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冬小麦;发生特点;虫害情况;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和西北地区,其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东北地区则以春麦为主。做好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冬小麦的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二、当前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小麦种植密度增加,肥水条件的改善,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小麦病虫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加上气候变暖,连续出现暖冬年份,以及年度间降雨不平衡,南涝北旱的情况频频发生等,致使病虫发生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在小麦病害中,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四种最为重要。条锈病分布在西北地区(越冬越夏区)、西南的四川、长江中游(湖北北部),黄河以南的山东和河南的南部。发生面积在1500万~2000万亩左右。发生程度随早春气候的适宜程度而不同,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化,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存在着大面积流行的危险。南北主要产麦区的纹枯病及白粉病呈加重为害的趋势。赤霉病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威胁,并向北推移到黄河以南,东北麦区也有为害。此外,局部地区病毒病、颖枯病加重。

2、小麦虫害,主要是穗期蚜虫发生普遍,华北、西北麦区常年发生面积要超过2亿亩。其次,在小麦返青拔节后(生长中期),特别是干旱年份,小麦吸浆虫,麦蜘蛛、麦叶蜂等在黄淮海麦区也需要防治。北方个别地区地下害虫(蝼蛄)和土蝗为害也重。

三、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直接危害小麦地下部分,造成缺苗断垄。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俗称“核桃虫”根据多年观察蛴螬春季7月份危害春播作物的幼苗,秋季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危害秋播麦苗造成缺苗断垄,土壤湿度适中危害严重,沟坝地比岭坡地危害重,前茬是大豆、花生的地块危害重。

根据最近对冬小麦越冬前调查情况看,麦田病虫害情况不容小视。由于麦田周围自生麦苗多,田块播种较早,加之今秋土壤湿度大,致使叶锈发生较多。加上前期气温较高,今年小秋复种面积大,叶蝉寄主增加,小麦播种后迁至麦田取食危害。致使今秋麦田条沙叶蝉发病面积大。麦蚜、麦蜘蛛也有发生。现介绍一些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选择:

当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小麦锈病病叶率达到10%,且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禾果利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对条沙叶蝉,可通过合理密植,增施基肥、种肥,合理灌溉,改变麦田小气候,增强小麦长势,抑制该虫发生,及时清除小麦田内的禾本科杂草,减少虫源。也可用药物防治,即用直径33厘米的捕虫网在麦田内捕捉成、若虫,当每30单次网捕10-20头时,及时用药防治。可用芸苔素7500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病毒立克1000倍液(或其他防病毒病药剂)、尿素750倍液、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混合喷雾。配制药液时,先用温水,将一包2克的芸苔素化开后搅匀,1分钟后将尿素、磷酸二氢钾、病毒立克等倒入,加满水,再搅拌1分钟就可喷施了。

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冈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即可。

四、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冬小麦田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一是,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创造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繁殖的环境条件,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为主,辅以其它防治措施进行协调的防治。二是,要从麦田生态系出发,在小麦全生育期中重点抓好两头,一头是播种期防治保全苗,促壮苗,另一头是抓穗期防虫保增产这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在小麦生长中期(返青拔节后抽穗前),特别是干旱年份,要加强虫情监测,达到防治指标的,也要及时防治。

在冬小麦虫害防治上应贯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小麦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采用各种防治措施是确保小麦获得丰收的有效手段。

1、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抗虫品种,适时适量播种。可以预防多种麦虫为害

2、深耕细耙可以消灭许多潜伏于土中的各种害虫,减轻为害。药剂处理土壤,对各地下害虫和潜伏土中越冬的害虫均有一定效果。

3、施用氮肥要腐熟,而且要翻入土中,以免诱致虫害。

4、农业栽培措施。一是,推广抗耐病虫品种。二是,注意作物布局,轮作倒茬、推广免耕、少耕和秸秆、地膜覆盖技术,搞好肥水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增强作物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

5、种子处理。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土传、种传病害、降低秋苗发病,使用内吸性的药剂,还能推迟白粉病、纹枯病的发生。

6、返青拔节期(或春季防治)。在条锈病常发区和黄淮海麦区,纹枯病、白粉病和根腐病混发区,要在搞好种子处理的情况下,继续分别选用粉锈宁、纹霉净、禾果利或敌力脱等农药向小麦根部喷洒,防止病害向上扩散蔓延。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94

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了提高小麦的栽培技术我国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与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还要注重对小麦病虫害防治,保证小麦的生产量,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1 种子处理与播种

1.1 种子处理

在小麦种子种植过程中,一些有条件的农业种植户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将种子放入药剂中进行搅拌,要掺入70mL的生命素原液再加入5kg水,将50kg的小麦搅拌,并将搅拌完的小麦焖至2h晒干就可以正常播种,这样可以提高小麦的发芽率与出苗率,促进小麦生长[1]。

1.2 播种

在小麦播种时,要选择具有抗寒性质的品种,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上旬进行播种;在播种还要进行适当的数量,对于那些分蘖能力较高的品质,应在每667m2地播种8kg左右,对于那些分蘖能力较低的品种每667m2地就要播种8~12kg左右,同时对于那些地理位置较低的地势需要进行大量播种,位置较高的地需要减少播种数量;最后,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在播种时都采取机械播种,平均行距要控制到25cm左右,同时对于那些撒播土地,应该提高小麦的种植量。

2 土地管理

2.1 苗期管理

在播种期间,为了确保小麦达到全苗、壮苗的效果,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抢栽种植,从而保证在播种过程中深浅一致,从而有效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对苗期管理时,需要定期对小麦地进行检查,查看缺苗少苗问题,并做出及时填补;加强对弱苗的管理,并及时向小麦地喷洒生命素,定期施肥,并使小麦正常生长;对旺苗早控,对于播种时间较早的小麦,在11月份下旬时主茎就已经快速生长,对此,农业人员要将这些苗进行蹲苗处理,防止麦苗快速生长。

2.2 种植中后期管理

在小麦成熟前,要想增加小麦的成穗率,使小麦粒膨大,籽粒饱满就要在播种前进行早春的翻耕工作,从而抱枕小麦在生长过程中通风、提高地表温度,促进小麦的增长;在小麦成长阶段要将小麦地进行合理的施肥与灌溉;在种植过程中为了防止小麦出现早衰现象,需要在每亩地倒入1%的尿素溶液,重量在40~50kg左右,并在阴雨天喷洒,这样可以给到小麦更好的营养成分,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

3 小麦病虫害主要原因与防治对策

3.1 小麦锈病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锈病,锈病会危害小麦的叶片,使小麦的叶鞘、茎干受到严重的影响。锈病在发病过程中主要分为春、夏、秋、冬这4个季节浸染。在对小麦锈病防治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做好农业防治工作,根据当地情况进行适当的播种,这样就可以减少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生;在小麦拔节期与孕穗期需要向小麦地喷洒20%的三唑酮从而有效的防治病害发生。

3.2 小麦纹枯病

在小麦种植后如果受到了一定感染,小麦会出现腐烂、枯穗现象。凡是在暖冬或者早起气候较暖的时候就会出现病害对此在播种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晚种,减少疾病的发生。质量纹枯病的方法与治疗锈病的方法是一样的,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在小麦八节期间使用5%的井冈霉素或者15%的三唑酮,从而对小麦地进行有效防治。

3.3 小麦蚜虫

蚜虫的出现可以危害小麦的叶片、茎杆、嫩叶,蚜虫主要以吸取小麦汁液生存。蚜虫生长迅速还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的,同时,蚜虫的出现,小麦还会产生其他疾病。在蚜虫防治过程中,应该将小麦进行晚种,在冬季做好小麦灌溉工作,同时还要保护好蚜虫的天敌,使小麦正常生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以使用吡虫啉对小麦地喷洒防治。

3.4 小麦吸浆虫

吸浆虫最大的危害就是幼虫,这些幼虫会危害小麦灌浆期的生长,幼虫进入到麦粒中并将其吃掉,从而减少小麦产量。在防治吸浆虫时,应该选择抗病品种,并积极的适应轮作技术,从而降低小麦的虫害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需要对小麦土壤进行处理,使用2%的甲基异柳磷粉剂,还有4.5%敌马粉对小麦地进行喷洒,从而有效的防治小麦病虫的发生,增加小麦的总产量。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小麦的栽培技术与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本对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防害防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做了对应的解决办法,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人员加强对小麦栽培技术与病虫防害防治措施的研究。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整地;定苗;蛇眼病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6—1

1 整地、施肥、播种

(1)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0~15ɡ/㎏,碱解氮60㎎/㎏,速效磷10㎎/㎏,速效钾170㎎/㎏,亩秋压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以灌溉方便,土层深厚,土壤团粒结构好,保水保肥力强的中上等沙壤土较好,忌重茬。

(2)播前精细整地,做到地平、土碎、墒好,捡净残膜根茬。地块头年进行夏翻晒或秋耕冬灌,春季适墒时整地,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后待播。

(3)品种选择:选用良种,主要选用高产、高糖品种,主栽品种为kws9400、kws9103、kws2409。种子要求经过精选并药剂处理。种子在播前用“3911”乳油0.8~1公斤加水60公斤搅匀,喷洒于100公斤碾好的甜菜种子充分翻拌,用破旧麻袋或薄膜盖好,每隔4~6小时翻拌一次,焖24~36小时,取出晾干,待播。小麦主推品种永良4号,巴优1号,达配临优2号。饲用甜菜品种主推德国FF10000,海神(丹麦)达配内饲5号。

(4)播种期:小麦在3月25日前播完,小麦用种量16~20公斤/亩。饲用甜菜4月20日以前播完,播种量进口品种0.3~0.35公斤/亩,本地品种1.5~2公斤/亩。

(5)带型:采用10.9尺机收带型,小麦21行,占地6尺,小麦行距0.3尺,实际占地0.55亩,带种肥磷酸二铵20公斤/亩。饲用甜菜4行,占地4.9尺,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1.4尺,小行0.9尺,株距0.9尺,饲用甜菜距小麦间距0.6尺,亩留苗2446株,播前深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亩。

2 田间管理

(1)中耕、松土、除草:在封垄前,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幼苗显行后结合间苗浅中耕,第二次定苗后进行深中耕,第三次在头水前进行,中耕要求表土松散,不伤膜,不压苗,田间无杂草。

(2)定苗:采取一片真叶间苗,2~3片真叶定苗,株距要求22厘米,去除病弱苗,留壮苗、健苗,不留双苗。

(3)水肥管理:小麦浇头水时(5月上旬)给小麦施尿素10~15公斤/亩或硝铵15~20公斤/亩。头水后用2.4D丁酯60克,对水30公斤或选取用巨星除草剂每亩1克,加适量洗衣粉溶后兑水30公斤,麦后内喷雾除草。此时甜菜正是幼苗期,一对真叶时疏苗,每穴留4~5苗,两对真叶时间苗,每穴留2~3苗,7~9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苗。在小麦浇3水时给饲用甜菜追肥尿素10~15公斤/亩,硝铵15~20公斤/亩。

(4)后期管理:追肥:在头水前结合开沟,每亩施尿素15公斤,对局部苗期差的地段,在二水前适量补尿素。灌水:甜菜全生育期灌水4~5次,一般5月底到6月上旬进头水。7月中上旬灌第二水,收获前半个月停水。加强田间管理:7~8月份当发生褐斑病、白粉病时,可采用每亩地粉锈宁60克或多菌灵100克对水喷雾,每个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目前在甜菜地膜覆盖栽培上还没有较好的除草剂。当覆膜后,杂草滋生可能加速,可采取用土压膜及膜下杂草,有抑制杂草的作用。危害甜菜后期害虫主要是甘蓝夜盗,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对甘蓝夜盗要在六月中、下旬用敌百虫、敌敌畏或敌杀死进行防治,八月初再进行一次。对褐斑病的防治,及时发现中心病株,用50%的多菌灵喷洒。

3 收获

(1)收获时间及要求: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初霜前后收获,收获应坚持随挖、随拾、随削、随堆、随运和挖净、拾净、削净、装净、运净。

(2)清除残膜:在收获后立即清除残膜,以免污染土壤,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1)象甲:在甲基异柳磷拌种的前提下,幼苗期用1605等药剂喷杀。

(2)地老虎:以防治三龄以前的幼虫为主,用甲基1605药剂500~800倍液防治。

(3)褐斑病:用800倍多菌灵药液防治。喷洒时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每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4)甜菜蛇眼病

症状:甜菜蛇眼病又称黑脚病。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叶、茎及根。茎基染病发芽后不久即显症,严重的未出土即病死;一般出土后3~4天显症,病株幼苗胚茎变褐,尤其接近地面处很明显,后茎基部缢缩,引致猝倒。叶片染病初生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黄褐色圆形小斑和大斑,小的直径2~3mm,大的1~2cm,斑上具同心轮纹和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块根染病从根头向下腐烂,致根部变黑,表面呈干燥云纹状,后出现灰黑色小粒点,排列不规则。

发病条件:病菌生育适温27℃左右。分生孢子器形成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3℃~25℃,最高33℃~35℃,最低2℃~4℃,适宜相对湿度95%~100%,适宜pH6.5~7。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8个月。种子上的病菌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年。1℃经2~12小时处理,仅有个别孢子萌发,0℃处理2小时、1℃处理24小时、38℃经50分钟,孢子均不能萌发。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产创建;小麦;蚜虫;纹枯病;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9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plant protection on wheat growth and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have been observed by field t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wheat emergence and seedling period.This new technology of plant protection could promote wheat tiller,made the root strong,and increased the thousand kernels weight and yield of wheat as well.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increased production by 9%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had good effects on control wheat aphids and sheath blight.

Key words high yield establishment;wheat;aphid;sheath blight;yield

榧涌旄卟创建植保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2],保障粮食高产稳产,2014―2015年,笔者在明村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和小麦种植大户安排进行了“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示范试验项目”,以验证植保新技术对当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明村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的唐戈庄和陶戈庄的小麦种植大户农田内,地势平坦,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质地为轻壤,pH值为7.5。其中唐戈庄示范区土壤含氮78 mg/kg、磷20 mg/kg、钾110 mg/kg、有机质12.2 g/kg,陶戈庄示范区土壤含氮75 mg/kg、磷20 mg/kg、钾110 mg/kg、有机质12.2 g/kg。唐戈庄示范地小麦种植品种为烟农24,陶戈庄示范地小麦种植品种为济麦22。2个示范地小麦播种时间均为2014年10月17日,播种量均为90 kg/hm2,均于2015年6月20日收获,收获方式均采用机收方式。

1.2 试验设计

每个示范区设2个处理,即植保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和常规处理区。植保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处理面积6 667 m2。播种期,常规用种量减少10%~20%,每100 kg种子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00 mL拌种(包衣);冬前分蘖期至返青起身期,参照当地常规管理除草;拔节期,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300 mL/hm2防治纹枯病等病害,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阿立卡)150 mL/hm2防治蚜虫;抽穗开花至灌浆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阿立卡)300 mL/hm2防治蚜虫,18.7%丙环・嘧菌酯(扬彩)1 050 mL/hm2保叶增产。

常规处理区:处理面积666.7 m2。播种期,按当地常规用种量播种;冬前分蘖期至返青起身期,参照当地常规管理除草;拔节期、抽穗开花至灌浆期,病虫害防治参照当地常规用法。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于越冬期(2015年1月5日)和返青期(2015年3月26日)2个生育时期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穗)数、根鲜重及长势长相。

1.3.2 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分别调查蚜虫发生程度。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调查全株活蚜虫数量;在枯白穗显症期调查小麦纹枯病[3-4]。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100株,调查各处理白穗数。

1.3.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成熟收获期,实地调查每个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并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5-6]。

1.3.4 安全性评价。进行安全性观察。每次药后调查,可目测各处理,观察药剂的安全性,确定有无药害并确定药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冬前分蘖期(2015年1月5日)调查结果表明,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都能促进小麦的生长与分化,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0.2、0.6、0.4个,农户2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0.2、0.2、0.4个。

由表2可以看出,返青期(3月26日)调查结果表明,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茎蘖数、20株根鲜重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125.64万个/hm2、3.08 g,农户2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茎蘖数、20株根鲜重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132.36万个/hm2、2.88 g。

2.2 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抽穗期和乳熟期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50%以上,且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由表4可以看出,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都达到70%以上。田间调查均未发现小麦白穗。

2.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2个农户试验区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小麦实际产量为7 995 kg/hm2,比常规处理增产660 kg/hm2,相对增产率为9.0%;农户2的新技g方案试验区小麦实际产量为7 665 kg/hm2,比常规处理增产 735 kg/hm2,相对增产率为10.6%。

2.4 安全性及抗逆性

2014年冬季平度市温暖干燥,2015年春季连续温暖干旱,田间调查2个农户的小麦均生长良好,未出现冻害。加上试验地块水浇条件较好,整个生育期均未出现药害和肥害。

3 结论与讨论

酷拉斯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壮苗效果突出,因而可以减少播种量,并且可以很好地抵御低温、干旱等逆境,对地下害虫和小麦早期的纹枯病和根腐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效[7];爱苗属三唑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阿立卡属微囊悬浮剂型杀虫剂,杀虫谱广,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扬彩属广谱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小麦后期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同时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健壮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提高千粒重,进而提升产量。

通过试验,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的实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示范结果表明植保新技术控害试验区在小麦生育期对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小麦分蘖,使植株健壮,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从而降低全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值得推广应用[8-10]。

4 参考文献

[1] 张阳.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J].现代农业,2016(4):50-51.

[2] 谢天丁.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9):99-103.

[3] 朱桂华,魏义平.立克秀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J].江苏农药,2001(2):45.

[4] 陈付琴,费秀华,刘福海.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效果[J].现代农药,2006(5):45-46.

[5] 张玉涛,潘月庆,胡星宝,等.立克秀与高巧种衣剂混用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11(6):97-98.

[6] 李有成,高桂立.小麦高产攻关创建活动之农业集成技术[J].小麦研究,2009(1):28-30.

[7] 韩明娟,宋培培,胡星宝,等.酷拉斯种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科技向导,2015(6):186.

[8] 郑景荣.小麦(稻茬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初报[J].农家科技,2015(8):67-68.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第5篇

一、小麦播种期间病虫害的防治

1.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金针虫、蝼蛄、蛴螬)、小麦全蚀病、丛矮病、黑穗病。预防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

2.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优质、高产、节水、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合理施肥,搞好品种布局,防治品种单一化。(2)大力推广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应先拌杀虫剂后拌杀菌剂。常用的杀虫剂有:50%辛硫磷乳油、75%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苗蚜和灰飞虱。常用的杀菌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20%的三唑酮乳油150mL拌种100kg,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加水喷湿堆闷6h即可播种。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全蚀病发生严重的地块用12.5%“全蚀净”拌种,20mL“全蚀净”拌麦种10kg,防效可达85%以上。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一些根部病害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药剂拌种。

二、冬前麦苗的病虫害防治

1.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麦田杂草。

2.综合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的防治技术:用50%辛硫磷100~200mL加适量水喷拌细砂50kg加2.5kg炒香的麦麸顺垄撒入麦苗的基部。(2)小麦丛矮病的防治: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和灰飞虱,用50%辛硫磷进行常量喷雾,沿地边喷7~10m的保护带,重病田要进行全田防治,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3)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冬治。近几年我市禾本科杂草发生严重,主要种类为雀麦、节节麦。秋冬季除治效果好。其优点是:(1)苗小不被麦苗覆盖,度高;(2)生长势弱容易着药根除,且用药量小、成本低、还可以保证周围作物的安全。其技术要点为:防除禾本科杂草最好在小麦4叶后至浇冻水之前。此时草龄小约3~5叶期,对药剂的敏感度高。防除雀麦的药剂用量为:3%世玛油悬剂亩用25mL,加上专用助剂75mL,对水30kg喷雾。防除节节麦药剂用量为:3%世玛油悬剂,亩用30mL加专用助剂100mL,对水30kg喷雾。如阔叶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加苯黄隆兼治播娘蒿、荠菜、王不留等。注意事项:(1)在配药时要用二次稀释法,即先用少量水把药剂对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加水,充分搅匀后喷雾。(2)施药时要对全田的麦行麦垄进行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3)最低气温低于4度时不能用药。在用药前后2d不可大水漫灌。对于防治不彻底的地块,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进行人工拔除。

三、小麦返青、起身至拔节期

1.主要防治对象

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麦蜘蛛、麦田杂草。

2.综合防治技术春季推广除草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以除治麦田杂草为主兼治其他病虫

春季麦田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王不留、麦瓶草等,禾本科杂草采取人工拔除。受冻害严重的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刺激小麦生长、缓解冻害,密度大的麦田加壮丰安,以防止后期倒伏。药剂配方为:除草剂加杀菌剂。除草剂可用苯黄隆、麦草绝、杜帮巨星每亩10g左右。杀菌剂有:12.5%禾果利、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注意事项:喷药时间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拔节后禁止喷除草剂)。日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用药效果好。严格控制用药量,喷洒要均匀,不重喷。如果麦蜘蛛发生严重可加蚜螨清进行防治。以减少用药次数,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

四、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虫的防治

1.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吸浆虫(蛹、成虫)、白粉病、锈病、早代蚜虫、小麦赤霉病。

2.综合防治技术以重点防治小麦吸浆虫蛹和成虫,兼治其他病虫

中蛹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是和小麦生育期相吻合的。小麦返青,温度升高,浇水以后,吸浆虫从20cm深的土层中开始上升,小麦拔节时,上升到10cm土层,随着第二次浇水,温湿度增加,吸浆虫不断上升,到小麦孕穗期上升到土表开始化蛹,此时是防治的最佳时期,时间为4月20~28日,最佳时期是23~25日,气温偏高时要提前3~5d,防治药剂有:2.5%甲基异硫磷颗粒1.5kg拌细土25kg,于下午顺垄撒于麦田,撒后浇水效果好(浇水可促使幼虫出土化蛹,使毒土充分侵入土层)。成虫期防治可结合“一喷三防”进行。推广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以防治吸浆虫成虫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早代蚜虫,还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用药时间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因为小麦吸浆虫只在未扬过花的麦穗上产卵,所以掌握好用药时间非常重要。时间约在5月1日~10日。杀虫剂使用:50%辛硫磷或10%吡虫啉或40%氧化乐果;杀菌剂用:50%多菌灵;叶面肥可用:粒粒饱、农大麦宝、麦多收等。达到“一喷综防”治虫治病增产的效果。

五、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的病虫防治

1.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蚜虫、后期白粉病、锈病、干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