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08-02

小学是挖掘、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阶段,但由于学生此阶段的思维能力还不成熟,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知识的掌握往往具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应全面了解、把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积极尝试各种新颖、有效的概念教学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一、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思维、接受能力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在设计概念教学活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且在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所要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比如:在讲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概念性预习,而为了避免学生在预习学习中,只是对相关知识进行片面的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来对其预习作出恰当指导,让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并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把握准确的预习方向,真正理解其中的定义,从而为其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概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做出进一步培养,也有助于锻炼、发展其概念分辨能力,教师应给予重视[1]。

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会对其学习能力、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做出全面了解,采取更适合的教学策略,如,迁移性、形象化等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构建、优化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全面把握知识结构特点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2]。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结合其现有认知水平,适当融入一些实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以概念形式来为学生呈现知识结构。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学生回忆或是观察身边周围的轴对称图形,并在相应的实物上画出相应的实线来进行轴对称的表达。这样不仅可以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信息,全面满足其认知发展需求。

另外,在概念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恰当的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点框架,且进行系统化的对比分析,并针对性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引入,以此来加强概念知识间的衔接。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恰当的转化相同、不同概念间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表象。例如:在讲解“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以往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点恰当的引入其中,让学生以此来实现知识点的科学整合。

三、强化概念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教师在设计、组织概念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全面了解、把握学生认知发展需求与兴趣爱好基础上,积极采用较为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全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使其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当中。对此,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实践之间的有机整合,通过设计、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为学生传授相应的概念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对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获得更全面的理解,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数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将概念教学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3]。

比如: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在生活中”与这一知识点相关的实际物体,并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究空间,引导其以小组合作等形式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然后教师再结合其知识的特点,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探究做出恰当指导。通过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以及强烈的探究欲望,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此外,再次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深刻,且能够准确、灵活的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概念知识教学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概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概念知识,从而在激活其数学思维的同时,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龙,周国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3):26-27.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表现为数学语言中的名词、符号等的准确含义,在人脑中,数学概念客观反映了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如,数学中“周长”说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小学数学概念是学生在培养其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中最先接触到的知识,它对学生后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同时,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小学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中呈现出描述式、图画式、定义式等表述方式。

一、根据数学概念的不同呈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在描述式概念的教学中,由于图形中蕴含着概念的本质属性,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图形的含义,对图形的含义要理解透彻,并且结合概念中的“字”,帮助学生将图示所表明的含义用自己的理解语言描述出来,给概念下一个纯文字的定义,如,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直线、小数的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图画式概念的特点和要求,来揭示概念的本质,引导学生挖掘图画的深层含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尽量用数学语言中的术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如,在学习圆的时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揭示圆的本质特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表达数学概念,认识到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二、建立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不同教学阶段中,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同一概念进行整体把握,弄清教材编排的目的,形成概念体系,才不至于在教学中脱节,才能将知识串联起来。如,初步认识分数是在三年级,而深入了解分数意义和性质则是在五年级。同时,同一概念的各种表现方式给人的感受不同,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方式表达概念。

由于数学中任何一个概念的生成和发展都与其他概念有联系,因此,数学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不容易导致概念的模糊和混淆,如,核心概念衍生出来的相关概念。

三、加强直观教学,内化学生数学概念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观察、比较等直观方式,借助多媒体、模型等各种直观教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模型,容易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使抽象数学概念具体化,要内化数学概念,将学生建立的表征逐步抽象化。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要增加直观操作的比重,并辅以教具、学具,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内涵,感知到概念的表象。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的概念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棒分发到每个小组中,使每个小组都具有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小棒。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摸一摸小棒,并猜测出实际长度,然后让学生用1厘米的小棒量出1分米中有几个1厘米,用1分米的小棒量出1米中有几个1分米。而在学习“毫米”时,为了让学生知道1厘米中包含几个1毫米,可以直接利用直尺上的刻度。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概念的原型,从而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丰富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当引入概念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头脑中的清晰表象,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如,采用实物、模型等进行演示,并结合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充分接触有关对象,自己动手操作。如,为了突破单位“1”这个分数意义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将1根绳子、4个苹果图、6只熊猫图提供给学生,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明白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计量单位、整体,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但是在引入概念时,教师不但要注意所选材料要突出所授知识的本质特征,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确切性,应该出示不同的图形,在不同的图形中,让学生辨认出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方法对学生接受、理解概念的重要性,教师要采用探究、发现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不能一味地灌输,要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体验概念的建立,使学生理解概念并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第3篇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质、公式、法则等都是根据概念为基础引导出来的。所以,正确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是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空间能力的前提。为此,教师应把数学概念置于教学中的突出位置。但是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讲具有认知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必须重视思维过程。

1.引入概念自然化

数学概念引入自然,有利于小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概念选用不同的引入途径。鉴于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对一些概念,可以采用实物、教具、学具或实际具体事例直观形象地引入,如"0"、"体积"、"容积"等。对内在联系比较紧密的一些概念,可以采取联系旧概念引入新概念。如从"整除"这一概念出发,逐步引入偶数、奇数、倍数、因数等一系列的新概念。还可以通过计算,引入新概念。如通过计算"园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等,引入圆周率和比例的概念。

2.引入概念本质化

数学概念的引入不仅要初步的感知概念,形成表象,理解概念;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学习"循环小数"时,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10÷3、20÷11。当学生发现除不尽不愿意继续除下去时,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结合10÷3的竖式说出:3除10商3余1,添0继续除,十分位上又商3余1,再添0继续除,百分位上又商3余1,……。教师随时用彩色粉笔把先后出现的余数1依次标出,重点强调余数1重复出现,继续除下去,商也还会是3。为验证这一判断,再继续除下去,以证实余数总是1,商也总是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结合20÷11的竖式,找出余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对循环小数形成表象。紧接着引导学生找出10÷3=0.33333……,20÷11=1.8181……,引导学生寻找两个商的特点:小数部分都是从第一位起,分别有一个数字"3"和两个数字"81"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对循环小数作第一次归纳。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观察70.7÷33的竖式,弄清余数重复14,继续除下去,商的小数部分是从第二位起"42"两个数字也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从而对循环小数作以完整的概括,即"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像前面的0.33333……,1.8181……和1.14242……等,都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它是一种特殊的无限小数。从而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揭示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的概念引入。

3.巩固概念多样化

小数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引入概念后,还需采用多种形式对概念进行加固和深化。对一些几何图形概念的巩固,要注意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进行"变式"练习。例如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可通过辨认方格本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练习,加深其对长方形与正方形概念的认识。对容易混淆的一些概念,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除尽"在整数除法里与"整除"的意思相同。当除的范围扩充到小数后,除尽的概念也随之变化,它不仅包括整除的情况,而且包括一切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如6÷4=1.5,我们只能说8能被5除尽,而不能说8能被5整除。还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深化起概念。初步建立"倒数"概念后,让学生说说3和1/3,3和1/4,哪组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使抽象的概念同具体数量关系联系起来。由于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当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概念后,应引导学生沟通某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习完梯形之后,可以从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进行归纳整理,把新概念纳入到有关旧概念中去,使其系统化,建立起新的认知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4.加强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此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赋予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为此,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运用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同时通过运用,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概念。

4.1 在课堂练习中理解概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遇到学生会熟练地背出概念内容,但不能灵活运用的情况。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练习中让学生到"陷阱"里跑一趟,为的是让学生"吃一,长一智"。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期,几何图形通过对立体空间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空间观念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形象思维的塑造。

一、有效利用直观教具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习惯于直接理解和看待问题,因而往往会依据表面来判断事物。在进行几何图形概念时,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特点,有效利用图形的直观性,通过简单、直观的现象分析复杂、抽象的概念问题,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道具。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的同时,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和思维的掌握与理解,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巩固所学知识。只要学生充分直观感知,理解几何概念、建立空间观念自然就水到渠成。

二、建立概念学习网络

几何图形概念不是孤立的,孤立地学习概念不仅生硬难懂,容

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限制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因而在学习新概念之前,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框架,并把与之相关的概念置于这个框架中,让知识连贯起来。这样,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就会更自然,教师也可以从知识连接点出发设计出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建立起概念学习网络,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几何知识。

三、加强教学的生活化

数学几何图形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它逻辑性比较强,需

要通过对概念的学习,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以生活技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给几何图形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我不仅仅只在黑板上画来画去对概念和定义做分析,还会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三轮车、飞机、三角积木、埃菲尔铁塔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身边对三角形的利用,给

学生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重要性。

总之,高效的几何图形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的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5-02

数学慨念是构建数学理沦体系的基础,因此必须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慨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慨念,才能运用知识去判断、推理、强化数学理沦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慨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吗,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选择的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1.在实际操作中引入概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概念的建立,一定要在具体、直观的教具或学具的演示、操作的基础上来建立。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分小棒,分圆片等学具,如12根小棒,

分三堆,每堆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比起只是教师动口讲,或让学生看演示这两种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出概念这种方法要好得多。

2.在问题思考中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分成25个组去种树,每个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两种算法,一是25×(4+2)=150,二是25×4+25×2=150,通过对比发现两种算法得数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式子是相等的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把握概念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

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因此教师要在讲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三、运动对比法,区别概念之间的不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通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用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人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四、强化课后训练,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具体性特点,在延展了概念后让他们自己例证,在脑中更加具体化,能将学习到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加减法学会以后,可以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运用到了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对神奇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有没有掌握好慨念,不仅在于他能熟练的说出慨念定义,还要会灵活运用慨念。强化应用训练可以深化概念理解,增强记忆。在应用训练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内涵应用,可以偶尔在课堂开始时抽查以前学过的慨念定义。另一方面,慨念的外延上,让学生根据概念举例,并说明理由。新课程完成后,学生要真正掌握需要反复的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巩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紧密,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的同时回顾以前所学,使之条例清楚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当中,只要灵活地运用上述的策略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更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

[2] 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