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新课标培训

体育新课标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新课标培训

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 体育教师 培训需求

1.引言

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广大小学体育教师能否真正认识并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了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提高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近几年,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接受了新课标的培训,强化培训的效果,引起培训方和学员的关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近三年重庆市参加新课标培训的部分农村小学体育教师。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调研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查阅与研究有关的文献20余篇(部)。

2.2.2访谈法

对培训单位的相关领导、部分培训教师和部分培训学员就研究涉及的问题进行访谈。

2.2.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征求了6位专家的意见,共发出调查问卷180份,收回165份,回收率是91.7%,其中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94.5%。

2.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常规的数理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

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与理解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积极参与新课程的培训,也是新课程培训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认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很必要的教师占91.5%,认为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的教师占48.2%,认为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一定作用的教师占68.1%;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有一定信心的教师占70.1%,充满信心的教师为28.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意义有着比较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对课程改革表示有信心。

3.2是否参加过培训

曾经参加过小学体育新课标培训的教师占35.1%,没有参加过的相关培训的教师占64.9%,大部分重庆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没有参加过有关新课标的培训,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培训的必要性。

3.3对新课标的了解程度

对小学体育新课标的了解程度,按照所选人数的多少,由高到低依次为:非常了解(30.0%),比较了解(22.5%),一般(16.1%),不了解(31.4%),近半数培训学员对新课标了解不多,说明了学员参加培训的必要性。

3.4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

学员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按照所选人数的多少,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拓展(91.8%),作为一种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90.1%),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85.1%),服从学校学校安排(48.6%),为了评优评职称(38.5%),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22.6%),完成继续教育学时(8.2%),说明了绝大部分学员都把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作为培训的主要目的。

3.5参加新课标培训的态度

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有较为明显的差异,非常愿意参加新课标培训的教师占80.2%,81.5%的学员认为这种培训对自己帮助很大。这说明大部分教师们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并且希望有机会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提高自己,培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少数教师不太愿意参加培训,把培训当做任务完成,学习比较被动。

3.6对新课标培训内容的需求

教师对新课标培训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但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对新课标培训内容按照感兴趣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设计(86.6%),教学技能(78.8%),教科研究(62.2%),教材解读(56.9%),教育理论(26.6%),教育政策法规(20.3%),其他内容(16.5%),关于教学过程的培训较受欢迎,关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法规的培训受欢迎程度较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表明了教师更重视教学过程的培训,不太重视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的培训。

3.7学员喜欢的培训形式

学员喜欢的培训形式,排在前几位的选择依次是:理论培训与专业实践相结合(81.2%),专家和教学名师进行专业指导(75.5%),观摩名师课堂教学观摩(72.1%),专家讲座(55.3%),分组研讨(40.3%),其他(12.2%)。说明参加培训的教师最需要的是课堂教学实例的引导,感兴趣的是培训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

3.8对培训授课教师的要求

学员对新课标培训授课教师的要求,按照所选人数的多少,由高到低依次为:对学科教法有一定研究(85.3%),对新课程实施有深刻的理解和自己的见解(80.9%),能给予学员点拨和引导(78.5%),了解中小学教学情况(65.0%),熟悉中小学教材(61.2%),对教育理论熟悉(35.7%),对教育政策法规熟悉(32.2%)。这说明学员希望授课教师对学科教法有一定研究、对新课程很熟悉并有深刻理解,能给予学员点拨和引导,熟悉了解农村小学实际情况和教材。

4.结论

4.1大部分学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及重要性有着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希望有机会参加新课程的培训。

4.2关于教学过程的培训较受学员欢迎,关于教育理论培训受欢迎程度较低。

4.3学员喜欢的培训形式主要是有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例的引导,希望培训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

4.4受学员欢迎的培训教师是对学科教法有一定研究、对新课程很熟悉并有深刻理解,能给予学员点拨和引导的教师。

参考文献:

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新课标 课余竞赛训练 负面影响

体育新课程标准已经在全国试点近十年,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之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究其成效,却不尽人意。最近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再一次大幅度下滑,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具体到学校这一块,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中过分重视课余竞赛训练应为首选。

一、重视课余竞赛训练以小失大

课余竞训纯属竞技体育行为。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是性质全然不同的两种体育,其理念大相径庭。竞技体育顾名思义是为赛事服务的体育,说白了就是赛场上的体育。赛场有赛场的规矩,比赛论输赢,这就是规矩。比赛是实力的较量,不是想来就一定能来,事先得凭借自己实力过关斩将,然后方能正式入赛,这也是规矩。谁能凭借实力在相关赛事中打遍赛场无敌手,谁就夺冠;冠军宝座,强者居之,这同样也是规矩。诸多的规矩集中表明了一点:竞技体育讲求的是实力,崇尚的也是实力,是实力第一。竞技运动员必得有一具健康壮实的体魄,但他们参与这项运动却并非为了健康,而是为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增强实力。这就注定了竞技体育是强者的体育,或曰少数人的体育,因为生活中体育强者毕竟不多。所以,我们如果不能从理念上转过弯来,教学上还是“重课余竞训”老一套,就算你拼上命收获的顶多也就是几个赛场强者,比较起“全体学生”来,充其量也就是芝麻而已。《新课标》出台以后,我们工作没少做,辛辛苦苦五、六年,一经检测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照样全面下滑,为什么?懂得了竞技体育基本特性的个中缘由,就不言而喻。

二、重视课余竞赛训练使教学资源失衡

第一种是人力资源。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到训练第一线,确保重点,这是历来的常规作法。但是,《新课标》的贯彻落实这种学校体育中真正的大事却很少人关注。

第二种是时间资源。由于过分重视课余竞赛训练,长时期削弱面上体育教学,不少完全中学学生一到毕业前,体育课就给砍了,课表上虽然仍占有一席之地,但那是给检查团看的,实际上那些课早已被文化课老师瓜分得一干二净了。

第三种是财力资源。因学校财力资源分配不当,投入的经费太小,不能确保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四是物力资源。许多过去常备的运动器材,如跳箱、跳马、山羊之类,现在有好多中学生连见都没见过。没有必要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学与无从下手。

三、重视课余竞赛训练,已经导致群体意识严重削弱

群体意识是学校体育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学校经常面临各级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运动会,不可能不派员参赛,在适当的时候组织运动员进行适当的赛前培训,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过分了,就显得本末倒置,时间一长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竞训就是学校体育的主体,这样群体意识自然就淡薄了。

1.重视课余竞赛训练,成为少数尖子的事

据老一辈体育工作者说,以前冬季长跑是全体学生的事,学校以班为单位,班里以组为单位开展比赛,看谁先跑完多少公里,先到达某地,一天一统计,抓得很死,越跑越来劲。早上起床铃一响,操场上,马路上全是排着队伍跑步的学生,脚步声,口号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现在冬季长跑纯粹成了几个体育尖子生的事。除了必检项目“两课”“两操”,其余时间学生们一般都被禁锢在教室里出不来,校园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2.重视课余竞赛训练,导致体育工作不受重视

以前校园里大都辟有专门的体育橱窗,用来普及宣传社会体育,现在这些却凤毛麟角,难得一见。过去学生们特爱看竞技比赛,看得兴起自己往往还能来几下。现在还是爱看,但“兴起”的时候少了,“来几下”的劲头没了。有的人体育课都懒得上,有事请假,总是先瞄准了体育课才动手。每次达标检测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家长、学校、老师联合作弊的事屡见不鲜。

3.重视课余竞赛训练,导致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过去学校体育工作者心里想的是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广泛开展各项群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现在想法似乎变了,我从网上就读到过不少人写的文章,他们把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归纳成三点:一是带好运动队,培养好运动员;二是据此实践写好教研论文;三是上好公开课,能在上级领导检查时为学校争“面子”。

4.重视课余竞赛训练,导致教育风气不正

特招学生是历来就有的事,只是现在的特招有些变味,现在不仅大学有特招,中学、甚至是一些小学也开始搞特招。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升学率,大家想方设法放宽条件特招所谓的文化尖子生。这里讲的放宽条件,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体育,放得最宽的时候体育成绩可以忽略不计。更有甚者,特招不成就花钱买,价格依文化成绩而定,至于体育分文不值。收购学生已经是对教育的亵渎,加上如此不把体育当回事,我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5.学校成绩评估,导致学校体育走向歧途

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的不景气,简直不可思议。不过我想斗胆替教师,也替学校开脱一句,这主要不是教师的责任,这主要也不是学校的责任,这主要是时下学校评估误导的必然结果。时下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大多还是看体育测试,看体育达标率,看学校在各级运动会上的成绩,评选先进校长只要他领导的学校在各级运动会上成绩出众,体育这一票就能拿满分。测试结果、达标率、竞赛成绩这些都是硬指标,一目了然。以硬指标为主体的学校体育评估方案,不仅简单,而且方便,所以历来都认定这是一种好方法。简便没错,只是这些硬指标大多来自于竞技运动,其成绩多由少数体育尖子所创。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把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关注重点定位在竞技运动上了,定位在体育尖子生了。《新课标》出台前不算,单从2001年《新课标》出台算起,这一“定”就是六年有余。评估条例乃上级制定,仍然把竞赛放在首位,于是六年多来学校体育一如既往地忙于捡芝麻,终于把学生的健康给捡丢了,受害的还是学生。

总之,学校体育从不排斥竞技体育项目,却又与竞技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培养竞技运动员历来是少年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体工队、国家队这些专业机构的任务。《新课标》出台十个年头了,《条例》早已经成了历史,如果我们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条例》年代,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错,是我们不能与时俱进。不过,我认为扭转这一局面也不难。既然评估是指挥棒,既然它有如此大的魔力,我们就仍旧从评估入手。按照《新课标》要求,认真修改评估细则,突出“健康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学生”,使之成为评估内容的重中之重,软指标与硬指标结合,软硬兼施,对学校体育实施有效评估。不出数年,学校体育定然会有大的改观。介时,西瓜与芝麻一并丰收,老师高兴,学生高兴,家长高兴,皆大欢喜,那该多好!

参考文献:

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第3篇

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目前,体育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培养目标已逐步让位于目前转型期的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新的形式下,高中体育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比较高的教学素养,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健康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及时纠正在教学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富有创新精神,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能够从容地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变化,尤其是新体育课程形式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变化所带来的要求,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然而,新课标下高中体育教育存在不少问题,急需得到解决,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的一些反思,请大家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第二,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三,体育老师的问题。第四,体育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第五,教学方式存在问题:(1)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忽视教师主导作用;(2)只追求方式新奇趣,不顾实际教学效果;(3)理解偏差顾虑较多,未能实现五项目标。

2. 针对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教师都应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课程认识,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改正视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树立健康第一、素质为先的理念,充分认识《体育与健康》课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细致的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实施计划并努力付诸行动中。要正确认识课程实施的复杂性,要在观念上、实施策略上、具体方法上加以变革和统筹。主管部门应该检查监督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普通高中体育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对不按国家规定要求开足体育课的学校,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学校体育课正常进行。

(2)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设施。 充足的资源配备是成功实施普通高中体育新课标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把体育基础设施、器材与设备建设纳入自身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配备一些最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保证学校有最起码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同时积极倡导各校努力挖掘校内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以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新,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此,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把传统教学与新理念有机结合,立足实际,不断探索,传承创新,踏踏实实,扎根教育的第一线,在新课改中摔打,在新课改中进步。圈定位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时代责任感,强化其在新课程中的主人翁地位。

(3)提高教师应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要客观、合理的反思自己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快角色转变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保证新体育课程的有效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能力结构,强化新课程的培训力度,加强校际间的相互交流。进一步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精神,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和效果。

(4)合理设计应用教学手段。 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化教师主导作用。 新课标呼唤体育创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环境 环境要素 教育因素

“三维健康观”和“健康五要素”等思想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是当前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体育教育理念在这种先进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也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当代体育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提高,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对学生的精神、情绪、智力、交际等能力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涉及学生发展的各个层面和领域,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学校体育深度挖掘、拓展体育教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多种影响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体育教育环境的多维特征适应对学生多层面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要把体育教学环境的各个环境要素作为教育的手段,积极开发相应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多维健康素质。

1.构建体育教学环境的整体布局

构成体育教学环境的因素颇为复杂,既有物质的,又有心理的;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只有当这些环境因素协调一致时,体育教学环境的积极作用正向功能才能得以发挥。因此构建优化的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要考虑整体的筹化布局,把体育场、馆的建筑,周边环境的绿化,场内场外的布置,图书资料的购置,各类器材的设置,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考虑和控制,注意体育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和美化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规律,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及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科学的调控,使体育教学环境真正成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人格的统一体。

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应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育人环境,环境对青少年个体的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爱好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体育氛围,满足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和运动的需要。这种动机和需要是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起点,比如:新奇的场地器材布置使学生产生“试一试”的运动需要,虚拟的游戏场景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为体育教学的实施奠定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环境,使之符合学生的一般学习规律,引起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其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置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青少年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班级文化氛围和体育的群体意识对体育教学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如一个班级的体育文化氛围比较浓,那么体育教学环境就要多样化且具有目标指向性,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设置体育教育环境。小学阶段侧重于游戏虚拟场景的描述,高中阶段侧重于场地器材的布置和体育环境的实用性,初中阶段界于二者之间,用虚拟的游戏场景结合体育场地器材的新、奇、特等特点,创设积极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育人环境。

最后,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体育教学环境应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满足学生休闲娱乐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3.发挥多媒体组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组合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即运用录音、录像、投影、DVD、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校园网及闭路电视系统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相关媒体,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运用声、光、电、影、图、文的有机组合,可使教学形式互动活泼,富有乐趣,从而全方位、多视角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生活情境的创设

体育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的内在要求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如在一次小学一年级的跨步跳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谁去过大草原,大草原上都有什么呀?”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入了大草原的情境中。“大草原很远,今天大家都做一匹小骏马,奔向大草原,小马遇到小河怎么办?”(游戏踏石过河)学生齐声喊:“跳过去!”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跨步跳动作。这个案例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创设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这种生活情境一般较适合在小学低中阶段使用,不宜在中学生中使用。

3.2探究情境的创设

探究情境是针对探究式学习出现的,而问题是探究的起点,创设的问题要切合实际,同时特别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要有深度,不能肤浅。如在水平五的背跃式跳高课堂上,我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过杆时背弓的重要性,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共有多少种跳高技术?”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后,说出了跨跃式、剪式、滚式等多种技术。接下来我又问:“大家知道哪种技术最好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答案五花八门,有同学认为背跃式跳高最好,但说不出具体原因。我及时指导,指出背跃式跳高技术最先进,是因为它使人体分阶段过横杆,降低了身体重心,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人体越过横杆的高度。因此,背弓是背跃式跳高关键技术环节。上述案例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核心技术的过程。

4.建议与对策

4.1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体育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意义,真正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转变评价观念,加大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管力度。

4.2加强体育教师教育是落实新课程标准、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广大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体育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加大体育教师培训力度。

4.3学生是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主体,他们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与推广。建议学校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新课标实施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4.4正确的舆论环境需要营造,我们要营造出既有学术争鸣,又有和谐统一的见解的良好舆论环境,使学生既从不同层面去观察、借鉴、扬弃有争议的问题,又能在行动时保持高度统一,并且体育教学既要在改革中发扬优势,又要在改革中发现问题,修正错误与偏差。不能因为此失误或认识上的不统一,就止步不前,甚至走回头路。

4.5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评价全面准确、科学合理,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教学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以致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宋超美.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2]刘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实施要点[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2):48-49.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0.

[4]宋超美.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

体育新课标培训范文第5篇

摘 要 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推进,新课标下相关的改革措施的公布和实行在改善当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积弊、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全面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已初见成效。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这次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在深刻分析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下相应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期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改革 创新

在新课标的推进形势下,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新一轮的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炉,改革模式初具雏形,但是,由于各基层的体育工作者对改革理念和体育教学的宗旨、目标存在不同的理解,对体育教学的特殊性的重视都各有差异,加上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必然会影响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

(一)旧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改革的需求

尽管全国各地的高中都已进行了力度不同的体育教学改革,但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其实并未深入到改革的实践当中,教育理念依然只是重“教”轻“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掌握竞技类运动技术技能而忽视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体育意识,只看到了体育教学的短期目标而忽略了为学生的终身健康服务。

(二)教学内容不系统化

新课标要求体育课程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且贴近生活。但是,时下的高中体育教学项目仍然只是排球、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一些受学生欢迎的现代化项目如瑜伽、游泳、网球等却始终没有引入高中课堂。由于经费紧张造成的体育设施不完备,使得实践项目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知识技能仍然是体育教学的重头戏,极大地束缚了新课改的进程。再者,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编写各自的教学计划上也是千差万别,这不仅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不系统,更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忽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差异

所谓因材施教,指的是只有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方可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果。俗话讲,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用它来形容学生在身体条件、生理机能方面的差异丝毫不为过。但是,很多高中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针对来源各异、性别不同的高中生总是采取一刀切,没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致学生对体育课形成了厌烦或者恐惧的心理阴影。

二、高中教学改革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转变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要改革,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体育教学应以面向所有学生,以创新为主要改革方向,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新型教学思维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体育教学应当在考虑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要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因势利导,教学目标应统一化和系统化。体育教师应当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应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可以考虑结合各学校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更大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二)优化现有设施资源,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重视个性培养

通过系统化的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在场地的选择、器材的维修使用上,合理化利用已有的条件。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变强制的“达标课”为学生积极主动地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训练课,以人为本,不断激发不同的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共同兴趣和热情,把体育知识学以致用,减少学生对体育课的厌恶和恐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知识技能、运动特点、兴趣取向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改革的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应当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体育老师是体育理念的传播者,因此也是改革的重点对象。学校应当组织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其整体素质,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耐心,使其树立起认真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工作目标的价值观。此外,体育老师还应主动涉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与体育相关的领域,以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活跃体育课的气氛,使得体育教学真正做到多元化、层次化。另外,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赖于体育教学的经验交流和吸收,只有及时交流体育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才更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才能创造新的体育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虽很艰难,困难重重,但是,道路曲折而前途光明,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能够正视改革的困难,直面问题,积极交流和总结经验,加强创新,就一定可以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改革之路,一步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大发展,实现我们体育改革的宏伟目标。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高中体育教学必将是高质高效的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真正适合时展要求,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的体育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振军.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新反思[J].科学导报.2013.9(8):112-113.

[2] 甘子牛.新课程环境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之思考[J].考试周刊.2013.3(3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