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第1篇

【摘 要】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根本问题,通过对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目标的研究,提出了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目标构建的基本理念,阐明了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旨在为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目标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体系;构建

体育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标而规定的体育内容、体育教学时限、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主导动向是“人本主义”,这种理论的核心是“学生中心的学校”和“学习者中心的课程”,并成为代表世界发展趋势的新的课程理论。目前,世界各国的体育课程正改变传统的“学科自身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的观念,沿着人本主义课程理念的方向发展,其课程的内部结构正在不断的得到完善。

网球课程是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一走进校园就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它高雅、时尚的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大学生参与其中,成为首选的健身项目。在其飞快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足之处: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网球课程尚无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枯燥,教学评价采用单纯的技术评分制,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认定,不能全面的检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目前的网球课程体系正是“学科中心论”的完全体现,因此,在新世纪以“人本主义”为课程理念,形成和建立完善的高校网球课程体系,是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以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为着眼点,根据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和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的特点,对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提出初步的构想。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图书馆、中国网球网和查阅相关书籍等收集和处理有关文献和文件,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二)专家访谈法

向有关专家和高校的网球教师了解各校网球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三)调查访问法

对部分院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通过访谈和实地观察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

二、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理念

(一)终身体育的课程理念

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给体育留下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定位提出了挑战,静态式的追求学龄期生物学目标的学校体育与动态式的社会体育生活已经不能合拍,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终身体育生活和终身体育学习上。

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要求我们要思考未来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绘制蓝图,重新审视普通高校体育的价值,不能单纯的把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目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物学发展意义上,而应着眼于未来,谋求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素质和需求,不仅仅要具备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更应向内涵发展,提高体育文化修养,以适应现在的文明生活方式和形成健康的内心世界。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应着眼于未来,让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运用体育技术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形成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

(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针对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而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我们在确定课程目标时要坚决落实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不仅是没有病或不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最适宜的状况”,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其的定义,根据这一定义,要求我们在确定课程目标时,不仅不能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而且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发展,关注他们的个性和社会心理的发展。在网球课程教学中要努力通过网球课程中的健康知识教育、健身方法传授,引导学生进行符合健康要求的学习和生活行为,使学校的网球课程在学校教育贯彻“健康第一”思想中发挥诱导、矫正、调控和动力作用。

(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的思想的提出是着眼于未来知识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而作出的正确选择,它基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并着眼于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一思想不仅蕴含着我国教育领域内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变革,因此也是我们构建高校网球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之一。

我们要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1)着眼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在知识、体能、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2)课程目标的设置要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体能水平和可能产生的学习新事物的动机、兴趣和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个性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在主动、深层次参与运动中,实现自我的认知、发展、探索和创造。(3)同时要掌握好学生在此阶段的身心特点,结合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四)“人本主义”课程理念

构建网球课程目标体系还要遵循“人本主义”的课程理念,人本主义课程的本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的方向转移,二是由关心技能或体力发展向关心技能、情感协调发展的方面转移。“学科结构”是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与规律,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自主需求,把体育内容设计为由各种项目构成的,全体必须学习统一规范要求的课程结构。而“学习结构”则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把体育内容设计为有多种项目组成,同时又可供学生和教师选择,即强调知识技能与身体发展,又重视心理与社会适应的灵活的课程结构。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体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的转变,由知识的复制技术技能的传习者向学生体育创新能力的培养者转变,由学生课程成绩的裁判者向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者和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转变,由体育课程的统一和求同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转变,由体育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向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转变,这也是与《纲要》的精神相一致的。

三、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

普通高校网球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是指向一定目标的,因此,确立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是编订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核心。 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基本还是沿用了一个目的、三大任务的表达方式,目标表述过于宽泛,缺乏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以此为起点编制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缺乏高校体育课程特色,目标指向性不强。根据《纲要》精神,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本主义”课程理念,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网球课程目标体系划分为五个相关联的领域。

内容 基本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1、树立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

2、积极参与网球锻炼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了解网球运动的礼仪知识,掌握网球竞赛规则,具有一定的体育欣赏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1、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动作方法、教学方法及身体素质练习方法

2、掌握网球基本技、战术的能力

3、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对健身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能合理选择个人健康营养食品

心理健康目标 1、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在运动中体验健身的乐趣

2、能运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3、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

社会适应目标 1、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

2、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培养增进人际关系与互动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目标的设置应该从《纲要》的精神出发 ,根据“人本主义”课程理念,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角度得出网球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进行全面设置。运动参与目标主要是要树立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参与网球锻炼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运动技能目标主要是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动作方法及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身体健康目标方面主要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选择适合个人健康的营养食品;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的精神,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社会适应方面要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培养增进人际关系与互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2] 罗舰,宋保华.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开展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

[3] 基于体育课程标准的新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毽球;高校;校本课程;建设

踢毽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起源于汉代,经过时代的发展,踢毽子逐渐发展成一种竞技运动一毽球。把毽球作为我国高校校本课程,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有利于丰富我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在体育堂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空间,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概念和意义

(一)体育校本课程概念。

体育校本课程是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墨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他们把校本课程界定为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

(二)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经济水平、教育资源、文化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学生水平也各不相同,统一的课程很难全面考虑到不同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三)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根据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分析和定义,结合高校基础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使用状况的调查。经过专家访谈等,将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高校普通院系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落实的需要,提高高校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各自办学的理念与特色,由本校体育教师作开发的,在高校普通院系内实施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毽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毽球课程研发活动。

二、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从高校院系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用途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四个基本理念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之一。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基础。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个人收益。

(二)教师主体论。

教师主体论是指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及实践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中,毽球教师的主体性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毽球教师是课程的决策者。2 毽球教师是毽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者。3 毽球教师是毽球校本课程的评价者。课程评价是指判断课程价值的过程。

(三)课程论。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是属于课程建设的范畴,应遵循课程论的规律和要求。根据现代课程体系设计的相关理论,一般主要有三种理论取向值得我们研究:一是学科本位型,也称学科中心论。二是学生本位型,也称人本主义课程论。三是社会本位型。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应融合三种课程理论的优点,使之适应现代课程论的要求。

三、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中要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使高校院系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使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服务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并重视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一)需求分析。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应包含二个要素:一是对高校院系学生毽球需求的分析;二是对学校、社会提供毽球学习条件的分析。只有在准确把握这“两种需求、一种提供”的基础上,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才能从时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出发,构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毽球校本课程。

(二)课程的目标。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需要及学校办学目标,满足学生对毽球兴趣的爱好。2 通过组织毽球教师参与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增强毽球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毽球基本技术动作,体验身体控制与美感的喜悦,体验竞争乐趣,增强社会适应能力。3 立足于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 注重毽球校本课程与人文课程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毽球游戏和比赛,培养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良好思想品质。5 在毽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不断认清毽球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编制原则、价值取向、毽球教材编写规律、毽球课程管理与考核办法,处理好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高校体育院系为了实现毽球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展得一系列活动。高校体育院系根据毽球校本课程的评估和目标,组织“毽球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让毽球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依据毽球教师的开发能力,决定是否开课。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是指高校体育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落实的需要,根据各自办学的理念与特色,由本校毽球教师或与相关院校毽球教师合作开发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毽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毽球课程研发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主体论、课程论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明确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必然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而学校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又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建立科学的毽球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保证课程开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丁念金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9):8

[3]韩和平关于课程概念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23-2

[4]黄宗芬,汤智。课程与教师的主体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98-10

[5]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

[6]崔允榔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协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聋校课程改革也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本人有幸参加了全国聋校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参与研制的过程中,作为一名聋校教育的一线教师,深感课程标准对聋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的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和精神,将彻底改变聋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变聋生的体育学习模式,实现聋教育的全面化、正规化和有效化。

关键词 新版 义务教育 聋校 体育与健康

全国聋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1)总体上来看,全国聋校存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早,规模较大,发展的较好;广大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各地区之间学校发展极不平衡。(2)和普校的三级管理体制相比较,各地区聋校都在二级管理体制下运行,即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缺少统一的管理。(3)各地区、各聋校教育教学相对封闭,没有中考的压力,体育教学的压力较小,缺乏动力。(4)各聋校都存在专业体育教师不足、体育器械不完备的现状。(5)聋校体育教学还停留在竞技体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还是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要。补偿聋生身体缺陷,提高聋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体育教学内容偏少。(6)聋校体育教学标准不明确,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师对教什么,怎么教缺乏统一的认识。(7)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关注聋生心理健康的目标要求,不符合现代教育关于健康的定义。(8)有部分学校教师尝试按照普校义务段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去实施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普遍认为普校的课标相对于聋生来说难度较大,缺少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指导,让广大普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无所适从。

为此,急需出台国家层面的纲领性文件来指导全国聋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规范各聋校的体育教学,为教师指明方向。为真正体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精神打牢基础。

一、研制说明

《标准》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其框架结构、内容等方面基本参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进行设计并结合聋校体育教学实际。

(一)整体设计聋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教育部特殊教育学校设置要求,聋人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完全参照普通学校体育课标分成四个学段。

(二)前言部分说明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主要强调了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标准》研制的主要背景、指导思想、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等与普校是相通的。

(三)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关于聋校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需要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标准衔接的问题,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导致的平衡、协调等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很难完成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任务。

二、课标研制的亮点

(一)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和特色。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建构课程的方法、实施课程的策略等方面都体现了聋教育的特色。包括:第一,提出了“使聋生人人都能获得合适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体现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第二,提出了“潜能开发”理念,实现了从“缺陷补偿”向“潜能开发”的转变。这是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变革;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与“合适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一致,增加一些康复内容,适应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要。强调生活体育与健康理念;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分层、分类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出教学方法的多元和沟通手段的多样;第五,在评价手段上强调评价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突出差异性评价。

(二)实现了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衔接。关于聋校义务教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需要与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标准衔接的问题,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导致的平衡、协调等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很难完成普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任务。但是,更多的专家学者和聋校一线教师却认为,体育与健康是透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对培养聋生树立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和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的作用。

(三)满足在同一年级中不同年龄聋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需要。全日制学校的聋生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群体,由于致聋的原因、时间、程度和家庭环境及入学年龄的不同,聋生不仅在听力障碍程度上有明显的差异,在体能发展和个体认知发展等方面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将集中的课程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满足听力残疾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的聋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需要。为此,《标准》在教学内容地制定和评价方法举例上做了大量的修改,为的是能够适应聋生实际年龄地需要和教师教学指导地需要。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趋势

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共同点是:把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民的有效战略,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而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了各国政府日益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以下重要的特点与趋势。

1.重视调整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十分关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未来公民。

3.重视对课程内容的调整,强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具有合理结构、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改变知识为本、学科中心的内容体系;强调课程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未来。

4.加快课程评价改革。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取代,评价方式进一步多样化,为学生提供致力于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多样化地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目标。

深入理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也必然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二、正确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标准

1.正确理解课程名称和性质的变化

自《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颁布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课程的名称到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等方面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原来的体育课与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更加强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通过身体活动,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能,而且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

2.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

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理念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一理念说明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运动兴趣,以达到“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不可”的目的。

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强调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

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目标。

三、充分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这一目标体系中,我们应当重点理解学习领域和学习水平的划分。

1.对学习领域及其目标内涵的理解

所谓学习领域,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而划分的学习范畴。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生物、心理和社会),体育的自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有相应的目标内涵。

(1)运动参与领域的目标。①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②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③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④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②发展体能;③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④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心理健康领域的目标。①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④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4)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对划分学习水平目标的理解

在新课程中,划分学习水平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划分的,充分考虑了学生不同发育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受年级的限制。其次,划分学习水平改革了以往体育教学大纲按照年级分别设置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制定评定定标准的“大统一”、“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了各地、各校的差异,给各地、各校以较大的灵活性和余地。最后,划分学习水平改变了以往体育教学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学蹲踞式起跑和前滚翻等简单重复的现象,使每个水平之间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四、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

有教师提出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没有安排各年级应该学习的内容,让我们如何教学生呢?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不是体育教师的问题,而是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问题。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都是由专家制定的,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都是现成的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体育教师不参与教材的选择与制定,而是执行、贯彻大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使他们在自己拥有灵活选择余地的新课程前感到束手无策。但随着对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困惑将会消失,因为新标准确立了课程的目标管理体系,并提出了达成目标的内容或活动建议,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它带给体育教师的是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性,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自身的优势,也给学校留下充分选择的余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关系,使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素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当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

1.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的教学观念,树立师生教与学双方相互沟通、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观念。

2.打破传统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树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的教学观念。因为,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也即重学会、轻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和积累知识,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性学习。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到社会上远远不够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基本理念;全面发展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对于体育课也是一样,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有关“篮球”的知识时,因为现阶段的学生好动、爱玩、好胜心强,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他们看不到体育的魅力,所以,将游戏情境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竞赛”的游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化的篮球比赛,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体育技巧,又可以使学生在活跃、紧张的比赛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二、坚持健康第一思想,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体育课的价值,最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还以教学篮球为例,在授课的时候,我们采用的“竞赛”的游戏模式,一方面巩固了有关篮球的知识,掌握了基本的体育技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小组之间的比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和终身锻炼的意识。而且,在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谊,真正在体育课堂中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学不是为了单一地知识传授,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地应对考试,更不是为了迎合素质教育。其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长跑”时,因为跑步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学生或多或少都对长跑知识有所了解,所以,在讲授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马拉松比赛,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巧,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跑步姿势、技巧进行调整,而作为教师的我,就是对个别没有掌握的学生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以让学生感受体育课堂存在的价值。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非常正常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脉络的叶子是一样的,学生因为成长的环境不同、身体素质不同等,所以,他们的爱好、擅长的体育项目也就不同,我们也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评价学生,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益,都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最终,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理念,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以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荣.全面推行新型理念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学生之友:中考月刊,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