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枣树;病虫害;枣步曲;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锈病;防治
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当前严重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锈病等。防治时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1 枣步曲
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每年一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无翅雌蛾通不过光滑物,幼龄幼虫虽能通过光滑物,但易被黏着物黏住。
防治方法:大部分幼虫进入二龄时 用农药喷撒,毒杀幼虫。常用药剂有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2 枣桃小食心虫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1代~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无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月~9月份大量蛀果为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前提下,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
挖茧或扬土灭茧:宜在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进行。地膜覆盖: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cm以内的地面覆盖地膜,能控制幼虫出土、化蛹和成虫羽化。拣拾落果,消灭脱果幼虫。树下培土、阻止幼虫出土,培土约几厘米即可。性诱防治: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药剂防治:当诱蛾高峰出现1周左右,为树上喷洒的最佳时期,一般年份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当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喷布除虫脲、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3 食芽象甲
又叫枣飞象、枣芽象甲等,是专食幼芽和幼叶的鞘翅目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4月下旬5月初(气温达到8℃~20℃)枣树萌芽时,成虫出土群集食害枣芽。成虫有假死性,卵产于脱落性枝痕缝隙中,幼虫孵化后落地入土,在土中越冬,越冬长达10个月左右。
防治方法:在树上喷布48%乐斯本(毒死蜱)1000倍~1500倍液消灭上树成虫。
4 绿盲蝽象
盲蝽象在我县一年发生4代~5代,以卵越冬,以枣树发芽期、蕾期、开花座果期和幼果期危害最重。枣树发芽期被害,顶芽皱缩,使叶片残缺不全受害枣吊呈现弯曲状,俗称“烫发病”。花蕾受害停止发育而干枯脱落。幼果受害后,果肉组织坏死,刚坐住的幼果大部脱落,不脱落的幼果进入发育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疮口,并引起果实发病。
防治方法:盲蝽象一般昼伏夜出,白天在树下地面上或树皮内躲藏,所以要根据其发生物性,采取早晚用药,并喷布树杆及树底杂草。可用30%金吡(吡虫啉微乳剂)6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5 枣锈病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月~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枣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有时,也能以菌丝在芽中越冬。第二年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即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发病,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压低菌源。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2)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枣粮间作地内,近树冠处宜选种豆类等矮杆作物,保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3)药剂防治。应以夏季雨季早晚、降雨频率和空气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喷药时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15d左右,连喷2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粉锈宁即可控制危害。
参考文献
[1]柴磊,柴建立,赵天宇,刘艳秋,王坤宇.枣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13(07)
关键词:汉源县;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汉源县位于大渡河中游两岸,为四川盆地与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历为通往康藏、宁属之咽喉。汉源县作为雅安市的农业大县之一,是我省规划的74个马铃薯优势区域重点县,同时是全省20个良种繁育基地县,马铃薯种植对该县的粮食生产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总结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加快高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对促进汉源马铃薯产业和贫困山区扶贫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在结合湖北援建发展汉源马铃薯产业和四川农业大学在汉源创建高产示范、推广的基础上,总结出汉源县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马铃薯的种性容易退化,退化后的马铃薯其生产能力会大幅度下降,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品种,采用脱毒马铃薯是简单而有效的增产方法。
1.优良种薯的选择标准:第一、丰产性强,即产量要高;第二、抗逆性强,能抗病虫害、抗旱、抗涝、抗其他自然灾害能力强,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及生长环境中都能很好的生长;第三、品质优良,适合生产目的的要求,商品性好。
2.适合汉源的马铃薯高产品种:主要有脱毒米拉、费乌瑞它、川芋117、青薯9号等。
二、合理施肥与合理密植
1.合理施肥:一般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产量需氮素(N)5-8kg,磷素(P2O5)1.5-2.0kg,钾素(K2O)10-13kg,我国提出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为5:2:11(kg)。肥料的施用量除了考虑马铃薯本身的需肥量,还应该考虑土壤肥力和肥料的种类。汉源生态区应重视农家肥和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一般亩施马铃薯复混肥60―100千克,优质农家肥1000―1500千克一次性作底肥比较经济有效。对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当追肥,一般亩追尿素5―7千克。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才能很好协调植株个体和群体的关系,形成丰产群体。净作一般每亩6000-8000株为宜,套作一般每亩3000-4000株。
三、加强田间管理
1.精细整地:肥沃、深厚、疏松的砂质土壤环境,是创造马铃薯丰产的土壤基础,应在秋收后选择比较适宜的墒情深耕,并适时耖耙二至三次,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2.中耕培土:马铃薯出苗后,就应及时中耕耗锄,晒死田间杂草,之后在植株封行或开花前培土2―3次,使根际土层疏松、深厚,促进根茎叶茂盛生长,搏夺杂草生存空间,同时创造块茎形成和膨大的有利环境。
3.去除多于的分枝、无效枝:封行后,去除多于的分枝、无效枝,以利通风透光,同时在花蕾期,掐除花蕾,降低营养消耗。
4.花期灌水,促块茎膨大:遇到花期干旱,应及时灌水促进块茎的膨大。
5.化学控制:在现蕾、开花期可两次喷施0.15-0.2%的矮壮素,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光合产物向块茎转运。
6.叶面喷肥延缓叶片衰老:在开花后期,每10天喷施一次0.3%磷酸二氢钾,连喷3-4次,可防早衰,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影响最大的是马铃薯晚疫病,一般防治方法是开花期后用25%的瑞毒霉或800倍甲霜磷喷雾2―3次。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700倍液;或9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虫害防治:危害马铃薯的主要虫害是蛴螬、蚜虫和28星瓢虫。蛴螬的防治用90%的晶体敌百虫溶于0.5公斤水中,兑细沙35公斤成毒土,撒于沟内。蚜x的防治用2.5%臭氰菊脂2500倍喷雾,或穴施有内吸作用的杀虫颗粒剂,如有效成分为70%的灭蚜松,每亩用200克,在播种时撒于种薯周围;或用有效成分为5%的来福灵、25%的敌杀死、2.5%的速灭杀丁、2.5%的功夫乳油等农药,每亩用10~15毫升,加水50升,进行田间喷雾。根据虫情,隔10天再喷一次。瓢虫的防治可采取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或在成虫刚出现时喷施敌敌畏800-1000倍液,防效明显。
五、适时收获
马铃薯成熟后,就应及时收获,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秋雨造成的田间腐烂和贮藏过程中的腐烂。马铃薯最好在茎叶未完全枯死前就提早收获较好。一般以叶子枯黄70―80%,就可割苗收获。
六、后期储藏
在马铃薯成熟以后,为了避免遇到阴雨天气,薯农应及时对其进行储藏保存。粗藏时,需要选择干燥、通风性好、凉爽的地窖,切记不要于家中的农药、种子、化肥以及其他农作物一起堆放,避免产生串味现象。马铃薯堆放时,选择干净的沙地进行堆放,每月最少需要翻捡二次以上,翻捡可以使得马铃薯之间保持通风,可减少霉烂,及时将发霉马铃薯挑出。
七、结语
薯农要想使得马铃薯增产,必须要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种植,认真做好马铃薯的管理工作,选择优质的品种是关键,在马铃薯后期的生长中,注重对其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管理。汉源县作为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地,需要注重科学种植,提高当地的薯农的收入,帮助薯农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舒萍,李萍,李学平,张承莲. 浅析秋冬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 安徽农学通报,2016,(21):34+64.
[2]王远东. 河曲县脱毒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J]. 种子科技,2014,(10):35-36.
[3]刘培玉. 大棚马铃薯―地膜花生―露地鲜食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4,(18):45+74.
[4]周兴王,杨琦,田学礼,罗成宇,李兆全. 高寒山区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4,(03):36-37.
一、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
选种是马铃薯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选用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是高产栽培的基础。适宜品种应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病性较强,品质较好。既适合露地种植又可保护地栽培,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商品性好。
2、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为地下茎作物,为使植株生产苗壮,结薯多而大,采取封冬前整地,加强土壤熟化,增加土壤活土层,调节土壤中水、肥、气和热状况,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条件。
3、切块催芽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马铃薯丰产栽培中的重要环节,确定适宜温度是个体与群体矛盾的统一,改过去单垄单行为单垄双行,垄距为80厘米,行距是10~15厘米,株距是20~25厘米,由原来的亩种植3500株,改为每亩种植4500~5000株,达到充分利用地力,利用空间,提高产量。
5、科学用水
马铃薯为需水较多的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不同,播种时土壤要有足够的底墒,否则根系不发达。幼苗期一般不浇水,以提高地温,促进地下部生长。发棵期水分要充足,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发棵后适当控水以利于适期转入结薯,结薯期需水较多,水分要充足,土壤保持温润状态,主要是促地下控地上,以促控结合为主,延长结薯期,促进薯块迅速膨大,夺取高产。
二、病虫害防治
1、病毒病
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18种,病毒病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表现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茎叶异常现象,并造成巨大损失。由于日前仍无有效药品治愈本病,因此,防治上主要利用艾美乐、康福多等化学药剂杀灭传毒昆虫,或用种子处理剂——高巧或锐劲特作包衣处理,从而减少病毒病的传播。
2、生理性病害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应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而产生的危害。主要有缺素症、不良气候危害、药害等。防治方法1、深施足够氮磷钾和有机肥作基肥,2、在发根、发棵、结薯期叶面喷施具解毒作用的均衡营养微肥如得力肥等,3、遇到药害、冷害、高温危害时更要连续叶面喷施二至三次这类叶面肥。
3、真菌性病害
早疫病,又称夏疫病、轮纹病。主要发生在叶面。病斑近圆形,深褐色,内有黑色同心圈,不呈水渍色,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防治,忌偏施氮肥,减少缺素病出现;(2)发病初期用70%安泰生600倍液或43%好力克5000倍液喷施防治。
晚疫病,又称瘟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叶片、茎、薯块均可受害,通常在开花前后出现病症。受害病斑初期为不规则黄褐色斑点,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渍状,有一圈白色霉状物,在叶的背面长有茂密的白霉并形成霉轮。干燥时病斑变裼且脆,无霉层。晚疫病的流行与气候条件、生育阶段密切相关。结薯后如遇连绵阴雨,气温适宜的条件下,病害在10内可传遍全田每一植株,损失严重。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选用无病种薯;(3)药剂防治:开花前后,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拨除,地面撒施石灰,然后对病株周围植株用66.8%霉多克600倍液或72%普力克800倍液喷雾封锁,10天后再喷一次,同时全田用70%安泰生600倍液喷雾保护。
4、虫害防治
蚜虫,防治方法:
(1)种薯高巧伴种;
(2)利用天然隔离条件,利用栽培方法避蚜;
(3)药物防治:艾美乐15000~30000倍液或康福多8000倍液等杀虫剂叶面喷杀蚜虫。
地老虎,防治方法:
关键词 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赤水河流域
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是茄科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可以栽培2季。赤水河流域地处贵州遵义西北部,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带,海拔高差大(221~1 703 m),地形切割强烈,垂直高差明显,属中亚热带气候区,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292.3 mm。赤水河流域地貌奇特,沟壑纵横,物种繁多,特别适合脱毒马铃薯生长,栽培脱毒马铃薯在赤水河流域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现将赤水河流域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及种薯选择
根据种植地的纬度、环境条件、气候特点及种植制度等选择不同适应性的品种。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育期间,光照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能力降低。日照长短直接影响植株生长和块茎的形成,长日照可促进茎叶生长和现蕾开花,短日照有利于块茎形成,在每天10~12 h日照下,茎叶发达,光合作用旺盛,块茎的产量也高。一般情况下,赤水河流域的高山地区一年种植1季,宜选择高抗晚疫病的中晚熟品种;赤水河流域河谷地带一年种植2季,应选择中早熟品种。种薯一般重50 g左右为宜。
2 整地播种
马铃薯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保水透水适中的砂壤土或轻砂壤土。 一般选择中上等肥力、砂质壤土、中性或微酸性地块,前一年种植过的玉米、小麦、烤烟地为佳;高粱、大豆等次之,不宜选用前3年内种过马铃薯、甘薯、茄子、番茄等作物的地块。施基肥后进行耕翻整地。马铃薯是一种喜凉怕热的作物,4 ℃以上其块茎的芽就能萌动,块茎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2~16 ℃。块茎发育的适宜土温是16~18 ℃,以不超过21 ℃为好,高于25 ℃会使块茎停止生长。采用地膜栽培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可适当提早播种[1-2]。一般于当地晚霜结束前20 d、土壤10 cm处土温稳定达到5 ℃以上时即可开沟播种。春马铃薯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4—5月收获;秋马铃薯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11月收获。
3 水肥管理
块茎形成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因此,早熟品种在地上部孕蕾期到开花末期,茎叶急速生长,块茎大量形成,需水量最大;中熟品种自开花后直至茎叶停止生长前的整个阶段,都属块茎膨大期,比早熟品种需水期更长。其对肥料的需要,以钾最多,氮次之,磷较少。其氮、磷、钾的比例为2∶1∶4。缺氮,植株矮小,叶面积减少,影响产量;缺磷,植株矮小,叶面发皱;缺钾,植株节间缩短,叶片失绿,枯死。基施农家肥37.5~45.0 t/hm2、磷肥750 kg/hm2、钾肥225 kg/hm2(或草木灰1 500~3 000 kg/hm2)。
4 田间管理
根据不同生育阶段,分苗期、蕾期、盛花期尽量将中耕除草、追肥、培土、灌水等工序结合起来。特别是盛花期要多培土。因为增加培土次数,加厚了根际土层,晚疫病菌不易流传到地下新块茎上,可以减少烂薯;植株匍匐茎也因为培土而增多,可以增加结薯个数,提高产量。生长期间,注意排涝防旱。后期苗棵徒长时,可喷施多效唑防徒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盛花期喷施马铃薯膨大素、磷酸二氢钾等,增产效果显著[3-4]。
5 病虫害防治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在干旱、贫瘠的条件下发病严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除种薯所带的病毒,建立相应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晚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在相对湿度90%以上,气温19~21 ℃连续保持24 h以上时开始发病。在发现中心病株后每10 d左右喷施25%瑞毒霉锰锌500倍液2~3次。对马铃薯危害最大的虫害是地老虎,于马铃薯出苗后咬断主茎,结薯后,将块茎吃成孔状。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进行土壤消毒,即在播种时用呋喃丹处理土壤。
6 收获与贮藏
当茎叶自然落黄、结薯的匍匐茎干缩与块茎脱离、薯块发硬不再膨大、薯皮形成木栓化、不轻易被擦破时收获。薯块收获后先晾干表皮水分,剔除病烂薯及破伤薯,然后按薯块大小及用途分级薄摊贮藏。留种薯在贮藏期间要定期翻动和剔除病烂薯。贮藏温度应以2~4 ℃为宜,在散射光下贮藏,可抑制幼芽伸长。
7 参考文献
[1] 曾祥智.贵州山区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3):21.
[2] 陈海英.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22,24.
【关键词】水稻;高产;农民;增产增收
潜江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全市国土面积2004km2,现有耕地70520hm2,其中旱地35653hm2,水田34867hm2,辖16个镇、1个开发区,6个管理区。全市总人口102.97万,其中农业人口53.04万。潜江市是湖北省46个产粮大县(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大提高。
水稻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0hm2以上,主要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我市属江汉平原水网湖区,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达2.1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261d,有效积温5212.3℃,年降雨量1146.7mm;水稻生长期间(4月份~9月份)日平均气温23.4℃,≥10℃的活动积温4266.9℃,平均降水769.9mm。近十年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水利设施和排灌条件已具规模,能最大程度降低自然灾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同时交通便捷,产品运输较快,为高产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 高产创建实施情况
根据2009年湖北省政府关于《全省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潜江市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区严格按照“组织农户创高产、百亩高产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辐射带动”的模式进行,经过4年的高产创建活动,水稻生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农民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水稻单产不断增加,稻谷米质不断提高,粮食生产取得了“九连增”。高产创建活动从2009年开展万亩示范片2个,涉及2个区镇示范面积1533hm2,2010年开展万亩示范片1个、涉及1个区示范面积813hm2,到2011年开展万亩示范片5个、涉及3个区镇示范面积3993hm2,2012年开展万亩示范片15个、涉及8个区镇示范面积12480hm2。通过加强领导、大力宣传、精心管理、集成技术、抗灾抢管,示范地点越来越多,示范面积越来越大,示范单产越来越高。万亩高产示范区单产从生产基础较差的地方达到634kg/667㎡,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达到759kg/667㎡,与上年相比增产幅度小的增幅4.1%,大的增幅17.3%,平均增幅10.6%,达到了项目区万亩高产创建条件好的单产700kg/667㎡以上,基础差的达到了比前三年增产10%以上的目标,带领全市水稻毎667㎡产量较前三年平均增长5%,我市水稻单产已经达到686kg/667㎡。
2 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2.1 推广优良品种
潜江市近年市场上水稻品种多达100多个,我们采取大力推广省市主推导品种,每个区镇2个~3个主导品种,推行一村一品的办法,确保高产创建项目区的水稻品种优质、高产稳产。主导品种为丰两优香1号、广两优香66号、广两优476号等品种,良种普及率达100%,国标三级优质稻达100%,国标二级优质稻达45%,水稻种植区已经全部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通过认定8个无公害稻米产品。
2.2 选择适宜播栽方式
高产创建项目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有特色、有看点、有亮点。由于农村形势的发展,劳动力的不断转移,轻简化栽培已经是一个发展方向。根据全市实际,实行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推行轻简化栽培技术,如管理区以旱育机械插秧、水稻直播为主,在镇处以旱育秧、旱育抛秧和手插秧为主,形成特色,带领农户向栽培轻简化、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方向发展,农民也乐于接受。项目区轻简化栽培面积从17.4%增加到81.7%,带动全市轻简化栽培面积从27.8%到增加到59.7%,是一年一个台阶。示范区农户已基本掌握水稻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插秧、水稻直播等轻简化栽培的关键技术与操作规程。
2.3 测土配方,合理密植
我市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进行了测土配方,普及率100%。通过测土工作发放施肥通知书,让农民按照配方单进行施肥,减轻盲目施肥造成的浪费,毎667㎡节约成本20元,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针对现在劳动力短缺,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种植密度偏稀、只有依靠大量施肥攻分蘖来夺高产,遇到不利天气条件导致减产的情况,指导农户合理密植,示范区种植密度从1.0万穴/667㎡~1.2万穴/667㎡增加到1.2万穴/667㎡~1.5万穴/667㎡,平均在1.4万穴/667㎡左右,平均增加0.2万穴/667㎡,极有利于粮食单产的提高。
2.4 开展病虫综合防治
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除了进行统一预测预报、统一组织机防队进行病虫害防治外,还实行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按照3~4hm2一盏灯的要求安装频振灯进行诱蛾,减少落卵量,节省了农药用量和使用次数,减轻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
2.5 广泛推行机械收割
万亩高产创建项目区全部推广机械化收割,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实现秸杆还田,以田养田。
2.6 开展三新技术示范
每年在示范区开展三新技术试验示范。一是进行了不同新品种栽培、不同配方施肥、不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展示示范,探索适宜本地新品种的高产栽培方法。二是推广示范轻简化栽培技术,引进示范旱育秧、旱育抛秧、机械插秧、水稻直播等形式的轻简化技术,省工省力、节本增效,降低生产成本;三是在不同地方因地制宜推广推广麦-稻、麦(瓜)稻、土豆-稻模式,虾稻连作、稻田养鸭、虾-稻-鸭复合种养等高效模式,提高农民种植综合效益,科研与推广结合,为来年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主要工作措施
3.1 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工作职责
从市政府下发的《潜江市2009年粮棉油优质高产创建工作方案》开始,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产创建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专班,由分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市农业局成立了技术工作专班,对全市农业生产进行培训、指导、督办和检查,并成立水稻高产创建小组,对全市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任务分工明确、措施落实到位,层层负责、上下联动的高产创建行政领导体系与技术服务体系。并邀请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组成员和观察员,组织市龙头企业湖北巨金米业有限公司等与示范区农户签订了水稻生产订单合同,为水稻生产提供生产技术和产品销售全方位服务。
3.2 部门大力配合,精心组织实施
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按照“生产规模大、质量标准高、基础条件好、技术优势强、辐射带动广”的原则,选择种植区域、生态环境、生产能力、生产水平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实施。各地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调查摸底,统一规划片块、技术、模式,将示范片(户)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镇、村组(农户),落实到具体田块。研究制订了每年的水稻万亩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度。做到村组有百亩高产攻关田(户)、有村组领导和技术人员,区镇有千亩高产展示示范区、有镇级领导和技术骨干,市有万亩高产创建辐射示范片、有市级领导和技术专家,充分发挥高产创建示范的带动作用,从种子的调度、农资市场管理、资金、政策扶持、组织农户生产、企业加工经营等各个方面入手,围绕高产创建活动,全面带动全市水稻均衡发展。
3.3 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技术服务
对高产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如种子市场动态、种子纯度隐患、灾害天气影响,病虫害发生动态等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媒体,大力宣传选种、购种对搞好水稻生产等的作用,让农民及早及时准备,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通过《潜江农业》每年发放技术材料5期~7期25万~35万份,《病虫植保》发放3期~4期6万~8万份,内参《农业情况》发放3期~4期90~120份;召开专题会议2次~3次,结合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良种补贴等项目,实施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根据全市水稻高产创建生产特点,制作了水稻生产技术规程、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水稻机插秧要点、水稻直播技术要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资料每年共0.5万~2万册发给农民。派技术骨干到高产创建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电视讲座,每年培训6场~10场(次)、共培训农民0.5万~0.8万人(次),发放专题技术资料0.6万~1.0万份。对生产中出现的苗床旱育秧苗发黄、机插返青慢、大田迟发分蘖不足、对洪涝灾害、高温干旱、高温不结实等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在育苗期、移栽返青期、晒田抽穗期及时调查水稻长势,提出合理化管理意见,为指导水稻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3.4 强化统筹结合,推进创新机制
在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建设中,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统一订单生产。积极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相结合,实现规模化种植,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植粮效益;大力推进“企业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实行优质优价,推进产业发展。市政府列支10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工作,市农业、财政、国土、水利等部门整合板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2000万元,重点用于高产创建示范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物质、资金保障。努力实现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方式集约化、生产过程机械化,做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努力提升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