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场控制;会计电算化
F232
实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相互协作能力。实训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过程的实现,包括实验教学过程输入、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输出效果都是由学生实现的,学生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在实训实验操作中掌握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体系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以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验课程教学体会,提出了全新的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方法---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内涵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踊蜃判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现场控制的重点是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现场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因此,主管人员的言传身教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进行现场控制时,要避免单凭主观的意志进行工作,主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亲临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监督,以计划或标准为依据,服从组织原则,遵从正式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逐级实施控制。
现场控制的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向下级人员指导恰当的工作方法和过程,监督下级的工作并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采取一些纠正措施;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文所讲的现场控制主要体现教师在进行实训实验课程时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书、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环节以及学生的课业进行控制,是一种基于师生关系进行的控制活动,因此在现场控制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工作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以外,还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操作,在出现偏离标准的现象时,与学生共同探讨偏差产生的缘由,以及进行纠正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举例对实施现场控制的目的、实施现场控制的方法以及对现场控制后的成果进行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目的
就其概念来看,主管人员进行现场控制,是为了保证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行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而发生,为达到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控制活动。以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而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与监督,并对其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可以准确的获取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专业素质,进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学环节进行现场控制的目的具体列示如下:
1. 获取专业技能知识
由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学生们可以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的基本知识。比如,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会计电算化的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学会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等资源不被破坏、替换、盗窃和丢失。可以学习会计核算软件的六个模块: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对六个模块的实务操作进行实践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从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与职责,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及会计档案保管。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组织能力,竞争能力等。通过课堂练习,对每个核算模块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掌握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方法,同时巩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的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并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与登记,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老师进行现场控制,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通过教师的现场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学习的进度,在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培养专业素养
在对实训实验课程进行现场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以及对众多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合作的态度;在教授实务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步骤之前,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并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指导控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无误,并对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模块进行抽查,检验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操作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把控,培养学生的信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养成积极、自信、负责、乐于助人的良好态度,培养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用心的做好每一份工作。
三、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三个基本模块进行模拟训练学习:单元实务模拟,岗位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教师在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完成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可以通过课内实验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1. 单元实务模拟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在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需要通过实验案例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从而教师可以充分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电算化会计核算中,它的基本流程是: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在学习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标准,从而可以根据原始凭证在计算机上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现,除了需要手工编制的凭证外,应收应付模块可以通过核销等手段对应收款、应付款进行核算并自动生成凭证,对编制的以及结转生成的凭证进行审核记账后,通过报表模板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2. 岗位模拟实训
可以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别设立四个岗位:财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应收应付会计。因此在课堂上讲师可以将同学们划分为每四个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对抗。教师也可以通过跟校外企业的合作,或者本校的财务部门,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始凭证的附件,并且鼓励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发票,充当原始凭证,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辨识度,准确划分不同的费用类型,从而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时常进行岗位的轮换,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和能力需求,掌握各个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减少了学生适应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综合模拟训练
在单元实务模拟以及岗位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对个人综合技能进行一次训练,让学生体验一次企业的整个会计周期的工作流程。主要以个人为主体,可以在学期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期中测验,让学生独立的对总账模块、应收应付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报表。通过期中考试的测验既可以让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进而调整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可以对教学方式再加以改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4.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
前面提到,可以采取分岗位分组的方式进行竞赛,由老师进行命题,各小组在新建账套完成初始化设置的基础上,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对日常账务的处理、应收应付款的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编制报表。最后由老师根据小组成员编制的会计报表,审定报表的相应数值是否正确、是否满足资产负债表借贷平衡的法则,从而评选出用时较短、准确率较高的优胜小组,同时评定优胜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成绩优异以兹鼓励。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不仅可以测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成员们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同事多加沟通,以便及时有效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5. 通过检查课业的方式,对现场控制进行统筹
在单元实务模拟训练中,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材的例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可以截取某个操作界面作为单元考核的标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完成情况,计入课业成绩。 在岗位模拟训练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岗位工作之后,对各个岗位便有了自己的了解,随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问学生其所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具体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如何与其他岗位的同学进行交流工作?所在岗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要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等。通过问答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之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及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从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实践练习,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有效的实现实验课程的现场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青,薛永基,孙晓悦.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河北企业,2016(04):125-127.
[2]温海燕.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53-154.
[3]李春艳,孙慧娟.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分析[J].现代经信息,2012(02):326.
[4]戚爽.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就业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30-41.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实践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学为一体的学科,它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会计电算化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也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财政部于1994年5月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00年,力争达到40%―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要求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至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由此,要解决好会计电算化应用和人才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解决好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地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同行商讨。
一、会计电算化学科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意在用现代信息、软件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人工方法处理企业会计、商品流通和财务等问题,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报和决策。由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内容上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软件应用和数据维护等多个方面,学习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有基础会计学知识,而且要了解计算机软件、信息学和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
2.应用性、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原理,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以做好对企业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决策。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3.知识内容更新快。随着现代经济和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做持续修改和更新,每一年都有新的准则和制度出台。同时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也在不断升级和换代。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而不断加以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以适应未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
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内容上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入门知识,教师必须系统地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模块,等等;介绍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划、建立和开发,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等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及时补充管理和信息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的接受能力。
2.财务软件知识。财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在财务软件教学部分,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掌握财务软件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款或几款典型常用的财务软件,就其操作过程、方法和应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或自己开发软件打下基础。
3.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电算化实验教学和操作培训。实验和操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上机练习。通过上机练习和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而且能学会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4.会计电算化实践和应用。实践应用是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上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结构,明确会计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据我调查了解,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偏重于两个目标:一是培养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即注重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教学;二是培养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型人才,即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和应用程序设计的教学。然而,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确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建立起会计电算教学的层次化目标,对大中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教学做到层次和目标的一致。
2.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欠规范。各个院校学时和教学基础条件的不同,使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距甚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掌握这门技能的熟练程度。比如教学内容,范围较窄,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致使学生很难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讲解,而学生复制教师的操作。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互动性不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操作与实践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部分院校教学基础条件差,学生缺乏充足的上机和实验条件,这也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要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我认为: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能基本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对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首要目标,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重视计算机基础学习,从会计电算化应用出发,培养学生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会计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维护等。
3.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资料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如通过模拟若干套会计业务数据,建立一个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让学生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手工模拟能使学生加深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解,也为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比较,互相渗透,不仅能使学生熟悉两种会计处理的流程,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一个亲身感受。
4.强化电算化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课时设置上,应合理安排好理论教学与上机的时间,使学生全面领会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和软件设计和操作的方法和过程,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突出的弱点,加强实践性、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课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案例,使其内容包含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多个方面。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5.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教学。从业资格证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一个体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必须同时担起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培训任务。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理论考试和实务操作,两部分成绩均合格才能获得会计电算化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
6.鼓励并帮助学生走进企业,真正做到“现学现用、学以致用”。学校与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有效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并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共同考核。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使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理论基本功,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1996.
关键词:职业院校;会计;情景教学;策略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把课本所讲述的情境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就像置身于其中一样,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生在情景教学法中可以很轻松地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也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的使用对教育来说,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大胆尝试,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实践。
1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现状
传统的会计课程教育多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会计课程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会计课程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学校应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当前的教学形态下,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会计教师的师资力量是比较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讲课中经常出现教学错误;管理方式不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教师的师资力量差造成的,因此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的有用之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不断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融入其一些创新观念,使课堂更加有创意,让学生更加喜欢会计课程。
2会计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创设策略
2.1实地展现情境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实际企业中选取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场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观察,然后教师再对其进行指导。学生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场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具体的情景也能够使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化。这对于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好的帮助。学生在观看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也可以把一些不明白的问题向工作人员请教,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为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困难的会计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2.2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学生借助模拟角色表演可以从当事人的角度体会情境。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扮演会计人员,其他同学扮演财务主管、客户等,模拟办理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情境。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就能够真正体会到会计的相关工作内容。学生在情景模拟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预见的问题,可以把这些问题及时地反应给教师,教师可以给学生及时的解答,学生在解决这些会计难题之后,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就业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2.3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模拟会计操作的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技术教学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会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发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一个弹性课程体系,让教师把教案发到网上,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制作简单、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把会计工作的操作步骤以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中对会计课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有了网络平台,学生就可以对会计课程提前预习,课下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网络平台除了能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不理解的会计课程问题反馈给老师,然后老师就可以一对一的去解决问题。学生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和教师近距离的接触,及时解决自己的会计疑惑,从而提高自己的会计成绩。
2.4模仿操作感受情境
会计学习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理论和做题是不够的,还应该加深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知。加强会计工作的感性认知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实务操作。学生在实务操作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会计仿真资料印制模拟企业单位资料和仿真原始凭证,购置一些空白的记账凭证、报表给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能够真正巩固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结语
职业院校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会计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解决当前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学校的会计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还应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
作者:胡艳梅 单位:秦皇岛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2):43-45.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开发;HR软件操作;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21103
0引言
在全球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HR)管理理念转变,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能也就成为了人力资源(HR)管理人员必备的能力。对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来说,《HR软件操作》课程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应用课程,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熟悉一种或几种HR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利用HR管理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完整、全面的优势,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从而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
在《HR软件操作》课程的建设中,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用项目驱动和任务教学法,“讲—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前提是做好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与行业专家的密切合作,来弄清楚某个职业或职业群包含了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具体需要哪些步骤。在工作任务分析专家给出的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项目的界定及叙述要求的基础上(如描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用工作概念来反映每个项目),企业专家会结合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来确定教学目标,并参照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序化、组织相关教学内容,以理论够用为度,最终确定教学内容。
《HR软件操作》课程属于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通过由企事业单位参与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业社会调研分析,明确了专业岗位对应的工作项目,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开发、管理等五方面,以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需求为任务,涉及了员工招聘管理、人员培训与管理、员工福利薪酬管理、员工人事信息管理、员工社保管理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确定了教学目标和详细的教学内容,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表1中为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1. 熟悉EXCLE软件使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3. 掌握邮件合并、工作表编辑、数据处理、单元格格式设置、图表制作、打印工作表等基本方法
4. 掌握数据分析中的排序、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和透视图的制作方法
5. 掌握函数与公式计算中常用日期函数、统计函数、数学函数、查询与引用函数、逻辑函数的语法结构、使用场合、主要参数、注意事项
6. 掌握数组公式的一般应用
7.了解Excel VBA 的一般应用
8.了解HR的一般业务流程[]
1.熟练运用EXCLE软件进行行政管理的基本操作能力
2.能根据各工作场景设计和制作满足需要的数据表的能力
3.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利用合适的函数与数组公式计算和处理数据,完成员工薪酬管理、人事信息管理等多种数据处理需求,函数格式正确,体现自动化办公的优势
4.能利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得到工作需要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服务
5.能够看懂Excel VBA代码,并会利用的控件和函数,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程序,具有设计开发能力
6.能够与WORD、ACCESS等办公软件配合使用,具有综合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
7.在不同企事业单位中能根据实际HR管理软件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据处理工作[]
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表达能力
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
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增强核心职业能力
2课程软件的选择
人力资源(HR)管理逐步进入了E时代,现代企业已越来越多地将传统的手工业务转移到信息化软件平台处理。目前市场上HR 软件品牌种类繁多,产品风格迥异。由于各种企业本身的发展理念和业务需求不同,对HR 软件的应用水平也不尽相同。在应用HR 软件的企业中,有些企业已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使用 ERP企业管理软件,还有企业如IT企业,针对自己的业务需要自行开发 HR 软件。
对于学校来讲,要培养学生的HR管理软件操作能力,首先要选好某种软件作为课程教学软件。综观各种HR软件和管理系统,大都是B/S模式的,界面友好,从计算机操作角度上讲没有太多技术难点,学生只要熟悉系统的框架和业务流程,会很快上手的。
Microsoft Office Excel软件是Microsoft Windows平台下最成功的应用软件之一,Excel在很多公司、在各个部门的核心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用户身处哪个行业,所在公司有没有实施信息系统,只要需要和数据打交道,Excel通常都是首选的软件。Excel集成了最优秀的数据计算与分析功能,在HR日常应用中,表格制作、建立数据库、编程、数据分析等工作,用户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在Excel中创建电子表格,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Excel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数据处理软件。
《HR软件操作》课程选择了以Excel软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为学习的主要内容,配合了解业界主流HR软件的框架和使用流程,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突出强调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使学生熟练掌握Excel软件在不同工作过程的典型应用,具备利用Excel和信息技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称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3课程标准的制定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我们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重点、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目的,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为原则,制定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技能标准)。通过这些标准,使课程始终围绕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展开,工作任务设计“由简到繁”,在不断的逐步提升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课程设计为体现HR工作的岗位要求,借鉴了企业当中的应用,将课堂教学与实际人事管理情境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处理各类人事信息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
表2中以员工福利薪酬管理项目为例,展示了工作任务和课程标准(技能标准)的相互关系。
员工福利薪酬管理[]
1、员工加班管理[]能够设计制作常用薪酬管理表格
能够使用IF嵌套函数计算员工工龄
能够按不同加班时段、不同级别等信息计算加班费
熟练掌握计算加班的各种劳动法规和标准
2、员工个税管理[]熟练掌握计算员工个税的各种劳动法规和条款
能够使用函数、数组公式方式计算员工个税
能够使用函数方式计算员工工龄
熟练掌握9个时间函数和日期函数处理常见问题3、……[]
……
4学习情境的开发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中,“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确定后,就要着力进行“学习情境”的开发与设计。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的分析来设定学习领域,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境的整合,每一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在每个学习情境构建中分为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课程采用两条主线部署授课内容,将HR管理方面的职业能力和标准与软件操作技能并行,侧重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达标。
表3中以员工福利薪酬管理项目为例,展示了学习情境中应知知识点与职业能力要点、职业核心技能训练的内容。
员工福利薪酬管理[] (1)统计员工加班、奖金福利表时需要的常用数据系列
(2)HR管理中加班费的支付标准、奖金的评定标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3)9个常用日期和时间函数的用途、语法结构、日期的格式设置
(4)掌握TEXT函数、ROUND函数的用途、语法结构、使用方法
(5)理解相对引用、绝对引用和混合引用的基本概念
……[]
(1)分析并制作加班表、奖金表、个人所得税缴纳表
(2)单元格名称定义方法
(3)使用数据有效性快速输入名称、时间的加减统计
(4)万年历控件在辅助判断工作日类型时的使用
(5)灵活运用9个常用日期和时间函数处理常见问题
(6)运用函数进行加班时间四舍五入的表达方法
……[]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
(2)通过独立的上机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根据教师的拓展任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
5“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一种必要教学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了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训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在关键知识点讲解的基础上,以案例讲解结合详细的操作步骤演示,依托一体化教室,给学生足够的上机实践练习空间。
本课程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讲、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行为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HR软件操作》教学安排上,课程的教学以EXCEL为主结合学习用友ERPV8,72学时中理论讲授 24 学时,上机操作达48学时。综合实训将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结合后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软件完成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以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法组织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Excel软件操作的演示,通过示范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中教师会设计相应难度的工作主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上机操作时遇到问题,通过自己分析原因或者教师的随堂讲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Excel软件的各种功能。
对用友类HR软件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分组后分别学习软件的不同功能模块,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和同学间相互交流,深刻理解不同模块的功能和系统中数据的流转,从而把握整个流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用友类HR软件的综合认知和应用能力,使学生正确把握HR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
在校外实习阶段,我们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体验真实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EXCEL软件和用友类HR软件的使用和业务流程,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与人有效沟通合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职业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6注重学习资源建设,科学评价与考核
学科组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校内网络课程平台,开发和建设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课程学习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视频、习题库及答案,有利于学生在课外自学或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电子书籍、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如专业学习交流网站excel home就是学生在学习excel软件过程中的又一个老师和同侪。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有效载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课程的评价侧重于评价的多元性,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考核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结合学生课堂提问发言情况、章节作业完成情况、平时小测验、学生实践操作态度、基本技能考查及期末以工作任务形式的综合技能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不再仅仅取决于一次考试,教师将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将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列入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合理的评价形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杨群祥.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研究——兼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商务谈判》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陈美娜,秦燕,赵玉欣.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现状调查报告[J].经济研究导刊,2010(7).
[3]霍丽,高广颖.高职高专《反应工程》课程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2(2).
[4]李金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课程建设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