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分为五个方面:1、教师自身素质;2、教师的心理环境;3、教学条件状况;4、学生环境;5、教师的地位问题。这对我们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

一、问题提出

教学水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能力所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反映了其知识、技能、能力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林崇德、申继亮提出教师的知识包括本体性、条件性和窑践性知识三个方面。关于课堂教学能力李尉认为应包括:教学和课堂控制、个人的心理特征、教学类型、态度和行为;而申继亮分为:认知、操作、监控和动力系统。关于教学积极性,陈卫旗的研究表明,教师总体对工作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学生素质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卷入程度。刘海燕的研究显示:最激励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事业心、责任感、人际关系和睦;易使教师积极性受挫的因素有报酬不合理、社会风气不良、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家务负担重。

以上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影响教学水平的因素,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研究,难以反映研究主体的实际状况,而且研究的大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教师。本文研究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问题,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由研究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研究者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及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研究一(一)研究方法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教师120名,其中男教师36人,女教师84人。2、研究程序。用不记名开放式问卷,让教师陈述影响其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再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出各种因素提出的人次及比例。

(二)研究结果经统计归纳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25个,见表1。

从表1看:教师提及的百分比最高的依次为:A4、Al、A10。最低的为:A24、A23、A25。表1是对每一因素提及的人次及百分比的反映,只说明某一因素的广泛性,并不代表这一因素对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有多大。广泛性高的因素重要性未必也高,广泛性低的因素重要性未必就低,为了弄清这些因素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用的大小,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研究二(一)研究方法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小学教师150人,其中男教师42人,女教师108人。2研究程序。将第一步所得出的25个影响因素制成问卷,让教师对每一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的等级有5个:1、非常重要;2、比较重要;3、重要性一般;4、不太重要;5、很不重要(值越小重要性越高)。问卷数据输人计算机,用Foxpro进行管理,用SPSS/PCv8.0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1、各因素的重要性与广泛性对比(见表2)

从表2得出,(1)重要性较高的是:A1、A5、AI9、A2、A4;较低的是:A8、AI3、AI2、A25、A24。(2)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的是AI、A4、A5、A10、A2,尤其是AI、A4、A5,其重要性和广泛性均列前五位。(3)A19、AI8、A3,广泛性不高但重要性较高。(4)A25、A24、A8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都低。(5)A21、A7、A9有较高的广泛性,但其重要性却并不高,具体分析见表3。

从表3可得出:持非肯定态度的:A21有52人(占34.7%),A7有55人(占36.7%),A9有56人(占37.3%),合计163人次(占36.2%),而其平均广泛性等级为6.2,重要性等级为14。

2、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极大旋转后得到表4。

经整理统计得出各因子群的内容及重要性等级排序,见表5。(注:等级值越小重要性越高)

从上可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归纳为5个方面:1、教师自身素质;2、教师的心理环境;3、教学条件状况;4、学生环境;5、教师的地位问题。

三、问题讨论与分析

讨论1(1)AI、A4、A5、A10、A2这些因素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说明这5种因素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措施都很难奏救。a、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低,特别是拖欠工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拖欠工资是极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b、“教学设备落后,办学条件差”是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广泛而又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与学校落后的教学设备及手段形成了极大反差,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相当多的学校极为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这使得广大教师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信息时代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2)Al9、A18、A3三个因素,其广泛性不太高但重要性却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数教师对这三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感性认同,但却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昭示我们:a、目前读书无用的思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降低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兴趣。b、有的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教学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中心旁落,这样就很难调动教师积极性,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c、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过多的检查验收活动干扰了教学秩序,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挤占了教师的学习、工作、教研和休息时间,这些无关的事务成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原因。因此在呼吁对学生“减负”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减负”的问题(3)A21、A7、A9广泛性较高,但重要性不高(见表3)。我们认为,教学态度、责任心、教育理论素养及教学方法等问题应该是制约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教师们却并不认为重要,说明有相当多的教师尽管承认主观因素的作用,但更看重客观因素,其原因可能是:a、社会为教师所提供的外部条件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内在的需要,教师存在着相当不平衡的心态,极大地制约着教师教学的积极性;b、有些教师对外在条件的需要远远高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反映出这部分教师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

讨论2影响教学水平提高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1)教师自身素质。从职业素质上看,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等理论修养方面的欠缺,备课水平、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等教学操作技能不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道德素质角度看,有些教师缺乏正确的职业道德,对教学的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心、备课不认真,这样便失去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在道德激励机制,而成为影响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内因。(2)教师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应加强学校内的环境建设,尤其是教师的心理环境建设,重视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不仅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间也要形成相互协作的氛围,同时要理顺领导与教师间的关系。学校在管理上应引入竞争机制,任人唯贤,重视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素质。这种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能够使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心理满意度,从而产生努力向上的心理动力。(3)教学条件的状况。这是影响教师教学的现实的问题,既有教学设备与技术的问题,也有教师负担的问题,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外部条件保障。(4)学生环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然离不开对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因此,学生环境便构成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应严格控制班级学额,因为学额过多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使教师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也同时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课外活动的缺乏使得我们的教学沉浮于“应试”之中,缺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在无形中对教师的要求也就简单化、低级化,从而淡化了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另外学生素质的不平衡也确实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所以控制学生的班级学额、减轻学生负担、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采用科学的分班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5)教师的社会地位。这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第一因素,由于教育及教师的地位问题没有真正落实,便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加上有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的忽视更加挫伤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获得下列结论:1、教师们所提出的因素比我们预期的丰富、具体、全面得多,更加切合教学实际。2、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与广大教师在认识上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后者则强调外在条件保障。3、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为:教师地位问题、教学条件状况、教师自身素质、学生环境、教师的心理环境。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应作系统化研究,通过研究将这些因素进行归纳分类,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通过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满足教师最基本的需要,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这是科教兴国之本。

2、重视教育应抓在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改善学校教学条件,提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3、加强教育理论、教学操作水平和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师的眼界,使优秀教师发挥辐射作用。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Abstract: Teacher qualit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quality that the educational ideals is the prerequisite, continuous learning is fertile ground, teaching practice is the base and teaching reflection is the way.

关键词: 教师素质;提高;思考

Key words: teacher quality;improving;reflections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32-02

0 引言

教师是教育工作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教师自己和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关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那么什么是教师素质呢?所谓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人的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要的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教育人的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综合反映。①关于提高教师素质的思考具有巨大的意义。如何提高教师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所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问题,下面我就教师素质的提高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1 教育理想是提高教师素质前提

我们都知道理想的重要性,简单理解理想是只对于某一事物的合理想象和希望,是一种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内在力量,是力量的源泉,是人生道路的指明灯。曾经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的多远。”那一个没有理想的老师呢?同样,一个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是不可能持久的保持其对教育的激情,对教学的认真,对学生的关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渴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很难在其教师职业的道路上走很远的。可见,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想不仅关乎他自己的生活、事业、未来,还关乎学生、学校、教育乃至国家的未来。

那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理想呢?首先,教师在其对教师职业的认识上要转变观念,不仅仅把教师职业看成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一种工作,应该把教育工作看成一种专业工作和一份教育事业。当教师把教育工作看成一种专业工作的时候,教师将会思考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知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样将会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当教师把教育工作看成一份教育事业的时候,教师将会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用敬业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立志在教育事业上有所成就,这将推动教师自身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以及促进教学和学生的不断进步。可见,教师的教育理想对教师工作具有较强的“指明灯”的作用。其次,教师在应该具有“真爱”教育的情怀。具体表现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真实真诚真挚的;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应该是富有情感的,是能够理解和宽容学生的;在教育方面,教师应该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总之,教育思想是教师特有的东西,教育理想是教育思想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将会有明确的教育方向,将不断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推动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提高其素质,切实地为教育服务。

2 不断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

这里强调了教师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不断学习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基石,也是教师素质提升最核心的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知识和技能需要定时充电、不断更新的意识和观念。尤其是在终身教育思潮、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型社会思想的提出后,教师应该强化“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教育观念,意识到不断学习对自己和学生的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将这些观念“灌输”给学生而且应该亲身将这些观念付诸实际。其次,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结构的建构。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应该是单一的静态的,应该是多样的动态的。教师不仅仅要精通其所教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跨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哲学、现代科学、社会人生、创新、教师职业精神和品格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要能够“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不能“闭关锁国”,尤其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断更新的社会下,教师应该用开放的、动态的观念面对各种新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3 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沃土

马克思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学是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师的实践离不开教学,教师素质和能力需要在教学中检验和深化,教学实践也将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积累一定的实践性知识,也就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包括一定的课堂情景知识、课堂危机处理知识、教学风格、教姿教态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的,是需要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来锻炼与提升的。另一方面,教学实践是双向的。教师应该正确看待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传递着知识和情感等各种信息,这一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也是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的。再次,在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前人经验。孤独的实践者会走很多弯路,我们需要参照他人的经验。实践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借鉴前人的教学经验,将别人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检验教学经验并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和能力。

4 教育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关键

反思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却往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反思是对过去的思考并从中总结经验,反思的目的是更好的展望未来。肖川曾说:“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仪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②

教育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决策、结果等进行综合、总结、分析、提炼的过程,应该包括对教师自我、知识素质、能力水平、道德修养、身心素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评价、课程、育人、生活等多方面的反思。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将会直接的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有效的处理和运用教材,逐步掌握教学规律,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③大凡优秀的教师都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注释:

①韩永英.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1(12):12.

②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③陈丽.关注教学反思,促教师专业发展[J].文教资料,2009(03):98.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每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学生的重要榜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大,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没有忽视教师队伍的品德素质建设,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问题探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见效慢,成果低,很难看到像样的成绩,但是德育教育又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提高教师队伍品德素质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与学生一起养成好习惯”、“注重生活德育培养”专题讲座,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重要德育理念植入每名教职员工的心中,让每一名教职员工在工作中注重自己的妆容仪表,让每一名教职员工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语言表达和行为方式,绝对不允许存在粗暴的教学方式,不允许出现体罚学生的不良情况,让广大教职员工形成“育人先律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品德素质。

二、加强学生道德行为培养

小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行为是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世界最终还是他们的,只有他们具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了优良的道德行为,才会在未来的生活学习过程中拥有这个世界。为了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在我校先后组织开展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活动、“浸润经典、立德树人———践行《弟子规》”活动、“德育十大快乐套餐”活动,并且申请了国家三育九养研究课题,根据我校实际德育教育情况结合现今小学生生活学习特点,编制了《三育九养课题研究教师指导手册》和《学生成长规划活动》校本教材,为加强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学生体会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弟子规》中蕴藏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奠定了坚定基础。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建设学校道德文明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存在;问题;对策;研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语言缺乏精练。想要提高对幼儿的教学质量,必须要保障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炼,清楚明了,这样才能够保障幼儿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感情,一般如果语言非常的复杂出现较多的重复,就会造成语病,导致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这种不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不良的习惯,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语言情景的错误使用,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犯得错误,致使一些表达情感色彩的词汇成为语言表达的累赘,“啊、嗯、呀、哦、咦”等。还有的教师把小朋友当成弱智,总是无意义的进行一些问题的反问,“对不对”、“会不会”、“行不行”等等,幼儿就会跟着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回答,对或者是不对,会或者是不会,行或只是不行,这种提问和回答的方式缺乏启发性,不符合语言教学的精确简练,并且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幼儿思想上的进步,不利于幼儿的语言学习。

以上的叙述都表明语言教学过程中,语言精练、明了的重要性,这有清楚的表达语言的中心,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才能够扩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才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的学习。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加强自身的修养,扩大教师的知识范围,尽量的邀请优秀的语言教学来学校开展演讲,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眼界,还能够帮助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或者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赏诗文经典,能够陶冶他们的情操,更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气息。

(2)语言缺失情感。情感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是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情感语言的使用,能够帮助幼儿明白教师想要表达的感情,提供大量的信号,也会使得语言更加委婉形象,赋予情感的语言表达,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时候,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官,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褒义感彩的,“英雄”、“英明”,含有贬义感彩的,“腐败”,含有喜悦的色彩,“成功”、“高中”等等,不一样的词语表达着不一样的感情,像一些诗当中,一些事物就能够清楚的表达出作者的感情,一些秋风、落叶等等,就表达了诗人悲凉的感情,因此说,语言色彩的词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清楚的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情感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就忽略了这种情感语言的应用,造成了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受到了较多的障碍,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感彩语言的使用。

(3)语言缺乏规范。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交流最多的就是教师,并且教师在幼儿当中的形象也是非常的高,因此幼儿常常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平常的交往过程中,教师可能缺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导致学生语言缺乏规范性,阻碍了学习的进步。

比如,在教师平常使用的语言当中常常出现一些口头禅,或者是结尾有加强语气的词语,在讲解问题的时候,过多的对某些单词进行重复的使用,像,“然后……然后……然后……”,导致语言失去了标准性,对学生指引了错误的方向。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知道了语言规范性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要加强教师在与学生交流当中语言使用的规范,只有教师语言使用的规范,我们才能够保障幼儿在学习语言过程中的正确引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二、提出的措施

(1)提高语言意识。幼儿正在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在与教师交流的^程中,一旦存在任何的不规范性,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向,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我们必须要提高教师对语言教学的意识,让教师意识到自身语言使用对幼儿的影响力,保障在与幼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使用规范性语言。

(2)储存语言知识。只有不断的丰富教师的语言知识,才能够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增加教师对语言的存储,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能够加强教师自身的内在修养,有利于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促进语言反思。教师必须要不断的对自己进行反思,不断的加强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所以进行语言的反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对以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正处于模仿别人的阶段,因此教师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在与幼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语言的使用对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了确保幼儿语言学习的正确度,我们必须要加强对教师语言的监督,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磊.语言教学当中的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12.4;49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1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现状

1.1.1反思认知反思认知包含对反思实质的理解及反思作用的认识。教师是否进行教学反思,取决于他是否了解教学反思、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一观点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90%以上的教师表示同意;在“什么教师最需要反思”上,54.1%的教师认为老、中、青都应反思,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认同度较高,能较普遍地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而具体到对教学反思的了解程度,完全了解的占3.5%,比较了解的占33.7%,有点了解的占45%,完全不了解的占17.7%(主要是新入职教师)。方差分析表明,在反思认知方面,教龄间存在显著差异(F=4.226,P<0.05),职称间也存在显著差异(F=3.178,P<0.05),性别差异不显著;多重比较发现,随着教龄的增加有所增加,教龄15年以上的教师教学反思认知程度显著高于教龄1~5年的教师(P<0.05),高级职称教师也显著高于初级职称的教师(P<0.05),教龄和职称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教师的反思认知程度主要受教龄影响。可见,虽然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比较认同,但对教学反思的了解程度却不高,了解程度主要受教龄影响(一般随着教龄的增加职称会提高)。

1.1.2反思行为反思行为考察的是教师什么时候进行教学反思以及反思的常规化程度。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恰当的反思,才能更具有效果。通过对“反思的经常性”进行调查发现,53.2%的教师表示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方差分析表明,在反思的经常性方面,教龄间差异显著(F=2.58,P=0.038),在性别和职称间差异不显著。事后分析表明,教龄6~10年教师反思的经常性显著高于其他教龄教师(P<0.05)。在教学反思的时间方面,24.6%的教师于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反思行为,47%倾向于课后反思,20.7%的教师有问题时才反思。可见,虽然有一半的教师表明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多属于课后反思、阶段性反思,还没有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的常规,教师反思行为与对教学反思重要的认同不一致,知行脱节比较明显。

1.1.3反思内容反思内容是教学反思行为的载体。教学反思内容是多元的,不同的内容指向反映教师教学反思的不同水平。通过对教学反思内容的调查发现,70.8%的反思行为指向课堂教学,33%指向学生发展,30.1%指向教学改革,22%指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9.2%指向师生关系。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反思内容主要定位于课堂教学,这与中学教师相一致[3]。对课堂教学教师主要反思什么呢,调查发现:69.5%的教师针对教学内容,57.1%针对教学方法,51.4%针对教学设计;而针对教学理论、教学探究的反思较少,分别为27%和12.1%;针对学生学习表现的最少,仅为7.1%。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围绕“怎样教”,注重的是借助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有效传给教学内容,主要关注程序性、技术的问题,忽视了学生“怎么学”,反思水平大多处于前反思水平。2.1.4反思方式反思方式是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即教师怎样反思。调查发现,借助于回忆并加以思考进行反思的为77.3%,观摩他人为46.1%,与同行讨论的为35.5%,写教学日记30%,学生问卷调查为13.1%,教学录像为12.1%,理论思考与教学研究为7.8%。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表现出如下倾向:对自己的教学“想一想”或对他人的教学“看一看”的居多,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的较少;过于从教师角度进行反思,较少从学生角度和理论研究角度进行反思,难以有效地把教与学连接起来。

1.2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

影响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方面看,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要性认识不足(59.9%)、教师不知道如何反思(49.3%)、不清楚反思内容(30%)。从客观方面看,主要包括:工作繁忙没时间(40.4%),学校要求和氛围(30.1%)。可见,虽然学校工作负担重、缺乏反思氛围等客观性因素具有一定影响,但制约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教师主观层面。因此,在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上,在考虑主客观相结合的同时,应当更多的关注教师主观方面。既然影响教师教学反思的因素来自主客观多个方面,那么,一线教师期望通过什么途径有效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呢?通过一道多选题进行调查发现:67%的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在反思实践中培养,49.3%的教师提出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44%的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自学教学反思理论,41%的教师认为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24.1%的教师认为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可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认为提高自身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是多元的,虽然教师倾向于从自身方面进行努力,但是也很希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

2结论与建议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能普遍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反思,但反思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反思动力不强,反思行为没有常规化、规范化,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制约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和教学能力,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教学反思意识

反思意识是教师对反思所持有的内部观念,是引导教师反思行为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反思的不竭动力。调查中发现,虽然90%以上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但制约教师教学反思的首要因素还是“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59.9%)”,且教龄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学校引导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责任心和培养开放的态度,提高教学反思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动力支持。②各院系、教研室要定期开展“教学反思”主题交流和讨论,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内在认同和观念建构。③教师自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教学反思与专业发展的内在关联,增强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④学校通过职前教学理论培训和教师职后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促进新入职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2.2夯实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基础,学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需要专业引领,只有正确的专业理论引领,反思内涵才能得到本质的提升。[4]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教师完全了解教学反思,而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了解是片面的、经验的,反思什么、怎样反思等基本理论问题是影响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因素。教师边反思边学习,理论知识的丰富可以直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也会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使之发展成为有个性的专家[5]。为了夯实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根据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的特点,教师可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反思理论学习计划。②学校建立教师教学反思学习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奖评等手段进行督导。③学校搭建教学反思理论学习平台,加强对教师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的支持和鼓励,比如:邀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提供学习书目和资料;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理论研究,引导教师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2.3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

教学反思不仅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还是外显的探究行为,因而培训教师科学、规范的反思实践操作是教学反思的关键。调查中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多停留在想一想的经验性思考层面,较少开展探究性的行动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如何开展反思活动、没有掌握反思的有效方式。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水平,学校应为教师提供科学规范的反思培训:

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充分了解教师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②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由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构成的培训团队,对教学反思的时间、内容、方式等进行培训,强化“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反思模式,从而增强培训的专业性;

③对培训结果进行进行跟踪评估,促进培训效果的长效性;

④发挥校本优势,建立反思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交流个人故事、分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反思问题、讨论和解决冲突[6],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整体提高。

2.4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习性和学校场域相互作用的结果[7],它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实践,学校支持性的环境和教学管理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调查中发现,教师工作繁忙没时间反思(青年教师尤为明显)、学校缺乏要求和氛围是制约教师反思的重要客观因素。为此,为了促进教师形成教学反思能力,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学校领导落实“应用型”的发展定位,在学校政策和教师考评上突出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

②制定合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如教师每课反思、每周反思、每月反思、每学期反思制度(特别是新入职教师),教研室定期反思交流与总结制度,教师反思与考评相结合制度,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主动性。

③适当限定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开设课程的数量,减轻教师教学负担重,从而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