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识字教学的定义

识字教学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识字教学的定义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遗传学实验;亲子鉴定;微卫星;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Q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6-0247-03

遗传学是生物类和农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以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为特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1]。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课程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而遗传学实验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实验课程和设计,以验证性和示范性实验为主,实验对象主要集中在染色体水平。在高等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和提高主观能动性为主,因此遗传学实验的设计可以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培养具有创造力的科研人才[2]。

亲子鉴定也称亲权鉴定,是指通过对子代个体遗传特征的分析确定可能的父母,或通过父母的遗传特征来寻找可能的子女[3]。在水产生物家系选育的过程中,亲子鉴定技术可以对早期家系混养的个体进行有效的亲缘关系判定[4]。微卫星标记,由于其共显性和高重复性特点[5],在遗传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将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亲子鉴定的实验引入了遗传学实验中。本实验设计了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进行缢蛏亲本和子代个体间亲缘关系鉴定,是一个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原理

微卫星(Microsatellites)以1-6个碱基为单位进行串联重复,两侧的单拷贝序列较为保守,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特性,是一种理想的共显性分子标记。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子代分别遗传父本和母本的一个等位基因,对于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个体,便可排除在外。因此,通过分析亲代和子代的微卫星标记的长度变异,可以有效进行亲子鉴定。通过该实验,熟悉实验过程和分析技术,掌握亲子鉴定的原理与技术,深入理解孟德尔定律的内涵。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在缢蛏繁殖季节,以一对一的方式构建家系。结束,取亲本个体外套膜分别浸泡于无水乙醇中保存。次年,每个家系随机采集30个子代,取其外套膜组织,保存在无水乙醇中,备用。

2.DNA提取。缢蛏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酚氯仿抽提法。取0.2g缢蛏样本组织剪碎,溶解于裂解液中,彻底裂解至澄清;在裂解液中加入500uL苯酚,12000rpm离心2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500uL氯仿,12000rpm离心20min;吸取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预冷无水乙醇,静置20min,12000rpm离心15min;弃掉上清液,将DNA溶解于100uL无菌水中,-20℃保存备用。

3.PCR扩增。用于缢蛏个体亲子鉴定的微卫星引物6对,合成5′上游荧光引物(FAM)(表1)。PCR反应体系为25μL,含1×TaqMasterMix,上、下游引物各0.2μmol/mL,模板DNA20ng;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8℃退火30s,72℃延伸30s,进行35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4.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配制1%的琼脂糖凝胶凝胶,检测DNA和PCR产物,通过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并拍照。

5.毛细管电泳检测基因型。将PCR样品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利用GeneMapperv4.0对微卫星的分型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验结果

本实验包含了核酸提取,PCR扩增,凝胶电泳初步检测以及毛细管电泳基因分型;采集的样本包括1对父母本和10个子代。实验中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同学分别提取2个样本的DNA,之后每组同学对12个样本进行2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和基因型检测。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本实验对于微卫星引物扩增产物的检测,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初步检测,保障实验中能够扩增出预期的产物(图1)。但是,由于凝胶电泳分辨率较低,而微卫星等位基因片段差异较小,需要进一步根据采取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方法。

2.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本实验设计了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单向引物,采用了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对PCR产物进行了进一步检测,利用GeneMapper软件获得了样本的测试峰图和基因型,并转化成扩增产物的长度表示。以引物以M129857为例,测序结果的数据如图2所示,分别为母本、父本和10个子代的基因型。该引物可以获得4种基因型,假设母本为ab,父本为cd,那么根据孟德尔定律,这10个子代的基因型必然是4种组合,包括ac,ad,bc和bd。学生通过对比各个微卫星引物扩增产物在父母本和子代个体中的片段大小,可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四、实验教学总结

在高等教育阶段,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教学是科研的理论基础,而科研是教学的实践、补充和延伸。本实验中,我们利用了6对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实验,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也是对孟德尔定律的再次理解和实际应用。在传统的遗传学实验中,以掌握实验方法为出发点,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仅僅是照搬实验步骤和机械性重复,缺乏主观能动性。本实验的不同在于是一个科学性的综合性实验,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具备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相当于一个小课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本实验属于综合性实验,涉及到了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技术的改进。例如,对于传统的核酸抽提,我们进行了步骤简化,这样就可以节约时间。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抽测,对PCR结果进行初步检测,之后主要采用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保证基因分型更加精确。对于整个实验,注重遗传学分析即基因型的判断,更加深刻理解遗传的本质。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问题学生;更多;赏识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品行、学习表现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会犯一些不大不小的错误,其表现为:厌学,迷恋网吧;不守纪律,易和老师发生冲突;抽烟酗酒,谈恋爱;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

问题学生由于频出问题,常常招来家长的斥责和老师的批评。然而,教育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对问题学生过分的斥责和批评,往往会使教育步入事与愿违的歧途。教育问题学生实现转化的最有效方法是给他们以更多的赏识。

赏识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世界六大著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教育通过激励表扬的手段,肯定教育对象的优点和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它是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的爱的教育,是学生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向上,快速成长的金钥匙。

赏识教育的首创者周弘曾用这种方法使自己年仅八岁双耳失聪的女儿,背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一千位,创造了世界之最。他的女儿在小学连跳两级,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进而成长为留美博士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的发挥则是以前的3~4倍。

人无完人,但皆有其长。一位名人曾经这样说过:“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卓越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树是这样,人亦应如此。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同样清楚地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九种智能,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潜能。问题学生尽管瑕疵多多,问题不少,但他们身上必定存在有可供教育者赏识的闪光之点。一个好的教育者,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找到问题学生身上多少缺点,而在于他善于发现问题学生身上别人发现不了的优点。

现代心理学认为,无论多么顽皮多么冷漠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都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也同样告诉我们,人们总是喜欢不断增加褒奖,并且不断减少批评,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别人赞美。因为赞美会使人有成就感,会使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对人生充满信心,对成功充满希望,激发对成功的内驱力。赞美对问题学生来说更是求之若渴,因为,在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经历中,听到最多的是批评与指责,很少有赏识与赞美。如果说,人的成长,酸甜苦辣皆有营养,那么,在问题学生那里,突出表现为苦辣过剩,酸甜不足,这种“营养”供给的失衡,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赏识和表扬是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精神滋补品。

转变问题学生,既是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又是育人的难点,也是不可回避,不可推卸的工作职责。赏识教育是转变问题学生的催化剂,是促其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因此,作为教育者,对问题学生要处处留心,仔细观察,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观察其缺点,要像伯乐相马那样善于发现潜能,扑捉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给问题学生创造获得赏识鼓励的机会,搭建展示特长和本领的平台。

首先,要破常规树标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抓纪律促学风正班风,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以树立学习标兵、守纪标兵、文明标兵等形式,发挥楷模引路作用,推动班级整体发展。然而,这些标兵的荣誉光环,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永远是不可企及的水中月,镜中花。为了激励他们充满自信,重塑自我,班主任、辅导员可在问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上做文章。针对他们能歌善舞的特点,安排各种文艺活动,让他们展示其艺术天赋,将他们树为文艺标兵;针对他们爱好体育锻炼,擅长体育竞技的特点,组织各种体育比赛,让他们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将他们树为体育标兵;针对他们在劳动中挑重的,干累的,乐于吃苦的突出表现,可评他们为劳动模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这种让标兵与问题学生结缘的做法,可大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意识。 其次,要据弱项设奖项。一般说来,学习纪律是问题学生的弱项。正是由于他们学习自觉性不高,自律性较差,才成为问题学生。要想让他们在弱项中找回自信,求得进步和发展,班主任、辅导员可增设一种使问题学生“跳一跳,够得着”的特殊奖项,以奖代赏,助推他们进步。比如,在学习纪律方面,可根据进步幅度的大小增设进步奖。提高问题学生的获奖几率,为他们获得表彰奖励创造更多的机会。

其三,要建立问题学生档案。这是一份特殊的档案,是问题学生的档外之档,是用来收集记载问题学生突出成绩,进步表现,文明行为,潜能表现的“功劳簿”。辅导员、班主任在与问题学生谈心之余,可让其翻阅浏览,了解自己真实闪光的一面,了解老师对自己优点的关注和成长进步的重视,培植他们的成就感和积极向上的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知己之情,催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而且在行动上可以起到诱发其巩固成绩,锦上添花之效。

其四,要发挥间接赏识的作用。借他人之口间接赏识,往往能取得当面表扬、直接肯定所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人常说:“闲谈勿论他人非”,作为教育者,在与人交谈时,要有意识地谈论问题学生的尚佳表现和闪光之处,借他人之口,将赞美、肯定、赏识的信息,传递给问题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的自觉,增强他们对老师的感激和信赖。这种间接赏识的做法,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和奋发向上的欲望。

其五,要定期与家长联系沟通。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往往习惯于只谈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很少涉及甚至闭口不谈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与家长这种“告状”式的交流与沟通,其结果是借家长的口斥责学生,借家长的手打击学生,反映到教育过程中来,只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反感和对抗,引起对错误的不思悔改,甚至变本加厉,这无疑是教育者的败笔。因此,班主任、辅导员要力戒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过程中,尤其是与问题学生家长的联系沟通,要切记多报喜少报忧,多说是少说非,让家长以乐观的心态赏识孩子,赞美孩子。使问题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激励中获得进步转化的动力。

最后,要给他们做干部的权力。在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是管理的重点。一次又一次班委会改选,都很难改变问题学生被管理者的地位。在他们心中很少产生做干部,成为管理者的念头和想法。学生在校,理应全面发展。做学生干部,锻炼组织能力,本应是每个学生不可剥夺的学习权力,尤其对于那些自信心缺失的问题学生来说,更是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因此,教育者要在适当条件下,尽可能地给问题学生安排一些自身能力能够驾驭的组织任务和管理工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以实行学生干部轮换制,使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在内都能够对干部工作有所经历,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教育者的这种让问题学生抬起头来做人的做法,蕴藏着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它一定能激发问题学生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另外,也能使他们亲身感受到问题学生的存在给班级管理带来的阻力和影响,有利于他们自我反思,调整心态,校正行为,迷途知返,实现自我转变。

转化问题学生使之成长为社会有用之人,是社会的呼唤,家庭的期盼,更是学校的责任。作为学生德育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育人重点,要善于运用激励赏识的育人之道,并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使问题学生在更多的赏识中告别过去实现转变。

参考文献

[1]《周弘作品集——赏识教育大全》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5.06

[2]《教育艺术》2011.4题目“用尊重欣赏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作者—姜敏。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一、基本字的特征解读

关于《识字、写字基本字表》,新课标指出:“这些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虽未直接下定义,但点出其三大特征,这有助于我们明了其内涵:

其一,构形简单。纵观300个基本字中的大部分,构形的确都并不复杂或不十分复杂。此为识字、写字基本字的特征之一,但这不是构成基本字的必要条件。比如,表中的“画、饱、然、海、亮”等,构形就不简单或不太简单。

其二,大多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即具有很强或较强的构字能力。但这也不能成为必要条件,如,“饱、跑、包”都在基本字表中,而在现代常用字和通用字中,除了“包”以外,“饱、跑”都不能成为其他汉字的结构成分。

其三,重现率高,即使用频率高。具体表现是,在语料中覆盖率高。这才是识字、写字基本字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的”与“勺”、“窗”与“囱”、“吃”与“乞”、“知”与“矢”、“穿”与“穴”、“跳”与“兆”,后者都比前者构形简单得多,构字能力也强得多,但前者进入基本字表,后者没有进入,那是因为后者的重现率远低于前者。《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2500个汉字,表二1000个汉字),三表选择汉字最主要依据就是重现率的高低。教育部、国家语委的《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指出:“五年的用字调查显示,覆盖率达到80%、90%、99%的汉字个数分别在581~602、934~971、2314~2400之间,其占汉字总数的比例分别没有超过7?郾15%、11?郾49%、28?郾47%,也就是说每一年不超过用字总量30%的高频汉字覆盖了全部语料的99%。因此高频字的使用数量相对稳定。”可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表二的汉字,虽同为常用汉字,但就覆盖率而言,其实具有天壤之别。而《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汉字的覆盖率又远远高于表一中除了它们之外的其他汉字。

这三个特征也是确定识字、写字基本字的三个标准。构形简单和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是重要特征,但只是辅助标准;重现率高是主要特征,才是首要和核心标准。

二、基本字表隐藏的识字教学规律

上述标准或条件隐藏着识字教学的规律,或者透露出识字教学规律的种种端倪,我们管窥一斑,并适当加以延伸,便可揭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主要规律之全貌。

(一)汉字规律

“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是基本字的三大特征之一。以此为条件确定基本字,是以汉字主要特点为依据。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第一学段必须先学这些汉字,实际上在告知我们,识字教学必须首先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

关于汉字的规律,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发现。以下两条对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有着导向性、规约性的意义:一是汉字的理据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六书”法则,它首先赋予汉字内部结构以理据性。汉字由笔画或偏旁构成,由几笔几画,由什么偏旁构成,不是随意而为,而有其内在的道理或根据。概而言之,汉字因义赋形,形与义具有内在的联系;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声符表示读音,形与音本具有必然联系。二是汉字构字的系统性。系统性为“六书”尤其是形声造字法所赋予。相当多的声符和义符具有很强的构字能力:首先是以共同的义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系统内部的汉字具有内在的意义联系。如“隹”为义符的字有“雀、雁、鹰、雏”等,意义都跟鸟有关。其次是以共同的声符为中心构成的系统,如以“分”为声符的字有“气、份、芬、纷、粉”等,都是前鼻韵母的字。基本字“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也就是基本字多数能够充当义符和声符。

(二)汉字认知规律

“构形简单”“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还暗示我们,汉字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构形简单”为标准确定基本字,才能与第一学段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相适应。而学习心理学研究还表明,经验里已有的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容易,经验里阙如的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识记汉字音、形、义的过程,就是对汉字信息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在信息论看来,在信息传送过程中,一种是新信息,一种是冗余信息。新信息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目标,是信息量;超出了最低所需信息量的那部分信息是冗余信息,信息量为零。新信息愈少,就愈容易学。教某个汉字时,经验里没有的是新信息,经验里已有的是冗余信息。如,学过“木”和“才”,再学习“材”。单就字形而言,“木”和“才”的基本笔画和结构都是冗余信息,只有二者的组合和“木”字字形的细微变化才是新信息,除去冗余信息,新信息其实并不多。基本字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就让后续学习的汉字字形中拥有学生熟知的成分,因而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经验里没有的转化为已有的,让新学习的汉字增加了冗余信息,减少了新信息,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三)与书面语学习互动规律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将重现率高取代构字能力强作为基本字的首要和必要条件,更暗示了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最重要规律——识字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书面语学习互动。为什么?因为学习识字本身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学习书面语服务。要实现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互动,汉字学习就必须以学生的言语活动为中介,也就是要与学生特定阶段的读写活动相适应,简单地说,所学的字必须能够运用于最近阶段的读写实践。《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300个汉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最常用的汉字,尤其是小学第一学段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先要用到的汉字。换一句说,它们能经常出现在这个学段的教材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中,先学这些字,既可以让识字为书面语言学习服务,也能以读写活动巩固识字,实现互动相生。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汉字的三大特征并非并行不悖,非但不能齐备,有时更相互矛盾。因而,《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300字,是三个标准彼此沟通、协调与平衡的结果。同样,识字教学特殊规律之间,也绝非都能和谐运行,更多的是存在着千缠百结的复杂矛盾,彼此冲突或对立,相互牵制或相克,因此,遵循某些规律,往往悖逆另一些规律。比如,着眼于汉字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应先学“囱”和“穴”再学“窗”,先学“口”和“乞”再学“吃”,但遵循与书面语言学习互动规律,显然应先学“窗”和“吃”,因为“窗”和“吃”重现率高,先学才便于在读写实践中运用。

三、基本字表背后的科学识字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告知我们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律及其关系。若进一步深究,则可以认识科学识字的具体含义。科学识字是遵循识字教学规律的识字教学。而所谓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其实根本无法实现所有规律的契合,更不用说相得益彰,只能在全面认清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规律的平衡与调和。当规律之间冲突或相克时,彼此宽容和接纳、互相妥协和让步才是平衡与调和的唯一途径,换言之,识字教学各种规律的妥协、让步、平衡与调和,才是遵循识字教学规律的要义。在汉字规律和与书面语学习互动规律之间,后者为主要方面,因为,识字非终极目的,为学习书面语言服务才是。在认知规律和汉字规律之间,前者为主要方面,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协调平衡的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换一句话说,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基本指标判断识字教学的科学性:

其一,合适的字量。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个汉字,会写2500个,这一识字总量有相当的科学依据。旧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识字总量与此相同,但具体分配到各个学段却不尽合理。经过十年课程改革实践的检验,一线教师普遍反映第一学段识字量偏大,超过该学段学生的承受力。新课程标准在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后进行了调整,减少第一学段的识字量,增加第三学段的识字量: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使各个学段的识字数量更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承受力,也就更具科学性。

其二,合理的字种。确定字种就是确定应学哪些字。汉字总量高达6万个,绝大多数汉字在现代都失去了使用价值,成为所谓的死字。因此,相对于确定字量,确定字种对于识字教学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从书面语学习角度看,小学阶段要求会写的2500字必须在阅读中经常得到复现,在写的活动中经常得到运用,方能确保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互动。从认知角度看,也才利于巩固,避免遗忘。因此,语文课标里要求会写的汉字重现率必须排在所有汉字的前2500位。新课程标准根据重现率制定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小学阶段要求会写“表一”中的字,第一学段要求会写《识字、写字基本字表》中的字(但不限于此),也就是确定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字种,部分确定了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的字种,从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目前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

其三,得当的字序。力求做到:先学结构简单的字后学结构复杂的字,这符合汉字规律,也符合认知规律;先学重现率高的字后学重现率低的字,这符合与书面语学习互动规律。有人研究了现行的7套小学语文教材,发现第一册共同的生字只有18个,这充分说明当下识字教学茫然无序的程度极其严重。其结果是,先学的汉字用不上,用得上的汉字还没有学,识字与书面语学习严重脱节,不能互动,极大地降低教学效益。新课程标准制定了《识字、写字基本字表》,明确规定第一学段要先学这些字,也就部分地确定了字序。尽管只是部分而不是全部,但这在识字教学史上毕竟是第一次,识字教学茫然无序的现状可以得到部分纠正,从而向识字教学科学化方向又迈出极其重要的一步。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六书”理论; 历史演变;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六书”理论以《说文解字》为载体,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新时期。我们发现,在前三个时期中,“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均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代以来的新时期,“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发挥的有效性却在逐渐降低。面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张以“六书”理论为视角,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六书”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创立时期――东汉

东汉时期,班固、郑众、许慎分别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目。三家具体名目依原来排序罗列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郑玄注《周礼》)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1]

三家的说明,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其中,许慎不仅说明了“六书”的名称,而且还对每一书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影响最大。他对“六书”传承、阐发和运用的成果――《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的物质载体,在后世绵延不断,久远流传。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说,东汉时期是“六书”理论研究史上的创立期。有了理论基础,“六书”开始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并在其后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最主要的方法。

(二)中兴期――宋元明

在“六书”理论的研究史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在整理研究《说文解字》方面最典型最具影响的代表是徐锴、徐铉,史称“大小徐”。他们无论是以私家著述还是官刊本的形式,校理或传注了载有许慎“六书”理论的《说文解字》,从而,为研究“六书”学说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的徐锴还首开阐发“六书”之风,并创“凡六书为三藕也”之说。[2]王安石的《字说》,尽管一概用会意说形声字,自多穿凿附会之说,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六书”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王圣美“右文说”着眼点也在形声字,提出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世称“右文说”。[3]

“六书”理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是继续性的,继承和整理了文字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有些是开创性的,丰富了古文学研究的理论宝库。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继承与创新,丰富了“六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三)鼎盛期――清

清代是我们所说的“六书”理论研究的鼎盛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六书”性质的突破。继杨慎“经纬说”之后,戴震对“六书”进行了“体”“用”的分类,提出了“四体二用”说。他认为,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书之体止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为字之用”。二是“右文说”研究在这个时期有新的发展。清代学者发明的“以声为义”、“声近义通”、“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都是在宋代“右文说”的启发下做出的;对于语源学的研究,“右文说”更是提供了重要门径。三是转注研究,在清代可谓星光灿烂。戴震创为“互训说”。其弟子段玉裁力倡其说“转注犹言互训也”。王筠也指出:“故转互为注,遂为转注之律令矣。”朱骏声创为“词义引申说”。其转注是“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也就是词义引申。将身创为“立部属字说”。许宗彦、孔广居,张行孚、陈醴等学者均从之,并谓“此真转注之的解也”(孔广居《说文疑疑》)。“立部属字说”与“互训说”不仅在清代二分天下,今亦有从其说者。转注研究绵延到晚近,章太炎曾创为“音转说”,也是一主要派别。[4]

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继续对“六书”进行系统地总结与阐发,有些对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的探讨虽然很有创见,但在“六书”理论上却没有多少创见。因此,我们说,清代的“六书”理论研究没有多少新的突破。

(四)新时期――近代以来

近代以来,传统“六书”理论研究处于一种新的时代氛围之中,具有一种全新的面貌和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六书”性质的研究。学者们仍有坚持“六书”为“造字之本”者,有继续“四体二用”说的研究者,还有对其进行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当做教学条例、识字方法研究的。他们的见解,自成其说,颇有益于现代文字学理论系统地构建与完善。[5]

二是对“六书”各“书”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字学家对形声转注和假借的研究倾注了不少热情。在对“六书”进行的总体分类上,有“四体二用”之说,还有将“六书”分为“形系”和“声系”或“尚形”和“尚声”的。

三是对汉字基本类型及结构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唐兰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之外,汉字结构类型的分类特点,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詹勤鑫提出的“新六书说”。他将汉字结构类型分为“比传统六书更加明确”的六类: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6]

“六书”理论虽然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它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却开始下降,“六书”不再是最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加强“六书”理论的研究和探析,对于发展文字学和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就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7]

(一) “六书”理论在古代蒙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张志公先生总结的传统语文教育的识字教学经验中,集中识字便是最重要的一条。而决定集中识字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便是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这样,“六书”理论在蒙学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六书”理论一提出来,就一直被汉字研究学者奉为圭臬,成为汉字研究的准绳,并历代沿袭,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系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六书”的规则教给儿童,一般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清人王筠在《教童子发》中说“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历史证明,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历经千年而不衰。

古代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字左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子在2000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要的基本识字量。“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古代蒙学的识字效率。中国按照汉字结构分类集中识字的传统教法,起源于西周。六书教学方法的大盛则在小学发达的东汉、魏晋时期。可以说,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六书”理论,支撑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小学识字教学,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二)“六书”理论对当代识字教学的启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它不仅决定语文学科的后继学习,也影响着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统观目前的识字教学,不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识字兴趣极差,识字教材大多采用随文识字和分散识字,缺乏必要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识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回归、借鉴传统“六书”可能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针对部分小学教师文化素养不深、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古代汉语常识,特别是以“六书”为中心的文字学方面的知识。

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至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能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还能伴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结构。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古代字形讲述古代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字义,又有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别字。例如:小学生往往容易将“礻”(示) 和“衤”(衣)相混淆,教师只要向学生强调凡是从“礻”的字均与祭祀有关,凡是从“ 衤”的字均与衣服有关,这个问题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还能掌握一系列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上生字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很有必要结合“六书”理论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师配以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多媒体教学。

有些古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古人造字充满智慧的联想和想象,既方便了汉字的产生,又方便了后人好认好记。所以,“六书”应该成为现代识字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如在教“吠”字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会意字,是“狗”与“口”合形而生意,而且突出了“口”,是狗张大嘴在叫,正好是“吠”(狗叫)的意思。

普通的识字方法是把汉字拆开来看,拆开来学和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字的趣味性丧失,认字成了枯燥的机械劳动,自然难有好的效率和效果。汉字是充满趣味的,形意同位,美如图画的。进行汉字教学,教学生识字记字,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字的字源,知道汉字书写形式的流变,懂得“汉字六书”理论中包含的种种道理。只有这样,教学才可能更有效果,学生才可能对汉字发生兴趣,从而学好汉字。

3.从识字教材角度看,针对当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材生字表中的生字排列缺乏内在联系的现状,很有必要在教材后再附录一个以“六书”作为关联的集中识字的新生字表。现在小学所用的几个版本的识字教材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紧跟时代步伐,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密切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生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教材中的生字表顺序基本是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生字之间缺乏必要的、系统地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纵观古代识字教材的范本“三、百、千”,在古代蒙学的识字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因就是这些识字教材言简意赅,容量丰富,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从“六书”理论和韵语化角度集中识字,在当时流传甚广。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按照“六书”理论,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对语文教材中原有的生字表重新分类汇总,根据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生字表,与原有生字表相结合,供教学参考。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过分拘泥于“六书”,对于一些字型、字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法从“六书”角度来分析的字,老师应及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教学。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字因人而异,才能使“六书”识字法真正达到使学生受益、教师省力的效果。

指导教师:耿红卫

参考文献

[1] 董志翘 杨琳.古代汉语(上册)[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91.

[2] [5]韩伟.“六书”研究的历史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2004,(1):124,126.

[3] 韩伟.试论宋元时期的六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3):79.

[4] 韩伟.论六书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学术蕴含[J].深圳大学学报,2007,(5):129-130.

识字教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环境 激发 发展

PISA从吸取资讯、解读资讯、思考和判断能力这三个层面来衡量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根据PISA的定义,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以达成个人目标、增进知识、开发潜能,并运用资讯,有效参与现代社会的复杂运作。阅读进行的前提就是识字。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教学。然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识字教学还仅仅停留在就识字论识字的状况。

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呢?通过实验,我认为:

一、树立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教学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1.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在识字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主动识字的潜能,使学生在主动识字中,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2.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能源。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只有“乐学”,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勇于探索,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课堂模式,构建素质化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研究教材、学生、教法、教态、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等,更要研究如何打破传统课堂内容和形式的封闭,在开放中争取更大的作为。

1.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从“笼子”里放出来。课堂上可采取学生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或情景表演、师生一问一答或教师讲述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2.课堂不囿于教材,延伸到图片、画报、电影、电视和各种传媒。课堂的开放要求教师要有开放性的备课、开放性的教学。把课堂延伸到与之联系的现实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愿学、会学、学活、学好。

三、营造创新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存在系统。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展开的,教学的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的教学环境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性质和成果。

1.创新多彩的感知环境,促进学生感官的发展。教室和校园,是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充分利用这两个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进行识字训练。在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就从学生最需要、接触最多的课表、课本入手,把课表放大、写全,贴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可见,并通过教学生认书名、班风、名人名言、对照课表做课前准备、学习整理书包、开展相应游戏和竞赛等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许多汉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理能力;校园里每一条走廊都被写上名字,墙上还张贴着名人名言、校风等,每一处花草树木都挂上名称牌,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识字环境中,所见、所听、所触都是汉字,识字教学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字无处不在,街道上的门牌、店名、广告横幅、灯箱;家庭里的各种家用电器、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装盒、箱上的文字说明;电视节目中的片名、片尾、字幕;动画片名、节目主持人姓名、电视栏目名、电视剧主题歌;学生喜欢阅读的各种卡通书籍、识字卡片等,都是学生认字的好教材。这些识字媒体,有的图文并茂,有点声像结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给学生识字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只要教师、家长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学生的识字效率便会迅速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相应得到培养和提高。

2.创新丰富的活动环境,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文字乱简化、繁简混杂的不规范现象,给学生识字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便让学生开展纠错活动,教师、家长、学生齐动手,纠正不规范汉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汉字的印象,也培养了其辨别能力。

我们还让学生每人备有一本剪贴采摘本,把报纸、杂志以及各种优美的包装纸、广告图片等剪贴起来,或者把看到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以便随时翻阅,经常识字,并定期交流。

3.创新良好的群体环境,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在识字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通过识字活动,创设出一种友爱、平等、民主的群体环境,促进学生学会与他人交往。

刚进校的学生识字量少,同伴的姓名叫不出来,同学间交往少,便开展制作、交流“名片”的活动。学生在硬纸片上写上学校、班级、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进行交流。有的同学还写上自己的爱好,有的还精心设计出优美的图案和外形。一张张形式的活泼、图文并茂、情趣盎然的“名片”,挂在脖子上、别在衣服上、收藏在书包里,成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增进友谊的催化剂,不仅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才智,也为识字开辟了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