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村民服务。

1、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向乡、村干部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特别是加强农村基础知识和关于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拓宽自身知识层面,以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开展农村调研,深入考察,研究符合村民意愿和适合本村发展的路子。同时带头学习,大胆探索带动村里现有的干群不断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村村民服务。

2、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强解决纠纷技巧。同时,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经常为群众提供各类信息。要不断的学习,切实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3、坚持记录好个人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每天工作的内容、进度、成效、收获、不足等,形成完整的到村任职工作日志。

其次,要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村中的各项日常工作,及时做好各类会议、活动记录,资料的整理、归档等日常管理工作,发挥专长做好网络宣传、计算机维护等工作。做好村务电子化工作,协助村两委继续做好村务公开工作、退伍军人档案以及各种资料、文件录入电脑存档工作,促使村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关于村庄的故事、传说,要尽最大努力去和村里的老人探讨,认真记录并录入电脑,为*的旅游业提供文字性材料。

3、为国庆献礼工程大水系十月份的通水工作做好准备,包括河道清淤以及沿河农民生活用水排污口的治理等工作。

4、主动关心弱势群体,继续完善我村困难群众档案,通过个人努力给予他们帮助,并积极联系外部力量对困难群众予以帮助。另外,选定一户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5、加强与相关高校的联系,邀请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来村进行社会实践与调研,加大宣传规模,提高层次,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的联系和合作。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和《云南省人事厅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 支农 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云人〔2007〕4号)文件精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现将2009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募数量、对象和条件

1、招募数量。我省今年计划招募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其中:支农219名、支教369名、支医412名,各州市招募计划附后。服务岗位为乡镇以下教育、农业、卫生基层一线。

2、招募对象。年龄30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鼓励省外应届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服务工作。

3、招募条件。

(1)政治素质好,志愿到农村基层服务。

(2)具有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3)具有敬业奉献精神,作风踏实,吃苦耐劳。

(4)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

二、招募方式和程序

招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公告、网络报名、统一考试、体检、择优招募、培训上岗、签订协议的程序进行。

(一)信息公告(6月5日)。各高校毕业生可于6月5日在云南日报和云南人事考试网查询招募公告。

(二)个人报名

1、网络报名( 6月5日至6月12日)。本次报名全部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不设现场报名,免交报名费。各高校毕业生可登陆云南人事考试网下载《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一式三份,到学校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后,按网上提示信息填写报名事项。报考者面试时须出具《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

2、资格审查(6月5日─6月15日)。由各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对网上报名人员统一进行网上资格审查,报名者可及时登录网站查询审核情况。

3、打印准考证( 6月20日─26日)。通过资格审核的报考者,可登录云南省人事考试网按照网络提示打印本人准考证。考试时,考生持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三)统一考试

1、笔试( 6月27日)。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命题,笔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不指定辅导用书)。各州、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负责组织考试,考生按《准考证》上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点设立地区为:昆明、大理、普洱、昭通、曲靖、文山、红河,考生可自行选择考点参加考试。

2、公布成绩(7月4日)。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在报名网站上公布考试成绩,并确定最低招募录取分数线。报考者可登陆网站查询。

(四)体检公示

1、体检(7月11日前)。各州、市依据考试成绩,在招募计划数内按照不低于1∶2的比例组织面试后提出拟招募人选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的按照考试成绩依次递补。7月13日前各州市将体检合格人员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审核。

2、公示(7月14日-7月20日)。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对体检合格人员在报名网站上进行公示。

(五)招募上岗。

1、确定招募人员(7月22日前)。公示期满后,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审核确定招募人员,并统一出具招募通知。

2、培训上岗(7月23一7月30日)。各州市负责组织招募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后由各州市根据考生报考岗位统筹安排服务岗位,并统一派遣报到。

3、签订协议( 8月1日前)。由县级“三支一扶”办公室组织招募人员与服务单位签订《云南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

三、政策待遇和保障

1、从2009年起,“三支一扶”大学生每人每年补贴1.5万元,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此外,每人发放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

2、加大事业单位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充分挖掘本系统就业岗位,积极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进入本系统工作。各地基层社会公共服务岗位,也应积极吸纳“三支一扶”大学生就业。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要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各州(市)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比例,聘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三支一扶”大学生。

3、“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其笔试成绩加4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省、州市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时,应明确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乡镇党政机关招考,按相关规定执行。

4、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后,自主创业的可按国家及我省鼓励创业的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优惠政策。

5、对自主择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各级“三支一扶”办公室要切实帮助落实就业岗位。各级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为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他们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

6、落实就业岗位的,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和社会保险缴纳年限;服务期间符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可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卫生系列指初晋中),其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可计入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

7、服务期满后报考省内高校研究生,初试成绩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的,学校为其保留学籍两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可免试入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起点本科。

8、服务期间,“三支一扶”大学生户口保留在原学校管理,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人事档案统一转至服务单位所在县、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四、有关要求和注意事项

1、报考支教的考生须具有教师资格证。

2、被招募的毕业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到服务州、市报到,无故超过报到时间的,取消招募资格。

3、服务期间因各种原因解除服务协议,未能完全按规定时间履行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不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

五、咨询电话:0871-3635258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为适应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专科临床医学人才,应创新培养理念,着力培养学生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结合具体岗位需求自主开发的教材,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可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

全科理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课程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3》记载,2012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0%,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大专学历者占41.4%,可见专科层次医疗卫生人员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主力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输送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于2010年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公共卫生课程也随之进行创新改革,现报告如下。

1改革背景

为顺应人民健康需求增长和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要求,我国于2009年启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机构。在该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逐步从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转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即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同时具备开展基本疾病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素质、结构均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在许多乡镇卫生院,可胜任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严重缺乏,明显阻碍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何坪[1]等人对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以评价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结果表明,重庆市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师数量及能力均处于较低水平,几乎没有专业的全科医师;三年制临床专业毕业生临床基本诊疗能力不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力,缺乏相关理念、知识和技能,难以独立开展和全面承担相关工作,素质普遍偏低,自我职业归宿感也较低。

同时,《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2~4]等的相继出台,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科医学教育应以“3+2”模式着力培养全科医生,即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工作的三年制医学专科生,毕业后接受两年的临床和公共卫生技能培训。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重点,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并将其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

2改革措施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任务,临床医学专科教育应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基本要求,深化三年制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强化全科理念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应在原有预防医学课程基础上,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进行必要的建设与改革。

在此基础上,我校公共卫生教研室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进行大量调研[5],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6],针对临床类学生编写了《基层预防保健技术》教材。教材共十一章,内容即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在编写过程中,将预防医学、健康保健等基础知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有机融合,并编写配套的实训教材,使实训内容按章节整合;改革教学方法,探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聘请基层医疗机构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和实训指导,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同期开发了课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相关资料及课外学习资源链接,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及拓展学习;同时,在临床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实习内容[7,8],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本课程教学使专科临床类学生能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与技能,为以后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开展相应工作奠定基础。

3讨论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力军,应同时具备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在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卫生课程较少,仅有预防医学一门课程,与基层实际工作结合不太紧密,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能力培养。《基层预防保健技术》即是在全科理念指导下,综合采用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专家研讨等方法,针对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生开发的基层实用性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其他高职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教材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写,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教材和网络资源,针对性地提高临床专业学生基层工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强调实训操作。如在讲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时,让每一名学生自己创建一份健康档案,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同时在临床见习与顶岗实习中增加相应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以培养真正的全科医师。我校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于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家相应政策规定不断更新,以更贴近实际岗位工作任务。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意识及能力均较以前的学生有所增强,岗位胜任力有所提高。综上所述,我校自主开发的基层预防保健技术课程能有效提高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符合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因为是一门新课程,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坪,邓宇,罗利刚,等.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124):3593-35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6号.2012-05-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教高[2012]7号.2012-05-07.

[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1〕23号.2011-07-07.

[5]谭涛,肖智勇,郝坡,等.以需求为导向整合高职高专类临床医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6):3905-3906.

[6]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7]黄进,李玲,赵宇亮,等.临床医学生公共卫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7):63-65.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在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金秋十月,你们不顾旅途劳顿,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在此,我代表县中等职技学校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9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原县职业高中和教师进修学校合并组建。学校占地面积5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77名。学校先后开设了农经类、机电类、电子类、计算机信息技术类及管理服务类五大专业群近20多个专业。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培养目标满足市场,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素质为中心,立足实际,着眼农村,克难勇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培训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万人,成为县“科教兴县”、“教育兴农”的主阵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市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涉农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专业

县是全山区县,辖11个乡镇,261个村,10.23万户,2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98万人。农用面积广,农村人口多,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致使很多可利用和可开发的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了全县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自1983年建校起,学校立足县情,本着“服务农村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相继开办了农机、园林、林特、食用菌等专业,并逐步打造成我校的骨干专业,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90年代后,学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国家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求,根据需要重点开设了果林、茶林、种植养殖、农学等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山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年,根据国家专业设置新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需求,依据学生及家长的志愿选择,学校增开了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年秋季招收涉农专业学生144名,年秋季280名。

二、学校具备开办涉农专业的条件

1、师资力量。目前,我校有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3人,学历达标率94%。涉农专业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人,均为中学一级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近几年,学校根据专业设置需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从县农业局聘请了2名专业农技师兼职授课,缓解了实习指导教师欠缺问题。

2、课程设置。根据国家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我县经济、地域、气候特点,采取征订和自编教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课程科目。比如在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开设上,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德育课和文化课,有计划地选开部分专业技能课,并结合农村实际,自编了《农村政策与法规》《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教材,这样,既保证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掌握了切合实际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富有本土化、更具有针对性。强化教学管理,在课程落实上实行“三表”(即课程表、教师任课表、作息时间表)监控制;在常规管理上,坚持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普查、学校领导抽查制度,确保教学高效。

3、实习基地。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种植优质烟叶、‘绿生’茶叶,栽培天然木耳、香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发展战略,这为我校涉农专业的开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开阔学生眼界,练就扎实的专业技能,学校积极争取,多方联系,在以往建立土门蔬菜大棚种植、茶叶等基地的基础上,又与集团、镇核桃产业基地等建立联系,使其成为学生实践、见习场所。今年,我们在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与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合同。这样,学生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场地,学生实习、实践率达100%,真正达到了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目的。莲山课件

4、学制管理。建设新农村,更需要懂技术、高素质的人才。不少家庭生活困难,迫切希望孩子早日学成回家创业,尽早脱贫致富。面对实际,我们实行“2+1”模式。即学生入学的前两年完成必需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拓展意识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后一年重点熟悉相关岗位技能要求、提高专业技能,达到现岗操作标准。“2+1”模式产生了三大效益:一是解决了特困生就学问题;二是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培养了农业科技带头人。学生撰写的经验论文《边学习边脱贫,再学习再致富》在《教育与职业》刊物发表。

5、社会环境。我们重视鼓励引导学生扎根农村,回乡创业,成长为科技带头人,以良好的社会效益助推学校发展。林特专业的毕业生李知华,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开办了食用菌加工厂,学校组织对口师资跟踪进厂指导,使其年产值达60万元,成为我县菌类生产的民营大户,在他的影响下,所在村组的乡亲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菌类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是98级农科专业毕业生,三年的职校生涯,勤奋好学的他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学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管理方法。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出色的管理才能,仅5年时间,他就走上了农村领导工作岗位,成长为村的党委副书记、湖北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据统计,学校累计为村组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800余名。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了学校发展的大环境,上中职学校,读涉农专业,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家长的愿望,学生的选择。

三、思考和展望

农村基层工作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oth trai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employability. To do a good job in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reforming training objective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career guidance and other ways.

关键词: 就业能力;实践培养;就业指导

Key words: employability;practical training;career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17-02

0 引言

自高校扩招开始,高等职业院校在数量、规模等方面急剧增长,促使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在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统包统分”转变为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而就业方式的市场化、大众化使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学生、家长所共同关注的焦点。

1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差不愿去基层 一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利益的驱使下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偏颇。很多人自动将就业观念与功利得失挂钩,他们嘴上挂着“服务社会”的崇高信念,却未真正考虑社会需要,只关心所从事的职业能为他们带来多大的功利价值。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职业也存在高低贵贱、分三六九等之分。愿意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工作的学生非常少。大部分学生大学毕业以后纷纷涌入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艰难就业,而就业机会众多的农村基层却少人问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两个人才分配严重失衡,甚至出现了两个极端——部分单位求贤若渴却少有高素质的大学生青睐,有的单位被人才挤破了门槛而不得不大材小用,导致人才浪费。

1.2 高职学生缺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目标不明确 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已经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却始终没有为自己制定过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目标,而且有的学生直到毕业之际仍然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认识模糊。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高职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客观全面评价、没有认真思考自己未来职业规划、对未来发展的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1.3 缺乏诚信意识,对就业单位左顾右盼 不少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骑驴找马”的想法,即先进入一个企业获得一份工作,然后再寻找机会跳槽,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一些学生对所在单位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不高,其就业观呈现出不稳定性。

1.4 高校就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效用不大 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求职者掌握求职技巧,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二是作为就业市场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的求职就业;三是为学生提供政策指导、心理辅导、个体规划、实践锻炼等服务。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还是围绕帮助毕业生掌握求职技巧、提供就业信息和提供政策指导这三个狭义的内容展开。其所能提供的就业能力培养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关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进行创新和完善。

2 就业能力提升的措施

2.1 改革培养目标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2.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首先要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这种定位应该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单纯注重知识培养和技术能力锻造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已经不再适合。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时刻提醒高职院校在人才教育时更要注重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最基本的就业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当前社会、企业所注重的已不仅仅是求职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求他们具备团队工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教育所需要注重和改进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把培养就业市场需要的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作为目标,在学校教育中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各项技能,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创造型、实干型、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协作型、合作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的这种需要,高职院校在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大学生团队工作能力、人际协调技能等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具体来说,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针对公共课与专业课不同的教育目的,适当加强实际能力的培养。如在公共课中,除了开设培养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等课程外,还可以设置培养大学生口头交流技能方面的课程,如演讲课。专业课应该围绕更细的专业方向开设,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要成体系,保证学生在某个专业领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1.2 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模拟场景中亲身感受真实的案例。如果在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不应立即给出答案或方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实践训练上,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来了解社会、施展才能、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养成。

2.2 增强实践培养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学生获得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要适应实际工作对于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就需要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职业技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参加实践,高职学生迈出了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接触到各层次、各类型的人员,通过这种交往,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正式步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2.2.1 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鉴于当前高职学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实践能力存在认识偏差,学校应该积极进行引导,纠正学生们主观认为拥有几个证书或参加过一些实习就代表着有很强实践能力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心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2.2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并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就业能力上的提高,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从学校和老师的角度讲,学校应该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只有当教师从实践中积累了相关经验,掌握了企业一线工作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对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后,才能在课堂和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和培养,弥补单纯理论知识教育的欠缺。

2.3 加强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不能只等到学生毕业前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是要将工作前移,帮助学生尽早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真正重视就业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及时准确地了解社会及企业单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 加强实习指导,培养高职学生群体效果能力以及影响能力。在实习指导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接触社会,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顺利迈出第一步。其次,要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参观、调查或实习的过程中,形成更清晰的专业定位,对就业形势有更深刻认识。第三,要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实习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在面临分歧时的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学生们亲自参加组织活动,加深他们对组织化的行动规则、目标和文化的理解,可以帮助他们未来更加顺利地融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

目前高职学生参加实习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二是通过家庭关系或教师推荐来联系实习单位。尽管方式和途径不同,但是对于即将参加实践或步入职场的学生们来说,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跟踪指导都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们遇到问题时,可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实践时,要注重这些活动的专业性,努力做到专业实践与就业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本专业未来就业情况的了解,而且还能增进他们对本行业的感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实习实践,让大学生真实了解社会对他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增强他们的紧迫感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同时,通过对社会就业环境的认识以及对企业、单位的工作环境与氛围的了解,使学生们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端正工作态度,树立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意识。这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技能,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或失败挫折,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这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3.2 增加就业技巧方面指导,使学生在应聘过程中有更好的表现。在当今职场招聘过程中,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应聘者的思考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因此招聘过程中设置的问题也越来越难。在实际的招聘中,用人单位招聘方式也更加复杂化,除了最初的自我推荐和笔试后,有的公司还要安排一面、二面,甚至三面、四面。在层层的面试过程中,高职学生能否在面试中表现出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否具备良好的人际互动技能对大学生求职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就业技巧指导,提高学生人际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对整个应聘过程的分析,应该将指导和锻炼的重点放在自荐和面试两个环节上。在自我推荐环节,求职者通过自我介绍来展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招聘单位则利用这个机会考察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对此,在进行就业指导时,可以着重对学生的口头交流技能进行训练。另外,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面试策略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人际交往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除了上面的两个环节,职场礼仪对于应聘者也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应聘者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出个人基本素质。因此,在就业指导时要注重对高职学生的求职礼仪进行培养和锻炼。通过以上这些就业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紧张心理,而且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技能,为学生在求职中的表现加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职业技术类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这一现实,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想方设法促进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