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关键词: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废弃物
作者简介:谭立龙(1973-),男,江苏徐州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仲启媛(1973-),女,江苏新沂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18-02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是高校构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随着军队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增加,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数量、次数和种类明显增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首要的控制目标。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
狭义的实验室安全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只要不出事故,实验室就是安全的。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实行等都是围绕这一任务来实行的。而广义的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指实验室自身的安全,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报废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理、实验数据(如情报资料等)的安全处理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他人带来污染、危害的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内容。[1]
二、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各高校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已被呼吁多年,但更多流于形式,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安全问题,或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无暇顾及。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进入创新性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上没有保持警惕。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实验室设备破坏很大,同时对人身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2.安全资金投入少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常常只能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在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较少,这就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线路老化,线路容量不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或者由于接地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而导致电火灾的发生;由于水管、水龙头年久老化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或忘记关闭水龙头等操作失误,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损坏仪器设备;由于管道破损或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泄露而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验室安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正贯彻执行,有效提高防范能力才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良方”。[2]
3.废弃物处置不当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电脑,报废的电脑硬盘和内存中有的存有大量信息,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危害国家安全;有的纸质废弃物中记载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某尖端科技成果,如果随意当生活垃圾扔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得;有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许多是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将会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3]
4.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教师及科研人员,还要有大量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重复性强、事物繁杂、琐事多,通常要面向全校甚至整个学科的各门实验课程,而学生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做完、实验室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通常较低,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的管理。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提高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安全的习惯,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师生从被动地服从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要求去做。
(1)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实验课的始终。
(2)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和现象,掌握所操作的仪器设备的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和性能,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扩大安全教育途径,可以在校园网上播放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学片,定期举办安全讲座,举行消防演习、演练,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4]
2.落实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经过考核,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安全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如何考核也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基础安全考核和特种(专业)安全考核两大类。基础安全考核是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要通过的,而特种安全考核是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的,这两大类里既有理论安全考核又有实践安全考核。
对于基础安全考核中的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安全知识,比如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水管爆裂、通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而基础安全考核中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等。
特种安全考核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专业而设置的,比如化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化学安全知识和化学药剂的安全处理,光电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光学器件的安全知识,弹药专业学生要熟悉炸药安全知识等。
每类考核中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才能通过安全考核,如果未通过考核则不能进入实验室,直到重考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具体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5]
3.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有信息的废弃物、易燃易爆的废弃物、电子垃圾以及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点,应分类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
(1)含有信息的废弃物主要指报废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以及一些实验数据,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军队院校的保密相关规定,由指定的单位集中销毁,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2)易燃易爆的废弃物主要指化学药剂中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电器,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可以设置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站,分类回收,定期处理。
(4)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主要是指能危害人体和环境的废弃物,要根据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严禁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中,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6]
4.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提高安全设施的水准
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正常实施,尤其是实践考核,比如消防演习、演练。保证各类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过期。对长期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级职称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建设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队伍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要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这需要中级职称人员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频繁更换,不仅不利于实验室的维护,也给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合理、科学的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和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全校各部门优势,使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适应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观念,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及实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1):168-170.
[2]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实科技信息,
2010,(1):862-920.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
2010,20(5):176-177.
[4]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10,13(4):167-169.
【关键词】电力系统;损失负荷;安全防御;动态监测;系统安全;隐患事件;故障事件
0 引言
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如出现特定可承受事件,不致引起损失负荷、系统元件的负载超出其定额、母线电压和系统频率超越允许范围、系统稳定破坏、电压崩溃、频率崩溃或连锁反应的能力。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有正常安全状态、正常不安全状态(意味着此状态下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紧急状态(即系统发生故障的状态)、极端紧急状态(即系统濒临崩溃边缘)等,电力系统安全防御就是针对这些系统运行的状态制定相应的措施,消除故障,特别是防止其扩大为大面积停电事故。可见,时时掌握系统运行的真实状况是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的必要前提条件。
1 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不利因素
1.1 全国联网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
主要反映在:
1)动态稳定问题趋于严重。电网互联后,如果采用的是交流远距离大容量送电形式(特别是送端发电机采用快速励磁系统时)或交流弱联方式,易产生区域间的负阻尼或弱阻尼振荡模式,造成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及动态不稳定。
2)出现新的安全稳定薄弱环节。电网互联后,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发生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薄弱环节,例如某些断面稳定水平下降、或者易发生电压不稳定等现象,特别要关注相对较弱的子系统或处于输电通道中间位置的子系统。
3)对负荷特性的影响更为敏感。电网互联以后,随着同步互联电网规模的扩大,在系统发生扰动后,易产生电压和功率的摇摆与振荡,负荷特性的影响更为敏感,尤其当振荡中心靠近负荷中心时更是如此。
1.2 电力市场化对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主要反映在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上。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只有对自身利益的无限追求,各利益主体才能生存发展。就目前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形势看,各发电厂为了自身利益,可能会不顾电网安全需要,根据电价波动恣意多发或少发电量,从而导致某些输电线过负荷或者人为造成供电量不充裕的现象,甚至出现发电侧的垄断现象;在电网故障出现低频等危急状态时可能考虑到自身发电设备的安全早早将发电机退出运行,这对处于危急状态的电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各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合同,若故障造成切机或切负荷,电网将给予一定赔偿,这使得电网调度员在事故下实施控制措施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果断坚决,这对电网事故处理也是不利的。
1.3 其它不利因素
1)电力供应形势十分紧张。
2)直流输电的负面影响。
3)交直流并联运行电网。
4)没有我国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2 电力系统安全防御对事件识别的需要
电网调度在电力系统安全生产中居于中心地位。不论是对系统全局状态的判断,还是对系统故障的处理,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肩负电网安全运行职责的电网调度员的角度,研究电力系统安全防御对事件识别的需要是十分必要的。
对正在监控电网安全运行的调度员来说,他们最应该关注以下问题:
1)现在电网虽然在正常运行,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2)控制中心突然间涌来许多报警信号,可能发生故障了,故障在哪儿?什么故障?
3)系统会崩溃吗?
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
1)若系统存在隐患就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尽快消除以防故障发生;
2)在确定故障位置和类型后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切除故障以防故障扩大;
3)若系统快到崩溃边缘采取极端紧急控制措施以防系统崩溃。
由此可见,为调度员准确迅速地采取安全控制措施,事件识别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系统正常运行时能识别潜在安全隐患;
2)系统故障时从大量报警信号中识别出系统真实的故障情况;
3)能够识别故障下的系统接近崩溃边缘的危急状态。
3 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中的事件识别
3.1 隐患事件识别
电力系统隐患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潜在的影响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包括外部隐患(如恶劣天气、外力破坏等)和内部隐患(分一次、二次系统隐患)。若不对电力系统隐患加以识别和预防,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引发故障甚至扩大故障。通过事件识别及时发现表面看来处于正常状态的系统所潜藏的隐患,并在未发生故障之前就采取防范措施,是一种主动性的安全防御办法,可以说是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的首选之策。
3.2 故障事件识别
系统故障时,首先是故障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等发生突变,由此引起保护动作并跳开相应的断路器。长期以来,由于通信水平的限制,调度中心只能获取保护、断路器两层信息,但断路器和保护装置存在误动、拒动,通信存在信道干扰等因素,故障报警信号难免有错误或遗漏。故障事件识别内容可归结为:判断有无遗失警报并确定之;判断有无错误警报并确定之;判断元件故障地点;判断元件故障类型。迄今大部分现有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应用的前提条件是电力系统调度中心可以获得继电保护与断路器动作的准确而完整的信息,这样做从原理上讲是不合理的,有可能引起错误的诊断结果。因此,故障事件识别首先对这些信号进行判别(或者说警报信号处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的较为成熟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识别故障类型,准确判断故障系统真实状态,为实施故障下紧急控制创造条件。
3.3 故障后果事件识别
一般情况下,故障后果事件有失步振荡、电压崩溃、频率崩溃、过负荷连锁跳闸等。实时在线识别这些危急状态以便采用预定的极端紧急控制措施,应是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有效手段。
3.4 建立电力安全防御事件识别体系
电力安全防御中的事件识别伴随着系统运行的时时刻刻。如图1所示,在系统运行中,若没有模拟量越限、开关量变位信号传到调度中心,则进行隐患事件识别,若识别出隐患,则及时地实施预防控制使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若有模拟量越限、开关量变位信号传到调度中心,考虑到可能发生如枢纽变电站全停等迅速影响到系统崩溃的极端严重故障情形,首先由故障后果事件识别判断系统是否进入危急状态以及哪种危急状态,并采取相应极端紧急控制策略使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若系统没有进入危急状态,则由故障事件识别判断是否故障,若有故障时就采用相应紧急控制策略,使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若没有故障,则警报信号出错或有大的扰动,需进行预防控制,以恢复正常。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后继续进行事件识别。这样,就由隐患事件识别、故障事件识别和故障后果事件识别构成了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中完整的事件识别体系,可以满足电网调度员及时了解系统各种状态真实情况的需要。各县调、地调、省调、网调、国调都设立此系统,可以实现时时掌握全国统一电网真实状态。
4 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国内外屡次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证明了有必要研究新的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理论。电力系统规模庞大,影响其安全的许多因素众多,加之安全问题是一个全局问题,这就启示我们应该用以全局性和前瞻性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思维进行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研究。
【参考文献】
2. 2科学研究团队化
从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始,本实验室以建立研究型团队为主要目标,将科室工作人员从单纯实验保障型向实验保障和研究复合型过渡。利用科室承担的全军及军区课题,将科室人员分成多个科研攻关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人均由博士或硕士担任,如一名博士带领一名实验员负责脑和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另一名博士带领另一名实验员进行肠道私膜通道性方面的研究。在导师指导下,在读研究生和科室实验员也组成研究小组。将大课题分解成小课题,由各小组负责实施。在动物实验及取材时通力合作,取材后各小组进行各自所取脏器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这样一方面节约科研团队时间和经费,另一个方面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收到很好效果。本团队2015年获批原科研创新团队。
2. 3人才培养自主化
针对动物实验中心人员科研实力相对薄弱问题,为了加快研究步伐,不能靠等高学历研究人才的引进,本实验室注重现有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坚持于每周五上午进行科研课题讨论,并针对每个科研小组的研究方向,要求课题负责人进行相关国际前沿的读书汇报。针对科室招聘人员学历低的状况,为了适应研究型科室的发展战略,鼓励其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专业硕士。在此模式下,一名主管技师在参与课题研究同时,于2015年7月顺利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另一名实验员也于2015年考取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正参与本课题研究,另外两名实验员于2016年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本科2名博士分别获批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并获批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名博士后顺利出站;重点实验室获批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博士培养点,科室人员在共同的课题攻关中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2. 4联合攻关多学科化
重点实验室的客座专家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及委员有军内著名的野战外科院士,也有高原医学、航空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家教授。在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实验室既在军内进行研究合作,同时也在疆内与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院内与放疗科、烧伤科、输血科、急诊科、ICU、临床医学研究所、检验科、营养科、心内科等科室建立跨学科的科研团队,以加快特殊环境军事医学研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2. 5研究方向特色化
关键词:安全管理;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
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实验室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否顺利进行[1-2]。实验室开放情况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点环节,是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标志。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是天津农学院特色实验室,是由组合式循环水育苗实验系统、闭路式循环水养鱼实验系统、水处理系统、斑马鱼养殖系统、观赏鱼养殖系统等多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循环水养殖实验作为长期对学生、企业开放的功能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具有其独特性,随着实验室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既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又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是实验室管理者的重要职责。
一、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
1.开放时间长。
开展的水产养殖试验周期长,往往是全天、全月、全年不间断开放运行。
2.服务面向广。
该实验室面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承担着全校师生、校外科研院所和企业大量的科研实验任务。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有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校外的研究人员。
3.开放项目多。
实验室承担着校内教师的科研试验,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大学生自主承担的科技创新实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型课题。例如:国家自然基金“当归多糖对点带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机理的研究”、天津市重大种业专项“河鲀鱼良繁体系的构建及大规模繁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鹦鹉鱼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等。
4.人员流动大。
实验室每年都会大量本科生、研究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验,这就为仪器使用的培训工作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每年都要进行几次仪器的使用方法培训才能真正的达到仪器安全使用。
5.养殖对象多。
在该开放实验开展的项目多,因此养殖对象也不同,常见的养殖对象包括淡水的鲤鱼、鲫鱼、革胡子鲶、鹦鹉鱼、皇冠鱼、招财鱼等,海水的半滑舌鳎、石斑鱼和红鳍东方鲀等。由于不同的养殖对象对水温、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不同,需要对上述因子精确调控,因此对实验室的水、电配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运转的实验比较多,导致在实验室负责养殖试验的人员比较杂。上述情况为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一种动态的、全程的、全方面的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3]。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教学实验和科研正常运行的需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实现国家对人才资源需求的重要平台。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是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的需要。目前,国家和地方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实验室建设规模、数量、价值不断扩大,实验室使用的人数、时间、效率不断提高。与此相应,实验室面临的和潜在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多,轻者财产损失,重则人员伤亡。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应放在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首位。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水电问题。
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内空气湿度大,地面、墙面潮湿。增氧、控温和水质在线监测设备需要持续供电。这就要求电线、电源接口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必须要做好绝缘措施。若实验室地面不平、下水管道排水不畅,容易造成地面积水。每天检查养殖系统中的水泵、水管和水源,及时排除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
2.硬件故障。
由于循环水系统全年处于工作状态,所以系统硬件损坏率较高,极有可能造成电路短路,引起火灾、触电、漏水等安全事故。
3.监控手段。
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尚未安装实施监控设备和预警系统,不利于管理者对实验室的安全监控。事故发生时管理人员不能第一时间获悉相关情况,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安全使用
由于循环水实验室承担项目多,人员流动大,故安全使用问题是管理的首要问题。虽然每次科研项目开展之前都有实验室安全使用培训,但培训效果因人而异。操作者若不能正确操作相关设备,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1.加大安全投入。
改造地面和下水管道系统,确保地面无积水;安装室内排风系统,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购置耐腐蚀、耐高温高湿的高质量仪器设备,减少仪器设备故障发生率;安装实验室在线监控和和实时预警系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加强实验室日常安全培训教育。
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安全素质,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4]。实现实验室的安全工作目标,不能仅靠赋予师生管理责任,还必须经常对在该实验室从事试验的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尤其是加强实验室的日常安全操作培训。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可从两个层面开展:
(1)学校层面:一是对师生开展常规安全知识教育,包括安全规章制度、仪器使用安全、消防知识、案例教育等;二是对师生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如灭火器、断电保护器使用,报警,火灾逃生等,并且定期演练。
(2)实验室层面:组织学生学习掌握循环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内部的管理规定等。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考核,以促进全校师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规范与技能。
3.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实验室建设的一部分在中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还不突出。广泛借鉴各行业的经验和教训,构建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实验室文化的作用,激发师生积极性,促使师生主动遵循安全规范,自觉消除安全隐患。结合循环水养殖实验室的特点,构建实验室安全视觉标识,如安全警告牌、安全标志、警示线、警示语句及根据工作场所、设备和产品等特定条件下所衍生、组合的各种警示标识,能够形象地传达安全管理的理念,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安全视觉标识的宣传效应。安全视觉标识能使人感悟到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其传播力量与感染力量最为具体、直接[5]。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需要学校和实验室内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本校开放式循环水养殖实验室从建立至今,尚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实验室评估中得到好评。虽然目前该实验室运转情况良好,但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排除,以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2]张志强,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86-191.
[3]鲍敏秦,张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4-205.
[4]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