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时有下列现象:1.教师座谈会上,部分教师自述:没有使用自己写的教案,教案是供检查用的。他们感到自己的教案操作性不强。2.有的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是所查的课与所查的教案分离,他们认为教师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案编制水平。3.教研员反映说:“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只是抄写课文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搬家。”4.随机听课检查发现,有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采用网上下载的教案或抽取他人设计的教学过程片段进行课堂即时整合教学,课后以记录反思弥补没有编写完整的教案的缺失,将课后的反思行为与课前的教学设计混为一谈。

上述的现象反映出目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在思想上有梳理教学过程,但对教学设计的原理、系统要素和表现方法理解不深且编制教案能力不强;二是忽略了有效教学设计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有效教学设计必须要考虑如何适当把握教学内容的分寸;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问题且给学生独立、完整地思考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如何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使教学实施适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等等课堂教学过程要素。三是多年以来省内没有规范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般格式。多数农村学校对教师备课的常规管理一般停留在县区教育局下发的常规管理文件层面,大多数学校尚未根据省市县(区)教学常规要求,研制出可供学科教师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教学管理欠规范。四是了解所教的内容但对如何教这些内容未精心设计。一些教龄比较长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某种程度上比年轻教师熟练,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比较系统流畅,课“讲”得好,但对学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欠考虑,教学过程中捕捉问题、确定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到位;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教学手段及多媒体工具的选择,也是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要素;学习评价与教学方法究竟如何统一,施教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估并提供反馈,选择哪些主要教学目标学习评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

二、用教学设计格式规范教学设计行为。

上述这些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如何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技术水平,有效参考、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多媒体等),使之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行为;如何在教学设计特别是在难点环节――教学过程设计中,帮助教师真正考虑应用教学策略,把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可操作地直观地显示出来;如何使教学常规检查发挥规范和指导作用?这些都是当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难点,为此我们将教学设计格式化成下表形式,形成一般性的规范要求。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三、用教学设计格式编制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中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片段教学(20分钟)

(一)教学过程设计:

一份规范的地理教学设计方案应由上述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等10多个要素构成,教案的书写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上格式可以作为一般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难点是编制教学设计方案,上面的案例可供教师使用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时参考。

另外,在编写教学手段和教具这部分内容时,要体现媒体、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如“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呈现过程,形成表象”等等;在编制教学处理方法时,要体现教师教学活动行为的关键词(如:回忆提问、评价提问等等)和媒体的使用方式(如:讲解――播放――概括、播放――提问――讲解等等),这样,教学过程设计才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使用该教学设计方案格式后,他们感到:一是系统地把握了教学设计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二是教学过程设计格式可以促使教师用概括、精炼的语言描述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处理方法、教学问题等,用行为动词表达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观地显示教与学的关系和比重,改变了只关注教师讲的行为,进而从教学设计的源头落实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三是引用了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简明扼要有层次地表达了教学活动过程各个环节实施的程序,一目了然地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各要素结构、教学实施顺序用关系图表呈现出来,实现了教学内容流程与教学组织流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学活动形成优化运行的机制,发挥了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作用和行动纲领作用,方便教师自行编制和使用。四是教学过程设计发扬了黑板及板书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新背景下的作用。精心设计板书仍然是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也可以作为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手段,成为联系师生双边互动的纽带。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3D打印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专业知识转换为具象的实物模型,增强信息的可视化和可读性,符合高职听障学生“以目代耳”接收信息的特点。基于动漫专业教学的可操作性,结合3D打印技术的特点,文章采用逆向教学设计即从展示成果出发,借助3D扫描技术、点云数据拼合、3D打印技术等一系列手段使学生掌握展示作品的制作方法,经过反复实践研究制作过程,归纳新授知识并拓展创新设计。

关键词:

逆向教学设计;3D打印技术;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动漫专业;听障学生

动漫专业课堂教学一般基于项目,首先,展示成品效果;其次,分析成品制作过程中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三,应用分析所得知识进行实践教学活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开展上述形式的教学需要借助多媒体等教辅设备,以便将信息以可视化的方式传递给高职听障学生。而传统的以“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展示的多媒体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动漫专业的发展和改革需求。随着3D打印技术在文化创意、动漫模型等领域应用的快速发展[1],以及其高效、便捷的性能,将这一技术介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动漫专业教学可以有效地针对高职听障学生“以目代耳”接收信息的特点,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物模型,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有效性。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已然走向了产业融合。在技术革新、产业渗透、终端资源的跨界发展新形式下,现代传媒技术与造型艺术的漫画和动画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生态系统[2]。故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必须强化多媒体教学教辅手段的革新,以补偿高职听障学生听分析器缺失所造成的短板。

1问题的提出

1.1教学设计固化,教学内容浅显

以浙江省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动漫专业《Maya模型》课程为例(下述均以该课程为例),在教学设计中大多以实例教学为主,一般设计过程为六步法,即实例效果展示→制作步骤分解→新授知识解析→教师演示实例→学生实践操作→教师从旁辅导。该种教学设计的授课模式过于固化、按部就班,未能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过程设计缺乏借助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予以强化并丰富教学内容的理念;实例教学往往侧重于某个知识点的讲授。该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效果。长此以往会降低高职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专业学习感到索然乏味。

1.2教学手段单一,辅助教学简化

现行教学设计中各环节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以多媒体辅助设备开展的教学设计大多借助“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为信息呈现的载体,其形式单一,内容局限,未能充分达到以多形式、多教具辅助教学内容教授的目的,同时,也不能丰富教学内容呈现,不能较好地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具象感官的实物用于帮助高职听障学生理解知识。“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平面、抽象地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这与高职听障学生对事物认知需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接受信息的方式有所背离。

1.3评判标准抽象,教学效果弱化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动漫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未形成量化标准。对于学生创建的三维模型优劣的评判一般基于教师个体的经验,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评判的标准,只能通过教师修改和讲解。观察Maya软件中虚拟模型的造型、结构、比例,可以大概了解制作的问题,但不能获取较为精准的实物对比,而实际观察创建模型得出的现实成品则便于明确制作中的错误。《Maya模型》课程教学需要借助三维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在软件中创建虚拟模型对高职听障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三维软件中立方体的透视,在创建时会有意识地将立方体底面向上移动。教师在一对一的辅导过程中应告知学生这是立方体的透视效果,并非是其本身底面向上倾斜。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对于高职听障学生而言是一知半解的,若能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现进行对比,其效果能更为直观。

2原因分析

2.1教辅手段单一,教辅设备匮乏

对于教材的转化使用和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知识解析的可视化及教学设计停留在“就软件讲解命令应用”和“就实例解析知识”阶段,不能充分利用除“计算机+Pow-erPoint演示文稿”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更新过慢,导致了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设备出现后没有被及时掌握并应用于教学设计中。另外,现行的教室多采用传统“计算机+投影仪”的多媒体设备,没有及时更新、增添新的教辅设备,即便部分教师掌握了新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因为设备的缺乏而受到制约。

2.2教学设计保守,缺乏综合设计

教学设计的墨守成规是导致教学改革创新无法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按部就班地将纸质的教材转变为电子课件,将实例操作步骤照搬照抄地在教学过程中予以演示,一是缺乏教学的灵动性,二是缺乏引导高职听障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仅针对一个个小实例是不足以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需要立足小实例的知识点并将其串联设计成为仿真项目,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3教辅介入浅显,内容过于抽象

教学设计制作时未能深入挖掘多媒体技术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也未尝试使用新兴的媒介教授知识。现行的教学设计未能将抽象的知识、虚拟的操作与具象的实物、实际的模型对比予以点对点的衔接,教学形式过于抽象。而优秀的教学设计需依赖于多重辅助手段的共同呈现,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时,可以结合使用文字注释、图示说明、实例演示、实物比对等不同形式的教辅手段介入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中,从而发挥各种教辅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

3应用研究

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动漫专业教学的实际,在教学设计环节融入3D打印技术将虚拟三维模型转化为实物模型,便于高职听障学生理解空间关系、透视原理等抽象的知识,以逆向教学设计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充分动手实践后,探索研究得出建模的方法和优化设计方案。

3.1基于3D打印技术的逆向教学设计

基于3D打印技术的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提炼、规划、设计和总结,明确3D打印技术可介入的教学内容和实施环节,介入后能予以辅助高职听障学生更为直观、具象地理解知识,并能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其次,逆向教学设计,即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导入教学内容时从“看得见、摸得着”入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具象化的认知,直至引导学生完成项目,并能拓展应用。基于3D打印技术的《Maya模型》课程的逆向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环节:实物成品展示→3D扫描实物→基于扫描数据进行造型设计和建模→打印模型→对比研究→修改再次打印模型→定稿→基于制作过程优化设计制作方案→拓展创新等;第三,在对比研究过程中需数次将三维虚拟模型与实物模型进行转换和对比,以便优化三维模型的制作,最终呈现出较高质量的作品。

3.2逆向教学设计实施

3.2.1多重形式展示成品效果

一般而言,在Maya中创建三维模型需要设定稿,设定稿大多是以平面手绘稿呈现的。为增强“视”对高职听障学生视分析器的刺激,需同时展示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利用3D打印技术生成的实物模型,并以“平面设定稿+3D打印实物模型”二者结合的形式展现所需制作模型的造型。多重形式展示成品效果能使学生将平面设定稿中的前、侧、顶三视图和经3D打印的实物成品有效地进行对比,填补了平面设定稿中“看不见”部分的空缺,实际上3D打印实物模型是对平面设定稿的一种补充说明,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参考设定。

3.2.2利用3D扫描技术分析对象结构

通常在使用Maya软件创建模型前,会对所制作的对象进行比例、结构、特点上的分析,便于创建时对其造型的把握和选取事半功倍的制作方法。基于3D打印技术逆向教学设计,《Maya模型》课程中针对对象结构特征的分析是通过3D扫描仪对物体进行高速高密度测量进行的,并通过输出三维点云这一方法进行具象分析[3],其步骤是首先利用3D扫描仪对物体的多个面进行扫描,然后将各个部分进行拼接。扫描和拼合点云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对象物体的细致观察。学生选取的不同扫描方式,决定了拼合数据的难易程度,经过多次试验,学生对结构和特点就会有所了解,将扫描拼合处落在不易察觉的隐蔽位置,避免结构转折较大、起伏明显处的数据合并,注重单个扫描面的完整性。上述既是3D扫描技巧实则又是三维建模制作需注意的事项,通过实践动手的操作比纯粹的“看图分析”更直观、细致、精准。

3.2.3基于3D扫描数据再创作

相较于平面设定稿进行的模型创作,3D打印技术的介入为模型的创建提供了多重参考,拼合后的三维点云数据在软件中形成模型,基于高职听障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可设计两种方式进行分层教学。模仿能力强是高职听障学生的共性,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Maya软件中对照3D扫描的模型进行临摹制作,同时可以结合平面设定稿及3D打印实物模型多重参考,充分了解所需制作的对象的结构,理解其空间关系、结构转折等,这减少了以往参照平面设定稿在Maya软件中建模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3D扫描模型的基础上对其做加法或减法形式的调整、修改,以便在原有的造型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该种创作方法是依据固有的造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放大对象的特征,使创建的模型基于原型进行夸张,降低了创作的门槛和难度。

3.2.4使用3D打印模型检验制作成果

将学生在Maya软件中制作完成的三维模型利用3D桌面打印机进行打印,在3D打印过程中内外支架的搭建数量和密集程度可以用来检验三维虚拟模型造型的准确度和合理性,支架越多反映出打印耗材越多,说明Maya模型有待优化。通过3D打印的模型能够直观地检验Maya软件中模型创建的比例、大小、结构、对称性是否正确。对于在Maya软件模型创作过程中一些难以理解问题,通过3D打印所得的实物模型可以进行较好地解答。例如,高职听障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会连续挤压面数次,造成重叠面的问题;利用3D打印模型时遇虚拟模型有重叠面,会产生同一位置数次打印耗费材料,造成打印模型的坍塌;遇到虚拟模型有严重错误时3D打印机会停止工作,以至于无法形成最终的实物模型。这种直观的检验方式能够便于学生查找模型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修改。

3.2.5数次比对优化制作

通过利用3D扫描得到的模型与在Maya软件中创建的模型对比,能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相比以往教师凭借制作经验在Maya软件中指出问题并告知修改方法,这种模型之间的造型比对更为直观、具象、有效,同时高职听障学生能利用该种方法通过自查的方式发现问题。Maya模型可以经过数次3D打印进行多次对比、修改,如此循环往复的调整,学生能逐步摸索出制作的手段,累积正确的制作经验。每一次打印所得的实物模型都能成为可保留的制作过程,以便在后续开展教学时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解析。在数次对比和修改后,学生能够通过模型的制作反推设定方案。根据Maya建模中存在的问题,3D打印过程中内外支架的耗材,实物模型外观的美观性、实用性等,学生可以对设计方案做出优化,明确设定稿绘制的原则,掌握设定稿绘制的优劣及其对模型创建的影响。

3.2.6成品定稿拓展应用

通过多角度、多形式对同一制作对象数次的观察、分析、制作、设计,高职听障学生已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此时可介入诸如动漫衍射产品的拓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形成完整的平面设定稿、3D打印模型实物、动漫衍生产品等。

4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原则

逆向教学设计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打散再重组。首先,需要教师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和受众对象的前提下予以实施;第二,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将其融入到相应的环节,使其具有实效性,而不是“花式”形式上的介入,对教学有效性没有实质推动作用的介入无需设计在内;第三,在进行3D打印技术逆向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后,需帮助学生梳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架构,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要能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进而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第四,鼓励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作者:王冠 单位: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陈焕.探访省内首家3D打印体验园[EB/OL].(2013-09-29)[2016-03-01].

[2]卢斌,郑玉明,牛兴侦.动漫蓝皮书•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0.

[3]百度百科.3D扫描仪[EB/OL].(2016-01-19)[2016-03-01].

[4]王永虎.3D打印技术对视觉造型设计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6-88.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 为了顺应英语大班教学的需要,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多媒体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大班英语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手段必然要求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进行优化,以迎合目前大班英语教学的需要。本文即论述了英语大班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

目前,英语大班授课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解决有限的教师资源和庞大的学生数量这对矛盾之前,如何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先进技术手段被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新教学手段的引入又对相关的教学要件提出了相应的适应要求,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教学结构设计的重新优化。

一、大班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近年我国高校国际交流的加强,国外大学小容量班授课形式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考虑到语言学习对于交流互动的依赖,英语教学大班授课的形式深受诟病。但在现有条件下,大班授课仍然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授课的客观存在。

研究表明,教学质量和教学班的大小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我们承认大班授课存在以下局限性:学生多,教师与学生个体交流的机会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班授课的优势:大班授课时,作为受众的学生心情更放松,这有助于帮助他们克服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的焦虑心理。如果教学组织者引导得当,大班授课就更易于帮助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可见,教学形式并无优劣之分,关键在于组织者对于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实施。只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方案并不断优化,用先进的技术措施丰富教学手段,大学英语教学就能够在大班授课中取得好的效果。其中多媒体技术手段就为确保大班授课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首先,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大班授课的缺陷。多媒体英语教学最大优点是能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语境,使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其次,多媒体英语教学能极大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做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授课信息密度小,这明显不能满足大班授课的要求。现在教师可以采用课件教学,把枯燥的语言学习和形象的语言运用通过多媒体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接受和模仿。这些非书面资料真实生动,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可以使抽象材料形象化。教师也通过实物投影和电子板书节省了时间。再次,多媒体教学与现代网络相结合有利于课后巩固。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教学素材与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相结合,开展课堂外的远程教育,从而有效弥补大班堂教学交流的缺乏和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忽略。

二、优化设计大班多媒体教学结构的关键是课堂活动

就教学而言,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蓝图。在大学英语大班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是有益的,而多媒体充分发挥的关键在于做出合理的教学结构设计并严格实施。教学结构设计的优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优化的安排,形成特定的最佳的结构或模式。 "

1.教学思路的分析选择。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要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及教学目标的规定,形成正确的教学思路,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重点英语专业的教学具有研究语言的目的;非重点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目的除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使用技巧外还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即在四六级考试中达到合格成绩;而高职院校则更看重日后对学生形成系统职业技能的帮助。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前形成相应的教学思路。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失去教学开展的方向。

2.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性学习中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反应更为明显。然而,在记忆性学习中,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操练重点词汇和常用句型等方法,使学生记忆更牢固,语言使用的精确度更高。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优化绝非简单的此是彼非的选择,而是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在整合中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相反地,对对话部分,在教学中应常采用情景教学法,此时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20-02

Analysis on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d Course Teaching Design

CHANG Juan

(Linfen College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public basic course analysis, it expounded th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ideas in five aspects: the nature and tasks of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arrangement, the design of course objectives, teaching media settings, teaching process and learn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computer application base; course teaching design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全国各个大、中专院校都开设的一课计算机基础课程。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教学过程是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的辅导为辅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育过渡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提供的课本教材、机房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中院校学生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是为培养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够适应未来计算机使用要求的大专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是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侧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学会至少一种输入法,学会操作电脑及简单的维护;熟练掌握Office套装软件中的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的使用及上网冲浪知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以就业为导向,项目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知识传授、素质培养、能力提高、课程实训,即教、学、练、训融为一体化进行教学,以“必需”“够用”“会用”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舍去复杂、非实用的理论分析,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专科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分两学期开设,课内78学时。其中:课堂讲解18学时,上机实习48学时,定期辅导12学时。

2教学内容

紧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传统教学内容为基础,重点介绍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础操作、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办公软件的操作、国际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目的是培养学生规范、高效率、高质量地综合应用办公软件能力,将“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最终目标。

3课程目标设计

3.1能力目标

1)具有计算机系统基本知识及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

2)具有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能力,学会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具有利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能力;

4)具有利用Excel进行电子表格及数据处理能力;

5)具有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及其处理能力;

6)具有上网操作能力;

7)具有使用部分常用工具软件的能力。

3.2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一种汉字输入法;

2)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界面操作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管理操作;3)掌握Word文档的文字的输入和基本的编辑与排版、表格的建立及编辑;

4)掌握Excel工作簿的建立及编辑、公式及常用函数的使用、数据查找、排序、筛选和数据的分类汇总;5)掌握新建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及动画设置;

6)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网的简单使用;7)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4课程教学媒体设置及内容具体的安排

本课程内容及教学课时安排如下:

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和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等。

1)文字教材包括教科书《计算机应用基础》。

2)多媒体课件由代课教师自己制作。

3)模拟考试环境软件与文字教材相配套,向学生提供,其作用一是为了便于学生随时检验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二是模拟考试的题目形式与无纸化考试的题目形式相近,为学生适应无纸化考试打基础。

5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进行,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多媒体教学及模拟考试环境软件的使用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课堂上课将讲解章节的重点、难点、要点;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内容,再配合要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

3)完成思考题和作业题;

4)上机实验;

5)集中辅导和答疑;

6)使用模拟考试环境软件自测学习效果;

7)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将可能无法通过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必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学有所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李伟艺,王惠兰.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2009(4):17-18.

[2]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乃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意见[Z].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 实训 多媒体 模型 能力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各种不同企业提供不同技能培养的教育,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学习所需技能,走进社会具有一技之长。中等职业教育为国家提供专业的适用性人才,它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设计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精心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它的教学方法注重的是学生要亲自动手实践的实训课教学,这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要趋势。这里所讲的实训课就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设置比较接近真实情境的模拟现场,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处于这一情景中做模拟训练。建筑施工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建筑工程的体系庞大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因为环境的局限性而使建筑产品不能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搬到课堂进行教学展示,也不能在课堂进行现场的模拟实践,但建筑施工专业又要求学生具备施工现场的实践能力,这需要在教学上让学生要多深入施工现场实践动手。所以从课程教学设计的确立到完成,其实训项目的可操作性、学习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专业技能能够实践应用的主要目标。

一、实训基地的硬件环境建设。

在当代职业院校中,建筑施工专业对实训基地的建设有一定的要求,其中的实训室里不仅要具备齐全的实训项目,还要重视打造优良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建筑企业员工意识。实训基地应包括建筑施工实训室、建筑绘图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等,实训室在空间设计上主要由工位操作台、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组成。实训室内应把各种规章制度和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图挂在墙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室内配备多媒体,让教学更加直观,多媒体设备可播放演示建筑现场拍摄的录像和教学课件教学,以与学生的作业进行直观比较和修正。此外,要根据建筑施工安全要求进行必要的防护设施,确保实训的安全进行,做到以安全第一。

二、实训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实训课的教学过程设计要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1、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初中生年龄小社会经历缺乏,各方面实践经验较少,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地接触建筑专业相关知识,所以在进行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就会觉得这一课程感觉很枯燥难理解,学起来不易上手等情况。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学校实训基地等,也可在教授的过程中带学生到工地见习。职业学校应多购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各样的结构构件实际模型,方便学生在学习初期观察了解建筑结构基本构造。参观见习时要注意应让专业教师带队讲解,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对一些并不好理解的内容图形表述,利用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会应用专业知识解答。

2、多媒体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的项目庞大种类繁多,简单的口头讲解并不容易讲解清楚,所以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对图形、动画、声音等各方面的处理来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专业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制作逼真的施工现场,从而在教学中顺利的提供形象的表达;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形象的展现建筑内部构造,施工现场的环境,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才能看到的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传统的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理论知识。在建筑专业教学中,对于抽象难以看懂的各种建筑设计图纸可采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也可把一些施工操作过程拍摄成录像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演示相关内容,那么在课堂讲解时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为很多抽象的课程讲解提供了帮助,为学生的学习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建筑模型制作

建筑蓝图的构造,主要是对三维空间的创造,它的结构构件和材料的组成都是被隐蔽的,是不能够被观察到的,而且它的层次也较多,直观性不强。学生在教学中要学的教学内容多数是用文字描绘、图片等形式展现的,这些主要是以二维平面形式呈现的,形成立体形象的几率很低,而中职学生在空间想象能力是存在一定缺失的,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建筑模型制作却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图纸和立体模型,或者由专业教师提供项目图纸,由学生完成各个指定构件。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要通过预算合理选取材料来达到建筑物的特性。比如材料直接可以使用较为容易获得的硬纸板、铁丝软木条等,或是采用造价比较低的Ⅰ级钢筋代替原图纸上的钢筋,按比例缩小图纸尺寸,同时老师应提供相应的容易使用的钢筋剪断钳、钢筋钩、扳手等制作工具。像是建筑制图中的三维空间、组合形体都可以用硬纸板制作,建筑结构中的结构体系也可制作成模型。在对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技能操作前让学生用模型进行练习。

4、实践训练

在模型制作时,教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和技能中要分步教学,再由学生进行操作。建筑模型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是对专业知识的实践论证,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在实际演练中进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包括以下基本过程。

A、提出实训项目:教师在分配任务时要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工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训方案,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实训案例,《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课程中的墙面砖镶贴教学,可以对卫生间墙面的磁砖进行镶贴设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并把班级分成4―6人的若干小组。此外,教师引导学生编制该项目施工方案及工期计划安排等。

B、计划制定。学生在查看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分析实训项目案例,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计划内容要全面包括总体图形尺寸、形状规格、材料、操作注意事项、小组成员分工要求、工期计划安排等。像是卫生间墙面的磁砖镶贴施工计划要确定平面图和四面墙面砖的图纸,选定磁砖材料、施工顺序、工艺人员分配。

C、讨论计划,确定各小组施工计划。进行这一项工作时,要让小组成员选出一名代表用板书或是电子杂志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施工方案,相互交流,讨论,提出各个方案的疑问点,再进行全体讨论研究找出解决方案。教师在其中应注意从其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一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导。

D、模型制作演示论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操作能力的薄弱在进行实际训练中很容易造成工具的损坏,资源的浪费。为了避免这一点,可以采用硬纸板,铁丝材料进行论证方案。比如卫生间贴面砖项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纸板制作四个墙面,根据磁砖的不同规格使用不同的纸板制作,确认施工顺序的正确性,完成从二维图纸到三维模型的思维训练。如果模型与方案不符合,就要寻找原因进行合理修改再确定方案。在不断的论证、修订、制作中,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建筑施工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小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技巧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E、实训操作。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的是实训技能的操作实践,要想学生熟练地掌握技能,一定要大量的课时训练才能实现。课堂中的实训要以技能的形成为主要目的,不能强调工程内容的复杂性,材料的节约可循环利用。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更考虑到项目教学法在实施时的可实践性。如在砌筑工程中用粘土砂浆取代水泥砂浆,地板砖铺贴用砂子,竖立面用水平面模拟等与实践操作结合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手工操作能力。在课程教学设计时,教师应为整个建筑工程设计一个简单易懂的建筑物进行讲解练习,就像用一间房间就可模拟完成一幢建筑物的建造全过程,比如可以用文字、图像进行教学讲解,再让学生采用看、画、算、练的方式对施工现场参观。也可先利用建筑CAD制图技术对建筑细部进行认识,掌握建筑构造,再通过项目教学、分组手工操作可以更好的掌握建筑施工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具备工期安排、材料清单制作、造价计算等能力。

职业教育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清楚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分配,要清楚在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个引导者、督促者,要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技能与素质为己任,从而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燕;刘立君;宫克勤;;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Z2期

2 徐书杰;黄炜;;建筑电气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