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艺术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行动导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35
Action-oriented Vocational College 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Practic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HAO T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109)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co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nvironment art design professional practice course,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diversity, through in-depth study of the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of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guidi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rapid integration with market practice courses. Make teaching more responsive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model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more practical new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talent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1 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人类生存基于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美化环境、优化资源、规划城市景观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1.2 高职高专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高专类教育盛行的时代下,原有的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达到新社会提出的更高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教学方法不完善,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孤立于课程和教材中,学生没有积极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更加没有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想法,只是被动接受。
其次,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方案制作没有讲解透彻,从而缺乏与市场紧密联系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再次,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全面实施和运用到实践过程中,由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本身没有过多的概念性定义,也没以理论的背诵作为考试的内容,故一味地进行理论与传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型的实践教学工作;最后,在实施项目导入时,并未考虑到学生在现场模拟和情景演示中的个性化差异和与实际的关联度。①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制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将原有刻板、单一的教与学方式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全面突破。主要通过学生自愿、自由、自助、自主的创新和设计实验实训程序与具体步骤,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分组,组成小团队,基于团队合作的理念,在不脱离中心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多资源优化整合。
2.1 教师角色定位合理――做学生学习项目的引导者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参与、佐证、校对、观摩、激励、讨论等方式,逐渐将项目的因素提供给学生。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对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培养与锻炼,才能达到较好的项目导入效果。
第一,专业培训。教师需要定期接受教学法培训和专业培训,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改革。第二,师企合作。教师还需要与企业密切联系,到设计公司、设计工厂企业实习,亲身体会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个步骤与过程,了解具体的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材料预算和方案实施等内容,充分增强实践技能,了解企业管理中所急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信息,完善学生在知识与实践中的跨越,形成鲜明的综合素质。②第三,科研、教研的校方支持。鼓励教师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革,积极编写新教材,增加项目的介入,将自身参与或接触过的项目以生动的方式编入教材,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调整死板的概念化教学。
2.2 全面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法
全面行动法是以学生分团队为基础,以项目介入为开端,以处理实验信息为依托,在实施计划教学手段与具体步骤时,需要通过对学生实施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最终检查实验结果。使学生主动制定计划与步骤,创建、设计实践中的细节与环节,围绕大纲与计划的基础,将所有具体操作下放于学生,教师较少干预具体实施。其中,信息收集比较重要,如在居室设计实训课程中,通过客户基本资料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取到更多有效的设计基础,从而帮助设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可利用媒体、网络、图书等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筛选、统计、整理、分析、统筹信息,提出设想路径。在实施计划阶段,依靠分工合作,团队成员各尽其职,确定合作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设计的整个过程。③
2.3 项目导入与情景模拟模式
教师联系企业,联系设计公司,将设计公司中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的整套完成资料都拿到课堂上,其中包含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要求、客户房屋基本资料、设计要求、设计周期、设计风格、特殊需求等,设置给不同团队不同情景,模拟在公司中设计师与客户交流方式,进行实训环境,学生形成互动。随后学生运用网页、微信公众平台、历届获奖作品、经典案例等为依托,让学生深刻认识项目的完整性,确保学生掌握细节,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提出不同观点,最终提供项目的预期结果,比较不同学生完成项目达到的最终效果,评估设计的成功与否。
2.4 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式教学模式显而易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较少的课堂模式。随着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及各个企业的重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需要通过更加合理的实训手段成为教学重点。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首先以项目或方案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导向,例如在实训课上,解决方法需要开发多元化模式,不可单一化;其次,采用启发式训练,启发学生通过造型、色调、材质、界面的不同变型、打散、分割、重组实现发散性思维,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展示设计实训,针对于不同对象的展览,进行风格化建立,使配置方向多样化,空间形成间接联系,元素的提炼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运用于实训中,在过程中追求个性化与创新性,从而实现行为模式导入。④
3 结语
通过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改进,将项目、方案以行动导向方式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操控性,提升了教学的系统性,丰富了高职高专与企业联系的资源与基础,更加适应今后经济发展下用人机构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市场定位。以学生为核心对象,融入地域文化与特色,加入民族元素,提炼生活细节,培养更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全面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改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06JG09
注释
① 杨振泉,方维明.食品卫生检验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99-100.
② 张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
一、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价值体现
手绘艺术对于从事建筑、环境、美术、视觉设计等专业领域的设计师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它也是衡量一个设计师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数码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数字化技术充斥着整个设计行业,在一定时期占据着设计行业的主导地位。但是手绘艺术在大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并没有被摈弃。它以独特的人文主义关怀和艺术审美气息,形式各异的表现风格和艺术特色。反而在环境设计表现领域脱颖而出,成为设计师表达情感思维和方案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大数字化设计的背景下带来了一股清风。给受众的审美情趣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产生了更具有人文气质的亲和力。充分的传达了受众的情感诉求和审美感悟。同时,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表现过程中的唯一性、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也能让设计作品体现出无限的艺术遐想和艺术属性。
二、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情感表达
首先,环境设计领域中的手绘表达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上的情感为目的,其作品所传达出来的魅力与人的思维活动息息相关的。而这种魅力的体现并不是单纯从作品的目的性中获得,还要取决于在作品实施过程中作品和受众偶然的灵感创意的迸发。通过人与作品的交流,沟通最终形成的情感表达。作品会影响受众的心理情感,而人同样也会受到作品的感染,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所以说手绘艺术所传达的情感是综合性、交互性的情感的综合体。其次,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中的情感表达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体验。这种体验既包含了人通过简单的视觉体验所产生的情感表达,也同时包含了人对社会、环境、人文等多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情感获得。比如道德约束、审美意识、理性的认知等,这些因素也会约束着设计师对于手绘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现。从而会产生不同设计类型的体现,不同情感的表达。手由心动,心理因素,情感因素就会不由自主的指挥着手去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所以,手绘艺术实际上是处于设计师、消费者、设计作品之间的综合艺术形式。而手绘艺术却恰恰起到了这三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桥梁作用。
三、手绘艺术在环境设计领域的探索实践
一、立足地域传统文化之本,构建特色人文教育环境
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依赖于精神世界的原初生活,教育不能独立,它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这种生活在人们的行为举止中直接表现出来,然后成为他对存在的关注和国家的现实态度,并在掌握创造性的精神作品中得到高扬。在我们的时代里,精神命运必然决定着教育的内涵。”[2]因此,传统文化精髓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精神内涵。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生生不息之本。以广府文化为核心的岭南文化具有浓郁的南国特色,其中“工艺美术不只是一种美术活动,而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社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多方面的内涵”。[3]
广州民间工艺和绘画以及广州特有的建筑艺术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我国都享有盛名。同样,外来艺术在广东的传播与发展更是得到世人的首肯。立于这样丰厚的传统文化沃土上,在探索特色化办学时,我院把挖掘、研究岭南传统民间工艺作为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的领导下,我们组建了广州市岭南艺术重点研究基地,下设岭南美术研究所、岭南工艺美术研究所、廖冰兄漫画研究所、岭南音乐研究所、岭南戏曲研究所、岭南舞蹈研究所、岭南艺术名人名家研究所等。承担了二十多项国家、省市级岭南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发表了《20世纪岭南水彩画》、《岭南画派高剑父》等多部学术专著和数十篇有较高水平的科研论文;在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吸收和运用岭南造型元素,完成多项设计项目,特别是在广州亚运会期间,参与了广州市政改造等设计项目,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我们打造了学术团队,也构建了教学平台,不断把相关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设计类的课程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加大岭南文化和广东民间艺术的学习内容,先后开设了《岭南建筑史》、《岭南造型艺术语言》、《岭南民间工艺美术欣赏》、《广绣艺术与欣赏》、《端砚艺术与欣赏》等选修课,在学生课程作业、毕业设计与创作,以及各种参赛中导入岭南艺术符号运用,让学生们学习、理解、亲近岭南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艺术的认同感,加强地域艺术对学生专业素养的熏陶,不仅帮助学生们找到专业学习的“基座”,使他们不致迷失在时尚文化的浮华中,还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乐观人格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以地方特色为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形成我校独特的学科教学特色。
二、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交叉之优势,打造素质教育新模式
传统观念认为,置于综合大学中的艺术教育存在诸多劣势,例如学校为了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往往要求各个专业的学时比例保持一致,而无法顾及美术与设计专业有着技能要求较高、师资和教学的专业性较强的特殊性,导致学生专业学习课时减少,专业能力不足。我们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任何矛盾都可以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以避短扬长的思路,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之优势,构建多学科渗透交叉培养美术设计人才模式。首先,我们采用了精选必修课、加大选修课、提高实践课比例、组建各种校内外实践基地、延伸课堂教学等措施,通过院内跨专业选修,院际间合作参赛等手段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我院学生与新闻学院、土木学院、建筑学院、机械学院、人文学院、旅游学院等学生多次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实现了不同学科的融合。
我们还搭建了多个跨学科教育平台,其中广州大学美术专业和音乐专业合作成为教育部“艺术主辅修”人才培养的示范和试点单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的好评;美术教育专业提供的有关课程在学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上占有不可缺少的席位。通识艺术教育是面向学校全体学生的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艺术教育,我校自2000年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在学校通识教学中,我院多门课程受到全校学生的喜爱。我们开设了美术鉴赏、岭南民间美术、中国画、书法、陶艺、雕塑、影视艺术、时装欣赏、动漫欣赏等各种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拥有美术鉴赏、世界经典电影导读、中国园林艺术等一批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艺术类精品通识课程。不仅为学校素质教育作出了贡献,也提高了教师队伍在专业之上的人文素养,又进一步推进了专业教学。在与其他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科交流中,我们也注意吸收他者之长。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我国文科类实验室建设起步晚、基础差,为此我院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就注意学习校内理科实验室建设经验,从硬件和内涵方面展开扎实的工作,一举成为省级美术与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们编写了国内美术与设计教育首套系列化实验教材,标志着美术实验教学由依靠感性经验向理性规范转变,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满足地域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美术设计人才
多年来根据珠三角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广东省建立文化大省的迫切需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与各种层次人才的需求,我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专业培训为补充的三层次培养人才体系。贯彻“以用为本”的理念,将这三个层次培养目标分别定位为实践性美术设计人才、高层次创新性应用型美术设计人才和实用性美术设计人才。
1.在本科教育中重视“以学生为本”,推行“综合素质+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三?三”制教育模式
“三?三”制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的“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学习当中实行大平台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和跨专业自选学习三个阶段;“三条发展路径”是指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阶段规定的学分之后,可以在“本专业、跨专业、创业”三条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实施个性化的课程计划。即除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大核心模块之外,再设立个性化课程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完善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体系的同时,重构具有一定特色、特长方向的课程。为此,在本科生培养阶段还设立了创新学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学分,是为学生在学术论文、艺术竞赛、科技发明、专利成果和文艺创作等方面取得高水平的成绩而设立的一种特别学分。它区别于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内(课内)学习而取得的学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以技能训练、科学研究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融合,多个环节相互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2.在研究生教育领域重视对学员创造力的培养,创建“H”型培养体系
“H”型培养体系是指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研究生培养体系齐头并举,并在严格考核和审查的基础上,允许学员根据自身特长选择转型,使学术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相互融通、相辅相成。利用全国艺术硕士(MFA)改革试点单位的条件优势及诸多的实践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文化机构、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形成社会上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与本学科教师联合的教学团队,使学生能跳出学校单一课程学习所形成的禁锢,结合社会的需求,综合性地思考艺术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拓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空间。
3.专业培训注重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实用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艺术;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0 前言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是一门包含了科技、文化以及艺术等多种知识元素的综合类学科,由于其具有学习门槛低且就业前景好等诸多优势,因此吸引了大批量的学生。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教学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弊端,很难有效的满足于新时期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标准。基于此,针对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所有相关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
1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合理
首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者没有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学生的绘画基础较好,他们对于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可以非常轻松的接受,而一些学生的绘画基础为零,因此也就很难全面理解教育者所讲述的专业知识。长此以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堂中就会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尴尬局面;其次,截止到目前位置,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仍然采用的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少独立的学科定位,从而导致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只是盲目的叠加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很难展示出此专业的独特性与应有的职业特色,无法满足于行业对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需求。
1.2 教学内容缺少特色
众所周知的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各个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其主要的办学特色即为凸显出人才的技能性、实用性以及职业性特点。基于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也要建立在当前行业需求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地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可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表现的缺少特色,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3 教学方法过于呆板
如今,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手段仍处于探索创新的阶段当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有效凸显出教学方法的个性与特色。一些教育者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技能轻实践、重教学轻参与以及重集体轻个性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的创造能力被严重打压。除此之外,在课堂中教育者总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由教育者所灌输给自己的知识内容,无法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十分不利于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增强。
2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践型设计人才,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存质量,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创造力。
自20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就开始了不间断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从而衍生出了各种类型的新型产品,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深入的影响。基于此,为了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也要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技术,继而为学生打造出更为科学合理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
首先,高职艺术设计教学需要让学生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其次,针对原有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实践课程作为本专业的重点教学环节,着重凸显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
再次,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计算机,校方要针对计算机设施的置办与升级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保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
最后,进一步提高对外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争取在第一时间向学生分享国际中最新的美术设计教学资料。
2.2 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当前的行业发展现状来科学化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结构与知识内涵做出适当的调整,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教学基础,全面完善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来增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高职院校应当连同就业岗位一起来构建出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岗位培养内容,其中包括基础的技能培训、人才管理、专业培训、综合能力培训等等,争取为学生积累而更多的岗位经验,为其日后的就业发展打好基础;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找到自身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定位,根据职业教育的实践规律与学生的真实反映来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者还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接受情况,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3 建设专业化的教学课程体系
笔者在这里借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波利亚的一段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价值,教育者需要将“元认知”学习理论最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支持,切实认识到双主体在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在专业课程中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引导他们开始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
首先,教育者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可以打消掉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畏难情绪,拿出更多的积极性来主动拖入到由教育者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例如在教授广告设计的相关课程时,教育者就可以在课堂中创设出以下的教学情境:请各位同学试想一下自己已经顺利毕业,为了顺利就业,你们需要利用专业技术来设计一份完美的“VI设计”,从而达到自我宣传的作用。在此情境中,学生会带着问题而更加专注的开展设计训练,从而将他们内心深处的设计欲望激发出来。其次,教育者还要整合一起可用资源来一到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教授有关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时,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主题:“争做绿色材料宣传大使”。每位学生都需要相机一切办法来完成此次设计,并将废纸、废金属以及废塑料等作为自己的涉及原材料,同时结合设计主题来展开研究讨论。教育者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鲍艳.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艺术教育,2013(07):143.
[2] 欧阳旭霞,李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67.
关键词: 高职;动画专业;实践性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31-02
0引言
动画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是艺术与科学的高度结合,涵盖范围十分广泛,既包括影视、漫画、游戏的原创和制作等艺术领域,又融合当今高新科技数字技术等多方面的应用。进入21世纪,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涵盖动画、漫画、游戏、授权业等诸多行业的文化产业―――动画业,成为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急速发展的动画产业,其中潜在的市场和动画发展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显现。于是,为充实动画人才队伍,弥补动画人才缺口,近年来,我国的动画教育产业也随之迅速发展。目前,动画教育主要依托高校的学历教育和社会短期培训。在学历教育中,高职动画专业以其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契机区别于本科动画专业教育。在近年的发展中,如何建立科学严谨的动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解决教学中的突出矛盾,是摆在高职动画专业面前的首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现状及问题
动画人才的缺乏给教育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很多院校纷纷设立了动画专业,形成了动画专业吃香的局面。几年过去了,这些院校确实为动画界培养了一批人才,使我国的动画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本身三年制学制的制约下,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矛盾日显明显。
1.1 动画课程设置定位不明确动画的定义比较广泛,它的含义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狭义的认识。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畴涵盖了网络动画、游戏动画、广告动画、建筑游览、多媒体、影视动画栏目包装、片头制作、影视特效、动画衍生品开发、动画衍生品授权等。近年来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原有的模式,多数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都是原有的美术专业或师范专业的基础课程加上一些动画基础,并配合一些二维、三维、视频编辑软件综合而成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专业不够细化,对学生的就业定位也很模糊。
动画教育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动画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事实上我国动画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动画专业毕业生真正进入动画公司的只占少部分,大部分都走向了需求量大、薪酬较高的广告、游戏、电脑、电视和出版等行业。所以,根据院校和学生自身的实际进行科学的定位,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是最切实可行的。
1.2 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动画专业起步晚,向社会提供的动画人才还不够,特别是没有向教育机构提供足够的专业教育人才。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又难以吸引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动画专业的师资匮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都是从美术、油画、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有些高职院校在不具备师资、资金、设备的条件下就匆忙开设动画专业,结果师资队伍和学术氛围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形成。
1.3 教学缺少校企合作,实践环节缺乏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应当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来制定具体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再加之设备缺乏,校内外实践场所不足,实践教学处于依附理论教学的状态。尤其是内地院校以及二、三线城市的院校,受其地理位置的制约影响,当地很少有与动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院校合作的企业也就少之更少。校企合的缺乏,使院校缺乏相应的实践场所,学生的实践更多的停留在对一些理论内容辅导验证,对操作流程的模拟。虽然近两年,各学校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总体而言,实践教学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学生设计制作都是假设的课题,沉迷于软件工具的应用,一味追求制作各种电脑特效,导致不了解企业真正需求状况而得不到有效训练,从而使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2实践性教学模式建设
通过笔者对实际用人单位的走访,总结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熟练的动画制作技术以及强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便进入公司后能很快地投入工作。
2.1 创办适合自身条件的动画专业以动画概念建立动画专业,可以确立很多办学方向。动画由艺术过渡到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经历了媒体革命,如网络、移动性媒体动画、多媒体技术应用、游戏、教育软件、智力玩具、电子出版、军事及其他行业的虚拟现实等等。动画专业人才主要培养创意创作类、设计类、技术类、经营类等几大类人才,但以高职院校目前的师资、设备、学生素质等状况来看,很难实现。因为好的创意需要有文学、美学的功底,需要有心理学与市场运作的知识和经验,还需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理念与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师资条件等也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因此,在进行动画教育定位时,高职院校应认清动画的应用范围,根据自身的性质与办学特点找准市场,根据自己的长处分类进行动画人才的培养创办适合自身发展的动画专业。
2.2 具备专业技术过硬的专任教师受实际情况的影响,师资问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为了保证教学,首先学校可以实行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对于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要不拘一格地引进使用。然后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在职进修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外出培训可以加强专业交流,避免孤军奋战,有利于学科发展。另外,可以在社会上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来自一线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由于这些人员是兼职,时间和排课上学校应予以照顾。针对一些动作技能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聘用兼职教师的聘用更加有利于教学。
2.3 告别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实例贯穿法传统动画教育是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动地参与的模式进行的。这种授课模式学生兴趣不高,也不利于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据高职教育学制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动画教学中可以采用实例为平台,贯穿整个课程讲授基本技法的方式。比如软件类课程,大多数传统授课方式都是以介绍菜单功能为线索,单一的讲菜单、工具、特效,导致学生学完后只会做单独的特效,而不知道特效该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而以案例为主要教授内容,在案例中消化相关知识点,使学生们能够自然的接受,而非硬性地记忆。笔者在讲授Flash课程中,并没有将软件每个菜单每个功能从头讲到尾,而只是将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方法通过案例讲出来,让学生在系统的实例讲解与实际操练中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2.4 加强校企合作,引入项目帮助教学依据实际情况,大部分高职院校动画专业的师资、资金、设备都不允许自己独立的开发某个动画项目。而引入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项目的场所、使学生完全接近实际岗位的技能要求,还可以使教师与企业更紧密地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带来的益处不是单方面的,还能为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和谐。
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实训与课程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实际实践操作中获取工作经验,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根据学校的设备资源及学生的实际能力特长状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小组,提出制作任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长在二维的做二维动画实训,特长在三维的做三维动画实训,特长在栏目包装的做栏目包装实训。每组都有实训的实际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参与任何小组的创作,只起技术指导的作用,辅导学生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难题。这种项目参与的方式,使学生对就业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并锻炼了他们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动画专业教学在引入项目过程中,应注意跟踪市场动向,把握市场需求,而不能只单一地适应某一企业或公司,或只做单一项目训练,否则学校就可能成为某个企业或公司的“外包加工厂”,不仅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其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3结语
高职动画专业教育有其特有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合理定位,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上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避免自己的劣势,不能盲目攀比本科院校,而应以培养技能型动画人才为主要目标。当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适合各个领域的复合型高级动画人才,所以就更应该面向的更为广泛的职业岗位群――不仅仅面向专业的角色动画,还应包括广告、出版、电视、游戏、网络等等泛动画设计制作所涵盖的各个职业岗位。只有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做到课程与实践接轨,高职动画教育才能在动画领域之林培养出具备职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文,孙立军.动画概论[M].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2006.
[2]冯四东,付洪萍,吴荣光.高职动画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初探[J].职业圈.2007(12).
[3]赵继学.高职动画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