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知识 高中《生活与哲学》 合理运用 教学效率

哲学是一门抽象度很强的学科,它生涩难懂,老师解释了很长时间,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适当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可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更正确地运用哲学的基本知识。本人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寻找数学知识与哲学的汇合点,用数学知识理解哲理,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1.运用数学符号来明确哲学的基本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1.1对内涵不同而文字表述相似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可用“≠”符号来强化它们的区别。《生活与哲学》中的“客观实在≠客观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运动≠具体的运动形式” 、规律≠联系、质变≠发展、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人民群众≠劳动群众”等

1.2对具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特点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可用“∈”符号来明确它们的属种关系。《生活与哲学》中的“王守仁的心外无物观点∈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哲学” 、“∈真理” 、规律∈联系等。

1.3对外延和内涵完全一致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可用“=”符号来说明它们在使用时的相互替代性。如“存在=物质”、“思维=意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

1.4在《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中,可以用“=、”等符号来深化对哲学理论关系的认识。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讲到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我请同学们试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上述内容中的观点,他们顿时来了兴趣,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用“1+1>2” 、 “1+1=2” 、 “1+1

2.用表示集合关系的欧拉图(韦恩图)来说明概念之间的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政治学科有许多相近的概念,既要从内涵上来理解和区别,又要从外延上来进行比较。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单纯讲述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如果用集合图形来辅助讲解,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政治学科中有许多这样的概念,在教学中通过欧拉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过目不忘。

3.用数学上的直线图或曲线图来反映《生活与哲学》中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中有许多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述它们,不仅抽象难懂,而且学生也难记忆。在教学中如果用线段图来描述,能使抽象知识、原理具体化、简单化。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前进性与曲折着性的统一

4、活用“排列组合”

在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中,第二种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在这一教学内容,我让同学玩了一个数学排列组合游戏,同学们在欢笑声中体验到:“摸奖”的快乐,也认识到了因排列顺序不同也会引起质变。[2]

5.活用数学集合“交集”概念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活动中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加以解释,效果很好。二者关系好似如下关系:

个性:集合A={a,b,c} B={a,b} C={b,c,d}

共性:集合A B C的交集,可另命名为D={b}。

交集D的元素存在于集合A、B、C之中,没有集合A、B、C也就不存在交集D,同样集合A、B、C也不能离开交集中的{b}。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方面,关系的另一方面同样也可以用此方法来讲授。关于集合,是学生在高一年级就已接触过的数学知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较其他方法更容易。[3]

以上所提到的数学方法,都是教师和学生耳熟能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讲解政治理论时能充分活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不断地思考和运用,政治学科的教学就能显现出趣味性、生活性和严谨性,师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定能受益匪浅。

总之,数学知识与哲学知识本来关系密切,如果在哲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一定会改善我们的哲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论数学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贵州省瓮安二中 黄 哲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第2篇

探讨之一:中国画的概念及其本质的再认识。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面貌与艺术风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熏陶下成就的“意象”思维方式与“写意”的造型观。这种思维方式与造型观,是中国画及其技法形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源泉。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史,从战国帛画到敦煌壁画;从唐代的鞍马人物到宋元的山水花鸟;从徐渭、石涛到现代的齐白石与张大千,众多作品不单纯显露了“笔墨”技法的熟练与高超,更重要的是无一不闪烁着“意象”思维的智慧之光和对“写意”艺术性的创造。这些突破客观物象的明暗、体积和写实手法的作品,将人对事物的认识提到“神会意通”的理念高度,从而使中国画创立了自己“意在笔先”“不求形似”“以形写神”的特殊画风。这种更富于“情”“理”“性”以及艺术愿望的表现法则,构成中国画以“写意”为核心的独特与伟大。

探讨之二:对“意象”思维方式和“写意”造型观的基础性思考。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这种思维是以我国古代老庄哲学思想为核心建立的一种辩证思维观。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又有别于“抽象”思维,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独特思维方式。

“意象”思维把“意”(即人的意识,意志、意念、主观)与“象”(即客观物象,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互通共识的有机体,将“事物”“人格”化,寻求人与事物“感应”式的认识法则。“黑白成象”“阴阳相生”,倡导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共存性和可知性,视认识的完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思维方式与认识观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式的理想认识观,也突出了中国文化强调主观意识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孕育“创造”性的先决条件。中国画的“写意”式造型观正是依此而创立的。

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探讨之三: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是贯彻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之关键。在正确了解中国画的概念及本质之后,我们对现行的中国画只重形式技法,忽视思维方式的“教”和“学”作何感想呢?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念教学 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其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深化的,这种变革也为尝试研究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地理概念是深入学习地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对地理概念教学思考,阐述了有关地理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观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陆地表面的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热带雨林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它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相反,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改善水文状况,保持水土,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再如,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多,大气保温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并引起两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由此可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因素。

2.抓关键词。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第4篇

一、做好从初中到中职化学的衔接过渡

中职学生在学习化学新知识前,要做好衔接性教学。首先要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其次教师应做到旧中见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化学知识趣味与学生建立联系,使学生从初中的局部知识扩展到中职的全面把握和理解知识,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进而适应中职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介绍“原子的组成”时,可先利用初中生接触到的“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及“蔗糖在搅拌的作用下很快在水中消失了”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回顾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提出问题:原子作为一种微小粒子是否可以分割呢?从而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贯彻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学生能够清楚、准确、深刻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对学好化学十分重要。在中职化学基本概念中,涉及许多抽象的概念,如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电解质等,对刚刚步入中职阶段的学生而言,难以理解,许多学生唯有对它们望而却步。

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找准并抓住概念的关键字词,进行适当的分析论证、比较对照、综合推理,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概念的教学。例如,学习物质的量时,让学生抓住“物质”“粒子”两个关键字来记忆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是属于宏观的,而“粒子”属于微观的,且“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那么物质的量就是联系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桥梁。(2)对于难理解的概念,也可以结合概念的内容适当改写成公式或其他形式,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可表示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三、在枯燥内容教学中突显趣味性

大多中职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化学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方法,态度消极。关键是他们对化学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意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最后才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基于化学知识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生活常见现象是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较常用的教学手段,即可由生活现象引入化学知识,例如,在介绍碳酸氢钠的不稳定时,可提出问题“在面粉中加入发酵粉(小苏打碳酸氢钠),蒸出来的馒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小孔?”或者由旧知识不能说明的问题引入新知识。例如,在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可先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再让学生思考“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单质和二氧化碳”是属于哪一种基本类型,学生分析后发现该反应不属于任意基本反应类型,教师此时立即引出“氧化还原反应”;抑或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常识作为感性材料引入新知识,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浓厚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直观、形象的知识总是比枯燥、抽象的知识更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四、创设问题情境须贴切实际教学内容

教学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第5篇

摘 要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对高校篮球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的主要方法和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篮球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高校体育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将学习重点转向学生的教学模式,其最为关键的一个目标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中有意义的参与者。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结构化的、异质的群体中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确保自己对学习材料的掌握,还要帮助小组内的其他同伴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合作学习模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而且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竞争能力以及参与意识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也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的高校篮球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传统高校篮球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对高校篮球教学的科学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针对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 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合作学习模式指的就是一种基于群体动力学的现代教学策略体系,这种教学策略体系是以异质小组作为基本的活动形式,并且以小组总体的成绩效果作为学习活动的评价依据,并系统调控教学活动中各个动态因素,使之保持积极互动的关系,以此来促使学生共同学习目标的实现。

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囊括了如下几个基本的要素,即具有明确的小组内成员所都能够接受的学习目标,具有积极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的促进性的互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合作技能,能够进行顺利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小组内的成员要能够积极的承担自己的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中应有的责任,只有在上述条件下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够得以顺利高效的开展。

二、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的主要方法

发展至今,关于合作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概念化的方法、结构化的方法、课程化的方法以及复杂教学化的教学方法。与此相对应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时,主要的方法也同样是以上四种,以下就针对这四种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首先是,概念化的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概念化的方法是建立在任课教师已经充分了解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的基础上的。在利用概念化合作学习的方法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时,以下五个方面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学生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课教师所布置的篮球学习任务时,需要具备积极的相互依赖心理;二是,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个体的责任与任课教师要求学生所应尽到的责任之间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三是,应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和讨论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四是,学生个人以及小组的篮球技能的发展和篮球知识的获得都需要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五是,应通过小组学习的运作,保持有效的合作关系。

其次是,结构化的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结构化的方法,认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以创造、分析以及内容自主为重点的互动的组织方式。在运用结构化的方法来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应注意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积极的相互依赖心理和篮球合作学习过程中个人责任的明确。

再次是,课程化的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课程化的方法强调的是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科目之间的层次性、逻辑性和递进性。因此,在利用这种方法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同样也要注意层次性、逻辑性和递进性的问题。

最后是,复杂教学化的方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复杂化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通过小组合作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学术性发展。利用复杂化的方法来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时,重点在于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和提升,因此,最好采用开放结论的探索策略和概念性的任务。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任务较为多样,可以是资源管理和分配者、任务协调者,也可以是合作的管理者,教师的作用则主要是促进学生篮球合作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和篮球运动能力。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是,制定科学的合作目标。合作学习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篮球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科学的合作目标的制定是确保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前提。在制定学生合作学习的目标时应注意,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队性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最好是仅靠学生一个人难以完成或者完成难度较大的,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才能够完成的。

二是,小组人数的科学控制。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高校篮球教学时,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控制和协调起来难度较高。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例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时,针对传球技术学习、运球技术学习等内容可以2人一组进行互助学习,也可以6人一组进行循环学习。但是如果单组的人数过多,则常常会因为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出现杂乱无章的问题,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是,任课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把握和调控。在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开展高校篮球教学,让学生自主开展合作学习时,任课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而是要及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观察,并及时进行引导,切忌出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脱离教师的组织教学的情况。例如: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篮球技术练习时,一旦出现练习负荷过低或是过高的情况,任课教师就要及时进行干预,通过对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次数提出建议或者是组织开展组间竞争的方式来让学生的练习负荷更加科学恰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