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1.重视程度不够。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通常数量大、工作环节繁琐,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资金投入缺乏,相应的管理设备与硬件设置的投入都存在很多问题,该归回的档案没有及时归档,档案丢失情况严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2.基础设施薄弱。

国家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企业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基础设施存在诸多欠缺问题,与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无法良好接轨。其中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简陋,部分地区甚至缺少放资料的库房,将资料随意放在办公室和临时租借的地方,那些地方的防火、防潮、防虫措施都不完善,极易造成档案损失的情况。在档案库房缺少的情况下,档案资料被存放在箱子里,不便去查询和检索,加上管理人员态度恶劣,相关资料很容易遗失遗漏。对上述问题,根本原因还是缺少经费保障,无论是人员建设、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库房建设,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来实现。

3.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

许多企业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由企业继续管理,并没有交给当地的社保经办机构管理,这就出现了管理人员多重化的问题。参保的资料通过社保机构管理,退休的档案由企业来管理,这期间的信息沟通容易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社保与企业的资料调查困难。一个人的退休档案和保险资料分别在不同机构保管,且管理方案大相径庭,致使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4.办公人员素质差。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人员管理应该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档案管理疏漏,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阶段。从目前从事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员工看,其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也存在诸多不足,没有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意识,在整个单位中对档案管理工作极为消极,认为只要把资料摆放好就可以。对于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企业的相关部门重视度也不高,很多企业采用原始的手工管理方式,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身兼数职,在专业素养和文化知识方面都很难满足现阶段档案管理建设的需求。

二、做好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要想确保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有质量地完成,需要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在接受工作流程中要规范资料存储,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登记、整理、归档和录入等手段有效完成作业。在企业人移交退休人员档案内容时,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逐一进行工作登记。在接受分拣时也要每个都清点、校对再验收,同时要完善档案信息登记表。登记表上缺少相关内容,但确实存在的某份档案,要及时补齐;针对登记表上已经记录,但找不到相关资料的,要及时更正。相关单位领导要积极审核,在登记表上签字盖章,明确档案内容,确保档案交接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建立电子档案。

建立电子档案需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电子档案事实上就是将退休人员的信息录入计算机内,通过检索系统轻松地调查退休人员的档案,避免反复拆卷挑选,提高档案检索效率。与此同时,要坚持档案服务的原则,适当地增减内容,尽量减少调档,以有效提升电子档案的利用效率。针对已经录入的电子信息要进行计算机硬盘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做好退休人员的服务工作。

档案管理中心是退休人员和社会保障管理的服务窗口,一方面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接收工作,另一方面要提供有效的查询服务。在日常工作中,查询档案会出现人员复杂情况,也会出现一些弱势群体,这要求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体谅弱势群体以及前来查询人的心情,想人民之所想,特殊情况要善于应变。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好自身的工作效率,及时准确地为前来查询的人员提供服务,能办理的尽快办理,不能办理的要清晰说明原因和理由,获得大众谅解,尽量避免和大众起冲突,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

三、结语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一)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10月底,北京市共有186万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约30万人的档案除了顺义区采取集中管理外,其余全部存放在316个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社保所同时还存放40多万失业人员的档案,平均每个社保所管理2215份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随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速度的加快,社保所管理的档案数量会越来越多。

根据《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规划,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换句话说,未来几年,全部企业退休人员都要实行社区管理,而企业退休人员的数量每年都按一定的规模在增长。由于受现有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地方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都存在疏于管理或管理不严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是否完善的关键部分。按照现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数量计算,如果186万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区管理了,每个社保所仅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数量就会达到5886份,再加上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将会给社保所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在接收程序上,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实行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规范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转移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劣势国有退出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移交人事档案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职业介绍及人才服务机构存档人员办理退休手续后整理人事档案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街道(乡镇)社保所在接收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过程中主要按照这四个文件的规定进行接收,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统一化。

2009年北京市提出“在有条件的区县、街镇开展规范整理档案、统一转移程序的试点工作”。每个区县根据各自特点选择一个街道(乡镇)社保所进行试点或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全部街道(乡镇)社保所铺开,其中朝阳区、西城区、宣武区和顺义区等试点区县借助档案局的力量,统一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接收标准,解决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不规范,档案转移程序不统一、必备材料不齐全等问题。

(二)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北京市下设18个区县、316个社会保障事务所,档案管理分集中式管理和分散式管理两种模式。

1 集中式管理

顺义区是北京市首家也是唯一在全区范围内实行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区县。顺义区现有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11086份,集中建立了一个总面积400平方米的档案库,档案库面积按照每千卷档案不少于10平方米的标准安排,配备档案柜密集架42组(约存放20万份档案)。顺义区档案集中管理的程序如下: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时,将人事档案材料移交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社保所审查后将符合条件的人事档案送交区劳动服务管理中心集中进行统一管理。

为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电子化,顺义区开发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将实行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输入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中,使街道(乡镇)社保所能准确、及时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社保所需要了解某个退休人员的状况,只要在网上输入个人代码,退休人员的个人信息就清晰准确地呈现在工作人员面前,社会化管理工作者就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有特殊服务需求的退休人员进行具体的服务。而在使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之前,个人信息的获取首先要通过各街镇的负责人去了解,而后再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查看其原始档案记载进行多方查证。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开通,使用时只需在检索信息栏内输入关键字就可将所属类型的退休人员一览无余。

档案管理与网络化、电子化相结合增强了区劳服中心与各社保所业务上的横向联系,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但是,目前的电子化档案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化管理,如每个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材料的具体内容并未实现电子化管理,所谓的电子化管理只是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实现电子化管理。如何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材料的具体内容实现电子化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并且,集中式管理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软硬件设施都要配备齐全,还需要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就现有条件来说,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如果实行集中管理,市区两级财政需要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才能够实现。

2 分散式管理

这是北京市目前采取的主要做法。即将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存放在户口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尽管北京市出台了人事档案转移、接收、规范整理的相关文件,但是各区县街道(乡镇)社保所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条件不一,管理的标准并不一致。

从对各区县的调研可以看出,有的区县或者街道(乡镇)投入资金多,软硬件设施较为完备,档案管理的标准就高。而有部分街道(乡镇)社保所特别是偏远山区的社保所没有独立档案室,在办公室里放置几组柜子存放档案,而且档案的整理也不规范,远远达不到档案管理所要求的标准。

以西城区展览路社保所为例,西城区展览路社保所有独立档案室,有效使用面积达到30平米,将五节柜改成容量更大、取用方便的密集柜,预计容量可延后3~5年。同时,社保所安排两人按照AB角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保证了专人负责。

分散式管理的优点就在于灵活、便捷,因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区管理时,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要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社保所接收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随之提供档案管理,不需要再转移档案。退休人员需要查阅档案时,来社保所查阅一是距离近二是工作人员熟悉,甚至都是街坊邻居,符合老年人办事习惯。

但是,分散式管理的缺点也不容忽视,社保所工作量大,人员紧张,在档案管理上无法配备专职及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常常是接收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材料后,放在一般的柜子里(部分社保所连标准的档案柜都没有),查阅时拿出来,不用了搁置在那儿不管不问,更谈不上电子化管理。这种缺乏现代的、科学的档案管理方式与我们建立覆盖城乡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很大的冲突。

(三)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通过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并开展试点工作解决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定问题,特别是各区县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档案管理模式,促进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但是,通过

对两种模式的调研、比较和分析,笔者认为,不管是集中式管理模式,还是分散式管理模式,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档案库(室)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管理退休人员数量,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强,队伍不稳定,人事档案材料不规范,以及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这些问题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视的基本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基本性的问题,然后才能够优化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

二、优化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基础建设状况,结合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特点,可采取集中管理为主,分散接收为辅的管理模式优化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由于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来源构成比较简单,档案数量不多,服务范围有限等现实情况存在,再加上社保所繁重的工作任务,资金紧张,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导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仅满足于完成档案的一般收集、保管等常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可参考“顺义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使软件在功能设计上不仅仅具有存档的功能,还应该具备储存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功能,使管理退休人员的工作部门通过计算机随时掌握退休人员的生存和生活情况,为退休人员提供及时的、符合要求的服务内容,真正实现退休人员的动态管理。为了适应大保障体系的建设,软件的服务对象应覆盖所有离退休人员。

(二)集中管理为主――建立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

就北京市而言,顺义区率先实行了区级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集中管理,为退休人员档案集中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的必要性及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中管理档案是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内在要求。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由分散走向集中,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有效发挥整体优势,实现管理服务资源科学和合理的配置。

2 集中管理档案是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退休人员档案是退休人员享受待遇的原始凭证和重要依据,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可保证其安全与完整,避免档案的缺失、涂改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有效地维护退休人员合法权益。

3 集中管理档案是强化社会保险工作的基础手段。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社保应收基金及时足额到位,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良性机制形成的基础性前提,对社保基金的安全运营起到超前的防范作用,而且为社保部门基本业务的正常开展直接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强化了社保业务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保险管理的基础性手段,有利于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集中管理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可增强信息数据的准确性。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始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集中管理档案后,人员的增减、基本信息的变更等都可以通过离退休人员系统软件反映出来,实现养老保险数据规范、统一的目标,有力地促进基金监督、综合查询、信息分析等服务系统的应用。

5 促进社会保障事务性工作规范化发展。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集中进行管理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存档都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和规范,可以防止资料丢失和管理混乱;通过集中管理退休人员档案,社保部门可以有效地防止虚报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加强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同时,减少社保部门与企业之间烦琐的业务环节,提高经办效率,使社会保险工作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制度化。

笔者认为,建立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档案利用率,有效促进社会保险工作健康发展的良策。

鉴于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能在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相应地也应该归属于北京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如何组建,领导机构的设置以及具体工作机构的成立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本文探讨的是档案管理中心成立以后,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创造出规范的、现代化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管理对象逐步覆盖到所有离退休人员

北京市新组建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市局提出的“大保障”的社会保障理念,原有的仅局限于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将逐步覆盖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档案管理中心职能的设想是:中心建立初期先接收社区管理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条件成熟后,进一步接收全部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最后覆盖到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离退休人员,使档案管理中心成为北京市所有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接收单位。

2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一方面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撑,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档案管理部门的全力投入。

一是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部门重视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在档案接收、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等方面有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能全面保证档案在接收、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等各个方面达到完整、准确、安全、系统的良好效果;同时,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支持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配备强有力的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外,还要具备高水平的综合业务素质。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同于在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退休人员年纪大,与单位联系比较松散,像养老金调整、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医疗费报销,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以及丧葬安排等许多事务性工作都需要不定期的查阅退休人员的档案材料,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二是信息化还要求建立覆盖全市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笔者初步设想,结合社会保障系统特有的“金保工程”,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市级建立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区县和街道(乡镇)相应要成立档案管理部门,虽然纸质档案都存放在市级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但三级管理部门都要安装使用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3 档案管理与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事务性工作有机结合

笔者在上文已经提到,应该开发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该软件在设计上不仅要支持档案管理工作,而且还要具有能够及时核实、补充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办理退休人员转移、接收工作,同时为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搭建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平台等功能。

通过这个系统软件,在对退休人员的档案进行优化管理的同时,还可以动态地掌握退休人员的基本信息,堵塞基本养老金冒领漏洞,为退休人员提供养老、医疗、政策咨询、文体娱乐等社区服务打下了基础,更为今后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用来反映和记录个人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一人一档,以备考察的文件材料。目前,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模式多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妨碍了人事档案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才能推动档案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1 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分析

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模式大致有两种,即集中式和分散式。

1.1 集中式管理模式

集中式管理是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统一移交到档案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的节约,集中管理后,档案管理人员不再需要频繁往返于各档案所在地,有效地畅通了信息渠道。另外,由于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完备的设备设施,使得原来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但同时,集中式管理需要雄厚的财物支持,由于集中式管理需要软件、硬件系统双过关,还需专门的管理人员,因此许多地方仍不具有集中式管理离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条件。

1.2 分散式管理模式

这种方式较为常见,即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存放在其户口所在的乡镇或街道档案管理服务中心。分散式管理后,由于各个档案管理中心的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因此管理的标准很难一致,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的档案管理规范远远达不到标准。分散式管理的优点在于方便、灵活,由于档案管理中心在接收了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后,随之提供档案的管理,并不需要再将档案转移,因此离退休人员或其他相关部门需要查阅档案时,只需要去固定的、熟悉的档案管理中心查阅,符合人们求近、求便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分散的档案管理中心大部分无法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有些甚至不能实现电子化管理,因此这种方式与我们要建立的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冲突。

2 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集中式管理还是分散式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先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才能创新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模式。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不容易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就笔者所在的档案管理中心而言,除了要承担档案管理工作之外,还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等,任务繁重。加上缺少资金等的支持,使得很多工作人员认为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只要能够做到“守得住”,不泄密不丢失,能提供查阅就可以了,从而形成了离退休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应付被动的状态。

2.2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相对较低

在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中,大部分缺乏专业方面的培训,对档案的重要性不太了解,对档案的管理要求以及文件材料等的整理、收集、归档等工作不太熟悉。并且许多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几职,不能做到全心全意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3 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的离退休档案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人工作业的阶段。比如在装订的时候采用传统的打孔方法,这种方法既有可能破坏原始记录的完整性,又不利于新文件的插入和旧文件的修改删除,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虽然也有配备了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专业操作人员,使得设备利用率低。此外,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系列软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3 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的对策

根据我国档案管理部门当前的基础建设状况,以及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离退休档案管理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3.1 注重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这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满足档案管理中心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离退休人员档案构成比较简单,服务范围、项目有限等,结合这些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专门的离退休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长期、大量保存人事档案,而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工劳动,查询档案工作变的简单方便,文件资料的保密性大大增强,实时更新能力提升,并真正实现了离退休人员档案的动态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覆盖全市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全市联网变成现实,将为各个档案管理中心提供便利的互动空间,并将很大程度地缓解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

负担。

3.2 集中为主,建立统一的离退休档案管理中心

建立集中的离退休档案管理中心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集中式的档案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整体优势,是合理科学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其次,离退休人员档案的集中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例如可以为养老金发放部门及时提供完整的档案等。再次,档案的集中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有效增强了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在应用了信息系统之后,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处于动态的管理之中,信息的更新、人员的增减等都能通过专门的离退休档案管理软件显示出来,这实现了数据记录正确、统一、规范的目标。

3.3 分散为辅,建立街道、乡镇等档案管理基层平台

当前离退休人员的数量十分壮观,如果其人事档案的整理、移交、归档等工作全都在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办理,那么会造成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任务过大,效率过低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档案管理工作应适当分配给各级基层的管理平台。离退休人员的档案在集中管理之前,需要经过街道、乡镇的各级档案管理中心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统一的规范,然后定期移交给市档案管理中心,这就是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管理模式。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离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不同于在职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离退休人员年纪大,与单位联系比较松散,对于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社会化发放,医疗费报销,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以及丧葬安排等许多事务性工作都需要不定期查阅其档案,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专业技术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专业素质高的信息化人员队伍。对于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软件、数据库等,需要配备专门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才能实现信息化真正正面作用于档案管理工作。

4 结语

离退休人员为我国的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是不容忽视的力量,是社会的“宝藏”。为了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持续不断地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地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华,档案数字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治黄科技信息.2011

[2]周莹,加强基础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J].泰州科技.2010

[3]刘雪琴,浅析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A].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优秀论文集.2012

[4]庄莉莉,高校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5]马玉琢,浅析当今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黑龙江史志.2011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一、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内容是:在常规的人事档案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以下内容,

(1)退休老干部在职期间实行的政策、规章制度。对于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要纳入档案管理工作中,这是为了保存老干部在职期间的原始材料。

(2)把退休干部在职期间的各种会议记录、参加过的各种活动内容都要归纳到其档案材料中。因为通过老干部在职期间参加过的活动、会议就能反映出老干部们当时工作的状态。

(3)把具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内容的活动及政策纳入其档案中,因为这些档案反映着老干部们的工作特点。

(4)把退休老干部们在职期间所出台的有关社会建设方面的材料纳入其档案中,这些可以考核老干部们在职期间的工作质量。

二、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部门不重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

目前在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部门的管理工作做得不够完善,从工作态度上来讲,对老干部的档案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对于离退休同志的关心度不够;与老同志的交流很少,年轻同志认为老同志曾经有过多么大的贡献都已经成为过眼烟云,退休了就没有必要来往了;有些在职的年轻同志认为,老同志已经退休了,他们也不能给所在部门创造出成果,保存一点重要档案就可以了;最后,还有的部门认为,对于退休老干部解决好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就可以了,至于档案管理没有必要做的详尽,所以就有一些老同志的档案没有受到重视,使其丢失、损坏。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离退休老同志的切身利益。

(二)档案管理任务不明确

因为我国对于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管理工作最近几年才开始,所以就有许多单位没有把退休老同志的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单位工作计划中,而且对于退休老同志的档案整理工作处理的不够细致,总是认为老同志的档案不够重要。就连离退休管理机构中都没有一个档案管理小组,因此其档案管理任务不够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也就得不到重视,基于此就会出现退休老同志档案丢失、损坏等局面。由于相关部门不能够出台有效的档案管理规范,这样一来必然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万一出现管理问题,也无法找到具体的管理工作者,因此老同志的档案得不到切实的保障。

(三)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知识

对于一个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者来说,要接受过专业的档案管理培训,熟悉国家的一些档案管理条例及法律,懂得基本的档案管理规则及操作,同时还要掌握现代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有良好的责任心。可是对于上述所讲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在目前的各单位离退休档案管理人员中很难找到与之符合的人员,这些档案管理者都是未经专业培训就从事该工作。由于相关部门对这些工作做得不够好,导致档案管理人员让人看不起,这也是一些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该工作的原因。

(四)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档案重视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各个单位对离退休同志的档案不够重视,也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这样一来也就不能促进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现今我国档案管理技术依旧采用过去的传统方法,仅仅是把需要保存的档案放入其个人档案袋中,也不经常的整理。在对有的档案进行管理时,也不能及时的完善档案,档案中的材料缺少真实性。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技术比较落后,没有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也没有把档案电子信息化。我国大多数档案依然采用纸张记录,没有形成电子版档案,也就不利于相关档案的查找。再者离退休同志的档案也不被经常使用,也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离退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加强措施

(一)重视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讲,许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枯燥无味,也觉察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项工作不被人们看好。从而也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不认真工作,整天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什么晋升空间,混一天是一天,对离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就人为忽略了。所以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分管离休退休干部较多的军休所、干休所,必须要把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断地强调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的价值所在,这样就会得到领导和上层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拥有了上层部门和领导的支持,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管理工作也就能够更好地开展下去,同时也能把离退休老同志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的工作范围之内,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提供资金支撑。

(二)出台科学的离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办法

首先,要把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岗位目标责任制,具体问题要具体到人,如果出现问题要做到责任到人,并实行岗位考核制度,制定相对应的奖罚制度。其次要构建起档案管理工作网,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来管理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档案,与之相关的人员、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共同管理。最后,要制定出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科学的制定出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对应的操作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严格的管理标准材料的添补制度、档案检查制度、安保制度、统计制度、借出规定、提供证明规定及转移制度等,杜绝擅自修改档案。

(三)对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

从目前的形式来看要想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就必须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地招聘高素质的工作者,来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对于档案管理者的专业培训,要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制度,一方面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现代化技术的培训,例如计算机的操作、电子信息的管理等。另一方面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培养他们的默默无闻精神、尊重老同志观念,从而使得他们更好的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基于此,为了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还要让档案管理工作者学习比较前沿的档案管理技术,使得档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

(四)在对离退休老同志建立档案时要摆脱传统观念

退休人员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一、2014年社保工作取得的成果

2014年,我县社会保险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工作计划及各项目标任务、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合理分析,细化目标任务,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养老金发放情况:1-11月份,我县累计发放离退休人员1347人次,共计1940万元(含森工退休人员),支付39名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费、抚恤金61万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确保了全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二)、新增参保扩面情况:全年各险种新增参保人员达1014人/次,养老、工伤、生育各险种参保人员达7927人/次,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381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达3006人,生育保险参保达1108人;征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164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24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77万元,生育保险基金16万元,分别完成全年征缴目标任务的149%、186%、105%及149%。社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为征收基金提供了保障,使其更多的人员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工伤保险费发放情况:支付39名死亡退休人员的丧葬费、抚恤金61万元;为31位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支付工伤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亡待遇、鉴定费共计140余万元,确保了因工受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能得到及时救治和足额补偿,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安定了民心,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生育保险费发放情况:付了5名参保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3万元,完成上解任务1.1万元,各项待遇的及时足额支付,保障了参保人员在退出生产岗位、因工受伤、死亡、生育的前提下,得到及时补偿和享受待遇的根本利益。

(五)、档案管理工作情况:认真清理了1986年成立以来至2009年长达24年的文书档案,并作好了档案的整理,归档,立卷工作,通过县档案局的验收,我局档案管理工作达省三级标准。

(六)、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根据阿坝州人民政府《研究支持和鼓励乡镇畜牧兽医站集体所有制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相关事宜的会议纪要》精神,把符合条件的12名原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纳入了社保统筹,已办理9位职工退休手续,并及时支付养老金,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我县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了老兽医站职工的老有所养,使其能渡过幸福的晚年。

二、主要工作做法

1、围绕中心,狠抓基金征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一是加大征缴力度。根据市局下达的任务,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征缴工作进行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征缴工作得到组织保证。同时保证车辆,随时下企业催缴养老保险费。征缴股成员专门下到各个企业发放《10年调整缴费基数的通知》,使各企业及时了解10年的缴费情况,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好了前期工作;二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年初我们对清欠工作进行了部署,研究制订一些具体措施,征缴股同志有重点、有目的对欠费大户企业进行了专门走访,与法人代表进行面对面磋商,督促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随后下发《企业社会保险征缴通知书》,由征缴组人员专门上门催收。对恶意欠费和有能力不依法缴费的企业,提请劳动监察部门依法强制征收;三是进一步开展对参保企业参保人数、缴费工资基数的稽核,保证基金足额征收。

2、围绕重点,狠抓新增参保,确保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一是明确目标,成立养老保险扩面组、抽调了扩面专人,层层落实,将扩面责任细化到人,形成扩面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二是扩面工作实行按月通报制度,以便随时掌握工作进度;三是在扩面工作中,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私企、个体工商户点多线长、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主动上门为个私业主和员工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组织干部职工到城区繁华路段和居民集中区开展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活动,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散发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单,既较好地宣传了国家养老保险政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又增强了养老保险扩面效果;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对参保单位实行上门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扩面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改变工作方式,积极实行上门服务,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五是着力夯实“续保”工作。在接续工作中,继续实行灵活缴费政策,缴费手续简便,并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断保人员接续养老保险关系。

3、围绕稽核,查冒堵漏,确保基金不再流失。一是开展专项稽核,防止虚报冒领。根据省、市要求,我县开展了养老保险费专项稽核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抽调具有一定业务知识和政策水平的人员,深入厂矿企业开展实地稽核;二是做好离退休人员生存认定工作,防止自然减员冒领。为加强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确保基金不被流失。对居住在本地且行动方便的,要求本人亲自携带相关证件到我局认证;对居住在异地的离退休人员,我局通过邮局将《生存认定通知书》寄给本人,要求出具本人手持一张当地新出版的当天日报的照片,经过当地社保经办机构认定并加盖公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寄回我局。三是严把退休审批关,防止基金流失。首先是把好资格认定关。我们与劳动局建立联合审批机制,把好正常退休关口。其次是把好待遇核定关。准确核定待遇,确保公平无误。

4、改善办公硬件,使办公环境更加趋于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是社会保险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今年我局认真清理了1986年成立以来至2009年长达24年的文书档案,并作好了档案的整理,归档,立卷工作。根据达标要求,我局办公条件有限,离达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按照硬件不够软件补的原则,我局从经济投入、人员配备、设施设备装具购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落实专门人员负责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为确保本经办机构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永久性,提高档案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上半年我们筹资购置了一套科学完整的档案管理柜,为我局档案管理上等级提够了条件,经过近两个月的辛勤工作,整理归档永久283卷,长期197卷,短期135卷,30年管理期限的193件,10年管理期限109件,通过县档案局的验收,我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达省三级标准。档案的整理、规档,方便了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为外来办事人员提够了快捷的优质服务。

5、引导广大职工,转变服务态度,提升业务能力。社保部门面对的是参保单位和职工个体,各项政策执行的主动权常常在社保职工的手中,相对于明显处于弱势的参保职工而言,行为规范、服务至上的理念就显得尤其突出。我局积极引导大家,换位思考,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求他们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微笑服务,坚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用爱心温暖群众,用真心服务社会。

我们制作醒目的办事流程图板挂在大厅的墙上,让群众一进大厅就能知道本人的办事程序并迅速找到具体的服务窗口。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合并了相关办事环节,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间,严格规范业务流程。只要手续和证照齐全通常能及时办理好相关的社保业务事项。我们尽一切力量创建人民最满意的社保局,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嘱托和信任。

三、努力开创社保工作新局面

2015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在这种新形式、新任务下,我局将各项社保工作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和年度考核中,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的完成,2015年,我们将开展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及其优越性,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影响,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参保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工作。加大基金征收力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征收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完善内部基金征收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全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征缴效率。

(三)、认真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组织并加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管理,使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社会化发放率达100%,确保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

(四)、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把扩面工作作为明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出击,求得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重点做好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和新建企业参保及改制分流人员的参保续保工作。一是加大扩面领导力度,对城区扩面进行督查,形成齐抓共管促扩面的机制。二是克难攻坚,对城镇私营企业和宾馆、发廊等服务行业逐一上门进行清查登记,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对存在问题拒不改正的单位督促其整改,必要时提请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运用及管理。及时修改、完善基本信息库,补充更新信息,重点清理垃圾信息,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确保计算机使用效率,为全省信息网络系统联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六)、全力做好各项养老保险工作。一是做好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加大防止虚报冒领工作力度。二是完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力争2015年档案管理评比再上等级。三是加强作风整顿,重点针对单位、个人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实效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

(七)、进一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围绕“优质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创建优质服务窗口的亮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