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课程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33
1 引言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的一种形式,它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目前是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关键技术,并要求学生掌握多媒体开发常用软件。
2 目前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概论、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环境、文本信息处理技术、音频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应用开发、光盘存储技术与光盘刻录、多媒体人机交换技术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的教师上课时只是对内容进行讲解,而对于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的讲解,由于理论知识过多,又涉及到课时方面的问题,教师只能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不能做到透彻的讲解。理论对理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就会很差。
3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亦称个案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在于:第一,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第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第三,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第四,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充分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案例教学法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把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因此,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会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4 案例教学法在多媒体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1 教学案例设计
采用案例教学法,核心就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要考虑到各个知识点的运用,分清楚重点和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结合开发模块设计成了四个案例,分别是图形/图像的制作(Photoshop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Authorware平台)、影视后期制作(Premiere平台)和多媒体编程(VB平台),这四个案例的设计有着前后顺序的关系,前一个案例中的内容会在后一个或多个案例中使用,并且四个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了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大部分的内容。通过对这四个案例的学习,学生可以高质量地完成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通过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在具体的案例选取中,一个好的案例,应以学生为中心,应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难度适中,充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相适应,使得案例可操作性强,又有趣味性。
4.2 案例分析
下表是笔者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的一个具体案例,结合前面有介绍文字、图片处理的相关实践,同时对Premiere 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案例的主题就定义为制作个人相册。
2.时间面板:关键帧的添加\&案例2:转场特效的设置(淡入淡出效果的实现)
案例引出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分解出子案例,并引出子案例中的相关知识点,在实践教室带领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亦可以上手操作,这样能适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上机操作的欲望。
5 结束语
综上,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将继续专研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让案例教学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超.关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探索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2]李淑飞.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2.
[3]鲁书喜.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
关键词:《通信电子电路》;教案;多媒体;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通信电子电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高的通信工程专业,尤其是无线通信方向的重点基础课程。通信电子与大多数的先修课程有明显区别,其的工作频率非常高,所以学生要掌握其的方式相对较难。为了要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先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多年的通信电子电路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经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其实就是教学的教学前先进行备课,先对课堂中的内容熟悉一遍,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课前准备的流程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核心步骤,在如今的教学授课趋势中,编写教案还为何需要被重视?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着突出的中介功能。虽然在信息化的时代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极为方便,但是做好课前准备是教学更应该做的核心步骤,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一个成功的教学必定能够写出优秀的教案,是教师负责任、智慧以及创造力的体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大帮助。要写好教案,就必须掌握以下几点:(1)认真备课。教案的编写一定要结合当下教学情况进行,注意在知识面全面融合的基础上去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丰富知识。例如,在撰写关于FM发射机结构框图部分的教案时,因为当今的FM发射机极少采用多级倍频器来产生所需载波频率,因此教案上应合理取舍这些已被淘汰的方法。(2)课程架构要科学合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制定不同的方式,教师应当灵活的安排课程架构,做到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3)寻找有效教学方式。寻找有效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应当用此来展开教学,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4)要明确教学课堂中所用方法,并明确该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的理论知识灌输仅仅只能教授学生,真正要把知识吸纳成为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才行。例如在讲授正弦波振荡器知识点时,直观判断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种类可以从时域波形上入手,但从频谱上看则更为直观地去定性判断输出波形质量。(5)教案必须不断完善。教案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你初稿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审阅,发现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改善。课前编写教案其实就是对课堂的一种假设,教案是否有效还是要看具体的课堂完成效果,在教学课堂中教学可以根据教学效果来判断教学编写的成功与否,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补充与完善。所以在教学编写之后需要进行多次检查,才能够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与改进。(6)提前进行教案编写。并不是在课前才去编写当天的教案,教案必须要提前安排时间准备好,最好是一周之前就开始准备。这样后期有发现问题才能够有充足时间改造,才不会因为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无法解决。比如学生在课中提出一些有关于频谱的非线性搬移问题,教师如果没有编写出相应的表格是很难进行讲解清楚的。只有通过清晰明朗的比对,学生才能够更加容易了解其内容。
2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大学生更热衷于新鲜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吸引学生,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方便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有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已经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可。活泼、生动、直观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它能把本来枯燥的文字、图片、表格、公式等变得声色兼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实践能力
每一个课堂设计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被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视听优势比起实践来说还是逊色很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并无多大效用。《通信电子电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你只是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那么想要学好这门课是相对较难的。在这门课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种问题,就是在理论考试中成绩极其优秀的人,在实际的实践考试连最简单的实物电路板都无法完成,是当下学生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因此,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应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通信电子电路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采用实践的方式就能够完美解决,正确的引导学生应当把时间与理论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有极其明显的效果。
4结论
要真正学好《通信电子电路》,学生就应该把轻实践、重理论的观点改掉,把这两者进行紧密结合。教师要把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就应当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利用多媒体技术、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等等方式去改进教学方法。在师生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便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08).
[3]扈中平.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5).
关键词:电工基础 多媒体电子教案 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质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完善,在教学的很多领域里都用到了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对我校电类课程《电工基础》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来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层次多,而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连续性、系统性非常强特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知识的连续性,只能把各个连续的知识点全部讲到,以免在后面的有关章节中出现知识的盲点。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势必在照顾知识点的面面俱到的同时,不能够把这些知识点讲透、讲精。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感到要学的东西太多太杂,由于在课堂上没讲透又没办法加深理解应用,不少学生感到《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很抽象,不好学,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手段,增大课堂讲授的信息量势在必行。在《电工基础》课程建设规划中,我们应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放在首位。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方式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学生听课的过程中觉得条理、思路更加清晰
多媒体教案是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的,把各个知识点的阐述和解释进行了精要的总结,并作了简洁的板书。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可以看着屏幕上的精要总结加上教师详细的讲解,这样就能更加容易理解透彻这些知识点,真正地把课堂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传统的黑板粉笔讲述式教学手段却做不到这一点。受黑板板书面积和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各知识点作大量的总结和归纳的板书,只能通过语言的讲述,这样学生必须高度集中精力听,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疲劳,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二、节省大量的时间,有利于把内容讲得更加透彻
这一点是教学方式改革最初出发点。对于《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牵涉到了大量定义文字、电路图板书,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就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例如稍微复杂的电力拖动电路图在黑板上画至少需要几分钟,这几分钟的时间便成了“真空”状态,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上的分散;而且对于教师来说,由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就没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讲解,但是必要的板书和电路图又不能省,这就产生了两方面在时间上的矛盾。而采用多媒体就解决了这个矛盾,可以直接对着屏幕上的板书和图形进行更加充分的讲解,教师不会再感到时间不够,讲得越透彻,学生接受的速度越快,效果也就越好。经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在大纲规定62课时的情况下教师没有任何空余的时间来讲解课后的习题,而采用多媒体方式,我用了8课时就把课后的重点习题很详细地讲解一次,大大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有利于图形作得更加准确、美观,人为误差极大减少
在传统的方式中绝大部分的图形都是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徒手现画,这样很容易出现错误,极易误导学生。而且在《电工基础》中有很多的知识点的讲解都是通过图解法来阐述,作图的精确性直接影响到讲解的效果,而在现场徒手作图的过程中,人为的误差很容易大量的出现,这就大大减小了图解法的形象性和说服力。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极大地减小人为的误差。多媒体教案中的电路图和图解法的作图都是使用专门的绘图软件来精心制作的,可以做到十分准确,使误差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这一点传统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无法做到的。
四、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知识面
电类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而且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周期短,因此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实践应用速度。但是《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性又非常强。如果教学只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那么势必减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由于受时间和黑板的限制,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根本不可能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更多实践的范例。而使用多媒体就可以突破这个限制,可以事先在电子教案中加入大量实践的知识,如常用低压电器的新产品应用及优点等,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求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根据技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现在的技校学生不管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不认真的,他们都偏重与实践,有对课本外新知识好奇的特点。因此,增加大量与理论相联系的实践范例,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在踏入社会全面接触实践前具有一点必要的实践方面知识,还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多媒体教案的制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多媒体教案的制作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教案的制作过程中一定要以授课学生群体的专业方向、基础素质为根据,不能作得过于烦琐,这容易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倦;也不能过于简单,这就起不到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严密富有逻辑性,根据教师讲课的特点和次序以及所选的教材安排内容的顺序。
关键词:高校;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教学研究
问题之一:放弃板书,不方便学生课堂记忆
当前高校中,有相当多的古代文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授课时,只是一味地播放课件,极少或者根本不在黑板上写字。教室的黑板对这些教师来说如同虚设,即使偶尔兴之所至,他们也只是信手胡乱涂鸦一番,毫无书写条理。规整的板书传统被遗忘得一干二净。从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来看,这种做法是极不恰当的。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首先,板书可以写出课堂内容的梗概,且能长时间展示。这对于学生听课过程中的重复记忆是十分必要的。而多媒体手段仅能在开头和结束的某个时间点对内容梗概进行短时展示,这是不利于学生记忆的。据研究,人对知识的记忆主要有三个阶段,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作用时间短,容量有限,除非转入短时记忆,否则感觉痕迹很容易衰退。瞬时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方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也十分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必须在不断复述的条件下才能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L.索尔索(RobertL.Solso)认为:“某种记忆系统(短时记忆)能够储存信息,但如果信息未得到复述,它就从记忆中失掉。”[1]板书能使教师所讲授的核心内容在上课过程中长时间留存,有助于学生认知感觉的强化与信息的编码,并促进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其次,板书机动性强,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也更便于记忆。相对于预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板书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讲课过程中突然发现的疑难字词、学生的随机提问、需要增加的图示、适时划出重点难点等。第三,板书更便于学生记录与思考。一般来说,教师板书速度与学生记笔记速度是一致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2]古代文学犹为如此。要真正学好古代文学,学生需要在课堂之外下苦功夫。这已成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圈子中不争的事实。然而,因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不当而导致过快的课堂节奏,往往使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时间做课堂记录,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适度思考与提问。课堂记忆效果自然也不好。好的古代文学课堂,应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板书传统的有机结合。以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为例。在教学计划及进度中,该章所分配课时一般为二至三个,要讲解的问题有五个,即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史记》的叙事艺术、《史记》的人物刻画、《史记》的风格特征、《史记》的地位和影响等。不管是司马迁还是《史记》,其背后都有大量的历史故事及研究材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五个问题之中的任意一个问题都可以讲授两个课时。在这种情况下,若此章全用板书讲授,显然时间捉襟见肘;若全用多媒体讲授,则往往因为信息量太大或者材料的取舍不当而导致学生不得要领,含混而过。这就要求讲授者把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把五个问题及每个问题的讲授要领书写在黑板上,而将讲解与论证过程辅以多媒体展示。可以通过播放鸿门宴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以及荆轲刺秦王险象环生、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来说明司马迁对材料的驾驭能力与《史记》高超的叙事艺术。总之,板书与多媒体结合,课堂方能张驰有度,学生才有记录与思辨的空间,也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之二:不写教案,教学设计不当
许多教师上课完全不看教案,或者根本没有教案,而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理由是在授课过程中一边放映多媒体课件,一边看教案会导致顾此失彼,不好取舍,不知道该以哪一边为主,所以就只好不看教案或者索性不要教案了。这种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对于高校古代文学课程来说,教案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绝不能被忽略。准备教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设计过程,也可以说是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的预演过程。所以,一般情况下,教案准备得充分与否决定了课程讲授的成功与否。首先,教案能使上课过程紧扣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防止讲授内容的枝蔓。不管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讲授内容的取舍都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新教师大多具有研究生学历,因为刚从较高的学习层次出来,心理状态还没有真正改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不深,身份感不强,往往不按教材讲,自我发挥较多。他们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传授者,认为教材内容太俗套,没有发挥空间,没有新东西,所以在授课时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知道的相关知识一股脑儿全讲出来,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所讲内容较深,又偏离教材,故收效甚微。接受新知识如同爬坡走路,毕竟是要付出辛苦努力的。学生在学习中趋轻避重、趋易避难,乃人性使然,教师就更应该严格要求,恰当选择授课内容。然而一些老教师往往喜欢投学生所好,花大量的时间讲段子、讲故事、讲经历、讲笑话、讲时事,就是不讲教材。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而于要掌握的知识则愈发遥远。其次,教案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效果。既非私塾教学,没有太明确的时间限制,又非通贤大儒,可以不用准备就出口成章,现代教学是多位教师面对更多位学生的过程,每位教师的授课时间及内容都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授课一定要有计划性,预先要有精准的设计。本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时间分配如何等,都应该有预先设定。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能自由发挥,突出自己的个性与能动性。所以,教师上课无异于戴着枷索跳舞,要讲好一门课,站好一节讲台,绝非易事,必须认真对待,不能掉以轻心。第三,准备教案的过程能使讲授者对有关教学材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详细罗列出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也避免出现因停电、故障等原因无法操作多媒体而耽误上课的情况。知识的传播与接受存在一个因材施教的问题。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同是孔子学生,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争强好胜,办事不周全,孔子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在大纲一定的情况下,教师授课仍然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前通过准备教案使授课内容条理化、精准化,十分必要。在完整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授课是以教案为依赖,而不是以多媒体为依赖,所以即使停电,也不影响授课。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并不能代替教案。一些教师不写教案,直接带课件上课的做法,实际上是对教学活动准备不充分,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且不说准备教案的过程对课堂实践多么有帮助,单从教学内容来看,教案书写与课件文字并不相同,自然也无法互相替代。教案是教师授课的底本,并不直接面对学生,就像舞台演出的脚本并不直接面对观众一样,它可以将提示性的话语写入。而多媒体课件要直接播放给学生,它对文本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拘谨,远没有教案书写随便、具体、细致。相对于多媒体课件,教案内容更全面,且具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教师在授课前应花费适当的时间与精力准备好教案。若决定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则应在已完成教案的基础上再行努力,化繁为简,由隐蔽到直观,制作出适合课堂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切不可直接以课件授课而忽视对教案的认真准备。古代文学的课程性质决定其课堂讲授内容极为丰富。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反映其全部内容。我们应该分清准备教案与制作课件的先后次序及主辅地位。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远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在使用多媒体授课时,我们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问题之三:过度依赖课件,口头讲解太少
一些教师上课时以播放多媒体课件为主,很少或者根本不做口头讲解。这是当前高校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另一误区。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过度依赖视频、音频,动辄播放,自己则很少讲解,更有甚者整堂课以放映纪录片、影视片、名家讲授实况相始终。二是把全部讲授内容几乎一字不落地放到多媒体课件上,然后按顺序读下来,直至课堂结束。殊不知教师口头讲解才是古代文学授课的主流常态。正是教师充满个性化的口头讲解,才使艰深晦涩的古代文学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才能引起学生共鸣,给学生以启示,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接受。首先,口头讲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古代文学主要讲授中国古代的作家作品、文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基本的文学理论问题等。其文字、词汇及语法系统基本上是属于古代的,与今天的语言环境有很大的差别。愈是历时悠久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左传》、《论语》、《庄子》、《楚辞》等,其书写语言与今天的通行语言差别愈大,加上其古奥难懂的内容,如果不进行详细的口头讲解,单凭播放音频、视频、PPT等,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太理想。教师充满文采的口头讲授能给学生营造一种短暂的古代语言环境,无形中拉近了古今距离,淡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陌生感,比播放程式化的课件效果更好。而且,教师的口头讲授更便于学生记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L.索尔索说:“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取决于我们(在抽象感觉中)所知道的和我们(在特殊感觉中)所感觉到的综合结果。”[4]强调了在认识过程中,人受到的感官刺激(感觉)的重要性。教师口头讲解一般会辅以生动的动作姿势,加之讲解时的具体情景,都能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同时,这些姿势与情景都可能成为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凭借与提示物。其次,不能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多媒体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固然有它的好处,但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确有必要时再用,绝不可对其过度依赖,否则就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授古代诗文作品时,教师可以把诗词或者文章的文本逐段、逐节地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朗读及解释这些文字则不宜用多媒体。学生更愿意听到自己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妙趣横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而不是机器放出的陌生声音。另外,作为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也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朗读或积极参与互动。专家指出,学习古典诗词的第一步就是朗读与背诵。学生于讽诵之间就很容易地掌握了诗词的内容与韵律,教学效果不知比被动听别人朗诵与默不作声地观看画面要好多少倍。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5]说的就是多朗读而后自有体会的道理。再如某些画面感或者故事性很强的课程内容,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往往需要实物展现或者教师本人的模仿与表演,就更不能依赖多媒体课件了。第三,口头讲解有利于与学生形成互动。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与学生的实际反应对某些讲授内容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非常具有随机性,但却是最便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之一。换句话说,能让学生“秒懂”,必须依赖于教师的口头随机讲解,或绘声绘色的描述。另外,与学生的互动可以解决他们的大量疑问,使其思维能正常行进,比之把问题记下课后再问,教学效果更好。因为学生有这样的习惯,一个问题弄不懂,往往没有心情听后面的内容了。相反,如果教师帮学生把问题及时弄懂了,会激发学生更用心地听后面的内容。可见,教师的言行举止与治学态度能对学生做人与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受益终生。如果教师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无疑会限制这种师生间的信任与互动。
论文摘要:着重分析了机械类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投影、动画模拟与仿真、多媒体录像等多媒体教学在机械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涉及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机械的制造原理与工艺等,内容广泛,理论与实践性都较强。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而相比一些基础课,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抽象,理解困难,缺乏趣味性,学生普遍感觉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又由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高热升温,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差,这影响到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也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故而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原始,不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其形象直观、便于教学组织等多种优点,成为解决机械工程类课程教学难题,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及其优势
1.1电子教案的应用
多媒体电子教案克服了手写教案不便于修改、保存等缺点,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不断加人授课心得体会,改进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可使教案在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得以重复利用。教师在重复教授同一门课的时候,不必重写教案,而将精力集中到授课思路与方法改进上来,提高教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1.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以幻灯片为主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手写板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1)便于内容的组织
多媒体教学允许教师在授课时,根据教学的需要,点击不同层次的内容,方便地将教子内容展开或收缩;随章点击水同的章节或课题,可以方便地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因而,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对象的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变化,在保持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略取舍或顺序调整,方便地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并可较好地解决机械类课程经常遇到的课时不足的矛盾。
(2)提高课堂效率
机械工程类课程内容多,板书多,更有大量的图形。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板书及绘图占用了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不但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且经常造成教学过程中断。多媒体课件可使教师从忙碌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教学内容授课上,通过小小鼠标灵活地掌握课堂节奏。另外,教师还可将课件经过筛选、整理后让学生拷贝.以便于学生课后整理、复习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上课时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去记课堂笔记,把精力集中到听课上来,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人得到的外界信息中,约有80%通过视觉获取。多媒体课件以具界面丰富、形象直观、整洁美观、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等特点,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1.3 CAD/CAM软件教学
利用CAD/CAM教学软件可进行计算机绘图、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课程的教学及课程设计,使得学生将所学的机械类课程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增加了实践机会,贴近了现代制造业的生产模式。
1.4网络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以其海量的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各种教学课件、软件、图片、录像,获得各种教学及专业信息。另外,互联网也为广大教师在更广范围内进行教学与专业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为教师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增加专业知识提供有力的保障。
1.5动画演示与仿真的应用
动画演示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与理解,生动的画面更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的实物课件,动画模拟与演示更加生动形象,灵活机动,克服了实物课件的许多局限性。多媒体教学用动画显示部件结构,模拟机构的运动,快捷方便,一目了然。对复杂的零部件结构,通过三维动画技术,镜头还可以伸到现实达不到的位置和角度,实现零件的任意剖分、组合。模拟切屑的形成过程、晶粒的成长过程、加工误差的形成过程等.可以让学生的视角延伸到实际生产中视野所不能达到的微观世界,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动画的演示,使得这些传统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机械制图教材中的“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这一章节既是空间形体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纽带,又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所在,因此它是教材的一个重点;又由于“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过程较抽象,所以它又是教材的一个难点。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要借助本节教材中的“平面图形”所作挂图及结合教师的改变和手势转变来描述“三视图的看图方法”和“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过程”。由于“平面图形”无立体感,描述过程又较抽象,因此,学生听课感到吃力,通常需要花较多的课时进行辅导、训练才能完成该节教学任务。从学生作业中的信息来检查教学效果,笔者发现仍有30%-40%的学生概念欠清晰,作业有错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消化才能逐步形成空间概念,而这往往会影响到后面几节内容的学习。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由于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并清楚地展现出来;同时,还能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过程,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效率,学生对所学教材能获得充分感知。
另外,动画课件制作方便简单,只要掌握任意一种动画软件,任何教师都可以进行动画制作,其成本较实物课件大大降低。
动画仿真实习软件还能使学生在教室中模拟实际生产的操作过程。如在数控实训中,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进行仿真模拟训练有素,使学生在进人实训车间之前就已经对实训的基本操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大大减少了实训风险,提高了实训的效率。又如在《食品工程原理》这门课的教学中,实验(过滤、精馏、流化床干燥、液体粘度测定等)很多,但学校的实验设备不够,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因此我采用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仿真软件,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实训设备的占用,节约了开资。
1.6生产录像的应用
机械工程类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生产录像可以让学生在不走出教室的情况下,了解企业中产品及零件的生产过程,了解零件与产品的功能与应用,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教学设备与场地不足的矛盾。通过多媒体录像介绍一些当前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
2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