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的美学法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美学法则 机械结构 造型设计
0、引言
当代机器人的开发一般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结构功能工程师和产品造型工程师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产品。可在开发过程中就会有这样一个问题:结构仅仅只是解决功能却没有考虑美学法则,在造型设计师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麻烦。单纯对造型的美感进行机器人造型设计并不能做到产品最终商业寿命的最大化。仅仅只对外观进行美学法则设计会让人很快厌倦产品。通过研究表明,十分鲜艳的华丽的产品外观,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单纯的外观设计不能满足人美学需求。而且,很多机械设计师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不能一次就找到很完美的结构造型,需要一次次的进行改进和验证。而总结发现最终的产品结构往往也是符合美学法则的。因此,造型设计师在对产品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美学法则这样无形中同时也简化了两之间的配合。本文来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1、机器人造型设计的主要方法
机器人外观造型必须要结合机器人的功能:在机器人结构设计方面,特别是突出功能性的机器人,结合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是机械结构件的美观和实用接合设计很重要的一环。
1.1 机器人结构的结构件体现美感
机器人骨骼结构在设计造型的时候,需要遵循基本的外观要求,如果要将一个特殊的结构加入进去(有特意美观造型需求),就需要及时的改变外观。一般情况下,如果外观是将功能表达出来,那么就有着比较长的生命周期;如果外观只是要表现风格,那么通常只有较短的生命周期。所有机械结构件外露在机器人外型上,用结构件本身体现美感。如果没有对机器人的外形进行特殊的要求,那么只需要将最单纯的外观应用到功能设计上即可。机器人造型设计要充分的解决功能。目前,在机器人外观设计方面,很少有独立为美观为设计的造型,大多都是由一些功能因素在进行辅助。造型设计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有效的处理零件之间的联系,即实现机械功能。在机器人第一次结构设计时,往往仅对结构功能进行实现并不考虑美观造型。
1.2 机器人的色彩表现
在机器人的色彩表现,除了展示机器人,一般都是将一些色彩表现力较强的构件和特制造型构件应用到其他部分。通过研究表明,十分鲜艳的产品外观,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时候是例外的,如果场合对视觉有着特殊的要求,那么就需要使用比较鲜明的色彩,比如在一些机器人展览会上,机器结构既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将美观外在感觉力充分的体现出来。
2、将美学法则引入机械结构设计的开发方式
在对机器人机械结构开发过程中一些结构工程师发现,最终验证稳定的机械结构本身就具有许多美学法则。
2.1 轴对称结构解决轮足稳定问题
在结构造型,当舵机在中心位置时,机械臂结构要符合轴对称原则。如右图就是在抬臂轮足的造型设计时没有对足部进行中心对称设计,舵机锁在了单侧方向,造成了运行时机器人偏心,单向倾斜并且轮足本身不稳定。因此进行了结构重组如左图,对马达进行了重新锁定,两侧的所有结构件以马达为中心进行轴对称设计。两侧的轮足抬起部分的四个连杆机构两两对称,即做出了造型美感同时起到了稳定机械结构的问题。
2.2 “少即是多”简约美感解决结构繁杂问题
由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让你觉得空洞无物,根本就没有设计。也同样可以运用在机器人结构设计中。很多工程师运用大量结构件来实现功能。比如四连杆结构,在一号连杆位置引用了两组结构件来实现链接,于是丝毫连杆就需要三组结构实现。以此类推最终使得结构非常繁杂。如果以少即时多这一美学法则考虑结构问题就可以省去许多繁杂无用的结构。
2.3 黄金分割比例解决结构问题
在机器人结构设计中,因为是二次元件开发因此有时固件点不容易确定定位。连接点间用黄金分割比例进行计算,既增加了美感也解决了计算问题可简化工作。如上图在进行丝杆连接的时候将丝杆定位在横长版的1:0.618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横长版在运动时更加稳定,但是单纯从机械设计角度解决定位点问题往往需要多次验证。
学校的审美教育应贯穿于包括生物学在内的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美育目标。自然美指的是生物的形态往往是由线条、形体、色彩、声音、运动等美学因素,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构成的,并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整体美。如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体现了整体一律的美学法则;植物的叶子和哺乳动物的四肢、眼、耳等都表现为左右均衡对称的美学法则;生物体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可以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如动物的警戒色、大树与小草、红花与绿叶,给人以振奋、醒目和显豁的感觉,而这些美学因素也可形成调和,如动物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给人以融和协调的感觉,这则是对比与调和的美学法则的体现;生物体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又体现了比例的美学法则。心跳、呼吸运动、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以及动植物随着季节转换而发生的变化等生命现象则体现了美学的节律性法则;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功能上的彼此配合与相互协调、形态各异的脊椎动物有着惊人相似的骨骼系统、绿色植物的输导组织与高等动物的循环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微妙的相似、形形的生物与各自的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奇妙的适应。
1、科学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人格美又叫心灵美或精神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是指人的思想、品格、志趣、情操、智慧、情感等多方面的美。教材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尽管他们的国籍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各人的经历不同,但在他们探索生物界的奥秘的动人事迹中都闪烁着人格美的光辉。如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计个人名利的高尚品格;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操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审美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从审美的角度钻研和领悟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选择直观、形象而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创造热烈轻松而又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重视教态美的设计,使其更好地发挥表情达意的美感效应;板书设计科学、美观;讲课要生动,富有真情实感,通过积极、振作、饱满的情感状态感染学生;借助挂图、标本、模型和仪器等创设洋溢着生物学美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审美感受。
2、审美教育是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始的。除生物自然美外,生物学美并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而审美教育又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它是通过各种事物具体的、可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来感染人的,再加上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从生物学知识中发掘和提炼美学因素,努力把它上升为美的形态,从而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耳濡目染,感受生物学美。另外,在生物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假设、实验、数据、符号、图解、标本、模型等因素,展示生物学知识独特的结构和联系,把学生带进生物学美的意境,这样能使学生从逻辑和形象两个方面认识事物,既深化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完成美的感知与积累,实现“真中显美”和“以美启真”的相互促进。教学实践表明,审美认识是在情感的参与下完成的,仅凭借对事物的感知,所得到的美感是不深刻的,还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各种生物形态美的品评、鉴赏和体验,才能深化对美的形象的认识与感受。生物学美特有的若干内容比较内在含蓄,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做到“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会教材中美的内涵,得其用心、意蕴和境界,设计好教学中对美的情感体验活动。
如教师在备“环境保护”这节课时,通过查阅有关野生动植物资料,详细了解它们的生态功能,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濒危的现状,自己产生了对野生动植物的情感和美感,讲课时就能将自己的情感和教材、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在完成知识传授不断从感性向理性升华的同时,师生之间也必然迸发强烈的情感和美感的共鸣,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美的情感体验。再如,学习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后,引导学生运用该学说的观点来解释若干种生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适应现象的形成,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自然选择学说”内在逻辑美的体验,而且还能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不同的角度透过生存斗争残酷无情的现象,全面地、深刻地领略生存斗争美的内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至臻完善的和谐统一美。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而生物又是美的主体,生物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活动与美育有着密切而潜在的联系,这在传授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揭示美的本质,丰富美的内涵。 中学生审美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不能期望他们做出至善至美的创造。如学生设计的小实验、制作的生物标本与模型、生物绘图、实验报告以及自己总结的学习经验和小论文等,这些生物学美的成果不乏幼稚,但都是充满生命力的美的胚芽,对他们对美的追求和跃跃欲试的创造愿望和热情,应给予满腔热情的鼓励和精心的指导。
装饰公司起源:随着现代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客户在对生活品位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如何在一个长久的住所里,舒适开心的生活也就成为了客户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装饰公司正是在这种需求下诞生的一种服务型的行业群体,也因为客户需求的不断提高,由此慢慢的带来了设计装修行业的兴起,同时促进了装修公司的发展。
装饰公司是集室内设计、预算、施工、材料于一体的专业化设计公司。装饰公司是为相关业主提供装修装饰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提供设计师和装修工人,从专业的设计和可实现性的角度上,为客户营造更温馨和舒适的家园而成立的企业机构,这种企业机构一般带有盈利性。现在的装饰公司一般是设计与装修相结合的模式经营。
装饰设计是指对一定的建筑物或室内空间进行先设计后装饰的一种施工活动。
装饰设计的任务要达到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使人从精神上得以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法则和美学规律,尤其是居住建筑要从适用和经济的原则出发,力求室内空间布局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利于家具陈设布置等,用较少的人、财、物创造出理想的室内环境,以提高物质生活水准。同时,还应遵循美学法则,创造出一个富有个性而且优美的室内环境,充分表现不同功能空间和使用对象的精神内涵。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学生;主体;AIDMA法则;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AIDMA法则其实是Attention、Interest、Desire、Memory、Action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这一法则最早在1898年由美国E・S・刘易斯先生最早提出,出身广告界的刘易斯先生提出AIDMA法则最初针对的是商业营销行为中的广告促销原则。即消费者从接触到广告或营销资讯信息开始直至最终发生购买行为之间会经历五个阶段,分别是:注意到广告或营销资讯――产生一定的兴趣――有一定的购买欲望――对广告或资讯内容形成记忆――落实为具体的购买行动。广告界或营销业应用AIDMA法则的实质是将消费者作为核心与主体,而媒介、广告主体或营销策划等则是强力主导,通过解构消费者心理促成实际购买行为的落实。
1 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适用性
从广告或营销界应用AIDMA法则的特点不难发现,这项法则应用并起效的过程实际是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落实到购买行为的过程,如果概括一下则可以形容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从这一层面讲,AIDMA法则其实并非仅仅局限于商业行为的广告和营销范畴,而是可以推而广之,如延伸到教育领域。
如果说商业营销和广告行为中运用AIDMA法则的对象分别是消费者与广告主、营销策划,那么AIDMA法则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对象则是学生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预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再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记忆,最终得以落实到实践层面。以上五个步骤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实现过程在本质上与AIDMA法则应用于商业营销、广告行为的原理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将书本知识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的应用型专业,如艺术设计等,AIDMA法则对于培养此类应用型人才具有相当的适用性。
2 AIDMA法则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在AIDMA法则框架内,教师不再是学习过程绝对的权威、唯一的焦点,而是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辅导者而存在。学生则不再是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主人。教师遵循AIDMA法则开展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于简单机械的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而是必须锐意改革,着力设计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以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后形成有效的知识记忆。最终得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实效。
3 以学生为主体的AIDMA法则运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举措
3.1 任务教学法
对于选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够引起他们足够注意的不外乎艺术作品、设计方案等结果、成品。而这一应用型专业的教育目标也恰恰在于培养未来职场上合格甚至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以创作出令各方满意的艺术设计作品。因此,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模拟的工作任务不失为一种形象生动又适用于AIDMA法则的教学新模式。
以室内空间艺术设计教育为例,为避免传统课堂教学容易产生过于抽象、枯燥乏味等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将教材上既有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行业中的策划、方案等工作任务相结合,采用模拟工作任务的教学形式创新教育手段。例如,按照从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等原则将室内空间艺术设计分为住宅类设计、办公类设计、餐娱类设计和酒店类设计等,既可以参考借鉴已有的企业方案,也可以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与企业展开合作式教学。
具体的教学步骤可以分解为:
第一步,为学生展示现实中比较成功的设计案例或者带领学生深入到工程现场,通过与真实职场中艺术设计内容的近距离接触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具体形象。让学生对于即将接受的“任务”教学形成初步概念,也引起学生对未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足够的注意与兴趣。
第二步,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和已有的实践能力水平将预设的“任务”细化为若干目标方案,再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其中一种方案。以住宅类室内艺术设计为例,分组后的学生即相当于现实职场上的设计师团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信息。例如,针对不同住宅形制收集潜在使用者基本信息、根据基本信息进行初步设计、初审通过后利用CAD或其他软件工具完善整体设计图、进行最终审定等。
第三步,教师针对各组初稿提出意见或建议,学生据此搜寻教材或网络资源等进行进一步细化、优化。同时,初稿反馈回来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固化已经学习了的理论知识,并且针对初稿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既有知识体系中的漏洞与不足,从而在记忆中强化与修正理论知识储备。
3.2 对比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脱离出AIDMA法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原则,同样是强调学生为主体并突出在激发学生关注度和兴趣基础之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只是这种教学形式更加适合于那些历史悠久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如陶瓷艺术设计。应用AIDMA法则开展对比式教学的一大突出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传统青花瓷茶具和现代“糖果色”茶具的对比,又如古人十分喜爱的紫砂壶小口鼓腹的标准形状面对现代陶瓷制成“万圣节”鬼脸南瓜灯。一个是严格对称、精致典雅,另一个则刻意变形、古灵精怪,二者几乎形成一种造型艺术上的强烈“冲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能为受众带来别样的艺术美感。
4 结语
AIDMA法则作为诞生于商业营销领域内的实用理论在传统广告设计与营销策划工作中起到过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而此法则将消费者置于中心环节、主体地位的特点又使法则本身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了相当的延展性。例如,将之应用于教育领域。AIDMA法则的应用则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学的开端则是激发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最终落实,更能促进教学理念的进步和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明清. AIDMA法则观照下广告译语的美学等效[J].外语学刊,2010(02):135-137.
[2] 刘德寰,陈斯洛.广告传播新法则:从AIDMA、AISAS到ISMAS[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3(04):96-98.
“喜相逢”图案之溯源
“喜相逢”纹样是中国装饰中的一个传统纹样,肇始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绵延流传至今。早期的“喜相逢”纹样就是以“双鱼”作为其骨骼中的主要元素,双鱼的状态与新石器时代较流行的“旋涡纹”十分相似,“旋涡纹”的发展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是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人类装饰形式的基本样式。因此,追溯中国传统纹样“喜相逢”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有关水的“旋涡纹”的相关特征,也就是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开始的。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认为:原始民族的装潢,大多数是取材于自然界,它们是自然形态的模拟。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文化中,先民们为了纺纱织布发明了一种陶制纺线用具,名为“纺轮”,其表面有彩绘,故称其为“彩陶纺轮”。彩陶纺轮上有多种图案样式,我们把其中以抽象的两条鱼构成的纹样称为“双鱼纹”。鱼纹最早见于早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上,在此后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上鱼纹也较为普遍。从半坡彩陶盆上较复杂的人面鱼纹,到屈家岭彩陶纺轮上的抽象旋转鱼纹,我们会发现鱼纹图形被逐渐简化、并规范化。
“双鱼”纹样以原始人的简单思维,模仿宇宙自然万象,纹样中包含的两两相对旋转的结构,正是“喜相逢”纹样骨骼结构的基本特征所在。因此,将“喜相逢”纹样的源头定为以“旋涡纹”为运动状态的“双鱼纹”样式应该是合乎情理的。在造型艺术上,形态与形态之间相互比照甚至依附、继承,是一种独特的且有利于造型艺术传播的方法。这种利用视觉形
象的相似性来传播的方法,正是体现中国传统纹样的历史文脉性,会让我们觉得远古时期人们的想法和后世人们的想法是多么得一致。“双鱼纹”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纹样对后世的传统装饰艺术“喜相逢”纹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意义在于约定俗成了该纹样的结构和骨骼,并将这种简约的构图规律和普遍的审美体验稳定下来并传承至今。
“喜相逢”图案之美的格式
喜相逢式是一种逆对称的构成形式,两个对称的纹样以S形线为中介,或左右、或上下,相反相成,反转对称,构成圆形适合纹样,类似于太极图。之所以叫做“喜相逢”,是取其纹样两两相对、相互适合,构成圆满之意。追溯资料发现从清代织绣图案中的双蝴蝶到陕西耀州窑刻画花瓷器上出现的两条鱼、两个小孩儿、两只牡丹等巧妙地对置在一个圆形中,舒展自如,相反相成,相互照顾又互相逗趣,产生一种极其协调对立的运动感。从美学角度上来讲,这正合乎“变化与统一”的美,是合乎朴素的辩证的对立统一的美学法则的。
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的根本法则,喜相逢图案对于这样的美的法则,非常充分的的体现在表现的画面上,下面笔者将介绍喜相逢图案建立在美学法则基础上的美的格式。首先,是其图案格式的重复,传统的喜相逢图案用反转重复的排列方式显示出它的美,像重复的蝴蝶、鹦鹉、鸳鸯、凤凰、花、鱼都是利用重复的形象表现出整个图案的整齐。其次是对称,先民在创造喜相逢图案格式时,其设计者之匠心独运着实令人佩服,喜相逢图案繁而不乱,动而不破,都是利用对称这一法则巧妙的把生活中的对称美朴素的呈现在陶器上。再次是对立,利用生活中的动植物,使其之间形成一根相反相成的S形线,把整个画面分成两个阴阳交互的两极,这两极围绕着中心回旋不息,形成一虚一实,有无相生,左右相顾,前后上下相随的一种核心运动。喜相逢图案的又一美的格式是运动与节奏,民间朴素的图案元素运用到这一格式里,都显得动态节奏感非常强烈,像蝴蝶、凤凰、飞龙等在这一格式下都表现出运动、飞舞、互相呼应、回旋等状态,使一个静止的图像在一个圆形中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你追我赶地在空中嬉戏飞翔,载歌载舞的欢乐形象叫后人看来也引起了许多美好的联想。最后是其格式的平衡,喜相逢图案里特别喜欢用很繁复的线条和图案表现它上下左右飞舞的动态美,也出现了使人想象不到的构图,在这一构图里,图案游龙舞凤,十分可爱,但动态之下,图案也掌握了平衡的法则,呈现在面前的不是杂乱无章的繁复舞动,而是像一幅原始音乐中的舞蹈,在不打破图案的平衡前提下,翻飞自如,载歌载舞。
结语
中国劳动人民把“偶”象征天地万物一分为二的千古不变的真理,用浪漫的表现手法在图案艺术的领域中创造性的发挥出来,形成了内容与形式一致而完美的图案,并世代相传,成为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只耀眼的花。“喜相逢”图案的这种美的格式,我们应该赞扬它、称颂它、学习它、继承它,使当今社会的设计能利用这种格式,推成出新,开出更美更好的设计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