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探究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改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践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隐含问题
数学探究是对数学问题的探究,而数学问题又是基于特定数学情境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数学情境,让数学问题隐含其中,带领小学生入情入境,探究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以数学情境和数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为教学出发点,让小学生自己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在探究中求解,对数学问题作出解答。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回忆自己印象中汽车轮子是圆形的。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汽车轮子是圆形的?在课堂教学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扔小石子进水里会荡起圆圈?”“为什么瓶盖是圆形的,可以旋转?”通过思考,学生产生一系列疑问,从生活经验中引出关于圆形问题,在此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会被生活情境激活,发现其中有数学问题,而又迫切想要求解,就会去认真思考,想要得到答案。
2.发现问题,形成猜想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猜想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问题的直觉判断和理性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后,大胆猜想,经过多方验证,让数学思维变得丰富,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数学学习主体性。
如“三角形内角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熟悉的三角板,提出问题:“大家能告诉我三角板中每个角的度数是多少吗?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呢?”学生拿出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学生大胆猜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他们拿出自己的三角形,对内角的度数进行测量,发现内角和是180°。从三角板的特殊性到普遍性,测量猜想得出结论。
3.探究问题,验证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探究要大胆猜想,但猜想更多的是感性知识、肤浅认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明确猜想,对猜想进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在恰当的数学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建构新知。给予学生数学猜想的验证空间,让学生在验证中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的素养。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教师要求学生对猜想进行验证,学生提出在除法中,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得出的商不变。从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得出,分数也有类似性质,即18÷6=3,(18÷3)÷(6÷3)=3;
从学生的类比验证推导看出,商不变的除法算式可以转化为分数形式,用以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实现了知识学习的迁移。
4.解Q问题,反思总结
反思作为高层次智能发展的表现,是小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感受回顾,继而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思总结,谈一谈自己学习的收获。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和修正,帮助小学生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提炼出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通过转化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大家想一想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推导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引出新探究知识。
5.应用问题,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后,教师应立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出发,再回归实践,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圆的面积计算”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应用练习:①基础练习,有一个圆形花坛,半径为20米,求出花坛的面积是多少?②变式练习,在草地上,有一个木桩,拴着一只羊,绳子长度为10米,请问羊吃草的最大面积能有多大?③拓展练习,有一块正方形手帕,面积等于40平方厘米,要求在其基础上剪一块圆形手帕,求圆形手帕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成为数学教改的焦点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小学生入情入境,沉浸数学课堂,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理性验证、反思总结、拓展应用,习惯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梁爱雪.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75-76.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活动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发挥。因此,寻求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之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式学习表面化、形式化
在课堂上,教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或抛出一个数学问题后,马上安排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和开展探究活动,然后请几位学生起来作答,如果这几个学生都顺利地把问题答对了,老师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然后就紧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轻松愉快,却容易造成课堂“表面繁荣”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大多数学生是否也进行了独立思考,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内容,我们都不得而知,探究性学习活动可能完全流于形式,成为典型的“课堂秀”。这样的探究学习就只能是“有形无神”的模仿。
(二)探究式教学内容空洞
在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结构的材料,然后提出问题、描述探究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究。但是,多数学生不能围绕中心问题开展积极有效的思考和探究,而是“各抒己见”,以至课堂秩序十分混乱,课堂探究形式大于内容。同时,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缺乏趣味性、实践性,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也会造成探究内容空洞的状况。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缺乏足够的课堂调控技巧,学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等。
二、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
小学数学教师承担着儿童理科启蒙教育的重任,更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由数学课程本身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因材施教,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达到巩固新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充满求知欲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力保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和思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对有趣的问题情境:假如你是一个银行职员,客户到你处来存取款,金额如何计算,利息如何计算?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问题,可以将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学习的一些如人民币、加减乘除、小数、分数等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参与问题的解决,这样对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积极的作用。
(三)设计教案
教师要充分挖掘小学课堂的教育资源,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其探究精神,重点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应重点关注的是: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探究目标,如何向学生呈现这些目标任务;②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回顾哪些旧知识;③采取哪种方式导入新课;④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⑤如何设计探究学习活动的步骤;⑥安排哪些习题让学生练习,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有哪些;⑦探究成果是否得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氛围如何等。
(四)及时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教学反思和评价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在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及时肯定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努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教师也应该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学生反馈意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真正发挥评价的信息反馈作用,从而促进探究性教学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三、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优选。探究性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才能让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完整的建构,才能真正被学生掌握。
作者:李松眉 单位:乐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树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9(10):56-57.
【关键词】小学阶段 数学教学 探究式学习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这样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心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是拥有知识,却没有掌握知识的能力成了很多学生的一大弊病,而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可以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同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
一、 中国数学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算是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成了学生的苦恼。问题过于复杂、题目过多、知识点冗杂,每一个问题都让现在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不已。下文是笔者对数学教学现状进行的分析。
(一) 学生情感麻木,为学习而学习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学习的初心,如果我们问问学生你为什么学习数学啊?你喜欢数学吗?你觉得学了数学你收获了什么呢?我想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前两个问题都是迷茫的,而第三个问题,学生也只是会回答我学会了计算,这样的回答对于教师来说算是可悲的。六年的教学使得学生厌学,学生在六年里也没有得到能力的提升,这一现状是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二) 教师过于注重成绩,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于第一个现状的形成,学生可能会有一部分的原因,但是这一点,完全是教师的教学失误造成的。当前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习成绩,时时刻刻把学习成绩挂在嘴边,并且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更为青睐,学生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有一点的变化他都能够感知。这就导致成绩不好的学生开始自卑,而学生也一心只想提高学习成绩,对于能力的培养置若罔闻。
(三) 教学难度大,成绩分层明显
教学难度的增大致使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出现了困难,并且因为基础能力差,从而导致学生在更深层的学习中更为困难。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点,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越学越差,班级里的学习成绩分层逐渐明显。
二、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探析
(一) 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联系生活讲解
小学数学的知识较为复杂、抽象,小学生面对着这样的知识点,可能不会产生任何兴趣。教师当然不能放任这样的情况逐渐恶化,一味回避学生的兴趣点只注重传授知识。教师要结合当下学生喜欢的东西来加以讲解,让学生更加有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运用至关重要,多媒体能够引申的知识点十分广泛,并且涉及的一些东西也复杂多变,能轻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逐渐创新,抽象化的图形问题、逻辑性强的计算问题通过网络中相关的动态视频来进行讲解,不仅省时省力,收到的效果也更加的好。这并不是在否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多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讲解中,教师可能会做一些手工,或者是画图,这样虽然直观却没有乐趣,如果教师找到一个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对图形进行判断,给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如果对称,它的对称轴是哪一条?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的愉快,同时也将课堂氛围推向,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更加牢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实例分析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特征概述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指导性. 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来进行数学学习. 这种指导性体现在老师的促进、监控、引领、评价和合作上,即在探究式学习之前,教师一般会进行特殊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并做好探究学习材料的相关准备,在学习中教师会在探究方法选择、成果展示以及问题提出等方面对学生作出指导,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是建构性. 即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利用和环境之间的作用来进行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的差异引起重视,强调与实际联系的客观性和建构知识的主动性,不能进行缺乏探究内容、只有形式的探究. 教师应该注意选取复杂、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得学生主动积极探究,学会自己动手处理问题,从而形成知识的自主性构建. 接着是自主性,指学习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当做有个性、有潜力的人,在适当的指导基础上让他们学会自主探究和学习. 最后是协同性. 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知识是有限的,应该注重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和交流,促进他们进步.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应用实践
(一)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式的完善
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实践中,首先应该培养教师探究式教学能力. 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中应该转变观念,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多加努力. 应该组织专门、系统和集中的探究式教学培训,使得他们逐渐接受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并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活动,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中不断促进和提高. 同时应该促进教师教学素养和技术的提高. 例如,在立方体和长方体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与多媒体投影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形成初步感知和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三维功能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立方体和长方体. 另外还要吸取经验做好探究式教学设计,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应该进行教学情境的精心创设,通过实验、猜测、分类等方式来鼓励全体学生参与. 还应该将探究式教学任务准确传达,形成热烈良好的探究气氛,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来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假设. 另外要注意学生探究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性格和年龄等差异来训练他们交流、预测和推理等能力.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例分析
1. 探究式教学中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了解
小学数学中对立方体和长方体特征的了解属于图形认识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面的前提下对体进行整体的了解和感知. 此部分内容如果让学生纯粹根据记忆来了解和认识是很粗略且容易遗忘的,而应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我的探索研究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在交流、质疑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知识概括能力并形成清晰的立方体、长方体概念. 例如,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袋子,里面装有立方体、长方体等多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摸袋子里的东西并猜测它们的形状. 如此一来,学生认知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摸”这种实际操作,学生经历了从实物到模型再到图形,最后到概念的对比了解,让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初步感知,为后续的探究式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 探究式教学中长方体的展开图实例分析
小学数学中长方体的展开图属于图形的认识部分,通过长方体立体图形的拆分来为学生呈现其内部空间和结构,在探究式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手脚并用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它的特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表面展开以后有几条公共边,要剪开展平一个长方体应该剪几条棱. 接着让学生自主选择应该从哪个面开始剪,并在剪开的过程中总结出最简洁的裁剪顺序. 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并且有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意识的发展.
三、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性合作学习,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本文首先对探究式教学的特征作了分析,然后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实践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一、创设探究学习情境
在小学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推进探究性教学,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一个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情境的建立能够让学生逐步放下思想上的重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探究式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地选择情境的创设,而且情境一定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已知推理的探究当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例如,在小学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购物情境,描述内容为:两个女生结伴一起到商店买铅笔,他们一共买了48支,那么请问平均每一位女孩儿买了多少支?学生为了获得问题的答案,积极地思考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学生利用的是摆学具的方式,首先拿出四捆,8根小棒,先平分整捆,每个人获得两捆总共是20根,接下来再分单根,每个人获得4根,合起来是24根.那么,上面问题的答案也就出来了48÷2=24.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问题的答案,掌握除法知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效,还是他们的操作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及时发现、提出问题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问题也是学生拓展数学思维和提升学习能力的推动力.在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中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大大提升,这对优化小学除法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传统的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提问和不敢提问,从而往往自己事先设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来让学生解决.
为了深入贯彻探究式教学的重大效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真正践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念,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给予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获取问题的答案,获得数学技能.例如,教师在讲解除法的数量关系一课时,针对数量、单价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的认知,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空间:先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及时画出不明白的地方,并和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来提出疑问.比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把三者的关系得出来?学习这样的数量关系有什么样的作用?能不能根据实际生活编写一道类似的数学题目?学生发现和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为进一步的探究式教学奠定基础,在这样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能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努力探索创新,提高知识技能.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问题或者是错误是难免的,教师不能够否定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和改正错误.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