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出资者财务;财务分析;资本保全增值;数量分析;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一、文献回顾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在出资者财务理论上的一个实践和发展。出资者财务是出资者为实现资本报酬最大化,而对其投资、监管资本运用以及调整存量资本结构的行为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的管理。出资者财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和保护出资者权益的制度保障。理论界出资者财务经历了从国家财务到所有者财务再到出资者财务一个发展过程。郭复初(1988)提出国家财务的概念,将国家财务从国家财政的概念中分离出来,明确了政府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和公共行政机构两重身份于一身,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应是国有资本所有职能,不应当继续沿用公共行政机构发挥作用的财政预算体系。干胜道(1995)提出所有者财务的概念,将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全部资本所有者,其贡献在于将所有者财务从经营者财务中分离出来,并提出所有者财务的目标是本金的保全增值。谢志华(1997)提出出资者财务概念,并对出资者财务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详细论述了出资者财务的主体、目标、特点、内容。西方学者往往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出资者财务的提出是对过去狭义的财务经理财务的一个突破,适应了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际需要,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是我国财务学者的一个创造,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构建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出资者为实现资本保全增值的目标,利用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统计数据、外部市场经济信息等其他相关资料,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投资、资本运动、资本结构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出资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经济应用学科。出资者财务分析作为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基础,为出资者的财务行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是出资者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实务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理论上关于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研究很少,实务中运用的也不尽如人意。2000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颁布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结果计算与确认办法》中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计算公式直接将期末与期初的国家所有者权益进行比较,我们认为这并不能合理地反映经营者在其经营期内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同时在计算和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时,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及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这一规定也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拟在借鉴出资者财务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出资者财务分析中的一些问题,就出资者财务的目标、分析的逻辑以及方法展开讨论。

二、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资本保全与增值

企业财务分析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和企业员工以及政府等相关利益者。不同的分析主体,分析的目的要求不同,分析的内容也有区别。出资者主要关心资本的安全与投资的报酬和风险,财务分析应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提供依据;债权人主要有贷款人和供应商。贷款人主要关心贷款及其利息能否按期收回,供应商主要关心货款能否如期收回,他们的财务分析应分别为贷款人的贷款决策与贷款监督提供依据和供应商的销售决策和收账监督提供依据;企业管理部门和员工主要关心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情况,财务分析应为企业管理部门和员工改善企业财务活动,提高企业财务成果提供依据;国家及其管理机构主要关心现有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益,财务分析应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以及财税政策提供依据。目前我们所说的财务分析主要是指由经营者编制的满足多方需求的财务分析指标。如《企业财务通则》规定,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的财务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本金利润率、营业收入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这八项指标主要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好地满足了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需要。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总结,财政部规定从1995年起,采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新的评价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这十项指标是对原来八项指标的改进和完善,这不仅能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要,通过新增的社会贡献率和社会积累率等指标,还可以衡量企业对国家或社会的贡献水平,能较好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上述十项指标,较好地满足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需要,也较好地满足了出资者的大部分决策的需要,但对企业出资者来说,他们更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全和增值问题。因此,出资者必须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些能更好的满足自己投资决策的财务指标。

出资者财务分析为出资者财务管理的目标服务,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应该统一于出资者财务管理的目标。出资者财务的目标是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谢志华,1997),因此,出资者财务分析的目标也是确保资本安全和资本增值即资本保全增值。出资者的财务分析为出资者的财务行为提供决策依据,投资者相关的财务行为决策都离不开相应的财务分析信息,财务分析不仅应满足出资者投出资本的投资活动决策的需要,还要满足出资者对经营者的资金运动即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进行约束和监督的需要,也要满足投资者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多角度的需求,在实务中财务分析者容易被一些细节所蒙蔽,分析的内容往往比较凌乱。为此,出资者在各个环节的分析过程中要始终围绕资本的保全增值这个目标,把财务分析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回到资本的保全和增值上来。出资者财务分析应该是一个以资本保全增值为核心的一个财务分析体系,各指标、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前因后果,形成一个有机的分析链条,这样便于寻找影响资本保全增值的因素,从而提高资本保全增值率,实现投资目标。

三、出资者财务分析的逻辑: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统一

在实务中,财务分析者往往淹没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不到财务分析的要领,分析逻辑混乱。我们在财务分析中要坚持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辩证统一,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没有数量就无所谓质量,没有质量就无关乎数量,数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是能转化的,只有把握了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辩证统一,才能理清财务分析的主线和内涵。在出资者财务分析中的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的统一主要表现在资本保全的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的统一,资本增值的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的统一。出资者在进行财务分析的时候不但要注重数量上的保全与增值还要深入分析数量背后的质量因素,对资产的变现能力进行分析,该刨除的要刨除(比如捐赠收入),该计提跌价准备的要计提跌价准备,该调整的要调整(物价变动)。在当前财务分析中,出资者往往注重对数量的分析而忽视了对资本保全增值的质量分析,资本保全增值的质量分析是指资本变现能力分析,资本的变现能力包括资本变现的数量、变现的时间、地点三个维度,变现价值损耗越小、变现时间、地点越灵活,资本的变现能力越强,比如一般情况下,企业速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比存货的变现能力强,存货的变现能力比固定资产强,所以在企业中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数量要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不宜过多。

出资者财务分析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理论依据是实物资本保全的理论。研究保全增值内涵的关键是保全,因为超过保值的额度就是增值。而进行资本保值内涵研究应以资本保全理论为依据。会计上的资本保全理论是企业收益计量理论的核心,它有两种概念一是财务资本保全,二是实物资本保全。财务资本保全要求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价值保持完整,即期末资本价值等于期初资本价值。实物资本保全要求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实际生产能力保持完整,即期末实际生产能力等于期初实际生产能力。总体来看财务资本保全侧重是数量上的保全,而实物保全偏向质量的保全。技术进步、物价变动等诸多因素下,我们关心的不是资本数量上的保全而是关心的是资本的实际生产能力。所以我们要在消除物价变动对资本保全的影响上,理论上比较成功的还是由实物资本保全观引出的重置成本会计模式。它的基本做法是对资产以重置价值调整历史价值,其差额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以此保证企业实物资产的重置。其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也较为真实,更有利于保全企业的资本。

四、出资者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出资者财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出资者的投出资本的投资活动;二是对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的约束和监督活动;三是调整资本结构,包括把资本从接受投资企业转移出去或者吸收其他资本等,诸如兼并、收购、联合等。因此,出资者财务分析的内容对应的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投资的财务分析;二是对经营者资本运用评价和监管的财务分析;三是对资本结构调整的财务分析。

投资的财务分析着重于进行投资的预测、决策分析,经过分析出资者决定投不投资,投多少资,以什么方式投资。实务中投资方法的很多,但他们大多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很少考虑资本质量保全的要求,在此,我们借鉴项目投资的方法提出如下投资分析的公式: 其中R就是资本保值增值率, 表示投资者每年的现金流,n表示投资年限。R小于1说明资本未保全,R等于1说明资本刚好保全,R大于1说明资本增值了。该方法的特点是考虑了出资者投资资本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同时利用出资者现金净流入量,充分考虑了资本保值增值数量特别是质量方面的要求。出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对资本投资期,每年的净现金流入量进行预测,根据原始投入资本,倒推出资本在投资期的资本保值增值率,依据上面我们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充分考虑了资本的时间价值和质量的要求,出资者通过投资期资本保值增值率来决定投资的取舍,参考依据有以下四个:出资者期望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同行业平均的资本保值增值率,同期的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率加一百就是保值增值率),本地区平均资本保值增值率。

经营者资本运用评价和监管的财务分析。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不一致,经营者在经营所有者的资产时可能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出资者要对经营者财务活动进行约束和激励,出资者并不直接对经营者的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进行管理,而是进行间接约束。这里可以借鉴经济学中激励约束理论,设计一套激励约束体系,使经营者的目标与出资者最大程度的一致。同时也要运用有关筹资、投资、运营和分配活动的一些财务分析,评价经营者的财务行为是否科学、合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确定经营者的报酬。资本结构调整的财务分析即涉及到对原有投资规模、形式的调整,也设计到新资本的投入问题的财务分析,相当于是对资本的再投资分析,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在时间上存在严格的前后关系,在逻辑上存在紧密的因果关系。

出资者财务分析是以资本的保全增值为目标,紧紧围绕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内容,数量分析和质量分析相统一的,辅助出资者进行财务决策的体系。在实务运作中,要处理好资本保全与增值,数量分析与质量分析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郭复初.社会主义财务的三个层次[J].财经科学,1988,(3).

[2] 郭复初.论国家财务[J].财政研究,1991,(3).

[3] 干胜道.所有者财务:一个全新的领域[J].会计研究,1995,(6).

[4] 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5] 谢志华.关于出资者财务的几个理论问题[J].财务与会计[J],2000,(12).

[6] 王庆成,孙茂竹.我国近期财务管理若干理论观点述评[J].会计研究,2003,(6).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竞争力 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071-03

一、文献回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实力有关,但是企业可以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转换为企业竞争力。要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先解决如何衡量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一)如何衡量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量化一直是个难点,直到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才使社会责任的量化有了理论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个单一主体的利益。围绕着该理论,国际上一些机构已经建立起了较完善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GRI指数、KLD指数以及DJSI等。在我国,2008年成立的“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它根据我国的国情研发出一套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优化,且每年都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名榜,在国内的影响较大。

(二)如何衡量企业竞争力

国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分3个主要学派:结构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结构学派主要认为产业结构的优劣对企业竞争优势起决定性作用。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源产生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力学派以哈默(G. Harmel)和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企业之间核心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效率和收益的差异。国内的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金培等(2003)提出的“中国经营企业竞争力监测体系”。

二、研究假设

对于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以费尔曼(Friedman,1970)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耗费公司的资源,额外增加公司的成本,使得其在与那些不考虑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竞争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以康奈尔(Cornell)和夏皮罗(Shapiro)为代表的“社会影响假说”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学者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如杨蓉、杨宇(2010)在建立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成本与企业竞争力在总体上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张旭等(2010)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竞争力越高。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说服力,因为企业追求价值最大化,应该是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而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获得价值增加从而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1:从总体上看,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社会表现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如沃多克(Waddock)和格拉夫(Graves)在1997年发现企业当年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下一年的股东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显著正相关。张旭等(2010)得出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对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的时间积累之后方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

由此,提出研究假设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

三、研究样本和变量

(一)样本的选取

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本文选择了2010―2013年在上海和深圳两家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样本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股票上市财务数据库”。除去财务数据缺失和ST类公司,最后得到样本公司共35家。

(二)研究变量的设计

1.社会责任变量(CSP)。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首次提出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概念,大大改变了社会信息缺乏量化标准的现状。“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是公司所创造的社会贡献总额与公司股本之比。基本含义是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度内为国家、员工、债权人、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整个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它的提出遵循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帮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为各利益相关者创造的真正价值。因此,本文以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公司社会责任表现的变量。2010―2013年样本公司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总的来看,样本公司的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现状很难让人满意,各年最大值为8.74,最小值为-0.25,2010年到2013年样本公司的CSP的平均值为2.08。此外,各个年度样本公司的CSP,无论是偏度或峰度都没有呈现出很明显的偏倚或者低峰(P值都大于10%),说明其分布逼近于正态分布,从而保证了在下文的回归分析中能得到可靠的估计结果。

2.企业竞争力变量。本文的企业竞争力变量设置参照哈默等在《核心竞争力》一书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即显著的增值性、核心性、领先性、整合性、延展性。(1)增值性:是指企业通过减少成本、感知顾客需求、为顾客做出特殊贡献等方式,来获得超额收益。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为此,本文设置了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报酬率(ROA)来衡量增值性。(2)核心性:表现为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主营业务的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核心性,为此,本文设置了营业利润占比来衡量核心性。(3)领先性:是指企业在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国际上一般采用市场价值指标衡量企业业绩的领先性。而市场指标容易受到价格、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设置了托宾Q值来衡量领先性。(4)整合性: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则必定存在良好的营运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周转率和资产负债率来衡量整合性。(5)延展性:体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既能实现其经营目标,确保市场地位,又能使自身在已经领先的竞争领域里保持优势持续盈利,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健成长的能力。为此,本文设置了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来衡量延展性。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得到如下变量,见表2。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用来观察公司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则需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深入探寻相互之间关系的性质。

(一)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如下: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增值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当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周转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一期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增值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的社会责任表现与总资产报酬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前两期社会责任表现与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增值率在5%水平上正相关。此外,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二)回归分析

为更深入地分析我国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性质,本文根据第二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将每股社会责任贡献值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占比等指标为自变量,同时以公司规模SIZE为控制变量,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CSPt-i(i=0,1,2,3)=α+β1ROE+β2ROA+β3OP+β4TQ+β5AT+β6AL+β7TA+β8CV+β9SIZE+ε (模型1)

其中,CSPt-1、CSPt-2、CSPt-3分别代表前一、二、三期的社会责任表现。α和β是回归系数。

本文采用了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寻求在一定的显著性水平下,社会责任表现受公司哪方面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得到的回归模型如下:

CSPt-i(i=0,1,2,3)=α+β1ROA+β2CVβ3SIZE+ε (模型2)

从表3来看,模型2的整体线性拟合较显著(F统计值在1%水平上显著),解释变量间的共线性较弱(容差大于0.1,方差扩大因子小于10),回归模型的残差相互独立(D-W接近2),模型2的效果较好。但是调整后的R2为0.579,说明模型2中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有限,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

表3 的结果说明,总资产报酬率(ROA)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1得到验证,说明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从总体上看,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此外,公司规模(SIZE)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说明公司规模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本文再依次更换社会责任表现变量为前一期和前两期,得到的研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的结果说明,资本保值增值率(CV)与社会责任表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而,假设2得到验证,说明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前期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会使企业竞争力越强,这一点体现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

无论是相关性检验还是多变量回归检验,都得出一致的结果:(1)从总体上看,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2)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假设1与假设2 得到检验。(3)各期社会责任表现都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说明公司越大,社会责任表现越好。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企业竞争力的增值性和延展性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增加利益相关者的响应,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的声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可以维持公司的长久生存与永续发展。(2)在企业竞争力的延展性上,前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当期企业竞争力正相关。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作用于企业竞争力,这与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下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是相适应的。(3)从控制变量上看,各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公司规模呈正相关。大公司为了避免政治成本,要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会更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研究局限性

首先,每股社会贡献值的披露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同一项目的计算口径大相径庭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结果。其次,在企业竞争力的指标选择上仍待进一步探索。最后,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调整后的R2的结果还不太理想,说明可能有其他因素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因此,今后还要增加新的因素变量进行分析,以得到一个更全面可靠的研究结论。X

参考文献:

1.金培等.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杨蓉,杨宇.企业社会责任与核心竞争力――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

3.张旭,宋超,孙亚玲.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0,(5).

4.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3).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第3篇

良好的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完整评价一定时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正确合理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使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正常营业情况下获取利润的能力。良好的获利能力对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吸收投资和借款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标准。因此,获利能力的分析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主要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中体现。

(一)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反映企业初始获利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从企业营销策略来看,它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产生较大的盈利。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100%

如:销售毛利率=1000000.00/5000000.00×100%=20%。销售毛利率为20%,表明100元销售额能为企业带来20元毛利。

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在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是很大。与同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相比较,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政策、商品销售或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值,又称边际利润,它是使用最普遍的盈利能力的测定指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500000.00

/5000000.00×100%=10%

式中,销售净利率为10%,表明每100元销售额可最终获利10元。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净利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除同样受行业特点、价格高低和成本水平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诸如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所得税率等影响,故在分析时应多加注意。

(三)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又称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其资产产生利润能力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在式中的分子中,净利润所以要加上利息支出,其理由一是总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本,利息支出实际上是分配给债权人的一部分报酬,加上利息支出才能全面反映总资产的收益率;二是由于不同企业经营时的举债程度不同,利息支出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将利息费用加上,可以消除不同举债经营程度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使该指标在同行业中具有可比性。

总资产收益率从总体上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值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这项指标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确进行投资决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股东权益报酬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表明投资者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如果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借入资本成本率,则适度负债对投资者是有利的;反之,过高举债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可见,净资产收益率对投资者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值性。它是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从两个方面考核企业经营者对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一方面要求按照资本金保全原则的要求管好用好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生产经营方面,除了投资者依法转让投资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抽走资本金,要保持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本金,以保证财务状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实现获利的企业还要注重内部积累和再投入,以保证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企业长期获利能力,从长远利益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二、营运能力分析方法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能够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和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和经营能力越强。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方法主要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中体现。

(一)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用以测定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反映了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之间的关系。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周转速度及衡量企业对存货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公式中,存货平均余额是期初和期末的存货余额的平均值。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则存货平均余额应按季度或月份余额计算,先计算出各月份或各季度的平均存货,然后计算全年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有助于衡量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管理越有效;存货周转率低,存货周转慢,存货管理效率就会低。但并非越高越好,该比率过高,可能使企业存货储存过低,造成库存中断或存货短缺,影响生产和销售。

存货周转率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存货有不同的周转特点。准确衡量一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高低的标准应取决于同行业的存货平均水平和企业过去的存货周转情况。

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的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余额×365/销售成本

一般来说,造成存货周转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销售方式不对路;2.存货的库存管理不善;3.企业的销售能力不强;4.企业为了应付涨价或可能出现的短缺,而有意增加库存。

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正确了解库存变化原因,以便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判断。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是衡量企业赊销政策和对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5/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大,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时,还可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使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但是,也不能因付款条件过于苛刻,影响企业销售量,使存货周转率过低,最终影响企业的获利水平。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率,是评价企业资金流转速度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可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它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出每一元固定资产能创造多少销售收入,是衡量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一般来说,当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时,企业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就会提高。

(五)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总资产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衡量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其所有资产的运营效果及有效性。

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和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一般而言,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高。销售所产生的资金再投入生产,扩大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周转率也可以用总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率=平均资产总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三、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用于衡量一个企业在某一时点应付即将到期的债务的能力,故又称变现能力或短期偿债能力。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流动比率的一般标准是2,即流动资产相当于流动负债的2倍。

对流动比率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的流动负债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即变现性越强,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还债,但过大的流动比率可能表明企业对资金没有能够有效运用。(2)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来看,流动负债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作为企业来说,流动负债高,资产的流动性大,可能表示盈利能力低,资金可能处于闲置状态。(3)流动比率要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该比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4)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及存货周转速度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后,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它是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债务能力的更灵敏的比率,即: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通常情况下,1∶1被认为是较正常的速动比率。但在实际分析时,应根据企业性质和其他因素来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而论。通常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中有较大部分不易收回,可能会成为坏账,那么,速动比率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另外,还要考虑待摊费用和预付账款等其他变现能力差的项目。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指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随时可以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即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现金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终手段,它具有直接支付能力。一个企业,如果现金缺乏,就可能发生支付困难,将面临财务危机。因此现金比率高,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偿还债务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现金比率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资产未能得到有效的运用。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债务股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它反映了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得来的。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的程度。通常,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差,反之,该比率越低,偿还债务能力越强。

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对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一般而言,处于高速成长或企业运营初期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要高一些。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权衡利弊得失,然后作出正确的财务决择。

2.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指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从上述公式可知,股东权益比率与负债比率之和等于1。因此,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3.债务股权比率

债务股权比率也称产权比率。直接反映债权人利益和股东权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投资比例。它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也称产权比率。

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

4.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债务总额与有形净值的比值。有形净值是股东权益中有形资产的数额,即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值。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资产净值)×100%

该比率较低比较好。

5.偿债保障比率

偿债保障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该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是企业长期资金的最主要来源,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不能作为经常性的现金流量。因此,用偿债保障比率就可以衡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6.利息保障倍数

用以衡量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所得倍数。该指标使用损益表项目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息前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说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很难举债经营。当然,短期内利息保障倍数也可能小于1,但由于有些费用项目不需要到期支付现金,因而支付利息可能并不困难。

7.其他影响长期偿债风险的主要因素

(1)长期租赁。如果企业经营租赁经常发生,且期限较长,数额较大,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筹资,这样,到期必须支付的租金就会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2)或有事项。指现在无法确定,但在将来可能会对企业带来损失的事项,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已办贴息的商业承兑汇票,尚未解决的税款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和经济纠纷案因败诉产生的经济赔偿等。

(3)担保责任。包括企业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的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的担保等。

因此,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影响。

四、业绩指标分析方法

(一)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当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平均净资产即平均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净资产中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

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平均每百元净资产所获取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标志着股东投资的回报率越高。

对净资产为负值的企业,可按总资产报酬率分析。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总资产报酬率表示平均每百元资产所获取的息税前利润,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三)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又称销售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营业利润率表示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取得的营业利润。它反映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比率越大,表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所得到的利润越高。

(四)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

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又称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当该指标为100%时,说明该企业所有者权益实现保值;大于100%时,说明该企业所有者权益实现增值,该指标越高越好。

(五)社会贡献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第4篇

一、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1 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国有森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企业相比,国有森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象和经营过程都有着显著的特殊性。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分布广阔,种类构成复杂,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也是国有森工企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对象,是国有森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森工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其经营对象具有多样性和再生性: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复杂性、全面性、均衡性、长期性、阶段性和风险性。

2 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综合考虑森工企业财务评价的总目标和影响森工企业财务评价的多方面因素,采用分解、协调等方式,从覆盖资本经营周转全过程的赢利、营运、偿债和发展能力四方面,按照企业财务分析的轨迹,参考“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具体选择了投资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八项指标作为国有企业财务评价的基本指标。

二、我国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

森工企业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重要一环,目前的森工企业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业绩评价轻未来业绩评价;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等微观指标中存在着问题。

1 指标设计过分偏重于政府部门的需要。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在指标设计上未能完全摆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影响的结果。

2 现行指标对森工企业财务状况的揭示不充分。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由四部分指标组成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其中获利能力指标对森工企业获利能力十分重要的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列入营运能力指标中,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没有反映。

3 获利能力指标不够完善。在获利能力指标中现行指标体系由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构成对森工企业获利能力十分重要的净资产收益率(即权益报酬率或资本净利率)却没有被列入其中而资本保值增值率列,人森工企业成长能力更为合适。

4 反映营运能力指标不足。现行财务指标体系中评价营运能力的指标只有两个即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贷周转率。仅以这两个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营运能力是不足的,因为它们只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而作为企业营运基础的、并占企业总资产较大比例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没有得到相应的反映。

5 其他指标不够充分。除了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外发展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也不够充分。发展能力是关系到森工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及能力的重要指标。但是在目前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对这部分并没有确切的指标来反映。

6 现行指标未能充分利用会计提供的信息。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除了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来总括反映企业经营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还增设了财务状况表来动态地反映企业经营年度内资金的变动情况从而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而现行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是利用前两个报表所提供的经济信息,而对后一报表提供的信息却丝毫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不能全面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完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1 建立完善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设想。已有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存在一些缺陷而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然而我们不应否定财务指标对森工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作用森工企业的财务业绩始终是森工企业财务评价的落脚点。只要对已有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不足进行分析就可使其得到改善和拓展达到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目的。

2 完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能满足决策需要体现森工企业财务评价体系的总目标在系统的全面性特点指导下我从森工企业的获利能力状况、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四个方面分层次来构建指标体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速发展以及中国正式加入WFO,亟待振兴的林业经济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威胁。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完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树立森工企业经营管理者新的财务评价指标的观念,对森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现行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以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借鉴西方有关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提出如何完善森工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重点分析获利能力状况。获利能力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的体现。除了对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指标的分析以外,还要对智力资产贡献率,获利稳定系数,研发费用利润率等作出分析。

第二,财务效益状况是构成森工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内容。所以森工企业在财务效益状况中除了对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非筹资现金净流率等指标分析意外,还应该对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营业务净现金流入率等指标进行完善。

第三,资产营运状况是提高森工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途径。森工企业的利润是在不停的资金周转中产生的。但应该注意的是,在评价森工企业资产周转效率时,要根据不同情况,考虑生产周转和行业差别因素。

资本保值增值率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乌当区;主导产业;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现代装备制造(含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制药、特色食品这四个产业是贵阳市乌当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这些产业的产值在乌当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超90%。不过,就经济效益来看,各产业的具体情况如何?借助相关指标,本文运用乌当区工信局对该区规模企业近五年的问卷调查数据,对这一问题予以了回答。

一、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一)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的是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从有数据的72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近五年来,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分别有60%、62.5%、63.64%和76.92%的企业资本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良好,在大多数年份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100%,资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企业发展后劲较强。显然,从整体上看,乌当区各主导产业中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均较好,资本保值增值率高于100%的企业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比较而言,在所有行业中,新材料产业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总体最好,装备制造业、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依次递减。

(二)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企业利用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从有数据的55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现代制药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业中资产负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的企业所占比例,依次为71.43%、70%、65.38%、62.5%。显然,从整体上看,乌当区大部分企业都具备较强偿债能力,企业经营风险不高。究其原因,有可能是企业自有资金比较充足,暂时不需大规模举债,也有可能是因为企业决策层在经营过程中比较谨慎,不轻易借款进行投资,还有可能是企业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偏差。比较来看,主导产业中现代制药业、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经营风险整体上依次递增。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从有数据的70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装备制造企业的年流动资产周转率除极少数较高外,其他企业大都集中在“5-40次/年”之间。剩余的主导产业中,新材料行业、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企业的年流动资产周转率分别主要集中在“5—35次/年”、“5-35次/年”和“5-20次/年”之间。总之,从整体上看,近些年来,乌当区除极少部分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大起大落,波动较大以外,绝大多数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相对稳定,且绝大部分都高于“1.52次/年”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而言,在各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总体较高,新材料行业和特色食品业规模企业的流动利用效率大致接近,而现代制药业规模企业的流动资产利用效率稍低。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的是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收益能力,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从有数据的74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在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1%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7.78%、62.5%、42.86%、28.57%。总之,从整体上看,近些年来,乌当区各行业规模企业的收益能力大都比较稳定。不过,比较来看,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业这四个主导产业中企业的整体收益能力依次递减,且差距较大。

(五)产品销售率

产品销售率,反映的是企业产销的衔接情况。从有数据的66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相差不多,分别有64.71%、63.64%和62.5%的企业产品销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6%,并且,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中,分别有29.41%、27.27%和12.5%的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销售率高于100%。现代制药业的产销衔接状况较差,产品销售率低于50%和位于50-80%之间的企业所占比例各为50%。显然,从整体上看,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大致接近。比较而言,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销衔接状况相对最好,而现代制药行业相对最差。

(六)产品销售增长率

产品销售增长率,可用来评价企业成长状况和发展能力。从有数据的67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装备制造业中产品处于导入期,即产品的年销售增长率很低,小于10%,但在不断提高的企业所占比例为5.88%,产品处于成长期,即产品销售增长率大于10%的企业所占比例为47.06%,产品处于成熟期,即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率在0.1%至10%之间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4.71%,产品处于衰退期,即产品销售增长率小于0的企业所占比例为32.35%。新材料产业中有58.33%的企业产品处于成长期,8.33%的企业产品处于成熟期,33.33%的企业产品处于衰退期;特色食品业中有77.78%的企业产品位于成长期,22.22%的企业产品位于成熟期;现代制药业中所有企业的产品都处于成长期。比较而言,现在制药业企业的产品全部处于成长期,特色食品产业企业的产品只分布于成长期和成熟期这两个时期,新材料产业企业的产品分布于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三个时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分布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据此来看,现代制药业和特色食品业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均会有较强的发展,而新材料业和装备制造业中产品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需及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能力。

(七)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体现了企业当年资本积累的能力,可用来评价企业的发展潜力。从有数据的69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在特色食品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四个主导产业中,大多数年份存在资本积累,即资本积累率为正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83.33%、75%和72.73%。据此判断,乌当区各主导行业大多数的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均有所扩大,发展潜力较强,并且,特色食品业中所有规模企业都存在资本积累,企业资本保全性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最大。在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三个主导产业中,分别有16.67%、25%和27.27%的企业近年来资本积累率为负数,企业资本存量受到侵蚀,再生产能力有所削弱。总之,从行业企业总体的发展潜力来看,四个主导产业中,特色食品业企业的发展潜力最强,而新材料产业、现代制药业和装备制造业这三个行业依次递减。

(八)总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体现的是企业资产规模的增长状况。从有数据的73家乌当区规模企业来看,近五年来,在装备制造业、特色食品业、现代制药业和新材料产业中,大多数年份总资产有所增加,即总资产增长率是正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70.59%、70%、62.5%和53.85%,而大多数年份总资产受到侵蚀有所减少,即总资产增长率为负数的企业所占比例,在以上四个主导产业中分别为29.41%、30%、37.5%、46.15%。显然,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保持资产稳定增长、发展性较高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且大致相当,而新材料产业中保持资产稳定增长的企业所占比例最低。

二、结论

从乌当区四个主导产业的经济效益指标来看,装备制造业中的企业虽在保持资产稳定增长、流动资产的利用、产品产销衔接方面总体最好,但该行业企业的收益能力、经营风险、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整体上相对较差,而在企业发展潜力方面总体最差。新材料产业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经营风险、流动资产的利用、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总体较好,但企业的收益能力、保持资产稳定增长的情况总体最差。现代制药行业企业除经营风险和收益能力整体较好外,企业的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总资产的持续增长等均相对较差。特色食品业企业除经营风险、资本运营效益和安全状况总体最差外,在流动资产利用、收益能力、产品的产销衔接、发展潜力、保持资产稳定增长方面,均相对较好。比较来看,在四个主导产业中,新材料产业和特色食品业中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较好,装备制造业次之,而现代制药业较差。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现代制药行业各个企业的产品均处于成长期,可能是导致该行业企业在产品产销衔接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差的原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