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优劣势分析;辽宁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235

科技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分类的形式,隶属第三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我国政府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科技服务业也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但相对其他发达区域,辽宁省科技服务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1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尽管现阶段的科技服务业尚属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其发展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政策,并且越来越多的各种业态的为科技服务的机构和企业建立起来,这预示着我国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不久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1国家政策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我国于2006年开始施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了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多项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随之,国务院在当年2月7号印发了实施上述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就如何贯彻施行纲要的基本精神给出了思路和方法上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各项具体做法及若干配套政策。其中重点明确了加大科技投入,扶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举措对科学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的有利作用。这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对如何发展科技服务业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性做法,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全面部署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预示着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新纪元的到来[2]。

12科技服务业总量较小,但增速较快。

2007―2011年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86%,高速度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表现日益明显。我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010年实现增加值56359亿元,2011年实现增加值6 965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4%;2013年行业固定投资额为3 149亿元,同比增长272%;2012年科技服务行业的法人数和行业的就业人数分别为324932个和3307万人,同比增长145%和108%。

13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较大。

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发展却出现区域的不均衡现象,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和科技资源丰富地区。2012年北京市拥有科技服务业行业法人38136个,占全国科技服务业行业法人总数的117%,而新疆科技服务业行业法人数仅为3582,占全国比重仅为11%。从科技服务业市场规模和完善度来看,北京、上海比较成熟,处于第一集团;紧接着便是广东、浙江、天津、浙江等省市,这些省市的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基础深厚,地理位置优越,在当地的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下,显示了勃勃的生命力。从全国来看,目前这个产业发展最为落后的还属新疆、等西部地区[3]。

2辽宁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优势及不足

21辽宁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优势

211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家全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背景下,《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作为辽宁省政府的2014年的1号文件正式颁发,有效促进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关于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举措出台,都将极大地促进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212旺盛的市场需求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对科技服务的需求,辽宁省经济和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为科技服务市场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提升了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空间。1952―1978 年,辽宁省服务业(第三产业)增长了 204倍,同期全国的服务业增长 130 倍。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技术改进和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对科技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213坚实的科技综合实力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服务机构是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需要与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紧密联系,这些创新主体为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知识支撑[4]。因此,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服务范围和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科技综合实力的制约。辽宁省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到 2013 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达 16092 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367 件。技术合同成交量和成交金额也处上升阶段,2012 年全年技术市场成交各类技术合同 14676 项,成交额 23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5%。

22辽宁省发展科技服务业存在的不足

22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2013 年,全省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为 387%,比全国低 74 个百分点;与经济总量前四的发达省份相比,低于广东 91 个百分点,低于浙江 74个百分点,低于江苏 6 个百分点,低于山东 25 个百分点。服务业全行比重偏低,折射出全省科技服务业比重不高。

222地区之间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全省各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以及中介机构布局都呈现不均衡态势,沈阳、大连两市相对比较发达,其他城市相对较薄弱。2012 年,辽宁重点服务业企业数为 7860 个,其中2826%的企业分布在沈阳市,2751%的企业则位于大连市。两市的企业数超过全省的 55%。2012 年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为 321066 亿元,大连服务业营业收入占比 4259%,沈阳其次为 2150%,其余十二个城市的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只占3591%。科技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省服务业发展地区之间的非均衡性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科技服务发展的非均衡性现状,详见图1和图2。

223科技型企业数量少,科技产业规模不大

虽然辽宁具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是,厚重的重工业并没有给辽宁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太优越的生存环境。辽宁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型企业的总数较少。一个地区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科技型企业数量来反映[5]。在这一方面,辽宁省现有高新技术企业 1320 家,而全国范围来看,截至2012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多达 8134,位列首位;辽宁省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6],详见图3。

224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业运行体制

辽宁省目前很多科技服务机构是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的,带有严重的官办主义色彩,科技服务经费依靠政府拨款,科技服务人员素质不高,对科技服务业的认识不足,服务效率低下,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机制体制很难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的要求,很难适应科技服务业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的要求[7]。

225缺乏完善的科技服务业准入体系和认证制度

科技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入市参与。构建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科技服务业市场准入体系和认证制度,对扩大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范围,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至关重要[8]。还没有走上科技服务业的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尚未建立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体系,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既缺少规范的执业资格考核制度,也没有不合格人员的退出机制,竞争无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226科技服务业投入力度不大,融资渠道单一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科技服务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9]。辽宁省的科技投入与投入强度均属中等水平,科研经费投入横向比较不足,有待加强。辽宁省在 2011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中排名第七位,2012年在全国地区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方面仍然是维持原有排名。辽宁与发达省区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3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策

第一,设计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构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氛围,系统规划设计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构架,引导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系统搭建多种科技服务业平台,充分调动和吸引各种所有制属性的社会资本进入。

第二,政策支持略有倾斜,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在保证现有发展进程前提下,尽可能推动本省内科技服务业均衡发展。

第三,加快科技服务业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促进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尤其是形成对整个行业有重要推动作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第四,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业企业市场准入体系,逐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0],通过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提高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辽宁科技服务业市场,规避京津唐等地区科技服务业对辽宁的替代效应。

第五,整合存量吸引增量。依托现有的(国有或者非国有)存量科技资源加以整合规范,增加政府对科技服务业的引导性投入,奠定辽宁省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的基础,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尽快使产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完备产业形态;鼓励全社会各所有制和社会资本新增投入,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产业。

参考文献:

[1]陈岩峰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贾宝林,宁凌,刘亮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体系中的政府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1(13):23-26

[3]国家统计局201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4]刘顺忠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30-33

[5]王吉发,敖海燕,陈航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5(5):35-40

[6]赵晓伟科技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R].南京:江苏大学,2009

[7]杜振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12):30-32

[8]陆洋,韩顺平科技服务业系统功能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2)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战略目标;发展对策

一、现代服务行业的基本内涵

按照我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中的定义:“现代服务行业(modern service industry)是第二产业高度发展的产物,主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贸易管理、服务信息等方方面面都有所转变和进步。它涵盖了由于信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孕育的现代服务行业,也囊括了不同于以往的服务行业的革新和晋升结构。”

二、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基本状况

从产业结构的方面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较为平稳,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发展的幅度也比较合理有序。从我们国家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的组成来看,发展状况比较稳定的是第一产业,而工业和服务行业在我国总体的经济结构中的比值是实现了高于五年前甚至是翻倍了的,所以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已经成为了产业机构中比值较高的产业成分之一,这也说明了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道路是处于比较平稳上升的势态当中的。

(二)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优势条件

1.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软件、电信、信息通讯等服务类型在工作岗位上的转移需要不断上升。由于业务需要,服务产业在国际上的转移也不断扩大,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核心区域,项目的外包和跨国公司业务发展扩大化,他们需要成本较低的生产投资,所以我国成为国际服务行业转移的主要热点。

2.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国家在“十二五”的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行业。在当前,我国产业机构早已进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升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早就拥有了推进自身发展的优势以及条件了。

(三)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能力需要提升

在现代服务行业范围内,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是制约着我国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依照惯例,在某一专业领域里,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要求的基本是需要有掌握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的,但是产业结构性的人员短缺一直不能被填补,服务性产业难以得到强硬的劳动力支撑。再次,我国现有的现代服务行业的技术人员对相关从事领域的技术掌握还不足,和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行业相对比,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发展还是处于较低水平的。

2.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待提高

目前阻碍我国现代服务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服务行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信息和软件科技方面的服务行业里,一旦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持,服务行业提供的产品和相关的信息服务就不能够走上产业链的前端,经济效益就不能够实现最大的获得。

3.服务行业企业融资和品牌规模需要提升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的生长态势中,现代服务行业是要依靠许多资本去支撑的,没有资金的支持,服务行业的发展也就举步维艰,服务活动也就难以顺利开展。另外,在这个信息技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企业的品牌效应是很被消费者所重视的,能够提高品牌发展的规模,就能够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行业发展地位。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及举措

(一)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行业的战略目标

以提升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品牌规模为战略目标,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模式。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现代服务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我国的现代服务行业就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运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积极扩大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品牌规模。甚至可以通过产权并购等多样化的开展模式去鼓励现代服务行业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又或者是通过安排专项资金去推进企业业务发展到国外市场、建立进一步完善的现代服务行业。

(二)加快我国现代服务行业的发展策略

一是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软环境。政府要着力于交通、网络、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于行业标准化、知识产权建设,进一步规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准确把握现代服务业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放宽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二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为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注入新能量。要把握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趋势,结合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的资源、劳动力、市场等优势,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着力引进国际著名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进入我国,以推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准确把握我国现代服务业不同发展阶段所需人才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现代服务业人才中长期培养计划。尽快出台现代服务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选拔培养政策和引进优惠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高地。

四是增强科技创新力度,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驱动。充分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一批科技创新性强、附加值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服务业研发中心和开发基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黄繁华,洪银兴:《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07年第7期

[2]顾乃华:《对现代服务业基本内涵与发展政策的几点思考》,《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3]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新华网.2007

[4]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5

[5]张传翔:《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路径新探》.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一、思想重视辨证分析

扭转“重农轻商”、“重工轻商”的传统观念,转变把服务业作为附属产业的看法。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业之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之于民生的重要性,将发展服务业作为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河南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低于30%,服务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不到35%,服务业吸纳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不足24%,这些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河南经济总量居全国第5位、工业居第5位、农业居第2位的地位很不相称。服务业的增长相对整个经济发展,特别是相对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偏慢的问题突出,在布局上、结构上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首先要正视河南省服务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要接受河南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的现实,但同时还要看到,我省面临国际服务业跨国转移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享有交通便利、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等优势。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实现普遍服务和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依托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明确方向、依托优势、确立重点

河南省服务业应明确“一个突出”、“两个结合”、“三个着力”、“四个明显提升”的发展方向,以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新跨越。即:突出精品意识,把服务业做出品牌效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比较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业产业集群:坚持把发展传统服务业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把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与发展生活型服务业相结合: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上着力。在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上着力,在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上着力:明显提升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提升服务业在群众增收、政府增税中的贡献份额,明显提升服务业就业人数在全社会就业人数中的比重,

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依托全省的比较优势,立足于用好现有服务资源,打破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深化分工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按照国家规划、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工业布局,引导交通、信息、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辐射集聚效应较强的服务行业,依托城市群、中心城市,培育形成主体功能突出的国家和区域服务业中心,交通枢纽城市强化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选择辐射功能强、服务范围广的大城市建立国家或区域性金融中心。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先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行业,并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择优扶持房地产业、生产型服务业、文化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园地制宜,发展各市县服务业

全省各地在制定服务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时,不要一味求同攀比,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资源条件,量身打造适合本地服务业发展的格局和模式。

省会郑州要在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依托行业和产业链平台,着力促进大型龙头服务企业的建设,注重服务业集群化、内涵化的发展,通过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服务品种,走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用好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文化旅游业、创意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高地。把自己打造成全国性的会展业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开封市的重点在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整合鼓楼、龙亭、清明上河园、包公湖四大休闲文化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宋都水城的恢复和保护,打造“宋都、、水城”旅游品牌。

洛阳在工业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实力很强,是全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工业和石化工业基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人口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与成本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应依托这些优势,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引导创办科技服务型公司,鼓励更多的研发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进驻,形成新的科技服务功能区,使洛阳成为全省最大最强的科技服务中心。同时要提升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品位,优化整合以龙门石窟为主的洛阳旅游文化资源。

新乡、安阳、许昌、三门峡等城市也主要以工业为主,这类城市要把生产业摆上优化发展的位置,大力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行业。努力实现生产业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速和服务业增速,成为服务业的先导和支柱产业。

平顶山、焦作、鹤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要立足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服务业项目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平顶山、焦作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宣传和整合。

南阳、信阳、商丘等城镇化水平在20%-30%之间的综合型农业城市,以及城镇化水平在20%以下的驻马店、周口等,这些城市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联结城市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这类城市可采用成为上述几类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原料提供、半成品加工基地的方式,逐步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当地政府要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和富余劳动力的聚集,发挥人力资本低廉的优势来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同时,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建立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盟,特色互补,以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商丘可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交通业,力争成为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的物资集散中心。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一)优化服务业的行业结构

既要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中介、会展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又要立足现有条件,规范提升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还要全面推进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卫生等适应消费升级的公共服务业,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多的现实,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1.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

业的发展的指导原则是:首先通过市场深化,提高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特别是促进制造业内部服务活动的外部化和服务交易市场化:其次是通过现代技术运用及服务创新,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技术基础:再次是通过产业区位集聚,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生态基础,在多样化、多层次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基础上,拓展服务辐射空间,使服务价值链向外延伸:最后是通过网络化架构,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基础。在此原则指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强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注重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

2.规范提升传统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对商贸、餐饮、住宿、洗衣业等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促进商贸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引导餐饮业发展,促进社区服务业发展,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从而改变传统服务业生产率较低的状况,促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高级化发展,以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3.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生活服务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搞好农民和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二)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

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服务业,积极扶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发挥其在自主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服务业组织结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要支持设立专业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从事服务业领域企业兼并重组,优化服务业企业结构。有关部门要加强商业网点规划调控,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开放水平

(一)加快体制改革与创新。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1.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在全省全面推行外资项目无偿制,规范服务办法。继续简政放权,研究探索新的投资便利化措施。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法规,通过制订开放条例,依法对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在开放职责、开放措施、开放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加大对外商投诉案件处理力度,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2.建立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体系。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是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

3.尽快建立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机制要注意合理利用紧急保障措施来保护国内服务企业的利益,

4.积极参与多边、双边谈判,扩大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推动服务贸易出口。要利用多边和双边谈判的机制,为我省优势服务业的出口创造机会。应积极联合发展中成员国要求发达国家降低自然人流动的贸易壁垒,提高劳工配额发放程序的透明度,增加劳工签证数量,同时取消对服务提供商认可、认证的附加条件,通过双边的谈判,与各个国家达成相互的认可、许可协议,减少服务贸易交易成本,促进我国自然人移动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正确处理好服务业开放与培育壮大国内产业的关系,完善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加强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增强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应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充分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一要着力构建促进企业“走出去”的良好环境,二要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三要完善对外劳务合作援助协调机制、权益保护监督机制,整顿和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抓好劳务资源整合,推动外派劳务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扩大劳务输出规模。

(三)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

随着我国人世过渡期结束,对国家明确承诺已经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尤其是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物流、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带动我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把服务业领域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创新机制和手段,扩大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要着力引进国际著名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带动我省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设立采购、分销、研发、物流、旅游等服务机构,努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体系

(一)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要发挥经济调节职能,积极调整投资结构,支持、鼓励、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要认真落实税直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新兴行业和薄弱环节建设。各地也要根据财力可能安排一定数额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引导和推动本地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强政策性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加快实施项目带动。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政府部门要以主动服务、快捷服务为企业创造优质、高效、低廉的商务运行成本,把优化各省服务业软环境作为重点,实现措施性协调。要研究制定更好地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促进服务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招商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放宽政策。鼓励和加快对外资和民资开放服务业市场。建立和完善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机构,落实协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政府公共服务与发展服务业有效结合。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外包和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企业,实行财税优惠。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的比例,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一般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还应注意实现服务业发展监控机制的协调,避免各地、服务业各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促进河南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07-02

长期以来,人们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关注主要是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化问题,对于服务业的关注较少。人们通常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应该遵循配弟―克拉克定理,即服务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之后。然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允许我们再重复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发达国家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表现出来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2007年3月国务院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国必须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工业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必须改变只有工业发展后才能发展服务业的观念,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对于衡阳这样中部地区城市而言,怎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

1 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历年统计数据显示,2002-2009年衡阳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9.49%、39.62%、37.47%、36.56%、36.00%、34.81%、35.2%、36.58%(为便于处理和比较,我们采用国内统计报表的第三产业数据来代表服务业)。8年来,衡阳市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比GDP低1.0个百分点,比工业低4.3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的分行业统计数据来分析,2009年衡阳市超过总体GDP增长速度的服务业有批发零售业与金融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51亿元、21.16亿元,年增长分别为17.3%、18.7%;超过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的有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0.50亿元、232.19亿元,分别年增13.9%、13.3%。而运输邮电业与住宿餐饮业的增长速度则远低于其它行业的增长速度,分别实现增加值50.86亿元、23.97亿元,年增长分别只有4.9%、8.1%。

作为中部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湖南省或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总量偏小,比重偏低,差距不断拉大。从总量上看,2009年衡阳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排名第4位,只有36.57%,而全省平均水平是37.79%,全国平均水平为41.27%,比全国、全省分别低了4.88、2.6个百分点。从发展趋势上看,服务业比重与他们的差距在扩大。2002年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49%,湖南省为32.0%,全国为41.5%。经过8年的发展,衡阳市有服务业增长明显低于全省水平。并且与全省的发展趋势相反,服务业比例呈少量下降趋势,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衡阳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仍然发育不足,金融业虽然2009年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起点低,总量仍然很小,教育、卫生和科研等知识含量高的产业比重仍然偏小。2009年,衡阳金融业增加值为21.16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总值4.95%;房地产业增加值为30.18亿元,占全市服务业总值的7.14%。二者都在服务业总值占比较少,有待进一步发展。

2 制约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衡阳作为湖南的老工业基地和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发展服务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的。2009年衡阳市城镇化率达到43.15%,总人口739.8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68.01亿元,增长速度达到14.7%。但是,衡阳市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

2.1 收入水平制约

2009年衡阳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3911元,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084元,也远低于全国平均收入水平17175元。从一定意义上讲,消费是经济保持良性循环的最根本的因素,服务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衡阳市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加上传统消费习惯,这些都制约着衡阳市服务业市场的扩大。衡阳市2006年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2%和50%。而全国和全省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8%、43%和34.9%、48.6%。衡阳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2.2 低城市化水平的制约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历程显示,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还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和统计,人均收入在765美元到3035美元之间的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是50%;人均收入从3035美元到9386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是70%;收入高于9386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平均城市化的水平是80%。衡阳2009年的人均收入是2400美元,按上面提到的划分标准,已经进入到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而衡阳城市化水平只有43.15%,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差6.8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受制于工业化水平,但还受到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

2.3 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化进展缓慢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衡阳市事业单位、政府信息服务、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严重滞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社区服务业被街道垄断,殡葬服务等也是垄断经营,有些市场中介机构仍依附于政府部门。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出来,既抑制了服务行业的发展活力,又造成了低质量、低效率和高价格现象,抑制了有效服务需求空间。二是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缓慢。衡阳市现有钢铁冶炼及管材加工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配件、盐化工及精细化工、煤电能源、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等8个较大关联产业。这些产业本身规模较少,产业关联度低,大部分企业是小而全的发展模式,主业与辅业没有分离。这种发展方式既影响自身的发展速度,又阻碍了生产业的发展。

3 加快发展衡阳市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服务业的发展能带来人民生活的便利,生产业的发展更是能够极大地降低工业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生产分工的细化。衡阳市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依靠比较优势从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着手,发挥后发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3.1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服务需求

2009年,衡阳市人口总数为739.80万,城镇人口319.22万人,而城镇单位从业人数只有49万多人,只占人口总数的6.65%。衡阳临近广东,长年在外务工人员130多万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衡阳市主要城镇人口是依靠在外务工换取收入的。要促进衡阳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培育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服务。因此,衡阳市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珠江三角洲、面向长三角、面向长株潭地区,依靠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优势及时收集前三个相对较发达地区的服务需求,结合衡阳地区劳动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来发展服务业。衡阳市服务业的需求应该包括二个方面的需求:本地区的常住人口与企业的需求,相对前三个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需求。因此衡阳服务业的本地需求主要是生活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政府服务业,而生产业的发展由于本地工业基础薄弱,必须结合前三个地区的需求与本地的比较优势来开发培育。如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3.2 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本质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培育出新的信息服务业,而且可以改造传统产业。只有把信息化与工业化两个进程结合起来,把信息化落在实处,才有可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变挑战为机遇。目前衡阳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环节,这些产业和环节中一般是中小企业,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挥了比较优势,但是在解决原料、技术和市场问题时却处于劣势。所以要大力发展衡阳的比较优势产业,就需要给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和必要的信息服务。衡阳市企业规模普遍较少,规模以下的企业发展状况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更需要中介组织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种信息服务带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可以由民间的各种行业协会来提供,但政府应该而且有能力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3.3 创新金融服务体制,培育新兴服务业

衡阳常住人口在湖南省排名第二,服务业的发展大有潜力可挖。除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之外,重点应该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较大的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业、旅游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等。房地产业的带动效应较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衡阳的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衡阳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综合发展。旅游业对于城市品牌、生态环境建设、就业、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衡阳的旅游业发展重点打造南岳旅游区、整合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商务服务尤其是会展服务已悄然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商业活动,衡阳商务服务主要是注重商务环境的改善,与其它发达地区搞好商务对接。教育科技及文化服务业既直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更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本的形成,衡阳教育科技文化服务业发展应该重点扶持发展衡阳大学城,促进衡阳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与湖南工学院三所本科院校之间以及与其它院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与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文献综述[J].经济学家,2006,(6):35-41.

[2]黄少军.服务业与经济增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科技服务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新兴服务业态为主体,相关产业相配套,特色鲜明、空间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功能集成以及管理、信息等共享平台的区域。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为现代制造业提供基础支撑,为完善城市功能提供有效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进而推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意义

1、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如今,全球经济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快转型的特征。经济全球化和分工专业化加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0%。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左右,甚至落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就**而言,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5.7%,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发展服务业,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随着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日益增强,今后经济增长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三、第二、第一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符合这一发展趋势,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功效提高,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

2、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态、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尽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但其产业特色也决定了其经营覆盖的区域范围的有限性,因而,“大水漫灌式”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并不符合服务业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依托资源、区位、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集中优势力量,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可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创业环境、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要素集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由于集聚区产业关联度强,有利于整个社会服务网络的形成,可以通过完善布局、高效开发、联动发展,进一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外部经济优势,在较短时间、较小空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从而促进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是增强企业竞争力辐射力、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载体。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富集多重因素,建设集聚区,由于资源、信息、管理、环境等共享平台,在产业链上存在依存关系,大大节约了企业的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培育区域业品牌企业,有利于集聚区企业的市场认可度、知名度以及占有率不断提升。同时,集聚区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也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稳步提高,降低了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了市场良性运转。众所周知,无论是生产业,还是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业、社会公共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吸引劳动力、促进就业的“蓄水池”。在发达国家服务业吸收劳动力超过一二产的总和。同时,文化、娱乐、旅游、电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也能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充实完善专业队伍,集聚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1、强化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明晰。市委、市政府规划了“三区五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合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细分产业导向,突出重点,发挥优势,错位竞争,既促进了各集聚区特色化发展,又有利于各类产业优化空间布局,同类产业集聚趋势已经形成。**港区依托沿江港口码头、开发天星洲发展现代物流。城北服务业集聚区依托原有基础重点发展专业市场和商贸集聚区。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依托古银杏森林资源积极打造旅游集聚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充分发挥沿江的区位优势和精细化工产业特色,发展专业化工物流。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依托船舶和机械产业加快发展金属材料物流。农产品仓储物流园依托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效农业种植业发展农副产品物流特别是农副产品链物流。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充分发展发挥货运站优势积极发展铁路物流。万通物流园积极发展城市生产生活资料综合配送物流。

2、强化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进驻步伐加快。近年来,各集聚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集聚区发展的“龙头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完善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大项目纷纷入驻。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自成立以来,竣工或在建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外资项目两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0万美元。2011年计划开工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1亿元,其中由浙江港湾集团投资的沥青仓储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阿尔贝尔化工仓储项目计划总投资2750万美元,轻纺城项目计划总投资8亿元,文化主题街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在建、签约、洽谈的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80%落户于规划集聚区内,集聚区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流动的“洼地”。

3、强化培育扶持,规模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从条件相对成熟的集聚区入手,建立健全专门管理机构,明确专人从事集聚区的相关工作。市服务业发展局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帮助各集聚区申报省级、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07年,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准为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获准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重点物流基地。截止2010年,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区企业达201家,累计注册资本达7.2亿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10亿元,两税收入达5000万元,从业人员5671人。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成立两年来,专业化工物流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进驻园区物流、仓储企业

20多家。已建有通用、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11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6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3个。拥有各类产品仓储总容量近500万方。2010年,该集聚区物流营业收入为20亿元,两税收入超亿元,从业人员1360人。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集聚区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服务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相比,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整体规模偏小。一是集聚区经济体量小。2010年,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靖江)、海陵城北物流园区、高港港口综合物流园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91亿元、86亿元、34亿元,分别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455%、430%、170%;实现税收1.2亿元、1.03亿元、2.3亿元,分别是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的118%、102%、227%。二是集聚区入驻企业少。至2010年底,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入驻企业20多家,而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城北物流园区、高港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已达250多家。特别是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近年来共引进1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达12个,形成了粮油、木材、金属材料、石化产品四大物流产业形态,形势咄咄逼人。

2、服务层次偏低。一是总体层次偏低。建成和规划的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市场和传统的物流领域,商务服务、科技服务领域的集聚区偏少。二是产业内部层次偏低。城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市场形态上,同质竞争现象仍然存在,网上信息、网上交易等高级形态的交易方式还没有实现。苏中沿江化工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实现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信息化。物流园区的第三方物流相对薄弱,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多数是运输和仓储,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无法提供。

3、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组织机构仍不够健全。部分集聚区没有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没有专人从事规划、招商、协调和管理。二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还没有一家集聚区能够为入区企业提供投融资、合作交流、人才培训、信息管理、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三是缺乏规划引导。部分集聚区未能编制专门的集聚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难以有效地引导项目、企业的入驻和集聚区的发展。

四、加快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目标

依托产业特色和交通优势,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业态集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较强的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成为**服务业总量增长、投资增加、税收增收和容纳就业的集中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产品交易、商务商贸、科技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15年,力争宣堡古银杏森林群落风景区、虹桥金属材料物流园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农产品仓储物流园、黄桥火车站综合物流园建成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苏中化工物流园、城北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建成百亿元集聚区,信息化、电子商务在集聚区得到全面应用。

(二)对策建议

1、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组织程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用抓工业园区力度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理顺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选调精兵强将负责集聚区的招商、开发和管理、服务工作。特别是省和泰州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顺应规模发展要求,建立市一级独立的组织机构,以便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施有效的规划、招商、开发、管理。二是建立完善目标管理机制。建议将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服务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市“双文明”百分赛考核,科学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建立目标管理和工作推进考核机制,推动集聚区加快发展。三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集聚区建设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集聚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建立集聚区统计体系。建议建立一套快捷、高效的集聚区经济运行统计体系,准确掌握发展动态,做好综合监测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坚持规划先行,指引发展方向。一是修改和完善“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特色,突出城市为现代服务业载体、以园区为生产服务业基地,促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原“四区五园”调整为“三区五园”,并完善空间布局规划,超前谋划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空间。二是加快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根据各地实际,做好与工业开发区规划、城镇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加快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建设规模,逐步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是编制主题大厦布局规划。一个主题大厦就是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遵循服务业集聚发展和节约用地发展的原则,依托**城区、黄桥镇区和“一区四园”加快编制商贸、金融、电子商务、信息(含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等主题大厦建设布局规划。

3、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招商引资。一是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库。根据集聚区产业定位,按照规划和空间布局,编制和完善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库,明确重点项目的建设内容、布点、投资规模和效益,以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二是开展集聚区专题招商活动。多层次、多渠道举办招商活动,重点组织专题性招商活动,突出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科技服务、主题大厦等服务业专题,重点引导一批国内外知名、拥有先进技术的优势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集中,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注重引进一批服务业领军人物及高级专业人才,积极开展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训,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与问题,切实改善用人留人环境,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不断提升我市服务业集聚区的水平。四是把好项目质量关。对重点服务业项目,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加强规划论证和策划设计,从源头上把好项目质量关,防止项目低水平、低档次以及重复建设,克服项目因功能定位不明确、规划不到位和策划设计水平不高造成的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