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重点

会计电算化重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重点

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集中核算 管理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从而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以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下用人工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2.数据处理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数据处理自动化,帐务处理一体化。整个帐务处理过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4.信息处理规范化,会计存储磁性化。在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会计数据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并以电信号和磁信号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内外存储器中,磁性介质成为保存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主要载体。

5.具有选择判断及做出合理决定的逻辑功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各种数学、运筹学、决策论等方法的运用,增强了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其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情况下,它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统一开设账户、统一会计核算、统一收付资金、统一调配资金的管理形式。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是为了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与监控,防止财政资金被截留、浪费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其特点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管理、控制的手段看,突破了过去管理模式中仅仅着眼于会计人员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实现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管人到管人与管账相统一的转变。过去,各单位财务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作为所在单位的一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及领导压力,往往不能保证在会计监督中不偏不倚,严格按财经法规办理经济业务。有时为防备审计,还会实施“技术性粉饰”,造成假账的产生。现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领导会计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经常事先主动向核算中心咨询会计处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授权范围。对支出审批更谨慎、态度更认真。

2.从管理的层次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中间层次,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有利于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过去上级对一二级报销核算单位的财务控制主要是年终审计,决算审计,属于事后监督,时效性不足。出现了问题再来纠正,成本和效果均不理想。现在核算中心可及时掌握各单位财务数据,有条件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会计信息的获取,交换及利用方便及时,为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条件。

3.从运行成本看,实行财务集中核算,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人员,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而且核算中心实行统一账户,便于统一调度资金,盘活了财政资金的库外沉淀。如过去对预算外资金,先要存入专户,使用时再申报计划,然后由预算外转入单位支出户开支。不仅过程烦琐,而且也降低了资金的利用效率。现在变成系统内划拨,工资直达个人账户,政府采购款直达商品、劳务供应商,高效快捷。

4.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得以加强。现在会计核算中心一般在财政主管部门领导下工作,实施了电算化核算。不论管理的软硬件条件均与原单个核算单位不能同日而语。使现代化办公信息模式得以实施。

三、电算化会计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

1.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电算化会计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序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计算机的使用,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和数据转抄中解放出来,其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2.促进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转变,引发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电算化会计下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会计人员劳动强度的降低,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会计工作职能发生转变。电算化会计下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计算机,具有上机处理基本业务核算工作的能力,掌握一般性故障排除方法和纠错方法;计算机专业人员除应有本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财会专业知识,了解会计核算工作,通晓会计数据流程。他们都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以不断满足电算化会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复合型人才。

3.引起会计工作组织方式和会计人员分工与职能的变化。电算化会计采取对数据编码的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是以数据的不同形态为主要依据来组织会计工作,改变了手工会计以会计事项性质为依据组织会计工作的做法。相应地,手工会计下会计工作按职能组进行分工的做法,也被电算化会计划分为数据(信息)收集、凭证编码、数据录入和处理、系统维护等专业组的做法所代替。

4.改变了会计信息处理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电算化会计数据处理的代码化、程序化和自动化,是对手工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和方法的本质变革,这一变革改变了手工会计下成本计算、编制报表等只能在月末进行的做法和限制。

总之,电算化不仅引起了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内在的变化,改变了系统的职能,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电算化会计与会计集中核算未来发展趋势展

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

1.电算化会计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

如何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这种新兴的制度,与会计电算化更好的结合,使其向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转变。建立科学的会计集中核算体制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需要健全的制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资金管理范围;会计核算形式;备用金管理制度;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2)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同时也要与会计电算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

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第2篇

所谓的会计电算化就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有了广泛的应用,为此,以会计电算化为切入点,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旨在说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重要性,以期为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企业;应用;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25-01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工作内容和流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财务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会计数据处理的数量和范围急剧增大,致使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之一。就目前而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受到影响。究其原因,长期以来,会计工作受传统的会计影响,无论的思维方式还是专业技能都停留在手工核算层面,关于会计电算化的运用还不太熟练,一旦碰到具体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知识运用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效率。

1.2 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

安全保密意识较为缺乏使得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陷入困境。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财务现状的体现,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由于会计信息安全隐患带来的经济损失,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会计信息大都保留在计算机设备中,而这些设备又极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袭,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加之会计人员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时缺乏安全保密意识,使得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

1.3 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

软、硬件更新换代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在软、硬件更新换代方面较为滞后,现有的会计点算用应用软、硬件,如Access、Foxbase等。这些数据库系统功能薄弱,主要面向单用户,无法适应多用户并发使用,功能单一,不能适应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需要,因此,探索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势在必行。

2 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应用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关键。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要点,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

2.2 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

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对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性是会计电算化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会计电算化应用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风险控制,加强管理。如定期开展对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的检查和维护,力求将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可以尽可能减少电脑病毒入侵、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等对企业的影响。

2.3 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

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对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中,工作量的加大需要更高的处理速度,适时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大对企业电算化软、硬件设施的投入,确保会计电算化应用不受软、硬件设施的束缚。另一方面应结合企业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软件功能和模块,进而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

3 结语

总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企业而言,为提高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安全保密制度的建设;更新电算化软、硬件设施,面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优化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丹丹.浅析会计电算化对现行会计的影响及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30).

[2]杜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3).

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第3篇

1.课程安排不合理

课程安排不合理将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在教学内容上,不少学校集中在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如拓展,也只是涉及工资管理子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还有相当多的模块没有体现出来,即使有也讲的很浅。这在企业信息管理高度发展的今天,显然不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利于对企业宏观布局的认识,不利于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2.师资力量缺乏

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机加会计学,而是一门融合了会计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然而中职学校中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缺乏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来自会计专业的教师有的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而来自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又缺乏会计方面的知识,适应不了会计电算化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的是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会计业务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实践环节薄弱

首先,上机实验操作简单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经费、财会类学生少等问题,没有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没有把重点放在实践训练上,不能保证学生的全面实训。再者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忽视对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电算化实验方案简单,综合性实验少,实验内容的单一,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深入掌握。

其次,使用的教学软件单一落后财务软件跟不上升级的进度,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不断更新的财务软件需求配置的情况,无法满足教学实践需求。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往往是针对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学生只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从而掌握了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因为学生对全面理解会计电算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财务软件不能灵活运用,在以后的工作中,学生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会计软件,可能会无所适从。有的学校教学方式固定,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班级授课的方式,即一位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成员进行教学,不能因材施教。

二、完善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对策

1.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注意专业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

对于专业课而言,合理的进度应该是先易后难,先浅显后深入。中职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全局规划教学进度,要合理地安排各个学期的学习课程,对于个别专业而言,其学习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对于相关专业而言,要注意时间的跨度,以免出现遗忘状况的发生,还要避免众多课程一起学习,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状况的发生。教师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来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能力的进度,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

2.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中职学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3.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工资管理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4.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5.购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多年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专家,聘请企业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作为实践课指导教师;通过国家职教培训基地学习、到企业挂职定岗锻炼实习等,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在全体教师中启动职业教学教学能力培养与测评这一活动,把现代职业教育先进观念落实到自己的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教师通过听讲座、讨论、演习、反复修改,在完成课程教学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6.重新审视教学培养目标问题

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就要取消以考证为纲及任务观念的短期行为。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达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一最终目标服务。

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普及,计算机技术被不断运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之中。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会计电算化就是会计行业在计算机技术冲击下所新出现的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会计行业出现了重大的变革,诸多工作都开始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节省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便于进行其他方面的工作。本文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策略,以期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策略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电算化一般是通过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实现的。与传统的会计工作对比来看,会计电算化对于相关数据的统计、整理和处理更加精准迅速。企业会计电算化能够大量减少会计工作的耗时和负担,加强企业相关的内部管理、更加迅速的把握企业发展现状,对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会计电算化得出的相关精确数据,可以用以企业的各种决策,对于企业规避风险及未来发展都具有很强很直接的参考价值。会计电算化在缩减人力的同时,也变相使相关权力逐渐集中,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进行不符合企业规章或是违背法律的事情,给企业造成风险。

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还关乎企业内部各种财务数据的安全,尤其是原始数据和机密数据的安全。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数据是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等多个方面的重要参考数据。只有确保这些数据真实可靠,并且安全保存,才能确保企业的发展不会遭受冲击。由于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关的会计工作,所以各种财务数据基本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于数字化的财务数据,很可能出现中病毒、被删除、被窃取等情况。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做好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控制工作,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第一,部分企业不适合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却依旧强行上马,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仅无法在工作中发挥出其本身具备的功能,反而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威胁。对于这部分企业来讲,一般不具备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导致制度无法付诸现实;第二,部分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认识不清,没有注意到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重大意义。会计电算化关系到企业的各种信息数据,一旦这些信息数据被不法分子进行利用,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三,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造成控制管理工作对象不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对象主要是相关会计人员及其职责工作,比如员工的相关工作操作、员工对企业信息数据的存留使用等。第四,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完善造成控制管理工作内容不明。对于现有的控制制度来讲,其主要明确了需要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目的,但是对于控制工作内容却提及甚少,造成控制管理工作无从下手,进而引起控制管理工作缺失。

(二)会计电算化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低

会计电算化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低是当前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可能造成一些非专业操作给企业带来危害。

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导致相关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推广普及的时间较晚,发展程度相对国外来说仍然较低,这就导致会计电算化的起步发展也较晚,所以从业者整体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此外,会计电算化源自于企业需求,由于我国企业发展速度较慢,近几年才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所以其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出现时间较晚,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较晚;第二,部分从业者观念老旧,对会计电算化存在排斥情绪。虽然会计电算化出现时间不长,但是会计行业已经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史。部分年龄较长资历深厚的从业者对于会计电算化存在抵触心理,计算机不如人脑的观念根深蒂固,使其拒绝学习会计电算化,从而引起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偏低。

会计电算化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偏低,会引起两个后果。其一是部分从业者可能禁受不住利益诱惑,作出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给企业造成危害;其二是部分从业者专业技能缺乏,在相关工作存在误操作,引起信息数据毁损或是出现其他意外,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缺少有力监督

缺少有力监督是会计电算化控制工作中的另一个大问题,这本应该是保证相关控制制度效力、控制措施落实以及控制工作质量的有力手段,但是由于缺乏监督导致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监督工作缺乏导致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制度只是一系列条文,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控制监督就是保证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监督工作的缺乏,就使得控制制度演变成了空洞的框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其次,监督工作缺乏导致员工行为步入误区。员工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对象,规避员工的误操作和非法行为,是内部控制的重点。监督工作缺乏,不仅导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约束进而产生危险行为,而且相关的控制管理工作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最后,监督工作乏力导致控制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成绩。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需要从制度、人员以及手段三个方面进行,监督乏力就会导致每个环节的控制管理存在缺陷,进而各环节的问题不断累加引发更大的问题。

三、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全面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全面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做好相应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确保其他控制工作得以进行的必要前提。只有具备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从各个方面对相关控制工作作出定性、解释和规范,确保相关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全面提升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成效。

首先,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控制对象。明确控制对象是展开控制工作的第一步,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企业内部各个对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再据此确定企业各对象在内部控制工作应该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和位置,以便对其展开控制工作。其次,明确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控制内容。明确控制内容是建立在明确控制对象的基础之上的,需要针对各个控制对象,根据其各自特点,确定相应的控制内容。比如对于财务人员来讲,内部控制工作内容就应该集中在去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其对企业信息数据的保密工作等方面。最后,结合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在明确控制对象以及控制内容之后,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相关制度,进一步丰富完善,建立立体的内部控制制度网络,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形成全方位的控制效果。

(二)大力提升会计电算化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

会计电算化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相关控制管理工作,使其无法落到实处,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影响着相关工作质量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因此必须大力提升相关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进行会计从业者专业技能培训。会计从业者专业技能水平关系重大,因此企业应该自发组织会计从业者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操作,避免一些不合符标准的操作给企业带来危害。其次,不断优化企业会计从业者结构以提升整体专业技能水平。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目标,不断启用新人,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身水平以符合工作需求。最后,加强对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将其与薪资待遇挂钩。通过定期考核并与薪资挂钩的方法,可以通过经济利益促使相关人员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相关工作。

(三)加强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

第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加强对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最主要还是通过控制工作过程和结果来进行衡量。工作过程是工作思想的体现,也是对控制制度落实的体现。控制工作结果又是衡量工作过程是否正确、哪里存在不足的关键标准,因此需要对这两个方面的控制工作进行监督以达成对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第二,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制度或手段,员工自身的一系列不安全行为也是很大的问题。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切实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不法行为出现,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各种信息数据。第三,加强对控制工作手段的监督。控制工作手段是控制结果的核心因素,加强对控制手段的监督,确保其在相关制度下,按照合乎安全规则的标准设计内部控制工作手段,对于达成控制目的具有积极作用。

结束语

企业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其进行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认清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全面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江艳.浅谈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

[2]王素平.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12).

会计电算化重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作用;建立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升力军和后备力量,但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它们都在努力探求着自己进步的道路。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工作,会与企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这就为会计电算化在促进企业发展上提供了可能。

一、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影响

1.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会计工作本身的规范化、制度化。手工做账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这种随意性受到了限制,如填制记账凭证时,制单、审核、记账等都要按照权限填写完整,而手工记账则多数不规范。

2.可以形成并加强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如通过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实施安全控制,提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有效性。

3.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责任会计的发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收益。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可以极大的减小记账的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可以把精力向责任会计倾斜,加强这部分的核算分析则可更大的降低企业的成本。

4.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预测,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促进企业的战略管理。在完善信息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及时,更加有效的信息。

二、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并建立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系统

既然会计电算化有这么多好处,那我们如何去实现它呢?目标可以为我们指示方向,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要建立起适应企业自身实际的会计电化体系。那么如何建立适应企业自身实际的会计电算化体系呢?

1.要遵循的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建立过程中要对会计电算化建设进行成本效益预测,企业限于自身人力资源水平,硬件配备完善程度等原因,将会计电算化一次性建设到位是不现实的。

(2)人力资源主导原则:人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导因素,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动员全体员工,这项工作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企业领导要重视并全力支持会计电算化建设,要有完成目标的决心和信心,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好高骛远,更不宜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惟有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才能逐渐取得成效,并且要以身作则,大力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

(3)因地制宜原则:会计电算化建设要配合企业实际情况建设,要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

2,会计电算化本身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发展

横向发展是指会计电算化软件与其他软件的互补。应用于会计电算化中的软件大体包括三部分,(1)会计软件企业要选用适合企业自身条件的会计软件,由小型财务软件简单运用到大型财务软件综合运用,以配合企业管理运用,从而配合和促进企业的成长。(2)应用程序财务软件在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能很好的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时企业可以利用小程序编程对会计软件的功能进行“查漏补缺”。(3)表格处理软件:ExCEL可以增强会计软件的灵活性。因会计软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即使通用的财务软件也有其局限性,而一般企业没有财务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要建立适应企业本身的电算化会计体系,就只能以这种方式进行补充。

纵向的发展是指会计电算化在企业流程中的建立。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流程进行会计电算化建设。从生产企业来说,首先是进货部分,这里要增加对供应商信息的管理,包括各个供应商的报价,信用及提供的产品的质量等。然后进入生产流程,企业要加强对生产流程的分析,逐步建立标准成本与作业成本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促进责任成本会计制度的建立。然后进入销售阶段,这里要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包括客户的信用等。最终要对结果的进行分析处理,目的是更加有效的促进管理。在纵向的发展中重点在于流程的规范化,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对流程进行规范加强的基础上要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即使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

3.企业会计电算化建设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按部就班的逐步建立。

初步阶段,在企业运用会计电算化的初期,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至关重要。它包括初始信息的录入,数据库的建立,人员的配备等。企业在做好软硬件的配备后,可以先采取手工与电算化井轨运行的过渡方法,待时机成熟,就可以正式全面的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核算。

中级阶段: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框架基本形成并平稳运行后,下一步要做好进一步细化夯实的工作,要进一步熟练使用会计软件,基础信息进一步细化,标准化,从小程序编程和表格软件方面对会计软件进行完善,内部控制各环节存在并得到真正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