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投资规划流程

投资规划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投资规划流程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价值链会计;战略联盟;业务流程

一、战略联盟与价值链会计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 Nigel)提出。其后,希尔拉、包铭心(Beamish Paul W.)、Ranjay Gulati、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等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内涵,其中,迈克尔・波特从价值链视角出发,认为联盟是某一企业同结盟的伙伴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价值链会计的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美的《管理会计》、《哈佛商业评论》、《会计杂志》等期刊上均有对价值链会计的相关研究。在我国,阎达五先生将价值链会计界定为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并确定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根据价值链会计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内部价值链会计和以战略联盟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会计。

理解战略联盟和价值链会计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准确把握价值链的含义,因为二者是统一于企业价值链之中的。迈克尔・波特指出价值的创造是一系列活动的有机过程,如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及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各种辅助活动等,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前者是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组成的,其中基本活动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储运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支持活动包括战略规划、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原材料及设备采购、财务管理等内容;后者也称为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价值链之间的纵向价值链、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买方价值链以及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对手价值链。

通过上述概念的溯源不难发现,战略联盟的目的是实现价值链有效范围的延展,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而价值链会计的总体目标是战略联盟中价值链集合上的整体价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可见二者均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价值链会计对战略联盟的业务流程进行刻画以提高战略联盟的有效性,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扩展。具体的业务流程刻画指标可根据不同形式的联盟进行合理安排设置。

二、战略联盟核心业务流程刻画

(一)R&D(研究与开发)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R&D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承担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共同享受研发成果的联盟形式。R&D联盟中的企业处于价值链上的同一位置,不存在上下游关系,因此对业务流程刻画的重点在于内部价值链会计,其具体指标应包括研发人员比例、研发人员学历水平、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支出、研发周期、研发成功率、研发投入产出比、研发成果转化率、研发流程固定资产占有率等。除对业务流程进行刻画外,流程评价也是价值链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R&D联盟中,需要价值链会计以数量化指标体系为基础,评价研发流程的各阶段效果,并不断改进、优化流程,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联盟是指供应商和企业结成联盟,双方协定由供应商按协议内容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或技术设备,并对企业进行设备使用指导的联盟形式。联盟中供应商和企业分处价值链的上下游,对于企业而言价值链会计的重心在外部,即企业需要通过对自身业务流程的刻画反映供应商的信息,具体刻画指标为:采购周期、供应保障率、主要原材料价格、采购费用、材料成本差异率等。同时为了加强联盟伙伴间的信息沟通,企业应刻画如下指标以增加供应商对本企业的了解:自动化设备装备率、生产率、生产周期、主要原材料单耗、主要能源单耗等。

(三)生产联盟业务流程刻画

生产联盟是指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担订单量时,与另一企业协商共同生产的联盟形式,具体方式可以为租借设备或工人以及订单分流两种。刻画生产联盟的业务流程需要根据其不同的联盟方式来进行,租借设备或工人的情况下,价值链会计的具体刻画指标主要有:设备正常运转率、设备折旧、设备精度指数、设备生产能力及利用率、员工因工死亡率、员工因工受伤率、事故频率、员工违法率、员工出勤率、员工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员工性别比率等;在订单分流联盟方式下的价值链会计刻画指标主要有:订单量、生产能力、订单符合率、生产设备负荷率、员工工作时数等。如果联盟方式是二者结合则需要综合各项指标,尽可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链信息。

(四)产销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产销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分别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工作,共同完成由原材料到消费品的作业价值链过程并协商确定利润分配的联盟形式。产销联盟中企业与销售商分处于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需要向销售商反映一些基本的产品信息以帮助销售商更好的进行销售策划,其主要刻画指标有:产品合格率、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率、漏检率、产品平均等级、流水线生产能力、单位面积生产能力、生产均衡率、存货周转率、积压率、准时交货率、缺货频率、交货周期、交货吻合率等。销售商需要向生产企业提供的会计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费用、退换货周期、索赔率等。

(五)投资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投资联盟是指当一个企业无力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与另一企业协商共同进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形式。投资联盟的价值链会计刻画根据其投资对象的不同而难易不同,如:投资债券、房产及其他金融产品主要刻画以下指标:投资额、投资周期、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投资额占企业资产比率、投资额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等;投资创业项目则相对比较复杂,除考虑上述指标之外还应考虑该创业项目与自身企业的竞争关系、己方在该投资对象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值等因素。

三、战略联盟支持业务流程的刻画

一般而言,战略联盟是关系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无论哪种形式的联盟均需要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全面配合。这就要求价值链会计在如实刻画上述具体战略联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内的相关支持业务进行刻画,以便更系统、更充分地提取有利信息用于企业价值链增值过程,其中主要的支持业务包括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一)战略规划流程的刻画

战略联盟是战略规划实现的重要手段,战略规划也是战略联盟成功实施的重要支持。合理的战略规划下的战略联盟才有意义,因此价值链会计需要刻画战略规划的业务流程,反映规划中的信息,用以辅助战略制定者更好地进行规划。价值链会计对战略规划流程的刻画应将重点置于以下指标:战略规划的起点,战略规划的目的,战略规划的周期,战略规划的进展程度,战略规划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刻画

战略联盟中双方企业员工自由度较大,流动性较高,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企业员工的相关信息,而价值链会计刻画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则可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其刻画指标主要有:人力资源流动率、人才流失率、员工晋升率、专门用于联盟活动的人员比率、员工绩效评价、员工薪酬水平变化率等。

(三)行政管理流程的刻画

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一方面决定了该企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是其他企业选择联盟伙伴时的重点考虑因素。行政管理包含的流程较为繁杂,价值链会计刻画行政管理流程时应把握可以反映企业主要信息的关键指标以提高可操作性,如:会议频率、会议时间长度、会议管理有序性、会议记录详实程度、领导行程冲突率、信息传递准确性、文秘工作效率、员工意见批复时间、档案管理质量、邮件分发及时程度、打字复印效率、环卫保洁水平等。

(四)企业文化建设流程的刻画

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联盟双方的文化认同程度是决定战略联盟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价值链会计在刻画企业文化建设流程中应着重于以下指标:企业使命、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个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企业CI、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等。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包含许多隐性指标无法量化衡量,需要综合价值链会计和其他管理手段共同刻画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1] 桂萍.国内外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6-10.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流程规划

信息化规划,是指在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已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的了解,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愿望、目标和战略,以及信息化架构的设计、选型和具体实施方案,详细指导有关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进行信息化规划必须以下几点:首先,信息化规划应能充分反映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体现企业未来的管理发展和业务发展。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其次,信息化规划应注重可扩展性,尽量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适应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不断的变化。在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企业业务与管理模式经常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将导致以前的信息化规划不适应新的变化。因此在做信息化规划时,需要分析企业的战略与信息化支撑之间的影响度,合理评估有关环境改变将会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偏差,在规划时充分考虑余量,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做到贴切务实。企业需要依据新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规划。最后,信息化规划要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规模发展节奏和需要。由于不同的企业规模效应在信息化规划时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具体规划时一定要从企业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米钱的有关形势,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主要包含6大部分内容,相关定义如下:

1) 评估信息化现状

企业信息化评估就是从企业自己身信息技术的战略出发,详细评估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作用。既要对目前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评估企业信息化的现状,确定目前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并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比较,找出实施信息化具体过程中所存在的差距,找出问题的根源。

2) 规划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根据信息化现状评估的结果,制定和调整企业信息化的策略,以适当的规模,合适的成本,做合适的信息化工作。第一步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明确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第二步是起草企业信息化指导策略,明确企业在实施和管理工作中要遵循的标准。

3) 规划基础设施

规划基础设施是指对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进行设计,包含硬件设施、软件设备等。具体表现为约束条件及数据流量分析、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路由器、服务器、集线器、交换机、计算机、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配备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

4) 规划数据

规划数据是对企业自己的数据进行整理,从数据管理基础层面、基础应用系统层面和管理决策集成层面三个层面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建立自己得标准,同时确立数据存储的具体方式。

5) 规划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功能架构、选型、建设阶段和投资预算等进行具体的列出,是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工作。

6)设计信息化组织

信息化组织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信息化组织设计包括对其组成、职能、分工、考核、员工信息化的设计等。

根据以上所包含的六大内容,通常企业信息化规划都需经历4个阶段:

阶段一:管理诊断阶段,管理诊断包括了IT现状能力评估、企业战略、IT战略等。

阶段二:信息化管理基础提升阶段,包括运营管理优化和IT管理标准化,即运营模式的优化、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的调整,信息化编码以及名词规范等。

阶段三:IT规划阶段,包括IT业务蓝图规划、IT软硬件平台规划、网络架构规划、IT信息集成点规划等。

阶段四:系统选型阶段,包括系统方案选型及系统实施指导方案等。

按照上述逻辑思路归纳整理,企业信息化规划通常按照以下12个步骤进行:

信息化现状评估

现有系统与基础设施评价

现有系统评价从应用系统和基础设施两方面展开,应用系统的评价包括功能应用的范围,对管理和运营业务的支撑程度,应用系统之间的体系性;基础设施包括主机系统、网络、存储、安全等内容,主要是从对应用系统运行有效支撑的角度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信息化关键成功要素分析

五个要素成为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领导、战略、组织、机制、资金。

信息化需求分析

企业战略对信息化的需求

管理运营对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化的价值在于支持战略实现、支撑企业管理、促进流程优化,因此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战略、管理和流程三个方面,战略和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的要求,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阶段和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及部署方式,满足IT战略规划的需要,而对于IT应用规划,则需要对核心流程进行详细梳理,结合流程优化方案,归集应用系统的细致需求,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

企业业务流程梳理

现有业务流程分析

管理诊断与流程优化建议

流程分析关注整体效率,流程分析和改善侧重部门之间的协作,岗位之间的动作衔接。流程优化将采用清除/简化/集成/自动化等方式来促进效率改善。

应用系统详细需求

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

信息化发展战略

信息化使命与价值定位

明确战略定位,需要识别信息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信息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信息化与管理提升的关系,以及信息化的价值落实在什么地方。

信息化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策略与阶段

信息化系统规划

应用系统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

网络/主机/安全/存储等

根据信息化目标与需求,结合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对信息系统应用架构进行初步设计,形成信息化全景图——信息化应用业务蓝图。在业务蓝图规划基础上、依据企业管理问题的迫切性,目前管理基础与IT能力基础上的建设复杂程度,来确定软件系统需求优先级状态;再根据优先级,初步制定的信息化行动计划、信息化规划实施的路线图;在实施路线图的基础上,进行 软硬件平台、网络平台的规划。

信息化治理模式

信息化治理模式选择

确认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系统架构相适应的治理模式,例如在“集中资源、分散控制”,“集中资源、集中控制”、“ 分散资源、分散控制”、“分散资源、集中控制”等4种选取适合企业的治理模式。

信息化组织设计

关键管理运营流程设计

信息化实施计划

信息化项目推进计划

项目范围/进度/资源要求

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投资估算

信息化收益分析

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总体解决方案

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选型比较

系统功能架构与核心需求

主流软件产品比较

依据信息化规划的内容、形成选型的目标、范围、应用重点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选型方法。

应用系统执行计划

项目执行计划

投资详细估算

在系统选型阶段完成后,开始制定实施指导方案。具体指导管理提升与规划内容,组织、流程、规范成果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应用。给出全面的系统实施指导方案。

参考文献:

《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肖建国

《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实践之道》 雷万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Patter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Martin Foeler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管理;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95-03

园林工程在广义上讲是综合的景观建设工程,包括项目起始到设计、施工、养护的全过程,而狭义上则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园林设计要素进行工程处理,即现场施工的过程[1]。园林工程管理包括了项目计划立项报批阶段、组织计划及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实施阶段以及工程验收竣工阶段,从计划立项报批到设计阶段是园林工程管理的前期工作,为后期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日益提高了对园林工程管理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依法依规有效完成工程管理前期工作,为后期赢得更多施工时间,是业内频繁碰到的问题。在中国知网对“园林工程管理”进行检索可知,目前国内针对园林工程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和养护管理方面,较少从建设者的角度分析探讨前期阶段工程管理的特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多年的园林工程管理工作经验,系统梳理项目前期工作的流程,归纳分析不同类型项目的特点和重点环节,总结并提出高质量完成前期管理工作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1园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一般流程

园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流程如图1所示。

1.1项目类型不同,流程存在一定差异

多数项目一般都需要执行的流程(图1中灰色标识部分)构成了整个前期报建流程中的主线,主要包括提升改造类、绿化或包含亭廊建设等简单园建构筑物的项目。大型综合性项目常常涉及地下管线及较复杂功能性建筑,报建流程则更加复杂,需要执行民防、消防、建筑节能设计等多项备案,以及施工许可、排水许可等多项报建流程。

1.2前期阶段工作内容

在前期报建流程主线中,从项目建议书编写、报批到施工、监理招标都属于本文所探讨的园林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其中“项目建议书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部分属于项目计划立项报批阶段,“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部分属于组织计划及设计阶段。

1.3新增建设用地项目需进行国土、规划报建

流程图中“*”标记的为国土、规划报建环节,新增建设用地的项目需执行此流程。多数园*林工程项目在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改建或扩建,如在现有公园、景区范围内,或对街旁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等城市公共绿化进行升级改造,该类项目可不进行用地预审,亦无需申报规划选址或规划设计条件。

1.4前期工作的作用

前期工作保障了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对整个项目的成败优劣至关重要。国土、规划报建及申领各项许可证让项目依法建设施工。获取、完善设计基础资料,听取多个主管单位的意见,进行适宜调控,不断修正设计方案,减少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拖延等问题,保证竣工后接管单位正常使用项目和可持续运作管理,让项目的合理性得到充分保障。另外,对项目投资进行多次审核,将资金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保障资金的经济性。

2园林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特点

2.1多个流程多项工作多线并进

园林项目管理的前期工作各环节存在多条线索,除属于主线(图1灰色标识部分)的一系列流程外,还有国土规划报建、水务类许可以及民防消防等多项备案环节。多条线索既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需要多条流程共同推进。例如:项目建议书获得批复后,可同时进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环境影响评价、排水设施咨询意见;勘察招标、设计招标完成后,可同时进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初步设计文件编制、防空地下室报建(民防意见)及消防设计申报;初步设计评审获得批复后,可同时进行施工图编制和概算评审工作;获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可同时进行申领建设用地批准书、申报修建性详细规划;获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可同时进行消防设计备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结果备案、施工图审查备案以及申领施工排水许可证。

2.2 各流程重点工作同时推进

前期工作各环节工作重点不同,涉及多个管理部门,需要项目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综合沟通能力,同期协调完成各环节的工作。前期阶段管理者除与设计单位保持密切沟通外,还需要与发改委、国规委沟通协调,涉及水务相关的排水设施咨询环节需与市排水设施管理中心沟通,水务类报批需要与市水务局沟通;概预算评审工作需要与财政局沟通;各项招标工作需要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沟通协调;消防设计审核、民防意见、节能备案以及施工图审查备案等各项备案工作需要与公安消防、民防办、节能办、城乡建委等单位沟通;此外各项报建工作还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各类报建资料等等。

2.3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作兼具并融合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虽为管理性质的工作,仍需要有较丰富的专业背景支撑方能顺利进行。前期管理工作中涉及国土、水务、规划等环节通常需要深入了解国家相关的政策、规范、条例;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以及概预算文件编制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则需要掌握园林绿化专业知识;立项工作中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管理更是需要对政策环境、社会背景及专业知识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2.4 每个项目流程具有独特性

各地区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政策条款不同,流程会有差异,应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调整或简化总体流程,提高项目推进效率。以广州市为例,投资估算不同,立项报批程序也不同。投资在3 000万以上的项目需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在1 000万以上、3 000万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仅需编报项目建议书,但项目建议书的深度则要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又如,建设工程项目办理完成用地批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施工招标、监理招标手续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等法律法规,应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申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而根据《广州市重点项目报批绿色通道若干规定》(穗府〔2012〕16号),纳入市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尚不具备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应提交全部材料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可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申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管线工程)“临时施工复函”。

项目的建设内容不同,具体流程也会出现差异。如提升改造类项目通常不涉及国土、规划报建流程;未列入环保部文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3]的项目可无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如项目未涉及建(构)筑物,则无需进行防空地下室报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结果备案、申领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流程。

3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3.1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计划

合理、高效安排项目进度计划,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准确控制工程建设的总体方向:二是合理安排各环节工作、并线推进。首先在方案阶段确定项目的定位、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及基本形式,并通过专家评审、征求社会意见等方式充分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其后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则从技术角度深化、完善方案,为概念的实现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如无特殊情况,后期原则上不应再对方案设计做大的改动。许多园林项目在前期阶段并不重视设计方案的推敲和论证,在图纸深化甚至施工阶段不断调整,导致最终完工的成果和最初的设计方案截然不同,难以保证建设成果的科学合理,更可能影响工期以及投资的合理使用。其次管理者必须熟悉各个流程、环节,充分考虑、合理统筹安排各环节计划、并线推进;在符合法规政策基础上,同时进行报建手续,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前期工作时间。如2015年开展的“临江大道生态景观带提升工程”“阅江路轻轨沿线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在概念以及总体方案前期阶段进行了细致思考、多番论证,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均未对方案再做大的调整;进度安排方面,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同步征求各专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初步设计评审完成后同步进行概算评审和施工图的编制、审查,这些措施都大大压缩了前期工作时长,为后期施工建设争取了时间,提高了项目建设效率。

3.2 严禁违法违规建设

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无施工许可证进场施工,属违法建设,城管执法部门会对建设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产生工程建设额外费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建设项目急于开工,往往无视规定。管理者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特殊性,应详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完成必要的报建工作,避免产生违法建设罚款以及因此造成的工期拖延,同时坚持原则避免无证开工。

3.3 重视投资估算及其细致性

投资估算是项目建议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议书做进一步深化完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是当前工程管理中实施“限额设计”制度的基础[4]。如投资估算出现遗漏,可能导致后期部分报建环节缺乏相应资金、难以顺利推进,因此在立项阶段,务必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投资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估算。如“广州市儿童公园(二期)建设”,申报建设用地批准书需提交有相应资质单位测绘的出让(划拨)宗地平面界址图、建设用地批准书附图、建设用地套图、地理位置图、正射影像图等,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需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技术审查机构出具《建筑工程放线测量记录册》,如果前期立项阶段未考虑这些项目,投资估算未预留相关资金,后期项目推进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3.4加强专业技术的提升与渗透

前期管理工作兼具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特点,对管理者的经验和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前期管理工作重点多放在各个流程的顺利申报和进度推进,往往忽略对项目的专业把控,例如:征求专业管理部门意见或方案申报的环节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对项目的合理性起到调整作用;对设计方案的把控常常忽略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所以,管理者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术素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将科学理论、专业知识渗透到前期工作中,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如“增豆园升级改造建设工程”涉及层面较多、综合性强,建设内容包括平台、广场、廊架等园建设施以及绿化提升、仿古建筑建造等等。管理者除了解一般的园建、绿化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古建设计及以新做旧等工艺的技术特点,才能正确把控项目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3.5充分考虑后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应在前期工作中充分考虑项目交付使用后运营管理的连续性,避免建设单位与使用单位各行其是、缺乏沟通,致使项目因养护管理不善而杂乱逐渐荒废,降低使用率。在前期工作阶段应尽量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针对园林工程的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特点,还应充分了解竣工后接管单位运作和养护的实际需要,配合项目的特点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养护要求,并制定完善的养护计划。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前期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的综合管理工作,是后期项目成功实施和运行的根本保障,需要缜密、系统、专业的计划和全方位的协调沟通和行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多快好省、如期达到目标。

本文图1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田建林,陈永贵.园林工程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N].人民日报,2011-11-21(016).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规划;储备;计划;一体化

1.管理理念及策略

1.1以规划为引领,实现规划的归口管理。将各类规划归口到发展策划部管理,相关业务部门协同配合,建立权责明晰、分工合理的规划管理机制。

1.2以储备管理库为平台,实现规划计划的有机衔接。强化职能部门审查职能,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资金预算、实施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一方面让计划编制更加严谨合理,另一方面计划下达后项目可以迅速投入实施。

1.3以计划为支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综合计划为基础,立足全公司,统筹各专业口计划,强化计划的总体平衡和统筹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注重计划管理的实施效果及持续改进能力。

2. 管理目标

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实行规划归口管理;构建大储备项目管理平台,覆盖各经营领域;完善和拓展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实现计划的“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调整和统一下达”,并加强计划执行跟踪分析和过程通报,真正实现计划落实。

图1:“大规划—大储备—大计划”管理模式

3.主要流程说明

3.1“大规划”管理流程

3.1.1各专业部门,根据发展要求统计评估和差距分析,制定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并提出项目需求。

3.1.2将各专业规划涉及到的项目纳入“大储备”管理系统,由发展策划部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安排实施。

3.1.3将各专业的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建设分别通过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逐步细化,统筹把握全公司发展节奏。

3.1.4通过统计评估,分别以月度、季度、年度、阶段性总结的形式分析发展差距、把握发展方向,明确下阶段发展重点。

3.2“大储备”管理流程

3.2.1项目申报单位每季度首月5日前将项目方案及投资建议报送相关职能部门(即各项目子库维护单位)。

3.2.2相关职能部门(即各项目子库维护单位)审定通过后,于当月30日前列入公司项目库。

3.2.3每年7月5日起,由相关职能部门(即各项目子库维护单位)对入库生产项目进行重新审定及动态平衡,并报送储备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3.2.4项目储备管理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于7月31日前将项目上报重庆市电力公司投资项目储备库。并作为向公司申报下一年度投资计划的主要依据。

3.2.5公司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后,将项目从储备库转出。

3.2.6各子项目储备库管理单位应于每月10日前将本月子项目储备库维护更新情况(包括项目的入库及转出情况、方案及预算调整、公司计划上报情况等内容)报送发展策划部,发展策划部应在每月20日前向全公司进行储备项目动态管理信息。

4.“大计划”管理流程

4.1计划编制:由发展策划部牵头开展,以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三年发展滚动规划为依据,从储备项目库中提取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遵循资源配置最优原则,编制下一年计划,未完成项目初审并进入储备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列入计划。

4.2计划分解:公司综合计划及企业负责人年度绩效目标下达后,制定详细的指标计划、工程计划、重点工作计划,制定进度计划,并以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下达到各个部室中心。

4.3计划监控:以月度生产经营计划的形式进行计划执行情况进度控制。每月20日各部室中心根据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排程及指标、工程里程碑等分月计划,编制本月生产经营计划;每月25日左右召开计划平衡会,对月度生产经营计划进行审查平衡,并分析总结上月计划执行情况;经公司审查通过后,下达月度生产经营计划,并对上月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和考核,并报人力资源部进行绩效兑现。

5.评估与改进

5.1评估方法

5.1.1通过“大规划”业务的整合,借助统一规划工作架构,在本次的“十二五”规划修编过程中,优化平衡项目库。

5.1.2“大储备”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经营区域的项目储备平台,目前,生产等八个储备项目子库完成了第一批次的项目上报工作,从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实施方案、项目预算更加详实准确,在今年非修计划申报发挥了重要作用,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明显提升。

5.1.3借助“大计划”工作机制,计划统筹平衡能力明显增强,计划上报模式由过去各职能部门对口公司专业部门上报转变为“先入库、后上报”的管理模式,计划编制具有更严谨的数据支撑,通过项目轻重缓急排序进行有效取舍,确保资源优化配置。2011年在“大计划”管理模式的推动下,全公司重点工作完成率、职代会任务完成率、“一规划五工程”措施兑现率均达到了100%,有效保证了规划落实和全计划口径的实施过程监管。

5.2存在的问题

由于仅在二季度进行了第一批次储备项目申报,目前储备项目库项目存量较小,项目资金需求仅为2012年投资总额的40%左右,离年度投资计划申报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投资规划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 中小企业 业务流程再造

现金流作为维持企业运转的“血液”,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直接决定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到来,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良好的现金流转能力成为其生存的重要前提。中小企业由于自有资金和生产能力的局限性,必须高度重视现金流的科学管理,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现金流转过程贯穿于业务流程之中,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是中小企业实现现金流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

一、现金流与业务流程的关系

(一)现金流循环贯穿于业务流程运转过程之中。企业的融资活动使现金通过投资或债务形式流入企业,然后以采购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形式流出企业,通过生产活动使资产转化为产成品入库过程中,需支付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职工薪酬等各项费用使现金流出企业,再通过商品销售或提供服务取得现金或产生应收账款,到最后收回应收账款的整个现金循环过程可以称为现金流流程。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有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等一系列业务流程与之相对应,现金循环贯穿于从购买原材料到销售产品取得收入的完整生产循环过程中,在每一个业务流程基本环节中,现金流和业务流程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二)现金流反映业务流程的运行效果。企业的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过程。现金流作为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和业务流程运行效率的高低。通常企业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短期偿债能力和抵御风险的应变能力越强。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为正,且在扣除当期非现金成本消耗后仍有盈余,说明企业的业务流程运转顺畅,经营处于良性循环阶段,其商品购、产、销带来的现金流入不仅能满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和生产规模扩大的需求,且有余力为企业的投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三)业务流程影响现金流的效率和效益。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等业务流程运行的环节、路径、长短及是否顺畅都会对企业现金流的效率和效益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现金流的价值。如采购环节拖延、生产迟滞、存货积压等业务流程的延长及应收账款增加、应付账款减少等都会导致企业现金紧张,这类流程的缩短可以减少企业资金占用量,且可将其用于合理投资活动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入,在提高现金流动性和效率的同时增强现金流的盈利性和价值创造能力。

二、基于现金流管理的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策略

(一)筹资活动流程再造策略。

1.影响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资金支持扩大规模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这涉及到筹资活动的进行。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①筹资渠道狭窄影响现金流入量。在自身组织规模和信用状况限制下,中小企业筹资渠道狭窄,通常采用抵押贷款、相互担保、高利贷款等高财务费用和高风险的民间筹资方式获得所需流动资金。②盲目筹资行为影响现金流效率。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筹资活动缺乏自身经营发展影响的考量,在企业经营出现资金困难时才着手筹资,且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和筹资规模。③缺乏流程规范影响筹资现金流流程。中小企业通常没有确切的流程对筹资活动进行指导,对筹资行为缺乏规范约束,最终导致筹资成本高、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且筹集到的资金不能合理使用,资金回收速度慢。

2.筹资活动流程再造策略。①根据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制定筹资方案。筹资活动应顺应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需求而产生并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在制定筹资方案时,要注重融资性现金流与未来现金流及融资灵活性的匹配,保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偿还到期债务。②对筹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要评估筹资方案的战略性、经济性和风险性,并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选择正确筹资方式和筹资数额,保证筹资活动的低成本、高回报。③明确职责并进行评价。在实施筹资活动时,要明确各环节和责任人的权利及义务,保证筹资活动的正确、合法、有效,且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评价,避免筹资后资金用途的随意变更,保证筹集资金的正确有效使用。

(二)投资活动流程再造策略。

1.影响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投资获得收益,实现现金的流入。影响中小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因素包括:①短期投资行为。同筹资活动一样,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在投资活动中存在短期行为,一看见市场就跟风投资,造成资金的无计划流动。②投资缺乏规划。中小企业对投资活动缺乏合理规划,不能采取措施积极防范投资风险,投资项目一旦失败,就会造成企业缺乏发展的有利资源或自身资金在投资后无力支撑,导致现金流循环不畅风险。③投资活动无流程指导。中小企业在投资流程中缺乏对投资项目的前期考察和评价活动,也不能对投资项目的后续资金流入情况进行监督,导致资金流向不明,利用率较低。

2.投资活动流程再造策略。①根据自身能力谨慎选择投资行为。在实际投资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首先对提出的投资方案进行战略性评估和实际考察,判断投资规模、方向和时机的恰当性,并进行市场、财务的可行性分析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投资计划。②对投资项目进行区别管理。中小企业应对不同投资项目所需现金流数额大小及其来源区别管理,保证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现有机器设备维护保养及在支付企业现有负债利息和股东权利后尚有盈余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并保证投资项目能产生足够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③投资资金有序使用。在具体投资过程中,要按照投资计划的进度安排分期适时投放资金,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向、数额和时间,及时对投资活动的进展进行评价,分析投资实际回报与预计额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今后的投资活动提供参考。

(三)经营活动流程再造策略。经营活动伴随企业日常交易产生,根据各交易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实物流程的简化必然缩短现金流程,而现金周转期的缩短亦可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提高现金流使用效率。因此,中小企业应在保持企业经营的持续性和效率基础上尽量缩短经营活动流程。

1.采购流程再造。

(1)影响采购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采购流程是企业经营活动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金占用量约为销售额的40%-60%。影响中小企业采购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①生产部门与采购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采购预算编制不准确,大量储备原材料,导致原材料存货大量积压,储存成本过高。②对供应商缺乏科学管理,采购成本过高,耗用大量现金流。③付款环节规划不当影响现金流出量,且导致在供应商处信用状况不佳。因此,对采购流程进行再造可以有效管理企业现金流的流向和流量大小,提高现金流使用效率。

(2)采购活动流程再造策略。中小企业应采取以下策略对采购流程的关键点进行有效控制:①部门间沟通编制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沟通,根据生产计划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并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编制采购计划,并在企业内部建立电子订单系统,降低采购物料的存货量,简化验收入库环节。②择优确定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物料的稳定供应,建立采购价格数据库,对重要物资的价格实施跟踪监控,减少采购价格不合理带来的资金损失。③合理规划付款。对收到的货物进行验收后再付款,且在付款环节加强对预付账款和定金的管理,定期对数额较大或长期未结的预付款项进行追踪核查,提高在供应商处的信用等级,在确保提前支付获得的折扣利益大于成本的条件下,采用调整支付方式等方法减缓现金流出速度。

2.生产流程再造。

(1)影响生产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生产流程是指从原材料进入生产车间,经过生产加工各个环节最终流至产成品仓库的一系列过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下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生产活动现金流量:①缺乏明确的生产计划和计划派工机制,不能确切落实计划完工时间,造成生产任务的失控。②各个生产环节没有清晰的流程指导,部门协作能力差,各生产车间盲目生产,工序交接混乱。③市场细分欠缺,客户导向不明,造成产成品积压占用现金流。

(2)生产活动流程再造策略。为有效降低现金流的占用量,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规范生产流程:①制定生产计划。中小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生产计划,明确规定各生产车间各阶段的生产任务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保证按生产计划的要求按时按质生产。②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各环节进行整合和优化,缩短各生产环节的活动时间和任务交接次数,减少流程节点的等待时间和流程运营的差错几率,保证各环节衔接顺畅。③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库存管理体系优化库存结构,缩短内部流转流程,例如采用无库存生产技术对生产和供应流程进行重组,尽可能低地减少存货使其趋近于零,在提高存货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存货积压对现金流的占用。

3.销售流程再造。

(1)影响销售活动现金流量的因素。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获得收益,实现现金的流入,这也是企业现金流入过程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在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因素影响现金流量:①盲目追求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很少编制符合自身情况的销售计划和现金预算。②在产品的促销和分销费用支出中没有明确的发票依据,现金支出混乱,且在收款时不能明确欠款企业的付款程序,由于单据不全导致当期款项不能及时回收。③在竞争压力下采用先货后款的赊销策略,导致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甚至日积月累形成死账占用大量资金,降低现金流的利用率和流动速度。

(2)销售活动流程再造策略。为切实增加现金流入量和加速现金流转,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对销售流程关键环节进行再造:①编制销售计划。销售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编制各年度和月度的销售计划,并定期根据销售计划与产品实际销售情况的差异及时进行调整。②明确业务人员职责。销售人员做好销售并明晰所负责客户的应收款、费用使用和核销情况并对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使财务人员明确不同销售市场和终端的收账政策,整理好送货单、验收单、增值税票等必要单据及时结款,且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现金、支票等方式结算,对收账流程进行优化缩短收款时间,如通过合并收款账户减少需要关注的账户数目来简化现金管理。③管理应收账款。合理规定包括记录、检查、账龄分析和催收在内的收款流程,对欠款企业实行信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放,对应收账款比例过高的客户设置专员实时跟进,切实了解应收账款的到期日和金额,督促逾期未付款者付款,对未结清的应收账款定期编制报告,计算企业的平均收账期并与同行业进行对比,以便随时调整企业的收账政策。

影响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盈利和现金流,盈利是表象,现金流则是实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现金流比盈利更重要。对中小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再造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净现金流,保证企业现金流畅通,但在实际过程中,对中小企业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并不简单,需要处理各方面的内外关系,同时业务流程再造必须与管理流程再造相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流程再造目标。S

参考文献:

1.张丽珍.浅析企业现金流持有的战略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