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第1篇

1.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也出台了多项林业管理政策。从2003年起,要求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精减,建立完善的人员编制制度。但其实施过程中,常常面临员工专业素质低下等问题,特别是在农林业方面,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于此同时,大多数员工正式上岗后,业务培训不足,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严重影响了林业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无法将农业服务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1.2基础设施不足

为加快林业发展,各级领导对农业服务中心极为重视,在加大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简陋、办公用品不足等。硬件条件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工作人员懒散、工作效率低等情况。

1.3管理体制不健全

通常情况下,乡镇林业管理实行的管理方式为县乡双重管理,管理体制以乡镇为主,由乡镇掌握“三权”,即人、财、物。这种体制可对社会力量进行整合,并为基层护林网络组建提供便利,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服务中心人员不稳定。因乡镇对服务中心有人事权,乡镇可通过工作需要进行人员调配,这种情况下,导致农服务中心人员具有较为频繁的调整性,无法对服务中心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调配及运用,无法对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最终导致服务中心专业人员严重流失。其次,农服务中心工作任务具有广泛性。大量服务中心表示,真正从事林业工作时间有限,只占全年1/9,其他时间,工作人员还需要负责其他事物,这种情况下,导致工作人员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林业管理工作,无法做好护林工作。

2乡镇林业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林业局、地方政府及林业站应对农服务中心实施监督管理权,对农服务中心林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实现科学规范管理。统一组织农服务中心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专业职能培训及依法行政能力培训等。帮助工作人员能够对林业专业技能进行充分掌握,对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等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优化及稳定基层员工队伍。在建立与完善林业管理体系的同时,必须进行定编、定岗、定员、定责等制度的实行,做到明确分工及职责,简化工作流程,对林业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升。

2.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全国林业重点工程区林业站建设项目”等相关规定的充分利用,农服务中心必须承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各项事宜,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林业社会化服务,为林农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为此,必须对国家预算内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进行积极争取,进行农服务中心的建立与修葺,并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定位仪、测量仪等。

2.3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林业局对农服务中心加强了管理与培训力度,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并能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在资源培育中,农服务中心必须对农村广大群众参与林业建设进行积极动员,对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配合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做好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木材经营加工和林木采伐工作,配合做好林木采伐的伐区调查设计,并参与监督伐区作业和伐区验收工作。科学选用林业新技术,加强林业服务能力,积极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建议,为本镇林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2.4加大宣传力度

农服务中心应认真总结本地区林业管理工作,尤其是协助乡镇政府、林业站对林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各级人员提高林业管理认识、认真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升自身责任感。同时还要求乡镇领导及服务中心所有人员做好宣传工作,做到林政执法、资源管护,将林业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实现林业管理的目的。农业服务中心同时应对《森林法》及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等进行全面贯彻及宣传,帮助乡镇政府进行林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对该地区林业资源加以保护,根据相关规定及林业部门进行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调解各种林地纠纷问题,发展林业生产,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从全区林牧渔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推广主导品种、主要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多渠道培训为主要手段,积极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增强林牧渔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推进楚州区林牧渔业再上新台阶。

二、培训对象

乡镇林牧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种养大户和党员干部,一般种养农户。

三、培训目标与内容

㈠目标

2014年,全区林牧渔业技术培训总人数为8000人,其中畜牧业培训3000人,渔业培训3000人,林业培训2000人;建立畜牧技术培训示范点2个,位于三堡乡和建淮乡。

㈡内容

1、畜牧业:⑴奶牛高效养殖技术;⑵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⑶优质家禽养殖技术;⑷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2、渔业:⑴草鱼高产高效快速养殖技术;⑵青虾养殖技术;⑶网箱养殖黄鳝技术;⑷鮰鱼养殖技术;⑸龙虾养殖技术;⑹大规格河蟹复合养殖技术。

3、林业:⑴林草牧(禽)复合经营技术;⑵优质杨树苗培育技术;⑶杨树病害防治技术。

四、培训计划

4月-5月完成林牧渔业技术培训人数达4000人次,其中畜牧业1500人、渔业1500人、林业1000人。

6月-7月完成林牧渔业技术培训人数达1200人次,其中畜牧业400人、渔业400人、林业400人。

8月-9月完成林牧渔业技术培训人数达1500人次,其中畜牧业600人、渔业600人、林业300人。

10月-11月完成林牧渔业技术培训人数达1300人次,其中畜牧业500人、渔业500人、林业300人。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2014年度林牧渔业技术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我局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与讲课组。领导小组由局长周红缨作组长,副局长熊淮生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兽医站、林业站、水产站、渔政站负责同志组成,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调配等。讲课组由分管科教工作副局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兽医站、林业站、水产站、渔政站负责人担任,成员由相关专业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林牧渔业技术培训。区兽医站、林业站、水产站要认真组织落实好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做好本乡镇技术培训工作。

2、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实行区、乡分级技术培训,区林牧渔业局负责对乡镇林牧渔业技术人员、党员干部与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培训,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要组织技术人员对一般农户进行培训,每乡镇每专业培训人数不少于100人次。培训工作要与项目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送科技下乡、成人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结合起来,采取集中授课为主、分散指导为辅的培训方式,扎实开展林牧渔业技术培训。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第3篇

基本概况

星村镇位于武夷山市西南部,距市区22公里,地处东经118°34〞—118°57〞,北纬27°33〞—27°46〞之间,与建阳、光泽及江西铅山三县接壤。星村镇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土地总面积68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3.8万亩、林地面积48万亩、竹山面积9.3万亩,茶园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71.9%。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037.17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星村镇最高处是享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辖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九曲溪漂流竹筏码头所在地,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近60%处在星村镇行政区域内。星村镇总人口25218人,汉族占99.58%,其他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0.42%。其中黎前村是武夷山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镇农业总人口20905人,占83.23%,非农业人口3213人,占16.77%。星村镇是武夷山市旅游重镇、生态重镇和茶叶大镇。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着力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机制改革,调动服务“三农”积极性,推动我镇生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目标

着眼于全面构建新型“三农”服务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乡镇公共服务作用,科学界定职能,优化人员结构,理顺管理体制,搞活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功能齐全,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运转高效协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三农”服务中心。

建设内容

(一)构建服务平台。

1、建立三个服务中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工作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分别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分别有农技、农机、茶叶、动物防疫服务组)、综治服务中心(、调解、315中心)、计生服务中心三个服务中心。

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把科特站(包含农业技术、林业、农机、茶叶、动物防疫服务、沼气服务)财税站、劳动保障所的服务资源和力量进行整合,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网络,把农技、农机、茶叶、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劳动力转移、沼气服务、农业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乡补贴、信息、农产品质量监督、村财托管、土地流转等服务内容整合在一起,建立统一的服务窗口,进行一站式服务。

综治服务中心:主要是把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综治办、办、司法所、民政办、安办等部门服务内容整合在一起建立专门的服务窗口,主要提供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农村低保、救灾救济、安全生产等服务内容。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计生服务中心:主要是为计划生育服务对象提供计生咨询、免费药品发放、免费体检等,为育龄夫妇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的生育和健康服务。进一步完善建设好计生服务所。

2、建立专业服务队。以专业类别为主,成立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林业技术、茶叶技术、动物防疫、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等服务队。各服务队由镇直各专业站办所负责人员任队长,人员由各专业站办所人员和从各村优秀“六大员”中抽调组成。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镇里总体安排及时深入各村、组开展技术服务,解决村民生产技术难题,村民遇到生产技术问题,在村级无法解决的,只要一个电话,专业服务队马上派员深入农户家中指导,确保问题能及时快速地解决,建立服务人员便民联系卡,24小时畅通服务联系。

3、建立工作服务日。以镇为单位,建立服务日制度,分批次、分专业抽调各村“六大员”开展服务日工作,如动物防疫日、计生服务日、交通安全服务日等,突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指导、综治法律宣传、计生政策宣传、劳动就业转移等服务,将具体的“服务日”时间提前向村民公布,切实提高农村“六大员”的综合服务功能,在村民相对集中的重要节假日和星村、曹墩、黎源墟日,加派人员到乡村提供服务,满足广大村民多方面的需求。

4、建立信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数字武夷”电子信息平台,把镇三农”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通过“数字武夷”网络延伸到全镇15个行政村开展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三农”服务中心实行综合服务制,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办事限时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会议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传播;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技术传播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影响,弄清楚这些制约因素的形成和特点,才能针对性制定相关防制约策略。农业技术本身方面,关键是技术本身的可操作性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方面,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问题;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方面,主要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识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方式方面,关键是处理好适合农民接受的方式问题;政府方面因素,要体现政策的适应性和倾斜度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些方面的制约,都给农业技术传播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性采取反制约措施,已经成为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也给农业科技人员带来严峻挑战。

1 农业技术本身因素影响

鹿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热冬凉,无霜期可以达到330d以上,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是“八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鹿寨县农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但是,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过程中,由于这些农业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1 技术适用性、可操作性因素制约

农业技术在传播推广时,涉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就是这些农业技术能不能大面积实用?在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有没有条件进行相关操作?农民朋友能不能独立操作相关技术措施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没有推广价值。不管技术本身的科学性有多高,也不管技术实施之后的效果有多棒,不能让农民顺利使用,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是标准的花瓶,没有一点实际价值。

在农业种植时,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技术。由于鹿寨县地形多样地质条件也呈现复杂化,对土壤进行监测,其难度就非常大。所以,像这样的农业技术由于自身制约因素太多,不能具有全覆盖性,农民根本就不可能随意操作,而要科技人员每一小区域都进行土壤测试配方,工作量是巨大的,也是现有科技条件所不允许的。这样的农业技术自身就存在传播短板,无法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1.2 技术效益显著性因素制约

鹿寨县是农业大县,特别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生产天然无公害农业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有很多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例如,大力发展黄栀子种植,实现黄栀子基地化管理,就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经营效益,还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这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都有重要积极推动作用。推广黄栀子基地种植技术,其效益显著性就非常明显,也能够获得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同。

鹿寨县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而且也靠近著名旅游区桂林,发展农业旅游想必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农业技术项目。但是,由于地缘问题和交通、环境、宣传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如果在鹿寨县大面积推行农业旅游,大搞“农家乐”经营,恐怕就难以取得预先效果。像这种农业技术没有显著的经营效益做基础,就不能获得推广空间。每一项农业技术都有特定的时空限制,在推广传播时当然要遵循这个限制,不然就是盲目,不仅不能收到经营效益,还可能会造成亏本损益。

2 农业技术传播组织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实施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工作时,由于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不力,或者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都可能导致农业技术传播出现组织管理漏洞,使得农业技术难以与农民经营实现自然接轨。农业技术依然得不到有效落实,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受阻。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受限

2002年~2013年9月,鹿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其他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但单位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管理权在乡镇政府,人员配备、设备管理都属于乡镇,县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只限于业务指导。像这样“管事不管人,管事不管钱”的现实,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时,必然要遭遇到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乡镇随时都可以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到乡镇政府帮忙,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搞农业技术推广传播,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农业技术当然就难以被农民实际应用。

2.2 基层技术人员素质低下

鹿寨县自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之后,由于乡镇常常抽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去做计生、林改、征地、维稳等政府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就显得力量过于薄弱。本来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足,加上政府借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短缺,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已经严重老化,10多年没有做农业方面的工作以及相关知识更新,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归口管理,不同专业的人员不断混杂进来,在职在编属于农口人员已经不到1/2。推广农业技术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靠这样的技术队伍又怎么能够顺利实现呢?

为提升农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质素,鹿寨县乡目前采取的解决措施:县农业局管理为主,充分利用2013年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和知识更新。这项措施可谓是雪中送炭,很多农业技术人员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但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太低,要想扭转这个局面,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3 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因素影响

3.1 农业企业制约因素

鹿寨县虽然引进了一些农业企业介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但由于覆盖面还较窄,不能给农业技术推广创造更多经营优势。特别是农业特色种植,如果没有大型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介入,农民生产就难以形成产业化链条。农业产品销路出现问题,农民种植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要加强,农业走产业化之路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近些年,鹿寨县的桑蚕产业化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引进了三协、贵盛、洛江等缫丝厂。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很好的起步。

3.2 农民素质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资源不少,但大多都外出去谋取职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会走出去,留守的自然是老弱妇女儿童。这个群体文化程度很低,又没有求知的欲望,学习技术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造成障碍。

3.3 传统意识制约因素

由于长期种植习惯所致,很多农民受限于传统种植的约束,不敢随便改变经营方式;对新技术新工艺存在疑虑,特别是害怕出现经营风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种植意识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农民的思想,对新技术常常持排斥态势,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4 组织体系制约因素

农业技术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农民在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常常是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原则,不亲眼看到结果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如果农民能够看到邻居亲朋好友使用一些农业技术获得成效时,这样的传播就会非常有效。像这样的传播要比农业技术人员劝说更有成效,这说明组织化发展对农业技术传播推广更为有利。鹿寨县农业合作社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很多农民还在自己探索市场进行相应产业调整,当然存在一些盲从性。因此,加大组织化管理,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

4 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当然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传统的选择方式大多是采用广告、传单、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农业技术的宣传推介。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传播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这给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带来麻烦。

4.1 推广方式不合理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要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做示范做讲解,但现实是,很多农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现场实地操作,而是喜欢在教室里讲道理,即使有到田间地头的,也不能深入。因为有些农业技术需要实地观察和跟踪指导,如果技术人员不能深度介入,只是纸上谈兵,这传播效果自然就打折扣。有些地方为搞宣传,甚至花钱请农民参加培训,替相关单位造势当“托”。这当然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正常传播和推广。

4.2 信息技术不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推介平台,像基本的设施、图书等,但很多乡镇没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办公场所,更没有租借图书资料等业务设置。农民难以从乡镇农业机构中获得想要的技术资料,即使是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也不能快速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2013年后,农业局归管后,各乡镇的农业推广站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投影仪、相机、桌子、板凳等。这使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很大的提升。

5 农业技术传播政府政策因素影响

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传播组织管理方面,如果政府给予有力支持,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开展农业技术传播自然就有物质保障。政策支撑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就可以大大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潜力,为实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如果政府能够重视农业技术传播工作,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力度,为农民牵线搭桥,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就会更有成效。反之,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推动力不足,自然就会对农业技术传播带来副作用反效果。

6结语

农业技术传播不仅给鹿寨县农业经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农业技术推广好处多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要遇到一些制约,有些是意识问题,有些是技术问题,有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要找到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首先要弄清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农业技术的大力推进,为实现农业大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 元新娣,樊军亮.影响农业技术传播的多因素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

2010(12).

[2] 鲁培宏.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相关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主要工作范文第5篇

一、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进行改革与建设,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兴农,在基层进行农机推广,在农业的生产、运输、储藏、加工等方面注入科技的元素,把科技运用到农业之中,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还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通过对基层农机进行推广,不但提高了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生产管理能力,而且直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二、我镇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基本格局

安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是在2001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由原来的镇水利、农机、农经、农技、畜牧水产、林业等站组合而成,由乡镇政府直管,县级业务部门提供业务指导,属全额拨款类型的公益性事业基层单位。其中,农机推广体系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农机职能负责。

三、我镇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1、是属性定位不够清楚。近年来,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目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完全隶属乡镇管理,县业务主管部门只是业务指导关系,往往形成两张皮,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与乡镇安排的工作不好衔接,双方中心工作容易产生矛盾。应由县业务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又往往失去统一性,业务工作难以布置到乡镇,往往形成断层脱节,造成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由于管业务的不管待遇,管待遇的不管业务,使一些新型适用的农机化技术难以得到有效推广,各地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不完善的矛盾日益突出。

2、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当前基层农机员队伍人员老化和人才不足等问题非常严重。首先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我镇现有2人在编,仅1人在岗,2人年龄又50岁了,人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状态严重;其次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两人中一个是学农机的,只有中专学历,一个学财会的,文化程度都偏低、知识更新缓慢、推广能力不强的情况比较严重;再次是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机推广服务和掌握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更为缺乏,专业人才青黄不接,农村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3、是服务职能逐步弱化。基层农机服务体系,主要承担着全镇农机技术推广管理指导,对适于本地应用的农业机械及技术进行示验示范,研究开发,改进完善,组织配套,负责全镇农机技术培训、农机牌证管理、农机安全管理、农机操作员技能培训,岗位轮训,资格审定工作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由于当前农机推广人员少而工作量大,加之现代技术装备严重不足,监管和服务的手段落后,对农机推广人员缺乏有效的考核、考评和激励机制,责、权、利没有很好地结合,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乡镇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造成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基层农机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1、是理顺基层农机推广管理体制。当前是实行乡镇管理为主、县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县级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加快研究制定对乡镇农机推广人员的管理办法,推行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参与的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农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2、是健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机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站所人员缺乏,服务能力明显低下,成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掣肘。根据农业机械的数量、农机作业任务和农业灌溉面积等情况,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把政治素质好、专业技术水平高、事业心责任感强、能真正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人员选拔到新的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中来。并且要明确职责,保障其认真履行公益职能,确保在职在岗。

3、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全面加强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彻底改善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手段。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采取措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现有乡镇农机人员的培训,要对现有农机推广人员普遍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培训,切实提高农机推广人员为农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