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视力的意义

保护视力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保护视力的意义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第1篇

呕吐发生的原因

・因为小儿不知饱胀,饮食不知节制,不会辨别对自己有害和有益的食物,那些颜色鲜艳、外形可爱、口感酸甜的零食往往是他们的最爱,而这些食物,比如膨化食品、加入大量防腐剂的饮料、果冻、糖果等等,一旦过量摄入,零食变成了主食,就会对孩子们的脾胃功能造成不小的损害;

・因为小儿偏食等原因,喜好肥甘厚味,滋腻碍脾,也成为了导致宝宝呕吐的一个因素;

・夏季天气炎热,喜食冷饮,导致脾胃受寒,运化失常而致呕吐;

・宝宝突然受到惊吓,气机逆乱,肝胃不和,也会导致呕吐。

我们这里提到的呕吐,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宝宝脾胃功能受损、紊乱所致,并非器质性病变所致。所以临床对于小儿呕吐,要注意审其病因,辨识引起呕吐的各种不同原因,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才能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致贻误病情。

呕吐的推拿疗法

家长抱着宝宝坐在操作者的对面(有利于消除紧张心理):

1.补脾土100次:将宝宝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由远端向掌根方向直推,可以起到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揉按内关穴50次:用拇指螺纹面边揉边按,可以起到和中止呕的功效。

3.揉膻中100次:用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揉膻中穴,可以起到宽胸散结、降逆止呕的作用。

4.揉按足三里50次:用拇指螺纹面边揉边按,可以起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

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大约7~10分钟,每天治疗两次,3~5天为一个疗程。

宝宝呕吐的中医预防及调护措施

预防措施

・哺乳时不宜过急,以防空气吞入;哺乳后,将宝宝竖抱,轻拍背部,使吸入的空气排出,然后再让其平卧。

・喂养小儿时,食物宜清淡而富有营养,不进辛辣、炙烤和腥臭等有异味的食物、饮料等。

・饮食清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品,不食生冷。防止食物及药物中毒。

调护措施

1.专人护理,安静休息,消除恐惧心理。抱宝宝取坐位,头向前倾,用手托扶前额,使呕吐物吐出畅通,以免呛入气管,导致窒息。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第2篇

近年来,城市污水给人民带来负面影响的现象不断增加,不少城市污水更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城市污水问题促进了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但是不少城市仍旧达不到污水处理的相关要求,在污水处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继续快速平稳前进、保护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与健康,污水处理问题不容忽视。而加强污水处理工作,就必须首先从对污水处理工作对城市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开始,只有充分认识到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对城市环境的意义,才能从根源上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

1.1污水处理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城市的污水排放方式为地下管道运输,但建设地下管道的过程中不免会对沿途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建设地下管道需要首先挖通运输路径,这就难免损害沿途的生态植被;再如安放地下管道时会用到一些大型设施,这些设备在施工时会产生噪声污染等情况。其次,污水处理工作进行中不仅会用到一些大型处理设施产生噪声,还会释放出污水中的废弃化学物质如硫和磷等,这些化学物质不仅气味刺鼻更有极大的毒性,不加处理地排放到城市中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污水处理最后的步骤是对污水进行净化,需要对污水中的附带物进行分离和沉淀,这些物质大多是废弃的污染物,自身携带着大量的病毒和寄生虫,对它们的处理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有可能威胁整个城市的所有居民的生命安全。由此,污水处理工作十分重要和必要,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做好污水处理工作,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工作必然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1.2污水处理工作在城市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意义探讨

1.2.1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能力

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污水处理工作不仅是对城市污水威胁的排除工作,更是对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再利用过程。一方面,城市污水处理工作通过对污水中污染物或是寄生虫等有害物质的处理防止了水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污水处理还包含着对污水的净化和提纯工作。排污工作完成之后,工作人员往往会进行污水的提纯工作,即将污水中剩余的可用水源或没有有害物的污泥和其他无害物质进行再利用,一般可以用在农作物的灌溉工作中。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能力,促进了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1.2.2贯彻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科学发展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并实现健康发展,污水处理工作作为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大积极作用,贯彻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污水处理工作能够避免污水对城市的威胁,妥善处理好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能够维持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污水处理工作是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提取与再利用,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更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的最大化,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污水处理工作完全贯彻着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严格遵循了科学发展观中重视环境的要求,同时促进着我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1.2.3促进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与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与城市经济问题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都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作方面。污水处理工作基于其对城市生态和城市经济两方面同样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能力,也促进着城市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污水处理工作能够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水平,污水处理工作能力高的,城市发展程度更为良好。另一方面,污水处理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又因其自身特点对城市的经济情况及发展与建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影响着城市经济与环境整体的发展。因此,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能够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2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引入文化和符号两个概念,对历史文化符号作了论释,旨在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每个时期的人类都在城市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历史文化遗产便是其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但是现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和传统的概念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当代的社会意识中,人们将建筑性物证扩大到基地,从而将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到自然和环境遗产化,甚至还包括地方方言、传统技能、生活方式等等。

    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分为物质性遗产(有形遗产)和非物质性遗产(无形遗产)两大类,而在物质性遗产中又分为不动产(自然和建成的)和动产(艺术品)两种。西方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到非物质的过渡,并且将遗产从精神的需求与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品质相关。

1当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建国以来,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经历了从文物一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过程,保护范围扩大,这反映在遗产的数量上。但是登录制度不完善,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偏少,国家级、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在一起不足10万处,历史风貌保护街区也只有上百处。与中国的历史年代和国土面积相差数倍的英格兰,其登录在册的历史建筑有50多万处,保护区8000多处。在制度方面确立了法律制度的核心地位。

    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实施旧区改造式的大拆大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行为还在继续,究其保护不力的原因,主要有:1)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应当作经济实体看待。2)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认识不足—特别是无形(精神)遗产的保护相对有形遗产薄弱。3)现今的工作过多地注重理性思维和工程技术,但是精神的东西是隐性的,无法用效果图的方式进行表现。

    由于城市遗产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其保护的研究则不能仅仅停留在片面的物质性的或技术性的研究上。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化知识价值是其价值的精髓,同时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做到保护工作的成功就要重点把握文化,使其成为保护工作的基础。所以,该从何种方面去把握则是本文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2两个概念的解读

2.1文化

    文化广义上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英文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原意指对自然界生物的驯化、培育、耕种,进而演变为对人自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教化、培养、训练;中文的文化一词源自《易经》中的“人文化成”,和西方有所区别,其更偏重伦理道德教导,从而合乎礼仪规范圈。

    简而言之,历史文化指的是在历史的某个阶段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笔者认为只是将文化的前面加上了历史时段的范畴而已。但是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理解,对于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其历史性已经并不重要了,它已经超越了它原来的含义。所以对于遗产的关注,讨论其历史性并不是很重要,文化才是核心。

    文化的构成:david总结文化的要素主要为3个—符号、定义和价值观。这些是用于解释现实和确定好与坏,正确与错误的标准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不难理解,文化需要表达,符号是语言和实物组成的,文化通过符号语言表达出了它的价值和定义。明显的符号可以很容易感知文化,如各个地方的方言、建筑形式等等。

2.2符号

研究符号学,首先要对符号概念本身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国  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尚不深人。目前,较为流行的界说来自于双重意义学派的思想,即把符号看作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并由此概括出符号的3个必备特征:1)符号必须是物质的;2)符号必须传递一种本质上不同于载体本身的信息,代表其他东西;3)符号必须传递一种社会信息,即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这一观点把符号的物质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另外维基百科中将符号定义为“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由于文化的构中含有符号的因素,符号学便很容易与文化相结合,将更加突出文化符号的作用。

3历史文化符号的诊释

    当符号学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时,文化的核心内容便会清晰的表达出来—隐性的意识形态遇到显性的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便会以载体的形式表达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人所感知的文化的内容。由此,历史文化符号便可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反映。事实也确实如此,举个通俗的例子:大雁塔反映了盛唐和佛教文化,其建筑结构反映了当时的风格;羊肉泡模是生活的反映;陕北民歌是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讲,历史文化符号具有两种不同的概念:物质存在是表象的反映,是世人最先接收到的信息,虽然具有空间意义,但这仅仅是那时那刻的信息而已,不具有时间意义,其可读性比较狭窄,内涵也不丰富;物质已表达了原本就在那里的涵义,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而历史文化符号则确切的表达了已在的涵义。

    历史文化符号的重要性反映在其是超越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精神存在。物质是一时的,但精神是永恒的。虽然不能说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符号就反映了遗产的全部信息,但那是精髓的反映。诚然这种符号会在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发生改变,如:地方口音。

    那么,历史文化符号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则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4以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为基础,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首先要加强符号学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确立了符号的核心地位才把握了文化。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在社会中,对符号的重视会有所偏差,比如为了达到某种利益而有意的作出一个迎合的举动是司空见惯的,且这种迎合往往伴随着商业利益的获得。当开发商把目光转移到历史文化符号上的时候,符号就成了不折不扣的卖点—充当了一般等价物而沾满了铜臭。其次,在护的工作程序中,由于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的核心,在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前,首先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符号的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浓缩和抽象表达,认真解读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以历史文化符号为基础也包括了尽快完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的政策措施内容,使其成为隶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的根本子法。众所周知,法律手段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其是否完善往往反映着名城保护的效果如何。我国现在只有一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各个地方的保护实施除了这部法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法规和政策其实形成了一个只有塔尖和塔基,而缺少丰厚的塔身的现状,换句话说,在保护法下的各种相关子法、专项规定还很少。建立完善的历史文化符号保护专项规定,既保证了历史文化符号的价值,又避免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偏离正确的轨道。最后,历史文化符号的基础是否可以托起遗产保护的上层建筑,除了客观条件如政策措施的完善外,城市规划从业人员高素质的文化内涵及文脉解读能力也是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和建立历史符号保护系统的重要一环。众所周知,规划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内容就是进行物质建设,但是,这其中往往太偏重于技术的过程,造成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理解的不到位,从而出现质量较低的规划成果。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 展示方式

一、引言

2009年,国家文物局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并印发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管理,使大遗址保护更好地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此后,各级地方政府和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积极响应,纷纷启动相关工作,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挥了大遗址保护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的案例梳理,分析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趋势。

二、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案例

2010年,国家文物局评定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此处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案例对象,对其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进行梳理。

(一)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金沙遗址是以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为主体的古代蜀国都城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博物馆将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出土文物组合展示和园区的文化景观展示有机结合,凸显了金沙文化魅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成都演艺集团等机构合作,创作了《金沙》音乐剧、《太阳神鸟》歌舞剧、《魔幻金沙》杂技剧、《梦回金沙城》动漫电影等,有效延伸了金沙文化的宣传与展示。

金沙遗址也积极开展公众考古的探索。组织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并经常在遗址内开展“模拟考古”、“我是小小考古学家”、“圆梦金沙——金沙寻宝活动”等参与实验活动。

(二)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圆明园是清朝大型皇家宫苑。从1984年至今,圆明园完成了对园内绝大多数景点遗址的廓清、整理和保护,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得到整理,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得以恢复改善。同时,通过开展长春园宫门复建保护工程、正觉寺修缮和复建工程、遗址西部(九州景区)环境整治等加强遗址展示。

圆明园常年举办园史展览以及圆明园缩微模型展,通过展板、模型、录像及少量实物,展示一代名园的昔日风貌、惨毁历史及遗址现状。同时,每年举办有“踏青节”、“春节庙会”等传统文化旅游活动,以圆阴园的优美风光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和北京市民的目光和脚步。

(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古时期的皇宫遗址。

大明宫采取了遗址原貌保护展示、修建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局部基址复原保护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绿化标识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等形式丰富遗址保护展示方法,充分展现遗产价值。

通过遗址公园内的丹凤门博物馆、地下博物馆、含元殿窑址博物馆、书法艺术博物馆和牛文化陶瓷艺术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对历史、考古和相关文化进行诠释。同时,还采取了大明宫微缩景观、紫宸殿构架诠释、考古探索中心建设、雕塑、图板、模型、影视和演出等,进一步开展与遗址相关的文化诠释。现已制作了讲述历史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3DIMAX电影《大明宫传奇》;同时,通过大唐服装秀、皇家舞马表演、丹凤皇家仪仗迎宾、百官上朝等多个活态演艺互动项目,诠释大唐历史和宫廷文化。

(四)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现场展示。先后建设了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和文物修复现场,并将考古发掘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众开放。

通过良渚博物院进行文物展示;采用多媒体、4D 影院等现代科技表现演绎手段,再现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实物与场景;同时,通过遗址公园周边的服务设施和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神韵和遗址公园的田野风光。

(五)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生物化石的史前遗址。

周口店遗址分遗址区和博物馆两部分,常年向观众开放。遗址区有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多个化石地点。博物馆包含七个展厅,藏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物、动物化石、石器,以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向观众诠释了周口店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馆内还有三维动画、模拟发掘、动手制作、磨制骨针、模型装架等特色科普互动项目。

三、分析

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首要前提,遗址展示与文化展示,则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如何展示遗址、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国际国内的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的案例,可以看出遗址展示通常是将考古发掘的遗迹展示和遗址景观再现结合在一起,形成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景观展示体系。文化展示是依据展示对象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包括举办展览,进行行为再现等。国内各个地区虽然程度不同,但都很注重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趋势之一。

保护视力的意义范文第5篇

因为,供水、供电、供气这是城市的市政,这实际上是当地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它有一定的社会化特征,但是绝对不能是完全市场化的和以营利为主导的。

基本用水需求应按成本价或保持微利

作为公共产品,居民用水的定价首先应该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它主要应该考虑的是老百姓的承受力,水价不能够对人们的正常用水需求产生一种不必要的约束和压力。

基本的需求是可以测算的。对这种基本用水需求的定价,应该是完全按成本价或者说保持微利,这才能体现出它的公共性。在此基础上,才能说让价格杠杆发挥作用。

如果你超过这个基本需求量了,就应该实行高额累进的价格,因为这时候价格就对消费产生了约束机制,约束你不浪费。也就是说,定价机制需要区分开基本需求和过度需求。

定价机制还应该区分居民生活用水和营业性的用水。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营业性用水收入来补贴居民的生活用水。比如说洗浴、洗车,现在像北京这么缺水的城市,这些服务的价格远远没有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

公共产品定价需透明

这不单是水所面临的问题,所有垄断性的公用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们在关于几次成品油价格上调的时候都已经提出来了,这就是所有的定价依据都要说清楚。成本是如何构成的,要给社会一本明白账。

其实,水务企业也好,政府定价部门也好,经常都是在自说自话。我们现在需要知道,成本这笔账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清楚以后,咱们才能去评价涨价是否合理、必要。因为,如果成本不透明,其构成中很可能计入很多不该计入的开支。比如,供水过程中大量的跑冒滴漏,是可以通过管理改进而补上漏洞的,就不应该打到供水成本里面去。

还有就是人员的福利,你是不是人浮于事、福利太高了,这一切都要交出一笔明白账。

水的市场化要在公益化前提下进行

有些地方把原来供水企业的股份卖掉一部分以后,将所获得的溢价收入转做别的事情去了。原则上,这样做是不应该的。因为,这本身就是政府需要投入的行业。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把这样一些企业卖出去,一是想把包袱扔出去,二是还想在这里面捞一笔。但是你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因为市场化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低效率、官僚化而言的,在这个意义上并不能简单地说市场化错误。但是在市场化的同时,政府必须意识到,市场化不是政府完全撂下提供公共服务这个挑子的借口,市场化也不是政府出卖这些公共资源获取利益的一个理由。因为,在这里面还必须要有一个市场化和公益化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中国许多公用事业改革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