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医学对视力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眼罩遮盖; 阿托品; 屈光不正性弱视; 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7.2.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42-02
弱视是指眼球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仍达不到0.8的情况[1]。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对儿童视力有着严重影响,以屈光不正性弱视最为常见[2]。治疗弱视的时间越早越好,患儿年龄越小治疗受益效果越佳,若不能及时发现和进行治疗干预可导致弱视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出现失明。目前遮盖疗法是临床上比较公认的治疗弱视的主要方法[3]。然而,在遮盖一眼后,造成双眼不能共同视物,患儿年龄越小,受遮盖的影响越大,依从性明显不足[4]。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所在医院采取了阿托品+过矫或欠矫镜疗法,既能够为患儿提供被迫依从的治疗过程,也可有效压抑主眼,同时也符合患儿双眼共同视物的要求,对双眼视功能建立有积极意义,在提高患儿依从性方面,效果也十分明显,现将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5年3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80例纳入本研究,共160只患眼。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女比例19∶21,年龄3~8岁,平均(5.26±1.03)岁,屈光度为-5~-10 D 10例,屈光度为-5~+4 D 3例,屈光度为+4~+8 D 2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22,年龄3~8岁,平均(5.16±1.11)岁,屈光度为-5~-10 D 11例,屈光度为-5~+4 D 4例,屈光度为+4~+8 D 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文献[5]《实用眼科学(第3版)》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相关诊断标准: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经常规视力、屈光以及外眼及眼底检查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为均为中心性注视。
排除标准:双眼存在病理性改变者;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有其他脑部疾病者;有精神疾病或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者;治疗依从性很差或不能配合完成随访者。
1.3 方法
对患儿视力、眼位、眼底、注视性质等进行检查,确定屈光状态。
对照组患儿给予眼罩遮盖法治疗,按照比例交替遮盖双眼,每天4 h,同时配合常规精细训练,并使用颜氏立体图对患儿立体视锐度进行检查,每隔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试验组患儿采取阿托品+过矫或欠矫镜疗法。阿托品眼膏(10 g/L)涂于眼下睑结膜囊内,连续7 d后休息7 d,循环2次,同时辅助佩戴过矫或欠矫镜。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治疗6个月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立体视重建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疗效评价根据1996年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会议制订的标准进行,痊愈:视觉恢复至正常水平,立体视锐度≤60°;显效:视力提高≥2行,立体视锐度≤60°;有效:视力提高1行,立体视锐度>60°;无效:视力提高60°;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立体视重建情况对比
试验组立体视重建总有效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
试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7.50%(3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正常的双眼视觉指的是双眼同时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两只眼的视线是相交在一个注视点上的,物象落在双眼的黄斑中心[6]。儿童正处于身体各器官发育期,视觉也在该时期发育,若出现散光、近视或者远视等眼部疾病而又不能得到良好的C正时可对视觉发育产生明显影响,导致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导致弱视[7]。临床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外侧膝状体或脑皮层的双眼细胞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儿童早期视觉发生异常,会发生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从而产生弱视[8]。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童弱视研究较多,大量报道也证实早期治疗干预是提高弱视治疗效果的关键[9]。
目前,西医治疗弱视的主要方法是遮盖法,通过眼罩遮盖对主眼产生压迫,迫使弱视眼进行注视,逐渐改善优势眼对劣势眼的抑制,逐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10]。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佩戴眼罩进行长期治疗期间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11]。同时单纯佩戴眼罩会导致大脑高级视中枢缺乏平衡的双眼视觉信息,不能够帮助患儿建立立体视,并不能够对双眼视功能有明显的改善[12]。
阿托品则完全无上述缺陷,通过使用阿托品眼膏对主眼产生散瞳的作用,在无需佩戴眼罩的情况下仍能够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13]。患儿无需单眼视物,不仅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还有利于通过双眼视物使大众高级视中枢正常接收和分析双眼视信号,建立良好的立体视觉,利于视功能恢复。同时配合过矫或欠矫镜使患儿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改善弱视情况[14]。大量临床研究也对阿托品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给予了肯定,尤其是其在操作方便,依从性高方面有很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15-1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阿托品+过矫或欠矫镜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效果好,患儿立体视重建效果和依从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祁晓红,韦晓霞.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及眼屈光筛选对弱视早期发现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36-137.
[2]王宏.儿童弱视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8):144-145.
[3]廖妙云,张玉明,吴春航,等.弱视患儿遮盖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状况的对比分析[J].华夏医学,2015,28(5):37-40.
[4]王琦,刘新平.眼罩遮盖法与阿托品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学,2015,21(8):82-83.
[5]刘家琪,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12-414.
[6] Maqsud M A,Arblaster G E.The incidence and visual acuity outcomes of children identified with ametropic amblyopia by vision screening[J].J AAPOS,2015,19(2):104-107.
[7]谢美娜,邓德勇.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55-57.
[8] Li S,Zou H,Wei C.Stereoscopic visual acuity in types of ametropic amblyopia in children[J].J Pediatr Ophthalmol Strabismus,2014,51(2):105-110.
[9]倪昊,⑽.儿童屈光不正和弱视的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5-156.
[10]王柏敏,李剑华,向晖,等.压抑疗法与遮盖法治疗学龄儿童单眼弱视的比较[J].武警医学,2011,22(5):406-408,411.
[11]孔F,林泉,赵武校,等.压抑与遮盖在视感知疗法治疗学龄期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中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1):1036-1038.
[12]刘哲,吴家顺,李玲玲.配镜联合遮盖及精细训练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9-21.
[13]吕秀芳,杨浩江,张莉,等.不同方法治疗中度弱视儿童的临床研究[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3,21(1):18-21.
[14] Romano P E,Kerr N C,Hope G M.Bilateral ametropic functional amblyopia in genetic ectopia lentis:its relation to the amount of subluxation,an indicator for early surgical management[J].Binocul Vis Strabismus Q,2002,17(3):235-241.
[15]邓姿峰,郭燕,肖志刚,等.综合治疗在小儿弱视方面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11):1485-1486.
关键词:眼科;全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儿童对已经对其形成了依赖,整天对着电子屏幕生活,使人们用眼过度,造成视力疲劳,严重的就会造成眼部疾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眼部健康。当然眼科疾病不全是用眼过度造成的,还有很多器质性原因,外伤也是造成眼科疾病的原因之一。我们对临床治疗的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全麻手术儿童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医疗专业护理的病例,其中男性儿童患者60例,女性儿童患者40例。所有患者中眼部斜视患者24例,眼肿瘤患者18例,眼外伤患者21例,青光眼患者15例,白内障患者16例,视网膜玻璃体患者5例,眼球摘除患者1例。患者经检查确诊后都在我院进行了眼科全麻手术。
1.2 方法
1.2.1全麻手术患者 在所有眼科患者中首先要确定全麻手术适应症患者。他们包括不能配合医生完成局部麻醉手术的少年儿童,眼部肿瘤摘除以及眼部整形等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患智力障碍或听力障碍、不能积极配合手术的未成年人,还有部分因心理素质较差恐惧手术、害怕疼痛或坚决要求进行全麻手术的小儿患者。
1.2.2 麻醉方式 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我们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采取异氟醚吸入式麻醉、舒芬太尼或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以及使用氯胺酮进行分离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另外,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使用杜冷丁、氟哌叮加以强化,使用维库溴铵做肌肉松弛剂,使用丙泊酚做为镇静剂。
2 专业护理
2.1 术前护理 患者的术前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工作两个方面。术前心理护理是指对儿童患者、有视听障碍不能自控的患者,要向其家属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共同做好患者工作,要引导和分散他们对于手术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情绪,保持术前安静,使他们在术前得到很好的休息。对于小龄患者首先是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多与他们聊天,掌握他们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对视网膜玻璃体手术患者要详细说明手术的复杂性和难度,告知患者父母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使患者家属对手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风险承担能力,以免因手术失败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对白内障患者要鼓励其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对青光眼患者要讲清楚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造成视力彻底丧失的后果。
2.2 术前准备工作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把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掉。在全麻手术前4h要禁止饮水,在术前6~8h要禁止进食,直到手术全麻完全清醒才能进食。要按照手术要求备皮及进行皮肤清洁,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和血压情况,术前要用生理盐水冲洗术眼结膜囊,并用碘酒、酒精对眼外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在手术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手术前30min对患者按体重及手术类别给予术前用药,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感觉到安全和被重视,在手术前30min把患者送进手术室,按全麻手术要求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3 术后护理 对于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后要取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时刻保持呼吸道畅通,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如病情发生变化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置。儿童患者在全麻苏醒期会出现躁动,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对患者生理方面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这就要求具有专业护理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要限制患者活动或按医嘱给予小量的镇静剂。手术时造成的创伤和疼痛等刺激容易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要加强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要指导和帮助患者对术眼按时滴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滴眼液,做内眼手术的患者要使用护眼罩,防止触碰到术眼,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有没有渗血或渗液现象。患者术后眼部的绷带要松紧适度,敷料不能发生脱落或移位现象,患者在康复前要避免头部用力和弯腰、低头等动作,不能用力挤眼,要保持术眼清洁卫生。患者术后有前房出血的要采用半卧位或高枕卧位,避免出血量加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要根据视网膜裂口的位置以及所选用的手术方法来选择不同的,这样会有利于患者视网膜复位,及早的恢复健康。
2.4对患者进行术后健康指导 患者在出院后要遵照医嘱继续用药,1w后来院进行门诊复查。如果出院后出现眼部不适、头疼、眼胀痛、视力急剧下降等情况要立即来院就诊。手术后眼部不适时不能用手揉眼,更不能用手碰触术眼,以防人工晶体脱位、前房出血以及切口裂开等情况。对于视网膜脱落患者要防止手术后复况,要避免劳累。青光眼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产生情绪波动,要坚持按摩眼球,坚持按时用药。在手术后一个时期内要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生活上要有规律,要保证睡眠质量,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用眼过度。
3讨论
通过对100例眼科全麻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全麻手术患者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下,无1例发生手术意外,对控制发生麻醉意外、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在对患者的手术过程中,专业护理人员的配合不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还加快了患者术后身体康复的时间,促进了患者视力的恢复。由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和患者及时沟通,能够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和诉求,及时加强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发挥了专业护理人员的积极作用[2]。
现在各地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还无法实行全病房无陪护及全封闭式管理,需要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人数,建立健全陪护的各种规章制度,改善护理人员的待遇,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要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培育专业护理人才,要接近患者,沟通关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的用药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