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ESP 护理英语 教学改革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外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兼顾两者的ESP教学成为教学的必然选择。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缩写,即与特定职业、专业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在特定的职业要求中产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行成的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领域。ESP英语教学目标明确,实用性强,强调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把英语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ESP英语教学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实施语言教学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ESP教学理论,英语教学不仅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而且更要突出专业特色,只有把基础英语教学扩展成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高职护理英语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高职高专绝大多数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行成不良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英语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不爱参与集体讨论,缺乏与他人合作精神,而且懒于思索,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队伍大部分毕业于传统英语教育专业,没有储备任何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缺乏对医护专业基本常识的了解,加之医护专业英语词汇量不够大,上课时不能像基础英语授课那样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侃侃而谈,因此教学时教师信心不足,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3.英语教学应用性不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重点仍放在基础英语上,通用英语开设两学期,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为主要目标,专业英语不开设或者开设一学期,专业英语课程量较少,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涉外护理人才需求渐长,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受限,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专业领域发展和提升中困难重重。
4.英语教材专业性不强。大部分高职院校依然使用传统的通识英语教材,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只是重复拓展初中、高中的英语基本知识,学生在工作中看不懂药品说明书,读不懂器械说明书,更无法将长期积累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职场交际能力,完全不能满足岗位能力的要求。
二、高职护理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眼学生的整体发展,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情境,组织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小组活动这种是最常见的生生互动方式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调动基础较差学生的学习性,又要创造发展空间给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中给每一个学生成就感和存在感。
2.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承担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任务的是英语专业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英语教师可以主动旁听护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课,了解护理专业基本知识。英语教师也可以和护理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学生的学习要求,交流教学观点,分享教学经验,共同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挑选阅读材料。总而言之,英语教师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护理专业知识,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掌握较高英语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3.护理英语为主、通用英语为辅。目前我校高职英语开设三个学期:第一、二学期开设通用英语,第三学期开设职场英语。高职通用英语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结合,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护理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在涉外护理岗位所需的和患者的交流能力,专业英语的阅读及翻译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应该设置为:第一学期开设通用英语,第二、三学期开设护理英语。把英语教学重点从通用英语转到ESP上,使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4.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ESP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真实性。高职护理英语教学内容也应该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以护理工作的工作流程或者不同的医学场景变化来设计。通用英语阶段,教学内容可以是介绍英语国家医疗保健情况,学习护理礼仪知识,了解我国中医文化等通识知识。护理英语阶段阅读材料可以从病人的护理方案着手,包括对病人的检查、诊断、护理计划的制定、护理计划的实施、对护理方案的评价。口语材料可以选取发生在各个科室、导医台、化验室、病房、急诊室、产房、会议室、餐厅等不同场景,对话从接诊、护理程序、疾病等再医患和医护人员之间展开。听力材料可以从欧美电视剧中挑选,如《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且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
在ESP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职护理英语教学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选择为护理专业服务的教学内容,把语言教学和护理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培养出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专业 无菌观念 病原生物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专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在护理岗位需求中的作用主要是无菌观念意识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最先接触无菌技术的课程,因此应充分利用微生物实验课资源,建立并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为护理教学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做法
1.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多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理论课和实验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转换为任务引领式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实现课程与专业和岗位的良好对接。
1.2 整合实验项目
为了使实践教学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对实验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在实验项目上选择一些适用性强、与临床护理岗位关系密切的技能培养性实验内容,并对实验内容的安排进行了整合(表1)。
1.3 拓展实验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境,拓展实验内容。如在皮肤微生物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流水洗手、六步洗手、消毒剂洗手等状态下手上细菌的检查。在皮肤消毒试验项目中,增加了外科和手术室等科室常用消毒剂的应用。
1.4 增加实验课时数
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为了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我们将实验增加到14学时,增加了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结果的观察、分析及实训考核教学时数。
1.5 调整实验课时间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了护理岗位对课程要求的特殊性;虽能及时验证理论知识,但因实验课不连续,不能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导致结果失去真实性。改革后我们打破先理论后实验的格局,将前四次实验集中开设,并安排在细菌学总论结束后进行。前八周为每周两次课,这样使实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及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1.6 改革实训考核方法
以往实验考核内容为革兰染色法的全过程,费时费力且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改革后选择革兰染色的无菌操作作为实训考核项目,并制订了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由单一的技能操作考核改为“一口清、一手精”的综合考核,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能起到了强化和巩固作用。
2 体会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验证性,各实验内容相对独立无连续性,学生感觉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学习兴趣不浓。而运用任务引领式的情境教学,实训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从实训课开始就进入角色,并对自己的实训结果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2.2 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形成
真实直观的实验结果,能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及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实训并考核,加强了无菌操作的实训强度,增强了学生的无菌观念。在教学反馈中,护理专业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无菌观念强,无菌操作技能娴熟。
2.3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增加了结果观察和分析的时间。采用小组讨论、查阅教材等方式,将实训项目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叙事教育是一种描述经验,解释现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研究方法;
(2)叙事教育创设了一个合作、信任的教学环境;
(3)叙事教育建立在现象学、解释学、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理论框架基础之上;
(4)叙事教育通过对叙事资料的解释、分析和重构,达到教育目的。
2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形式
2.1通过艺术、电影和文学作品理解人类体验并做出判断和决策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说、电影和艺术作品中,作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关系和体验,学生通过阅读、解释和反思作品,领悟其内涵。2004年,国外学者Kirkpatrick和Brown运用文学、电影等叙事教学方法讲授护理本科老年护理课程,让学生理解生与死、爱、原谅等概念的深刻内涵[3]。国外学者Wall和Rossen在精神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反映精神病患者生活的电影,使他们身历其境的了解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和痛苦,为学生提供理解和认同价值观的平台[4]。
2.2通过讲故事信息传递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讲故事。讲故事能够促进移情和理解,是护士了解人类经验的特殊途径,并间接获得体验。2006年,国外学者Kirkpatrick和Brown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倾听老年人讲他们以前的故事,学生评价很受启发[5]。国外学者Severtsen指出,叙事使学生反思关怀和被关怀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怀[6]。倾听患者的故事,进行解释、分析,为护士加深伦理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关怀照护、多元文化照护提供了空间。
2.3通过记录反思日记在护理教育中,书写反思日记是叙事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国外学者Gillis提出,记录反思日记是一个促进探究和反思的过程,从而获得新的体验。日记也是表达个人观点、想法和感觉的学习成果。反思日记有多种形式,例如谈话记录、实习感受等。
3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3.1叙事教育使护理教育更关注教学体验
叙事教育使得教育不再只注重教育结果而更关注教育过程的本身,关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体验。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护理教育家Diekelmann首次运用叙述、分析故事的方法研究不同层次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和临床护士对美国护理教育的理解和体验[7],从而拓展了护理教育研究的方法和领域。
3.2叙事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相关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的培养单靠空洞的说教效果甚微。叙事教育通过讲故事、说经历等形式,使得抽象的道德规范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融合,是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方式[8]。2003年,国外学者Lindsay和Smith以叙述、分析护理师生在妇产科带教实习的经验故事为例,说明了护士形成终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9]。2008年,加拿大学者Clandinin和Cave运用叙述实践反思心得的方法培养住院医生的专业特质。在叙述和复述故事的过程中,研究者和同伴通过提问、确认、讨论分析、发表观点等,使专业特质得以养成[10]。
3.3叙事教育利于护理教育中某些抽象概念的表达和理解
【关键词】肺心病;自我护理教育;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能力
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主要特点在于病程较长、进行性加重等。相关资料表明,我国近年来肺心病年均死亡人数已经达到10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因此,探究一种连续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2]。本文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自我护理教育对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其中给予自我护理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80例,男女比例为48:32,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4.3±5.8)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3±1.8)年。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认知异常及意识障碍者;(2)严重器官疾病者;(3)有精神病史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适当运动,提升机体免疫力;注意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防止因感冒加重病情;必要时注射卡舒宁等免疫增强剂[3]。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护理教育,具体内容包括:
1.2.1疾病知识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疾病知识教育,主要采用集中讲座、个别指导、咨询答疑、发放宣传材料等等方式,对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进行讲解,并让其能够充分了解治疗原则、加重病情诱因以及防御措施。
1.2.2合理运动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确保患者身体能够得到及时恢复,主要运动方式包括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两种方式,主要方法如下:患者行站立或坐位,将手放在胸骨下端双侧肋缘交界处,鼻孔吸气,缩唇呼气,确保患者呼吸均匀。2次/d,10~15min/次,指导患者反复训练[4]。
1.2.3训练患者日常管理能力
为患者咳嗽和排痰提供有效方法,当患者排痰困难时,需要拍击患者背部帮助患者排痰,对痰液粘稠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并要求患者多喝水[5]。
1.2.4训练患者调节情绪能力
护理人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教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并为患者提供减压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性情暴躁患者,需要及时调整患者心理情绪,避免病情加重。
1.3评价标准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主要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自我护理能力越强。采用Cotes自我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自我生活能力进行评分,主要包括生活自理、洗浴、穿衣、坐起、说话、步行、上台阶、爬坡等8个方面,评分采取8分制,分数越低,自我生活能力越强[6]。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84.23±4.52)分优于对照组(74.32±6.25)分(t=8.126,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责任感(87.41±6.52)分优于对照组(77.14±8.98)分(t=5.919,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概念(85.92±4.56)分优于对照组(65.22±6.15)分(t=17.100,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88.24±5.66)分优于对照组(68.24±8.36)分(t=12.529,P<0.05),观察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评分为(3.05±1.13)分,对照组评分为(4.28±1.15)分,观察组自我生活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t=4.825,P<0.05)。
3讨论
自我护理教育具有多样化的形式,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操作示范自我护理技术,普及病情及用药相关知识等,并对患者的饮食、情绪进行管理调节,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能力[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观察组各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评价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可知,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自我护理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并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护理概念、健康知识水平等4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引导,使患者为保证生存、维持健康而采取一定的行为,以满足患者自身需求,维持正常生命过程,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生活能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患者在掌握一定自我护理技能和疾病知识后能够主动训练自身各个方面的生活能力。杜美芳[8]在研究中认为,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为患者提供有序的干预措施,并积极改善患者的饮食和情绪,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在自我护理教育中,需要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确保患者能够按照自我护理教育积极配合治疗,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9]。综上所述,自我护理教育能够有效提升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杨朝娣,杨会玲,张红侠,等.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自护能力的临床影响[J].河北中医,2014(8):1240-1241.
[2]王安农.浅谈老年患者的自我护理与家庭护理[J].医学信息,2014(23):459.
[3]刘晓春,龙芙蓉,王会芳,等.自我护理教育在住院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3):105-107.
[4]单守梅.健康教育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3,26(2):338-340.
[5]罗俊,张素蓉.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22-323.
[6]陈梅娟.对老年肺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7-138.
[7]应利园.系统健康教育对提高肺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临床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388-389.
[8]杜美芳.自我护理教育对肺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7):152-153.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等护理专业;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53-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它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和模式[1]。本文针对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循证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在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出基本观点进行探讨。
1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向现代循证护理模式转变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循证护理引入高等护理的教育中以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之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2]。
1.1对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趋于科学化,循证护理教育实现了护理教育的理念,它将最新、最好的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及病人的选择三者结合,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为个案病人服务,其宗旨是为每个不同健康状况的人提出最佳护理决策,满足时代对当今护理人员的要求。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缺乏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更缺乏综合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通过论证实践标准改善了护生的思维方式,使她们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判断力,实现了从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1.3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
开展循证护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与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意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满足病患对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有利于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2我国的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循证护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重视,在护理教育中也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如:严谨等[3]通过实习前对护生进行为期8周的循证护理教学,探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循证护理教学目标,明确了循证护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感受到循证护理实施的阻力。朱丹等[4]在护理学基础课中选择有关内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但受专科护理教学的影响,设置的病例不能再现循证护理的全过程。朱劲松等[5]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指导大专护生实施循证护理实践,认为循证护理要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前提,所以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上述所见,大多数循证护理教学都是在护生的实习期间进行的,是小范围内的探索,师资力量薄弱,学时有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没有把循证护理纳入课程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学生制定的循证护理计划的实施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阻力。
3实施循证护理教育的观点
3.1培养高素质的循证护理教师
循证护理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教师的循证护理意识和循证护理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应培养一批能实践和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院校教师和临床教师,以推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培养可通过多途径解决,一是举办培训班或进修班;二是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师资培养可以由对循证护理研究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来承担,亦可通过脱产学习,也可利用电视、函授与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
3.2建设规范的循证护理教材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而引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循证护理系统知识的统编教材,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加快循证护理学教材建设,以更快地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例如: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是循证护理学的基础支持学科,各科之间联系紧密。如果将循证护理与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内容进行适当整合,穿插或合并教学。各临床课程也应融入循证护理思想,把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使护生学会应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最佳证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重性,既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也不要因此造成对前人实践经验无原则的否认。
3.3开设循证护理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及方法
在各级护理专业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课程,这是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增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修改现有的高等护理教学计划,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同时大量采用PBL、EBL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循证护理知识,理解循证护理精髓,以利学生在将来的临床与教育工作岗位上起到循证护理教育参与及发展的积极作用。
3.4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
提高循证教育实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以便进行系列化的循证护理床旁实践教育活动,借助于丰富的临床病例与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循证护理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虽然循证护理教育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但应该相信循证护理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推动我国护理学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