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实践性和易感知性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著名化学家戴安帮先生曾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1]。

人类社会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严密的思维和不断的实践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科学而巧妙的观察、设问,有目的地、经常地训练学生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与逆向的思维的能力,冲破“思维定势”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训练

学生分组实验是所有实验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主要手段[2]。传统教学中,学生实验一般是根据课本的设计方案,由教师提供必需的用品,然后学生根据用品动手操作,这样容易使学生思维受到局限。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化学课实验的设计可以交给学生来做。

在探究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时,学生设计出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装置a是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进入试管;装置b是向盛有CO2的锥形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小烧杯里的水倒流回锥形瓶;装置c是盛有CO2的烧瓶中挤入氢氧化钠溶液,小心振摇烧瓶,打开弹簧夹,就能形成喷泉。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实验思路后设计实验,并在老师的提问与启发下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实验中,采用允许学生失败、允许多次实验直至成功的教学机制。学生设计实验和展示实验,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和培养,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实验的无穷乐趣[3]。虽然是一些很简单的实验,但学生在这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不但开阔视野,还激发了创新意识,更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引导探索发现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虽然化学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通常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是对学生来说却是未知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发现的主人,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智力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索精神,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为得到光泽性好的金属铜,研究反应物之间质量比。学生通过采用不同的木炭和氧化铜的质量比,做了三组实验:(1)12:160,(2)12(1+25%):160,(会)12(1-25%):160,结果发现木炭的量增加25%效果最好。

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按课标要求让学生将装有5%的过氧化氢的溶液试管加热,当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只发现火星闪亮而不复燃。教师可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你能说出可能的原因吗?然后归纳学生回答主要有下列几种可能:①是生成的氧气不够多;②生成氧气含量较低;③加热时有水蒸气产生使火星难以燃烧;④过氧化氢的浓度不够高等。有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将5%的过氧化氢的溶液改成15%,并在试管口加装一个干燥管后,加热试管1~2 min后再在上方放入带火星的木条后,木条就能复燃,如图2。

这样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一些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直接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亲自体验通过实验探究规律的乐趣。事实上,学生中蕴藏着追求知识的渴望以及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老师为他们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4]。

三、实验过程变为思维过程,激发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和条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通过经常的独立思考活动的“洗礼”才能逐步形成,而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独立思考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如:在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当把乙烯通入Br2水中,Br2水迅速褪色,这与我们所学的有机反应的特点(速度较慢)相矛盾?可引导学生思考在乙烯中是否可能混杂着其他无机还原剂?注意到乙醇和浓H2SO4的混合液在制得乙烯时已经变为棕色甚至变黑吗,可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在实验教学中,将实验的过程变为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将学生推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地位。

四、利用“败笔”激发,训练学生科学分析

对于学生实验的异常现象不回避,而是因势利导进分析比较并做出科学解释。在复习课上做(NH4)2SO4和NH4Cl的鉴别实验,欲先检出NH4+离子,有个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先分别取少量固体配成浓溶液加入碱液后,不加热就使管口湿润的红色试纸变蓝,接着滴加AgNO3液,结果都不产沉淀,现象异常提出质凝。另一同学在同样的实验中,加热除氨后,接着加AgNO3液,结果都出黄褐沉淀,现象也属异常。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讨论,同学们领悟到前者是形成银氨配离子,后者是在强碱性条件下都生成氧化银沉淀(由氢氧化银分解而成),进一步明确在鉴定、鉴别实验中每步操作都必须另取试样以免干扰,指出某些配合剂在定性分析中作掩蔽剂就是基于上述异常现象的应用。在这样的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敏锐的观察力外,也训练了学生的科学分析能力。

五、创新品质的塑造

创造过程中不折不挠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而成的。有创造力的学生不一定具备这种精神。良好的创新品质应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责任心、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和献身精神。在实验教学中根据教材相关内容设置一些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引进化学的新发现、新发明和化学发展的新前缘,介绍当今世界化学面临的困难,以及化学在工农业、国际市场、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应用。用“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等化学史以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精神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此外对学生可创设要求高、难度大,有一定危险的实验。例如: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爆炸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严格按实验规则准确操作,并对失败者进行鼓励,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勇敢精神。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运用创造学原理,落实在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上。面对科技时代,人才的培养必须从知识型向创新型的转变,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否定,利用实验对学生思维进行启迪,对学生能力进行挖掘,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行之有效的培养与开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文呈.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素质教育论坛,2007,(6).

[2]李超柱.拓宽实验渠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J].化学世界,2007,(9).

[3]杜志强,李宁,封子先,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2006,21(4).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第2篇

1 创新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主体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方法,为了明确目标,获得对社会或个人具有较大影响的新成果的创造性认知活动。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新”,在于对现有思维方式的超越。

2 创新思维的意义

2.1 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和创造力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以超人的胆魄和出奇的想象,在常人以为“不可能”的境地中出人意料地另辟蹊径,使人们的智慧和能力在超越惯常思维的探索进取中得到整合和裂变,为人们的创新实践和创造力的发挥扫清道路,指明方向。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思维在一切领域都是极其可贵的。

2.2 创新思维是从事创新实践以及走向成功和成才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走出了线性思维、惯常思维、模式思维和惰性思维的误区,使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孜孜以求中,始终充满着必胜的信心和奔涌的激情,充满着对未来和未知世界的浓厚兴趣与高度敏锐的探索精神,充满着用之不竭的勇气和力量。

2.3 创新思维是在竞争中不懈进取的武器和法宝创新思维将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最优地结合起来,用求异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跳跃思维的触角,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越过一个又一个“山重水复疑无路”,迎来一个又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

3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1 敢思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大胆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腾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互动,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思索的机会。

3.2 乐思引导学生乐于思考、喜欢思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的本身就是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教师创设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也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去思考。因为这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性格、情绪等因素有关。对此,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地给予引导,提倡思维无“”,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3 善思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多向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要任务。创新思维的本身就是多种思维的综合效应。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学会思维。从某种角度上讲,善于思考的学生就是会学习的学生。敢思考、乐思考是善思考的基础。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

4 创新特色的教学方法

4.1 暴露思维教学法暴露思维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当面指导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感受和体验教师思考问题及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际过程。

暴露思维教学法的基本做法是:教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变动,正是教师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真实写照。教师边想、边讲、边写,解题受阻,再改变思路,重想、重讲、重写。这样学生可以了解教师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创造性地得出结论,同时可以把学生吸引到创造性过程中来,获得有益的启发。

4.2 思维同频教学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学生欲突破问题的思路同频,教师的分析恰好是学生思维“卡壳”所在,真正地给学生所需,进入学生思维的空间,一起变通思维,排除思维受阻的障碍,解决问题的症结,提高学生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第3篇

引言

职业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也成为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卫生职业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医药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卫生职业院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遵循卫生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培训高素质的人才为核心,在努力探索适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加强人才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更多全面型、技能型人才。

一、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加强课程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课程也是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以及技能的主要过程,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新时期背景下的课程的建设,在卫生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包括人文课程建设、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等几个重要的部分。

1.人文社会课程的建设

人文社会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种语言认知能力、情感、职业道德、伦理培养等,这些技能都是职业人才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该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卫生职业院校中,人文社会课程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语言课、思想政治课、体育美育课等,语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与卫生职业相关的各种语言写作、阅读等能力,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事卫生相关职业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课程则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对各种社会形势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能够增加他们的服务意识,用一种比较长远的眼光和视角来加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从而加强对各种事务的处理。体育美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体能以及更多的职业审美精神,从而能够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

自然科学课程主要是加强个体对各种自然原理的遵循以及运用,从而利用各种自然思维和逻辑对问题进行推理和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自然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科学两个方面,数学是锻炼人的逻辑能力的重要课程,主要是培养职业人员进行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基础运算、统计分析等工作,为具体的卫生相关职业服务。数学课程中包括代数、几何等内容。而课程课程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各种自然现象,比如人类自身以及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从而运用各种基本的原理来解决卫生相关职业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主要的科学课程有物理学基础、医用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等,与此同时,为了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教育也被纳入到科学课程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常见的机械,对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是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专业技术课程的建设

专业技术课程是卫生职业院校教育中能够体现办学特色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满足特定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尤其是一些动手操作技能的培养。卫生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课程教育应该要加强专业技术课程与特定岗位工作内容之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对专业技术课程进行科学的设置。专业技术课程在于从专业的理论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训。卫生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课程的建设应该要充分利用校园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育,根据岗位的素质要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训。在专业技术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核心课程进行确定,并且加强核心课程的支撑能力的提升,着眼于系统性的培训,从岗位的工作任务以及所需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要求等进行确定。

4.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

综合实训课程是卫生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综合实训课程的建设,是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由于职业院校的目的是要培养综合能力素养较高的人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卫生相关职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加强各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应该要加强相关实践课程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提升各自的实践能力,从而对各种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实训课程是将学科内或学科间相近的几门课程相互交叉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综合新型课程,是从学科的整体发展视野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能力培养上体现为高级性与综合性,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

师资队伍力量是影响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加强师资力量队伍的完善,是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壮大,确保高职院校能够走内涵发展道路。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提升,比如加强专业教师与附属医院医务人员相结合,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等,估计教师到企业中参加相应的工作实践,从而能够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的能力素养的培训,不仅要保持各种教育技能的提升,还应该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努力营造“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博学善教”的良好教风的培养。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校园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是很多职业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发力点。职业院校的教育是要培养综合性的人才,直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因此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在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引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可以参考企业文化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同时又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有效融合的局面。在卫生职业教育中,应该要加强学校与校园之间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和机会,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让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本着职业责任感、职业价值观等基本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四、面向基层进行学生的培养

卫生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健康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增强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了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为基层输送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因此要加强卫生职业院校的就业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比如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使得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分配到相应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作,为当地群众的健康进行积极的服务。职业院校与一般的院校教育有所不同,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是其办学的理念和目标,因此加强学生的定向培养,也是学习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生;校园环境;创新思维

一、研究背景

创新精神不仅是我国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关乎着国家兴旺发达,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高等学校想要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就要积极营造具有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医学生来说校园环境氛围的营造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依赖创新主体的主观因素,同时与创新主体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和谐,课堂上的授课环节是否精彩有吸引力,学生的科学研究内容是否与实践社会需要相关,课外大小活动是否都会举行和参加,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强调校园环境,主要是来突出其对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本文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评价,结合校园环境现状,对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一定的建议。

二、研究现状

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校园大环境。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校园环境,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挖掘,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基础医学院、检验医学院、药学院、口腔医学院六个学院10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6%,将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详见表1.2。

通过此调查大连医科大学的医学生对影响创新思维培养的校园环境因素的认同度,并分析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状。

(一)校园物质环境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方面

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有利于缓解医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可以降低其压力重而产生的一切不良情绪与烦躁心理。通过对表3分析可以看出,有91.5%的医学生认为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仅有1.2%的医学生认为校园自然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影响不重要。表4主要是关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有85.7%的医学生认为完善的校园设施环境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影响非常重要,仅有3.9%的医学生认为校园设施环境创新思维的影响不重要。校园环境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校园物质环境的重要部分,教学条件与教学基本设施的好坏与学生的品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具有直接的作用与影响。现代化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校园网络的配备,设施齐全的教室与实验室,都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校园人际环境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方面

从寝室的学习、生活氛围对创新思维的影响重要、比较重要和不重要三方面来看,82.5%的医学生认为这种影响是重要的,仅有5.6%的学生认为影响不重要。可见,寝室文化的建设受到了广大医学生的认可,在医学生的调查中是相当看重的。大学生群体在学习之余,寝室环境是作为一个组织,在各个大学生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促进发展的关系,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吸收知识外,还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寝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大学生除教室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寝室内成员间每天生活在同一空间和同一范围,彼此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表达各自的观点,其言谈举止和兴趣爱好都会受到每个同学的影响,不同的思想在碰撞后也会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升华,逐渐形成了各个大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同、思想上的融合。从此方面即可提现出建立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会有助于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教师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期望和言谈举止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表6可看出,学生对“教师群体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非常重要”这一观点非常认可。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关乎着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培养中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挂钩。这就要求培养一大批创新型教师,从教学源头上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多媒体在高校教学的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师,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之一,它以其自身直观性和生动性完整的展示了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优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通过调查医学生对多媒体教W的情况,仅有58.6%的医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影响很重要。这就说明多媒体教学在现实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率。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1-0169-02

[作者简介]周海燕(1979-),女,副教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很多学子圆了大学梦,但是教育质量的下降、高校开设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对应等一些因素给大学生带来相当大的就业压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艺术大学生选择主动创业。创业是改善大学生就业困境和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高等艺术类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思路。艺术大学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专业优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与众不同,是比较适合创业的群体。艺术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但可以实现就业,而且有利于文化创新。在创业过程中,其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得到快速提升。但从目前创新思维与创业的互动情况来看,现状并非尽如人愿。因此,培养艺术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助推其创业实践,增强二者的有效互动,建立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的综合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保障创业成功的有效方式。

一、艺术大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的现状

1.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培养方式尚需丰富

创新思维即富于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在创业实践中,突破逻辑思维、传统思路的新点子、妙主意、好招数往往具有出奇制胜、反败为胜的力量。近年来,艺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一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局限于仅有的某个想法与概念上,以为仅用一个自认新奇的创意就能在创业路上一帆风顺,其创新思维能力不足。推究起来,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是学生创新思维不足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了跟随式、少思考的学习模式,惯于依赖,思考问题不够灵活和全面。实际上,只有培养善于发现的习惯,不断地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才能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因此,作为“创造引导者”的教师,应该持续丰富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学策略,提供优质的创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2.自主创业实践不畅,创业素质后续乏力

创业教育是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多方面素质,最后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它应该和学术教育、技能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很多高校还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有些院校成立了创业学院,但学生所学过于碎片化,在意识、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出现创业理念不明确、相关跨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综合能力不够、应变能力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创业。国家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所需创新人才的积极举措。但现实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选题不当、团队组合困难、实施过程困难多等诸多问题,需采用多种方式推动该项目的发展。

3.二者结合不够,难以互相激发

创新思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人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创业实践提供基础保障;而社会需求,比如创业实践也在不断地激发人们的创新欲望,推动创新思维方式的养成和发展。因此,二者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现实是,很多人思维僵化、在创业实践中毫无创新可言,在创业过程中也不能注重总结、学习并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与创业交互促进的模式

创新思维打破常规、另开蹊径,让思维活动超出常规,使思维的结果新颖、独特。而创业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看问题,找寻同一问题的多个不同答案。因此,创新思维是保障创业成功的基本元素。对于创业者来讲,不管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需要不断更新思想、改善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正确决策,保障企业在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是交互促进的关系,摸索出有效模式,必然能极大地发展艺术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并利于其长远发展。

1.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艺术大学生相对来说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但是如果教师一味采用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渐渐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能力必然无法提升。“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神圣使命,但客观地来讲,教师不能解学生全部的“惑”。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式,以多样化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于创新思维培育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偏重于专业教育,多是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合进人才培养的整个历程,绝非简单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就可解决问题。艺术大学生的课程更强调创新思维的培育,自然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该主动探索和挖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固有的创新创业要素,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带着深入探求的渴望学习,目标设定在职业生涯和创业生涯,为创新创业积累丰厚的底蕴。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层层递进、丝丝入扣地渗于学生的各类课程中,才能真正实现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在创业实践中反思培育创新思维

艺术大学生要成功创业,不仅需要丰厚的资金支撑和创新的环境,更需要创新的意识和品质。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创新的能力。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能力之间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创新的思维方式。实践是得出真知灼见和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应止步于创新创业实践。创新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应该一直保持勤于思考、认真总结的良好习惯。思维不断地创新,才能在创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是延展到社会实践的普遍培养,从学校内的创新教育到离开学校后的自我培养,应该融入每个人的思想中,并扩展到社会精神的培养。

三、结语

在提倡创新创意的时代和在艺术文化产业创业市场广阔的良好背景下,艺术大学生凭借自身的专业特长、心态和行为规律,自觉培育创新思维,合理利用主客观条件,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更可以通过创业寻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高校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等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各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艺术大学生不管是在学校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还是毕业后自主创业,都要注重反思总结,持续提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2).

[2]王丽梅,王鹊梅.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新途径与新方法探索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