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整地;浸种;油松锈病;落叶病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94-1

1 油松育苗及繁殖技术

1.1 种子处理

选择20~5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采种,果实9月份成熟,当球果由深绿色变为黄褐色时种子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过迟,球果开裂,种子飞散。采种时用采种钩将球果采下,摊放在阳光下曝晒3~5天,每天翻动2次,晚间堆积覆盖。待鳞片开裂,用木棍轻打,脱出种子,轻轻揉搓脱翅,风选净种,装入袋子,放在室内贮藏。

1.2 整地施肥

育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灌溉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或中性。山地育苗,应选择靠近造林地,海拔高度1000米以下,坡度30。以下的阴坡、半阴坡、土层30厘米以上、土壤较为肥沃的地块。切忌在土壤粘重、盐碱地、低洼地和山顶风口处育苗。播种前要深翻整平,整地深度25~30厘米,结合深耕每亩施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10~15kg。为预防猝倒病、立枯病和地下害虫,应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撒施硫酸亚铁4~5kg,喷布氧化乐果或辛硫磷溶液。

1.3 播种育苗

一般在4月份播种,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和催芽处理。可用0.5%的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泡15分钟,或者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然后进行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放在50℃~60℃温水中浸泡一昼夜,水温自然冷却,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放入容器内上面盖上湿布,置于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一次,5~6天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或者在播种前一个月对种子进行沙藏处理,选择地势高燥、背阴处,挖一条深50厘米、宽80~100厘米的沟(沟的长度根据种子的多少确定),先在沟底先铺约10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填入混沙的种子,厚20~25厘米,上面盖沙与沟平,用草扇覆盖,定期翻动检查,待种子约三分之一露白时即可播种。采用条播法育苗,行距15~20厘米,开沟深度3~5厘米,覆土厚度1~1.5厘米。播后轻轻压实。播种量每亩15~20kg。

1.4 后期管理

播种后一般不浇水,经过催芽的种子播种后7~10天幼苗出土,在发芽出土后、种壳脱落前要注意防鸟害。油松幼苗群体效应明显,不宜过早间苗,间苗最适宜期在6月中下旬,株距1~2厘米,即每米播种沟留苗70~100株。油松幼苗耐旱怕涝,幼苗期一般不浇水,要勤松土除草。从6月开始幼苗进入速生期,每间隔20天追1次肥,每亩追施尿素或复合肥5~10kg,每次追肥后应及时浇水。8月下旬后停止追肥,控制浇水。

2 常见油松的病虫害及防治

2.1 油松针枯病 又名落叶病,是危害油松的常见病害之一

症状:油松感病后针叶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红褐色脱落。落下的病叶,以后都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一般到第二年的春天在各种病叶上就会产生典型症状:即先在病叶上出现纤细的横线,将病叶分割成若干小段,在小段上长出椭圆形小黑点约0.2~0.3毫米,即分生孢子器;并逐渐产生较大的椭圆形黑色突起,即病菌的子囊盘;条件适宜时中央有一纵裂缝,显露出乳色物,即子囊和子囊孢子。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在病落叶上过冬。次年3、4月间形成子囊盘,4、5月遇雨或潮湿时,子囊盘吸水膨胀出子囊孢子,借风传播,从针叶的气孔侵入,传染期长达3个月,老叶、新叶都有受害。8月后病叶陆续脱落。分生孢子一般无再侵染作用。4、5月份雨水渐多、湿度大,土壤瘠薄干旱、树木生长衰弱,有利于病菌传播、侵染和发病。

防治方法:(1)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2)于每年的秋季油松老叶脱落较多的10月中旬以后,人工摘除清扫落叶并烧毁,消灭病原菌。(3)在子囊孢子传播侵染期喷硫酸铜:生石灰:水=1∶1∶100的波尔多液,或用1∶1000倍碱式硫酸铜或用900倍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10~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如果发病较重,可增加喷药次数加以控制。

2.2 油松锈病

症状:各种松树上发生的针叶锈病,其症状基本相似,感病针叶最初产生褪绿的黄色段斑,其上生密黄色小点,后变为黄褐色至黑褐色,即性孢子器。随后病斑上出现橙黄色的囊状突起,为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常数个相连,成熟后不规则开裂,散生黄色粉状孢子。病叶上常残留白色膜状包被。最后病叶枯黄脱落或病斑上部枯死。

发病规律:黄檗和白头翁鞘锈菌,以性孢子器在松针上越冬,来年四月上旬至五月下旬在松针上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借气流分别侵染黄檗、白头翁,七至九月份在叶背形成夏孢子堆,随后又产生冬孢子堆。八至九月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再侵染松树,在松针上产生性孢子器越冬。山地阴坡发病率比阳坡重;山中、下部的发病率比山上部重。

防治措施:营造混交林时,避免黄檗与油松混交;有条件地区可喷硫磺粉或0.3~0.5oBe石硫合剂,或用80%代森铵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500倍液等防治。

2.3油松针绣病

症状:染病松针初生褪绿斑,长短不一,在斑段的正面现丘疹状褐色小点,排列成行,后转成暗褐色,且在褐色丘疹的对侧产生黄白色至桔黄色的疤囊,高1~1.5mm。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后留下白色膜片,以后破裂脱落。病叶逐渐枯黄脱落。年年发病的油松主枝变短,严重时松枝干枯或全株。

传播送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一枝黄花或紫菀叶上并进行为害,5、6月份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网上查询系统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1 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现状

现阶段成型的网上查询系统多数为农业方面,涉及到园林的查询系统较少,关于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网上诊断与预测几乎没有一个成型的系统体系。

2 构建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2.1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地位重要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吸滞烟灰和粉尘、吸收CO2等有害气体、减少噪声污染等功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2.2 园林病虫害防治经验需要共享

近年来,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呈递增式发展,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分布广,而防治工作专业性又强,专家数量少,区域性防治技术力量薄弱。防治经验的共享,可以让大家去用同一个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3 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查询系统意义重大

利用互联网构建园林病虫害网上诊断与预测系统是将园林植物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农药毒理学、作物栽培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集成,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远程诊断与鉴定以及病虫害测报信息、综合防治方法检索、专家视频诊断、历史资料查询等功能,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植保实践技术指导,而且可应用于植物病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对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诊断率、推广植保综合防治技术、降低经济损失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内容

3.1 信息查询

园林病害的查询和园林虫害的查询。

3.2 查询内容

概述:中文名称、别名、分类、学名、危害植物、危害部位、危害特征、地理分布;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4 查询系统的构建方法

4.1 程序架构采用3层结构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3层结构模型,前端客户为瘦客户设备(Browser),表示层放在前端,应用层放在应用服务器上,数据层单独用一个服务器。与传统的C/S方式相比,这种3层(Browser/Web/Server)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浏览器软件,减轻了网络和客户机的负载,具有统一的标准,维护起来相对简单,并且支持跨平台。

4.2 程序模块的设定

4.2.1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模块按病、虫对信息进行分类,提供了按寄主植物进行查询的功能,用户可在病、虫目录下浏览相关的病、虫害的名称,进而查看某一种病虫害的详细资料,包括其概述、症状、规律、防治措施等信息。

4.2.2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模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矩形度、紧实度、生长度、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偏心率以及7个Hu不变矩,将这14个特征作为特征向量,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对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识别,得出目标害虫的类别。模块采用B/S架构,用户可通过从网页上提交待识别害虫的图片,系统自动分析图片,给出害虫种类识别结果。

4.2.3 辅助诊断

辅助诊断模块采用二叉式分类树结构的专家系统主要服务于对分类知识没有什么了解的用户,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一步步推理得出最终的鉴定识别结果,以使用户能够对系统中提到的各种特征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以更好地得到鉴定识别结果。

4.2.4 在线诊断

在线诊断模块通过远程数字视频会议及远程数据交互协同实现病虫害的远程会诊和本地区重大病虫害的一些会商。对于某些重大的突发害虫,或是用户在远程网络诊断其它子系统中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通过约请行业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专家与诊断需求方、专家与专家之间可以通过音、视频交流、文字交流、电子白板、图片共享及浏览器协同等功能进行交流,对病虫害进行远程异地在线会诊。

4.2.5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模块为广大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员提供了内容涉及各类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的科教片,可作为广大植物保护人员的技术学习资料,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3 查询系统页面栏目的设定

4.3.1 信息查询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查询及园林植物虫害查询两个栏目,通过选择可以查看到指定物种病害的概述、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办法等信息。

4.3.2 辅助诊断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辅助诊断及园林植物虫害辅助诊断两个栏目,在不知道植物遭受何种病虫害时,通过系统提供的病虫害植物的外部基本特质描述自主判断该植物遭受到何种病虫害,进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

4.3.3 智能诊断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智能诊断及园林植物虫害智能诊断两个栏目,在不知道植物遭受何种病虫害时,通过系统提供的病虫害植物的外部基本特质描述中也无法自主判断该植物遭受到何种病虫害时,利用智能诊断自主描述植物遭受病虫害特征,系统通过数据库检索判读疾病,进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

4.3.4 图像识别

栏目为园林植物虫害图像识别,用户通过借口输入植物病虫害图像,系统通过预定程序自动检索,给出害虫种类识别。

4.3.5 综合防治

栏目提供按植物的不同种类,选择性查询该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4.3.6 测报信息

近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报信息。

4.3.7 视频点播

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措施的视频文件。

5 查询系统的数据更新与维护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综合防治的基本特点

    近几年来植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不仅表现在防治技术的改进,更主要的是通过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终于更深刻地认识了植保工作的方向,改变了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概念,从而更好地解决植保问题创造了条件。人们曾想寻找一种防治手段,企图利用这种单一手段来达到控制或消灭害虫的目的。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手段,使之相辅相成,将病虫害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以下,以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将所使用的手段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新的综合防治概念,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管理和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在生态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或轻或重地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的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通常情况下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了使天敌能够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抵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地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业技术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是它们的各自特点和限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协调,彼此补充,能够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必须全面考虑,使防治措施对生态系内外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与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二、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东省曹县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工作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由于农作物种植重茬、迎茬较多,病虫害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曹县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种类单一长期重茬、迎茬种植的情况较多,近几年来病虫害发生程度及发生面积逐年加重。

    2、 农民盲目用药、滥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病虫害的逐年加重,据调查,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对农作物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一些农民在施药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药量随意加大,这样就造成一些病虫害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也增加了用药的成本,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加重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

    3、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4、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5、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四、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果树病虫害;冬季;防治技术

冬季,果树进入休眠期,各种病虫害也进入越冬阶段。处于越冬休眠状态的病虫害,虽然耐受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强,但其数量有限、不活动、越冬场所比较集中。因此,冬季是防治病虫害的有利时机,可采用与栽培管理、果树修剪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简单,一法多治,一举多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冬季是农闲时节,劳动力不紧张,落叶果树喷药容易均匀周到,既省药效果又好[1,2]。因此,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做好病虫害防治,对确保果树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现将冬季果树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剪除病虫枝

许多害虫以虫卵、卵块的形态在芽、嫩枝、叶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枝上越冬。如苹果白粉病是以菌丝在芽鳞痕、瘦弱病枝、当年生新梢上越冬,炭疽病以菌丝干枯枝、破伤枝、病果台和病僵果中过冬,另外在这些地方越冬的还有梨茎峰、苹果红蜘蛛卵、黄刺蛾蚜虫卵、苹果腐烂病菌等。对以上越冬的病虫害,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干枯枝、病虫枝,摘除病僵果,除净越冬卵茧并集中烧毁深埋,以减少多种病害的枯枝侵染源和虫口数量。对修剪所造成的伤口必须涂波尔多液、843康复剂和腐必清液加以保护。

2清洁果园

很多危害果树的害虫和病菌都在落叶以及杂草中越冬,所以应清除果园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落果、死树。如苹果褐斑病、灰斑病和梨的黑星病等病菌的越冬场所都在残枝落叶和杂草中,葡萄白腐病、桃褐腐病的病菌大部分在残果上越冬,梨木虱、梨网蝽、金纹细蛾等害虫多在杂草落叶中越冬;苹小卷叶蛾、山楂红蜘蛛等害虫多在树洞里、剪锯口处越冬,通过清扫可起到消灭越冬病原物的作用[3]。清除的时间最好在初冬季节,把清出的东西全部集中起来烧毁或堆积起来沤制肥料。

3果树刮皮

果树刮皮是冬季防治果树害虫的关键措施。有句农谚:“要想吃好梨,年年刮树皮。”因为许多危害果树枝干的病菌都潜伏在老皮、翘皮及裂缝中越冬。在果树的粗皮裂缝中还有许多潜伏越冬的害虫,如毛虫、梨蝽象、苹果小卷叶蛾、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等,通过认真细致的刮皮,不仅可以消灭这些病虫害,还可更新树皮,促进树体生长。果树刮皮要掌握4点:一是刮皮时间应该在冬季土壤结冻后到立春惊蛰前进行;二是刮皮要彻底,不要只刮树的主干,应将果树所有枝干的粗皮、翘皮刮除;三是刮皮深度要适宜,要掌握“小树、弱树宜轻;大树、旺树宜重”的原则;四是刮皮时要在树下铺上塑料布,以便于集中收拾销毁。

4树干涂白

树干涂白可减轻日灼和冻害,提高果树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延缓果树的萌芽和开花,使果树免受春季晚霜的危害,又可兼治树干病虫害,起到防冻杀虫的双重作用。涂白剂配制比例为:石灰10~12份、黏土2份、石硫合剂原液2份、食盐1~2份、水36~40份,可加少量杀虫剂,搅拌均匀后涂抹树干。涂白的位置以树干基部为主,高约1m,涂抹时要由上而下,涂在树干和枝干上,对树干南部及树杈向阳处重点涂,在果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涂最为适宜[4]。

5果园深翻

利用冬闲园地耕翻既是改良土壤、促进果树增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消灭越冬害虫的有效办法。在土壤内越冬的果树害虫很多,如桃小食心虫、枣步蛐等,可将土壤深层的害虫及病菌翻至地面而被冻死、或被天敌吃掉,使深埋地下的病虫不能羽化出土而被闷死。耕翻的时间最好在土壤临近封冻时进行,耕翻深度以25~30cm为宜。

6诱杀灭虫

利用害虫对越冬场所有独特的选择性,秋后在果树的主干上绑草或破麻袋片,也可把草搓成绳悬挂在树上,诱集害虫化蛹越冬,然后在翌年春天果树萌芽前把束草解下集中销毁。据调查,这种方法,对梨小食心虫、枣粘虫、旋纹潜叶蛾、苹果小卷叶蛾、苹小食心虫、山楂红蜘蛛等害虫都有很好的诱集作用。

7药剂防治

有的病虫在树的其他部位越冬,因此在清理、刮皮、剪除后,喷含油量为4%~5%的柴油乳剂和3~5°Bé石硫合剂1~2遍,既能杀菌又能灭虫,对蚧壳虫、红蜘蛛、苹果腐烂病以及梨树黑星病、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等都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对于蛀干害虫天牛等,可采用人工钩杀或用触杀剂农药稀释成有效浓度往蛀孔内灌注。

8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形成抗性,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应注意改善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在果园中给害虫天敌增添食料或设置隐蔽越冬场所,使天敌种群能够顺利生存、繁衍。把果园周围的天敌招引进来,比如啄木鸟可在果树枝干上觅食吉丁虫、透翅蛾等蛀干害虫。

9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

冬季肥源较足,多施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抗病防虫能力,如葡萄植株的营养主要靠冬天施有机肥料即基肥,结果植株如不施肥,将消弱抗病力,炭疽病、褐斑病发生较多。施有机肥料可增强植株抗旱能力,适当施钾肥,既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能,也可改善果品的质量。

冬季是果树的休眠期,同时也是病虫害的越冬期,是病虫害一年中最弱的时期,便于彻底消灭,选择冬季预防和消灭虫害,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参考文献

[1]姬宜改.果树休眠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河北果树,2005(1):52.

[2]邓广军,刘林.如何在冬季消灭果树病虫害[J].农村.农林.农民(A版),2004(12):32.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江苏南京;江宁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152-01

江宁区是南京市一个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现有蔬菜种植面积1万hm2,其中设施蔬菜面积0.6万hm2,近几年,蔬菜病虫发生较为严重,其防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南京地区蔬菜的食品安全和“亚青会”、“青奥会”直供蔬菜的安全。因此,掌握江宁区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应用科学高效的防治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连续3年共733.33 hm2蔬菜生物农药补贴项目的实施和400 hm2蔬菜新农药新技术的示范应用,形成了蔬菜病虫综合防治(IPM)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农业防控

一是种植抗病虫品种;二是换根嫁接可以有效解决瓜类枯萎病的防治难题;三是合理轮作和布局,水旱轮作对西瓜枯萎病、黄瓜白粉病、黄瓜灰霉病等蔬菜土传病害及传播能力有限的土栖害虫防效显著;四是选用先进的生产资材,如膜下滴灌和无滴膜均可使棚内湿度减小,减缓大棚内的温度下降速度,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明显;五是清除病虫残株,冬季和早春摘除下部老黄叶,是控制烟粉虱冬春基数的有效防除措施[1-2]。

2 物理防治

一是防虫网阻隔技术应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叶菜类蔬菜,可以在蔬菜整个生育期不施用防虫剂。二是“、性诱、灯诱”三诱技术,利用害虫趋黄(蓝)的习性,采用黄板、黄盆、黄杀粘纸、粘条诱杀烟粉虱、美洲班潜蝇、蚜虫等。

3 生物防治

一是应用生物农药。细菌:苏云金杆菌(Bt)、短吻杆菌;病毒:菜青虫颗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真菌:白僵菌、寡雄腐霉菌;抗生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阿维菌素、宁南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艾绿士)。二是推广植物源农药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蛇床子素、烟碱、印楝素等。三是保护利用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猎蝽、蜘蛛、捕食螨、赤眼蜂和丽蚜小蜂等[3]。

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最后一道防线。一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首先准确识别病虫害的种类,对症、适期用药。二是严格掌握施用剂量和方法,喷洒要做到细致均匀。三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靶位(标)用药,农药交替使用,减少抗药性。

4.1 对症下药

在发现病虫害后,要根据其发生症状仔细进行诊断,以正确判定病虫害的类型,如果不能确诊,应咨询专家进行认定。只有确认病虫害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提高防治效果。针对不同的蔬菜病虫害,合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农药[4]。

4.2 适时喷药

合适的防治时期可以明显提高防治效果。因此,应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发生程度,确定合理的防治时期。病害的防治一般在病菌孢子的萌发期,即病害发生之前和发病初期喷药效果最佳,虫害的防治一般在成虫产卵高峰期或幼虫初孵期进行,即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喷药效果最佳。

4.3 科学配药

药剂的施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防治不利。因此,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防治对象,科学配药,尽量用最少的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5]。

4.4 防治适位

根据病虫害的为害特点,掌握重点防治部位,才会高效。例如红蜘蛛等害虫主要在叶背为害,因此药液喷至叶背才可提高防效。

4.5 药次适当

喷1次药一般不能控制病虫为害,尤其是病害,因病菌萌发很不一致,应根据情况,隔10 d左右喷(撒)1次,连喷2~4次。而虫害产卵孵化较为集中,喷1~2次即可消灭。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每类药剂1年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可降低害虫抗性的产生几率。混用要得当,如酸性或中性农药不能与碱性农药石硫合剂等混用,化学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

4.6 根据天气施药

药效与温、湿、雨、露、光等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如使用乳剂农药,施药后至少在未来的24 h内无雨,效果才好。使用胃毒、触杀剂农药,最少需要2 d内无雨,才可较好地发挥药效。

4.7 安全间隔期合理

要遵守严格按照农药施用技术规程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的蔬菜严禁采收。安全间隔期通常生物农药为3~5 d,菊酯类农药为5~7 d,有机磷农药为7~10 d,杀菌剂除百菌清、多菌灵要求14 d以上外,其余均为7~10 d(具体可详见每种农药的标签和说明书)。

5 参考文献

[1] 黄高成,李国华.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J].河南农业,2005(9):41-42.

[2] 郑月琼.设施蔬菜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及其综合防治[J].福建农业科技,2006(6):22-23.

[3] 曹子库,梅向阳,张振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瓜菜,2007(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