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而人体内的无机物质排泄不畅,多会引发人体细胞的突变(癌症)。
关键词:图文式健康教育;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是慢性、进行性、侵袭性疾病,其病情迁延、疼痛反复、关节畸形、预后差,很容易使患者及家属产生悲观、焦虑、抑郁、失去信心等消极心理[2]。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痛苦。但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措施,是造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3]。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使其获得管理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目前,很多患者因为缺乏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正确认识,使类风湿关节炎的控制受到极大的影响,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4]。图文式健康教育更能使患者清晰、直观地接收到教育的信息,更能引起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悲观、焦虑等消极心理。本研究对山西某三甲医院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图文式健康教育方式,现将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山西某三甲医院风湿科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2例,女68例,平均年龄在48.2岁,入选患者符合2010年中华医师学会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伴有智力或记忆障碍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和造血系统疾病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伴有精神疾病者;⑤文盲。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采用一般教育法,由责任护士负责住院期间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是给予口头讲解,内容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用药及预后和康复训练。
实验组由责任护士采取图文式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与对照组等同,但患者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是采用发放书面宣传知识或调查问卷,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得分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果。
2 结果
2.1患者的一般资料 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方面都没有统计学差异。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知识水平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类风湿关节炎知识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知识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有10%~15%的患者由于发病急骤,受累关节较多,病情严重或关节外病变,终因治疗困难而丧失工作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需长期和病痛做斗争,还会遇到工作、学习、婚姻家庭和经济等一系列实际问题。精神压力大,有些患者常表现为性格孤僻、急躁、思想苦闷、精神抑郁,对自己残存能力估计过低,对治疗信卜不足。因此做好卜理指导十分必要。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率较高又是一种慢性病,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所以长期住院治疗是不切实际的,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5]。因此,患者、家属应对本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一些常见的治疗药物、治疗措施运动康复手段及护理方面的知识。故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教是必要的。同时,此剿也可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在疾病活动期时,患者身体各个关节的屈曲能使患者感到比较舒服,但这种屈曲姿势对患者的潜在威胁很大,这种疼痛性屈肌挛缩及治疗性关节制动,可导致关节畸形、强直。 因此,指导患者正确地摆放肢体姿势,保持功能位,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即使在关节炎症迅速发展,关节免不了要发生强直时,保持功能位是相当重要的。 如:保持肘关节屈曲位、腕和膝关节伸直位等,这样,假如关节迅速强直,也可保持部分生活功能健康教育可以纠正患者在治疗、康复中的错误观点,避免"安静过度"和"运动过度"[6]。 有些患者存有温泉浴时温度越高越好、浸泡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念,健康教育可以避免由于这些错误的想法而给患者带来伤害。
4 结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及其家属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健康[7]。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类风湿关节炎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图文式的健康教育方法,有利于患者主动学习,容易接受。采用图文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明确的根据图中所示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从而使患者更好地掌握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85-891.
[2]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228-284.
[3]欧逸华,洪小平,杨菊香,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训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11-13.
[4]王亦跑.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98.
[5]李晓兰,张亚美,李晓峰,等.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2,6(37):40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