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学生 叛逆心理 疏导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阶段性过程,时间多集中在初中阶段,如能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甚至社会带来分不良影响。初中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学科,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与学生身心发展联系密切,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义不容辞,且具有较大的优势。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基本原则

一是防范未然原则。初中课程设置比小学明显增多,再加上陌生的教师、同学和环境,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很难适应,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特别是初二、三学生独立性越来越强,叛逆心理较为严重。语文教师要清楚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切实做好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准备,防范未然。二是灵活多变原则。由于初中生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所以叛逆程度和表现方式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采取针对性的疏导策略。三是科学渗透原则。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内容,语文教师要将这些丰富的内容科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心理。四是潜移默化原则。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利用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经常进行思想、道德、心理、人格、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利用教材资源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材资源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朱自清《春》中的生机、活力,峻青《海滨仲夏夜》中的惬意、悠闲;何其芳《秋天》中的收获、韵味,老舍《济南的冬天》中的温情、温暖等,深入地感受和赞美美好的大自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多变和美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宣泄内心的不悦情绪。在讲授关于人间真情方面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经典作品,品味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品味朋友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父母都会爱他、关心他,朋友都会理解他、支持他,有父母和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觉得孤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父母,这样学生内心的叛逆和压抑就容易得到很好的宣泄。在教学名人故事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名人艰难的生存境遇和曲折的求学历程,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需要经历一些磨炼,不能遇到丁点儿困难就产生退缩的心理或抱怨,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的叛逆心理。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资源,通过不同的角度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或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除了和课文相关的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读者》、《意林》、《格言》、《少年博览》、《探索发现》、《中学生阅读》等一些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杂志以及《爱的教育》、《伊索寓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简・爱》、《水浒》等一些中外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读懂爱、理解爱,读懂真善美、发现真善美,让学生的心结在理性的哲思中不断受到感化,使学生的叛逆心理得到有效疏导。

3.积极利用写作教学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对人或物的感受、内心情感的变化等充分地展现出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周记、作文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有内心孤独、与父母冷战、甚至对社会失望等不良情绪时要及时做出判断,学生出现的这种叛逆心理属于哪一程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设定一些关于理解、爱、成长、梦想、乐观、人际交往等具有积极作用的作文题目,对学生的叛逆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指正。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不良情绪通过写作(最常见的就是写日记、写空间或博客)的方式宣泄出来,将内心的疑惑提出来,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有效缓解或解决。

总之,初中语文知识性丰富、人文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在疏导学生叛逆心理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课文教学、课外阅读、写作等语文教学平台,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有效疏导。

【参考文献】

[1] 李和明. 语文课堂中的情商调节[J].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10期.

[2] 吴有元. 让心理健康教育之花开放在高中语文课堂[J]. 现代语文(中旬),2011年9期.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教育;问题;工作路径

G635.1

班主任是教育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承担着教育教学的重任,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班级管理氛围,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条件。初中阶段的班主任相较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其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而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因此,如何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客观情况出发,探究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目前初中班主任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初中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不同于小学阶段,由于学生逐渐进入到青春期,其呈现的情况会更加复杂,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影响管理教育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缺乏集体主义。现在的初中生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L期的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同时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经验,从而导致其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集体意识,如一些学生无视班级规范,我行我素,或者在参加集体活动中缺乏团结合作意识等。二、学生的自律性不强。初中生由于思维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一方面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存在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在班主任的管理中才能进行学习,而在自学中,就会出现东张西望,破环班级纪律的情况。三、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多数初中生已经习惯了“等、靠、要”的学习模式,而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不能根据班主任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影响了班级管理效果。四、叛逆心理严重。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其自主意识却逐渐萌生,并且迫切地希望通过反对家长、教师的管理条框来证明自己的成长。这种叛逆心理非常普遍,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危害,如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成熟的心智,其在反抗师长的同时,却难以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陷入了焦虑、抑郁的心理误区。

二、初中班主任开展管理教育工作的路径

1.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

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只有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让学生自觉产生亲近之感,才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育的主动性。而班主任在树立形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知识储备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该从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出发,维持优雅的言行举止,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树立榜样。

2.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管理教育中应该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日常习惯培养中,要利用自身引导、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习惯使用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的礼貌用语,珍惜他人劳动成果,保持班级的干净整洁等;在学习习惯培养中,应该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要求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培养班干部,重视学生自管

构建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班干部作为学生自管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发挥其辅助班主任工作的作用,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向班主任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畅通班主任与学生沟通的渠道。而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选拔的角度,为学生的竞争提供公平机会,以保证班干部在班级的威信;另一方面还应该及时纠正班干部在工作中的错误行为,指导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4.重视情感教育,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感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在传统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都会根据主观意愿对学生进行说教,甚至出现了不顾学生情感、自尊而批评、嘲讽的情况。而随着情感教育的逐渐渗透,在班级中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温暖的班集体中产生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已经成为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初中班级管理教育中,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仪态、眼神、动作、表情、语言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情感导向,从而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班级管理教育的有效性。

5.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教育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样重要,而如何正确地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也是家长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应该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加强家庭教育与班级管理之间的默契度,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统一、和谐的管理教育氛围。初中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一、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可以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当然班主任在反映学生问题的同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在学生心理形成一个“爱打小报告”的印象,同时与家长沟通解决问题的办法。二、落实家长培训计划。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然会遇到一些家庭环境恶劣的情况,如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有不良习惯等,面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培训计划,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家长进行沟通,以调动家长参与管理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家长教育管理的素质,从而为改善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努力。

三、结束语

总之,开展班级管理教育是初中班主任的一项长期工作,它需要班主任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在尊重学生管理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管理规范,同时构建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以辅助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推动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忠谊. 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对策[J]. 亚太教育,2016,05:74.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我们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但是优美的音乐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会在音乐中产生共鸣,在音乐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那么,在应试教育的中国,这一门艺术科目该如何让中国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享受心灵的洗礼呢?

一、音乐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艺术,从妈妈的摇篮曲到入学后的《少先队员对歌》,再到各个国家的流行歌曲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所有的艺术都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慷慨激昂,给人以生命的动力;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奏出悲凉的一生;莫扎特的《小夜曲》安详而美好,所有的作曲家所作的音乐都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音乐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引人深思,听到一曲震人心魄的音乐总会让人或思考人生、或感悟真谛,总之,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革命战争年代,一支新队伍的崛起总会伴随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在慷慨激昂的乐曲中,在豪迈雄壮的歌词里,这些音乐总能激发战士们的斗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每每响起,都是让人想起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然后不自觉的紧攥拳头,这就是音乐的凝聚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感同身受,从音乐里寻找战胜困难的力量。

在一些心理诊疗中心,心理医师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会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在一个放松的环境里放下心防,安静的思考。这说明音乐具有一定的医疗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心情烦闷的时候听一些轻快愉悦的音乐,之前的阴郁会一扫而空;当我们沉浸在幸福的环境里,一曲悲伤的G大调,会立刻让你心沉谷底。音乐是一剂神奇的良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聆听、享受的佳品。

二、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如今高年级艺术课开展的难度大,主要是环境影响和没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物质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风气越来越浮躁,即使是身处在学校的中学生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上中学的学生都处在青春期的阶段,内心有着极大的叛逆思想。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激进、乖戾,内心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初中生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很大的不满,这对一些艺术老师开展艺术类的科目有很大的难度。我们现在的音乐课本里基本上都是一些民谣、红歌,还有一些描写童年时期的歌曲,这些音乐本身对叛逆的初中生就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再加上现在出现的商业音乐更加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这就使得初中生的音乐教育有一些荒废。音乐老师,作为授课老师在某些程度上无法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导致音乐课成了学生们放松、休闲的课后时间。

三、音乐对初中生的影响

上文说到,初中是一个敏感又重要的过渡,是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的想法很容易被影响。在一些积极观念的影响下,他们的内心会变得柔软、温和,对待不同性质的事情都会冷静、积极地对待;相反,在接受到一些消极、反叛的思想后,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学习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们渴望释放心中的不满,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引领学生缓解这一时期的烦闷,成了重要的课题。其实,音乐是位很好的心理辅导师,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启迪。音乐课本上的乐曲与现如今的社会状态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使得学生们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没有积极性,其实音乐是相通的,没有时代、国界的划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音乐的背景与实际相结合,突出音乐的涵义,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释放与美好,这样才达到开展音乐课的真正意义。

在特定时期选择不同音乐的教授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缓解课业的压力。在大考前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富有激情的音乐来帮助学生增强斗志、战胜恐惧;在升学阶段,可以多选择一些舒缓、悠扬的音乐,帮助考生缓解在升学压力下带来的消极情绪。一些音乐家的成长故事也是很好的教育课本,每一位优秀的音乐家的背后都有着艰难的过去,他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寄托希望,这对每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都有很珍贵的意义。只有在积极、健康的艺术熏陶下,才能帮助学生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四、如何提高初中生音乐教育质量

提高初中生音乐教育质量,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配合。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一所包罗万象的学校。不同领域的变化都来自社会的变化。在这个经济时代,出现了很多经济产物,流行乐就是其中的一种。时下的流行乐很多都是描写爱恋的歌曲,这对正处在发育期的初中生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早熟、早恋的现象;在一些摇滚乐中,还会有一些片面消极的情绪,甚至有愤世嫉俗的思想,这样的音乐会对学生刚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动荡。在这样的音乐中,如何能让学生用健康的身心对待现在及以后的学习生活呢?学校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初中生这样敏感的阶段,老师对他们的要求更多的是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情绪。其实,学生生活态度、学习积极性,与心理情绪都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健康阳光的心态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学习充满热情。学校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在升学面前,有些家长的紧张程度不亚于学生。在这种心理下,家对一些初中生来说不是温床而成了第二考场。其实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后,家长应该适当的帮助学生缓解一下心态,在休息的同时,给学生听一些轻快、悠扬的古典名曲,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增加动力,缓解疲劳;在睡前欣赏一曲温暖悠扬的音乐可以帮助大脑减压,让第二天的学习效率更高。

结语:

音乐的功效往往比药物更有用,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音乐会让人有不同的感悟,带给人的帮助也不同。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音乐更是起到了辅导老师的作用。现在,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对心理上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可塑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阳.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当前形势初中生心理故障策略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处于良好状态,还是指其心理处于平和状态。可见中学生的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有些专家和学者对此还设立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其实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素质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对其进行适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初级中学全体教师的重要工作。

1.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据权威部门调查,当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情绪控制能力差、起伏大;承受能力低,意志不够坚强,自卑;学习困难,担心考试,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上课精力分散,思维能力不强,成绩不够稳定;失败时极为沮丧,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有一定的封闭心理,在行为上还会表现出较为叛逆的一面(打架、骂人、撒谎、考试舞弊、逃学),更为严重的是还出现自杀或伤人的现象。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又面临着中考的升学压力,这些问题都表现得比较明显,应该引起每个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笔者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1升学问题。广大初中生都希望通过中考进入较好的高中,以便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因此他们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大,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产生心理故障是当前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让精神处于一种疲惫状态,以至于出现睡眠故障、精神脆弱、反应较慢、识记能力下降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过大的升学压力让不少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后进生有之,甚至连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

1.2成长问题。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这是人体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其心理表现较为复杂。封闭式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该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下的不良心态。初中生如长期处于消极沮丧的情绪下,会把自身完全封闭起来,和外界不做任何的心理交流。教师务必要重视这一现象。此外,初中生在青春期的情感变化也很特殊。由于生理发生较大变化,势必引发其情感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内心高兴、兴奋或烦恼、消极而在表面却给人“风平浪静”之感;这种心理如不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理解,他们就会表现出郁闷、焦躁的心理。另外,青春期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性发育开始,而其性心理却非常幼稚,从而导致出现早恋现象。

1.3交往与承受问题。初中生由于生理发育过快,其独立意识愈发强烈,和父母在观念上会产生分歧。尤其是独立意识较强的孩子和同学关系也会出现裂痕。而教师此时倘若没有注意学生这种心态,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有些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长期如此,他们会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此外,初中生心理状态不稳定,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容易退缩、沮丧,心理承受力不强。

2.应对策略

作为教师面对初中生上述诸多心理健康问题,一定要协同学校、家长一起去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防范于未燃,把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导学生,成为他们的“心理医生”。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2.1引导学生树立客观公正的世界观,不断提升适应力。初中生由于受学识水平的限制,还没有形成客观公正的世界观,对自身的评价不够准确,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心理要求,从而出现一系列心理故障。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客观公正的世界观,让其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特长和缺点,学会控制情绪,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遇到“障碍”能迎难而上。这种观念的培养需要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让其真实地了解自己,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此外,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还可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去对待孩子的成绩以及早恋问题,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

2.2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心理压力。初中也有中考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已成为当前初中生的主要心理负担。进入初中后,学习的难度加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要求。而一些学生还是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应初中阶段多学科的学习压力,以致学习效果不佳,成绩一落千丈。因此,广大初中教师在学生入学时,一定要指导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撰写合理的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劳逸结合,让他们不会形成巨大的学习压力,从而避免其焦躁心理的形成。

2.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化解学生负性情绪。面对初中生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师道尊严的陈腐观念,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老师当做自己的亲密朋友。唯有如此才能打开学生关闭的心扉,让其把自己的心声倾吐给教师。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但能让教师较为容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更利于教师对学生展开心理疏导工作,这也就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教育工作是完全无法展开的。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压力是尤为重要的。因而作为一名初中教育者应该要通过聊天、散步以及各种文娱活动来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广大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3.结语

总之,面对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成为学生的榜样,设身处地为学生解决生活以及学习上的实际困难,建立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每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才能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初中生叛逆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如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处在青春期初中学生能否顺利走过人生这个转折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的最重要因素,而家长是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处在青春期中学生心理问题几乎百分之百与家长有着关系,心理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离不开家长全心全意的配合。摘 要: 在当今这个以升学率衡量教育成果的时代,家庭教育被沉重的学业压力掩盖,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叛逆、迷茫,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不同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也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带来无法替代的影响。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初中教育

通常情况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凭自己成长经验”的心态,出现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局面,也就是说,当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家长一般不会考虑到自己与孩子心理问题有关系,认为孩子问题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于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治病,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其优点和长处。家庭教育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从家庭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教诲愿意听取。父母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心理相通,子女时刻受到父母不自觉影响。从家庭教育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家长不良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导致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现在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父辈、祖辈过多的关心爱护,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遇到挫折、经历磨炼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溺爱娇纵的家庭教育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无理、贪图享受;租暴专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蛮横,缺乏同情心。家长要做到“三少三多”:对分数的关注少一些,对做人的指导多一些;无端的指责、埋怨少一些,平等的交流、谈心多一些;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怀少一些,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多一些。大量事实表明,凡是父母人格修养好、和睦相处、家教有方的家庭都给学生创造很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他们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大多数品学兼优。而在不良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大多厌学、辍学、恶习多端,屡屡犯错。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父母夫妻关系不和谐

有些父母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致使一方把过多的精力和希望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不堪重压,出现逆反行为,做出很多令家长伤心不已的事情。比如CCTV12《心理访谈―老师的孩子不好教》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由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谐(经常冷战),致使当老师的妈妈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特别严格,凡事都为孩子做主,致使孩子不负重压,叛逆反抗,离家出走,直到在外偷东西被抓。妈妈希望孩子从善,有出息,做出了妈妈用砖头砸自己的头,夫妻二人均向小孩下跪等一系列非常举措,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夫妻关系的和谐对小孩心理健康的影响之大。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思想涣散,心灰意冷,对生活缺乏热情,这种孩子多自卑、孤僻。

3.家庭经济压力的影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有许多家庭经济很困难。许多家庭住在边远小山村,没有经济来源,而子女读书的又特别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有些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保障,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不能安心学习,在生活中常有自卑心理,对家庭又有负疚心理。特别是当学生成绩不甚理想时,这些学生往往心理非常沉重,深感对不起父母家人,长期处于一种忧郁、烦闷的心理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影响。比如有些班级的住宿生中,家庭富裕的学生生活费是300元每周,家庭困难的学生生活费是60元每周,每天在一起生活,困难家庭的学生相比之下就自卑了。

4.单亲家庭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