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第1篇

一、生命课堂的特征

关于“生命澡堂”的特征,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同学者对生命课堂特征理解的不同不是分歧,而是描述生命课堂特征所用的角度不同。有的学者是从宏观上把握生命课堂的特征,而是有的学者则是从课堂教学中涉及的众多因素对其特征加以详细分析。

“生命课堂”的特征就是这种课堂所独具有的特点。由于在课堂涉及到方面较多,所以使对“生命课堂”特征的概括很难面面俱到。所以笔者认为,对生命课堂特征的分析和概括应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进行宏观把握。

二、生命课堂的建构

理解和掌握“生命课堂”的特征,是为了更好地构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构建的理念和途径,将直接影响在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

夏晋祥老师认为“生命课堂”的构建,最根本的是依靠教师,教师是生命课堂的主要实施者,是建构生命课堂的决定因素。刘英老师把教学环境的营造看作是生命课堂的建构途径之一。她认为教学环境的营造就是生命课堂的水土阳光。邱新颖等在文章中还谈到生命课堂的实践样态,实际上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构建生命课堂的途径。还有的学者认为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学应从:确立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构建促进生命完善的课堂实践操作体系、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建立生命相融的教学交往关系等方面考虑。

生命课堂的建构涉及到很多方面,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研究视域,但是,笔者认为对于生命课堂的建构可以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即建构的理念和建构的途径。建构的理念主要是对“生命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个描述;而建构的途径则更应该注重建立生命课堂应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手段。有的研究者将两者不加区分进行了统一的概括,而我认为对这两者进行区分后一一阐述会使对“生命课堂”的理解和实施策略更加清晰。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054-01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学,数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由于其在升学考试中的分值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其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实际作用。但是数学一直以来也都是各个阶段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在注重教学方法讲求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抓好教学难点,把握住每一个课堂教学的难点内容,各个击破,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本文笔者将结合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在界定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具体提供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难点解决策略。

一、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界定

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难点具体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或者是较难接受和吸收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表现出来较大的共性。首先是高中数学中的难点统一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除了知识点本身较为抽象外,还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或者是教材在编排顺序上的不合理。其次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还有一部分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部分,这一部分较为新,并且如果一旦掌握不好,接下来的学习会非常的吃力。另外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并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界定,有的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快,有些知识就相对觉得不是很难,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大部分学生的掌握为标准,进行难点的界定,并想出合理的办法加以突破,从而达到使学生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目的。

高中数学教学难点大体上就呈现出这些特点,因此教师要深入透彻地研究好教材,界定好教学中的难点,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教学环节和重难点,从而达到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

上文中笔者已经详细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难点的界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基于此,本部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课堂该怎样进行教学难点的解决,并提供具体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难点

教学难点与教学难点不一定是重合的,但是教学难点把握好能够为教学难点夯实基础,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突出难点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从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突出难点,在具体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调动教学内容,但是整个教学内容的调动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顺序的变动,最终的目的是在系统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心主题突出出来,这样一整个教学就能够达到既有教学中心又与教学重心的目的了。在突出教学难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非教学难点的部分进行适当精简到概述。第二教师在进行教学难点的突出时可以采取分层铺垫发进行突出,具体可以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与概念、定理、公式相应的一些法则时,教师可以先调动和联系学生熟悉的知识,再将其转化为新的知识,再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要求进行知识点的转化和变动,最终达到使得整个知识能够循序渐进地被学生接受的教学目的。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难点可以采取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关注策略,这一点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基本技能和相应难点的把握,有助于教学思路的清晰和学生内容的自主构建。

(二)借助平台突出难点教学

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突出教学难点才能够保证学生的掌握吸收和理解,但是单单的进行难点的突出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突出难点的基础上应用一定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平台进行教学难点的教学。具体方法有很多,这里提供类比迁移法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

类比迁移法具体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已有的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机构进行知识体系的认证,并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体会以及相应的一些理论体系进行新知识体系的构建,这样的新旧知识的类比推理过程就是类比迁移法,能够保证学生的更好理解,并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主图较为复杂的时空内容或者是较为难以理解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具体教师可以进行挂图、模型、幻灯等等的播放,将相应的物体或者是图形自如地进行改变和运用。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思考,并且将一些难以言表的情况表达清楚。

这就是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难点时可以采取的解决策略,笔者提供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教学难点的突破,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难点的迁移和借助平台合理的教学。

结束语

本文更多的在理论层面明确了高中数学教学难点方面的界定方法、界定依据,以及在进行教学时对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方面为许多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带来教学灵感,使其更好地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能够使其研究出更多的数学难点教学策略,以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徐江培.“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Z1).

[2]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3]江素萍.对新课程中实施“数学探究”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研.2004(10).

[4]韦燕平,钦彦.高一学生数学交流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4(03).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任务;任务型语言教学“3P模式”

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教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而任务这一概念不仅和任务型语言教学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非语言教学学科课堂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外语教学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言教学理论。以下通过对任务以及“3P模式”下的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

一、任务

(一)任务的界定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首先应该明确“任务”这一概念,最早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任务是交际法的一个分支,认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交际行为,像儿童穿衣服一样。但研究者认为这一定义过于宽泛,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任务”指的是与语言有关的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也包括在内。但在研究者的不断研究过程中,任务的概念不断缩小。任务型教学法认为“任务”是一个活动,是在语言教学实践中用语言完成的任务,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去使用语言,是学习和实践目的语交际的机会,具有实践价值。

(二)任务的性质和特点

任务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做事,也就是说,任务的本质是对语言的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语言完成了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这些都是真实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这种教学任务其实就是对真实任务的模拟。

一个真实任务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而课堂上对真实任务的模拟不仅要对内容加以关注,还要适当的关注语言形式。例如:

A:课堂上学生和教室的对话

学生:我工作在一个公司。

教师:不,你应该说“我在一个公司工作”。

B:课堂外学生和教师的对话

学生:我在一个公司工作。

教师:哦,什么公司?

可见,课堂任务也是对真实的模拟,但是却关注了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两个方面,而课堂外却不一样了,因为课堂外只注重真实的交际内容。所以,教学任务的特点具有模拟性,具有不同程度的现实可能性。

作为一个教学任务,还必须具备的就是要有教学性,这种教学性是要符合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的。是以发展学习者的中介语,促进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为根本目的的,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应该在以内容为中心的前提下,对形式加以适当关注,保持形式与内容的平衡。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从教学角度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学习,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以及教育语言学等理论,任务型语言教学有了自己完整的教学模式,并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注重互动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学习环境,促进他们有效有益的互动。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内容

我们将任务型教学引进语言教学中来,就是要把语言教学所实现的目标进行任务型的转化。把语言学习的目的从形式,功能,以及传统学习法的融会贯通,以任务的形式固定下来,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实现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目标。语言学习不再只限于单词、语法的条块中,而是通过任务的形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言,再通过任务不断的强化和提高。它强调的是把一种语言的应用作为教学任务和目的地教学模式和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够提高和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和热情,从根本上提高了语言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三、“3P模式”下的任务

所谓“3P模式”,也就是PPP模式,即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表达(production)。可以理解为,教师教――学生练――学生用,它反映了这样一个流程:形式――内容,机械性操练――交际性操练――交际性活动,在教师控制下的操练――学生之间基本自由的意义交流。

这种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容易对教师进行培训,也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能够保证课堂的可控性,既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作用,又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课堂教学活动中“3P模式”下的任务要在“用中学”和“可控性”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把任务引入这个模式的第三个阶段,即表达阶段,加强了其真实性和交际性,但是任务并不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单位,没有占据核心地位。保持这种PPP模式,在第三个阶段适当的设计一些任务,这就是一种结合任务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几乎每课的课文后面除了基本的练习之外,都会有关于活动的设计,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比较典型的任务,构成这个活动任务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完备的。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会了一项或者几项交际项目,在交际中,使用一些基本的话语和规则,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结语

3P模式是基于语言分析来组织教学的,它保证了语言形式教学上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保证了教学模式的规范化和教学内容的可控性,步骤清晰,要求明确,便于操作。不管是基于任务的教学还是结合任务的教学,都体现出了一个基本精神就是“在用中学”“在活动中学”。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中伟、郭鹏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第4篇

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

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

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

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 、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臆断。

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

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

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 、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标题

可使用比正文大1—2号的字型与变化了的字体(黑体)来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标题下一行,一般写上“××单位课题组”,在右上角打上一个“﹡”,然后在首页文末划一横线下面加注,也注上“﹡”号相呼应。加注时要标明课题的级别、性质、归属、立题年份、负责人姓名、成员(顾问)姓名、研究报告的撰写者以及一些谢辞。也可单独列一页,或放置正文末尾括号中,将具体的工作与成员予以说明。

三、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内容摘要是对研究报告中所描述的背景、采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结论与提出的新见解的简要说明,以100—300字为宜,接着“××单位课题组”空1—2行,其中“内容摘要”用中括号,变体字。

关键词除了帮助检索之外,还在于可提醒本研究报告的阅读者着意理解所列词语,以2—5个为宜,紧接着“内容摘要”,其中“关键词”也用中括号,变体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的提出

⑴是揭示问题或困难。

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⑶是研究现状的综述

⑷是本课题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研究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后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联系。

3、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这一部分需说明自己对本课题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还要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研究步骤等方面的问题交代清楚。

4、课题已经的内容与方法 这是研究成果的主体,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全面展开。

5、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结果是根据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后展示的客观事实,它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结果可用图直观表达,也可用文字简要说明。

五、结论

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它是在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判断、归纳而概括出更高一个层次的成果或观点。结论指出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今后应怎样办等。

六、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七、报告落笔的时间: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参考资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对象 基本格式

书籍类 作者名《书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刊物名》,×年第×版)

报纸类 作者名《文章题目》(《报纸名》,×年×月×日)

开题报告成果汇编

一、封面

说明课题来源、立题编号、课题名、课题负责人和承担单位、立题时间和结题时间等

二、目录

三、主报告

正文小四号,1.5倍间距。大标题(题目)三号,粗黑体。一级子标题四号,黑体。二、三级标题与正文同字号,字体变。附件如篇幅较多,正文可用五号,单倍间距,标题字号相应缩小。

四、附件

包括课题申报表、研究方案、立项通知、子课题研究报告、有较强阶段特征的阶段研究报告、相关的研究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如调查表),相关的个案研究报告、教学设计、活动设计、相关成果的获奖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一般不纳入汇编,在附典型教案或课堂实录时,还应加上相关的点评,以说明该个案对主成果的联系)

课题开题报告案例【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最近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xx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有效性:“有效”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性亦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本课题中的预期目的即指省中学数学新课标教学要求。

有效性教学:以省中学数学教学要求为基准,教师在实施单位时间的教学行为后,引起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有效性教学包括以下三重涵义:一是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二是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案例研究:案例是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真实疑难问题的情境描述。本课题中的案例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典型课例实录。这里的典型课例有成功的,一般的,也有不成功的。案例研究就是通过收集、整理典型课例,分析其中影响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

2、研究的主要观点

⑴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学的达成度、对当堂效益有着显著的和最直接的影响。

⑵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主要应关注目标设定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师生思维互动的有效性、练习反思的有效性。

⑶教师的个体素质与群体研究的水平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和直接的影响。

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在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精英”,教学目标及要求的落实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和谐落实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

三、研究的主要视角

(1)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文献研究

从多角度来收集、研究并组织全学校中学数学老师学习有关文章,在讨论中提高一线老师的理论素养和实施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把握研究

着重于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教师课堂调控的有效性。

(3)教学行为现状的分析研究

当前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研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的良好教学行为研究。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的差异研究。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分层要求的研究。

(4)典型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新教材中的概念课、定理公式推证课、章节习题课、新高考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主要课型的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剖析,形成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的操作策略与模式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是对典型的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制定阶段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还可以用之作为培训老师的素材,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际效用。

调查法主要调查本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五、研究的途径与目的

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范文第5篇

一、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

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本身即是生活,教与学是其基本内容,因此可叫课堂教学生活。课堂教学生活既是学生人生特定时期的重要生活方式,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还原课堂的这种生活本性。另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又还原到生活中去”。

应该承认,当前学术界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上述含义还有诸多争议,但本文无意于这些争议的辨析,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思考,课堂教学生活化还是不应该排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生活化,本文以下所提到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也仅在此意义中使用。

从上述界定出发进行推论,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生活中去,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奇妙和乐趣展现原理概念的内涵和原理概念所蕴藏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意义。

二、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解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基本理论观点教育的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①将教学与生活融合,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来理解、感悟学习的内容,建构新的意义系统。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提出“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④,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⑤综合相关文件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而就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课堂模式的再创造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个教学的创新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景构架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全面接触,可以找一些学生正式交流意见,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方面在大量的日常观察中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积累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典型材料和案例。另一方面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脉搏,与学生共喜、共怒、共哀、共乐,才可以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奠定真实的生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