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创造力
一、美术学科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1.美术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实践对外界进行全方位的感知,但是美术却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感知丰富的世界。不同的美术作品对初中生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能够引领其进入一个日常生活中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漫步历史、周游世界。
2.美术可提高学生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
美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需要欣赏者用心感知美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在欣赏者感知情感后进行早创造,进而塑造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美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和精神境界。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以及进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是思想情感还原和转换的过程,而情感的还原与转换始终贯穿于学生美术作品欣赏和美术作品创作的全过程,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构建了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过程。
3.美术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美术作品欣赏还是美术作品创作,都离不开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是一个反向互动过程,是体现审美原则的两个相反方向。从审美的原则上创作的艺术,一方面是人们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对人们起到审美教育作用。通过美术欣赏教学与美术创作教学,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
二、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运用美术作品审美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力
从美术的本质来看,美术是一种静态的造型艺术,要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就必须以直觉的感受方式去感知对象,通过感知而获得的想象与创造情境,又是美术作品创作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具备充分的理解,使学生不仅能够对美术作品的外部形态产生直观感受,而且还能够通过作品各种要素感知内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使其在赏析中提高审美感知力。
2.借助美术作品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在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虽然其是通过直观的感受来欣赏美术作品,但是学生通过作品所产生的直觉感受却能够经常与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美术作品的欣赏并非机械的接收,而是伴随着学生积极能动的再创造。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知识和情感,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给作品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并在头脑中联想和想象。这个不断感知、想象、再创造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提升学生审美理解能力
美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要借助美术作品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理解力,这是因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实际是感性与理想统一、感受与理解相互促进的心理活动。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对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和传达的情感进行理解。比如,在指导学生欣赏莫奈的《印象・日出》时,在营造了日出情境之后,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美术课程教学方法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重要,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初中美术教学的基本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和判断,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首先,增加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改变自己,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再次,教师要注重课后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后学习机会,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术素材,从中获得审美情趣,进而培养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美术欣赏与创作不能够依赖说教。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重现代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运用,要尊重初中生的心理、心智发展特征和学习规律,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此外,在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时,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迪.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9).
首先,民间美术内容的定位问题。纵观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应用,其作为独立章节或者比较大篇幅来介绍的还是以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为主,将民间美术内容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亦或是将其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章节相对来说是占版面比较少的。这就说明我们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意识到只有将民间美术内容与我们现代生活相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但是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并不十分明显,民间美术内容只是作为其中很小的一个元素存在其中,对于民间美术内容的定位问题是需要我们慎重思考的。
其次,民间美术内容的构成要素问题。初中美术教材对于民间美术内容的涉及绝大多数是民间美术作品的图片以及与其相关的文字介绍,这样一来不免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应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民间美术,使学生能够真正处在被民间美术内容包围的氛围中,而不仅仅是认得某幅剪纸、某件泥塑作品。
二、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应用
1.民间美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渗透。不论是作为立足国家视角编写的教材还是地方教材,不可能对每个地区的民间美术或各个种类的民间美术都能有所涉及,即便再精挑细选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在某一课或某一章节中将其全部囊括在内。因此,在“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和“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中的渗透就变得十分重要,即让学生们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都能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感受到民间美术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并不是只能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才能见到的古董,又在无形中发掘了学生将民间美术元素应用于欣赏、设计、探索等学习领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基于民间美术素养的创新能力,更能够接近民间美术与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读书、爱书的情节》第2课《手工书设计》旨在让同学们通过纯手工的方式制作书籍,感受古今中外书籍装帧形式带来的审美体验,启迪学生的思考与创意。在手工书的制作方法内容讲解中就涉及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用以凸显手工书的独特魅力――整本书的造型是取自闽南古厝的侧影,当书完全打开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座完整的闽南古民居的轮廓,内页的装帧同样是采用了一些当地的民间美术元素,如镂空窗花、古厝红砖墙等。在题材与内容的选用上烘托了怀旧气氛,使整本书的设计独具匠心,凸显一份韵味,使人们体会到作者那一份浓浓的乡情,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们传达了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珍惜与热爱,愈是传统的东西愈发能够凸显我们传统文化的韵味,而这与现代设计并不相悖,反而使其更具特色。
2.与时代接轨,贴近生活。教材中民间美术的内容不能总是局限在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介绍上,还要强调其实用价值、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不管是对于设计方面,还是对民间美术文化的深层次挖掘,都是有所帮助的。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引导学生把美术作品与美化生活联系起来。如果还是仅仅停留在保存原有的民间艺术形态,没有与现代科技、设计等相结合,进而改良成能为当下人们生活所用的东西,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来说是很难发展下去的。对于现在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的中学生来说,也很难符合他们的审美需求,对于民间美术甚至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传播是不利的。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造型・表现”)活动一,通过让同学们欣赏不同居室的装饰风格特点以及居室中张挂的不同美术作品,以期分析自己的居室适宜挂什么类型的美术作品。其中最独特的一幅图展现的就是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居室,在陕北特有的民居建筑――窑洞内贴满了库淑兰栩栩如生的彩色剪纸作品,放眼望去,天花板上、四周的墙壁上满满的都是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也称得上是一处值得欣赏的风景了。教材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库淑兰满屋的剪纸作品告诉我们,民间剪纸同样可以作为装点居室的元素,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让我们体会到民间剪纸那份独具的震撼与美丽。
3.适当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教材中的民间美术内容应当多吸收一些具有地域性、民族特色的作品,突出表现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特征。这些作品是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遍布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一来这些作品与学生的生活有所关联,可以接近学生与民间美术的距离;二来学生们能够对本地区的一些特有风俗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三来学生们通过学习也更容易将这些特有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传承下去。
4.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编排教材中的民间美术内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首要的、最高的规律。”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设计制作民间美术作品或将民间美术内容与某一学习领域结合等方面的安排上难度要成阶梯状依次递加,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民间美术内容,以适应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对于学习活动的安排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从欣赏感知到深入了解,再到真正体验探索,始终沿着这一脉络发展,引导学生真正全面地了解民间美术。
1 中小学美术课程导入本质
课程导入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课程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课堂最终的教学成果。从学生角度来看,导入过程是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以便让他们尽快融入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程导入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打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教师再逐步引入教学目标,最终启发和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美术课程教学来看,导入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课程目标,这与其他学科大致相同。弄清楚美术课程导入本质的前提是要弄清楚美术课程的本质。通常意义上,产出一幅“像样”的美术作品是对一节美术课的普遍认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偏颇的。
从原因上说,教师与学生对美术存在知识、技法、感受等多重维度的不对等性。再有,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的美术教师的艺术观是建立于既有意识形态的基础之上,对美术有较为完整的体悟与理解。学生群体大部分处于艺术观的形成期,从理解、体验、感受的角度上看与美术教师也有明显的认知差异。笔者认为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一幅“像样”的绘画作品,而是一段经教师启发,充分唤醒感受、增强体验、激发想象后,以视觉思维为主将感受和体验转换为图像的全过程。
2 现有美术课程导入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从中小学教师现有课程导入方法来看大致分为如下两类:一类是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回顾性导入、示范性导入、生活化导入、实物性导入;一类是以兴趣为中心:游戏化导入以及其他课程方法借鉴导入,如音乐导入等。
第一类以教学为中心的导入较普遍,是大多数中小学美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知识、图片欣赏、观看绘画作品、偶尔亲自示范等方式来开展,使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与目标。这样的方式通常较枯燥,且多停留在图像作品的表层理解上,并未有深入的分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对课程目标的理解都还停留在模仿绘画作品、图片、教师示范的基础上,并没有对课程内容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二类以兴趣为中心的导入方式目前相对还不算多,因为这牵涉教师的控课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课程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此外,这种导入方式从授课形式上看对教学不能起到最直接的促进方式,部分教师不愿意去尝试这种方法。它是学校教育以外的校外商业机构的大多数教师选择的较常见的方法。笔者从教学经验上观察,虽然商业教育机构运用该种方法较普遍,但课程导入与授课内容之间的衔接往往不够,导致两部分教学过程处于完全脱节的状态,没有联系。
3 在美术课程中坚持视觉本位导入的原因分析
上文提到不论是以教学为主的课程导入还是以学生兴趣为主的课程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都存有一定的短板,长期争论与纠结该问题也不利于解决美术教学问题。我们认为美术课程的根本是体验、感受、表达视觉艺术。因此树立视觉本位的教学原则是连接以教学为中心与以兴趣为中心课程导入的桥梁。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界定视觉本位的含义。
从美术史发展来谈视觉本位。回顾美术的发展历程,它伴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美术作品从来都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精神食粮,而总是带有功能的、目的的作用存在。例如,史前时期的岩画总是带有巫术的背景,青铜艺术总是带有祭祀“礼器”的内涵,墓葬壁画总是带有灵魂“超越大限”的时空转换,[1]巫鸿先生将这一切定义为“物质性”。[2]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图像表现的美术,虽然总体发展离不开功能的影响,时代的局限,教条的束缚,即使是当下表现媒介在科技影响下不断转变的状况,视觉性仍是其始终不变的基本属性。
从美术课程的建构上谈视觉本位。不论是前期导入课程、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程后期学生的作品反馈都与视觉有密切的联系。反过来说,如果想要一堂美术课程能够彻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想象并最终转化为图像作品,这需要教师在课程导入过程中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这一过程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对图像的把控与阐释能力。这也是接下来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话题。
4 以图像分析为本位的课程导入步骤
图像分析最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分析五个方面的学习要素:第一,从图像内容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基本内容;第二,从图像色彩的角度直观感受图像色彩的基本构成与视觉感受;第三,从图像形式的角度启发学生分析图像本身的构成关系;第四,从图像空间的角度解析空间关系;第五,适当启发、解释、推导图像中的语言符号。
基于图像,我们做视觉分析的时候首先是引导学生理解图像的基本内容,这是做图像分析与后期想象力拓展的基础。学生理解图像的内容时,教师无需把自己对图像的理解和认识的答案给学生,具象图像尚好,抽象图像教师可以给学生基本的理解思路,如从线条上去理解、块面上去理解等。学生在阐述对图像的理解的过程中,言之有理均应肯定,教师稍作思路总结甚至不总结直接跳过即可,无须给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
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顺势逐步分析画面的色彩,在视觉感受的过程中,人的眼睛对色彩的认知很敏感的。[3]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最直观的方法便是让学生找出类似的颜色,在寻找颜色的过程中可以理解与回顾色彩的基本知识,如对比色、邻近色等基础知识;也可以纳入中外美术史的知识,如光影颜色运用可以介入印象派知识;还可以纳入色彩构成知识,如色彩的过渡与渐变,明度变化知识等。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色彩在画面中所占区域联系画面的构成要素。由于图像表现的画面内容多种多样,根据多样的表现内容与主题我们可以建构新的方式作为美术课程的导入方式。例如,米罗的绘画可以运用音乐元素导入。当然,这与通常使用的音乐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是基于美术课程的系统导入来设置音乐环节,教师要始终把握美术课的教学主体。
构成关系是分析图像第三步需要分解的关键要素,即画面中的形式分析。换句话说就是分析图像中各部分要素是如何在画面中去组合而成的,以及作者这样安排组合的理由与原因。形势分析的时候注意引入画面构图的一些基本法则,如三角形构图、“C”形构图、“S”形构图等;另外,可以介绍基本的构图原理,如黄金分割等。构图法则是有限的,结合实例运用是关键。
空间关系是图像分析中的拔高环节,对年龄稍大的学生可以在此阶段深入引导他们。它是将学生思维从二维平面引入三维空间的重要步骤,也是视觉艺术中通常表现的重要元素。在空间阐释与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西方空间透视原理去解释图像是最为基本的方式和方法。遗憾的是,教师一旦遇到中国传统绘画时一般总显得束手无策,因为中国画的视觉生发系统与西方绘画有明显的差别,这时的空间分析方法似乎“不管用”了。我们究竟该如何去跟学生介绍中国画?笔者认为运用“视觉游离”的方法介绍中国画的空间关系比较合适。中国人的绘画艺术除了有视觉层面的考量外,还有精神想象的旨趣所在。视觉游离到每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总能引起学生的无限想象,就像一部静态的“微电影”。在“视觉”游离中解构中国画“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关系尤为重要,同时操作简便,也便于学生理解。
最后,图像语言与符号的象征意义在必要时也需要教师作必要的点拨,这往往是图像延伸的隐含意义,对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很有帮助。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对策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鉴赏课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高中美术鉴赏课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必修课的高中美术鉴赏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为响应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现在高中大都已开设美术鉴赏课。文章简单分析了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微薄的贡献。
1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探究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策略,令高中美术鉴赏课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前,很多家长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顺利的将这门课程顺利的发展下去,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其实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对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适合素质教育的实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正是因为家长以及学校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才会造成很多问题的出现,将这门课程当成一门休闲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赏析课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重点以及时间都用在了文化课的学习中,文化课程的较重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造成有心无力的状态,这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产生的后果,所以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关注美术赏析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就相当于形同虚设,所以即便是我国现阶段已经开展了素质教育的改革,但是一时之间是无法转变现状的。学生如果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那么就会造成上课时的有心无力,教学效率也会随之下降,因此需要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深思。
教师在美术赏析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加以关注,不合适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课堂上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性,所以在教学时显得十分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也就因此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无法真正的关心这门课程讲了什么。之所以要在高中课堂上开设美术赏析课,就是要让学生开阔视野,实现多方位的发展,良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所以缺少了情感的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受到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对于教学的情况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对于教学资源也没有做到合理的应用,所以需要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创新。
2 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的创新对策
2.1 营造美术鉴赏的环境
在学习美术与眼睛这一课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一幅美术作品中主要的构成要素,也就是美术语言,并且可以进行具体的划分,知道什么是具象美术、抽象美术以及意象美术,并且通过学习的内容进行区分,为了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美术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突破狭小的限制,拥有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先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学生需要畅所欲言,积极的展开讨论,说出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最开始不懂美术术语也没有关系,教师可以慢慢的进行引导,在了解美术术语以后,就能对上述三种图像的类型加以进一步的区分。
例如将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以及毕加索(1957)《宫女》两幅作品进行对比,毕加索是抽象画法的典型作家,学生大部分都不能弄懂作品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特殊的语言,只是很多情况下人类听不懂罢了。所以在艺术领域中,相应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形体、明暗等一系列形式展现出来的。从形体上来看,主要展现的是轮廓,教师此时可以列举展示一些例子,如《曼陀林和吉他》,这样可以便于学生的理解。此外,在欣赏《马踏飞燕》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还可让小组之间进行观点交流及辩论,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真正感受作品的魅力。
2.2 尊重学生主体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现代教学方法讲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如,在上欣赏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教师可出示一幅画,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并适当介绍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接着让学生思考作者所要体现出的思想感情。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发表观点,在学生发表完观点之后,教师可适当作出评价及补充。且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多用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热爱。
2.3 延伸课堂,丰富教学模式
相比于文化课程,美术鉴赏课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门需要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及点评的课程。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对课堂进行延伸,将美术馆、博物馆或当地有特色的民间作坊作为教学场地,丰富教学模式。如,在上当地艺术作品欣赏课时,教师可提前与当地有名的艺术作坊沟通,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等,让学生对真实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及点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让学生通过真切的感受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为提高素质教育水平而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很多学校培养学生修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中美术鉴赏课。针对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改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及具体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成绩、培养学生修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芬.农村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下),2016(08).
[2]刘宁.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31).
这里介绍一种用专题晚会的方式展示幼儿园国学教育成果的具体做法:
一、全体教师一起学习儿童教育终期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国学教育。
1.表述部分
能力与技能目标:会说普通话,发音清楚,语调准确,能运用恰当的语句和语调表述意见和回答问题,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讲述图片和事件。
认知目标:懂得用适当的音量说话。
2.欣赏文学作品部分
情感、态度目标:乐意聆听和阅读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能力与技能目标: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体会文学语言的美,积累文学语言;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会区别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及其构成要素;能用动作、语言、美术、音乐等不同表现方式积极反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学会编构故事、表演故事以及诗歌、散文的欣赏与仿编活动等。
认知目标:懂得文学作品中运用的是规范而又成熟的语言;阅读和聆听文学作品能增加知识、明白道理,并能感受到语言艺术的美。
二、学习有关文件,了解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内容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3.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古诗文、蒙学教材、童话、寓言故事、成语典故、音乐作品、美术作品等。
三、根据儿童语言教育终期目标和有关部门规定的幼儿园阶段孩子需要学习的国学内容选择适合表演的国学内容。
由于人力有限,可以搜集一些人家已经编好的现成的表演内容参考学习。这里把网上能搜到的现成的可以用作表演的国学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1)《诗经》歌曲,王菲的《幽兰操》;(2)大兵小将中的歌曲《有狐绥绥》;(3)歌曲《诗经・邶风・绿衣》,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4)唐诗配乐朗诵;(5)唐诗动画;(6)唱歌动画学唐诗;(7)三字经动画故事;(8)三字经动画歌唱版;(9)弟子规全文儿童动画版;(10)邓丽君演唱的关于唐诗、宋词的歌曲;(11)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全集43讲)、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根据幼儿园的需要,选择一些能帮助孩子培养品德和培养好习惯的国学内容,并把选择好的内容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长分配下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习、训练,用作晚会的表演。
选择的国学内容最好能涉及各方面的内容。如:(1)品德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2)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中选择有关内容。(3)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可以从《诗经》、《唐诗》、《宋词》、《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4)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可以从《诗经》、《唐诗》、《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5)尊老爱幼、珍惜友谊、与人和谐相处、与人合作的。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寓言故事》、《童话》中选择有关内容学习。
四、晚会表演的形式要丰富多彩,所以形式多样地展示国学内容也是一个难点。
一台晚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才喜欢看,才能培养孩子的各种特长。幼儿园在力所能及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以下表演形式:1.经典吟诵表演;2.经典朗诵表演;3.讲经典故事表演;4.歌唱经典表演;5.演奏;6.舞蹈,可以用童话、寓言改编的舞蹈;7.小品,可以用经典故事改编;8.分角色表演经典里面的小故事;9.游戏。
五、专场晚会的前期筹备、分工。
要成功组织一场晚会,首先要成立筹备晚会的工作小组,这对整个活动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定要在前期做好分工,根据全园老师的工作特性、个人特长提前分配,最好在晚会之前幼儿园进行一次国学专题的才艺比赛,筛选出好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