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第1篇

   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学校按照师市教委、总场扶贫帮困工作部署,坚持构建和谐校园的科学发展观,开展多种帮困活动,深入探索扶贫工作的新路子,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大力支持。为了抓好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财务处、各班主任具体落实,广大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每名教师进两家,温暖 送进每一户”号召,各年级先后开展贫困生摸底工作多次,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工作落实到人,温暖送进家庭。学校对贫困学生帮扶工作落实到各班、各部门、各责任人,做到每个贫困生都有人关爱,每个贫困家庭都能感受学校的温暖。通过第一阶段摸底工作我校确定马晓宇10名学生扶贫帮困教育金发放对象,在为贫困学生送校服,为贫困学生送学习用具,为民族学生送学习用具,看望贫困教师,为总场季节工送衣物等亲自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每到一处,他们都要同家长促膝交谈,询问他们对学校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在班级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切实斑竹贫困学生。

   三、争取各方力量,拓展扶贫助学途径。众人拾柴火焰高,经过各方努力,是是郊区大队交警帮助贫困学生,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班级也各自负担相应人数的贫困生,为他们勤奋学习解

   除后顾之忧。另外学校还千方百计联系社会人士为贫困同学献爱心,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

   扶贫帮困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寒门学子的未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创建,任重而道远,我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 。

   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20XX年以来,省监狱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中,与新郑市镇村结成对子,双方在上级党政组织的关怀与支持下,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对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礼貌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和有效组织形式。监狱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任组长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主管行政后勤工作的监狱领导主抓此项工作,监狱办公室为具体联系单位,分工具体,职责明确。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四有”、“五落实”,即有组织领导、有阶段性计划、有实施方案、有检查督导;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主题、落实资金,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运作。

   二、调查摸底,确保结对帮扶工作有序进行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工作的前提。驻村后,为吃透状况,理清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搞好摸底调查,一是坚持不吃请、不扰民,决不给群众增加任何负担,真正做到了深入群众。二是透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访贫问苦了解状况,与农民应对面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真正了解群众所急、所盼、所想的难点、热点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深入调研、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将结对帮扶活动与监狱开展的“讲、树、促”等活动结合起来,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透过不断交流信息,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促进了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监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一是开展为帮扶村“献爱心、送温暖、”捐款活动。用心为20户特困户送去米面油及救济金等2万余元,为贫困群众解除后顾之忧。二是用心扶持村图书室建设。为村里捐赠图书100多册,包含农业科技、儿童读物、百科知识等,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精心组织,坚持做好精神礼貌帮扶

   在工作中,坚持既扶贫,又扶志。不仅仅从物质上给予帮忙,更从思想上进行帮扶,帮忙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村级班子建设要害环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资料的学习。三是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如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培训和法规法纪、科技文化培训以及精神礼貌培训。

   2、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健全民主治理制度。一是健全民主理财小组。由各生产组推选代表,支部主要成员参加,主要职责是核查村组帐务收支状况,并定期张榜公布,加强村组财务治理。二是健全村民议事代表小组。代表由各村民组推举产生,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决定村重大活动和投资建设事宜,用心协助做好村务工作。三是实行了计划生育系列工作、宅基地审批修建、财务收支“三公开”,每半年张榜公布一次,理解全村干部群众监督。

   3、突出抓好礼貌建设工作。今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我们用心配合村支部,全面加强了农村礼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相、标语、专栏、会议、座谈等方式方法,宣传礼貌建设的重大好处,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村民进行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教育,努力克服消除礼貌建设工作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和不良现象,取得较好效果。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打算

   虽然我们在三里岗村结对帮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着不少问题:一是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简单;二是基层村组群众力量和经济薄弱,资金困难,想为群众多办实事,但无经济实力。

   今后,我们将以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动力,以改善结对帮扶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改善工作方法,努力为村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使“社会主义礼貌建设”在农村开花结果。

   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市妇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承担了××区××乡××村的帮扶工作任务,一年来,我们市妇联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把帮扶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倾心倾力为帮扶村解决实际困难,办实事。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针对帮扶村实际困难和进一步发展的实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协调,促进了当地建设,推动帮扶村经济发展。

   一、以强化领导为手段,抓好帮扶措施的落实

   接到帮扶工作任务后,市妇联党组十分重视此项工作,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工作对策,成立了领导小组,责成一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副处级干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并且尽快地做到了和帮扶村进行工作对接,详细的了解帮扶村的自然状况,根据了解到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共同商讨拿出了帮扶工作方案。市妇联主席办公会议还多次专题研究这项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的工作目标之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结合帮扶村实际和经济发展目标,与帮扶村领导面对面的共商帮扶措施,为帮扶村解决困难,推动经济发展。市妇联主席××先后3次亲自到帮扶村实地了解情况,访贫问苦。副主席××5次深入帮扶村抓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注重实效,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走访慰问帮扶村,年初,我们对口的乡镇是××县××镇××村××副主席带队一行5人,走访慰问帮扶村××县××镇××村,将20xx0元扶贫款送到村书记的手中,为20名贫困儿童送去了羽绒服和书包,为20户贫困户送去了豆油和面粉,同时带去机关干部为这20户贫困户捐献的衣物,并为30余名贫困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受到了农村妇女的欢迎。这次走访慰问活动共为××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

   3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我们的结对单位调整到××市××乡××村,我们及时进行了对接。为了全面推进帮扶工作,市妇联结合工作职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帮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作为帮扶的重点任务之一,努力为贫困孩子办实事。在××年5月27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市妇联××主席亲自带队,由市妇联机关干部、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和爱心企业家组成爱心帮扶队伍,开展爱心帮扶农村贫困学生活动。

   田主席带队,由市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和爱心企业家组成爱心帮扶队伍,到帮扶村小学,开展爱心帮扶活动。为10名特困女学生,提供了每年240元生活补助。协调××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村的孩子们爱心捐赠了90个崭新的大号书包,全新的运动服套装和篮球、羽毛球拍、彩笔和跳绳学习体育用品。7月初,到帮扶村开展帮扶活动。为10名贫困学生,提供了每年240元生活补助。送去学习用品、图书近千册,衣物500余件。

   同时,市妇联发动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献爱心,成立的专门针对贫困学生的“爱心超市”,也在××市××乡××村小学“开业”,30多名贫困学生成为超市的首批顾客,他们都领到了急需的学习生活用品。

   三、协助引进项目,发展劳务输出,帮助帮扶村调整产业结构

   依据帮扶村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目标,我们着重协助帮扶村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市妇联还把“引项目,办实事”做为帮扶村重要内容。我们帮助指导连丰村建立了妇女养牛扶贫联合体,并纳入了××年的市妇联扶贫联合体的帮扶计划。针对帮扶的××市××乡××村缺乏抗旱机井的实际困难,我们协调相关部门为连丰村解决了5万元的打井资金。我们还协调××市政府,为村里争取了2万元的资金,将村小学前100米的土路全部硬化。我们积极牵线搭桥,开展了“巾帼文明岗”和企业家的入村对接活动,××村和××建材制品结成了对子,通过人才、项目、文化对接,通过岗村联动、企村联动结对共建模式,充分利用“岗”、“企”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把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村企合作共建工业项目和生产资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双方发展的融合与共赢。组织“岗”、“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广泛开展农村社区家庭文化交流,促进农村文化迈上新台阶,为创建和谐家园搭建平台。向企业家介绍当地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帮扶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帮扶工作常年化

   我们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将帮扶工作融入日常开展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开展的农业专家顾问团订单培训,在双城的培训,协助村里组织20多人参加,和省扶贫办省妇联举办的带头人免费,都为村里预留名额。培训在开展的在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农民有急于外出打工的迫切需求,就立即协调市妇女培训中心和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为妇女提供了免费介绍工作和提供酒店服务员上岗前培训后包找工作等服务,为她们外出打工,提供工作岗位需求信息,帮助多名农民和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同时,结合市妇联的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在连丰村创建巾帼示范村,按照市级巾帼示范村的创建要求,组织妇女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五、谋划好下一步的帮扶工作规划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XX县XX局在巩固前期联村包户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巩固好XX村脱贫成效,确保实现2020年同步迈入小康目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现结合周家村工作实际,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前扶贫工作概况

XX村现辖9个村民小组,627户2141人,总面积4500亩,其中退耕还林2100亩、耕地1800亩、荒山600亩。主导产业以柿子、花椒、苹果为主,村民收入来源主要是柿饼加工业。XX村已于2016年底脱贫摘帽。目前工作重点是巩固脱贫成果,继续落实好帮扶政策及帮扶举措,防止返贫致贫,持续提升脱贫质量。

目前全村“两委”干部8人,其中党支部委员5人,村委会委员4人,交叉任职1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1人,其中男性党员50人,女性党员11人,流动党员16人,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7人,年老体弱不能正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5人。

二、强化组织协调夯实帮扶责任

在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行政审批服务局今年持续强化联村包户责任制,落实帮扶措施,巩固多年来的帮扶工作成效。由局机关干部联村包户结对帮扶,按照《XX县XX局2020年度干部包户结对帮扶计划安排表》进行帮扶。

三、简要工作情况

1、产业帮扶。投入XX元,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夏秋两季发放化肥,以解决产业发展需要;投入XX元,为每户贫困户提供滴灌带及滴头一套,以解决贫困户生产抗旱需要。积极联系聘请县农业技术部门专家开展柿子、花椒的栽植、管理、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

2、消费帮扶。对贫困户销售需求进行摸底,实施帮扶助销行动,积极出击,多方式助力宣传、推销,积极搭建营销平台,切实发挥干部职工及其社会关系和人脉,“以购代捐”的形式购买贫困户的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帮扶消费土鸡120只,14400元;直接购买花椒、苹果等农副产品,27300余元;沙包、鸡毛毽、鞋垫等手工艺品,800元。

3、教育帮扶。全村共有贫困学生18户21人,全部享受教育支持扶贫。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户9人,全村无义务教育辍学学生。组织引导包联干部与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以贫困学生资助、办理助学贷款、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等多方式进行帮扶。

4、就业创业。贫困劳动力种养殖、就业创业人员32户62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19户28人。公益性岗位2名,防疫专岗2名。

5、改善基础设施。在完成新修进村主干道路2公里的基础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投资4.8万元安装路灯40盏,以实现主干道路亮化。

6、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办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加集体收入,惠及贫困群众。

7、强化宣传。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系列活动,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8、做好脱贫“回头看”。对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防止出现返贫风险。对贫困家庭发生重大事故的贫困户,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介入,给予帮助。

9、提供营业执照办理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我局优势,立足XX村特色产业情况,以村室为依托,成立营业执照办理指导点,为村集体、村里有发展意愿的能人开办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指导,加快审批,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提供便利,促进农民增收。

10、开展服务民生工作。发挥便民中心各进驻单位优势,以送服务下乡的方式,为群众及时办理养老保险、助学贷款、合疗报销、法律援助等涉及民生的服务事项,为助力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脱贫攻坚工作后期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对已脱贫贫困户继续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防止出现返贫风险。对贫困家庭发生重大事故的贫困户,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介入,给予帮助;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挖掘贫困户自身发展潜力,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二是结合周家村实际,打造便民服务室。事项和服务承诺公示上墙,将多项村务工作整合集中办理,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对行动不便的村民开通上门办理和代办服务,对外出村民采取预约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职责,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基层堡垒规范化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办事不出村”。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第3篇

区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0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0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三困生;物质脱困;学业脱困;精神脱困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贫困生问题日显突出。在具体的资助实践中发现贫困生工作存在一些问题。贫困生在物质贫困的同时,也存在精神和学业的贫困。如果贫困资助工作仅仅满足于物质资助这个层面,那么帮困工作就大打折扣。因此,加强“三困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是学生发展、学校稳定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需要;而且也是“三困生”特殊群体走出困境的迫切要求。

一、“三困生”的概念及表现

(一)“三困生”的概念

据有关调查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约达25%。虽然国家、社会、高校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各种方式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关心他们的成长,然而近年来新的“贫困现象”悄然而生,一些贫困学生在承受物质贫困的同时,又面临着精神贫困、学业贫困两方面的危机,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三困生”群体。顾名思义,所谓“三困生”是指那些不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造成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指由“物质贫困”带来的“学业贫困”和“精神贫困”,即在物质、学业、精神等方面呈现多困状态的学生为“三困生”,他们与其他贫困大学生相比存在一些更加突出,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三困生”的表现

1、物质贫困

贫困生的物质贫困主要表现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其他生活费用。通常意义上的贫困生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孤儿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二是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长期患病,家庭缺乏劳动力,无固定经济来源者;三是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四是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低保户;五是家庭突遭重大变故者;六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且无固定经

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

2、学业贫困

贫困生的学业贫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部分贫困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生背负着父母和乡亲的厚望,因而他们生怕学习不好,甚至出现自信心不足、悲观失望、逃课、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二是部分贫困生由于身心压力和物质贫困使得学业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上感到困难吃力;三是部分贫困生因要四处奔波做兼职以减轻经济压力而无法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3、精神贫困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即由于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品质等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是贫困生面临的最大贫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自卑、失落、自信心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且常常陷入困惑和迷茫之中;三是内心脆弱且压抑、敏感多疑、孤僻,人际关系紧张,少数贫困生甚至出现性格和心理的扭曲;四是缺乏自强自立的精神、正确的消费观念,存在依赖思想且愤世嫉俗。

二、产生“三困生”现象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适应能力不强

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新的环境,逐步从父母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面对新的挑战和新的成长环境,他们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许多不适应,而他们本身环境适应的能力又有限,因此,容易因失败和挫折产生消极的否定情绪,更有甚者产生孤独、痛苦、自卑、焦虑等精神贫困问题。

2、精神支柱缺失

当今社会,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一些大学生丧失了应有的理想信念,内心浮躁,精神没有依托,由于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独立的做人原则和主见,一些大学生不关心周边环境,不关爱身边同学,好逸恶劳,养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3、对自身贫困的误解

一些贫困大学生不能对自身的贫困正确归因,无法以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对待贫困,因此,造成部分贫困生愤世嫉俗、怨天尤人。

4、不良的个体心理素质

部分贫困生的心理尚未成熟,面对物质上的窘境,人际交往的不和谐等,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甚至有些心理脆弱敏感的贫困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客观原因

1、经济原因

三困生的产生从根本上说还是物质贫困造成的,物质生活的匮乏不仅造成贫困生低于其他同学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他们心理和思想上的负担,最终影响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

2、社会原因

首先,市场经济环境下,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大学生就业难、百姓住房和就医难等社会不公平现象表露出来,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思想,贫困大学生本身心理承受能力弱,价值观尚未成熟,还不能理性地认识这些不公现象的历史渊源,因而有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偏激乃至憎恨等情绪;其次,社会上一些善意的动机实施不当或被扭曲,这无意之中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认为是施舍或怜悯,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3、教育原因

从家庭教育而言,贫困家庭的父母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很大,同时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的教育和引导很有限;从学校教育而言,高校对贫困生的关心和帮助更多地侧重于物质层面,而忽视了精神上的疏导,同时,在贫困资助下达后,没有及时开展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与贫困生的沟通与联系出现断层,缺乏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三、辅导员加强对“三困生”教育与引导的措施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成长成才引路人,有责任和义务在分析“三困生”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寻找解决的对策,对物质贫困学生以帮扶为主,对学业贫困学生以鼓励为主,对精神贫困学生以疏导为主。笔者认为,将“帮三困”与“育人才”有效结合,在学困与自强中找到最佳结合点,使之“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辅导员工作当下的第一要务。

(一)因人制宜帮助贫困生物质脱困

1、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贫困认定是贫困资助工作的基础,因此要想帮助贫困生物质脱困,首先要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在对贫困生进行认定时,应对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进行综合考虑,即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成员、职业现状、家庭人数等各因素都要考虑,避免因某一种因素确定最终的评定结果。同时,贫困生的认定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审核,还应引入学生监督机制,成立班级、学院、学校各级贫困认定小组,对贫困生的认定进行监督和审议,确保认定结果公开、公平和公正。

2、鼓励和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工作

勤工助学是贫困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实践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他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勤工助学还有利于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锻炼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辅导员不仅应积极与各部门进行协调,为贫困大学生积极争取勤工助学岗位;而且要鼓励和引导贫困生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校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也可以同校外单位合作让贫困生参与某项工作,按劳动获取报酬,这样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的劳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济困难

(二)因材施教帮助贫困生学业脱困

1、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在精神层面帮助学业困难贫困生树立自信心。

许多贫困生都自认为自己是大学的“边缘人”,因此,辅导员应当秉承以尊重为切入点、以信任和沟通为立足点、以鼓励为进取点的原则,定期组织座谈,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谈话,以帮助这部分贫困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业困难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有效评估自己学业上的优势和劣势,共同寻找应对学业困难的方法和策略,树立学习自信心。

2、通过各种学习帮扶方式在方法层面提高学业困难贫困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资助的直接目的也是助学,因此,辅导员要及时了解贫困大学生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具体要求,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等不同的学习帮扶方式,以便能帮助他们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同时,指导这些学生树立在学习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意识,而且要针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好一学期、一学年的学业发展规划,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效果。

3、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业困难贫困生奋发图强

资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奖优”,例如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等都是专门为优秀而贫困的学生设置的,这些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是广大贫困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其他贫困生学习的榜样。辅导员可以举办颁奖大会等活动宣传推广优秀贫困生的学习经验,鼓励其他学业困难贫困生奋发图强,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

(三)因势利导帮助贫困生精神脱困

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已逐渐成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共同关注的“烫手山芋”。如何实现贫困生的精神脱困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

1、做好贫困资助工作,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帮扶政策落实到位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精神贫困是物质贫困的直接产物,因此物质脱困是精神脱困的基础,目前各高校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奖、勤、助、贷、补”等多元资助体系,以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因此,辅导员要严格做好贫困认定和贫困资助工作,利用贫困生档案和定期走访、个别排查等方式尽可能排除假贫困学生,使得资助工作帮助到真正需要的贫困生。另一方面,辅导员还应加强帮扶政策的宣传,将各项帮扶政策落实到位,使贫困生获得相应的资助,免除经济上的后顾之忧,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2、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同时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心理贫困引起的,因此,辅导员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首先做好长期且有效的心理普查工作,尤其要建立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其次深入细致地了解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于思想包袱重的学生要及时展开个别谈话,对性格孤僻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贴近贫困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挫折;再次充分利用学校“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契机对贫困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同时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地心理能力训练和团体辅导活动,逐步让他们学会情绪宣泄和调控,掌握自我心理调适、心理保健的方法;最后对心理存在异常的贫困学生要及时与学校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专职心理辅导员联系并做好疏导工作。

3、强化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感恩意识和责任感教育

第一,善用、巧用重大纪念日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贫困生展开理想信念教育、自立自强教育、艰苦奋斗教育、挫折教育,从思想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树立“贫而不坠青云之志”的观念;第二,通过组织受助学生参加爱心见面会、写一封感谢信、做一件感谢事等以感恩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培养贫困大学生知恩图报、感恩社会的情怀;第三,通过组织例如献血、义务支教、消防知识宣讲、清理校园垃圾等回馈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鼓励贫困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诚实劳动回报社会,激励他们的成就感,因势利导,引导他们从“山穷水尽”步入“柳暗花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贫困大学生从他助到自助的转变,最终到助人的飞跃。

四、结语

“三困生”是目前高校不断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因此帮助贫困大学生,不仅仅是物质资助,他们的学业成就、精神世界更值得关注。作为辅导员,要在物质上资助“三困生”,学业上引导“三困生”,精神上开导“三困生”,真正做到了解和尊重他们,走近他们,关爱他们,只有这样,“三困生”才能学业进步、心理富足,才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在物质、学业和精神上有更多的动力迎接生活的挑战。整体推进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 廖敏.优势视角下高校“三困生”帮扶工作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2] 李孔文.浅析高校三困生现存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杂志,2010(2)

[3] 王苓,王涛,左辉,何伟.高校“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4)

[4] 吴明彦,李明.浅谈如何解决高校“双困生”的心理问题[J].文化教育

[5] 李强.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分析及解决策略[J].学工视窗,2007(5)

[6] 朱新力.高校“双困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9(9)

[7] 黄锦湖.大学“双困生”的心理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

[8] 张介平,刘维,叶学良.试论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双困生”心理救助的作用[J].科技导刊,2011(3)

对贫困学生的帮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资助体系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高校在校贫困生人数也逐年增多,贫困生问题也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和学校关心的重要问题。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高校和中等职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财政部、教育部等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立体式的资助体系。目前,我国各高校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全方位助学体系。设立奖助学金,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开展勤工助学,实施困难补助和采取学费减免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学生获得资助,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而且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1 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意义

1.1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在当今时代,要想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施对国民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能够有效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素质,直接提高人才竞争力。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核心所在就是培养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人才,人才水平的高低,关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关乎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因此,要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实现国家的和谐社会建设,就要切实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和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高校是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高校学生中有20%左右的贫困生,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困扰这一人群主要问题。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推动人才培育体系有效运转的题中之意。进而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体现。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包括国家层面的整体和谐,也包含各领域各阶层各行业的内部和谐,也包含个体的和谐发展,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把高校的和谐建设好。因此,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有利于创建更为优秀的育人环境,高校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帮扶贫困生对于高校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

贫困生认定,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资助工作的效果。当前我国高校还没有一套统一、科学的贫困生认定体系,使贫困生评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存在偏差。目前,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主要基于学生入学提交的《家庭经济情况表》、生源地政府出具的贫困证明、学生个人的贫困生申请表,缺乏对材料真实性的监控。没有把班级评议、公示审批、跟踪调查、违规监控等串联起来实施,使高校贫困生资格认定和贫困程度的划分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在这一现状下,不同生源地的贫困证明所体现的贫困程度就没有区分出来;很多贫困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将自己的情况如实说明,一些生活并不困难的学生却拿着贫困证明申请助学金,并将资助奢侈消费,造成负面影响。这就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没有得到帮助,而一些非贫困生却占用国家的资助,使得国家的资助的真正意义没有能体现出来。

2.2 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不足

勤工助学岗位是指高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有组织地为贫困生在校内提供的兼职或假期工作而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目前各高校都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相关文件要求,每年从学生学费中计提10%的资金,作为专项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投入。着高校的扩招,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立的层次较低,大多设立的岗位是劳务型,不能和学生的专业特长相结合,对学习专业知识帮助不大。

2.3 经济资助对贫困学生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助学的出发点在于为贫困学生减轻家庭经济压力,日常基础经济生活有所保障,以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经济上的资助也会给贫困学生精神、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一,助学金的发放可能加重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贫困生在心理素质上相对为敏感、自卑。当接受外界经济资助时,他们可能会因为别人知道自己家庭的困难感到压力。而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而且各高校心理咨询较为短缺,对学生心理健康疏导不到位,这样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帮助。贫困生不希望被贴上贫困的标签,他们感觉自己是学校里的弱势群体,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第二,可能造成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现行国家助学体系中的助学金、学费减免都属于无偿帮扶。在无偿帮扶帮助贫困生的同时,也让一小部分人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他们得到国家的资助后,放弃了通过个人努力去改变贫困的现状,遇到困难时,不是想办法去克服,只想等、靠国家的无偿资助,对需要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乐于接受。

2.4 贫困生受助后的管理困难

对贫困生进行资助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机会,掌握生存的本领。然而,有的受助学生没有好好珍惜学习的机会,学习成绩不佳,有的则是没有把助学金用到实处。因此,尽管这些学生是贫困生,但是如果放任他们其浪费宝贵的国家资助金,就达不到资助贫困生的真正目的。目前,高校对资金如何发放、名额如何划分等进行了把关,却忽略了贫困生得到资助后的管理,导致贫困生资助体系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3 进一步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3.1 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做到资助工作的科学公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加大,资助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资助资金的准确投放也成为整个工作的重点。这些都离不开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贫困生认定目前没有具体的标准,这给贫困生的评定划分工作造成了干扰,因此要完善贫困生认定工作,确立贫困生评定制度,使这项工作科学合理,有据可查。首先,完善贫困生评定制度,制定切合各高校实际的措施和方法;其次,在贫困生认定程序上,将已有的传统的认定方法与评定制度相结合。建立动态化的贫困生档案库,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深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了解贫困生的消费情况,掌握贫困生的真实家庭经济情况。

3.2 开拓勤工助学渠道,加大勤工助学岗位开发的力度

勤工助学可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精神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自己的劳动所获的资助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和特色特点,增设各类有助于贫困生获取适当的报酬,又能发挥专业特长和技能的勤工助学岗位,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高校还应结合本院系专业特点,适当拓展校外勤工助学渠道,做到“以工促学”,切实从实际解决勤工助学岗位短缺的问题。

3.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高校贫困生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对贫困生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首先,各高校要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排查和发现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并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化解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其次,高校应做好贫困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尤其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自我教育和挫折教育,加强对贫困生的引导,化解他们心中的自卑,培养他们的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并教会他们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3.4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贫困生的社会能力与责任意识

为了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了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高校要主动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一方面是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并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演讲等等,让诚信教育深入人心。同时,要将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培养日常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道德观。另一方面,要完善信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诚信行为,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检查学生的行为,保障诚信守纪学生的利益,惩处对弄虚作假的学生,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性。

相关期刊更多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孔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

内蒙古电大学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