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产配置保险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投资匹配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
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保险 资产负债 偿付能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险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国内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保险行业自身也从高速增长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而在快速的发展壮大下,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如保险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偿付能力不足、利差损严重等,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是资产负债管理问题。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现代金融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关键。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保险公司所拥有的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风险程度,类型、数量大小来进行控制与选择,从而在两个方面——结构和总量上实现最优化的动态管理,使得企业盈余最大化。
一、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
保险公司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解不充分。资产负债管理还没有引起保险公司足够的重视,公司对于其概念还存在偏差。例如有的公司认为只要尽力拓宽业务范围,把保费收入做大,一味的看重保费收入就可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不关心资产与负债是否匹配,这显然是极其片面的想法,有的公司虽然了解资产负债的理念,但却将其看成一种数学模式,或者技术手段,认为只要交给技术人员算出数据就完成了,这显然也是错误的想法。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需要建立包括投资、精算、销售以及财务等各个部门紧密合作的体系结构,并保证各环节的信息沟通顺畅及时。这是一个贯通的体系。然而,我国保险公司目前都主要采用纵向的组织结构形式,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彼此分离,各有独立的部门进行控制,没有达到相互交流和融合的关系。
来自外部的挑战。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速,保险机构在资金运方面将具备更大的自主性。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保险机构自身也将更多承担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的责任。保险公司需要应对来自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执行新的会计准则所带来的挑战。众所周知,保险公司的经营易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寿险公司,负债期限长。利率的波动会影响到保险公司产品定价的合理性,投资收益能否满足最低保证收益的要求等。而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保险公司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的发生了改变,也增加了报表管理难度。因此,保险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分析,更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恰当的反应。
公司实务应用的局限性。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与理论一般较为复杂,理论当中还存在很多难点,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没有任何一个指标可以反映问题的全貌,每个指标仅能反映资产负债管理的某个方面。从行业的实务情况中也能发现,在常用的利率免疫、现金流匹配、成本收益匹配等方法中对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还有不足,例如对久期的计算方法还有待商酌,对收益率的算法不尽相同,没有将资产现金流与负债现金流结合考量,部分算法缺乏理论支持等等。
二、对保险公司的综合性建议
充分考虑公司偿付能力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约束。我国保险监管部门通过对比保险公司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与最低偿付能力额度,来判断一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否充足。实际偿付能力与公司认可资产的比例密切相关,因此保险公司可以据此灵活配置资产:在偿付能力充足率高时,可以配置认可比例低的资产,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 在偿付能力充足率低时,应优配置认可比例高的资产,以尽可能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使偿付能力满足监管的要求。
根据业务结构不同合理安排投资品种和期限的原则。保险公司所经营的险种大体包括但不限于两类,一类是出险频率低,每次损失高的,这种资金的流出数量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一类是出险频率高、每次损失金额低的、资金流出稳定的险种,为保证保险公司及时支付赔款,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应该分别配置投资资产,充分考虑险种类别、业务结构的不同,特别注重对低频率高损失业务所对应的资产的流动性配置,以保证公司资产能满足偿付责任的需要和债务的及时赔付,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现代金融经济条件下养老基金管理的一个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方面,是探索全球和我国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老龄化挑战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内容。理论上是对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的重大发展,实践上是庞大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迫切需要。
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科学管理庞大的养老基金投资的实践需要。目前,全球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国尤其面临“未富先老”、特殊的4-2-1家庭人口结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国际上养老金制度已经形成了包括公共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储蓄的多支柱体系,积累了庞大的养老基金并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我国养老基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2009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储备近8000亿元,社会保险基金节余达1.77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节余达1.25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达2533亿元。只有尽快建立科学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估养老基金投资业绩、指导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完善养老基金制度和监管,进而控制养老基金投资成本、降低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提高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没有科学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养老基金政策评价、投资管理业绩评价、委托人的权益评价就没有基本的准则。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是对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的重大发展。养老金理论方面,丹尼斯.E.罗格、杰克·S·雷德尔、弗兰克·J·法博齐、约翰·Y·坎贝尔、路易斯·M评价体系。养老金的实践当中,基金评价公司晨星(Morn-ingstar)公司和标准普尔Micropal公司等分别形成一套完善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美国投资公司协会就共同基金投资推行了全球投资评价标准(GIPS)。一些专业机构如翰威特、美世、路透等开发了一些适用的养老基金分类比较方法和比较基准,但系统的形成行业共识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我国的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也在建立和探索当中。国内学者杜书明、陈收、胡立峰等对共同基金绩效评价做了系统的研究,银河、天相、晨星中国等分别在实践上形成了共同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可行方法。由于我国的养老基金尚处于发展初期,其投资绩效评价理论和实践还在探索中。理论上郑秉文、杨长汉、许星剑等人只是做了一些初步的或者某一支柱的探讨,实践中社保基金没有形成行业共识的绩效评价体系。企业年金虽然路透中国、中国养老金网等探索性地开发了“中国企业年金指数”,但系统的成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还在探索中。在我国养老金领域,大量金融、经济、社会保障及公共管理方面的学者,都高度意识到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理论研究的方向。大量的金融投资机构、养老金监管部门、养老金委托人和受益人,迫切需要系统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科学指导。
二、建立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养老基金投资组合选择与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养老基金区别于一般基金的典型特性是它的长期性。在长期性特点下,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特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绩效评价模型都显著区别于一般的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对风险的判断不同于短期投资者,个人稳定的工作收入可以视作一种无风险资产,因而其退休前对长期性的权益类资产有更大的投资偏好。匹配这种偏好,在长期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都大于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在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周期里,货币市场和固定收益市场的投资工具的平均收益率远远低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看似安全的货币类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在长期里不但不能战胜通货膨胀、保值增值,反而有可能使养老基金面临贬值的风险。只有股票和其他权益类投资工具,在长期才有战胜通货膨胀、取得长期较高投资收益的可能。在收益目标方面,其对财富的评价不是出于自己的短期心理效应,而是一定风险基础上适合的收益水平以保证退休后预期生活水平的稳定的现金流。在投资限制方面,共同基金完全以投资效率为目标,而养老基金投资政策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所以,需要针对养老基金的收益风险特征,构建适合养老基金特点的投资组合选择理论和资产定价理论,作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系统构建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有关的基金分类方法和标准、业绩基准、风险调整收益分析模型、归因分析模型,形成相对完整的养老基金投资绩效评价体系。
(二)养老基金分类方法
分类比较是共同基金也是养老基金行业通用的比较方法之一。同行比较,是绩效评价最直观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如果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基金进行比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基金之间具有不可比性。只有在科学的分类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的分类比较。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风格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激进型投资组合、保守型投资组合、稳健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对象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股票型投资组合、债券型投资组合、混合型投资组合等。按照养老基金投资策略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积极型投资组合和消极型投资组合。按照养老基金投资范围分类,养老基金的投资组合可以分成国内投资组合和海外投资组合。只有相同类型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其投资收益绩效评价才具有可比性。
(三)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
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基准一般分为两大类:第一种业绩基准是绝对指标。已知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平均到退休的年限、现在可投资的金额、在未来可投资的金额、退休所需的平均金额,可以计算出需要每年多少的投资收益率来满足委托人的投资目标,此即绝对基准指标。第二种业绩基准是相对指标,即指数。指数反映了选定的若干证券的综合表现水平,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投资业绩基准。养老基金投资的资产配置有法定的比例限制,不同的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有不同的投资风格和类型,需要采用定制投资基准。定制投资基准应有助于理解某一特定的养老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格,它可以是几个市场通用指数的加权和,也可以对单个市场通用指数各组成部分的权重进行调整
。
(四)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调整收益模型
运用经典风险调整收益率评估方法,可以在风险的基础上,对投资收益率进行客观衡量。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三大经典风险调整绩效衡量方法及信息比率、M2测度等基金的绩效衡量方法,需要根据养老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调整这些方法的收益率、方差、系统风险等指标,才能运用于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调整收益绩效衡量。夏普、特雷诺指数计算的是单位风险带来的超额收益,是比率值。詹森系数计算的是基金经理积极管理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报酬以外的超额收益,是差异值。在对基金绩效评价排序时,不同计算方式可能得出不同结论。另外,采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标准也会对基金绩效排名造成影响,统一个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用不同的指数进行风险同质化收益评价,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比如詹森和特雷诺指数使用贝塔系数度量风险,仅考虑养老基金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而夏普指数使用标准差度量风险,标准差度量的是基金面对的全部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很高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更加吻合市场走势。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来降低。如果非系统性风险降为0,那么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将获得市场平均收益。而许多养老基金经理往往会通过重配某些行业或某些股票的方式,通过承担较高非系统性风险,采取积极投资管理策略,谋求超越市场的收益。
(五)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归因分析
绩效衡量只是对投资业绩的结果的评估,对产生投资业绩的原因分析是业绩归因分析。养老基金投资业绩归因分析主要研究资产配置能力、证券选择能力、行业或部门选择能力和择时能力等。基于养老基金投资的特性,需要重点研究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方法对业绩贡献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计划主办人投资决策分成三个主要方面:投资政策、投资政策管理和资产管理。在信托型养老金制度下,投资政策和投资政策管理的决策主体都是养老金受托人。养老基金投资的业绩来源结构如下:投资政策(包含战略资产配置)提出投资计划操作的参数,针对资产类别和投资管理人确定配置目标,其业绩贡献在全部业绩中所占的比例达80%,投资政策管理(战略资产配置调整)即执行投资政策,按照投资政策指引配置资产,必要时定期进行再平衡,其业绩贡献在全部业绩中所占的比例达15%。
2010年9月11日,在友邦保险举办的第二届高端财富论坛上,著名财经评论人水皮先生,就这些话题与到场的友邦客户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并介绍了在通胀预期下,如何进行个人资产的合理配置,以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好一世穷”,水皮先生风趣幽默的开场强调了持家理财的重要性。有计划的理财能使家庭经济有保障,水皮认为,家庭理财因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而异,针对各种投资渠道,他提供了自己的参考意见。
对于下半年的股市走势,水皮认为,3500点应该是相对合理的点位。与价值投资的均衡区间相对应,3500点这个区间对应的平均市盈率大体都在20~35倍。在正常情况之下,这就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区间。
在他看来,上半年房价没跌下来,股市却跌了,重要原因就是上半年的主基调是调控。下半年情况会有所不同。政策层面将会支持股市做一个修复性行情。外界盛传的下半年加息也会是小概率事件。
在投资理财态度上,水皮建议保守是必要的,还要有一点逆向思维。“如果投资者选择追涨杀跌,一年下来肯定颗粒无收,甚至还会倒贴不少。如果定位为保守思路,一年下来会发现反而可能收获很多。”
具体到板块上,水皮建议可以适当关注处于潜伏期的金融股。理由很简单,目前金融股的估值水平较低,金融股也是A股和H股价差较大的板块。金融股目前风险最低,处于较低的市盈率水平。
对于房市,水皮认为,未来10年,炒房可能不会像过去10年那样好赚。在房地产调控下,房价狂涨的趋势不可持续,但是北京、上海的房价也可能不会大跌。
关键词:人寿保险;财务管理;创新;分析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人寿保险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能够快速加强对人寿保险业务方面的财务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我国人寿保险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增强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竞争力,这些都是当前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人寿保险业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对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做出评价,这是用来监督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环节是否达标目标的检验工具,并且也是企业做出预测以及决策,还有实施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基础以及依据。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较为传统的人寿保险行业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较为传统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方式等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有形作业也将逐步取代无形的网络化数字化的作业方式。我国人寿保险行业也即将面临更加快速的市场变化环境,应该创建以客户为中心,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更多有好的服务,并且还应该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强迫企业应该不断在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变革方面做出较大改革。当前我国人寿保险行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也影响到企业加强自身财务方面的管理。从西方发达国家保险行业发展经验表明,制定较为科学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对于加强企业实施资源优化以及配置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有利于我国人寿保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以及加强风险控制,能够通过更高效的财务管理,为人寿保险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也能够为人寿保险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而有效提升人寿保险行业竞争力。
二、人寿保险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调整业务结构,转变收入增长方式
从资产战略方面考虑,应该充分提升人寿保险企业信贷资产贡献率。应该全面调整人寿保险企业的信贷结构,并且积极开拓更加广泛的信贷市场,以此作为提升企业信贷资产质量以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收益的比较重要的切入点。进而明确企业发展领域以及发展范围。一方面,应该突出比较重要的客户,尤其是要加强对此客户进行保险营销,并且积极开拓保险市场。从另外一方面分析,还应该提升退出低效以及过热,还有过剩的相关市场行业,全面提升企业资金使用价值,还应该通过更加有效的投入以及更大的产出作为以追求更加的经济效益的发展动力。从负债战略方面考虑,应该积极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对于企业优化负债最主要的做法就是应该做到资产和企业负债应该相匹配,二者做到对称。要在总量上保持平衡以及在分量上保持对称,而且进行优化的目的还应该以具体来源确定其作用。
(二)创建高度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
创建高度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创建较为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提供更加坚实的资料准备以及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由于创建财务体系需要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并且也是传统的一般的财务会计资料无法提供的。因此,如果没有对会计核算做出更加电脑化以及网络化处理,在人寿保险企业推广财务管理制度是不可行的。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出现代会计核算网络以及电脑化这一优势,并且还应该根据人寿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具体要求,创建数据库,并且建立信息库,任何业务交易信息都应该以代码组合为准,这样对于电脑信息识别以及提取都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三)实行“扁平化”以及“矩阵式”财务管理模式
采用“扁平化”以及“矩阵式”的人寿保险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以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应该参照国内外相关人寿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成功经验,并且还应该充分结合当代人寿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情况,采取“扁平化”或者“矩阵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且还应该在创建信息系统以及监管制度这一基础之上,通过调整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限,由人寿保险企业通过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计划,进而通过统一编制企业的财务预算以及业绩评价表,对资金使用做出统一调度,并且统一对所有的资产负债做出评价,统一对所有的费用还有固定资产等等都做出配置。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人寿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应该把财务按照垂直化管理方式,由懂事后以及企业管理人员行使决策,并且把企业的管理规定传达下去。加强人寿保险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应该要全公司上下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且以总部制定的规定为原则,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创新。
三、总结
人寿保险的财务管理只有建立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不断地完善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现实的问题,才能够将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在最低,同时还能够使人寿保险公司中的保单资金达到最大值的应用。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策略同样也是在保险行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只有从财务管理的内部和外部进行风险控制,不断加强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当前人寿保险的财务管理沿着健康、持续、循环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荆新,王化成,刘俊彦.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
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论中心.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辅导教材・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3] 尤金・F・布里格姆 (Eugene F.Brigham),乔尔・F・休斯顿 (Joel F.Houston),
李伟平.财务管理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化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普通
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财务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