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述教育的概念

简述教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简述教育的概念

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3-02

概念学习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然而,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体验,并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学习认知冲突,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内化数学概念。下面,笔者以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一课为例,说明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及思考。

一、已有知识和经验是数学概念教学的起点

【教学片段】教学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本数学课本的封面,这是一本《新华字典》的封面,你觉得是数学课本的封面大还是《新华字典》的封面大?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大。

师:完整地说应该如何表达?

生: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新华字典》的封面大。

生:将数学课本与《新华字典》并排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啦!

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操作)没错,只要我们把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就可以知道数学课本的封面比《新华字典》的封面大一些。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这是一块黑板表面的大小,这是一个乒乓球桌表面的大小,这是纸盒表面的大小……每个物体表面都有它的大小。

认识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感知入手,通过观察、操作,从中体会相关的数学概念。如《面积的含义》一课中面积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但是对物体的表面是有感性认知的,知道物体有“表面”,明白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这些认知和经验是学生学习面积的含义的基础。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感知《新华字典》的封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还用课件出示各种物体的“面”,让学生知道物体的“面”随处可见,为学习面积的含义奠定了基础。

二、感知和体验是学习数学概念的基础

【教学片段】学习课文例1“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对物体的表面有了认识,其实,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新华字典》封面的面积?

生:《新华字典》封面的大小是《新华字典》封面的面积。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周围的物体,用手摸一摸,并说说什么是这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生1: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师:哪位同学还能够举出其他例子?

生2:镜子表面的大小是镜子的面积。

师:说得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和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

师:你还能找出两个不同的面,比较它们的面积吗?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的面积比( )的面积大。(学生举例,比大小,同桌之间说一说)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而且每个表面都有固定的大小。在数学上,我们将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为物体表面的面积。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表面面积的数学概念。首先,告诉学生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同时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的例子,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其次,教学中让学生用手摸,比较课桌面的面积与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言语表述等活动,认识课桌表面的面积和镜子表面的面积。最后,引导学生寻找周围物体的面,比一比物体面积的大小,体会物体都是有面的,并且每一个表面都有面积,逐步认识和领会“面积”的含义和概念。

三、制造认识冲突,促进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片段】教学教材中的例2“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这是一个正方体,我们把它的一个面单独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你能用粉笔表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一个学生用粉笔画了正方形四条边的边线,有的学生认为该生画的是正方形的周长,而不是面积,另一个学生用粉笔涂满正方形的面来表示面积,大部分学生表示这样的涂法是正确的)

师:画正方形的四条边表示的是周长,不是面积。(板书:正方形的大小是正方形的面积)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比较数学课本封面与《新华字典》封面的大小。那你们知道,如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吗?(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与正方形相邻)

生1: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然后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2:尺子测量无法量出面积,只能算出周长,也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3:把正方形和长方形叠在一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师:现在我用一个小长方形来测量黑板上这两个图形的面积。请看,正方形刚好和2个小长方形一般大,而长方形比2个小长方形还要大一点点。这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理解了图形的面积,学会了用观察及用一个小图形去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等方法。现在我们知道了面积就是平面图形的大小。

此环节教学,教师通过创设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比如,请学生用粉笔画出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认为是画边,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涂满表面。这说明学生对面积这一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又如,在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观察法、图形重叠法来测量和比较它们的大小,此处涉及面积的数学概念和测量面积的方法,这为学生今后学习面积单位、面积公式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概念教学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是初中数学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初中数学较之小学数学有了更严谨的表述,更系统的体系,而且它还需要学生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这一切都是以概念为基础的 .只有对数学概念理解透彻了,把握它的本质,那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万变不离其宗”,才能根据实际的变化实现“再创造”!

既然概念教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完成概念教学,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听课感受谈谈在初一的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体会.

一、注重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标准形式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学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1在“同类项”的教学时,可先用ppt演示生活中的水果,如香蕉,苹果,菠萝,西瓜等等,让学生进行分类,这样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认识,让学生对“同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入什么是同类项的概念.其次对同类项我们又该如何合并呢?比如:“2xy+3xy=?”那么我们再回过去看看生活中的实例:“2个苹果+3个苹果=?”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回答出:“5个苹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结果中的系数5=2+3,且合并后对象是“苹果”,而不会变成5根香蕉.因此通过类比,把xy看成是“苹果”,这时就容易得到合并同类项法则.这样通过直观的例子,学生对概念的标准形式的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上也会更加透彻.

例2在“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可以先引入如下的问题情境:“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来看看古代伟大的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故事,在丢番图的墓碑上记载着'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了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儿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儿子只活了他父亲全部年龄的一半;儿子死后,他在极度悲痛中度过了思念,也与世长辞了.”由此你能否得知丢番图的寿命?这时很多学生就从小学学过算式的方法着手,但却发现很难列出式子以及计算.于是我们就可以引入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方程”,并引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话:“宇宙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代数问题,一切代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方程问题”,给学生设下悬念:可以通过方程这个“先进”工具,把未知数x当成已知,这样就能很简单地解决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告诉学生学习“方程”概念的意义,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3在“几何图形的三视图”的教学时,可以先利用ppt引入学生所熟悉的古诗“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并展示图片等等,引入几何图形的三视图的概念.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的古诗中,体会到数学原来无处不在,从中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声文并茂的形式,更深刻理解概念.

通过学生身边发生的实例,让学生参与实践、观察和思考,进而引入我们所要讲授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的标准形式理解得更加深刻,让他们更快地投入到新概念的探索中去,而且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所获得的东西,比我们单纯讲授的知识要扎实得多.

二、注重变式,把握概念本质

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标准形式,而且更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把握它的内涵,理解概念的逻辑性,加深对概念外延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分辨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概念的外延集合.

例4在“绝对值”的教学中,强调绝对值表示的是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因此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这样不断地通过变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使它系统化、网络化,同时也不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模糊,从而导致错误地运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再创造”过程.

三、注重关键词语,多角度理解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要注重对概念逐字加以推敲、分析,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启发学生来理解和掌握概念,防止学生片面地学习概念,以至于引起概念间的混淆,而在考试中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例7在“角的定义及其表示”的教学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角的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称为角”,那么能否改变其中的某些词语呢?因此可以设计如下的判断题:(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2)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3)两条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角;(4)两条有公共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5)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通过不断地改变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从而加深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角的概念.

例8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强调它的概念本质实际上都蕴含于它的名称中:如“一元”指的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的是所含未知数的次数是1,最后还必须是“方程”.通过解释概念的特点的同时,再通过习题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不必去死记硬背概念,而且还为学生学元一次方程(组)及初三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做下铺垫.

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激趣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71-01

概念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以某个知识点的概念为中心,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的概念,从而对知识点有着更加透彻的认识。对于数学之类的理科来说,概念教学是所有教学的基础,只有学生对概念有透彻的认识,才能在解题时尽量少出现理解上的错误。然而,与概念教学重要性相违背的是,现阶段的教学偏于“功利性”,想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初中知识有所掌握。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会有很大的阻碍。

一、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的课堂比重正在逐步下降,这也是限制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教育界普遍存在“功利性”教学的心态之外,概念教学在实际使用中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概念教学正逐渐地同课堂导入融为一体,使得概念教学的功能更像一段导入文字,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概念不够重视,即便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也不会在意。还有,由于概念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下降,使得教师没有针对其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手段,概念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不大,概念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很好。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

(1)将概念教学区分对待,提高其课堂比重。想要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广大数学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概念教学和课堂导入是不同的。课堂教学可以分为课堂导入、重点教学以及教学延续,而概念教学是属于重点教学这一环节的,正确地理解概念对于重点知识的学习有着铺垫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课堂导入和概念教学进行一定的区分,在重点教学环节对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图形的变换――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提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很多,如教室中的窗户、门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相互对折,彼此重合。很明显,授课教师将课堂导入和概念教学结合在一起,然而没有对概念进行清晰的说明,学生很可能陷入理解的误区,认为轴对称图形就是指正方形、矩形。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时,要先从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课堂引导,当学生大致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有了基本了解后,再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重点讲解,重点指出轴对称图形的判定方式,对学生易入的误区进行重点说明,以此来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2)进行激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主。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而不是一味地根据教学指导书设计教学计划。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足够的自觉自律性,容易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展现出极高的学习欲望,而一旦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就很有可能丧失学习的动力,从而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数学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激趣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进行概念教学。比如在“找规律”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画面中有两种动物,分别是小猫和小狗,这一群小动物在排队买东西,然后一只小猫一只小狗按照顺序排列。当动画放到一半时暂停画面,问学生,这只小狗后面应该站小猫还是小狗呢?很快就有学生根据前面的排列找到规律,说出答案。教师要对这位学生提出表扬,然后继续放动画。这次动画中的小动物又换了一种稍微复杂的排队方式,再依照上面那种方式让学生继续说出排列规律。最后,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对规律的概念进行生动的阐述。有了前面动画的铺垫,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数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其他教学,想要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着清晰的认识。否则,即便是有多媒体之类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师也很难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因此,想要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自己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要仔细研究教材,先将概念理解透彻,然后结合课后习题和教学大纲,充分揣摩教材的教学目的,最后结合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才能实现概念教学的功能性,最终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比例正逐渐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没有正视概念教学,教学具有“功利性”,使得概念教学的有效性下降。数学教师需要正视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将概念教学同课堂导入进行区分,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提高概念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MOOC;翻转课堂

DOIDOI:10.11907/rjdk.161910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8302

0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热点 [1]。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开放式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散布的开放式大规模课程,具有大规模的教学资源和分布式学习伙伴,体现了从单纯的课堂教学资源到开放式共享教学资源的转变,得到越来越多媒体、企业、学校的关注。近年来推出并开设了许多具有特色的MOOC课程,取得了较好效果[2]。

1MOOC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1.1MOOC特点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规模、开放式和在线。其中,大规模表现在分布式学习伙伴人数上。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一般局限于一个班级或多个班级,人数几十到几百人,而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伙伴少则成百上千人,多则上百万人,规模相当庞大。开放式主要表现在资源对所有人开放,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都可以观看、学习和使用MOOC平台提供的课程资源。在线表现在学习者必须在网络上完成学习过程,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MOOC的课程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MOOC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巨大的在线开放式教学资源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3]。

1.2MOOC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MOOC的出现对传统教育冲击很大。传统教育集中在教室或者机房进行,授课过程以教师为主,教学方法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MOOC的每门课程都有教师和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者互相交流讨论,改变了教师为主角的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MOOC课程资源,无需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与固定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自助学习,极大方便了不同学习需求。

2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重要性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技术[4]。数据库技术学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外,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和技能。

MOOC的兴起,用新思想和新方法对传统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十分重要。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安排学生在专门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无论是否掌握相关实践内容,时间一到必须离开实验室,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MOOC理念下,对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有助于正确理解计算和计算机,更好地揭示表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共同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3基于MOOC的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3.1改革思路

MOOC让学生可以对不同高校相同课程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没有掌握的地方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习题可以反复练习,通过时间表直接跳到感兴趣的内容。在开放共享环境下,优质课程不断涌现,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手段落后、理念陈旧的课程将被淘汰,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数据库课程在线实践主要包括建立在线题库、在线评测等。在线评测模块包含用户注册和管理、题库管理、实时评测和在线提交功能。在线评测模块能根据学习者提交的操作数据实时进行实践内容的检查和评测,实现差异化教育。

MOOC平台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全面跟踪并掌握每个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行为习惯,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利用MOOC教学资源后,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学生能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随时随地利用互联网访问、观看、学习和使用全世界优质的教学资源,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2改革方法

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翻转课堂教学是MOOC课程的特征[6]。学生主要通过观看网上优质的MOOC教学资源,先行掌握相关知识点,然后通过和学习伙伴讨论,参加教师主导组织的重难点问题研讨,再在MOOC平台上参加相应的课程实践。通过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室讲授、课后复习模式,学生能充分利用MOOC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

简述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有效满足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用工需求。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不断投入,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1]。数学建模的核心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实际运用,鉴于数学建模的这种特点,国内高职数学教育逐步把数学建模理念融入到课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数学建模理念的告知书明确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结合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怕困难、求实严谨的作风[2]。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经验,对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以期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新型高职人才。

一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社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寄予厚望。但是传统的高职教育由于专业设置不合理,使用教材落后,实训实践场地不足,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专业能力不足,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高职教育是以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所有的教学课程设计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都是基于此目标展开的,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向产业发展提供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和目标职业匹配度高,所以高职教育教学成果最直接的评价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上岗后的适应能力。

2 两者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要掌握与实践工作关系较为密切的业务处理能力、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把学生的职业能力建设列为教学重点,课程设计专业性强,一旦就业能为企业创造明显的效益,高职教育各专业课程差别较大。

3 生源情况不同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下,高职教育的生源普遍较差,大多是没有希望考上大学,转而进入高职学习,希望通过掌握一定的技术来实现就业,所以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建模给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开辟了新思路,数学建模为数学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应用搭建了桥梁,在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下,采取数学建模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动手应用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3]。

二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内涵

1 数学建模的概念

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和现实问题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将实际问题抽象、归纳成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方法等手段研究处理实际问题,从定性或者定理的角度给出科学的结果[4]。数学建模的发展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途径,对于现实中的特点问题,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其内在规律和问题,运用数学研究的成果,结合计算机专业软件,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转化成为数学问题,借助数学思想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2 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

基于数学建模的这种学科特点,可以把数学知识应用化,因此,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理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首先,确立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习数学建模为途径;其次,结合教学内容,开发相应的数学建模案例,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根据专业不同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最后,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课外数学建模学习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数学建模竞赛[5]。

三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途径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不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这种没有区分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差,往往带来的结果是造成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失去兴趣。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为目标,以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为出发点,以数学建模为途径,以教学方式改革为保障,打造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新模式,全面提高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1 结合专业特色,突出数学教育的应用性

数学作为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理论性强,体系性强,对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差的高职生来说感觉难学、枯燥,这是因为高职数学教育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在专业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去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学生感觉知识无用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去学,之所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只是纸面上的写写算算,数学可以把实际问题抽象化,变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的研究方法给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高职数学教育就不再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课下的演算作业,将基础数学教育和学生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带来学生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 结合学生能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高职学校的生源不如普通高校,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对于专业实训课并不明显,但是在基础学科教学过程特别突出,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甚至一点印象都没有,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在课堂授课时给予实时的补充,以助于知识的过渡。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在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知识水平不高、学习兴趣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进行课外辅导。高职基础课教育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把迁移知识运用能力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辅导,高职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数学,更多的是发挥数学知识在其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高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尤其是对于学了十几年都感觉头痛的数学,要想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期以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认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很难,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改革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低由于低年级学习时受到的挫败感,因此要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会数学的成就感,这样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先选择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再从全部课程学习中发现表现优秀的个体,组织参加建模竞赛,进行单独赛前加强指导,用这些榜样的力量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数学建模作为提高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点”,能够以其趣味性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 改革教学及评价方式,建立面向应用的数学教育体系

由于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期末的一张试卷,而是一个个数学建模案例,需要学生运用本学期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数学模型运用能力,实际过程分析和解题技巧等多方面给出评价,同时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将其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通过以上各个方面评价的加权作为最后的评价指标。这种以数学知识应用为基础,直接面向应用的高职数学教育模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知识应用能力,符合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推动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新举措,也是推动高职基础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低等问题,通过“案例驱动法+ 讨论法”,引导学生再次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引入数学建模理念教学,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既保证了高等数学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完整,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改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也改变了以往对于数学学习的学习态度。高等数学作为高职教育学生必修的基础课,在培养学生基本数学素养上具有重要作用,是理工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学建模理念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也为同类基础理论课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范例。

参考文献

[1]孙丽. 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J].科技资讯,2011(22):188.

[2]贺静婧. 引入数学建模推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42-45.

[3]王妍. 以数学建模为载体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C].2013 年创新教育学术会议(CCE 2013) 论文集,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