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43-02

我校《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将我校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目标定位已由教学型高校向教学研究型高校逐步转变。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实现这一成功转变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顺利产出科研成果,并对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校成功申请到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实验室建设工作,从2010年至今,学校累计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1100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00万元,对提高我校办学水平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我校实验室还处于教学型高校的管理体制下,一些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机制已不能适应我校发展需要。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实验室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1]。我院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员考核仅体现了工作量方面,而对是否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实验室资源共享、综合效益方面缺乏相应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实验员片面追求工作量,难以调动实验人员的相关工作积极性。

2.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不够。目前我院部分专业实验技术队伍还相对缺乏,实验人员对从事本工作的认同感相对较低,思想稳定性不高,这与学校的考核制度有一定关系。实验系列与教学辅助系列、行政人员的年终考核待遇上存在不协调,工作待遇、晋升机制、对实验人员的关怀和重视程度,影响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从事相关工作的热情。

3.学科团队建设,有待加强。我校属于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建设主要以教学为主,无单独科研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只能依赖于教学实验室。在学科团队建设方面,相对松散,教师和实验管理员不能以学科团队方式进行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

4.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造成仪器设备不能有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仪器由于缺乏维护管理,加之部分仪器质量本身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行维修,然而学校对设备维修基金不足,同时维修不够及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备的有效利用。

二、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针对我院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我院着手进行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改革内容主要围绕着运行体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内容。运行体制建设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实验室改革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进行建设。通过建立适当的体制和制度,推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

1.实验室管理运行体制建设。借鉴“211”,“985”高校和我们同类型高校中好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实验室运行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探索,目前,实验室管理体制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模式:(1)以学科教研室管理型。以学科教研室为主导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考核权下放到学科教研室或学科负责人。实验中心对学科教研室负责人管理的实验室进行考核,学科教研组考核相关实验员[2]。(2)实验中心管理型。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实验教学中心,学院对实验中心进行考核[3]。(3)复合型。这类模式既保持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又增加了在考核体制中,是否能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实验室资源共享、综合效益等方面的量化考核内容。

2.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实验室规章制度是从事实验室科学管理的行为准则,它能保证实验室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各种关系。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实验员、指导老师职责,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

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制定对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提供进修培养机会、制定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及进出机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聘任,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4.集中经费投入,建设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学院集中资金投向那些学科发展必不可少、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上,重点建设利用本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实验室。统一调配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5.加大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力度。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学院对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了开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在实验室考核体系中增加关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以及对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实验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

三、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尝试

1.分类试点,搞好探索,逐步推进。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里面既有涉及学校层面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面,又有涉及学院层面、教师、实验队伍及管理人员方面关系及利益。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最终达到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的目标,需根据实验室特点进行分类试点,进行探索,逐步推进。通过探索,我院实验室管理与运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2.做好实验室考核机制探索,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最终还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考核机制是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考核机制需要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学院学科发展情况和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客观规律进行。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不仅是深化中国高校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实验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应通过对现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实现实验室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达到实验设备利用效果最大化,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谢红梅,蓝孝帅.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3):161-163.

[2]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228-231.

[3]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独立管理;运行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04

[中D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10- 02

0 前 言

近年来,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体制改革大力推动下,高校重点实验室发展迅速,实验室在整体建设、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科技竞争水平、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

但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下,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在自主创新、科技竞争、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外重点实验室相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重点实验室“重科研轻管理”的现象日趋明显,管理模式严重跟不上科学研究水平,导致重点实验室运行不畅通。如何通过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来强化实验室科研实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实验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存在问题的分析

1.1 管理层次复杂,缺乏独立管理

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相对独立管理难以实施。

首先,高校重点实验室一般由主管单位(教育部或科技部)对重点实验室进行宏观统筹,依托单位具体领导,实施实验室主任责任制,而主管和依托单位将实验室管理基本停留在文件层面,重数据、轻落实,重项目、轻管理;

其次,大多数高校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背景、人员组成、支撑条件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都与依托院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2]。

再次,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成员大多是相关领域的院士或知名学者,往往身兼数职,没有过多时间策划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种复杂的管理层次导致实验室缺乏独立的管理机构,项目和人才难以形成有机整体,阻碍了实验室整体效益的发挥。

1.2 开放体制具有局限性

高校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开放”作为重点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使科研信息和资源得到了共享,从而发挥重点实验室科技辐射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开放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开放课题小而分散,有的实验室平均每个开放课题经费不到1万元[3]。甚至有些实验室开放课题形同虚设,更不要说面向国际开放,吸引人才。

1.3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办法条例

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尤其缺乏人才管理新机制,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创新人才体系[4]。我国虽在2002年颁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高校重点实验室也在此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但在管理中缺乏灵活性和主观性,导致实验室科研工作开展起来束缚较大。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

高校重点实验室在实验室主任领导下设立独立的管理委员会对实验室的日常行政事务、科研项目以及财务等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实验室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学术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择专门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择优录取。管理委员会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实验室主任开展创造性工作,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督促科研项目实施、做好实验室对外宣传、制定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使科研项目、队伍人才和先进仪器设备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实验室运行顺利。

2.2 强化科研团队建设

人才团队是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的核心力量,各实验室为了能够获批更多重点项目以及扩大实验室知名度往往花大力气引进学科带头人,却忽略了对科研骨干人员和中青年人员的培养,造成“断层”现象。重点实验室的学术梯队建设,不仅需要领军帅才,还需要专业结构和人才层次合理的优秀团队[5]。

强化团队建设,首先要用政策保障吸引人才,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要打破壁垒,制定与人才能力、贡献相适应的灵活有效的奖惩机制。

其次,充分调动实验室科研人员的流动性,这些流动人员能够为实验室的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科研团队整体的创新能力。

再次,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及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发挥研究生科研助手的重要职能,高水平研究生的培养是实验室新兴力量的重要来源。

2.3 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重点实验室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新理念[6]。充分发挥“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开放,要真正做到课题、大型仪器设备、学术思想及科研信息开放。通过开放课题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通过开放大型仪器设备,促进校企等合作研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使科研资源真正做到共用共享。

流动,要稳定的、有序的流动,优化人员结构,疏通流动渠道,使团队保持旺盛的科研创造力[7]。

联合,要发挥自身优势,与国内外高校或实验室、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做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竞争,是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核心体现,贯穿整个实验室运行,实验室要打破旧观念,不断提高竞争目标,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实验室。

3 结 语

高校重点实验室是高水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高校与重点实验室同时也是战略共同体,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关系到两者的共赢发展。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重点实验室应该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才能为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根, 刘燕美, 张峰, 等.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分析与发展报告――展望篇[J] .中国基础科学, 2006(2):51-54 .

[2]阎康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之道[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01.

[3]程勉中. 现代大学管理机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9.

[4]由长延,陈灵犀,谢桂红.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问题探析[J]. 实验技术与管理,1999,16(2):8-11.

[5]赵全志,李潮海.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地方经济[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107-110.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中心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048-01

目前,社会需求的是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理论和实践都精通的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实验室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场地,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是一所由专科升上来的本科院校,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还停留在专科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本文根据我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验中心管理、运行现状对如何提高我校实验中心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1 我校进行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1.1 我校的快速发展对改革有着迫切要求

我校从2002年至2011年一直处于高职教育发展阶段,经过10年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终于在2011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近些年,每年招收的普通本科生数量不断增加,普通本科实验教学要求各个学科之间要相互渗透,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要求实验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广博的实验知识;要求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而我校由于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历史还比较短,实验室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从高职管理模式转变为本科管理模式,导致了实验教学无法满足广大本科生的教育需求,所以,当前的紧要任务是进行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以适应我校的快速发展。

1.2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高校的生源质量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推行的是精英教育理念,当时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是人中之龙、之凤,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而且学习能力比较强、脑袋比较灵活,毕业后在社会上一般都会有所作为和成就。90年代之后,我国高校开始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高等教育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从此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很多人的大学梦也得以实现。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却造成了生源质量的下降,很多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低,这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否则这些学生毕业之后将很难找到满意、合适的工作。

1.3 我校本科生规模的扩大要求改变高职教育管理体系

高职实验管理模式主要是采用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即根据专业的需求开设实验课程、建立实验室,一个实验室基本上只为一门或两门课程服务,这种管理模式造成了学校过分重视对学生某一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范围比较狭窄,而且不会融会贯通,到了社会之后,面对稍有变化的操作技能就变得不知所措。另外,高职实验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本科生教育不仅要注重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如果继续使用高职教育管理体系,那么培养出来的本科生仍然只是专科水平的人才,我们要求本科生教育在重视职业化培养的同时能够引领社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2 实验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措施

2.1 成立实验室和设备督察专家组

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具有很强专业背景的人参与,他们提供的意见、建议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建设水平,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成立实验室和设备督察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应该包括相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管理专家以及监督人员,他们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实验中心的建设,包括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制定等提供指导性意见,并参与决策方案的制定,这样可以保证建设方案的科学性、准确性,这主要是因为专家组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熟悉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二是,指导青年实验教师。由于青年实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历,在实践程序、操作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这个时候需要老前辈给予指导和点拨,专家组应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或者为其开展培训讲座,帮助其快速成长;三是,对实验室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考评。考评是反馈实验室运行情况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考评反馈的信息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因此,专家组应定期对实验室的运行情况进行考察,包括实验教学水平、实验设备是否充足、实验条件、实验教师整体素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等。

2.2 建立完善各层次实验室并加强管理和运行

本科实验教学应该具备各个层次的实验室,包括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公共课教学实验室以及专业课教学实验室,比如,会计专业应具备出纳、珠算等基础实验室,手工做账、电算化等专业实验室,财务ERP沙盘模拟等公共课实验室等。多层次的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另外,学校还应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综合开放型实验室,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对实验室加强管理和运行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室采取两种管理体制,一种是实验教学管理,分派给专门的人员负责,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种是科研管理,也应分派给专门的人员负责,实验室不能只用于教学,还应该成为研究、开发新技术的基地,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实现经费配套。实验室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学校应该根据学生需求、自身发展情况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购买先进的实验器材、建设宽敞的实验教室,经费的申请和批准应严格遵循相关的程序和流程。

2.3 提高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

应该建设专门的实验室队伍,不能将课堂上讲理论课的老师拉到实验室给学生上实验课,笔者认为应该严格要求实验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验教学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首先,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实验室队伍结构,高级实验师、中级实验师以及初级实验师的比例应该科学,年龄结构也应合理,从而保证队伍的稳定和充满活力;其次,加强实验师队伍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先进实验器具操作的培训,保证实验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操作技能,同时提高操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贾申利,杨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与人才培养的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9-20,31.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体制改革;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封闭、分散、低效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地表现出来,成为学校实验室改革的一个制约因素。为了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保证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规范、健康地深入进行下去,现就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进入21世纪,改革的潮流势不可挡。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验室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总的指导思想是:着眼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近几年来,在实验室体制改革方面,不少高校已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我们要坚持和发扬实验室原来好的、有用的东西,革除过时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发现和创造新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用改革的精神来推动思想观念的探讨和更新。然而,当今实验室体制改革出现了某些偏颇,就是片面追求大投资、大合并。认为只要“大”实验室一建立起来,就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就能够得到提高,实验室就会上台阶、上水平,然而实验室的“大”与“小”,要从实际出发。实验教学要注重提高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实验室建设应以促进实验教学体系、内容、方法改革为目标,完善实验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分析性、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

二、体制改革的思路

实验室体制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我们只注重硬环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建设,而忽视软环境(运行机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就使得硬环境的作用难于发挥。如果希望实验室有全新的突破,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体制上。同样,完善的实验室体制或工作制度也是推进实验室技术进步的强大动力。

1、实验室资源共享

建立一些“共用”大实验室是必需的,如校一级的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这些“大”实验室应该是已包容了全校各专业功能相同的实验室,也就是说,学校或者系同类的实验室不要再重复设置。对老师而言,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同一门课就可以几个老师一起做课件,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优化课件内容,这既是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老师之间的一种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多样化完善多媒体教学。但是,对于功能单一、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教学实验室,尽管其规模“小”,不能合并的也应予以保留。系可以根据学科的发展对某一个实验室作重点规划、投资。调整后既可以节省物力、财力,又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小”专业的特色实验室。

2、发挥技术人员的专长和工作积极性

各高校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管理机构建设,选好管理人员,要把年富力强、懂专业、会管理、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型干部充实到实验室管理机构中担任领导职务,保证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和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抓好队伍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要把现有在职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制订计划,抓紧实施。这些实验室的技术专业人员,负责的是整个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维护好设备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每个来上课的老师能否正常完成自己的授课,一要依赖于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二是在于老师自己的正确使用,因此,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更是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要分出部分的精力来对老师们进行课前培训,这不但是对实验室设备和教学资源的爱护,同样是老师上好课的保障。

3、实验资源操作容易,方便实用

实验室是面向教师和学生开放。在对实验室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是否感到方便实用。实验室是一个公共环境,有的仪器调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有的是给老师和学生使用的,因此,我们尽量为大家提供一个方便、简捷的操作平台,使大家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按着正确、规范的操作步骤使用仪器,这是对工作环境、仪器设备很好的维护,也是为了仪器、设备能够长期使用所必需的。

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开放运行机制;数学实验室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of open laboratory in 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and open problems in mathematical form, the opening of laboratory 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top-level design, open mode and management mode are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s analyz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pen operation of the laborator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improve the level of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Open Education;The open operation mechanism;Mathematical Laboratory

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是对开放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实践,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集中体现。我国教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其“从听中学”的教学模式与国外“从做中学”相比,存在明显差距[1]。近些年来,我国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把加强实践教学上升过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导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重视本科教学的实验环节,加快各类实验室开放运行进程。在这个背景下,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改革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但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实验经费有限、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未能完全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2]。

本文以我校数学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开放运行机制在数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做了具体实践研究。

1 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现状,各个高校在不断改善软硬件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推进实验室开放运行的进程,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还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意识层面

没有把握实验室开放的真正内涵,许多高校认为实验教学认为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或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而没有认识到开放实验室是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优良平台。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导致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没能充分调动起来,使得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为一场空谈。

1.2 开放形式

开放形式单一,只是在正常教学活动外的进行定时开放,不够灵活;同时,没有具体的开放项目,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化的管理。

1.3 是管理层

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各实验项目之间不够协调,共享率低;开放内容和时间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环境建设也无法尽如人意。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成效低,其对高校整体教学质量水平,乃至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适合高校特色的实验室开放机制。

2 数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

作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实验虽然没有主导作用,但在数学的研究和学习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数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作图软件、模型、实物等工具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探究数学理论、验证数学猜想[3]。数学实验室需要的主要设备为高性能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数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促使数学实验室的开放运行机制也不尽相同,本文从顶层设计、开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顶层设计

首先,要明确实验室开放的实质。开放不是简单的开门,还需要把握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指导,二是管理。开放实验室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开放,能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促进实验室建设;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科研素养;能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4]。

2.2 开放模式

数学实验室的开放模式包括实验教学开放、科技创新开放、科学研究开放、对外服务开放等几个方面。

2.2.1 实验教学开放

根据人才培养需求,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一系列素养为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独立的实验项目,并提供中期检查、结果评定以及疑问解答等服务;同时,设置不拘泥于教学内容的课外实验项目,注重实验内容的多元化,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

2.2.2 科技创新开放

由学生个体或学生社团,根据自身需求自拟题目,在导师的引导下选题、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报告撰写等过程。科技创新开放为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和自主的科研环境,不仅让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而且加深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2.3 科学研究开放

在教师进行科研项目时,除研究生外,还吸收理论基础扎实和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年级学生成员,分解一系列子项目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欲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负担。

2.2.4 对外服务开放

适当对社会开放,提高辐射服务能力,在全校乃至校外开展各类培训工作,更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内资源配置,例如数学建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等等。

2.3 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开放运行过程中进行组织、结构、机制等方面的管理创新。

(1)是在组织上的创新。提出基于自组织的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即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研究生参与辅导的运行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是在资源上的创新。首先要加强数字资源建设,购买Mathematica、Maple、Matlab等数学软件平台;其次要注重资源的管理,做好服务器、数据等软硬件的运维工作;最后,要提高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积极与其它院系和其它高校合作,这也是体现实验室开放性的重要方面。

(3)是在机制上的创新。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构建服务规范流程和管理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实验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对于创新性实验获得的成果给予奖励。

3 开放运行机制应用效果

自从实验室实施开放运行机制以来,提高了开放程度,完善了各项对外教学服务措施,满足校内外本科生、硕士生和进修教师的实验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实行开放运行机制的半年时间以来,数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机时48000小时,接纳实验人数29000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5.6%和39.4%。

3.2 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巩固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以数学建模为例,实施开放运行机制后,我校共取得了十余次省级和国家级奖项。

3.3 提高了教师积极性

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施的激励措施以及指导学生取得成绩带来的自豪感,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4 结语

开放教育是高等学校进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选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开放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直接影响其作用和效能的发挥,只有开放运行才能充分发挥效益,只有不断改革和实践开放运行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将实验教学改革纳入学校教学改革中去。

【参考文献】

[1]江捷.感悟英国高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2):175-177.

[2]胡文花,向志军.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理论内涵[J].商情,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